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中环境的应用

时间:2023-12-24 11:31:24 阅读 我要投稿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精心设计的数学环境,能使幼儿在其中受启迪和教育,环境亦能成为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数学教育中环境的应用

  一、实施数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场所

  1、活动室

  主要是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例如:在大班活动室的主墙面上,设计布置为有组成加减、时间、空间、分类、守恒、形体、排序等方面数学内容的可操作墙面,在下方留一块空间,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验证。在利用活动室角落设计数学角时,材料和工具要便于幼儿取放,数学角的内容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针对培养目标,幼儿需要、兴趣等不断的更新、递进。

  2、阳台、走廊

  阳台与走廊虽然并不开阔,但它是幼儿时常经过和玩耍的地方,因此,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这一场所,如在阳台、走廊的边墙上画数字娃娃,各种形体,图题结合的加减运用题等;在地板上画上“迷宫”、“房子”,让幼儿自由的游戏。

  3、楼梯

  在楼梯上设计各种颜色的数字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或动物、水果等,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同时,把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及按规律排序等多方面的内容也融到其中,幼儿在进进出出、上上下下楼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

  4、盥洗室

  结合幼儿爱玩水的特点,在盥洗室内用活动室装饰所剩的吹塑废料修剪为各种图形,这些图形大小、颜色、形状各异,有的上面还有加减算式、数字、符号等等,供幼儿在盥洗室内开展“水贴画”游戏。幼儿只需将吹塑纸片放入水中湿一下,然后往平滑的瓷砖墙上一贴,图形就牢牢地贴在墙上了。幼儿在“玩”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对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及观察力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数学教育环境创设的材料提供

  1、品种多,趣味强

  幼儿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入手,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可成为数学环境的材料,如自然类材料:石子、木棍、树叶、沙、水等;成品材料:算式卡片、算盘、时钟、棋类、扑克、木珠、计算器、挂历等;辅助类材料:剪刀、操作盒、橡皮泥、纸、彩笔等;废旧物品类材料:塑料泡沫、布条、线头、塑料空瓶、瓶盖、纸盒、火柴等。

  2、数量足

  提供的各种材料能满足数名幼儿同时操作,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充分的参与操作,探索、学习,有利于幼儿对数学环境产生兴趣,更有利于幼儿之间的合作研究和交流。

  3、分层次

  提供的材料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三、巧用数学教育环境的方法

  1、情境设置法

  情境创设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努力通过情境使教学活动生活化、经验化、活动化。例如:创设食品店,供幼儿学习5的加减法,幼儿扮演顾客,在食品店选购5种食品,教师扮收银员向幼儿提问,要求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及数量,再根据物品的特点列出加减法算式,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客观、直接的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2、趣味游戏法

  趣味游戏法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味的学习,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相邻数的学习,让小朋友玩“接龙”的扑克牌游戏,再如在阳台或走廊上玩“套圈”游戏,可由教师或小朋友讨论设定游戏规则,如“套一定数量的瓶子,按颜色套,按瓶子上标识的数字、形状、算工等套圈等等,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3、求异创造法

  例如:在数学角投放木珠及塑料线,教师有意识的启发幼儿按多种规律进行串珠,有的幼儿按珠子的形状规律去串,有的幼儿按颜色规律去串,有的按大小规律去串,有的幼儿按数量规律去串,再如“迷宫”游戏,有的幼儿按颜色走到出口,有的幼儿按数序走到出口,有的幼儿按图形走到出口等等,幼儿运用同一操作材料进行发散性思维,寻求到同一材料的不同操作方法和结果,增强了幼儿探索数学操作材料的兴趣,使幼儿从多角度学习到数学知识。

  通过对幼儿数学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更加有效的发挥环境教育功能,使枯燥、系统、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幼儿的实践、探索及与数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变得轻松、有趣,促进幼儿更好的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