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用火安全知识,家庭是大家固定的生活场所,每个人呆在家里的时间是最长的,而这也导致家庭安全隐患风险最大。了解一下居家用火安全知识
居家用火安全知识1
(1)盗窃案特点:
夏季为盗窃案多发季节。天气炎热,门窗洞开,容易为窃贼提供便利。
案件通常发生在凌晨人困时分或白天无人在家时。
六成盗窃案为熟人所为,且极易发生杀人灭口事件。
(2)防盗要点:
不要让送报员、送奶工等外来服务人员进家门,更不要对他们讲述家中情况。?
修理工、查水电表的人员必须进屋工作时,家里不要只有一个人,尤其不能只有一位单身女子在家。
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不要轻易带回家。
夜里睡觉应提前关好门窗,尤其是厨房的窗户。
家中的刀具不要放到明处,防止窃贼进家门后找到凶器伤人。
家中不要摆设特别贵重的装饰品,以免招贼。
保险箱、贵重物品等不要放置在客厅或门厅,以防不法分子从门口窥视到。
不要把存折等贵重物品放在抽屉里和柜子里,这些位置都是入室盗窃分子喜欢翻找的地方。应该把存折放进一摞不常穿的衣物里,这是窃贼容易忽略的地方。
家里不要放置过多的现金,钱包里也应少放钱。即使出门,也只带当天要花的钱,不要露富。
(3)应对招数:
防止贼进门?
如果只有孩子一人在家,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敲门,都不要开门。
买一扇带多道锁的优质防盗门。
当独自回家时,开门前要先回头张望,防止有人尾随。
在门外发现贼已进门
如果回家时看见本应没人的自家大门虚掩,有人正在家里偷东西,千万不要出声惊动犯罪分子,更不要进屋,而是应该赶快找邻居帮忙,或者拨打110报警。?
若住的楼层较高,窃贼是从大门进入室内盗窃的。在发现窃贼时,不要进门,要迅速从门外用钥匙把大门和防盗门反锁上,然后再去找人求救。这样,贼在屋内打不开门,又无法钻窗户逃跑,更容易被抓获。
饮食安全常识
不吃不新鲜的食物和变质食物。
不吃来路不明的食物。
注意食品保质期和保质方法。
不自行采摘蘑菇和其他不认识的食物食用。
加工菜豆、豆浆等豆类食品时,一定要充分加热。
不吃发芽、发霉的土豆和花生。
一定不要采摘和食用刚喷洒过农药的.瓜果蔬菜。食用蔬菜水果前要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果菜表面残留的农药。
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揩干擦净。
处理食品前先洗手。
动物身上常带有致病微生物,一定不要让昆虫、兔、鼠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饮用水和厨房用水应保持清洁干净。若水不清洁,应把水煮沸或进行消毒处理。
食物中毒怎么办?
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含有毒素的动植物如河豚、毒蕈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此病的潜伏期短,可集体发病。表现为起病急骤,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急性肠胃炎症状,常有畏寒、发热,严重吐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和休克。
防治措施
(1)防止细菌污染。购买盖有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图章的生肉。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生熟炊具分开使用。
(2)低温贮藏。肉类食品应10℃以下低温贮藏,以控制细菌繁殖。但海产品附着菌类可低温存活,故须沸水煮烫后食用。
(3)彻底加热。加热可杀灭病原体及破坏毒素。肉类食品必须煮熟、煮透,熟食应及时食用,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存放,食用前再重新加热。
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上文中所列食物中毒的症状,必须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停食——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2)清肠——对患者采取催吐、洗胃、清肠等急救治疗措施。
(3)不擅自用药——反复呕吐和腹泻是机体排泄毒物的途径,所以在出现食物中毒症状24小时内,不要擅用止吐药或止泻药。
(4)补水——吐泻可造成脱水,须通过喝水或静脉补液及时补水。
(5)了解共食者——了解与中毒者一起进餐的其他人有无异常。
(6)上报——及时报告当地的食品卫生监督检验部门,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7)现场处理——保护现场,封存中毒的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注意
催吐进行得越早,毒物清理得越彻底。
可以用圆钝的勺柄伸进嘴里,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催吐必须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如果中毒者已经昏迷,千万不要催吐,因为呕吐物有可能被吸入气道,造成患者窒息。
居家用火安全知识2
A、 家庭装修防火知识
春季是家庭装修的旺季。室内施工时首先要注意用电安全;油漆、稀料等易燃品应存放在远离火源、阴凉、通风的地方;施工现场应及时清除木屑、漆垢等可燃物品;保证室内出口安全畅通;配备消防器材。其次要采用防火材料,木材一定要经过防火处理;注意电路施工和电器安装;严格执行电气安装规程;所有电气线路均应穿套管,接线盒、开关、槽灯、吸顶灯及发热器件周围用非燃材料做防火处理。
装修中使用的油漆、香蕉水、涂料等易挥发物品,遇到明火极易爆炸。所以在施工时室内有良好的通风。另外,煤气管道的私自改动和封包,也极易造成煤气泄漏发生爆炸。
B、 春季家庭防火
1、外出前要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和燃气灶具是否关好。
2、不可将烟蒂、火柴杆等火种随意扔在废纸篓内或可燃杂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3、教育儿童不玩火、不随意摆弄电器设备。
4、液化气钢瓶与炉具间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不要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
5、不要在楼梯间、公共走道内存放物品。
6、发现火情后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讲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留下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居家生活安全知识
(一)行人走路安全
(1)过马路时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时须走人行道;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须注意过往车辆,不要追逐猛跑。
(3)横过没有人行道的车行道,须看清情况,让车辆先行,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4)横过没有人行道的道路时须直行通过,不要图方便、走捷径、或在车前车后乱穿马路。
(5)不要在道路上强行拦车、追车、扒车或抛物击车。
(6)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7)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二)乘车知识
(1)千万不要在道路中间招呼车辆;
(2)乘公交上学时不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以免被迎面来的车辆或路边树枝挂伤。
(3)乘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在车内吃东西;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放学时候车要排队,按秩序上车;下车后要等车辆开走后再行走,如要穿越马路,一定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穿行。
(5)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火灾逃生与自救
对于小朋友来说,发生火灾时,首先做的'应该是第一时间逃离火灾现场,等到了安全地方后再拨打119报警。
(1)沉着冷静:家中发生火灾时,小朋友千万不能待在原地哭闹,要逃离火灾现场。
(2)如果浓烟较大时,要就近寻找毛巾之类的东西,打湿捂住口鼻,如果火势较大,要将全身打湿,前行时尽量放低身子。
(3)开门时一定要先用手背碰一下门把。如果门把烫手,或门隙有烟冒进来,切勿开门。用手背先碰是因金属门把传热比门框快,手背一感到热就会马上缩开。若门把不烫手,则可打开一道缝以观察可否出去,这时一定要用脚抵住门下方,防止热气流把门冲开。如门外起火,开门会鼓起阵风,助长火势,打开门窗则形同用扇扇火,所以应尽可能把全部门窗关上。
(4)如果无法逃生应尽快显示求救信号: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以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黄色、白色也可以,或夜间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或敲击面盆、锅、碗等。
(5)小朋友们要切记千万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因为这些都是火灾现场中最危险的地方,而且又不易被消防人员发觉,难以获得及时的营救。应跑入阳台空旷的地方,并将门关上,避免火势蔓延过来。
最新居家生活安全知识
(1)不要用硬物,特别是金属物抠插座插孔
(2)学会看安全标志。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的信息,遇到红色标志注意不要触摸;黄色,表示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电”等;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色,表示指示、安全状态、通行。
(3)金属制品是导电的,千万不要用这些工具直接与电源接触。水也是导电的,电器用品要注意不要站上水,小朋友们注意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用湿布擦电器。
(4)知道电源总开关的作用和位置,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救人,应呼喊成年人相助。
(5)在放学、上学路上,特别注意路边的电线是否有脱落,见到一定要躲开。
(6)雷雨天气,千万不要站在树底下避雨,以免遭到雷击。
居家生活安全知识一览
(1)不要在楼梯上玩耍,特别是楼道拥挤时必须靠右走。
(2)严禁在楼梯的扶手栏杆向下直滑或追逐奔跑,踩空或撞人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3)严禁爬高或在阳台护栏上探取东西,特别是擦窗户时不要将身体探到窗户外面。
(4)不要在建筑工地上玩耍,地上杂物较多,容易扎伤脚,楼房上面随时可能掉砖瓦砸伤头。
(5)不要在汽车后面玩耍,特别是捉迷藏,不要在危房旁玩耍。
外出时,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
(1)告诉成年亲属自己去哪里,大约什么时候回来,与谁一起。
(2)单独外出时尽可能结伴而行,要走人多的地方。
(3)夜晚外出时,要带手电筒等物品,要走灯光明亮的大道,不抄近道,不走小路。
(4)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
(5)乘公共汽车,尽量靠近司机和售票员。
【居家用火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用火用电居家安全知识08-31
居家安全知识09-01
学生家庭用火安全知识08-20
家庭用电用火安全知识08-21
冬季家庭用火安全知识08-22
夏季家庭用火安全知识08-30
家庭用火安全及自救知识08-16
家庭冬季用电用火安全知识08-26
居家生活的安全知识01-04
冬季居家安全知识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