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同事聊到了要不要送孩子上早教的问题。有同事的孩子马上可以上幼儿园了,她的孩子从8个月大就送早教园了,不过谈到早教,她却意兴阑珊地对大家说,所有的早教都像是骗钱机构,简单培训后就上岗的年轻教师、亲子互动的模式配上基本不买账的孩子,一节课下来能被累死。而不管是孩子学会爬了、会走了、会说话了、能理解成人了,早教机构都宣称这些人类基本技能都是早教课的功效。
于是我们好奇的问她,为何知道真相还是选择像个二百五一样上了两年多的早教课呢?她的回答颇令人深思:
“如果我像原始人一样生活在深山老林里,我大可以把这个飞行器一样的小猴子每天丢到地里让他到处乱窜,但是住在城市小区,出门就是连石头都捡不到一块的水泥路面,踩踏花花草草动辄罚款,更不必说三天两头起雾霾了……”
一番说笑,夹杂着掺半的打趣或讥讽,却完美命中在场同事们的痛点。
因为疑惑,所以焦虑
不知何时起,“要不要上早教班”成为了一个难题。而且还有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许多还没有要孩子的90后夫妻,在尚不需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就会像我们老一辈父母亲们一样——他们大部分人认为早教必然不是必要的,因为过去根本没有早教,小孩不也长这么大,这么有出息吗?
但是,他们其实心中充满疑惑。尤其是,看着别人家的小孩,上过早教课后,学会了认字,父母们开始焦急;别人家的小孩学会了数数,父母们开始焦急;就连看到别人家的小孩整天调皮捣蛋,他们反而觉得自己安安静静的孩子让人心慌。越是安静,就越是心慌,就越求成心切,最后越是焦虑。
前段时间,一篇刷爆题为《海淀家长对不起,顺义妈妈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梦想”》为我们定义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在整个早教环境被这样一种“起跑线”理论所笼罩时,许多家长表面上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付之一笑,内心却难免躁动不安。
在焦虑驱使下,我们完全不奇怪早教市场的火爆。几百元一节课,几千元的套餐,全身心投入的陪课,并不能阻挡家长们的急切心理。
但是并非进了早教班就万事大吉。许多家长在早教班里从怀揣期许,到认清现实,再到最后的大失所望,他们发现一切不过是噱头,却也只好退回了自己的底线:“无所谓了,只要我的孩子正常长大就好”。
相较而言,另一部分为了排解焦虑的家长,选择自己花时间在家早教,这样既能节省育儿开支,又能亲自陪伴促进孩子亲密关系的发展。又或许在家早教并不是最初的选择,但在时间精力、经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下,早教自然而然地在家里开展。这种情况下,早教就给家长带来了挑战。
没有专业知识,如何早教
早教和任何学问一样,花的功夫越多,才能教得越好。在家早教到底该怎么教,是一个需要大量实践探索的课题。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我将每天为大家带来系列早教科普文,欢迎关注。
早教一般分为,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能力五个领域。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帮助儿童打开认知领域发展的大门。
如果什么都不教,孩子是不是就啥都不懂?
在早教课题里,你一定会遇到蒙特梭利这个词。蒙特梭利博士是伟大的幼教专家,她对早教的理论,发展自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们认为,孩子们有一颗能自主吸收知识的心,他们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吸收性心智》告诉我们,儿童,尤其在3岁以前,他们会不断地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信息,并且一刻不停的发展自我,构建自己内心的精神构架。
从这个理论出发,蒙特梭利博士以及现在的早教机构都承认,早教最重要的是要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利于他自身发展的环境,不同于成人,对儿童进行人为的信息输入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制约其精神世界的自然构建。也就是说,孩子啥都不教,他依然可能啥都懂。
为何什么都教了,孩子还是啥都不懂?
这是因为认知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儿童带着其“精神胚胎”来到这个世界,一切最初的认知源自他的感觉。教育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记录到:
“儿子就是不说话。当他2岁1个月的一天,他跑出去玩……宁夏夏天的傍晚,天空的蓝色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湛蓝湛蓝的,非常广阔和深远。那种感觉会终生留在你的记忆里。我的孩子就扒在车栏杆上,仰视着天空。他看了很久,我不知道天上有什么东西吸引他。我说:‘天’,我孩子就说:‘dian’。”
儿童是在不停感觉中,逐渐清晰地提取关于这个感觉的信息,我们要做的是,在他对这种事物的感觉十分清晰的时候,告诉他相应的概念,让他把自己的感觉与语言概念配对。这就是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
大人们通常以为,每天多带孩子去外面认识事物,看到树,就指给他看:“是树!”,看到花,就告诉他这是花,长此以往就能形成概念。实际上如果孩子对此并没有感觉,也就是心智还没达到可以感受它,或者心智放在别处,这样的早教就没法帮他建立配对。
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感觉训练,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个感觉训练的小游戏,持续关注笋尖,后续将为大家继续带来下一步在家早教的训练内容。
*感觉训练小游戏*
螺旋图案
准备:蜗牛壳(空壳即可);螺旋状的(人造或天然)物体;纸、铅笔或蜡笔;剪贴簿
怎么做:1.和孩子一起仔细观察蜗牛壳。2.让孩子描述蜗牛壳,可以用笔画出来。3.问问孩子在哪见过这个形状,在家里找一找(弹簧玩具、发卷?)4.在社区中搜寻(理发店前、螺旋装饰、旋转楼梯、植物等)5.拍下这些发现,并做个剪贴簿,以便以后可以加入新的发现。
运动起来
准备:宽松的衣服/草地或开阔地
怎么做:1.和孩子聊聊动物。2.请孩子玩表演游戏“我们来学松鼠跳吧”(可以选其他动物)3.表扬孩子模仿得像,描述动作细节(“哦,你是学松鼠并拢前爪、用后脚跳,对不对”)
浮力游戏
准备:水;浴室玩具(小船、鸭子等);水池/水盆
怎么做:1.选择一个浴室玩具放在水面上,试着让他浮起来,描述你的想法:“我们来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浮起来”。2.换一件物品试试。3.把物品分成两堆,能漂浮的和会下沉的。4.找找其他物品,和孩子一起预测它能否漂浮。5.实践检验。聊聊他们的特征。
【在家早教系列:认知教育答疑与实践】相关文章:
怎么在家跟孩子进行早教10-15
家庭中的厨房教育早教09-28
透视早教中的精英教育11-11
早教:什么时候给孩子早教合适?10-13
早教的标语12-29
早教的故事12-17
早教软肋:仅4%父亲参加教育!11-10
亲子早教与幼儿园教育的区别11-19
早教实习心得12-29
儿童早教标语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