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中职论文

时间:2024-10-22 12:18:59 美容 我要投稿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中职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护理中职论文

护理中职论文1

  1惩罚的合理性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良好的生活条件、家长的过度重视使学生面对诱惑时自控能力差,适度的惩罚不仅可以起到警示、告诫的作用,还能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教育惩罚中以尊重学生为原则,采取有策略、有计划的惩罚技巧管理学生,这对提高课堂管理效率意义重大。

  2惩罚的前提

  斯金纳在强化理论中指出,惩罚会使个体惩罚前的行为发生概率降低,即当个体做出了某一行为之后,如果得到令个体厌恶的.刺激,个体做出该种行为的可能性会降低。在惩罚的实际应用中,为避免学生面对教师惩罚时的排斥心理,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2.1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初次与学生接触时,教师应注重个人形象,以得体的仪表、大方的谈吐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再趁热打铁,以精心准备的开场白恰当地导入新课,从而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管理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课堂行为契约

  行为契约是行为主义控制派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课堂行为契约是用一份具体的、书面的协定,规定其中一方或多方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需要做出的确切的行为方式以及具体的奖励和惩罚。在开学第一节课中,预留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全班学生共同商讨课堂要求和具体管理方案,制订奖惩措施,将会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明显的预防、监督和教育作用。

  3课堂管理中的惩罚技巧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处理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堂问题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挑战,在面对课堂管理问题时,关键是要选择恰当的惩罚方式,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3.1“礼仪式”惩罚

  过错行为是实施惩罚的第一依据,当面对学生迟到、早退这类常见问题时,为了避免此类行为的反复发生,请学生迅速归位后,要求学生采取礼仪站姿,根据迟到时间要求其保持良好姿态,直到将迟到或早退时间补回为止,这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这类问题。

  3.2“交流式”惩罚在教学中常常有教师感叹自己辛苦备课并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但结果却是课堂上学生热烈讨论的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可以让正忙于题

  外话讨论的学生为全班学生讲讲他们正在交流的内容,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回归讨论主题,最终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对于学生即兴表达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内容,如有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肯定,变惩罚为表扬,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教师对学生进行惩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探究新知。

  3.3“微笑式”惩罚

  微笑是世界性的通用语言,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应有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当面对上课睡觉的学生时,可以让其为大家展示一下他的微笑,要求全班学生能够被他的微笑感染,这个方法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4“自我介绍式”惩罚

  现在的学生拥有的电子产品较多,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物品在课堂中的使用如不加以规范,将会严重干扰学生的学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要求在课堂上使用电子产品而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抬起头来,让其向全班学生做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以示惩戒,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重于人与机器的交流。

  4结语

  惩罚教育是当前以赏识教育为主体的教育背景下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方式,无论采取何种惩罚方式,重点都在于从学生主体出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运用合理的惩罚技巧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护理中职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的改革随之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中专卫生护理教育的模式要相应发生改变。为了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护理人员,近几年加强了护生的技能培训,特别是实习前的技能培训工作,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运用了表现性评价,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护生;护理技能;护理技能培训

  表现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完成某些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的水平;目的是测量学生在一系列任务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推理问题的能力,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特点是注重过程、关注个体。对于我校的具体情况,生源来自不同层次,大多数是考不上高中,甚至在初中就已经养成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如何把这样的学生教好,是摆在我校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即是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结合,需要动手能力要强,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成技能型的护生就是我们护理专业的重中之重,表现性评价的应用使护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就此谈一下近几年的体会。

  一、学校重视,运用表现性评价加强护生护理技能培训工作

  自08年开始,针对即将要生产实习的护生,对于已学过的知识淡忘的很多,特别是实习即将用到的护理技能知识,又考虑到有限的实验室,以往又没有计划学时,怎样来加强?实验中心就向校领导申请决定用7、8节学生不上课时间来加强表现性评价护理技能培训,这一轮培训得到师生认可。就这样逐年的'表现性评价在护理技能培训就开展起来了,经过几年培训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由过去7、8节业余时间改为上课时间,由过去无计划改为有计划,由过去培训标准不统一逐渐统一,由过去考试制度不完善逐渐完善,现已形成了一个有序的体系,在护生即将生产实习前我们就有序地进行加强培训。

  二、师生共识,运用表现性评价共同做好护理技能培训工作

  通过运用表现性评价加强护理技能的培训,师生互相勉励,共同在培训过程中,探讨表现性评价在护理技能培训工作怎样做得更好?培训过程中教师通过表现性评价的应用,都得到了提高和加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责任到位,认真负责指导,对于每项操作,在每轮培训过程中都有不断完善,每位教师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把培训工作做好。

  护生在运用表现性评价培训过程中,受益更是匪浅。通过运用表现性评价培训他们夯实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技能方面地知识,为实习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够有自信去实习和工作。 三、解决存在的问题,运用表现性评价不断完善护理技能培训工作

  通过近几年运用表现性评价对护生的护理技能培训,我们是在工作中不断探讨和改进,在培训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从中看出,护理技能培训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单单从实习前加强护理技能培训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必须从入校就应该着手重视起来。护理技能培训不只是几项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充分体现一个护生的综合素质。如从仪表举止到语言沟通,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动手能力,这一阶段培训是对护生综合素质的总加强。因此,要想靠几周时间加强是不够的,必须把每个环节都重视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把这个阶段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做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论:总体来看,通过近几年运用表现性评价对护生的护理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表明,护生都得到了加强,知识掌握的更比较完整,记忆加深,收效明显,可使护生对各项基本操作有了扎实的专业技术认识,从而加强了各项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临床工作实践也已得到证实。作为培训教师一定从实际工作中把表现性评价教学不断加强和完善,把培训工作,做到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为中职护生的实习及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奠定好基础,更好地把中职护生打造成符合时代所需的有用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肖顺贞护理研究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陈明霞运用教育心理学规律把握护基实验教学环节【J】科技交流200111(2):39-40【3】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护理中职论文3

  [摘要]为提高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适时改进实训教学法,以探讨护理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护理操作教学的影响。通过强化自身素质、改进实训教学、教学与实例联系,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实验室资源强化示教的作用等多种教学手段,改进实训教学,形成具有护理实训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课堂教学

  中等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途径之一[1]。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技能操作常作为评价护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2]。护理操作实训课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病情变化观察、与患者的交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因此,如何提高护理实训的授课质量,实施实训课教学改革,是各中职卫校近年来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笔者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对护理学实训课进行了部分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实训准备

  在实训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对于各项操作能够融会贯通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分解和传授,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正确答疑解惑,使学生有信心并能迅速掌握各项操作的要点。在授课中,由授课教师与实验员共同完成。课前,教师与实训准备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实训内容、实训器材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要详尽列出,合理安排,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实训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2改进实训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2.1开设综合实训。在以前一次理论一次实践的基础形式上,变成了几次理论后阶段性几次综合实训课学习。如在学习“患者的清洁护理”这一章时,过去一次课学习一个操作,如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等操作,只是孤立地对护理操作进行单项学习。这样,内容比较单调、分散,学生学习完后不能很好地把各项操作自行联系运用于患者的'生活护理。调整后,把前面阶段性学习的操作集成几次综合实训课,把各项操作整合在同一个案例,进行连贯整体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生活护理的各项内容,树立更好的整体护理概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2.2课程间相互融合。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护理学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满足培养社会护理人才的要求的。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合了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法律法规、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等多门课程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学习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培养护理人文关怀的精神。2.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护理各项操作非常重要。多年来采用的实训方法教师直接示范,学生模拟练习。学生只看教师的示范,很少学生会独立思考,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时间长了感觉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室条件,我们做了一些改进尝试。增加了情景模拟教学法,这种创设一些临床模拟情景,先由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然后由教师总结示范,再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使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2.4联系实际。提高对护理实训课的重视程度目前,有些学生认为护理操作都是在医院用于患者,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针对此情况,在授课中联系生活实际,把一些护理技术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并非只能用于护理工作,而是对自己对家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如高热患者在家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技术、扭伤脚后的冷疗方法等就是非常实用的生活经验。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学生们认识到护理操作技术贴近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与本学科相关的网站,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学能够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也能获取最新的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大量的彩色图片、动图、视频应用于护理实训操作的教学。整个护理操作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模拟动画、教学视频可给予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近年来学科调整,教学损耗与补充困难,加之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器材用物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把握实训教学紧扣实际与临床,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加强最基本的实际能力锻炼与提高,认识到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代替不了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

  [2]绳宇,赵雁,张欣.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xx,39(7):531-533.

护理中职论文4

  1.充分探究中职护理教育实施仿真教学的切入点

  目前国内部分职业院校开展了护理仿真模拟教学,但多集中在本科高职层次,如郎雪南等发现通过ESC,本科护理学生能够形成“Learningfromyourownmistakes”人性化学习模式[2]。向燕卿等对高职护生开展了高级综合模拟人(ESC)仿真教学与传统案例讲解教学对比研究,运用OSCE考核比较发现仿真教学能显著提高护理评估、技能操作和评判性思维[3]。而中职院校护理专业运用仿真教学较少,或虽引入器材却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或开展仿真训练却未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教学实效不高。究其原因是未能很好的分析探讨护理仿真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差、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是实施仿真教学的阻碍首因。无论是使用ESC还是创设更为复杂的仿真教学情境,其基础条件就是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仿真教学过程和内容所涉及的护理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把握仿真训练要点,但中职护理专业传统教学还存在相当的问题未能有效的'解决,进一步实施仿真训练收效必定甚微,因此解决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问题是第一切入点。大多数研究指出护理仿真训练中的情境设置多采用分组开展、讨论和反思的流程,对中职学生而言,团队配合意识还有不足,在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中还缺乏团队文化的塑造。因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理念是第二切入点。对于仿真训练的效果而言,目前最为流行的是使用OSCE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但大多数中职教师由于工作繁重,并没有机会接受相关培训,因此在组织开展仿真训练后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和评价,解决该问题是第三个切入点。

  2.严谨规划中职护理教育实施仿真教学的流程

  从以上分析的切入点入手,应当尊重教学规律,体现“精、广、准”三个字。精,就是在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案例准备精致典型,能够充分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际相贴近,内容不模糊、数据准确无误;仿真情境设置要精细,不是一间训练室,放置训练假人让护生操作,应该按照医学病房要求建造和装修,有标准病房有标准病房、护理站、治疗室、重症监护室等;分组训练要精心,培养团队意识,达到头脑风暴的效果,在护生分组与指导教师配合上,应当注重性格互补、行为统一等要求。广,就是让学生在仿真实训中能够形成提高批判性思维,一个仿真实训的项目要突出相关理论、实践内容的衍生,在设置案例、提供器具时,要把在理论教学中的交叉点、混淆点提供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认识-理解-发现-批判-掌握。准,体现教学、学习的评价流程、评价反馈中,开展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双向考察评价,制订科学合理的“综合能力考核评价表”,包括教学环节中的课堂气氛、知识面覆盖等,学习环节中的与病患沟通能力、学习兴趣、团队意识、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指标都应量化,有相应的心理行为佐证,并记录备案,体现形成性。

  3.精心开发中职护理教育实施仿真教学的外设功能

  尽管护理仿真训练教学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扩展,但目前有效的仿真训练功能还存在功能单一的情况,局限在某一知识、某一课堂上,推广应用性很差。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应当借鉴仿真训练的思维理念,在安排临床护理课程中,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仿真模拟,让护生得到更多的训练。如可以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更加贴近临床,实现“0”距离。可以开发模拟病房虚拟软件,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展示真实病例。在整个仿真训练中科室运用网络平台配备技能学习进度查询和学习评价反馈功能,鼓励护生通过计算机终端自行学习和练习。

护理中职论文5

  一、当前中职学校涉外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中外接轨转型障碍。

  在医学范畴内中外一直存在理念、程序、人文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加上我国的医护英语教育在学制、护理理念、临床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不是简单地引入原版教材、合作办学等就能够解决的。尽管当前护理人才仍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但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出国就业要面对语言关、专业关、实践操作关、审核关等诸多门槛,走出国门就业的道路十分坎坷。

  2.师资力量薄弱。

  首先,“双师型”、“双语型”护理及英语教师人才短缺。从事护理教学的教师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丰富,但英语教学及口语能力有限,课堂无法实现英语教学。而专业英语教师并不具备医护专业知识,少有出国培训、进修的机会,也缺乏针对英语教师进行的跨学科培训、交流,教学上的观摩和评估也很少,难以站在医护专业的角度由表及里的教学,运用英语情境教学更是力不从心。其次,西部地区难以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及聘请美国注册护士外教授课。

  3.教材选用不合理及教学改革滞后。

  由于中职涉外护理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教材2000-2014年出版的护理英语相关教材有二十余本,但几乎没有一本能够涵盖国际临床护理技能和护理理念,大多数教材内容陈旧,教材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并且护理院校所采用的护理英语教材仍是医学教材,其中词汇量大、拼写复杂。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最终是与将来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接触到真实场景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英语对话。

  4.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1)近年来,中职校扩招,入学门槛降低,成绩均在同龄人中处于偏下位置,尤其是西部地区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偏低,阅读、写作能力偏差,听说能力几乎缺失。(2)在口语方面,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最初始状态,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许多农村孩子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并且仍习惯于教师课堂讲解语法、记笔记等被动性学习方式。(3)由于一直处于低分段造成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逐渐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5.大班授课,影响教学质量。

  语言教学中基本以小班教学为主,因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但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在很多中职学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50-80人大班授课为主。大班授课,进行互动教学的涉及面不广,难以在教学中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学效果欠佳。

  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构想

  1.改进涉外护理招生制度。

  涉外护理专业最主要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发展潜能。在招录涉外护理考生时,一方面,应了解生源的英语学习程度和考试成绩以及其对英语的兴趣和要求,把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和相关要求告知报读此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中考外语考试成绩应作为录取的一项硬指标,除考生总成绩达到录取线外,入校实行口语面试,切实把好考生入口关。

  2.强化教师护理知识培训,探究涉外护理人文精神

  (1)要提高教师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水平,应培养一支具有英语教学科研能力和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培养我校涉外护理老师的“知学”“好学”“乐学”层层递进的学习态度。英语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之间经常协商,精诚合作进行跨学科的`相互学习、相互协作,要求承担涉外护理教学任务的英语教师每周听4-6节的护理课程,参加该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教学研讨,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融合。建立长效的教师继续培训机制,选派教师参加知名培训机构举办出国培训班,参加新知识更新培训班及医护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提高涉外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2)语言是人文精神渗透,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接受另一种文化熏陶,所以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就西论西”,教师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对照中西方文化,汲取不同的文化精髓。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特色,读物可增补护理英语阅读如护理程序、护理诊断、临终护理等内容。涉外护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每篇对话及文章均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教师应抓住所学课文的脉络和重点,尝试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排演英语话剧等,使护生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差异,鼓励护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此外,从事护理教学的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医院护理实践,培养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充分挖掘涉外护理本身的人文内涵,渗透国内外护理行业发展的新内容特别是人文关怀,亲生体验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对护理行业的热爱之情,开阔护生视野,使接受双重文化熏陶的学生成为既了解人文知识,又极具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3.设计情景,优化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手段只有“语言”和“文字”,常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但如果创设直观形象的情景教学能为学生形成一个形象逼真的场景和语言环境,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护理操作课外活动,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打消其畏难情绪。依托学校团委,每周开展护理专业英语角活动,组织学生用英语自由交流和会话,锻炼学生说英语的胆量、能力和英语听力,让学生体会真实涉外交际场景;邀请护理专业教师主持专题与学生交流,体现课外师生自由沟通。并且定期举办护理英语技能比赛等,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历练演讲和朗诵技巧,锻炼表现能力。每周周末在礼堂为学生播放原版英文电影。

  4.结合中职教育专业特点,精心优化教材,建设课程体系。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也是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课程体系必然涉及到教材的更新,所以精心挑选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材或者选编护理英语教材极其重要。鉴于此,应由护理专业老师提供素材,英语教师参照教学大纲编写适合我校学生护理英语学习的校本教材,然后选择一部分班级试用。试用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程的调整,随时增加或更新材料,同时积极采纳护理老师、医院方面的专家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定期进行调查。在实践过程中,第一阶段,涉外护理英语的学习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英语之上,要使学生无障碍通过初中与中职的过渡阶段可安排一些与初中衔接较好的综合英语课程,如:听力、日常对话、基本语法等;并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夯实基础,培养兴趣,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职教学模式。第二阶段,当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较为准确的定位,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阶段,可适当引入一些较简单的医护英语词汇。慢慢地延伸到讲授专业知识,再到部分用英文授课、辅以中文解释,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使学生能以更积极主动、热情地投入护理英语学习中去。第四阶段,为了增强医护英语的实用性,还应注重听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练习书写护理报告、护理记录等。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医务人员的日常会话,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5.鼓励教育增强学生自信。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更加缺乏,为了唤醒学习英语的兴趣,赏识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性格、特长、学生的成绩、学习态度等不同给予不同的赏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赏。因此,伴随着上课铃声进教室带着满脸的微笑,学生的心情也会像微笑般明亮与温暖,当学生很好地完成任务时我会用微笑给予她肯定,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我还是用微笑鼓励她,并给他提示。有时候老师的赏识是不需要发出任何声音,我们只是对她跷着大拇指。

  三、总结

  总之,涉外护理专业是新兴专业,需要不断探索。教师要着眼学生发展,优化涉外护理英语听说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引导学生首先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爱好学,然后从内心深处知道成为白衣天使是自己的天职。时代在呼唤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护理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大力改革护理教育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师资队伍,涉外护理教育必然会由稚嫩走向壮大。

护理中职论文6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等。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小儿疾病的防治与保健,能为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服务,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

  儿科护理学不仅与基础学科联系紧密,而且与内、外科护理和护理学基础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开课时,学生对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学习儿科护理学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再加上绝大多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这就更加使我们的教学难以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厌学心理较为严重,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去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与沟通,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加留心,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因势利导,把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1.2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取舍教学相容 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要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以及课本内容,同时对课本知识重新整理归纳,找准重点、突出难点、化繁为简。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像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内容可以简单讲授,但要重点讲解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中职学生大多数缺乏自学及归纳整理知识点的能力,理解能力也不是太强,所以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通俗易懂。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是讲得越多、讲得越深就越好,而要掌握好量以及授课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1传统讲授法 对于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2多媒体教学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制作课件时,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这样就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色彩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 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2.3案例教学法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儿腹泻、婴幼儿肺炎、佝 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疾病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积极通读教材,查阅资料,自己开动脑筋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发言讨论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

护理中职论文7

  1因材施教,应进一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生源问题。绝大部分学生是在首选普通高中落选后才转为读职业学校,因此这些学生中考成绩分数普遍偏低,而考虑到生源,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将考试分数作为考核标准,这样一来,大部分招收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自身素质偏低,这会严重影响解剖学教学的效果。但也并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可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分析了解学情后能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对教师本身教学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那么,怎样具体解决这一问题?不难发现,这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对能激发其爱好兴趣的东西比较执着。首先,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就应该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的重要性,解剖学基础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学结构的学科,只有学好解剖学,才能学好病理、生理、内科、外科等。其次,教师上课时要善于运用模型、挂图,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多看图,然后学会自己总结,另外还得注意赏识教育,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有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2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是通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借助声、光、影像、动画、文字等方式,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强、立体感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有限,不可能让学生接触到太多标本,因此多媒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完全依赖多媒体,学生整堂课都目不转睛盯着屏幕,教师不提醒,学生就会忘记做笔记,即使告诉他们这是重点,也有一部分同学不会记录,这可能和他们自身学习能力较差有关。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不能做得太花哨,这会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PPT外观上而忽略学习内容。其次,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仍然要适当结合一定的肢体语关于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黎润(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医学部重庆开县405400)言和必要的板书。

  3选择最适合中职护理学生的解剖学教材

  中职护理专业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王怀生版《解剖学基础》,此教材还是存在某些不足,例如,王怀生版《解剖学基础》在教材章节教学内容上虽然精简较多,增加的.插图中超出教材章节教学内容的结构名词比比皆是,有的结构名词据笔者个人认为有给学生讲解的必要,因此增加了教学难度。其次,课时设计欠妥,《解剖学基础》教学内容后附的《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中实践时数定得太多,在我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根本无法完成,如运动系统理论只给了2学时,实践时数却为8学时,这在现实中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建议学校要在借鉴的基础上编写出更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教材。

  4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实用、够用、联系临床是制定大纲的准则。如康复事业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护理内容:瘫痪病人的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等,对护理专业以前不太重视的肌肉、神经等知识点,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这部分内容在护理学专业中不但不应削减,反而应该增强。传统的护理操作就更需要相关的解剖知识点了,如各种注射技术、插管、急救技术和护理技术的应用知识:咽的交通、食管的狭窄与胃管插入操作的关系;呼吸系统的环甲正中韧带、气管软骨与呼吸道抢救、切开有关的解剖学知识;男、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与导尿管的插入手法之问的关系;动脉的止血点;股三角中股动脉、股静脉及股神经的位置、关系;上、下肢浅静脉的走行等,都应该注意增加护理专业的应用解剖学内容。

  5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首先自身应该具过硬的专业知识,这里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具有相当的临床知识。多培养青年教师。笔者曾与医院各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过讨论,了解到护理操作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我校任教护理专业的教师多属医疗专业毕业生,他们的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经验甚少,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基本与医疗专业雷同,没有体现出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师应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趋势,深入护理临床第一线,以实现解剖学与临床护理的“联姻”,了解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缺陷。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应顺应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满足护理专业的需求。

护理中职论文8

  摘要: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医用化学是每一个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本文对如何能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用化学;护理专业教学;学习兴趣; 医学素养

  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生化、药理、生理、临床检验等学科的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护理学,医用化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护理专业岗位对相关化学知识、技能需求的联系,淡化化学学科意识,注重化学与医学的相关关系,从知识性、趣味性、关联性、渗透性、实用性出发,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化学基础更弱,且层次不一,有上过高中的,也有初中未上完的。最头疼的是,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对医用化学不够重视,认为医用化学课不重要,觉得这门课的知识在以后护士工作中用不到,护士只要会发药、打针、输液就行了,没必要学化学,甚至有些学生对化学还有厌学情绪。由于学生对医用化学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更谈不上可以认识到医学和化学的关系,对为什么学习医用化学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上好第一节医用化学课就尤为重要。教师可先列举一些日常及医疗上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在医学中以及在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和化学知识有紧密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之后讲授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或与医学相关的话题或内容作为切入点,再逐渐引入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医学离不开化学,学护理更不能不具备化学知识,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内容,更要备学生。教材内容繁多而教学课时少,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强而与医学相关内容偏少,缺乏与医学的密切联系,这使学生不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实用价值,因而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打破其完整性和系统性,降低学习难度,注重化学与医学的关联性,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状,尽可能地把化学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围绕化学与护理专业的相关性进行教学,努力使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医学相关,并能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产生兴趣。如讲到碘的性质时,注重讲碘酊的成分与用途、人体缺碘的症状及生活中如何补碘。在讲到分子的极性及相似相溶原理时,着重讲水分子的极性及维生素C、维生素B的水溶性和维生素A、维生素E的脂溶性。讲到配合物时,从NH3与H+可以配位形成NH4+,NH3也可以与Cu2+配位形成比较复杂的离子,同时联系学生熟知的血红素、煤气中毒、VB等讲解配合物的知识及应用。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领悟化学的魅力及化学与医学的关系。生活中衣、食、住、行各方面,化学与医学无处不在。如甲醛对人的危害人所共知,劣质的衣服中会含有甲醛,装修材料中也含有甲醛;饮食上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的摄入,碳酸饮料不宜多喝;家里的肥皂、洗涤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等等。

  四、及时充电,补充医学知识,提高医学素养

  医用化学应以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性为重点,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及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都应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搜寻相关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医学知识水平。教师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有助于将医学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医学知识。五、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要有认真、踏实、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才是当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作为护理专业教师的责任。

护理中职论文9

  【摘要】 目的 探讨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技术实训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在我校20xx级护理专业2个班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学习结束后,于学生上临床实习之前,在护理专业技术综合实训中开展项目教学并进行观察、分析、评价。结果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能力。结论 项目教学是培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执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项目教学;中职护理;综合实训

  项目教学最初应用于克伯屈的基础教育,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职业教育[1]。项目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作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发展、能力提高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当前职业教育课改的主流方向是构建项目课程,开展项目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的大胆探索,是教育教学的一场变革,它要求教师实现教育理念的突破,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彻底改革。在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技术综合实训中开展项目教学,是我校护理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开展的有益尝试。

  1 项目教学法的引入

  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2] 。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项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完成,由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任务后的评价与修正,都由学生自己负责。通过某个项目的实施,促使学生理解和把握项目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能起到咨询、指导和答疑的作用。护理专业的项目教学法与一般专业的项目教学法最大的不同是看似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制作出某种“产品”,却是实实在在地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求。

  2 项目教学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技术综合实训中的应用

  2.1 项目评估

  2.1.1 学生情况评估和项目教学时机选择 我校3年制中职护生年龄较小,在校理论、技能学习的2年和临床实习的1年,一般年龄在15.5~18.5周岁之间,其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尚可,但是心智还略显幼稚。且进入中职学校之前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的方式、父母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等情况不如人意。因此,这些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求知欲,远远不如普通高中学生,更不如那些从普通高中或中职护理专业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护理专业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的护理职业素质的培养、护理职业习惯的养成等工作均显示:效果不容乐观。因此,进入卫校护理专业学习第一学年就开始学习的《护理学基础》学习阶段中,如果使用项目教学进行护理技术的学习,学生将会无所适从,效果不理想,最多只能在一些简单护理技术操作中开展。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技术的学习中,项目教学的最佳开展时机是:第四个学期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利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开展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的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选择我校的20xx级护理专业2个班的学生,在《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后的护理专业技术综合实训中进行了项目教学的尝试;并且在20xx届9个护理班中广泛开展。

  2.1.2 教学资源评估 我校护理技术教研组多为双师型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医院转岗到学校从事《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工作。我们对常用护理技术的常规教学,已经驾轻就熟,对各项护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和管理,也能熟练驾驭。本校护理实训基地的建成,为我们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优良教学环境,正所谓“如鱼得水”。我校护理实训基地有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充足的教具及适合开展临床各科护理的模拟病区(护士站、治疗室、病房、手术室等)、床单位设备及教具模型等,完全能够满足开展项目教学的需要。

  2.2 选择综合实训病例 根据我校目前使用的《护理学基础》和《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材的大纲中所要求的操作项目,结合目前浙江省各医院临床大内科、大外科常用的、基本的护理技术,笔者设计了若干个病例,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基本的问题或要求,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对病人病情的判断增加项目。要求学生在模拟人身上(部分护理操作可以在同学真实的人体上)进行。

  2.3 项目目标

  2.3.1 总体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3.2 具体目标

  2.3.2.1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能够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练习操作技术;重视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护患沟通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等,并能熟练、灵活地运用。

  2.3.2.2 知识目标 学生熟练掌握每项护理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举一反三,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不再死记硬背。

  2.3.2.3 态度目标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温故而知新。

  2.3.2.4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重视健康的爱伤观念;增强学生的“四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敬业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临床实习的期盼心理。

  2.4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4.1 拟定项目实施时间表 包括何时将所选择的病例告知学生,何时制定计划,何时进行项目培训及情境创设,何时实施等。教师开学之初就将《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的训练、考核方式告知学生,并公布授课计划。考核分为两轮,第一轮考核(每组1次):在学期开始就以抽签的方式确定考核顺序,让学生心中有数,提前进行复习、训练,借此提高课堂练习效率。第二轮考核:在每次实训课前1天左右抽签决定考核小组,要求学生快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每组学生均有可能抽到。

  2.4.2 组织计划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推选项目组长。然后,每周按计划训练一些重点操作项目,课后以抽签的方式确定下一周考核的小组,确定实施方案,下一周在某一组考核的同时,其他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练习下一个病例中用到的几项护理操作,以此类推。期末第二轮考核时学生在考核前临时抽取病例和角色。

  2.4.3 创设模拟病房,情景角色模拟 由学生轮流扮演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等。按照医院的排班习惯,要求每位学生均必须有扮演不同职责的“护士”的机会,包括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责任护士、办公室护士、治疗护士、辅助护士等。在整个《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整个班级学生的角色也按照医院的护士分工,如项目组长担任护士长职务,课代表任护理部主任,让不同“职务”的“护士”通过护士帽体现出来。

  2.4.4 制定项目计划 考核前6天,学生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查阅资料、观看操作视频等作出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必要准备,也包括用物准备和处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等,每人制定书面计划1份,通过小组讨论后共同制定最优化的项目计划(考核前5天)。考核前4天,在“护理部主任”督促和全班学生参与下,“护士长”将分工结果和“剧本”——项目实施方案以书面形式交给教师(以word文档发在教师的qq邮箱中),同时向实验室老师提出写明实验所需全部用物和具体时间的“实验申请”详单。计划要得到老师的认可方能执行,而老师在学生制定、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及不足,不断完善项目计划。

  2.5 具体实施

  2.5.1 学生分组 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每组7~10人,推选1名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操作规范的学生任项目组长,在组长(“护士长”)和课代表(“护士部主任”)的带领下共同创设项目情境和制定项目计划,进行角色分工,制定每一角色的职责。

  2.5.2 项目培训和考核 每一项操作均已经在第一学年进行详细、系统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和单项操作的考核。在此基础上,在第四学期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中,每周按计划训练一些重点操作项目,如各种注射、静脉输液、生命体征测量以及各种常用抢救技术等。教师选择合适的时机将下一周将要考核的病例告知全班学生,并引导学生复习下周重点学习内容,课后要求课代表和项目组长及时组织全组学生讨论,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要求全体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写出“剧本”,“护士长”给每位“护士”排班(考核的半天内)。下一周在某一组考核的同时,其他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在实验教师的督促下练习下一个病例中用到的几项护理操作,考核的小组在考核后补充练习(一般课外安排),以此类推。护理实训中,主要由实验带教老师带领学生自行练习若干项护理操作,实验带教老师负责督促和纠错,并向任课教师反馈,必要时课外开放实验室,继续强化训练。培训方式除了学生练习外,还包括观看操作视频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较为薄弱的项目加强练习。每次实训课上,实验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单项操作考核。考核时主要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在第一轮考核中,在学期开始就抽签决定哪一组将在哪一周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实验带教老师事先根据学生的实验申请单,将实训考核用物混合后放在模拟治疗室或模拟护士站中(由于医院毒麻药物管理制度严格,部分抢救药品可用“模拟药物”),届时要求学生自行取用所需物品,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避免形成对实验老师用物准备的依赖现象,更接近临床实际工作情况。考核中的“病人”,可以是模拟人,也可以是学生,甚至还可以是任课教师,教师扮演“病人”,更接近于“标准化病人”,“病人”能够对“护士”提出更多的问题,给学生的考核设置更多的“情境”或“障碍”,激发学生更深的思考和更广的思维。这类考核相当于“开卷考试”,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可以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提高。而第二轮考核,在每次实训课前半天左右抽签决定考核小组和考核病例,要求学生快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全面、过硬的技能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相当于“闭卷考试”,与临床实际又接近了一步——在病区,谁也不知道下一时间会接收一名什么样的病人,病区的住院病人又会发生什么情况。护士只有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每次练习和考核以后,学生按常规完成课后的训练反思,总结练习和考核的得失成败,并作为评价依据之一。

  2.6 评价

  2.6.1 问卷调查 项目完成后再衡量本组制定的计划是否完善。考核后请学生如实填写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用100分制分别对传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进行评分。共发放问卷99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回收率为100%。学生对传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效果评价见表1。表1 学生对传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效果评价从表1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的多项评分优于传统教学法,提示在护理专业技术综合实训中,项目教学法较传统的教学法更受学生欢迎。

  2.6.2 学生技能考核成绩 每项操作按百分制计分,将99名学生实施项目教学法后考核成绩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我们对比的操作项目分别是“无菌操作”和“氧气吸入法”,所得数据采用配对计量资料比较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2项操作中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无菌操作t值3.329,氧气吸入法t值11.052,均>2.626。实施项目教学法后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实施传统教学法后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相比,差异明显。

  2.6.3 教师综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以及实施情况对每组学生考核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考核时,教师利用自备数码相机,将学生考核的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考核结束后立即与全班学生共同观看,一起分析讨论不足及差错原因,同时给每位考核学生打分,并找出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综合考核的项目及其分值如下(100分制):方案完善5分,团队合作5分,仪表5分,态度5分,沟通能力10分,人文关怀10分,应变能力10分,操作规范程度30分,操作熟练程度10分,用物处理10分。

  3 讨论

  3.1 项目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执业能力 现代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很好地运用到临床中的实用型护理人才。项目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以实践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对于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来说,项目教学法强调从护理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典型的病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共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本课题显示,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学生的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3]。因此,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执业能力,高度适用于中职学校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3.2 项目教学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强调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构建知识,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不是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护理专业的项目教学法中要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课文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讨论法等,教师可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对每一个教学项目(病例)进行精心的设计,通过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师必须对本专业的各科理论和技能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与《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和《妇产科护理学》等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协调关系,有重点、有目的地把各项技能和理论知识分配到各个病例中。因此,该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全科护理理论知识,精湛、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及人文科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知识,转变传统的“灌输者”角色,扮演学生的“adviser”、“leader”等新角色。

  3.3 使用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法给学生以清晰的理论概念,项目教学法给学生以创造的空间,在教学中应注意两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在初期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以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法为主,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在护理专业技术综合实训中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反复练习导致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出现倦怠情绪,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非常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实现培养实用型、紧缺型初级护理人才的教学目标。我校20xx届、20xx届学生的实践也表明:项目教学法非常受学生欢迎,接受该教学方法的学生学习护理专业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高度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第四学期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教师要求.职教论坛,20xx(6):9.

  2 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职业教育研究,20xx(11):26.

  3 雷芬芳,邓翠珍,赵亚珍. 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xx,25(6):100-101.

护理中职论文10

  【摘要】目的 将医学影视资料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进行应用,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提升中职外科护理教学水平。方法 将内容科学,且与种子外壳护理相关的医学影视资料,以PPT的形式应用到外科护理的教学课堂中。结果 在将医学影视资料应用于中职外科护理教学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效果。结论 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医学影视资料是切实有效的,即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影视资料;中职外科护理教学;应用分析

  在现今的护理课程体系中,外科护理即是一门临床专业性学科,同时也被视为护理课程体系中的重点核心课程。而在过去的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虽然得到了一些改善,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为案例教学法,但由于外科护理教育的专业性较强且外科疾病只是也较为抽象,所以也就导致现象力不强的学习难度较大,甚至因为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进而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医学影视资料的教育方法则可大大改善這一情况,不仅大大提升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因为大多教学内容属于外科疾病,所以与疾病概念相关的内容较多,不仅晦涩难懂,而且需要对教学资料进行认真审查,而现今资料的来源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即:上网搜索、同伴共享、学生提供。而在进行医学影视资料片段的选取过程中,则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即:材料和教学目标切合一致、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医学影视资料的时常符合教学设计[1]。

  1.2 方法

  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将选取好的资料尽可能的用好是实现素材与教学对接的关键所在,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医学影视资料进行运用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三种,即导入、插播、总结。具体而言,导入的形式主要指将医学影视片段作为课堂导入播放,先入为主,在视听效果方面给学生刺激的感受。而在导入的过程中,则要求影视片段为短小成章,紧扣教学主题,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就插播的方法而言,主要是将医学影视资料和课堂讨论的情况下,运用视频作为突破点,最终实现解决学生疑难解惑的目的[2]。而在该方法中,应该在课堂开始之前准备好谈论的话题,并带上问题进行视频的观看,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最终引发全体思考,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进行讨论话题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当前教学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将其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展现。最后,医学影视资料还可以总结的形式被运用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即在教学内容完成后,将所学的知识与医学影视资料进行结合总结,而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条理清晰[3]。

  2 结果

  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医学影视资料时,其应用的效果可采用自设教学感受调查表来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并采用二分类评分法对其进行评分,最终对接受教育的两个班总共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详细见表1[4]。

  3 讨论

  由表1看出,100%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表示喜欢,而又92%和82的学生则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的自身的学习成绩。而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医学影视资料片段,则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浩大的场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在将影视教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已学的知识来思考影视资料中的内容,并以同样的方式来接纳新学的知识,从而给新知识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不仅帮助学生更快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新知识的记忆。此外,在医学影视资料教育与讨论想结合的情况下,还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思维,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学生想要转变成外科护士并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学生真切的热爱护理专业。换言之,只有学生拥有爱心、责任心以及较强应变能力的情况下,才真正从学生转变成外科护士。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医学影视资料的情况下,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渗透在其中,这是医学影视资料所不能提供的。

  综上所述,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医学影视资料是切实有效的,并且在将医学影视资料应用于中职外科护理教学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 艳,张海霞.医学影视资料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xx,01:37-39.

  [2] 孙源源.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微视频资源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16:141-142.

  [3] 吴丽艳.翻转课堂在中职卫校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14:56-57.

  [4] 龙桂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14:94-95.

护理中职论文11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管理思想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因而工作方法十分重要。中职护理班均是女生,因此,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抓住女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做好班级的全面管理。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护女生;心理

  在多年担任中职护理班班主任工作和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当好中职班主任不容易,尤其当好中职护理班班主任更不容易。中职护理专业基本上都是90后的女生。一般人认为,学习护理专业的女生应该都是很文静并且很听话的,管理好这样一个纯女生班级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实不然。我们常说“女为悦己者容”,一个班级的构成全是女生,女学生之间少了在男生面前的害羞感和拘谨感,所以在言谈举止方面就显得随便和放纵,管理也比较麻烦。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通过与女生的长期近距离接触,摸索到了她们的一些心理特点。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正是由于抓住了这些青春期女生们的心理,才使得班级管理井井有条,学生之间友好和谐,学习气氛浓郁。

  一、中职护理专业女生的心理特征

  中职护理专业女生入学年龄多在15-17岁,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她们心理上的特点也逐步明朗化。概括而言,这个年龄阶段女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丰富易分心,情绪易变不稳定。女生与同年龄的男生相比,更富于幻想,易于被感动,被吸引。一篇小说、一部电视剧,或者只是一个虚拟的人物,都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她们强烈的情绪波动。她们一会儿欢天喜地,一会儿又涕泪俱下,仿佛自己真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她们会为师长的一两句严厉批判话语而忧心忡忡,也会为同学间的一点小摩擦而耿耿于怀。而且,她们的情绪常常表现为不稳定、不成熟,容易被动失控,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甚至难以控制。如我带过的班里就有一个女生,痴迷于网络小说,竟然准备了两部手机,一部手机电耗尽了,马上换另一部手机接着看,好多时候处在小说场景中,情绪变化莫测,根本无心专注于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

  2.心胸狭窄气量小,性格懦弱易受伤。与男生相比较,大多数的女生性格都比较懦弱,胆小怕事,且遇事时往往表现出心胸狭窄,气量很小的一面。比如课堂上教师提问,很多女生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小动作太多被教师批评时就觉得教师让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心里愤愤不平。女生之间的是非较多,学生之间交往时往往因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立刻针尖对麦芒,互不示弱,互不让步,让原本亲密的关系变得生疏无比。

  3.身体发育迅速,爱美之心显现。刚进校的一年级女生,往往对穿着打扮不在乎,梳个简单的马尾辫,穿一身松松垮垮的校服就是在校的着装标志。而到了二年级,女生就开始注意自身面容和穿着打扮了,再不会像丑小鸭一样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下。一些变化悄然出现,如原来粗粗的眉毛开始变细了,脸上长个痘痘就想马上挤掉,嘴唇上开始涂上淡淡的唇膏,在肥大的校服下穿件别致的衬衣,脖子上戴条个性的项链,甚至有的女生留着长长的指甲,并把指甲染得五颜六色。

  4.依赖性强,意志力弱;自信不足,怕受挫折。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们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使得很多女生越养越娇,弱不禁风。即使在班级里担任了班干部,但做事时往往缩手缩脚,患得患失。本来依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做得很好的事情,也要先入为主地寻求教师或其他人的帮助。一旦遇到困难,很少能去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而是选择甩手不干。

  二、管理中职护理专业女生的方法

  1.热心爱心和同情心。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每个女生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是,班集体就是一盘散沙。而班主任就要做一个把散沙拢起来最终成为一个沙雕的雕塑家。所以,班主任首先对自己的工作要热心,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探索,用心去工作。那么就能以真诚之心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班主任当做可以信赖的人[1]。而对于自己信赖的人,就能敞开心扉,把自己内心的困惑、忧愁倾诉出来,把自己感受到的幸福快乐进行分享。也正是本着这样的带班原则,在和学生长时间的相处中,班主任就能使学生适应了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情绪逐渐变得稳定,人变得成熟起来,生活上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时,也不会轻易冲动行事了;和同学之间发生不愉快时也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对方了。而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在于虽然是服务类专业,但又属于卫生事业,是和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专业。也就是说,护理专业服务的对象是“人”而非“物”。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和较强的自控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仁间相互尊重、友爱、团结、协作;具有同情心和爱心,能尊重病人人格[2]。而我们的护生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付出更多的心血。

  2.责任心、信心。责任心,是一个人爱岗敬业的标志。责任心是道德的基点。和其他教师相比,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他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班主任工作完全是一种心中的责任,一种问心无愧的责任。可以说,班主任的责任心体现在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课内课外、班内班外、校内校外,无处不在。简而言之,对学生的负责就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责无旁贷[3]。处在青春期的花季少女,爱美是天性使然。对此,班主任有责任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首先,班主任可从护士的着装要求上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着装风格。其次,班主任可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学习护理礼仪,从护士的站立、行走、坐蹲姿练起,改变平时生活中的不雅姿态。班主任还可让两个学生一组,互扮护士和病人,练习语言沟通,纠正平时言语中不礼貌的语言习惯。王尔德说过:“起先是习惯造就我们,后来是我们造就习惯。”良好的'习惯对人生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虽然很多学生起初觉得按护理礼仪的要求做很吃力,也很害羞,不好意思挺胸抬头走路,也不习惯轻声细语地说话。但我一点也不气馁,先是播放护理礼仪示教视频,然后自己和几位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学生一起练习。慢慢地,那些平时胆小内向的学生也开始跟着做。做着做着,学生的信心越来越足,动作也越来越规范。逐渐地,班级的气氛越来越和谐,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初入学时大不一样,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为了让女生们对自己更了解,以利于今后的发展,我还为女生们做了一个心理测试,包括:你是一个乐观的女生吗?你是一个自信的女生吗?你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生吗?你是一个宽容的女生吗?你是一个勤奋的女生吗?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女生吗?你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女生吗?你是一个易于沟通的女生吗?你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的女生吗?通过相关的项目测试,我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有所了解,判断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自己性格中优秀的品质保持下来,把自己身上不利于今后发展的劣习摒弃,让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打下良好的基础。班主任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女生班班主任的工作更是千丝万缕,不易理清。这就需要班主任用“心”去工作。作为一位女性班主任,我以女性特有的细心与气质去管理一个纯女生班其实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这样既可以从母亲的角度去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又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因此,我的学生三年级进入医院实习时在待人接物方面落落大方,干练利索,做基本的护理操作时认真细心,动作敏捷,获得了医院护理部和病人的称赞。

  参考文献:

  [1]高胜礼.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xx(18).

  [2]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1).

  [3]张芬,孔雪敏.以女生为主的班级管理工作探讨[J].今日南国杂志,20xx(1).

护理中职论文12

  护理学是一个通过实践、教育、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的专业[1],是我国在技能型不足的人力培训施工中的4个项目之一,决定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进入职业专门接受教育的。随着国家助学金政策促进了中职扩招[2],学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护理专业毕业生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提高护理人才的质量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所以护理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培训目标是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强调实践教学过程;运行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单位;教师的业务需求[3]。护理双教师简单地来说,不仅是老师和临床护士,它要求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有效的护理理论和临床技能教学手段来教学生,还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她是一个很好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在临床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这种双重角色可以使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教学与实践平衡和充分体现完整性的原则,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培养高水平实践护理人才[4]。

  我校背靠贵州省人民医院、立足全省、辐射全国,采用前院后校的管理模式,师资力量雄厚,我校现有教师43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75%。我校教师学历均达到本科及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者52人,具有高级职称者124人,专业课教师均是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及学科带头人,省医的各种先进医疗设备能在相关专业教师的协调下对学生开放,这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学质量与水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此以外,我校拥有西南地区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专业课教师,使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有了品质的保证。本人在我省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护理及临床护理教育9年时间,后又在学校教授两年《护理学基础》,参与了这一教学过程,愿与各位同行共同探究中职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和体会。

  一、方法

  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隶属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是唯一一个省级卫生护理人才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坚持“质量兴学校路”,近年来对建设“双型”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学校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充分利用背靠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有利条件,发挥省医强大的人才优势,采取“外聘内训”等多种措施,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认定标准,建立各种形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制度,对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构成、年龄梯次、人才类型等方面提出具体标准和要求,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5]。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生培训目标专业背景,改革课程内容和设计,拥有具有多年相关专业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的经验的教师,主持本单元课程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确保学校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优化课程分配,充分发挥我校背靠贵州省人民医院这个强大的临床护理教学基地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由护理教研室调研后统筹安排,做到最合理的课堂授课课时及实践操作课时比例。课堂授课教师及临床见习教师均由一位老师承担,以便课堂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内容的协调统一。为了提高教师的,我校教务科还定期举办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操作比赛等。

  二、效果

  通过双师型教师教授的学生普遍认为,她们进入实习期间时不需要过多的磨合期,基础的生活护理可以独立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操作,临床实习指导老师可以做到“放手不放眼”。而临床实习指导老师也觉得,通过双师型教师教授的学生操作能力强、比较灵活。参与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感触颇深,不仅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在教学任务的促进下,自己的临床专科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讨论

  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将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学”与“做”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突出专科护理特点。对于中职护理学生而言,双师型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需将常见病的护理措施讲解后,加入一些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新业务,使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实习后更快更迅速地融入实习工作中。如脑梗塞并压疮Ⅱ期的病人,我们双师型教师除了讲授课本里面关于脑梗塞疾病的知识及褥疮的护理常规外,应加入教材上没有的,但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护理知识,如临床上会采用美宝湿润烫伤膏或美皮康贴等由专业的伤口处理师对褥疮进行护理,并进行实践训练,再根据脑梗塞病人的疾病特点制订相应的防褥措施。使每个学生认识到护理措施的制订是需要科学化、个性化及人性化的,而且,补充这些护理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训练,使学生进入临床陌生感缓解,临床适应周期缩短,让学生感觉丰富内涵的专业护理。双师型教师对自己领域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方法演示中,为学生设置的`职业形象,突出护理专业和独立操作。

  2.合理安排课时。因为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同样是双师型教师讲授,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教学脑梗死患者和压疮Ⅱ期护理,例如:4小时课程理论知识,一些基本的常识和困难在课堂教学安排;4小时用于临床实践,注重脑梗塞和Ⅱ期压疮患者的护理,该类病人护理的关键和褥疮的治疗过程。充分利用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的特点,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补充。例如,我们将脑梗塞的原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措施,压疮的概念,阶段的压力溃疡和每个时期的护理在课堂上教授。在实践课上,教师进行简要回顾,重点针对治疗压疮和学生一起操作研究。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告诉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学生,一起创建一个开放和活泼的教学和学习的氛围。实践中在病人的意识和学习评价方面,我们选择“角色扮演法”,由一个学生扮演护士,一个学生扮演病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沟通技巧,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6]

  3.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好课,它只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是不够的。临床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型”教育发展的重要方法。双师型教师通过参与临床研究工作,教师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建立学校职业发展的人才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应加强双重指导教师建设。中等护理学校可以雇佣一个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和技术人员及管理骨干教师在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下,定期地进行人员培训,学习课程主干和计划的沟通及讨论职业指导,为培养就业、培训、企业精神等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引进临床服务的新技术、新信息,特别是专业和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促进学校教师和学校教育改革进程。此外,教师运用多种教育模式,适当地提高教学策略,可以大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应主动提高临床实践教学和学习能力,主动开发专业领域,并丰富学生的能力、专业护理理论与实践。利用多年工作积累的临床典型案例,在教学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利用生动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还可以用数码相机记录症状和体征,并配上文字。通过临床教学与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四、小结

  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是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专业学生的条件,是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础。教师通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护理教育经验,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需要。双师型教师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而且对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护士有很重要的帮助,是护理临床和教学工作的“双赢”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

  [2]陈胜祥,胡小平.国家助学金政策在促进中职扩招中的作用——以江西省为例的问卷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xx,(07)

  [3]胡野.浅析高等检验医学专业培养目标[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xx,(2):18.

  [4]陈立红,张海燕.双师型师资在护理高职教学中的优势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xx,5(1).

  [5]李俊华,李业明,陈婷.护理类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xx,(02).

  [6]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55.

  [7]杨朔眉.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xx,37(3).

护理中职论文13

  【摘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5月颁布了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照新的培养目标及新特色大纲,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进行以下适应与改进,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调整现行教材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关键词】新教学计划大纲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适应与改进

  2007年5月,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新修订的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新大纲特色为“围绕目标、注重方向、强化技能、厚重人文”。为了切实贯彻新计划新大纲内容,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做如下适应与改进。

  1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

  针对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精神,应重新编写病理课程教材,新教材内容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好适应与改进。

  1.1降低教材难度,突出中职层次特点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实用性较强的通才,而非研究生、本科生那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专才”,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因而对原有教材中较深的、较难的理论知识应删繁就简,使教材通俗易懂,更加贴近中专生的实际理解接受水平。

  1.2联系护理临床,突出护理专业教材特点

  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除将病理、病理生理学内容依照系统特点有机结合,独立成节外,还要增加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的内容,使病理学更加贴近护理专业,为学习护理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调整现行教材内容

  在新的病理教材未出台的情况下,应针对现行教材中那些临床中用不着的抽象、深奥的理论性内容进行大胆的剔除,避免学生因文化基础、理解能力较差而出现听不懂导致厌学的现象,病理教学重点放在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上,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讲授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常见病的基本病变上。结合临床实际需要,病理生理学的课时比例较以往应适当增加,重点放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缺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内容上。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新教学计划、新教学大纲中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学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适应与改进上应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授课模式,通过多种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借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1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的引入,使深奥、概念抽象的病理学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知识、技术联系更紧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就病理学而言,临床病例、日常生活案例、病理发展史上的典型案例,只要是与病理学内容相吻合,均可引入教学之中。

  3.2强化精讲点拨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大胆删除本专业内容中偏难、偏深又与临床实际应用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尽量将授课内容概括、精减。如讲心力衰竭时重点讲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诱因、机体的代偿及功能变化,而对复杂的发病机制可用两句话总结为: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各部分舒张收缩活动不协调。对于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诱因应着重强调,如对心力衰竭病人输液应严格控制滴数、输液量,适时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到的知识立刻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职业自豪感。

  3.3注重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内容繁多,病理变化复杂,对于有联系的疾病、病变,教师可预先制订详细的讨论提纲,找出病变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对大、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可从病变性质、好发人群、病变范围及好发部位、X线特点、临床表现、预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此外如肿瘤、组织的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等均可以列表的形式予以归纳总结,使知识要点更有条理、更简洁,特征性的病变更加突出,方便记忆。

  3.4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病理学中许多重要的病变有大篇大篇的文字性描述,而质量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地将枯燥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感性认识,再由病变紧扣临床联系,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病理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病变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能极大加强。

  4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强化实践性教学亦应成为适应与改进的重要措施。

  4.1调整充实实验教学课时与内容

  根据新计划、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临床实际应用,对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比例进行了调整,大幅度的删减病理学实验课时,针对临床护理特点开设了空气栓塞、水肿、休克、缺氧等动物模型的内容,加强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理分工协作的能力。

  4.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病理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应用总论的一般规律解释各论的特殊规律,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即提出护理诊断),讨论解决的办法(即护理措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在护理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拉近医学基础和护理临床的距离,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地、有目的、有效率地学习病理。

  参考文献

  [1]田佳莲,王凤华.编写整体护理教学案例的体会[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0-71.

护理中职论文14

  一、中职《外科护理学》情境式教学的内涵

  中职《外科护理学》情境式教学就是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病人病情、护理人员的具体检查和护士对病人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外科护理知识,学习特定的专业场景中所需要护理技能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给提供学生丰富学习素材,形成广泛、深厚的感性认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掌握不同病人有哪些明显的症状、体征,在护理评估中认真全面分析病人的情况,明确做出护理诊断,并且制定要达到的护理目标。如果每一个系统的疾病都能够找出一个典型病例去开展情境式教学,既使学生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护理概念,又能充分感知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护理措施中掌握各项护理操作,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找出问题和偏差,并及时纠正,进而让学生学会综合分析病情,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病人,更有利于学生在临床实习或工作时很快适应环境,适应临床工作。

  二、中职《外科护理学》情境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1. 设计、展示病人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常以一个系统中典型病人为例,如:颅脑疾病中以脑挫裂伤的病人为例,颈部疾病中以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为例,胸部疾病中以胸部外伤造成急性血、气胸患者为例,腹部疾病中以急性阑尾炎或急性腹膜炎的患者为例等。病人情境先通过放映视频,然后让学生自己扮演病人,这样学生既看到了视频中的病例,也要把病人的症状、体征复习好,这样才能把病人扮演好,使大家能够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并做出护理诊断,才能实施主要的护理措施。

  2. 设计、展示护理查房情境

  护理查房情境能够创设出学生独立思考,将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的空间。学生要通过护理检查,自己做出护理诊断,并列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就必须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等内容,明确有关该病人的护理措施当中涉及的一些护理操作步骤。如对于胸部外伤合并血气胸的患者,在护理评估中第一要问健康史,及患者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的部位、伤时的姿势等,有利于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脏器受损。第二要了解患者身体状况,问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局麻药过敏史,因为患者可能要做胸腔闭式引流。第三要观察病人有哪些症状体征,经过检查确诊为胸部损伤并发血气胸并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护士依据患者的情况首先处理什么问题,然后做什么护理,逐步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操作。第四,根据医嘱对病人做出辅助性检查,例如取血标本、尿标本等,了解医生做出的诊断以及需要治疗的各项措施。

  3. 设计、展示实施护理措施

  经过全面的评估患者,教师引导学生为(上述病例)病人实行胸腔闭式引流插管,先选定插管的部位,一般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间隙,定位后局部消毒,局麻切开1-2cm逐层分离,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将积血、积气引流出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静脉穿刺,大量补充液体,以改善患者的休克状态,这样需要学生必须按照基础护理学当中关于静脉穿刺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要注意执行核对制度,而且要求双向核对,尤其需要输血的患者核对要求更加严格,以免出现溶血反应。待病人的病情稳定后,将病人安置舒适体位。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如果病情不稳定需要手术的患者,马上进行备皮,下胃管、尿管,打静脉留置导管等术前准备。

  4. 教学效果评价

  在上述操作进行完之后,先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执行的各项护理操作有哪些不足之处,错误在哪里,然后老师再详细地指出错误之处,并进行纠正,若时间允许可重新做一次规范的'示教操作,让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学生记忆。由于给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有效促进了理论知识密切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从评估病人、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评价操作效果五大方面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进程,以肯定性的激励为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鼓励和赞扬。通过评价,师生能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坚定信心,帮助学生进入临床以后自如应对病人,很快适应临床工作。

  几年来的中职《外科护理学》情境式教学,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优化。对于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在临床多变情况下合理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较好地为完成外科护理工作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护理中职论文15

  中职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的数以百万计的人才,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护理人员素质、专业能力的提高。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将直接影响护理人才结构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因而课程设置是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笔者将对国内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20xx年版教学计划和大纲课程设置由5个模块组成: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和毕业实习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由拓展模块1(基础课程)、拓展模块2(社科人文课程)、拓展模块3(专业相关课程)3种类型课程组成;学时分配:总学时为3596学时,其中基础课程模块为900学时、专业课程模块为918学时、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108学时、选修课程模块为270学时、毕业实习模块为1400学时。

  1.2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2.1课程体系庞大,特色不足张军荣研究发现我国的20xx版中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学时偏多,设置科目仍偏离职业教育特色,特色专科护理开设过少。谭耀华认为现行中职护理课程体系异常庞大,秉承了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3段式课程设置方式,学生不仅要继续补偿初中数、理、化、计算机的不足,还要在语文、英语、政治、人文修养、法律、礼仪与人际沟通方面有所提升,而且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只是大专、本科的缩略版,内容多而不精,体现不出中职的优势和特色,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学生基础薄弱,容易对学习感到失望,造成厌学,甚至流失。

  1.2.2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与岗位需求脱节陈芬研究显示课程设置方面缺乏中职护理专业特点,医学基础知识偏深、偏难,实用性不强,过于强调学科的重要性;医学临床知识偏重于医疗,护理实践和护理社会人文课程涉猎较少,使护生缺乏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就业适应能力及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另外,课程门类也过多,超出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李劲峰等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有: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完整性,理论知识偏难,学生学得困难,教师教得困难;课程多、学时有限,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达不到岗位要求,专业定位不切合社会实际。黄刚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与护理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刘彦研究显示中专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主要模式还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传统的授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开设的课程不断增加,学生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2.3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李晨曦等研究显示课程结构不合理,文化基础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明显、缺乏衔接,以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候,往往无法体会前面知识的铺垫性;其次,由于学制较短,既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又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仅有的两年学习时间显得捉襟见肘;再次,人文类课程开设偏少,忽视了护理人才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忽视病人心理需求;课程内容相对落后于临床,知识的应用性不强;课程难度大,缺乏吸引力。李淑芬认为目前的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2中职护理课程设置改进原则

  2.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黄岩等认为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要以社会专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遵循实用、够用、能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确保教学内容与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一致,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2.2形成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方勤等提出应根据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调整课程设置,除应具备护理专业必需知识外,增加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社会需求的、有利于就业的专门课程,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专门课课时比例,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2.3发挥职教优势,坚持职业能力培养,增强职业发展竞争力

  何君芳提出必须根据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来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程内容,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坚持职业能力培养,增强职业发展竞争力,尤其是护理专业技能形成的实践环节,这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环节。

  3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进策略

  3.1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增减

  谭耀华等提出中职护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体现出职教特色,对基础文化课应进行适当地删减,特别是减少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课程,增加专业文化课,如护士人文修养、护理法律教育、护士礼仪与人际沟通等内容,稳固扎实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体现“宽基础”,为学生自行选择专业后进入高职学习打下专业理论基础,且要减少分科,缩减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技能培训应缩减项目,如删减给药、输液、插管等项目;强化基础照顾护理技术,如体位变换护理、床上翻身、口腔护理等,为学生就业做好铺垫。符秀华等认为应适当删除或减少文化课,如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课的时数,增加人文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学时,如护理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法学基础、预防医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概论、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精神病护理学、创业与就业指导、康复护理学等,将预防保健、康复等理念贯穿于护理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还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品德操行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与职业技能训练的“三个不断线”。王俏认为课程设置应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重视素质教育,因为人际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判断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行为、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素质是从事护理职业的基本要素。杨敏英等提出应早期开展护理专业课程教育,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临床见习,增加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专科实训教学,增加计算机操作应用实训课教学。李晨曦等提出应增加人文类课程,塑造良好校园人文环境,合理安排实训,强化学生实践技能。

  3.2课程的整合

  付杰提出变“学科本位”为“岗位能力本位”,建立模块课程体系“岗位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即首先把岗位工作过程解析对应到行动领域,再把行动领域转换成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最后按照认知规律的要求,形成一个个的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均有各自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标准,既可以是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综合,也可以是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综合,这就淡化了传统的学科分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张美琴提出按照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构成不同需求的模块,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将原来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合并重组为人体学基础;将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学合并重组为传染病护理;将基础护理学、护理概论合并重组为基本护理技术;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合并重组为临床护理,并将其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婴幼儿、儿童、成人和老年护理;把精神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合并为心理与精神护理。伍小飞提出建立符合现代护理职业要求的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将各分离的学科和课程融合为形态学课程模块(包含正常人体形态和异常人体形态);机能学课程模块(包含正常人体机能和异常人体机能);促进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以增加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内涵;以人的生命周期重组专业课程,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训专业技能时,要注重护理人文精神的渗透以及从单纯的技能培训改变为对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训,注重将人文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充分满足现代护理教育的要求。

  3.3构建“12345”的课程体系范国正提出建设

  “一个指导、二个要求、三个对口、四个面向、五个模块的“12345”课程体系,即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专业能力素质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为要求设置内容,强调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对口、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对口、实践技能与护理岗位对口,面向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4大岗位群的能力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新的五个模块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毕业实习课程模块);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

  3.4个性化的课程设置与分层教学

  方勤等提出不同类别的学生给以不同的课程设置,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兴趣和自身特点,实行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愿相结合,开展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专业班、技能班、拓展班等;对专业班的学生开设选修课,加强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帮他们通过对口升学和成人高考,进入专科层次学习;对技能班,适当删减公共课的课时,着重于专业课,做到“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设置,还可进行“蓝领护士”—助理护士的培养;对拓展班以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为主,调整课程设置,增开人文、美学、旅游、餐饮、营销等方面的课程。综上所述,中职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体系庞大,具体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改进方向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到小而精,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要难度适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真正的掌握目标岗位所需要的实用技能,毕业之后能够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顶层设计方面,如何结合临床需求对护士进行分层培养,并分层使用,体现出各层级护士的专业价值。

【护理中职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中职论文10-22

(精华)护理中职论文10-22

护理中职论文大全(15篇)10-22

护理中职论文(通用15篇)10-22

【集合】护理中职论文15篇10-22

护理中职论文集锦(15篇)10-22

护理论文【精选】06-30

护理专业论文07-22

护理论文06-28

护理礼仪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