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先从转变教育思想做起

时间:2023-12-28 17:14:47 阅读 我要投稿

  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首先从转变教育思想做起

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先从转变教育思想做起

  常常听到有人说:现在很难寻找到真正的“男子汉”!这与孩子们后天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不信你看:

  孩子呱呱坠地脱离母体,首先投入母亲的怀抱。母亲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女性打的“底色”;进入托儿所、幼儿园,教师和阿姨是“清一色”的女性,又给孩子们的身上加上一层“女性”的色彩;进入小学,教师群体中虽然间或有个把男性,但也只是个“点缀”,基本上仍旧是女人的“世界”;到中学,男性教师多了一些,但也还是充当“配角儿”,女性教师照样还是唱“主角儿”;长大成人,娶了媳妇,母亲不再管了,但不少男人还是“妻管严”,仍旧还得乖乖地接受女人的“调教”和“管制”……

  从出生的那天开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被女性“包围”了,就像《红楼梦》贾府的贾宝玉似的,生活在“母系社会”,掉到女人“窝”里了。你说,上哪里去寻找真正的“男子汉”呢?

  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从家里到学校都被女人包围,孩子缺少男人的阳刚之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好像是找到了真正的原因。

  把今天的孩子缺少阳刚之气的原因归结为“学校男教师少”,似乎显得肤浅。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幼儿园、学校男教师少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长期以来就是这样。那过去怎么没有发现孩子缺少“阳刚之气”的现象,或者说这种现象不是特别突出呢?这很值得人们深思。

  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常跟什么人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肯定会受到影响。孩子在学校的生态环境,教师的性别、性格、气质的差异,对孩子也是有影响的。

  但我认为,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受教师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即教育思想的影响最为深刻。

  现代的幼教机构和中小学,向来是女教师多男教师少,并不是今天才是这样“阴盛阳衰”的教师“性别结构”。那为什么这个问题过去不明显,不突出。根本原因是幼教机构和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端正,是按照孩子的天性进行培养、教育、训练。

  而今天人们发现孩子缺少应有的阳刚之气,首先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出了问题。

  必须看到,这个问题反映强烈是发生在子女大为减少的近二三十年。特别是独生子女大批出现以后,家长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少能够通像过去那样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勇敢、坚强、探索、冒险、不畏艰难的精神气质。家长对“独一无二”、“绝无仅有”、“不可多得”的宝贝疙瘩过度娇惯、担心、保护,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希望孩子“毫发未损”地平平安安地成长,使得很多孩子怕难、怕苦、怕累、怕风险,心理变得越来越怯懦、脆弱。

  不仅家长不放手锻炼孩子,学校也不敢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孩子。孩子们的阳刚之气不是通过说教获得的,而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

  目前,大中小学校的体育课大大减轻运动量、剧烈程度,培养孩子勇敢、坚强、冒险的体育项目几乎完全取消。很多大学取消了长跑运动项目,孩子们喜欢的“跳马”、“跳箱”、“三铁”都“马挂南山刀入库”,有的中学体育课老师上课时带领学生们做幼儿园孩子玩的游戏,极个别小学的体育课甚至只是让学生们在垫子上练“匍匐前进”,孩子们的体质越来越差,“阳刚之气”的物质基础严重缺乏。

  春游、秋游等学生喜欢的活动戛然而止,学工、学农等社会实践全部取消。孩子们都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男”、“宅女”,你上哪里去找阳刚之气?

  幼儿园、中小学增加男教师的比例是个不坏的建议。但如果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不彻底更新、改变,就是把幼儿园、学校的教师都换成“清一色的男爷儿们”,也还是“换汤不换药”,教师受不正常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制约、限制,怕学生出事故家长不依不饶,照样是不敢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敢进行培养阳刚之气的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社会活动,孩子们的阳刚之气照样是无从谈起。

【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先从转变教育思想做起】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07-07

孩子习惯培养与思想的铸造08-24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思想09-04

培养孩子自立从小事做起08-27

培养高自尊的孩子,从给孩子“留面子”做起08-26

培养孩子思想的6个方法10-03

孩子性教育从大人做起12-23

孩子的素质教育从家长做起12-16

怎样培养和教育倔强的孩子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