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庄子美学思想的一项是

时间:2023-07-17 21:10:09 阅读 我要投稿

  安贫乐道

  不属于庄子美学思想的一项是1

  庄子的美学思想是什么?

  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首先,《庄子》“大美不言”。《庄子》的“大美”思想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主张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善的,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庄子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大美”就是最全最完整最高境界之美。其次,《庄子》对于“人格之美”的论述伯夷和叔齐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评价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而庄子却在《庄子骈拇》中举为耻食周粟而饿死首阳的伯夷和为谋私利而死于东陵山的盗跖两例,以为他们“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

  《庄子》中,伯夷和盗跖在市区人的本真之性上完全没有区别,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齐一,为仁义而殉身和为逐利而死的齐一。”第三,庄子“鱼之乐”的人生价值审美观。《庄子秋水》载,庄子与惠施曾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睹物思人,触类旁通:“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对人生的痛苦体验,使得庄子向社会之外寻觅人生的乐趣,自然美感正好可以充实他的生存体验形成的空虚。庄子的.哲学发端于自然审美,由自然美过渡到生存美,进而思考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庄子视鱼犹得道之人,水犹道体。鱼无贪欲、无纷争、无私藏,恬淡纯朴,得水见性,自足自造。

  鱼可以说是庄子生存美的意向的对象物,以至于庄子成了一个“鱼化”的形象。“鱼之乐”是由于天性真朴,人之至乐也应当是涤除社会性返归自然情性。“鱼之乐”的最高部分,是对人生意义在精神尽处的觉解。的美学思想,发于私有制,在客观上都起到了强调个人本位道德和均衡社会秩序的作用。

image.png  

  庄子真的美学观

  “真”是和庄子人生自由的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真”就没有人生自由,也没有美的产生和存在.庄子“真”的美学观,是他的人生哲学思想的延续,是对礼乐文化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的批判,其实质是追求人生与“道”和谐的大美境界,对后代有着多方面的思想启迪意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庄子美学浅论

  庄子美学博大精深,主张自然朴素,反对雕削取巧.崇尚回到“自然”的.“混沌”时代,强调表现宇宙万物的本源及其变化规律的“道”.这个“道”往往用许多具体生动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阐明他的哲学思想,表明他关于美的见解.

  论庄子死亡观的美学价值

  庄子的死亡观集中体现在生命相对论,自然本体论和精神超越论三个层面.其美学思想是在人向自然生成的动态过程中,以“道”和“德”两个美学范畴为基础,借助精神外在和内在无限超越的双向统一,建构超越时空有限性的'美学死亡观,使死亡的忧惧感化为精神的至乐感,回归“道”体的本原状态.

  不属于庄子美学思想的一项是2

  庄子的艺术境界论

  庄子不仅有其丰富的创作实践,而且有其独到的见解。尽管庄子著作中直接谈论文学的地方很少,但其深刻而精辟的思想却直接启迪了后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朱自清先生指出:庄子“提出的神的意念,影响后来的文学和艺术,创造和批评都极其重大。

  比起,对于我们的文学和艺术的影响的确广大些。那‘神’的意念和通过了《庄子》影响的那‘妙’的意念,比起‘温柔敦厚’那教条来,应用的地方也许还要多些罢?”庄子的文艺思想极其丰富,现就其在艺术境界方面的论述作一初步探讨。

  何谓“境界。”许慎《说文解字》:“竟,乐曲尽为竟”;“界,竟也。”段玉裁注曰:“竟,俗本作境,今正。乐曲尽为竟,引申为凡边竟之称。”“界之言介也,介者,画也,画者界也,象四田界。”可见“境界”一语,本义是指有一定边界的空间,即今所谓“疆界”,如《孟子-梁惠王下》说:“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几乎同时,“境”又用于指某种精神心态,《庄子·逍遥游》中说:“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多以“境界”论艺术,一方面用来揭示作者、作品的艺术特质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用来读者如何欣赏作品。庄子虽未明确使用“境界”概念,但其文论中已经确立了有关艺术境界的理论基础。

image.png  

  “道不可言”——具有天然的局限性

  “言”与“道”(或曰“意”)的关系,即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是上的一种认识论,反映的是人的思维内容能否用语言充分、完全表达的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此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儒家主张言能尽意,道家则认为言不能尽意。这两种最大的哲学流派的观点给后世带来了极大影响,文艺理论也不能例外。长久以来,这也一直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的热门话题。

  庄子继承了“不可致诘”的观点,阐发为“道不可言”,从而提出了一个关于语言表现力的著名表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他认为,作为天地万物本原的“道”是超言超象、不可思议、不可表达的。这不仅是由于语言的局限性使然,而且是由于“道”本身所具有的不可言说性所致。因为道“视之无形,听之无声,于人论者,谓之冥冥,所以论道,而非道也。”所以“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

  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在《庄子·天道》篇中,他讲了一个“轮扁斫轮”的故事: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这一寓言告诉我们,轮扁长期斫轮的心得体会一一不徐不疾,这是无法用语言说清楚的。

  古之圣人的心得体会也一样,书本上所载的圣人之言,只是一种“糟粕”,而不能表达圣人心得之精微,这就是所谓之“言不尽意”。

  针对庄子这种道不可言传、言不能尽意的观点,有人指出:“如果文学批评者在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认识下进行作品的分析,就会流入恍惚迷离,或者感到无从着手。”其实,就像对待任何理论我们都要辩证分析一样,对庄子的这种观点我们也要结合他的其它论述加以分析。

  《庄子·秋水》篇中写道:……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埒,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

  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事理都不能言传。庄子把对象分为有形——客观世界与无形——主观世界两种类型和粗、精、不期粗精三个层次,对对象的认识自然亦有三种境界。

  第一个是“物之粗”的境界,即宏观世界,这个境界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亦是可以通过语言来获得认识的。

  第二个是“物之精”的境界,即微观世界,在这个境界人的感官就难以去观察认识,只能用意识进行体察。

  第三个境界是“不期精粗”的境界,即相对于客观世界的精神世界,这样的非物质世界是无形无状的,因此无法用是“精”还是“粗”来反映,亦既不能言传又不能意致,这便是一种虚无的境界。在庄子看来,这第三种境界便是道的境界。道的本质是虚无,因此道不以言传。

  庄子“道不可传”的观点,源于他对“道”的本质的理解,是他对语言表现力局限性的客观分析,这种分析是对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所必然具有的特性的冷静思考,从这个角度看,庄子的理论是符合语言规律的。

【不属于庄子美学思想的一项是】相关文章:

牛不属于家禽吗06-12

哪些蔬菜不属于绿叶菜04-25

娃娃鱼为什么不属于鱼类06-08

不属于公司制企业特征是什么07-17

太有思想的女孩的表现07-15

思想境界很高的女人07-14

思想境界极高的女人07-15

思想境界很高的女人好吗07-15

数学关键能力包括符号思想07-06

思想境界极高的人的特点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