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哪些行为会有损宝宝的免疫力?
哪些行为会提升宝宝的免疫力?
作为一个最怕宝宝生病的妈妈,今天巧姐就来跟大家深扒一下宝宝免疫力的那些事儿。
宝宝免疫系统“最脆弱的3个时期”
出生时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接受了一些抗体,其免疫的强弱由孕妈妈决定。宝宝生下来后,只能从母乳中继续获得一些免疫力,可现很多新手妈妈生完孩子就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导致母的“质”和“量”都无法得到保障,还有的妈妈担心母乳喂养胸部变形,拒绝母乳喂养。
宝宝切断了来自母体里的营养供给,加上自身的功能不全,缺乏抗体,病毒很容易就进入宝宝身体,因此出生时是抵抗力很差的一段时期。
断奶后
宝宝断奶后,来自于母乳的免疫供给就没有了,而宝宝从母体得到的抗体,也会在出生6个月后消耗殆尽。
而6个月后宝宝生长发育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自身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又缺少了母乳对免疫系统的支持,宝宝抵抗力就会下降,比以前更容易生病。
入园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逐渐成熟,免疫能力也逐渐增加,通常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明显提高。
但初入幼儿园,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接触人群加大,对于更多更广泛的病菌,身体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免疫机制。
只要是幼儿园一个宝贝生病,病毒就可能通过咳嗽、打喷嚏、唾液传播给其他孩子,因此这个时候宝宝很容易生病。
婴幼儿获得免疫力的2种有效途径:
坚持母乳喂养
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是他们最好的天然饮食,更重要是母乳中含有许多免疫抗体和营养,母乳喂养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
也有相关实验表明,母乳喂养的孩子生病的概率要远比喝奶粉的孩子小得多。母乳喂养给孩子更好的抵抗力,对于产后妈咪来说,母乳喂养可以帮助他们减肥。
建议纯母乳喂养宝宝6个月,6个月后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所以,最佳的离乳年龄是2岁或更大,尤其是免疫力非常差的宝宝。
预防接种
按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保护宝宝,预防传染病。
人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宝宝再次遭遇同一种致病原时,宝宝体内形成的相应抗体马上就可以对付“敌人”,建立有效的防御反应。像乙肝、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都比较凶险,不像一般的感冒。
添加益生菌
补充适量的益生菌,能够有效地帮助婴幼儿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但是不能总是用,会形成依赖,孩子自身的肠道只会依赖外来的益生菌,不能形成自己的菌群。
6种降低宝宝免疫力的行为:
01滥用抗生素
孩子表现出一点点小毛病,家长就按捺不住给孩子喂药,或者跟医生夸大病情,生怕医生不够重视,家里常备阿莫西林。头孢类感冒药。
过早用上感冒药和消炎药,以及过度治疗,会给孩子脾胃负担很大,更容易造成孩子慢性鼻炎。
滥用抗生素会把宝宝身体里面的有益菌全部杀死,导致人的免疫力无法提高;同时,致病菌却得到了锻炼,造成了细菌耐药,最后会导致抗生素再无效果。
02过于干净
有些妈妈特别爱干净,家里和孩子的玩具、食具每天都彻底消毒,家里过于干净,会导致宝宝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少了,让宝宝无法产生抗体。
宝宝适当接触泥土、灰尘、健康的宠物是一件好事,只要在宝宝接触好这些东西后洗手就可以了。家里过于干净,孩子一去到别的地方就会容易过敏、腹泻。
03睡眠质量差
要想宝宝发育好,就要让宝宝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科学研究证实,睡眠不好的宝宝更容易生病。但是巧姐接触的孩子特别多都是睡眠质量不好的。
很多都是因为夜奶、晚餐过饱吃太多肉、积食、磨牙等导致的。这样的孩子免疫力肯定要是不好的,需要早日调理好宝宝的体质。
04过度或过少运动
适当运动能提高宝宝体内免疫细胞的活力。爸爸妈妈最好让宝宝每天都能运动一下,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去室外运动下。有时宝宝玩疯了不知道累,这时候妈妈要让宝宝休息下,喝点儿水、吃点儿东西。
05吃太多
孩子每天真正需要的营养就那么多,脾胃发育也不健全,给孩子吃太多或太营养的食物,孩子根本没办法消化吸收。
所以大部分的营养品对于孩子的免疫力,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反而让孩子积食,导致孩子脾虚、发烧、食欲不振,扁桃体炎、口臭便秘等。
06穿的太多了
担心孩子受凉,给孩子穿太多,晚上睡觉也穿着厚厚的衣服,结果捂得宝宝一身汗,孩子经常汗湿,不容易发现,更容易着凉。同时孩子对环境的调节能力也会变差,抵抗力反而会变差。
总的说来,孩子的脾胃跟免疫力息息相关,可是我们不当的喂养方式不经意却经常伤害了孩子的脾胃,脾胃一受损,脾不运湿,阳不足,免疫力低则百病生,温补阳气提升免疫力则百病消。
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妈妈为了提高孩子免疫力,滥用抗生素、尝试各种偏方,但是孩子的身体又不是试验田。而且任何抗生素的使用都会破坏宝宝肠道菌群的平衡,降低宝宝的免疫力。
还有家庭氛围也很重要,家庭氛围过于沉重,家庭关系不和谐,孩子也是最能感受到的,他自己就会神经紧张,免疫力也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