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压力,才能给孩子有用的帮助

时间:2023-11-23 15:16:25 心理 我要投稿

  ●压力并不全是坏事

正确看待压力,才能给孩子有用的帮助

  妈妈们经常说“我想让孩子没有压力,二十四小时都快快乐乐”,或者说“我想让孩子一辈子都幸福快乐”。这些愿望有可能实现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父母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消除孩子全部的压力。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承受压力,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压力就如影随形,如果不承受压力,孩子便不可能成长。

  胎儿在母体里的十个月被认为是最安静和舒适的。这一时期,即使静静地呆着,各种营养成分都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但是,当母亲开始分娩时,肚子里的胎儿只有以头冲下的状态被推挤出产道,才能够来到这个世间。本来在母体中舒适地游移,突然被推到狭窄的甬道,并且必须凭借自己的力气推挤才能得以来到世上,对胎儿来说,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这就是孩子最先直面的压力。从这一刻开始,孩子便亲身感受到,面对人生中必经的压力,自己必须站出来,并消灭它们。在出生后,孩子的压力也是纷至沓来。有人在自己的屁股上打了一下,会让孩子心情变糟;为了将嘴中的分泌物或呕吐物清理干净,大人们强制性地撑开孩子的嘴巴,然后用器具在嘴里搅动,直到清理干净;大人们还会把孩子的身体包得严严实实;过不了几天还要注射预防疾病的针剂。这所有的一切都给孩子造成了压力。

  而大人不能因为孩子讨厌吃固体食物便永远给他吃流质食物,不能因为孩子认生,就只让孩子和妈妈一起生活。也不能因为孩子害怕走路而永远不让孩子学步。更没有因为孩子讨厌和妈妈分开,就不送孩子去幼儿园和学校的道理。

  现实中不存在没有压力的幸福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微笑。生病的时候就应该疼痛,悲伤的时候就应该哭泣。当孩子在每一阶段经历的课题、难关、痛苦都过于吃力和挣扎时,父母应该为孩子减轻部分压力,但必须让孩子承受他们应该承受的痛苦。

  比如,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断然的指责让孩子哭着冲进自己房间,然后紧锁上了房门。这种情况下,妈妈不可以立刻跟在孩子后面,对孩子说“妈妈向你承认错误”。这时候的孩子虽然会很伤心,但是父母有必要让他们自己待一会儿。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在伤心的同时,思考“妈妈为什么要那么说我,我为什么要那么做”。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学到什么。孩子经受痛苦不一定是件坏事,并且,让孩子一直心情愉悦舒适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还有一些父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在压力面前屹立不倒的人,所以这些父母甚至会给孩子制造压力。在压力面前,他们不会为孩子代劳,而会训练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他们会下意识地为难孩子,有时一次,有时两次或三次,或轻或重。在这些父母看来,只有这样做,孩子才能成为能够忍受压力、坚强的人。但是事与愿违,父母的这些做法反倒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让孩子难以承受。

  在接受治疗的孩子中,有一个在特殊高等学校读二年级的男生。这个孩子从没有出现过青春期孩子应该经历的诸如与同龄人的矛盾、对学业的担忧、与父母的冲突此类情况。父母一直都认为他是一个抗压能力很强的孩子。直到有一天,这个孩子脱掉内裤站在了学校女生宿舍楼梯下。一直很优秀的孩子突然做出这样的举动,让学校和父母都惊恐万状。这个孩子其实并不是个抗压能力很强的孩子,他只是感觉比较迟钝。即使已经造成了压力,他都对此一无所知。

  我问这个孩子:“你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做出这样的举动呢?”但是他却没有听懂我的意思。他理解不了与感情或者心理有关的话。当我问他在学校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时,他对我说没有困难。这个孩子自己都不明白他当时为什么要做出那种行为,做出那种行为时又是出于怎样一种心理。他的父母都认为既然孩子学习好,学校生活也进行得很好,就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问题。然而,诊疗的结果却非常严峻。这个孩子对于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眼下最重要的是什么都没有任何概念。他的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这个孩子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服药与商谈治疗。

  小时候的压力如果没能得到妥善释放,那么即使是很小的压力,积少成多都会在以后引起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压力,也不能粉碎压力。只要人类没有生活在无菌室中,只要人类与外界接触、呼吸着空气、进行着相互作用,就必然会承受任何形式的压力。因此,当孩子受到压力时,父母应该帮助他们减少过分的压力,还应该让他们妥善处理人生发展阶段必须经受的压力。能够妥善管理压力,意味着这个孩子内在的能力得到了强化。压力虽然让人难过和痛苦,但确实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不管怎样,孩子是因为压力而成长的。

  ●对于压力的误解

  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有人都有优缺点。压力也是如此。它有肯定的一面,也有否定的一面。但是至今为止,一说到压力,人们总是强调它否定的一面。它被看作是万病的根源。过度的压力确实对人体有害。它能够诱发失眠、头痛、肌肉痛、抑郁症、神经过敏和肥胖,并且让人免疫力下降,它是引发所有疾病的罪魁。近来,很多针对压力进行的研究纷纷指向了癌症。这是因为,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压力能够提升癌症的发病率。

  但是,这并不是压力的全部。适当的压力能够让人处于适度的紧张状态,在遇到危险时,能够给予自己适度的保护。压力可以让人在各种情况下做出快速的判断,并且能够让人保持清醒,感觉器官也会变得灵敏,这和我们受外伤时为了防止出血,体内会增加血小板和血液凝固因子是一个道理。我们的身体为了进行自我保护,会做出各种准备。

  我们的身体正在逐渐适应压力,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适当的压力大惊小怪。但问题在于,如果长时间处于压力和紧张状态,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如果持续承受过度的压力,心跳加速将会持续,身体将会处于戒备状态,所有感觉器官也会长期维持敏感状态。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出问题。

  在召开重要的会议之前,我们会有压力。这种情况下,脑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数值会快速上升。它能让人集中精力、卓有成效地处理工作。一般散漫的人多巴胺活性度非常低。一说到多巴胺,人们总把它和压力联系在一起,并认为有关它的一切都不好,但是多巴胺却有一个名字叫做“压力性脑神经传导物质”。这一脑神经传导物质对于挑战新鲜事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压力可以让我们挑战新鲜事物,更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目的。但是,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如果在人脑特定区域过于活跃,也会出现问题。这有可能会导致抽动症。如果孩子压力过多,那么最容易出现的便是抽动症。一般情况下,孩子们这一区域的多巴胺活性度都比较低,但如果孩子经常抽动,这就表明本来这一区域的多巴胺活性度略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又受到了压力,那么他的多巴胺活性度会更高,所以就会导致抽动症。

  即使承受了压力,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抽动的症状。无关压力,很多孩子从一开始在多巴胺的发育上便不均衡。医生们给抽动症的孩子诊断时,最常说的话便是“请减轻孩子的压力”。但是,我不认为做出这种诊断的医生是名优秀的医生。在仔细了解孩子的生活后,如果我发现是生活中无关紧要的事情给孩子造成了压力,我会要求家长减少这一事物对孩子的影响,但如果这件事是生活中必须经历的,那么我会要求家长继续让孩子做这件事。比如,孩子本来没有必要一定成为游泳选手,但是父母却让孩子每天练习两三个小时,还要忙着准备游泳比赛。这种情况下,我会让家长到此为止。因为过分的欲望而勉强孩子去辅导班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孩子因为学校感到了压力,我会要求父母寻找减少压力的方案,但一定要送孩子去学校。

  冷静地想一想,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事情是孩子必须经历的,即使这些事情会让孩子抽搐。父母不可能连这些事情都替孩子一手包办。即使父母真的这么做了,十年之后,孩子会感到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仔细地思考一下,父母可以帮孩子减少过分的压力,但一定要让孩子经历他们必须面对的压力。让孩子回避压力只是权宜之计。人生在世,总有一天要直面它们,到那时将有可能衍生出更严重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如果一直不愿直面这些压力,他们终将一事无成。

  当我不知道该怎么减轻抽动症孩子的压力时,我就会对他说“没关系的,很多名人都有抽动症”,以此来帮助他们肯定自己。我还会安慰这些孩子的妈妈不要因此伤心难过。压力有必要减少,但却不需要消除。消灭压力将使孩子的思考能力得不到发育。如果一定要将压力赶尽杀绝,那么孩子最终会成为承受不了压力的人。对于压力,我们要既来之,则安之。不能因为他们是孩子,父母就要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幸福、无忧无虑地生活。孩子应该在考试之前担心“考不好该怎么办”,也应该在考试当天精神紧张。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铁甲万能侠,所以当我们遭受压力时,我们会感到痛苦、苦闷,甚至整个过程都会痛苦之至。

  ●压力无处不在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因为爱,所以珍视。因为珍视,所以想要好好培养。然而,当我们想要尽善尽美的时候,就会变得不安。当数以万计的信息蜂拥而至时,父母的这种不安又加重了。为了缓解这种不安,父母会做出各种行为,这些行为也有可能加重孩子的压力。

  认生,是孩子在成长发育阶段理所应当经历的压力。有一个孩子认生有些严重。从家里出来,经过公寓时,总会遇到一两个人,这些人看到可爱的孩子,便会欣然走过来打招呼,冲孩子说“来,打个招呼看看”。每当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就会害怕地躲在妈妈身后。看到这种情况,外人有时会开玩笑地说“你为什么不会打招呼啊”“你为什么讨厌我呢”。在多次经历这样的事情之后,这个孩子的妈妈索性不再把孩子带出来。即使有需要外出的事情,她也是选择在晚间出行。对于认生很严重的孩子而言,每天让他们见到很多非特定人群是件非常有负担的事情。但是,父母也不能因此切断孩子与日常生活环境的联系。这样做会加重孩子因认生产生的压力,错过一些可以进行其他重要发展的接触,还有可能产生新的压力。事实上,与孩子相比,这些孩子的父母有可能是因为每当听到别人谈到自己孩子时会非常痛苦,所以才对这些人唯恐避之不及。他们很有可能将自己的压力隐藏在了孩子的压力之后。

  有一些妈妈对于初次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并不是很情愿。孩子适应的时间短则两天,正常为一周,长则四周。这些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段适应的时间而不能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每次都在尝试后放弃。她们说,两周过去了,可孩子还是不愿意去,总是哭闹的话孩子会生病的,所以不能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她们还说,在去幼儿园的这段时间孩子感冒严重,所以不能再把孩子送去了。同样,因为和朋友打架,孩子醒来就哭,所以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如果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就放弃把孩子送去幼儿园,那么孩子将永远不能适应幼儿园。第一次被送到幼儿园,孩子也会感到难过。他们要和老师进行眼神交流,要和朋友友好相处,还要承受各种接二连三的小病。但是这种压力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即使难过和痛苦,他们也要亲身经历。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在社交能力的发展上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之后各个时期社交能力的发展将会接连出现问题,环环相扣。最终,妈妈的担忧让孩子成长为无法应对压力的人。

  另外,有些父母对孩子一举手一投足都赋予了意义,这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压力。比如,让我们假设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脸被抓伤了。这时妈妈会一边说“受伤了吗”,一边给孩子涂药膏,如果问孩子“怎么受伤的”,大部分孩子都会说“不知道”,孩子有可能真的是在玩耍的时候不经意被抓伤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说一句“涂点药就好了”,然后让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但是有些妈妈总喜欢刨根问底:“跟妈妈说到底怎么回事,把事情全部告诉妈妈。”这时候孩子便会大喊“我说了不知道”,并因此感到了压力。当这位妈妈在询问幼儿园老师未果后,她便会大发雷霆:“孩子回家后发现被抓伤了,老师您怎么能说不知道。”这样的妈妈来到医院总会这样问我:“院长,孩子是不是在对我说谎?”因为妈妈的这些行为,即使是无关紧要的事情都会造成孩子的压力。

  有一个父母们不知道的真相,那就是,幼儿所承受的压力大部分来自父母。特别是开始集体学习之前的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还没有过多地接受来自外部的压力,所以他们反而能够很好地承受外部给予的压力。但是父母却不一样。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压力,父母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压力。

  为了让偏食的孩子好好吃饭,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压力,在教孩子写字和说话的过程中也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压力。同样,如厕、培养生活习惯、给孩子添个弟弟或妹妹都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很多时候,那些给孩子施加压力的父母本身就不能很好地应对压力。他们对于自身和养育孩子没有一个坚定的价值观,周围甚嚣尘上的信息让他们感到不安,他们总是战战兢兢地担心自己所做的事情会对孩子有所伤害。这种过分想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反倒更加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我认为,压力的根本原因是“价值观的混乱”。几年前,在那个一夜之间房价暴涨的时期,我一度陷入了绝望。那时候我们还寄住在父母家,正在为没有早点买房而后悔。但是那时候,我的父亲一直坚信,在地域狭小的国度进行不动产投机是一种罪恶。他始终奉劝我,千万不要在房子上耿耿于怀。但是每当看到在一夜之间便飙升到夸张的房价,我经常后悔不已。然而,我的父亲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看法。每当看到父亲的面孔,我就会想:“坚定的信念真的可以减轻人的混乱。虽然周围天翻地覆,但却很少会对信念坚定的人造成压力啊。”这种价值观不仅与如何看待世界有关,也与看待子女教育、养育观、夫妻关系及社会变化的角度和自身的健康有关。

  ●孩子需要帮助

  有一名公司领导,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一个奇怪的人。他每天只要一来到公司,便开始折磨手下的员工。面对这种折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叫嚷着“哎哟,真烦,我们去喝一杯吧”,然后跑去借酒消愁;有的人索性不去公司上班;有的人在这位上级上任之后,身体便一直病着,他们会毫无理由地胃痛、头疼,经常跑去看公司附近的内科门诊;有的人会进进出出厕所很多次;有的人会在背地里抱怨“那个人真搞笑”;还有的人会毫无预兆地在某一天递上辞呈。

  这种情况下,能够妥善管理压力的人会和周围可以交心的人交流。“最近你有没有感到很痛苦?是不是因为部长新上任,所以我比较敏感?”如果听者也是一位能够妥善管理压力的人,他就会这样回答:“不是你一个人,我也有点痛苦。”“是吧?这该怎么办呢?可能是因为部长初来乍到,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们的情况吧,所以我们需要给他一点时间,或者我们应该跟他诚恳地说一说?如果一直都是这种状态,我们很难好好工作……”像这样,对话便会慢慢展开。“话是这么说,但是我好像压力很大。我这是怎么了?”“你是那种讨厌听到别人说不的完美主义者啊。”“确实是这样。因为现在的我没有得到肯定,所以近来我都在为了别人可以肯定我而努力加班呢。可是不管我怎样做,都不能做好,真的很痛苦。”进行这样的对话不仅能够将自己的烦恼一吐为快,而且还能够给予对方安慰。“即便如此,哪里有像你这样工作出色的人呢?”“真的吗?是的,我做得还是挺出色的。”心态健康的人应该开展这样的对话。

  上面的这段对话包含了所有管理压力的技巧。“我很痛苦。”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部长新上任所以难免有些不适应。”让自己与对方产生共鸣。“我们该怎么做呢?”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人比你更出色。”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安慰。“是的,我是有点讨厌听到否定的声音。”表明自己接受了对方。然而,即使在成年人中,能够进行这种对话的人也不多。只有情绪管理良好的人,也就是情商较高的人才能做得到。这是因为压力多半由情绪表现出来。可见,想让情绪好好发展,重要的是加强压力的应对能力。

  孩子的一切压力都需要父母的帮助,这与压力是种情绪表现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孩子的情感发育还没有达到可以妥善管理压力的程度。孩子不可能跟妈妈说清楚“妈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现在很痛苦”。他们也不可能自己找到答案,“妈妈这样的性格让我很痛苦”“朋友现在出现了这种状况,但是因为我的这种性格才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所以我要改正”。我们不能说在幼儿期到青春期的这段时间,孩子可以完成情绪的发育。有些中学生和高中生的情绪发育仍然很不成熟。但是,情商发育很好的父母在遇到孩子压力的问题时,会像上面对话中谈话的朋友那样,一边问孩子“妈妈觉得你最近有点难过”,一边解读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承受压力。如果父母的情绪发育还不成熟,不能给予孩子任何帮助,那么孩子将会深陷压力的泥潭,最终成长为不能妥善管理压力的成年人。

  在孩子小的时候,情绪发育良好的父母会成为孩子的“另一个自己”。他们会像孩子的影子一样,紧紧地跟在孩子后面,为孩子尚未成熟的发育做补充。孩子在学习使用筷子时,父母会把孩子的手握在手中,手把手地反复教孩子使用的方法。同样,在情绪方面也是如此。“换成妈妈,那时候也会非常生气的。他那样做太令人伤心了。”诸如此类,这些父母会在推测孩子内心感受之后,直接将孩子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感到:“啊,原来我心里是这样想的啊。看来我确实应该生气,确实应该发火。”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情感能够得到发展。孩子读到小学高年级、初中或者高中时,父母则要彻底成为孩子的协助者。协助者不是在第一时间站出来的人,而是在对方主动寻求帮助后,再为对方提供帮助的人。这与公司新进职员在向前辈询问“这个该如何处理”后,前辈才会指导他是一个道理。父母应该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帮助他,在预防孩子犯下致命错误的前提下,给孩子提供简短而有力的信息。父母需要认识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应该逐渐淡出孩子的周围,只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出现。

  在孩子小时候,亲子关系应该是亲密无间的。这意味着如影随形、紧紧相拥、相互依偎、随时随地的肢体接触,亲密到孩子每天把“我最喜欢妈妈了。我长大了也要和妈妈住在一起”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应该感到没有什么是不能跟父母说的,他们应该对父母无话不谈。

  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应该稍微有所疏远。这意味着保持中立和客观的距离。在这个顺序上,韩国的父母好像有些前后颠倒。韩国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由于不清楚父母的作用而与孩子有些疏远,然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或大或小的问题,于是开始对孩子展开紧迫盯人的唠叨攻势。如果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管得过多,几乎成为了孩子人生的掌舵者,这将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

【正确看待压力,才能给孩子有用的帮助】相关文章:

帮助孩子释放心中的压力09-01

帮助孩子建立管理压力的能力11-23

如何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09-12

正确看待孩子的早恋问题09-09

正确看待孩子生长速度10-18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说谎?09-22

怎样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09-20

考试之前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放下压力09-14

能给孩子健脑的食品09-03

学会正确看待孩子的撒谎行为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