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一个月内“发病”三次
昨日上午,读高三的小军走进了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诊室。诊室外,小军的妈妈说:“不到一周就高考了,我着急啊。”
据妈妈介绍,小军4岁时父亲去世了,为了小军她一直单身至今,也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到了小军身上。可进入5月份,也就是高考前夕,小军却病了。
“小军学习挺好的,‘五一’过后看到黑板边上高考倒计时的数字突然觉得心脏疼痛,呼吸困难,5天后他再次发作。”妈妈很担心,让他背24小时心脏动态监测仪,可检查结果是正常。
5月20日,小军再次发病,到医院检查还是一切正常。
“心脏病”发作是本能的自我保护
在与小军的谈话中,心理专家刘长辉发现小军是个特别理性的孩子,他脑子里就是考上好大学,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我妈对我很严厉,可最近她变得特别温柔,她就是想让我安心,可是她越这样我越难受……”小军说,他最怕的就是不能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刘长辉说,每个人面临选择、压力、大事件的时候心理都会有变化,“高三的孩子,再怎么懂事也是孩子,可这个充满使命感的孩子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都压抑掉了。”
刘长辉说,小军把内心的真实情感如焦虑、恐惧等都压抑到潜意识当中,但潜意识承载的压力过大时,就只好动用自我防御机制,也就是通过否认、转换等方式把心理压力转换成躯体症状,专业上称其为惊恐发作。
“比如小军频发‘心脏病’。”刘长辉称,这是小军本能的保护形式,还有很多孩子有拉肚子、出汗虚脱等现象。
医生心理暗示:“你有权利为自己活”
“妈妈虽然辛苦,但你也要有你自己的人生,你有权利为自己而活,做自己理想中的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你的妈妈最爱的是你,其他的一切都是你的附属品,不管你什么样,只要你健康,你妈妈就是幸福的……”刘长辉的话还没说完,小军就“哇”的一声大哭出来。
刘长辉表示,这样的暗示治疗应该可以帮小军安稳度过高考,但高考后小军还应持续治疗,把心中压抑了多年的负担宣泄出来才能开始正常的、符合他年龄的生活。
孩子偶尔说“不念了”,家长要装聋作哑
心理专家刘长辉说:“面对考试,所有人都会有焦虑、恐惧,有三点希望考生和家长记住。”
第一,考试焦虑是一种应急反应,轻中度的根本不用处理,轻度的焦虑有益于考生。
第二,家长要学会轻描淡写,孩子的情绪、行为只要不过分异常,回家来说“郁闷啊、不想读书了啊”,家长要学会轻描淡写,只是听着他们说就好了,不要跟他们去讨论,更不要如遇大敌一样,第二天孩子就会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去上学。
第三,当孩子紧张时,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一些身体按摩,这就如同母亲的拥抱一样,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舒适感,紧张就会消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