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后,心里很是摇摆不定,看他迷手机,迷电视,吃饭睡觉不规律,总是内心不淡定,心中怀疑是不是自己家的孩子就是‘那种不打不成才的’,就不能放手?很是疑惑孩子自己真的能调整好吗?”这是很多家长在放手之后的困惑,不干预孩子吧,自己焦虑;干预吧,又怕孩子不开心。就这样放手了,又管控起来,孩子反抗的厉害,又放开手,来来回回,家长和孩子都是身心俱疲。
家长为什么想放手?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处于“折腾”状态:孩子非常叛逆,或是沉迷于游戏,或是颠倒黑白。家长已经没有招数,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和方法,或开始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但最初还是想通过这个“手段”来获得孩子的改变。还没有到青春期的孩子尽管不是这样严重,但是问题是越管越糟糕,亲子关系糟糕。
家长在放手之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
控制包办过多,把孩子当做了汽车开,操控着孩子前进的方向,决定着在哪加油(孩子什么时候补课,补什么……),什么时候在哪修理(想批评孩子就批评)。
小小是一个三年级的女孩,爸爸妈妈包办着她的一切,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作业做到什么“标准”,都由爸爸定,孩子在爸爸的“操控”下,写作业时一笔一笔地写,很慢,当然很漂亮。除了学习,就是看书,没有其他爱好。
一直被司机操控的汽车,司机突然放手了,没有司机驾驶的汽车会如何?会失去方向,会走弯路,甚至会撞车,而司机(家长)却希望汽车(孩子)在放手后会自动平稳行驶。
刚开始放手时,孩子会不适应,管控不住自己,甚至会衍生出新的问题。
小小就是这样,每天到了学校,没有了爸爸的“掌控”,她会完全管不住自己,上课常常发呆,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下课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是呆呆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经常听不见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她才是小学生,真正的问题还没有出现,到了青春期难免不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被包办惯了的孩子,如果到了青春期家长才放手,孩子会出现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现象,玩手机不分时间,沉迷上网,抱着电视不放……一段时间内处于无律状态。
子刚(化名)是一个初二的男生,之前他一直是爸爸妈妈眼里的“乖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很少顶嘴,老师也喜欢,父母为他安排好了他的人生方向:想让他努力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然后有个好工作……
但是突然有一天,他说他不想再去学校,他发现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消息对于父母是晴天霹雳,各种招都用过了,可是孩子就是不去上学,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让别人进,经常是晚上玩电脑,手机,白天睡觉,脸不洗,牙不刷,吃饭也没规律。这时候是最考验家长的毅力的时候。
很多家长会经不住孩子的这种“折腾”,担心孩子这样下去,会废掉。你见过只看不练手就能上路开车的司机吗?新司机要想独立驾驶,就得多练,那就得允许他熄火,允许他方向盘不稳,您放手了,您如果害怕孩子跑偏,您这老司机总坐在驾驶座上不下来,孩子总坐在副驾驶上见习,那他永远也学不会独立驾驶自己的人生。放手了,但又焦虑的家长,看似虽然放手了,其实还不具备爱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家长需要成长的地方。
我们首先做到的是:不焦虑。人在焦虑的时候,就是没有安全感,说白了就是不信任孩子自己会改变,就会盯着孩子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孩子快点改变,来平复你内心的焦虑,急于想要看到孩子改变的结果,那这时你就会要求孩子,其实你根本没有放手,你也没有去改变自己,而是“披着改变自己的外衣,内心却努力改变着孩子”。
唯有放下内心的期待,放下焦虑,喜悦地接纳(悦纳)孩子的问题,不要求孩子,不再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去体验,去走弯路,去试错,有体验才有经验,有经验才有智慧,让孩子在不断地犯错、改错的过程中去积累经验,去拥有智慧。
做家长的应该把孩子看作是新司机,自己像老司机一样坐在副驾驶上指点帮助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当汽车“开”。温暖地陪伴着孩子,给孩子“练车”的机会,尽管孩子会走弯路,会“违个章”但只要孩子不“撞车”,不掉进“悬崖”,就不要踩您脚下的“刹车”。错误是宝贝,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只有改了的错误才是真宝贝。
悦纳是一种能力,当你能悦纳孩子的错误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会主动改错,当你不悦纳孩子的错误时,孩子的问题就不愿意主动改,而悦纳不在嘴上,而在心里。悦纳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悦纳孩子的情绪,也就是我们说的共情。能够看见孩子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待在一起。另一方面,接纳孩子的行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忽略,尤其是你不喜欢的。
一位四年级男孩儿的妈妈说儿子在一二年级时写的字相当规整、漂亮,可是到了四年级开始写得快,不认真、鼓励、批评都用了,就是改不了。
我跟这位妈妈说,不管是鼓励还是批评,都带有目的性,都是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把字写得漂亮。家长总是盯着孩子的书写,其实是在负面强化孩子的行为,这时最好停止说教,忽略孩子写字不好的问题,等孩子写得好的时候,或是哪个字写得好,及时正面强化,即使孩子没有明显的进步,也要拿着放大镜找好的行为鼓励。送给期望孩子改变的家长一句话:你只能改变你接纳的人或事。
其次,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先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不随便进孩子房间,不随便察看孩子的微博,QQ等,孩子会对家长放松戒备心理。
有关孩子的事情,和孩子商量,听从孩子看法,在安全和道德底线内喜悦的让孩子做主。孩子会越来越信任家长,主动寻求家长建议。建议要卓有成效,有合理化可实施性建议,具体给出1、2、3、4、5,但孩子可以不采纳,当孩子听了您的建议,奏效了,他会觉得爸爸妈妈好厉害!如果不听,那陪着孩子一起跳坑,然后再帮他从坑里跳出来。他会更崇拜你。家长应该是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并信任的求助对象。
接着聊聊上而提到的子刚的妈妈是如何做到悦纳孩子,并改变自己的。
妈妈看到儿子这样过着“非正常人”的生活也很焦虑,但又能怎样呢?她只能接受,孩子不出房间,她就只有把饭做好了,敲敲门温柔地告诉孩子饭菜在锅里;孩子不刷牙,不洗澡,只要儿子不嫌有异味儿,她就装作看不见,闻不到;自己在焦虑时就在心里默念“坚持住!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变!相信自己改变后,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晚上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打游戏,她就坐在客厅里看书,她只管做好自己,把自己要改变的地方写在纸上贴在客厅里显眼的地方,一是提醒自己;二是让儿子也看到妈妈改变自己的决心。
过了一个月,儿子放松了对妈妈的“警惕”,发现妈妈真的不再管控自己了,他开始走出房间,想和爸爸、妈妈谈一谈。妈妈看到儿子蓬头垢面的样子,由于一个月不出去运动,吃饭也不规律,面黄饥瘦,妈妈只有心疼,只有后悔,她再也不想让儿子考什么好成绩,上什么好大学。爸爸认识到自己好像是一只不会飞翔的笨鸟,还怪自己生的蛋不会飞。
那天谈过之后,爸爸妈妈决定只要是与儿子有关的事情,都会征求儿子的意见,尽量让儿子做主,他们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慢慢地儿子开始信任他们,继而有事情还会主动征求他们的建议,爸爸妈妈也只是给出合理的建议,而不要求儿子一定采纳。
半年过去了,儿子提出他想上学,而且他想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去努力,他想长大了当一名厨师,这个目标虽然不那么宏大,也并不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样“体面”,但它是完全属于他的,他学习起来也有了动力,成绩直线上升。
父母放手后,孩子可能会经过一段“放纵”的时间,但只要父母不再管控孩子,孩子都会有向上的愿望的,只是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和面对困难的力量,需要家长的欣赏和鼓励,孩子纵然是满身的缺点,尤其是在父母包办管控过久突然放手后的孩子,在父母眼里肯定是“毛病”更多,但是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也是值得称赞的,只有父母欣赏和鼓励孩子,孩子才会认为自己是能行的!只有“我可以!”的认知不断在孩子脑海里形成印象,他才会越来越自信!
我们生病了要到医院看医生,我们的家庭出现问题时,如果不懂,没有方法,也要去找专业人士帮助我们,切不可“自己不会治病还要给孩子治病。”
会爱才是真爱,真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另外,孩子在父母长期错误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下成为了“病人”,父母作为医生就想找“特效药”药到病除,那是不现实的。唯有坚持,在不断地历事中习得爱的能力,静待突然一天的到来。幸福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太少太少,唯有坚持再坚持。
【放手教育放的是什么】相关文章:
教育,需要该放手时就放手11-19
晴天霹雳你绝情的放手是什么歌04-26
招财猫放3个硬币寓意是什么08-12
父母学会放手教育 孩子成长更无忧11-14
剪刀不能放卧室不能放客厅那放哪06-29
优质教育是什么?11-10
“低声教育”是什么?11-18
赏识教育是什么09-17
蓝莓放冰箱可以放多久08-24
餐桌东西放还是南北放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