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的角度认识下性取向,性取向又叫做性倾向,常见的性取向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和无性恋,其中无性恋是否是性取向还存在争议,下面分享在心理学的角度认识下性取向。
在心理学的角度认识下性取向1
直与弯的心理学:重新认识自己的性取向
阅读前的友情提示:这个领域的很多定义仍在不断变化和探究,希望大家带着自我探索的心去阅读文章。即便我们熟悉明白了几个概念,也不等于明白了关于其他性取向人群的全部知识。如果你是一位较为传统的读者,在接受信息时可能会有一些难以理解或接受困难,它可能会打破你原有的二维性别观,但这种试图理解的过程其实有益于自己,也是对自身思维习惯的突破和颠覆。
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从疾病分类系统中去除,对于同性恋的定义更正为: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还是社交兴趣上,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
同性恋(homosexuality)这一术语在1868年Benkert的信件中首次出现。在那个时期,有关性取向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
社会建构论与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条件下,的表现都有不同。性取向是文化的建构。比如在有些少数部落,男子在成年前需要与一名成年男子发生关系,作为情感和性方面的启蒙学习,而与女性婚后,这种同性间关系则又被禁止。 每种文化对于性取向有它自己不同的话语,建构出不同性取向的形象,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表现。
让我们从第三种性取向聊起
美国心理学会(APA)将性取向主要分为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三大类。双性恋作为一种明确的性取向,与异性恋和同性恋一样,是独立存在的。然而,当你随机采访人们对于双性恋的看法,你会听到很多类似以下的回答:
当双性恋应该很爽吧!他们可以交往的对象是一般人的两倍诶,快感也是两倍吧!
要是我的同性好友是双性恋,我会有点尴尬诶!特别如果住一起的话,感觉像被占便宜了。
那只是一个过渡阶段,要不就是他们根本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双性恋男女通吃,估计私生活都挺乱的
要是我男朋友/女朋友是双性恋,我肯定要烦死了,哪个性别的人都可能是情敌,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太累了。
与传统性别二元论对立的存在:双性恋,一直没有得到人们完全的理解,甚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种取向是难以想象的。即便在近期与平权有关的社会事件中,你都可以看到分明的「异性恋」和「同性恋」阵营,而双性恋的身影却模糊不清。它不为异性恋人们所理解,在同性恋圈中似乎也受到歧视:「会被认为不是一路人,或者觉得我是为了玩玩才来同志圈混的异性恋。」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大众对于性取向真实定义的不了解,也因此,那些更为低调的性取向(比如双性恋、无性恋),好像只能躲在柜中之柜,一个更幽暗的地方。
什么是性取向?
很多人把性取向理解为二项选择题,但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你也可以有50%灰。这好比数轴上的0到1,你可以是0,可以是1,也可以是0.435383953857375483948247847
情欲是丰富而流动的,每个人都在一生中不断探索自我认同,拥有多元可能,这个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截然独立的异性恋、双性恋和同性恋。
金赛量表:性取向有程度之分,而不是0或1的固定值。在近代的性学研究中,著名的生物学家和人类专家金赛博士为首的研究团队并不认同人类性倾向只有同性恋和异性恋这个非常二元论的观念
为了能更准确地反映人类性倾向的多元复杂,金赛博士设计了一套性倾向量表(Kinsey Scale),把人类性取向划分为七个等级,由完全的异性恋取向(分值为0)过渡至完全的同性恋取向(分值为6)
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只有人类的心智才会发明类别,并且设法把种种事实放进不同的格子里。
Alfred C. Kinsey(金赛博士)
金赛认为,性取向和肤色一样应该是渐变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同性恋/双性恋倾向,只是程度不同。完全的异性恋和完全的同性恋就好像坐标轴上的两极,我们所有人都分布在这两极之间。但金赛量表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将人类的内心戏(幻想、念头和心理反应)考虑进去,毕竟人类的内心戏不一定都会演出来。
克莱恩性倾向量表:性倾向是连续光谱中的一个落点
克莱恩性倾向量表更进一步,把我们的性取向划分为性吸引力、行为、性幻想、社会与情绪偏好、自我认同以及生活方式等七个方面,同时从过去、现在、理想等各方面来测量这些特质,让我们可以更好的、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性倾向。
每个人的性取向有多么充满变数,多么不同。人与人的不同之处无穷无尽,每个人都落在性取向光谱的某个点上,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坐标。 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双性恋是一模一样的,双性恋对同性和异性的偏好刚好是一半一半这个观点因此可知是错误的。
和女人就像水一样,两个人抱在一起,是相互包覆着的,然后你会感觉那个过程非常非常的缓慢,但是很甜的,非常缓慢的甜,在过程中你会很珍惜,那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而跟男生是爆炸式的,一种互相的试探,试探对方的底线在哪里,那是一种肉体上的占有、征服的快感。
当我们谈论自己的性取向时其实在谈什么
存在感与归属
所谓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其实都是我们每个人加在自身的标签。这种性取向的标签影响着我们的身份认同,身份认同告诉我们:我是谁,我和别人有何不同,有何相似,我属于哪个阶层。认同的过程满足我们对「存在感」和「归属」的需要。
当我们发现咦?自己好像和以前想象的`完全不同!时,我们会迫切地想知道:
我们是谁?
我们这类人有什么特点?
我们跟其他人有什么区别?
我们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
一个双性恋会这样认识自己: 我承认,我可以在情感与生理上渴望两性,我也有与之对应的情感模式和模式,也认同与我的双性恋身份匹配的角色和行为(比如,我会去同志社团交流,也会参加异性恋文化下的聚会)。
然后,这个个体仿佛就找到了一点归属。
自我认同
身份认同也带领我们承认自己的体验,并整合进我们的「自我」概念:
从我第一次对同性有怦然心动的感觉,渴望呵护、靠近她、和她在一起的时刻起,‘我是谁?’的问题就一直萦绕在脑海里。我不再确定以往的经验是真实的,我也不再知道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角色。我很焦虑、烦躁,而且好像很难得到理解。
性取向的转变会引发一场内心的地震,让你重新认识到自己是谁,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与挚爱之人分手、关键成长阶段的坎坷等经历中。如果失去了自我认同,或是无法合理解释这种认同,个体会陷入无尽的苦恼和迷茫,在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经验也会因缺乏合理解释和社会支持,而一团混沌。
令人痛惜的是,为了不经受令人难堪的自我认同混乱感,或是为了找到定位,恢复稳固的认知平衡,很多人都把自己不符合社会期待的体验(包括性取向)藏起来、淡化它,甚至告诉自己,那些不重要、不是真的。
在心理学的角度认识下性取向2
一、怎么判断自己的性取向?
1、从吸引判断性取向
部分人之所以对同性恋采取歧视、贬低的态度,是因为非异性恋的性取向看起来好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有的人甚至提出“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同性恋,那么人类就会灭亡”这种完全不可能的说法。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性取向有社会刻板印象,所以我们要判断自己的性取向,就应该深入了解性取向的因素,比如性吸引力和感情愿望。
性取向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目前判断一个人的性取向可以从性吸引力和感情愿望两个方面来看。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认为异性对自己有性吸引力,而且对异性有强烈的感情愿望,想要与之建立亲密关系和性关系,那么就说明这个人是异性恋。反之,就可能是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等。
2、从外表判断性取向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能够从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声音、行为动作等方面来区分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这很好理解,比如一个说话很“娘娘腔”的男生,我们可能就会觉得他是同性恋;看到打扮得像“假小子”一样的女生,我们同样会觉得她是同性恋。
或者一个人和同性交往的时候眼神娇羞,甚至会做出一些超出朋友界限的亲密举动,那么就有可能是同性恋。
另外心理学家约翰逊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法,他认为只需要看一个人的走路姿势就能判断他是不是同性恋:如果一个男生走路喜欢扭屁股、女生走路喜欢摇头晃肩,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那么就有可能是同性恋。
所以如果你需要判断自己的性取向,那么你不妨平时多观察一下自己的语言习惯、动作习惯是否符合大众对你的生理性别的印象。
3、从梦境判断性取向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白天清醒的时候我们可能不敢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双性恋,但是晚上进入梦乡,如果我们梦到的意淫对象是同性,那就意味着很可能是同性恋,因为潜意识一般是不会骗人的。
二、15个问题判断性取向
如果你觉得这些判断性取向的'方法都比较麻烦,那你可以试试心理测试,这是简单有效的方法。“测一测你的性取向”这个量表用15个问题判断性取向,根据性学专家Kinsey的性取向尺度和心理学性取向鉴定标准编订。
并且该量表还结合国内本土的实际情况,从性唤起、性冲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来判断个人的性取向。如果你对自己的性取向拿不定主意,那这个量表的结果可以作为判断性取向的参考。
所以你可以从异性、同性的吸引力判断性取向,也可以从一个人的外表判断性取向,还可以从自己的梦境判断性取向。“测一测你的性取向”这个量表用15个问题判断性取向,简单、直接,不妨试试。
【在心理学的角度认识下性取向】相关文章:
如何树立孩子的性取向09-10
测测你的性取向08-06
红色在心理学暗示什么07-30
灰色在心理学暗示什么07-31
黑色在心理学暗示什么07-28
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性取向是否正常08-11
如何认识和理解风水命理学说09-11
让我们认识一下益生元09-09
从财运风水角度来看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