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3-05-11 15:15:47 阅读 我要投稿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育随笔(集锦15篇)

教师教育随笔1

  案例描述:

  开展活动前,老师都会用一种固定的方式整理纪律,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有一次,我正带着孩子们玩这个游戏,玩着玩着,我发现阳阳并没有跟着我的动作做,只见他的小手在那里“胡乱飞舞”着,我看了他一眼,用眼神告诉他这样不对,但他并没有理睬我,继续陶醉在其中……随他去吧,等下总会跟着我做的,此时的我就是这样的想法。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阳阳可是一个“捣鬼专家”,总是喜欢做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出于他没有影响其他孩子,我也就没在意,继续着带着孩子们玩着游戏。渐渐地,他有点按捺不住了,走过来拉拉我的衣角,说:“余老师,我能和你做不一样的动作吗?”我有点生气,本以为我不理睬他,他会自己改正,但没想到,他不但不改正还跟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心想: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听话,不但不跟着老师做,还带动孩子学着跟老师唱反调,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个只有一年教学经验的我来说,着实把我给难倒了,此时的脑海里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我强行拒绝阳阳,他一定不想继续玩下去了,而且还会给其他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思虑再三,我说:“那好,你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

  游戏又开始了,阳阳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我不一样,我拍手,他就做舞姿动作;我做小山羊,他就学花猫,每个动作都不一样……这时候我观察了其他孩子的表情,大家都用十分渴望、羡慕的眼神看着阳阳。几轮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把游戏改成阳阳说的那样好吗?”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好——”我说:“那我们把儿歌改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不跟你这样做。每个小朋友的动作都要跟老师的不一样。”游戏又重新开始了,孩子们非常地投入,他们创编了许多平时没有的动作,玩得可开心了。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十分兴奋,都说:“老师,这样比以前的好玩多了,下次我们就这样玩吧!”

  案例分析:

  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孩子们往往通过游戏获得多种体验。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不能因为孩子的调皮来限制他参与游戏的权利,教师应因地制宜,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需要。

  1、该幼儿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想以特别的方式引起老师的注意。案例中教师以漠然处之的方式并不能让他获得满足,于是,他再次用同样的方式甚至表现的更加明显,来引起教师的注意,希望受到老师重视的欲望特别强烈。

  2、该幼儿规则意识淡薄,不能尊重他人的感受。在《指南》中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中提到能关注他人的情绪和需要,可是他在第一次不遵守游戏规则时不能理解老师对他的漠然,同时在《指南》中社会领域社会适应目标2中,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中理解规则的意义,显然这个孩子没有明白游戏的规则。

  3、教师在活动组织中有反思,有改进,让游戏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起先,可能该教师存在个人主观意识,因为该幼儿在班级中是属于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所以教师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以自己个人偏见去对待该幼儿。但是,在游戏过程当中,该教师突然改变了先前的教学策略,让活动更加有效得进行下去。

  4、教师看到了改变规则后的游戏比之前单纯的模仿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了游戏中来,而且使孩子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

  案例反思:

  事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对于一个新教师的我来说,尊重每个孩子的选择,倾听每个孩子的想法这方面做得是比较薄弱的。新教师常常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限制孩子的自由选择,甚至忽略孩子提出的种种想法。就比如阳阳的事情,一开始我已经带了“眼镜”去看待他,所以接下来情况的发展我就在不停的限制他的选择,也没有公平公正地去对待他的选择,反而误会了他。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不能用之前的态度去评判他之后的做法。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主导者,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教师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善于思索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纲要》中提到“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我觉得,新教师的不足之处就是容易把自己变成主体地位,而孩子却是一味跟你的思路、想法去完成游戏。我自己也是这样,因此在这一方面要特别引起重视,在游戏中,孩子起的是主体作用,老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要忽视和反对每一个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应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认为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其实,尊重每一个孩子选择也是我们在游戏中常常忽略的,教师往往喜欢去帮助孩子选择,那么孩子就没有自主去选择的权利了,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必要的时候需要是平行介入,给予暗示与示范,那样孩子的成长才会得到有利地发展。我想,在今后的活动中,首先我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地反思,及时地思考,也有这样才会更加有助于我们新教师的进步与成长。

教师教育随笔2

  早餐时间到了,唐老师提着一大桶白白的馒头走进教室,几个孩子就围了过去,想看看今天吃啥好吃的。可是当孩子们看见是吃馒头时,嘟着小嘴说:“怎么又吃馒头啊?”说完一个个都走开了,还有几个孩子就开始找借口啦。“老师,今天我在家里吃过早餐的。”“老师,我也吃过啦。”“老师,我今天我不舒服,不想吃早餐呢。”看着孩子们这样,这时,我就和唐老师商量,她负责给孩子们盛汤,我负责分发馒头。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今天我是馒头师傅,是来卖馒头的,我做的馒头又香又甜,可好吃啦!”说完,我就大声的吆喝着:卖馒头啦、卖馒头啦!孩子们这下可兴奋了,都争着上来卖馒头。这时我就对他们说:“这馒头可是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请不要浪费啦!”我告诉他们,我的馒头一元钱一个,如果自己吃不完一个的,可以向“馒头师傅”要求买半个,就只需要5角钱。一下子,孩子们都挤了上来,我赶紧说:“要是你们开着小火车来卖馒头,这样就轻松多了。”小朋友都听明白了我的'话,把小火车排的长长的。“郑老师,我要一个馒头。”“老师,我要半个馒头。”“老师,我还要5角钱的馒头。”孩子们都争着来“买”馒头啦。

  就这样一个小诀窍,馒头不一会儿就被抢光了。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教师教育随笔3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一句历年来传下来,经过反复实践证明的古话。的确,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神中看到他心中的所思所想,可以间接的去了解一个人,还可以通过眼睛与之相沟通交流。

  几年的幼教生活,使我体验到了好多,也渐渐的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去了解幼儿,如何去用行动关爱每一名孩子。每当我看到一双双炯炯有神、天真无邪的眼睛望着我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让我从每天的疲倦中清醒,让我从失落中找回自我,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回前进的动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他们的不解,他们的渴望,他们的关心…那天是个星期三,宁宁早上见到我就高兴的对我说:“老师,今天我爸爸来接我。”我会意的笑了笑,对他使劲的点了点头,示意“嗯,一定会来的。”到了下午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碌碌续续地都来接了,可是宁宁爸爸还没来接。我也渐渐的感到他那企盼而又兴奋的眼神也悄悄的爬上了一份焦虑。看着他……看着他那蕴含着复杂心情的眼神,我的心头不免也悄悄的生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但是我并没有过多的去打搅他,只是在远处默默的用一双关爱的眼神去望着他,远远的投去关心的话语。快等到我要回家时,我听到了一声熟悉而又带着喜悦的声音“老师,我爸爸来接我了”。我随着声源抬起头,看到的是宁宁那双高兴的眼睛,我们互相对视了一会儿,但就是那“一会”我体会了很多……很多。我很欣慰,很欣喜,也很高兴,因为我从它的话语从它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对我的信任,看到了他的喜悦,看到了我在他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工作中我们要全面观查幼儿,包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点一滴,尤其是不要忽略对孩子眼神的观察。就像上面提到的那句话一样,“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他是我们了解一个幼儿内心世界的突破点。我们可以从每个人的眼神中看到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可以更近一步的去了解他们,呵护他们,并给予他们新的希望,更有利于根据每个幼儿对他们进行教育,设置符合他们的发展目标,为孩子更健康的成长提供有力的客观条件。

教师教育随笔4

  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带孩子们到院子里玩沙包,玩累了,孩子们就坐在塑胶地面上休息。突然,一群男孩子围到墙角边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

  “我敢肯定,这个虫子是很臭的。”

  “它的身体上还有翅膀呢。”

  “那它叫什么名字呢?”

  “叫臭虫吧。”快言快语的耿德鑫说。

  我笑着告诉孩子们:“它有个学名叫椿象。人们通常都喊它臭大姐。”

  “用手摸它的时候才很臭呢!”曾庆硕说。

  “是呀,平时臭大姐是不会放出臭气的,只有在遇到危险或者是敌人的时候,比如刚才小朋友用手去摸它的时候,它就会放出臭气,让人受不了,赶快把它扔掉。”

  孩子们大声喊起来:“臭大姐,我才不会摸你呢!”

  “臭大姐为什么要在有人去摸它的时候放出臭气呀?”

  “老师,这是臭大姐保护自己的一种办法!还有黄鼠狼也是用放出臭气的办法熏跑敌人的!”曾庆硕自豪地说:“我知道!”

  “是呀,每种小动物有保护自己的办法。你们想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我们一起去查资料,一起去发现,好不好?”

  孩子们用热切的眼神看着我,跟着我回到教室,上网搜索:青蛙和蝴蝶,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刺猬、乌龟,用身体的器官来保护自己;壁虎和蚯蚓,用断肢的方法逃生;海参,变化不同的身体形态或者翻出内脏放出毒液保护自己;狐狸,用装死的办法保护自己……

  对臭大姐的.观察只是户外活动中的一次偶然发现,但这偶然的事件却引发了我和孩子们的一次集体学习,我们由此知道了许多动物自我保护的知识。我想,做一名幼儿教师,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捕捉教育契机的眼睛,才能让生活中处处都有教育。

教师教育随笔5

  老师在孩子的心理形象一般来说都是非常高大的,可以说,很多时候,在孩子的眼里,老师就是孩子们的榜样,在他们眼里,也许老师是很了不起的,什么事情都会干,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有很多幼儿在家里都会对爸爸妈妈或者亲戚说:“我们的老师很棒,我要听我们老师的,不听你的,你说的不对,我们老师说的才对。”类似的场景有很多很多,经常在和家长交流中听到这样的话,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把我们在孩子们眼中建立起来的形象给破坏了,如果破坏了会让孩子觉得其实也就这样嘛。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规定,得到10颗五角星的可以换取小礼物一个,累积20颗两个小礼物,虽然这些小礼物不算什么,也不是非常的贵重,但是孩子们都非常的盼望得到小礼物,因为孩子们能通过自己一个礼拜的努力来赚取自己的劳动果实,得来非常不易,特别是进入了大班,扣五角星很容易,但是得到一颗五角星就是非常的困难。换取小礼物也有规定的时间,是每周的礼拜一。我们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小插曲:“老师,我有10颗五角星了,今天能换小礼物了吧。”“好的,今天如果你一天表现好我们就能换小礼物了,”我说。孩子们一天都盼望着今天能发小礼物了,但是到了快离园的时候孩子们都问我:“老师,为什么今天我们还不发小礼物呢?”我说:“因为你们今天的.表现都不好,所以今天不能发了。”孩子们又说:“那明天能发吗?”“那明天我要看你们的表现,如果你们表现好了就能发了。”第一天是这样的回答,没有发小礼物,第二天还是同样的回答,一天又一天。终于有小朋友来问我了:“老师,为什么你总是不给我们发小礼物,你不是答应我们礼拜一的时候发小礼物吗?我们已经有10颗五角星了。”想想孩子们说的也对,我不能因为个别几个幼儿表现不好就一直拖着不发小礼物,这样我就会让孩子失去对换小礼物的那颗热诚的心,有的孩子会想既然老师不发小礼物,我就随便了,五角星不重要了。我应该遵守我的承诺,既然答应孩子们礼拜一换小礼物就一定要换。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小礼物是非常的开心,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的小礼物,我也应该遵守自己的承诺,如果不兑现自己的承诺,教师对幼儿来说也没有更好的威信力了。

教师教育随笔6

  我们通过网络研修平台,聆听专家讲解,互相交流思想,共享经验,更新了教学理念。教育是人学,教育就要张显人文性,教育要张显人文性,教育就要轻松和快乐。让学生通过愉快地学习,提升思想,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通过远程研修更让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抓住这次研修的机会,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观看专题视频课件,积极参与网上交流,更新教学观念,尝试着创新。

  远程研修虽然很辛苦,但虽苦尤甜,一路走来鸟语花香。收获着成长,收获着提高,更收获着希望。 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无限人生,无限的风景!

教师教育随笔7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今天非常有幸能代表老师们同大家进行交流。孩子们很快就要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幼小衔接工作牵动着大家的心。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我们幼儿园致力于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因为我们知道幼小衔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进入小学健康发展。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思考,并实施了不少的活动。今天,我们选取了一些历来适合孩子发展的做法,希望给家长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加强对幼儿倾听习惯培养

  会倾听是小学生上课听讲的一个基本要求。会倾听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才会做出正确的反应,才会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才能提高。因此,我们很重视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对此,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如代币制、小红花、听故事、复述故事、传话等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但是应该说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在一些时间里孩子肯定会走神,那么教师的眼睛就非常敏锐,会用眼睛和孩子进行交流,有时候发现孩子的头低下来了,那时候就往往会发现他们或者是在动衣服上的一个小扣子或者是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就是这些小小的东西,往往分散了他们很多的注意力,所以希望家长不要给孩子带任何的小玩具、身上佩戴的小饰物也不要戴。(容易分散注意力,也会为孩子的安全带来隐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幼儿会倾听。比如:和爸爸妈妈说话时,眼睛要看着,问孩子听明白了没有。还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简单的小任务,看孩子完成的怎样,理解水平如何等。

  二、加强对幼儿进行的是责任感的培养

  5—6岁正是责任感萌芽时期,责任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健康活泼、文明合作、勇敢自信、探索创新的具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能完成简单的任务,有一定的责任感,逐步形成集体荣誉感。”我想大家并不陌生。这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中各班老师都有介绍,家长也填写了“责任感的调查问卷”。我想大家还有印象。

  在孩子升入大班之后,我们把任务布置给孩子,不直接告诉家长。让幼儿有一定的任务意识。这需要我们家长的配合和以身作则。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任务意识如何。有的家长 “你们老师怎么那么多事,整天不是让我们干这就是让我们干那的”,牢骚满腹的话想一想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啊:哦,我爸爸妈妈都说了老师麻烦,那就不用管了,那如果您是这样做的话“今天老师布置什么任务了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相信一次次的,孩子的任务意识会越来越强,会越来越积极主动,那么以后老师布置的任务小朋友都能及时完成了。其实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看起来是有点麻烦,但是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做事会更积极、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在动脑筋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孩子最大的收获。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知道责任感的重要,但是有时不知道怎样来引导培养孩子。那么,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责任感呢?下面我就简单介绍我们老师平时一些好地做法,家长可以举一反三的运用。对孩子来说,责任感包括三方面:1、对自身的责任意识;2、对他人的责任意识;3、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一)、对自身责任意识的培养

  1、发挥小书包的管理作用,提高自我服务意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书包,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彩笔、油画棒、铅笔盒、数字本、图画本等。在幼儿园,我们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小书包。比如:上数学课、美术课都要用到小书包,都是孩子们自己取放,用完后,自己整理好学习用具。开始用书包时,很多孩子丢三落四,不是忘记铅笔,就是丢了橡皮,很多孩子的书包一直挂在小椅子上,不知道摆放到指定的位置上;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没有检查书包的意识。他自己认为收拾好了,便不再管了,结果经常少东西。结合幼小衔接,我们在平时,先交给孩子这些学习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让孩子知道做完作业后,先把钱币、橡皮、卷笔刀装到铅笔盒里,然后再把铅笔盒和本子放进书包里,最后再检查桌子和地下有没有拉下的东西,确定东西一样不少后,再把书包放回制定的位置。小书包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感到非常具有教育价值,很有实效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孩子们知道了物品不能随便仍,应摆放整齐,学会了有规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通过管理小书包,使幼儿明确小布包的使用与管理都是自己事情,不能依赖他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大大提高了。咱们有一部分家长往往把这些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任务给代替了,给孩子收拾书包、整理学习用具,失去了锻炼培养的机会。试想:孩子连自己的事情都不管,任务都完不成,何谈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看到孩子收拾得不整齐,就顺手代劳了,就让孩子自己整理。再比如:让孩子学习自己的袜子、内裤自己洗,家长不要怕孩子洗不干净。

  2、一日生活中布置各种小任务,渗透责任感的培养。

  (1)布置学习作业。如:写数字、绘画。只有完成作业的小朋友才能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规定时间,完成一定的任务后才能做起他的事情,否则就不行。

  (2)主题活动中渗透责任感培养。每次主题活动,我们给孩子布置各种任务。如:结合主题我们已经进行完的主题“我是中国人”等,让孩子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中国的脸谱、少数民族的图片等,我们家长都很积极的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各种京剧脸谱,绘画了少数民族娃娃,我们将这些材料都布置在班级环境中,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脸谱、民族娃娃贴在黑板上,挂在教室里,都自豪地说:“看,那是我做的”。从孩子的表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份自信,一份引以为荣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这里,要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班级活动的支持,其实这种支持也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希望家长一如既往的和孩子们一起继续保持这份热情。

  (二)、对他人、集体、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大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不管不问、自私自利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充满爱心、善良、能负得起责任的小朋友。那么,就需要我们家长做个有心人,抓住身边的点滴小事,进行引导。首先,大家要知道,“对他人”,包括对家人、对老师、小伙伴。“对集体”,对孩子来说主要是就是班集体。在幼儿园,我们进行了这样的活动来培养。

  1、通过开展值日生活动,使幼儿主动承担一定任务,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幼儿明确了值日生职责,并能积极参与值日生活动,如:积极抬床、饭后收拾整理、清扫室内卫生等。比如:服务小明星,在家里,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收拾碗筷、擦桌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通过开展争做小组长、小班长活动,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习管理班级工作,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在竞选活动中,幼儿懂得了要管理好班级工作,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加强了自身的约束力,在管理过程中,幼儿知道自己的职责,进一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幼儿关心同伴的意识。结合“三八节、教师节”等节日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心,为老师、阿姨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礼物,并献出自己真诚的祝福.对于生病的小伙伴及需要帮助的朋友,我们积极引导幼儿关心同情小伙伴,比如:有的孩子病了很长时间来到幼儿园后,我们引导孩子都来关心她,问问他“你怎么了?病好了没有?我们大家都想你了等等,孩子们之间充满了浓浓的感情,爱心在一句话、一个关心的眼神中自然流露。”在家里,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关心爸爸妈妈、老人等,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爸爸妈妈工作一天了,让孩子给端一杯水、捶捶腿、收拾碗筷等。

  4、发挥互动墙的作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幼儿的进步只靠说教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刺激物、强化物的鼓励。比如:我们各班级开展的互动墙:“争当升旗手”“星星排行榜”“代币制强化物”。得到10面小红旗后就可以得到1个小红花”,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他们每天数着自己的小红旗数量,看谁得到的最多。有很多家长在家里设置了一个这样的小展台,鼓励孩子,非常好。

  (三)、家园互动,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

  召开家长会,下发了幼儿责任感的家长调查表,在学期结束后,我们将再发放一次,看孩子前后的对比和进步。前几天,我们发放了“幼小衔接工作家长调查问卷”,听取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看法,我们将采取合理化的建议,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

  三、我们还在大班重点进行了竞选小组长的活动,这一活动也是我们近些年来一直研究和很有实效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上进心、自信心。在幼儿园里,我们选择小组长的要求是这样的: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的事务。

  2、愿意帮助小伙伴、为集体做事情。

  3、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4、遵守班级活动规则,认真做事。

  5、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在活动中孩子是活动参与竞选,说出竞选词,大家根据他们的表现和得小红旗数来评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是为大家服务,并负责提醒小组成员做好班级的事情。举一个孩子当小组长得到发展的例子。家长在家里,可以以小组长的标准来激励孩子:你想当小组长,就要xxxxxx。

  下在学期,我们将重点开展上小学的主题活动,如参观小学、请小学老师来讲课,参加毕业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记录作业的方法等。发放家长问卷等。

  四、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家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如过于焦虑,认为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差距太大,对孩子要求高。比如:举例说明还有的家长认为在幼儿园有老师小学后还有老师呢,不太重视。那么我们对家长也有一些提示:首先是要用平和的心态,从自己孩子本身的发展水平来看待,纵向比较孩子的发展,只要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进步,那么他就是最棒的。这样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2、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把保重幼儿的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幼儿园是以保教为主,既有保育,又有教育。而学校教育是以学习为主,孩子上学后,难免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需要我们理智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长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如在家里不要随便给人开门等,放学后按时回家。举例说明小学生的事情。

  3、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也是好事,有时候经常会听到家长说这是个顺毛驴,人谁都想听好话,但是做错事情肯定是要批评,有些小朋友不高兴了不来园了,家长也不高兴了,有不少的孩子在小学不适应,情绪低落,所以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4、培养阅读兴趣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孩子就喜欢看电视,看书也是多选择动画卡通书,对其他的书兴趣不高,但大家都知道读书对孩子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开阔视野,掌握词汇方面都很有益,这其实需要家长的引导,举例和孩子一起读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等,使幼儿逐渐喜欢读书,读各种书。

  小建议:孩子晚上可以做什么事情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看电视(看电脑)成了他们的主要 “任务”,一直看到睡觉;还有甚者,吃饭时间也在看!尤其是孩子们很快就要上小学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可是这样长期下去,既对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利,又对他们眼睛有损伤。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看电视(看电脑)时间长了对身体的影响。通过讲故事、讲道理,或者看一些相关的碟片,让孩子有一个直观地认识。然后再和孩子商量晚上可以干些什么。(内容可以结合幼儿园的课程或者孩子喜欢的事情:画画、写数字、阅读、拼图、手工等),最后合理安排这些事情的时间(一件事情尽量不要超过40分钟)。这样,一份合理、有意义的计划就产生了。制定好了后,开始时,家长要监督孩子按计划做,一定要坚持,不要三分钟热血;孩子形成习惯后,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来完成。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养成。

  相信我们的孩子在我们家园一致的努力下,一定会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也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的。

教师教育随笔8

  为了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秀出自己的风采,圆满地结束幼儿园的愉快生活,大班的孩子们每天都认真地、开心地排练自己的演出节目,只有芸芸总是闷闷不乐的。我关心地问她怎么了,她低着头说:“别人的爸爸妈妈都来陪小朋友表演,我的爸爸妈妈怎么不来呢?”我安慰她:“芸芸不要着急,也许是爸爸妈妈太忙了,正式演出那天,爸爸妈妈一定会来的!”孩子高兴地点点头,眼睛里充满了期待。放学时,我想和芸芸的爸爸谈谈,可他显得很着急,他对我说:“周老师,我家开店实在太忙了,我得走了!”话没说完,他便拉着孩子走了。晚上,我又和芸芸的.妈妈通了电话,希望他们来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对于孩子来说这非常重要。芸芸的妈妈答应一定来看孩子的演出。

  可毕业典礼那天中午,芸芸迟迟没有出现。我焦急地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理直气壮”的托辞:“哎呀,周老师啊。我们家实在太忙了,实在去不了了。芸芸就不去表演节目了!”听了芸芸妈妈的一番话,我很失望,孩子辛辛苦苦排练的节目说不演就不演了吗?家长只顾挣钱就可以不顾孩子的需求吗?我坚决地说:“毕业典礼对芸芸来说非常重要,是孩子一生美好的回忆。我希望孩子来参加,如果你们没有时间陪同,我来代替做孩子的家长!”20分钟后,芸芸的爸爸送她到幼儿园门口,丢下一句“周老师。麻烦你了”就骑着摩托车跑了。

  我蹲下身来,温柔地摸着芸芸的头,对她说:“芸芸,你有小姨吗?”她摇摇头:“没有!”我接着说:“你愿意周老师做你的小姨吗?”孩子开心地跳起来:“太好啦!我有小姨了!”我说:“你的爸爸妈妈很忙,今天小姨在台下看你表演,为你鼓掌,你要好好表现哦!”她使劲儿地点点头:“嗯.我一定好好跳!”在她上台之前我给她鼓励的眼神,伸出大拇指给她自信。果然,芸芸表演得非常棒,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舞台上尽情地飞舞。节目结束下场之后,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和甜蜜的亲吻,夸奖她说:“芸芸跳得真棒!”孩子幸福地笑了,那笑容至今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

  芸芸的父母没有来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这是个遗憾,我希望我的爱能够弥补这个遗憾,让芸芸和别的孩子一样得到亲人的掌声和赞扬。为孩子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画上圆满、完美的句号!

教师教育随笔9

  日常生活中的孩子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在—言一行中流露真实的心情,我班的好多孩子,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也很愿意去了解孩子的心思,走进他们的'心灵。因为,在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蕴藏着无尽的述说渴望。

  “许老师,我家里有……”——这是一个爱交流的孩子最寻常的开场白。

  “许老师,恐龙是怎么来的?就是恐龙妈妈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这是最令教师头疼的声音,很多时候你根本毫无准备。

  “许老师,XX不肯让我玩她的玩具……”——这是求助的紧急呼叫。

  “许老师,我想妈妈了……”——这是最容易“传染”的声音。

  对每一种声音的倾听、每—个场景的处理,都需要消耗教师许多时间利精力。因此,当几个声音同时响起、几个场面并列呈现时,有时我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得有—回,我正在洗手间处理孩子们的冲突,几个孩子兴奋地冲过来,一个要跟我说刚才发现的—件趣事,一个来告诉谁的玩具坏了。—声声“许老师”的呼唤使我心烦气躁,真恨不得学学孙悟空拔根毛、吹口气,变出几个替身来—…应付。情急之下,我生气地把他们打发了。

  但事后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进行的反思中使我对不同孩子的相似需求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认识到:中班孩子还未脱离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他们有较为强烈的与教师分享、有求于教师的愿望,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教师应力求给予满足,如果分身无术,可以明确告知孩子,让孩子先藏——藏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希望与教师分享的愿望,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又留出了让孩子学习交往的机会。

教师教育随笔10

  任妍小朋友的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差。因此,在每次活动中我对她的指导和关心多于其他幼儿。可是,为什么半学期下来她的绘画和动手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呢?最近手工活动中发生的事情使我对此有所感悟。

  那天,我们组织了一次手工活动,小朋友都十分感兴趣,任妍也非常投入,她选择了一张长颈鹿的手工纸,便追不及待地举起剪刀开始剪。可是她歪着脑袋,翘着手指,剪得很累,剪出来的边也不平整,看到这情形,我便走过去,握住她的手和她一起剪,并强调剪刀要放正、沿着轮廓线……但是,对于我的帮助任妍好像并不高兴,一直嘟着嘴,我能感觉到被我握着的小手也松了劲,只是机械地随着我的节奏摆动。于是,我便停下来问她:“怎么了?为什么不剪?不会剪不要紧,老师教了你就会了。”她低下头沉默了许久,然后轻轻地说:“老师,我自己会剪的。”“我自己会剪的。”猛然间,这句话敲醒了我。我本想做一个指导者、帮助者,事实上扮演了一个干预者、破坏者,同时,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任妍小朋友并不需要我过多的指导和帮助。她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她需要的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雨是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主动的体验。不管她剪得轻松与否,好坏与否,只要是主动的,对她来说才是最需要的。

  中班的幼儿已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并具有初步的活动能力,他们不愿总是傲一个单纯的'接受者,而是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体。我们作为老师只有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幼儿园的活动成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教师教育随笔11

  案例背景

  九月入园时发现小宇是一个挺能干的孩子,每次吃饭都能很快的吃完,而且吃的.非常干净,从来不要老师盯着。可是,一个国庆假回来了以后,发现他变了。

  案例描述

  每天中午吃饭,只要老师和阿姨不看着,他就会做在那里动也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问他:“你怎么不吃。”他说:“不想吃。”“为什么不想吃”。“饭太干了。”“那你要怎么吃”。他说:“泡汤吃。”无奈我们只好让他泡汤吃。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我们中午吃鸡腿的时候,我们没有说什么就看到他在那啃着自己手里的鸡腿,特别香。这是为什么呢?竟然还有一次,小宇放学在大门口对着妈妈说:“妈妈,我今天汤泡饭把饭吃的干干净净。”他妈妈说:“好,真棒。”

  分析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爸爸、妈妈都是比较惯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只要是他们不想吃的家长就会不给他们吃。可是这样他们有没有想过好不好呢?只是一味的顺着他们,带来的后果只有害没有利。多次和他的爸爸、妈妈沟通了,他的爸爸、妈妈都这么说:“他想吃汤泡饭就让他吃嘛。”我们并没有一直给他吃汤泡饭,而是每次在吃饭的时候多鼓励他,表扬他,效果不一样,就像那天在吃鸡腿的时候,我么多鼓励他,他一会儿就吃完了。

教师教育随笔12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丛林”主题活动。选择“丛林”这个主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丛林里有许多动物,很多幼儿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动物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动物”是幼儿喜爱的话题之一,通过“丛林”活动,幼儿可以了解不同的动物,如它们的特征、喜好,以及生活习性等。第二,幼儿觉得“丛林”很神秘,充满了好奇,他们很想知道里面有些什么,乐于去探索,去学习。第三,通过“丛林”活动,能让幼儿理解环境对动物、植物、人都很重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丛林”探险

  确定了“丛林”主题后,我们通过故事、图画、小视频,让孩子们先对丛林和丛林里的动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利用幼儿园的一座人工假山,塑造了一个微型丛林,并在丛林的树枝上、树干上、灌木丛中、地上藏了各种用卡片制成的动物。为了让孩子们更有探险的感觉,我们还让孩子们自制了望远镜与“小小探险者”徽章。

  戴上徽章,拿着望远镜,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丛林一起去找动物。入口的地方高高低低不太好走,许多孩子不由自主地张开双臂,做成侧平举的样子,一边保持身体的平衡,一边小心翼翼地慢慢挪动脚步。途中陆陆续续有孩子发现了动物,兴奋地喊了起来,“我看到猴子了!”“那里有一只蝴蝶!”……

  孩子们边走边看,把看到的、自己能叫出名字的动物都抱到了自己的怀里。走了一段路后,大家都有了收获,唯独胆小的AppIe两手空空。这时,她发现下坡处的一个灌木丛里有一条蛇,也顾不上害怕和危险,就冲下去紧紧地抓住了蛇,然后朝我灿烂地一笑,仿佛告诉我“老师,我不害怕”。

  Tina也一直没什么收获,虽然一路上她也看到了很多动物,可总是因为动作慢半拍而被其他孩子捷足先登。 Ivan倒是动作很快,一会就找到了四个动物,我请他去帮助Tina 。在Ivan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一只待在大树上的鸟,可是因为鸟太高他们够不到,怎么办?两个人商量准备用石头扔,试了好几次都没能扔下来,但是他们又爬不上去,两个人在大树底下转悠了好久,就是没有对策,他们傻愣愣地盯着鸟使劲地看……不一会儿,Ivan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将Tina抱起来,Tina伸长手臂去够那只鸟,还差一点点,最后关头Ivan使出全身的力气踮起脚尖,Tina再次伸长手臂,他们终于拿到了小鸟。

  丛林中的动物差不多都被孩子们找出来了,于是,我请大家围坐在草地中央说说自己找到了什么动物,在哪里找到的,找到的动物有什么特点。最后,我们还在丛林中拍照留念,大家带着骄傲和不舍,离开了丛林。

  小班幼儿容易进入到虚拟的情境之中。这个亦真亦假的“丛林”充分调动了幼儿对“丛林”的兴趣,使课堂上、书本上所呈现的`丛林画面在他们的脑海中立体、鲜活起来。设计时,教师亦考虑到挑战性,所以在放置动物时,有意识地设计了斜坡、高大的树以及隐蔽的角落等隐藏地点。这样的设计让活动具有了一定的挑战性,提高了幼儿探险的乐趣,也促使幼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活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完成了探险的任务,在此期间有自我挑战,有接受帮助,也有帮助别人,这些都是“丛林”探险带给幼儿的体验。

  建造我们自己的“丛林”

  “丛林”探险之后,孩子们对丛林的兴趣越来越浓。每天大家都议论着丛林里的动物、植物,更有许多孩子拿着动物的模型扮演不同的动物玩角色游戏。于是,我们又有了一个计划一一建造我们自己的“丛林”。

  建造“丛林”需要什么呢?孩子们展开了讨论。首先,有孩子提议需要大树,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可是怎样才能把大树搬进教室呢?Harry说可以用树枝搭一棵大树,Hayley说可以画出来,AIex又说可以把教室里的玩具大树直接搬进去。讨论很激烈,最后大家决定把大家说的都放进去,因为丛林里有许多大树。

  HayIey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墙面上画了一棵大树,大家都忙着为大树涂色或者粘贴树叶,还在树下画上了绿绿的草。 Alex也把教室里的玩具大树搬到了丛林中,这样丛林里就有两棵大树。

  丛林里的光线是斑驳的,当我们用两个矮橱构成直角,一面依墙形成丛林的空间时,大家对“项”的构建提出了疑义。该怎么办呢?用纸的话偏暗、易破,对孩子的活动会有很大的妨碍;用布的话光线不易透进来,丛林的斑驳特点不能够展现。几经考虑,我们决定选择用渔网做“顶”。将渔网绑在两侧的矮橱上,铺上一层绿色的玻璃纸,这样既增添了丛林的绿意,又可以让阳光透入,使丛林产生树影斑驳的感觉。接着,孩子们又亲手将捡到的树叶、树枝,轻轻地铺在渔网上面,再在外侧挂几根枝条、藤蔓,丛林初具规模。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又找来了一条绿色的毯子,将它扭曲成一条弯弯的小河,再在河旁放上一些动物,丛林顿时有了立体感。

  小小的丛林每天吸引着一批批的孩子们进进出出,繁忙时还得排队等待进入。孩子们喜欢在里面摆弄动物,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声音。

  看到孩子们如此喜欢丛林,我们又将丛林延伸到整个教室,将平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的动物,如狮子、大象、豹子、大鸟等粘贴或悬挂在教室里,并和孩子们一起用绿色皱纸做了许多藤蔓环绕在橱柜上,整个教室以绿色和咖啡色为基调。教室的图书角里又增加了各种和丛林有关的书籍,我还在娃娃家放置了一些捕捉蝴蝶的网、望远镜、水壶、探险帽等,教室立刻充满了丛林的神秘色彩。

  一次探险产生的乐趣,对于推动主题发展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要支持幼儿持续性的探索,就可以在幼儿每日生活的教室里创造新环境让幼儿继续体验。为此,教师利用教室的一个区角,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创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丛林”。这一项目的创建与推进,充分利用了幼儿对丛林的认知,在产生问题的时候,利用已有经验和调动各种资源去解决问题。

  当“丛林”延伸到整个教室时,幼儿对丛林的兴趣与探索也达到了极点。

  在“丛林”里游戏

  “丛林”活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孩子们开始关注丛林里的动物。我选择了一些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动物,如大象、狮子、蜥蜴、蜘蛛、鹦鹉、巨嘴鸟、甲壳虫、蝴蝶、蜜蜂、猴子、蛇、豹子等。除了让孩子根据动物身上不同的毛体、斑纹、颜色来识别不同的动物,我还播放音频让孩子们倾听、分辨动物,并鼓励孩子们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声音。

  活动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对安静地研究动物的游戏感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丛林里的运动游戏。每人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森林动物来扮演,再模拟它的行动。平时比较好动的Tina弓着背学豹子走路,又快又急;EIian学大象甩着鼻子,慢悠悠地来回踱步;LiIly举起双臂模仿青蛙边跳边走;模仿猴子的Peter最有意思,甩着胳膊昂首挺胸地朝前走;最滑稽的是模仿巨嘴鸟的Mary,她张开手臂飞快地奔跑,说是在飞行……

  在主题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又在校园沙坑上方的柱子上悬挂了一些绳子,系上几个大小适中的轮胎,扮演动物的孩子们则在轮胎上荡秋千、拉着绳子走,沿着轮胎钻爬。“动物们”还在沙坑周围堆沙、挖坑,充满了欢笑。在荡、拉、爬、跳、钻等各种活动中,“动物们”感受着丛林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猴子喜欢在树上荡来荡去,蛇能在树丛中钻来钻去等。这些运动游戏尽情释放了孩子的天性,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了自己的丛林动物形象。

  在“丛林”的活动中,不同个性与偏好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有所不同,而教师设计各种活动,通过视、听、触觉、运动等方式让幼儿感知并辨别丛林里的动物,体验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丛林动物的兴趣和想象。这些动静皆宜的活动,尽可能地调动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使“丛林”的探索学习变得鲜活而有趣。

  在“丛林”主题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用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又引导幼儿充满兴趣地参与到情境的创设之中,再借助形式各异的活动让每一个幼儿感受学习的乐趣。当幼儿充满乐趣地投入一项活动时,他们有着难以预料的潜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活动虽然在小班开展,但它的深入发展超乎我们的预料和想象。

教师教育随笔13

  升入大班后,孩子们似乎真的长大了,不但个子长高了,而且可能受到周围成人的教育和鼓舞,自我意识也增强了,当看到孩子们吃饭有进步,我总是会夸奖道“哇!你今天吃饭又快又干净!老师很高兴”,“嗯,因为我已经是大班哥哥/姐姐了”。听听,这就是孩子们自我意识的体现。

  升入大班后,孩子们思考问题也更加深入,更加专注。那天餐后,孩子们和往常一样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陈先铭拉着我的胳膊抬着头,认真地问我“老师,天上哪颗星星最亮?”我一愣,意识迫使我在记忆库里找信息,查询失败,我只能诚实地告诉他“我将和你一起去寻找答案”并约定第二天共同来比较答案。菲菲是我们班的佼佼者,也是其他孩子的楷模,那天我们的晨间谈话内容是“猪为什么喜欢睡懒觉”“因为猪脑子里面有一吖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就跟人们常听到的麻醉剂相似,而且猪特别不爱动,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猪特别喜欢睡懒觉”在孩子们自由讨论后我总结道,“老师,懒洋洋的身体里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东西啊?”菲菲接着问道,“我想也是,因为懒洋洋也喜欢吃东西,不喜欢运动”。

  我们在惊喜于孩子们成长的同时也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着力为大班的孩子提供充满想象和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孩子们能在宽松和愉悦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思想和潜能。

教师教育随笔14

  “老师,你吵醒我了”

  像往常一样,下午上班时,我提早二十来分钟到达班上,来到寝室。江老师正在帮几个小朋友盖好被子,我看到吴昊轩,突然想起了早上入园时他爷爷交待的事,说昊昊昨晚发烧,今天白天注意一下他。于是,我和江老师说起这件事,想了解一下昊昊午睡期间有什么情况。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岑老师,你们怎么讲话呀,吵醒我了。”我一听,才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平时,总在幼儿睡觉前重复叮嘱孩子们:“睡觉时,寝室要静悄悄,不能讲话,否则会吵醒别人睡觉。”现在,自己却打扰了幼儿午睡,实在是有损教师形象。在孩子率直的话面前,我连忙诚心地向孩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孩子们道歉。

  是啊,平时我们总是教育孩子注意这样,注意那样,而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却比较随意。通过这件事,使我知道,在对孩子提要求的同时,不能忘了全班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我们,关注我们一举一动,有时候一些细小的环节,孩子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会模仿,所以,作为为人师表的`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约束自己,当好孩子的榜样。

教师教育随笔15

  许多时候我们总会用许多的言语去强调孩子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应该怎样等,可在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忽视给孩子们树立起好的模范,他们也就会做不到我们老师所提出的要求。为此我们作为教师必须以自身行为来引导孩子的行为。

  这时我们正在讲故事,偶尔也会小声攀谈几句,在我们说话时就听到了从孩子们那里传来了许多说悄悄话的声音,我们没有立即制止而是不发作声音,没想到一会儿孩子们也安平静静的把悄悄话收了起来,闭上了小嘴巴。从这简朴的.案例中我们都能领悟到:在要求孩子的同时,我们必须再三考虑一下孩子们是否能做到,并检核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也会像孩子们那样犯同样的小错误!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首先为孩子们树立起好的模范,在他们的脑海中留有好老师的高峻形象,还要把孩子们当做自己的朋友、同伴来看待,让孩子们在被尊重和关爱的情况下康健快乐的生长!

【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随笔05-11

教师教育教学随笔04-15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04-11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04-12

教师教育的工作随笔05-19

新教育教师随笔01-06

初中教师教育随笔12-20

开学教师教育随笔12-11

小班教师的教育随笔06-09

中班教师教育随笔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