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幼小的生命,承受不了生命之重,撒手而去
是什么样的遭遇,让周周(化名)这个年仅11岁的少年选择用红领巾在家中自缢?死前,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12月29日中午,周周被老师留校,要求抄写名为《语文课课练》的教材,直到中午1点,老师让他回家,在吃了午饭后,他选择把红领巾挂在卧室房门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看到此消息,不禁令人震惊,去年12月份,广州东莞市石排镇一名11岁的男生以红领巾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今,11岁的周周同样选择了这样一种激烈的方式结束生命:用象征着少先队员的红领巾合上了自己的生命画卷。11岁,多么天真的年龄,他本应该与其他小朋友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享受这世界上的美好事物,然而现实却过早的夺去了他鲜活的生命!
花一样的生命,孩子们为何就不珍惜呢?因为作业苛重不堪承载?因为老师批评心灵脆弱?因为父母期望过高?或是因为模仿?种种猜想皆因孩子们的离去而无法得知。针对在一些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却导致孩子放弃生命的现象,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青少年心理科心理专家沈家宏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过早感受了生存的压力,变得悲观,影响了他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这些都跟家庭的生存压力有关,许多家长为了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不留神,压力的负面影响就侵袭了孩子。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过早感受生存压力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心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们过去常把青少年一代称为”无忧无虑“的一代。然而,”无忧无虑“的生活,如今似乎已渐渐地远离了青少年一代,究其原因还是当今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加重了现代人的压力,但更应该引起社会重视的是,这种压力不单作用在成年人的身上,同时还深深地影响了青少年。”沈家宏说。
比如,下岗的父母,如果在家中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还告诫孩子“如果不努力学习,将来也就只能落得个和他们一样的下场”,另外还不断地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孩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他们一边鼓励孩子,一边施加压力,这样就会使孩子感觉到“透不过气”来。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苦心,在现在这样一个注重下一代教育的社会,也大可以理解。只是,许多为人父母者都忽略了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
十几岁孩子心理波动大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非常必要
沈家宏还表示,青春期是孩子们心理波动较强的时期,在这个期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通常都比较差。一些小事都可能引起他们的过激行为。建议家长在平时管教孩子时,多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不妨可以试试“换位思考”,从孩子的位置去考虑问题,家长们应该放下架子,主动和孩子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如果发现问题,最好以建议的方式引导他们,或者将问题的严重性、后果摆在孩子眼前,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如果觉得不容易与孩子沟通,还可以给他们买些讲述青春期的书籍,让其主动学习;或者以书信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另外,现在的孩子大部分受宠惯了,听不得别人说“不”,承受不得挫折。所以,让孩子适当接受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家里父母可以让着,可是学校里同学不会让,不可能事事顺利。做错事情老师总得批评,同伴间斗嘴吵架总避免不了,试考差了、奖没评上等等不顺心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这样都承受不了而选择自杀,那父母真的要好好地反省,有没有太依顺孩子了。
学生减负不能停留在口号心理咨询应从高校深入小学
除了来自家庭的压力,负担过重的课业也让愈来愈多的中小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甚至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目前,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青少年心理科接受心理治疗的孩子在校期间都发生过各种偏激行为,诸如:暴力倾向、自杀倾向、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选择性缄默症倾向(部分学生为此而休学)等。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中小学生减负的口号喊了多时,到现在课业负担还是不见减少呢?教育部门是否只能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政绩,而学校是否只能用升学率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似乎成绩都代替了老师与学生应有的课外交流。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就比较脆弱,可是其弱小的身躯却要承受太多的期望和禁锢,再加上外界的不理解,总以为现在的小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哪有什么心理负担,殊不知,所有这些都衍变成有形与无形的压力加在孩子身上。对此,沈家宏建议,要培训更多持有心理健康咨询上岗证的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应从高校逐渐深入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读书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的,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找工作不如职业生容易,孩子有门手艺会谋生,身体健康生活快乐比什么都来得重要!当年一个自杀事件引发了学生减负,但这么多年过去,学生们却从未感觉到减负带来的实际效果,这是个十分值得大众,媒体,政府反思的事情。
【心理健康教育再度引人深思】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案12-06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03-15
心理健康教育的口号12-21
心理健康教育的简报01-04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01-06
心理健康教育体会01-09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2-02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12-31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