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到了接种流感疫苗的季节,儿科医院的门诊有不少全家上阵,围城一圈,只为了哄「怕打针」的宝宝。有些妈妈看到宝宝「痛苦」的表情伴随着大声哭泣后,心疼地也忍不住流泪了。那到底有没有缓解打针疼痛的妙方呢?
宝宝会痛,只是宝宝不能说
每个婴儿打针其实都会痛,只是他说不出口,而且这个不好的回忆会被隐藏在潜意识中,然后在之后每一次打针的经验中被唤醒。
如果你现在看到这些文字,就开始感觉到不舒服,或者手心冒汗,基本上就是儿时的阴影正在被唤醒,导致你对针头产生莫名的恐惧。
根据美国的心理学研究显示,有将近25%的成年人害怕打针,大部分是因为上述的潜意识作祟。
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大大小小的疫苗全部加起来,要挨大约二十到三十针!而人类大脑面对这些反覆疼痛的事件,有些人是渐渐增加恐惧与阴影,尤其是对于大脑尚未成熟的儿童。
因此,有研究发现,如果第一次打针有使用减痛措施,那么到了第二次打针,即便什么都没做,孩子也会「感觉」比较不痛。反之,第一次如果没有使用减痛措施,第二次打针小孩会哭的更大声,感觉比第一次还要来的更痛,其实这都是潜意识的心理作祟。
让打针比较不痛的方法
医学上有数百篇关于打针减痛的研究,其中被证明有效的方法,包括:
亲喂母乳(一岁以下的婴儿),但是在口服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至少20分钟后再喂母乳
方糖和水混合后的糖水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也有减轻疼痛的效果
读故事书或看卡通转移注意力
在接种的部位搓揉或冰敷降低敏感度
先打不痛的疫苗再打比较痛的疫苗
同时左右脚(手)接种两种疫苗
给予局部的麻药物
快进快出速战速决的打针技巧
这些方法可能对某些孩子有效,对某些孩子却无效;有些孩子需要两三种法宝一起上,有些孩子则一招就搞定,都是因人而异。
「无痛的」打针技巧
医学课本上教导打肌肉针或皮下针,都要先「回抽」一下,确定没有不小心戳到血管,然后才「慢慢推药」。这对于大部分的药物而言,尤其是麻药,肯定是必须回抽和慢推的。但对于接种疫苗,真的有必要如此做吗?
回抽这个动作,本来是为了避免药物不小心直接送入血管,会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慢慢推药背后的理由也差不多。
然而美国儿科医学会,以及疫苗谘询委员会,《临床护理》、《小儿疾病文献》等国际专业性杂志都先后有声明或论文说明
「打疫苗不需回抽,不需慢推」,因为没有任何研究证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而增加的坏处就是「痛」!
不论是大腿,或者是手臂三角肌这些部位,针头可及的血管其实都很细小,所以疫苗不小心直接打入血管的机率,根本是微乎其微。就算真的如此不幸,不小心打入血管,只要用力快推,小血管一定会胀破,结果依然是变成合理的肌肉注射,不需担心有任何风险产生。最重要的是,少了回抽与慢推这两个动作,快速进针,快速推药,快速抽针,一气呵成的动作,是接种疫苗最有效减少疼痛的作法。
【打疫苗怎样才不痛】相关文章:
怎样才能不痛经09-24
乙脑减毒疫苗打几次04-20
哪些疫苗孕妇能打?09-20
哪些情况不能打疫苗09-24
没必要打狂犬疫苗03-03
其实不用打狂犬疫苗03-03
孕期能打疫苗吗08-28
打狂犬疫苗多久打第二针09-14
春季孩子疫苗不可少 为何要打疫苗呢?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