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蛙含有的毒素估计可以杀死10-20人,一克提纯的毒素可以杀死15000人。
箭毒蛙能毒死多少人1
箭毒蛙体型很小,最小的仅有1.5cm,个别种类也可达到6cm。它分布在巴西,圭亚那,哥伦比亚和中美洲的热带雨林中,通体鲜明多彩,常为黑与艳红,黄,橙,粉红,绿,蓝的结合,四肢布满鳞纹,其中以柠檬黄最为耀眼和突出。
箭毒蛙虽然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青蛙,但也世界上最毒的动物之一,特别2016年4月19日中国截获的三只黄金箭毒蛙,是箭毒蛙中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其毒液能引起剧痛,麻痹和心力衰竭,1克蛙毒可以致15000人死亡。
早些年的研究显示,箭毒蛙本身并没有分泌毒素的能力,它们是通过吃下丛林中几种特定的螨和蚂蚁而获得的毒性。而箭毒蛙分泌的毒素,其主要成分被称为epibatidine,是冲着生物体内的神经系统去的,其作用机制是干扰神经细胞之间递质的传递,造成神经系统出现诸多问题。一般而言,箭毒蛙一次分泌的epibatidine足以杀死一头水牛。
箭毒蛙除了可能携带剧毒之外,它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外来物种,那么,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态环境是否会造成威胁呢?马国栋说:“如果不知情的情况下,箭毒蛙这种外来物种进入我国是十分可怕的,因为蛙类会携带线虫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它的入侵会对我国两栖动物以及其他生物造成潜在的态造危害。”这也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醒,公众要增强守法意识,不要从国外邮寄动植物进境,更不要随意放生从国外进境的生物物种,一旦这类危险物种在我国境内定殖、扩散,将给农林业生产、生态安全乃至人们身体健康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
毒液或毒素是有毒动物进行捕食或防御的一种手段,这是它们经过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能力。如果讨论哪种动物是最毒的话,其实很难分得清。但毫无疑问,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的箭毒蛙,绝对是世界上最毒的动物之一。仅一只箭毒蛙所拥有的毒素,就能杀死10个成年男子,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解药。
有趣的是,这些毒青蛙并不是天生就有毒,而是它们通过吃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来获得有毒化学物质。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种毒素如此致命,为什么毒青蛙吃了它自己不会被毒死呢?它们这种避免自体中毒的能力曾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很长一段时间。
我有毒,不要吃我!
箭毒蛙,即箭毒蛙科(Dendrobatidae)下170种物种的统称,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主要特征是它们五颜六色的身体和身上携带致命毒素,并非每一种都有毒。它们大多数体型都非常小,最大的金色箭毒蛙也只有5.5厘米。
与许多其他两栖动物不同,箭毒蛙是昼夜活动的,这意味着它们在白天最活跃——就像我们人类一样。这对于青蛙来说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大多数青蛙物种都是夜间活动的。
众所周知,箭毒蛙是世界上最毒的两栖动物之一,但它们并不以此作为攻击手段。相反,它起到了威慑作用,它们鲜艳的身体基本上告诉潜在的掠食者“我有毒,不要吃我。”
这意味着箭毒蛙属于警戒动物的范畴,这意味着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阻止潜在的捕食者。其他警戒性动物包括拥有强大的气味腺的臭鼬,以及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变色皮肤警告过往的掠食者、海洋中最毒的生物之一的墨鱼。
另外和热带雨林的许多其他生物不同,它们依靠伪装来防御和狩猎,箭毒蛙希望被看到——并且最好避免。它们有各种各样的鲜艳色彩和图案,确保它们在森林家园的绿色树冠中脱颖而出。
箭毒蛙的毒性有多强?
如上文所说,并非所有的箭毒蛙都是有毒的,但那些有毒的箭毒蛙拥有的毒素往往都是剧毒。以毒性最大的金色箭毒蛙为例,一只野生金色箭毒蛙身上含有700到1900微克的毒素,其中一小部分——200微克或更少——足以杀死20000只老鼠或 10个成年人。
ps:金色箭毒蛙身上的毒素对小鼠的皮下注射为0.002mg/kg,比世界上其他动物毒液的LD50皮下毒性都要强数倍,比河豚毒素还要毒5倍。提纯毒性后,LD50为0.00001-0.00002mg/kg,是世界上第二毒的陆栖蛇类、澳大利亚东部拟眼镜蛇组织毒素(Textilotoxin)的100倍。
研究发现,金色箭毒蛙会分泌一种叫蟾毒素(batrachotoxin,BTX)的毒素以及一些双环的生物碱,BTX毒素会破坏钠离子通道(动物体内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而且过程是不可逆的。举个例子,当您的大脑向身体发送神经信号时,它会通过生物电发送这些信号。
这些信号将指令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例如让你的四肢告诉它们移动,传给肌肉告诉它们收缩等等。这些电信号是通过带正电的离子(例如钠)流入带负电的细胞而实现的,同时通道打开和关闭以产生电流来运行我们的大脑。
而BTX会使离子通道保持打开状态,导致带正电荷的离子自由流动进入细胞,造成离子的流失,从而影响神经、肌肉和心肌的功能,从而导致中毒者死亡。换句话来说,如果你吞下一只箭毒蛙,你会马上挂掉。
为什么箭毒蛙不会毒死自己?
箭毒蛙之所以曾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原因就是它们的毒素不是自己合成的。即箭毒蛙本身不会产生毒素(人工圈养的箭毒蛙是无毒的),而是从食物中摄取到含毒的物质,然后储存到皮肤上的毒腺。
研究观察显示,箭毒蛙以小型昆虫为食,包括:蚂蚁、果蝇、甲虫、蚜虫和马陆等,长年累月下可获取高达800种以上的生物碱类毒物。其中一种最强大的生物碱是地棘蛙素,约0.065克的量就足以杀死一个人。但这项发现又引发了另一个有趣的问题:箭毒蛙如何避免自己被累积的生物碱所毒害呢?
加州大学心血管教授法耶尔·阿卜杜尔曼-阿里(Fayal Abderemane-Ali)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研究论文指出,箭毒蛙使用三种策略来阻止自身中毒。
最常见的涉及一种基因突变,该突变略微改变了毒素的目标蛋白质——钠离子门的形状,使其不再与蛋白质结合。比如钴蓝箭毒蛙(Dendrobates tinctorius azureus)携带一种叫做地棘蛙素的毒素,它模仿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有益信号化学物质,对毒素具有抵抗力。
另一种策略是完全清除体内毒素的能力,这个过程与避免自身中毒并不一定相同,这只是动物避免被它们所吃的东西中毒的另一种方式。
第三种策略称为“隔离”。
动物将开发系统来捕获 或吸收毒素,使用一种“蛋白质海绵”的东西来避免自身中毒。简单来说,就是专门产生一种蛋白质来吸收毒素并保持住它,这意味着毒素从一开始就没有机会到达那些脆弱的蛋白质通道。还有就是,钠离子通道上的蟾毒素受体上的天冬酰胺(asparagine)会被苏氨酸所取代,使得蟾毒素不会与钠离子通道发生结合,因而不会对自己造成毒害。
事实上,并非只有有毒动物才能够建立起毒素对抗性, 它们的天敌和猎物同样也能。比如束带蛇捕食带有神经毒素的蝾螈,已进化出能够抵抗蝾螈毒素的特性。比如非洲平头哥蜜獾敢捕食眼镜蛇,也已进化出了不与神经毒素结合的能力。而随着毒物毒素不断升级,其天敌的抗性也不断增强,这场物种进化军备竞赛会不断重复上演。
箭毒蛙能毒死多少人2
黄金箭毒蛙体型极小,最大的体型至多也就只有五厘米,在热带雨林中天敌极少,但却是许多动物的天敌。如果光从外表来看它确实是青蛙中最美丽的那一个,比起其他绿色且花纹斑驳的青蛙来说,黄金箭毒蛙通体都是鲜艳的金黄,如果在不知道它含有剧毒的情况下,看见它确实让人觉得心旷神怡,但知道它有剧毒后再看这种生物可能只会毛骨悚然了。
我们都知道蛇的毒液是隐藏在牙齿中,那黄金箭毒蛙的毒液是藏在哪里呢?换句话来说就是黄金箭毒蛙的毒液要隐藏在哪里才能够让它更好地保护自己呢?答案就是背部。虽然在它们的背部没有坚硬的壳作为保护,但这柔嫩的背部却是它们全身与外界接触面最广的'一个地方,毒液隐藏在这里正好。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它的毒液隐藏在爪子上,可能遇到跟大型的动物还没有来得及把爪子抬起就已经被击毙了,而藏在背部的话不管是谁想要捕捉它,都要变得小心翼翼。这也使得黄金箭毒蛙能够最大化利用自身的毒素给自己提供最好的保护。同时,它的身体里面有许多腺体,这些腺体除了能够分泌毒液以外,还可以润滑皮肤,这也是为什么青蛙总是黏黏腻腻的原因。
在这种青蛙的家族中,母亲只负责交配,在产卵以后便离去,照顾青蛙卵的只有父亲。而父亲在卵变成蝌蚪以后还肩负着一个十分重大的责任就是把所有蝌蚪分离,把它们放到不同的区域中各自生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黄金箭毒蛙的幼崽,也就是那些蝌蚪不是一个“素食主义”群体,如果蝌蚪们生活在一起,它们容易互相攻击自相残杀。
黄金箭毒蛙这个生动形象名字的由来还要归功于印第安人,在印第安人发现黄金箭毒蛙这种物种的存在以后,也发现了它们毒液的作用和局限性。如果在捕捉这种青蛙时体内没有伤口,那么毒液就不会通过皮肤渗透进神经系统之中,最多也就是起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