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的故事,新疆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于1939年创作的,也是王洛宾创作的众多歌曲中,流行最广的一首歌,下面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的故事。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的故事1
王洛宾一生中,在西北地区生活了好几十年,创作了很多首“西部民歌”。很多人以为他是少数民族人,其实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汉族人。
1913年出生在北京,祖籍是浙江人,还是在他曾祖父那辈,就在绍兴一带以卖茶叶蛋为生,后来流落到了北京后,就定居下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王洛宾曾经参加过北平地下党领导的示威游行。后来到北平师范大学学习艺术专业,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了西北。
1939年,导演郑君里筹划拍一部纪录片《民族万岁》。王洛宾正想到青海一带去采风,于是就跟着摄制组来到了青海省的金银滩。王洛宾善于交际,很快帮摄制组找到了一处住所,是当地一位千户长的家。第二天,准备拍电影。其中有一场戏是一位草原姑娘放羊。
千户长的小女儿萨耶卓玛,活泼开朗,被导演郑君里看中,于是就让她扮演这位牧羊姑娘。由于羊群四散奔跑,不便于拍摄,导演就让王洛宾穿上藏袍,拿着皮鞭在羊群边上帮忙看护羊群。
当卓玛姑娘骑着马从王洛宾身边走过时,王洛宾顺手打了马一鞭子。马一惊,卓玛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卓玛狠狠地瞪了王洛宾一眼。倒不是因为自己差点摔下来,而是草原人对马匹都有一种特殊的偏爱,把马看作是自己家中的一员。他们放牧时虽然拿着马鞭,但是并不用它来抽打马匹。马鞭子在他们手中,更多的是一种点缀。因此姑娘对王洛宾用鞭子抽打她的马匹,才非常生气。
过了一会儿,卓玛姑娘把马圈回来,在经过王洛宾身边时,用马鞭子狠狠地抽了王洛宾后背一下,也算是报了“一鞭之仇”。回到家里卓玛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说王洛宾以及摄制组全体人员,都是草原上尊贵的客人,并向王洛宾郑重道歉。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经过这件事,卓玛渐渐地对王洛宾有所好感,再加上几天来在摄制组一起拍摄,彼此都有了一些了解。到了摄制组要走时,王洛宾他们骑着骆驼在前面走,卓玛一家人骑马在后面送了一程又一程,真有点恋恋不舍的感觉。
回去后,王洛宾根据自己的这次切身经历,创作了这首流传80年的经典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说到这里,故事并没有完。2002年,青海省一位地方旅游局的局长,邀请王洛宾的儿子王海成去青海。怕他不来,还特意打电话告诉他,会有意外的惊喜等待着他。68岁的王海成,风尘仆仆地来到青海。
旅游局的领导们,带着他又来到了金银滩。走进了一个盖有二层小楼的大院子,并且告诉他,这就是当年他父亲来过的卓玛的家。
卓玛的'弟弟和妹妹都到门口亲自迎接他们,尽管两人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还是这么热情地迎候他们的到来。走进屋子,主人忙着沏茶倒水,寒暄一阵后,主人把王海成带到里屋。又走进一间密室,只见里面有一个香案。中间供奉着班禅大师的塑像,左边是他父母的画像,右边是王洛宾和卓玛姑娘的合影,家人每天都给他们上香。
看到这个场景,王海成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汉族和藏族人民一家亲,他们之间那种血脉相融的深厚友情。斯人已去,友谊长存。王洛宾和卓玛虽然都已经过世了,但是他们之间的那段友情,随着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永远地流传了下来。
据说,这首歌曲最初的名字,王洛宾定的是《草原情歌》。后来歌唱家赵启海从重庆来到西宁后,王洛宾把这首歌交给了赵启海,让他试唱。根据赵启海的建议,把这首歌正式定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从此这首歌,飞过长城,跨过长江,传遍祖国各地。作家三毛,打小就喜欢这首歌,后来把这首歌带到了欧洲的西班牙和非洲的撒哈拉,传唱到了世界各地。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的故事2
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歌词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毡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好像红太阳
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毡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王洛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西部草原民歌,而《在那遥远的地方》毫无疑问是他的这些民歌中的代表作品。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1988年9月,王洛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奖章。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一首动人的歌,其歌曲创作背后深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动人的.故事。这首歌,上个世纪50、60、甚至7、80年代出生的人,几乎人人会唱。但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
1939的春天,中国电影的创始人之一郑君里先生去青海拍摄一部影片,邀请当时在西宁工作的王洛宾参加。他们一起来到青海湖畔。
1939年7月,导演郑君里带领电影队前往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草原,进行纪录片《民族万岁》的拍摄工作,王洛宾随剧组一道,顺便采风。当地民众知道郑君里要在这里拍电影后,为摄制组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迎宴会。
在晚宴中,郑君里找来扮演牧羊姑娘的一个藏族千户长的名叫卓玛的女孩,卓玛在欢迎宴会上进行了助兴表演,年芳17岁的卓玛姑娘优美的舞姿,深深打动了青年王洛宾的心。事后王洛宾便主动要求出演一个帮着卓玛赶羊的帮工。
王洛宾如愿成为卓玛的帮工。他穿上藏袍,跟着卓玛赶着羊群,早出晚归,在赶羊时王洛宾无意打了卓玛坐骑一鞭子,马跳了起来,卓玛回头看看王洛宾,显得很高兴,又很生气,因为语言不通,无法交谈,不知卓玛是怎么想的。
过了一会王洛宾赶着羊群走到了前面,卓玛趁王洛宾不备,朝他背上抽了一鞭子,大概是对刚才王洛宾抽他那一鞭的报复吧。
可能卓玛做梦也不会想的,她的这带着少女顽皮的一鞭子,竟然抽出了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可以说王洛宾的经典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不是写出来的,是用鞭子抽出来的。
卓玛姑娘的鞭子不仅打在王洛宾的身上,也深深地打在了他的心上!让他终身难以忘怀!
他们在一起拍了三天电影,第四天早上摄影队就要离开青海湖,回到西宁去。卓玛和他的父亲骑着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一个山坡上,才停住了。
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住的回头张望,随着驼峰起伏,他沉浸在梦幻世界。朦胧之中,卓玛化作一尊美神浮现在眼前;她健美的身躯,妩媚的笑脸,火热的眼波,轻轻打在身上的皮鞭,……化作一支抒情的旋律在胸中回旋。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歌曲的初稿叫《草原情歌》。后来歌唱家赵启海从重庆来到西宁,王洛宾陪他四处游玩,赵启海临走时,王洛宾把自己改编、创作的几首新疆民歌交给了他,并把《草原情歌》改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 。
这首传世之作,从1939年问世便不经而走。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多明哥、卡雷拉斯等人都将这首歌作为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
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编入学院东方音乐课程教材。曾梦想过留学巴黎的王洛宾,虽然一辈子没有踏上欧洲大陆,但他的作品却登上了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
这首由王洛宾作词作曲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几十年来却被当作“青海民歌”传唱。青海人民感谢王洛宾给他们这偏远的地方带来的荣誉。
1988年当地特别邀请王洛宾老人重游旧地,共度龙年。遗憾的是卓玛姑娘早已不在人世,但是,藏族人民传说中的卓玛女神却世代相传。
1994年,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 。该曲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