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孩的性格遭遇蝴蝶效应家长不要忽视这些细节教育了

时间:2023-12-13 08:05:06 阅读 我要投稿

  男孩生性大大咧咧,不注重细节,很多家长会不以为然,认为:“男孩性格粗犷,无妨!”甚至有些家长会认为:如果一个男孩过分拘泥于细节,没有“男人味”,反而会被贴上“细碎”的贬义标签。

当男孩的性格遭遇蝴蝶效应家长不要忽视这些细节教育了

  由此,我们引发一个疑问:要不要对男孩做细节教育?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说: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都有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虽然在一开始是极小的偏差,但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将导致极大的差异。如果把“蝴蝶效应”应用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它同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一个举动,正确的引导,孩子一生受益;不良的误导,贻误孩子终身。教育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效应,“量”的积累,势必最终引发“质”的变化。

  男孩本性就粗犷,粗犷是一种性格使然,做事仔细却是一种行为品质,两者互不矛盾,后者的习惯需要从小养成,男孩更要做好细节教育!

  最近有一篇被盛传的网文,叫做《收到请回复》,很多人看了深有感触,对身边那些明明看到消息要求“收到请回复”,他们却从来都是漠视不回的人,感到极大的愤慨。

  《收到请回复》说出了一种契约精神,“收到”代表一个人的承诺,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到哪去。文中,有没有回复一个“收到”,竟让两个男孩拥有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生。

  同在媒体单位实习,名校毕业的小伙子李强,见识广、文笔好、悟性高、有激情,最终却比不过同样科班出身,却有些木讷的林佳。实习期后,李强被分走了,林佳反而留在了要闻组。

  有人说,拉开两个男孩差距的,是主任对两个男孩的有意考察:在群里发了通知,给出两篇稿件,让两人分别发一下。结果不久后林佳在群里回复“收到”,李强不见动静。又过半小时,林佳稿件已发出,李强被叫进办公室问话,解释说“没有看见”。

  让主任留下林佳在要闻组的理由是:“回复通知事小,但是通知里的事是大事。小事都靠不住,大事又怎能放心托付?”最终主任在有能力和靠得住中,选择了后者。

  在李强身上,回复通知只是一个点,但由点及面,却能看出他成长轨迹中的人品养成。果然,后来工作中,李强状况不断:要么外出采访忘记带采访笔,要么打开摄像机却发现忘记充电,甚至有一次记错采访时间让采访对象等了三个小时……

  多年以后,李强仍然只是一线小记者,无缘重大的新闻报道,而林佳呢?却成为要闻组的负责人,稿件冲击新闻奖!

  有能力的李强,本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却因为细节上时常出纰漏,最终人生不得志。

  一个人,做事是否踏实、细致,不是一蹶而就,那是依赖于从小的习惯养成。如果我们把李强的人生当做电影,按下回放键,出现的镜头或者就是:年幼的李强手里的玩具,他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刻会放在哪里,当他重新见到玩具的时候,应该是父母递到他面前的时候。读书后的李强,从来都不着急自己的铅笔丢哪了,橡皮怎么又找不到了,因为第二天,他的笔盒中永远都会有父母为他准备好的新的铅笔和橡皮……

  就像“蝴蝶效应”中的蝴蝶,它微微一扇翅膀,能够让千万里之外刮起龙卷风。在孩子的教育上,细节是否教育到位,却能影响孩子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甚至更久的时间后,对他一生的左右。就像文中的李强,如果他能够在细节中成为一个靠谱的人,那么,凭他的实力与能力,远远会比林佳更有作为。男孩生性大大咧咧,细节教育尤为不能忽视。

  中国有句老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可见,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注重细节。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做着普普通通的事,如果能够每天把小事做好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励志的成功学上,“细节决定成败”是不变的真理,有太多励志故事值得我们去敬仰。

【当男孩的性格遭遇蝴蝶效应家长不要忽视这些细节教育了】相关文章:

孩子的情商教育,家长不要忽视了09-28

夏季防晒不要忽视这些部位11-21

家长不要忽视教育我们孩子的方式11-14

想要精力充沛? 这些生活细节怎能被忽视?04-07

(精选)这些消极的教育方式 万万不要采取11-26

这些消极的教育方式 万万不要采取11-20

不要忽视孩子的“为什么”10-16

家长不可忽视的幼儿性教育11-23

教育孩子千万不要碰触孩子的这些“底线”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