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儿子的家庭,可以让女孩的丈夫或父母的哥哥、弟弟、侄子外甥去帮忙办理。
没有儿子的怎么办丧事1
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老人去世了后事由女儿安排。在当前社会,男女是平等的。儿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也都有继承遗产的权利。父母去世后,儿子与女儿有同样的权利继承老人的财产,不因某人的主观意识发生转移。
摔瓦盆的习俗
丧葬礼仪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形式,不仅如此,丧礼中还会有很多环节,比如说:有报丧,就是向亲戚朋友通知家里有老人去世了;还有吊孝,就是亲友们要携带祭礼来家中对亡者进行悼念;再有便是随礼,我们讲究礼尚往来,无论是婚丧嫁娶,随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礼节。
在丧礼进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讲究,比如说葬礼的时间、地点、避讳的属相等等,不一而足。
在出殡的时候,会由孝子在灵前摔破一个瓦盆,在古代能够摔破瓦盆被看作是一项很至高无上的荣誉。瓦盆只有破裂的更碎,家族才会更加兴旺。而且受到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摔盆子必须由长子来摔,如果家里有长子,还需要用其他人摔盆子,就会被街坊笑话。
而且,古代都会由长子来继承家产,所以演变到现在,摔盆的人就是要继承遗产的人!那么,如果家里没有儿子,是由侄子摔盆,还是由女婿摔盆呢?
没有儿子怎么办?
就像刚刚提到的,摔盆寓意着对遗产的继承,假如家中没有儿子,家里的财产只能够交由女儿来摔,但一般情况下,女人是不参与摔盆环节的,所以就交由女婿来代替。而如果家里没有儿女,那就只能够是由侄子来代替。
当然,在普通人家中,对于家里的继承也没有很大的欲望。但是对于古代的那些世家大族就不同了,如果没有儿子,那么侄子、女婿必然会争抢一番;就算子孙满堂,长子、次子等等也会争抢一番。
如果不是和继承权有关,谁摔都是无所谓的。但一旦和继承挂钩,那所代表的意义就不同了!
作为一种丧葬风俗,很多的地区都会有摔盆的习俗,也被叫做摔劳盆,在起灵之前有家中的长子实行这项仪式,有的会在地上摆上几颗石头,有的会放上瓦片、砖头,时辰一到,摔盆的将劳盆顶在头顶,等待料事的人号令一下,将劳盆摔碎在地面的砖头上,这时候起灵仪式才会进行,对于这个谁来摔盆
在过去的说法是颇多的,因为不但是作为子嗣传承的.延续,而且还关乎到家庭遗产的去处,这个劳盆也是代表着遗产的归宿,随着生活条件好了之后, 对于这种遗产说法早已没有了过去的讲究。
按照过去的说法,摔劳盆首先是自己的儿子,一般是长子来实施这项操作,如果没有儿子的怎么办?有闺女的不行吗?还真的别说,在过去的一些地区,还真的有讲究,不让女性去摔劳盆的,认为自己的闺女虽然是最亲的人,但毕竟是嫁出去的姑娘,不在是自家的人
女婿作为外姓人,自然是更轮不上的,也有说法是必须要有自家男性子侄摔劳盆,才能够入得了祖坟,当然这也是过去的一种民间说法,很多时候没儿子的,都会让自家的侄子去摔劳盆,自然也会享有老人剩下的房产田地等一些遗产,这其实都要看家庭关系如何相处,像我们村的老李头
过去就是作为侄子给他亲叔叔摔的劳盆,他叔叔有一个出嫁的闺女,老李头认为作为侄子摔劳盆是天经地义之事,至于他叔叔的房产宅基地什么的遗产,还是留给了叔叔的闺女,自己就单单作为侄子摔了劳盆。
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的进步发展,很多地区对于这种由谁来摔劳盆,也没有那么的说法,闺女摔劳盆也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作为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是可以行使这项权利的,再说男女平等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对于过去的一些习俗,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没有儿子只有闺女的家庭
有的还会采用入赘的方式,也就是男方倒插门到女家做上门女婿,这些上门女婿自然也就是为了以后的养老送终,这样倒插门的女婿也是可以给老人摔劳盆的。
没有儿子的怎么办丧事2
摔瓦盆的学问
对于今天的新生代而言,显然是极为陌生和不解的。不过在个别较为偏远的地区可能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习俗,也就是在死者出殡之时,在路中间放上死者的棺材,随后长子便手举瓦盆来到棺材前,举得越高,摔得越用力,只要够响够碎便是极好,人们谓之岁岁平安。
如果首次摔下不够碎只能由抬棺的师傅代为踩碎而不能捡起再摔,事毕以后再行抬棺前往丧葬地点下葬。古代讲究长幼有序,长兄为父,所以这一极具象征性的仪式都由长子进行,意味着长子从此将承担丧者生前的责任,也体现了长子的身份与地位。如果死者独居无子嗣有子侄的话,通常则由后者替代。而无人摔盆通常都意味着死者极大的`不幸。
既然是礼仪习俗自然会注重每个细节,并不是毫无章法地随意掷摔。通常丧父则右手摔,丧母则刚好相反。除了摔的手法以外,盆同样有讲究,家中的瓦盆通常不用,而是购买专门盆并由家中长辈按辈分轮流钻孔于盆底,孔越多象征福越厚。
而不摔瓦盆的地区也有用瓦盆烧纸钱的习俗,比如老人去世先是停灵三天供亲友吊唁,前来吊唁的亲友都会往瓦盆里烧纸钱,表达生者希望死者在往生世界能够富贵安康。
摔瓦盆的由来
许多民间习俗的由来都很难考证,摔瓦盆也不例外。不过关于他的民间传说倒有不少,较为流传的是一个母爱与孝道的故事。说的是有个读书人,妻子在生孩子后不幸去世,为了照顾孩子他又重新续弦。作为孩子的后母并没有因此产生芥蒂,反而对其视如己出呵护备至。
好景不长,孩子的父亲也因病去世。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生活非常拮据,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母亲每每都将食物放在家中的瓦盆里留给孩子,经年累月,孩子不负众望衣锦还乡。
本以为可以报答养育之恩,但母亲却积劳成疾撒手人寰。孩子看着瓦盆,回想着母亲的含辛茹苦,锥心之痛泪如雨下。乡里知道母子情深,恐怕他会因过度的哀思而一蹶不振,在出殡当天悄悄地将瓦盆摔碎。从此,便有摔瓦盆的习俗。虽然是民间故事,但个中真情感人至深。
除了这个说法还有与奈何桥旁三生石有关的版本,大致是说民间百姓不希望死者忘记生前的记忆,认为摔盆可以提醒死者不要喝孟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