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内科护理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内科护理论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在日常治病住院的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的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选择较为优质的护理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护理实际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相关资料
本研究过程中选择了我院我院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收治的200名呼吸内科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80名,男性患者有120名,年龄最大为59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45岁。200名患者内部有支气管哮喘患者54例,所占比例为27%,肺炎患者为78例,所占比例为39%,慢性阻碍性肺炎68例,所占比例为34%。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人。第一组为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式进行患者日常的护理,第二组为对照组,在日常的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该组患者采用一般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法所谓的安全护理方法就是在传统护理方法之上,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护理的主动性,同时,在主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相关的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与患者相关的问题。通过多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增强患者所处环境的舒适性。此外,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必要的法律意识,全面的保证护理的责任切实的落实到个人身上。增强对于相关药品的管理工作,全面的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对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和安全护理方式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得的数据采用了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根据P小于0.05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小组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45名,较为满意的患者有23名,一般的有12名,不满意的20名。满意率达到68%。采用安全护理方式的小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达到82人,一般满意的有16人,一般的有2人,没有不满意的患者,患者的满意率达到98%。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得出,采用安全护理方式临床护理效果要远大于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
3.讨论
在相关的临床实践中表明,呼气内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是一个医疗纠纷发生较多的科室。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呼吸内部内部的患者的年龄往往较大,该年龄阶段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对于护理的整体质量要求也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全面的实现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方式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和护理实际意义。笔者通过自身分析以往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发现,在进行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呼吸内科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方法和措施,对于提升呼吸内科护理的整体质量有着较大的作用,安全护理方法在很多方面相对于其他护理方式在较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我院呼吸内科自采用安全护理方式以来,内部整体的护理质量相对与先前的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安全护理方式在整个医院内部得到医生及护士较好的反映,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我院研究比较数据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安全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护理呼吸内科患者的安全可靠选择。
内科护理论文2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对于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呼吸内科多为老年患者,具有病情重且变化较快的特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较大。本文主要针对呼吸内科病房的护理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患者、护理人员、药物、环境等方面入手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呼吸内科;风险因素;分析;风险管理
肺结核、肺气肿、肺炎、支气管扩张等都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一定的风险分析和防范管理措施,避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减少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患者损伤情况。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护理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呼吸内科病房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具体论述如下。
1风险因素的分析
①患者本身的因素:呼吸内科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疾病病情较为严重且变化较快、心理上的压力较大等因素,导致护理的风险增加。
②护理人员的因素: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操作复杂,年轻的护理工作者较多,在专业技能方面稍欠缺,且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在进行抢救工作时由于操作不够熟练导致患者发生危险。
③药物方面的因素:护理人员由于不认真导致的输液或者发放药物错误、药物与患者的饮食发生冲突、对药物有过敏反应等失误,增加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
④环境方面的因素:走廊、病房存在的危险物品或安全设施的障碍都会增加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⑤管理制度的因素:呼吸内科的患者多、护理人员不够、各项制度不够完善且落实力度不足,都会增加危险事件的发生[1]。
2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医院应该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技能、法律知识、沟通技能的'培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依从性得到提高,促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的训练,增加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预知和处理能力,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耐心、有责任心、以患者为中心,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避免发生风险事件[2]。适当组织一些急救、紧急风险处理、器材使用的现场考核,同时可设立一些奖励制度增加积极性。
2.2增强患者的意识
不同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在治疗中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都不相同,且呼吸科患者多为年龄较大者,相对来说护理难度较其他科室大一些,患者的行动安全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特别注意对年龄稍大的患者实施特殊的管理措施,要求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一切活动,可减少外出以降低交叉感染发生概率[3]。
2.3改善护理工作环境
医院是各种病菌集中的地点,会增加抵抗力较差的人的致病概率,因此医院的消毒和灭菌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规范进行工作环境的治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
2.4加强用药监督
患者用药是护理管理中的重点,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用药的名称、剂量、次数,用药中出现的过敏反应,人为的不认真造成的失误等情况,并进行观察和分析。加强整个用药过程的监督,减少风险事件发生。
2.5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
对于风险较大的手术需要患者家属填写知情同意书,对坠床、跌倒等意外风险可分级进行病情的评定。对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和各种注意事项,为患者和家属发放呼吸内科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手册,增加其对疾病的了解[4]。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患者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善。
2.6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医院可以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一套包括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应急预案在内的完整的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风险小组可以对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仪器的使用情况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已发生和潜在的危险问题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加强查房、消毒、考核、药物管理、仪器检查和维修等级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仪器操作、输液、管道护理、急救等各项流程的规范,对传染病、糖尿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应该在交班时交代清楚。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的重要证据就是护理文书的详细记录,所以工作时要求护理人员应该详细记录整个治疗过程的原始数据,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格式的规范[5]。
3讨论
呼吸内科医护人员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为患者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治疗环境,增强了护理人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护理工作者自身的基本素质,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护患关系得到明显缓和,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67-68.
[2]张淑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89-2191.
[3]刘岚云.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6):1514-1516.
[4]李光华,秦立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6):111.
[5]史习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356-357.
内科护理论文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内科患者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变化。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照顾,而是延升到更高的精神层次;内科患者不但要求生活上的舒适,更是希望得到心理上、人文上的细心呵护,让整个身心者处于最佳的状态,以保证病情得到最快的康复。人性化护理最初是由美国人Watson提出的,是指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人性化护理素养,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以及人文的关怀。对于内科患者来说,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更好的为内科患者服务、减轻内科患者的痛苦。可以说人性化护理将是今后内科患者护理工作的重心之一。
1.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地位
内科患者与外科患者的病情不同。因而,内科患者存在着更多的不良的、消极的心理反应,十分不利于内科患者的康复。内科患者的病情体现在体内,所以在患病之初常心存侥幸,迟迟不愿进入患者角色,做出各种行为来避免就诊;确诊时不能接受病情事实并产生紧张、焦虑、郁闷、忧伤、消极恐慌等负面情绪或想法;治疗时由于对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随着病情变化或反复,内科患者更是不停处于愤懑、急躁、烦闷之中;甚至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丧失信心,出现抑郁心理、悲观厌世之感,因此,人性化护理对于内科患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2.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中有效应用的验证
为了更好的验证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有效作用。笔者从本院病例随机抽出了120例进行对比研究。首先对120例患者进行人为地分为两组:将釆用常规护理的作为对照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详见表1。
其次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釆用了人性化护理的内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满意率为89%);其康复情况也要比釆用常规护理的内科患者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3。
3.内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有效应用的具体措施
3.1注重培养,提高内科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意识
在内科患者护理的工作中,医院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增强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人员人性化护理意识。因受传统医护模式的影响,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往往更多是从生理上医理上对患者加以护理,对内科患者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缺少人文关怀。
对此医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培训课,培养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对人性化护理的认识,从思想上开始重视对内科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从而把内科患者人性化护理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或培训中,不断的学习、积累、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人文学的知识。
注重对内科患者的人性关怀,内科患者护理人员才能更好的进行换位思考,或维护内科患者的尊严、体谅患者的经济困难,尽快消除内科患者对内科疾病的恐惧,从而帮助内科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3.2开设相关专业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目前的教育体系之中,对人性化护理的重视度仍然不够。在当今教育中,往往偏重于对护理技术、医学护理等方面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内科患者心理上需求的关注,从而导致现有护理人员就有意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也是因缺少相关的人文学科、心理学科的知识而有心无力。
因此,医院应当开设相关人性化护理课程,教授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的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让护理在对待患者时,能够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充分理解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能及时发现内科患者的负性情绪,才能有针对性地釆取相应措施,有效解决问题。如温柔亲和的话术,让内科患者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温暖、如和蔼可亲、助人的态度让内科患者让放下心理的负担。
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的知识与理论层出不穷,内科患者护理人员更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理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内科患者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而不是与社会需求脱节。
3.3营建人性化护理的人文环境,调动内科患者积极对抗病魔
传统医院的人文环境并不利于内科患者的康复,如雪白的墙、白色的日常用品、空空荡荡的病房。这样单调的色彩、缺少花草的环境容易引起内科患者负面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医院应该尽可能在不超出医疗限制的情况下营建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这个环境尽可能从细微处入手,体现出家庭式的温馨
和舒适,在病房添加一些花草、装饰图画、幸福寄语等等,让内科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心;内科病房内提供一些读物、以及其他不影响患者康复的排遣物品,让内科患者将放在病痛上的注意力分散,从而减轻内科患者的痛苦。
3.4建立严格管理制度,规范人性化护理工作的操作
人性化管理,仍需要严格管理制度的支撑。医院应当以“人性化”为理念核心,建立严格的内科护理管理制度,为各项内科护理工作“保驾护航”。如规定好内科护理人员护理实施的准则及制定好各项奖罚条款,以精神和物质鼓励带动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杜绝一切不良风气,杜绝不合规的操作;制订风险管理准则,避免出现差错;加强学习以提高内科护理人员处理意外事件的信心和能力;优秀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激励机制,能调动和激发内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的能动性从而更大的发挥内科护理人性化护理的作用。
4.小结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内科护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地护理可以提高内科患者的稳定患者的情绪,调动内科患者的积极心理,从而坦然配合治疗,进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然而,人性化护理服务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作为内科患者护理中的一员更应将人性化护理扎根到心底,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地优化新技能,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发展。
内科护理论文4
摘要: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方法在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效果;观察
在临床中呼吸系统疾病尤为常见,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支气管、肺部、胸腔以及气管中。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影响,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重度缺氧、呼吸受阻甚至直接导致死亡。除了接受必要的临床治疗之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也显得极其重要[2]。本次研究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3±3.5)岁;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5.3±2.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相关知识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法如下:
1.2.1用药护理: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在用药时需严格用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记录,充分、详细了解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过敏史,在临床用药中要不断进行调整,同时告知患者严谨擅自改药、换药,严禁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按照规定时间以及医嘱用药。
1.2.2机械通气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对机械通气的方法、操作步骤有充分掌握,同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采用机械通气时需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从根本上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同时确保患者呼吸情况能与呼吸机一致,严格管理好气囊,正确设定呼吸机参数。
1.2.3饮食指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平日可多进食多纤维素以及高蛋白质食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加饮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利保障。
1.2.4心理辅导:心理护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尤为重要,由于患者对病情不了解,难免出现紧张、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辅导和帮助,为患者讲解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倾听患者主诉,深入患者内心进行辅导,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以一颗良好心态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显效:患者完全康复,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得到好转,对日常生活具有轻微影响。无效:患者病情依然存在,并未得到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较重且容易反复发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造成其他的感染或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预后,因此需要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强化了药物指导、机械通气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4-5],进一步说明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xx,14(17):146-148.
[2]冯岚.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xx,11(6):116-118.
[3]徐盼盼.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B,20xx,12(11):125-128.
[4]刘静.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xx,5(21):133-135.
[5]王红梅,曹丽.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xx,16(4):264-265.
内科护理论文5
在综合型医院中,急诊内科是集内科各种专业的综合型科室,内科的各个系统的急、重症、危重症都会在内科的急诊中反应出来,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快最有效的判断来诊治患者的病情。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来解除患者的病痛或者是生命危险,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果断的技术治疗措施。这不仅关系患者的健康,并且还能反映出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及工作质量。就此,从以下内容针对如何加强内科急诊护理进行描述。
1.具有扎实全面的内科护理技能
作为内科急诊的护士,必须要具备非常全面的护理知识才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不仅要有基础方面的护理常识,还要具有内科专科方面的护理技能和知识。在内科急诊往往要同时开展急性心衰、呼吸衰竭、急性中毒、上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场面,这就要求在有效的护士要非常有效的与内科的治疗医师畸形密切的配合来抢救病人要求护士必须要有责任心,并且要身体健康。坚持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护理人员的自身必备调教来要求。
1.1护理工作要快、准护理人员要对病人在病理状态下引起的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突发反应,护士要能够可以独立应用护理手段来解决,这是护士需要具备能力。在内科急诊工作中,由于病情急重,第一个接触病人的大多数是急诊科护士,此时的家属大都要求赶快抢救。作为急诊护士此时必须要冷静,安置好病人的同时要通知医师,并立即进行正确处理,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及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来急诊,病死率极高,来不及做检查就要立即进行抢救措施,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进行眼、耳、手的检查,根据专业知识,积极练习各项基本功,以满足急诊要求和急救速度。急诊护士不能单纯的等待医师医嘱,要学会独立进行简单的抢救治疗工作,要速度并准确。
1.2要关心临床的诊断某些急诊病人经诊断后需要留在急诊室进行观察,主要以输液治疗为主。这时不仅要求急诊护士执行医嘱进行治疗,还要关心病人,密切观察变化,及时向医师反映。在内科急诊护理的工作中,不能简单的做好护理诊断,也要关注临床的诊断诊治,护理工作应该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1.3内科急诊也要重视心理护理急诊工作对患者的生命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同时也要为患者解决心理障碍。例如一个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并患有急性感染及肺心病心衰的病人,入冬后经常性的出现复发、呼吸困难、痛苦万状,有的甚至会出现厌世情绪,不愿再接受治疗;有的出现焦虑情绪,担心不能够及时的得到救治而失去生命;有的则会出现经济方面的担心。急诊护士是最先接触病人的医务人员,只要病人的神志意识保持清醒,在紧急抢救的同时还要求急诊护士用沉着的语气对患者进行安慰。针对不同的年龄和病情,要采用积极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安慰。例如有位刚走上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女性,因失恋而服药自杀,发现后送来急诊,但病人拒绝救治,为了给病人争取到更多的救治时间,急诊护士对病人亲切的耳语:“小姐,明白你现在的心情。但是生命是宝贵的,你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你配合我们的治疗,其他的事情我们不会让别人知道的,好吗?”病人痛哭后配合了医生的治疗,洗出了未溶解的药物,观察一段时间后,病人顺利出院回家。
2.讨论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和进步,这也使得急诊护理工作的压力在逐渐的加大,伴随而来的就是护理风险也在逐渐的呈现上升趋势,护理人员一定要在工作中严格的要求自己,避免护理风险。
现在的医疗模式已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集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性的医学模式,急诊护理的工作也要遵循着这个模式的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单方面的只是关注病人的病理生理上的疾病转变为同时要注意患者心理状态和社会因素的参与,在进行抢救工作中要注意把心理状态及社会因素列入到急诊护理工作的内容中。在护士工作的交接班中,除了要交代病人病情及生命体征外,也要提及病人的心理状况和社会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以便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治疗患者的疾病。
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关系的处理是现在社会比较关注也是争议性较多的一个话题。而急诊护理人员在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方面是最多的,可以从患者及患者家属那里得到更多的关于患者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患者的治疗工作是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的。所以,急诊护士要结合实际情况,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及服务质量,进行规范的护理记录,为了患者的健康做出积极的努力。
第2篇:急诊内科护理工作的探讨
从内科疾病治疗患者自身情况来说,他们大多病情复杂、容易发生变化,因此,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较大,显得急且忙,涉及多学科[1]。这样,他们在工作中很难对病患者病情进行有效观察,做好病情评估,面临着较大的护理风险,所以,安全细节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近年来,医疗事业快速发展,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更多医疗单位关注到这个方面。下文主要从3个方面深入探讨,分别是病情观察、执行医嘱、静脉输液[2],这也是内科护理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1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
1.1能够统一分析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专业的评判统一分析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专业的评判,再综合患者前期病史对目前现状进行分析。在对进行急诊时,根据病人的临床效果来进行诊断,时刻观察变化情况,帮助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1.2可以预测疾病的趋势变化内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时,要做到应全面细致,了解清楚基本的轻重情况,能够大致预测出病情的发展趋势。例如:当内科患者出现较心跳快速增高或者血压忽高忽低时[4],就表明病情是在恶化中;一般当患者精神比较好,能够正常饮食时,也就代表着他们在慢慢康复的过程中。
1.3观察好临床疗效,特别是用药前后的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用药后的情况是比较直接的反应,如果出现了一些不适情况,就要注意分析原因了,这可能仅是正常的用药反应,也可能是不良反应。如果患者病情在有效时间里一直不能好转,或者出现了不应该有的不良反应,就说明治护措施是不对的,护理人员要立即联系医生,做好救治工作[4]。
1.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从医疗知识来说,内科病患发病因素较多,这些患者因为年纪等方面问题常常还带有其他的疾病,容易发生并发症,这些因素在护理时是需要严密注意。相关的护理人员必须做好预防方面的工作,进行各方面的检查工作,清楚知道患者的具体身体状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这类问题,要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及时进行抢救,实现快速控制患者病情[5]。
2正确执行医嘱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相关的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位患者实际特点采取护理措施,也就是要求遵从医师的嘱托。现实案例调查表明,护士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医嘱要求,就会在工作中埋下许多安全隐患。因此,想要避免这方面问题,就应该准确执行医嘱。
2.1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心理状态对患者来说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良好的情绪会帮助到病情的恢复,在完成医生嘱托方面也会更加积极配合的。因此,医疗单位应该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着重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还要在清楚明白患者的心理状态后,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去激励他们,让他们勇敢积极去面对疾病,认真配合各项治疗,完成医生嘱托。
2.2加强医嘱监督监督是保证各项工作有效执行的后盾力量,也是了解工作好不好的标准。因此,建立相关的遗嘱执行审查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管理者在考察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自我评估,还可以采用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方式,突击检查,保证护理工作规范性。
2.3引入高科技现代社会中,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可以采用医嘱管理软件加大管理力度,实现信息化建设。规范医嘱执行的每一步骤,做好程序化操作,最终做到准确无误地按医嘱执行每一项治疗[6],提供合理的护理意见。
2.4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士是急救的前沿,急救领域具有多学科、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只有具有了扎实且丰富的理论知识,我们的护士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例如,白血病患者在出现高热时,医嘱为“物理降温”,但护理时是不可以采用酒精浴,容易出现皮肤刺激。
3强化静脉输液细节的安全管理
内科护理中,输液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特别是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加强巡视工作。例如,在为成年人滴注常规药物时,一般进行常规的输液速度,大概是40~60滴/min。如果是急需补充血容量的情况下,就要提高到60~100滴/min。如果随意调节滴速,可能会造成各种安全事故,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保护好输液部位。
4结语
通过上面的调查结果和讨论分析,我们应当意识到,如今的急诊内科护理更重视安全细节方面,努力使急诊护理的风险降低,最终使急诊护理的服务安全得到保障[7]。急诊内科护理管理者应当及时转变和提升“角色”,不论是在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方面,还是在其管理能力方面,做好管理工作的安全细节,引领才能使得急诊护理服务安全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内科护理论文6
1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内科护理课程改革
1.1设置“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目标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目标应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在课程中所获得的发展与生成的变化。在这种目标取向的指导下,强调通过创设情境来鼓励学习者对具体情境下的问题展开思考,并通过多元视角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培养学习者个体的能力。对于学习者个体在课程中所获得的发展与变化,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理解,即学习者在职业教育课程中所获得的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发展与变化。内科护理课程目标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护理职业行动能力的获得,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方法能力。
1.2丰富与拓展课程内容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的内容是丰富的、不断拓展的。随着医学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护理学内容不断丰富与拓展。内科护理作为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课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内科护理课程内容的学习绝不是通过一两本教科书加上一些参考资料就能完成的。内科护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包含在职业活动的过程中,离开了职业活动和实施情景,大部分专业知识便失去了意义。内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科护理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室、实训室,而应将学习地点拓展到医院乃至整个社区。因此,内科护理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工作过程得以呈现,并由学生与情境的对话,在工作过程中生动体验、不断反思,从而生成新的内容,不断丰富内科护理课程内容。
1.3创新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模式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造的机会。内科护理课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采取理实渐进融合的课程实施模式。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去寻找得到该知识、技能的途径。
1.3.1内科护理课程实施的具体策略行动导向的学习是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内科护理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情境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工作任务,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在情境中完成对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与措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形象、立体、直观地演示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对内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结构。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按校内实践—校外实践—顶岗实习的途径渐进融合。校内实践:在学生建构内科护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内科常用护理技术实训项目与综合模拟救护项目的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把握操作重点,突破难点;校外实践:安排学生到医院参观见习,帮助学生真实体验护理工作环境,在真实情境中熟悉护理工作路径;顶岗实习:到医院或者社区,结合实践进一步掌握病情观察内容、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要灵活运用护理技术,实施整体护理。
1.3.2内科护理课程中新型的人际关系在内科护理课程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互助、支持、合作的关系。新型的人际关系包括以下3种:
(1)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建立起和谐与支持的合作关系。例如,教师可以以内科护理案例为载体,介绍新知识或示范新技能给学生,但又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知识和观念,只为学生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可以参照这种路径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此类问题的其他路径。
(2)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助、互导的合作关系。如今,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在内科护理课程中,尽可能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分享经验、互相评判、互相给出建议。例如,在理论课课堂上,安排学生围绕给定的内科护理案例进行小组讨论,经过讨论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评判,并在互相评判中学习。在实践课中,安排一组学生完成某项护理工作任务,其他学生进行观摩,让观摩的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与医院带教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支持的关系。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医院带教教师应对实习学生提供知识性转化、技术性建议、情感性支持,应与实习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4加强院校合作,构建课程实践共同体
在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促进学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与医院带教教师共同成长的实践共同体。从仅关注学生的实践学习转向包括学校专业教师和医院带教教师在内的所有参与者共同的专业发展。在这一共同体中,所有参与者都要基于平等进行协商,在一种互惠、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的关系中实现彼此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在知识与经验共享的过程中,不断对话与反思,能够为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的`经验重组和转变提供机会,并在课程内外对各种不同观点和意义建立广泛的联系,有目的地寻求各种不同的假设和方案,对各种选择和假设进行批判性理解,促进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的发展。
1.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相应的课程评价也应该是灵活的、多方位的发展性评价。改革传统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建立以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考核、结业测试等新的考核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包括学校专业教师与医院实习带教教师做出的评价,还包括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以及同伴评价。内科护理课程具体考核评价方式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各占内科护理课程考核的35%,学生自我评价占15%,同伴评价占15%。在理论考核方面,理论知识考核根据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进行,采用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和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在实践考核方面,分3个阶段进行:校内考核、课间见习考核、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考核小组由学校专职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医院各科护士长共同组成,实践考核时专业教师和行业骨干、专家全程参与,保障实践考核质量。学生自我评价采用反思记录和自评量表的形式进行评价;同伴评价采用小组评价量表对该组同伴进行评价。
2.结语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使我们对课程内涵的理解更加多元化,认识到课程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具有开放性。基于对课程全新的理解,以后现代课程观为指导,对内科护理课程进行改革。在内科护理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本”,旨在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相契合,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内科护理论文7
一、内科护理多发事故原因
该院内科护理总体比较好,但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对安全意识的不重视以及对病人护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到位而造成。具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给药的错误,在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药物以及注射药品的给药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住院的患者较多,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导致部分药品摆放混乱、床号标记不清、单据字迹潦草等问题;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交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导致接班护士出现发放错误或者混乱的情况。其次,在输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丧失了自我行动能力,由于照顾人员的疏忽等问题,容易出现输液的渗漏对周围肌肉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是局部坏死。最后,其他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害。这方面损害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与患者的自我行动而造成的。主要可以分为病患的跌倒、坠床、窒息以及烫伤等问题。内科病患部分丧失了行动能力,或者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在其自主活动或者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由于行动不便而出现的意外。
二、基于安全视角的临床优化对策
基于如上所反映的多方事故以及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护理意外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以及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而避免的。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文主要从药物的管理、护理行为的规范及病人行动辅助等三个方面对安全模式下的临床优化对策进行探讨。具体如下:首先,对药物清单以及床位号等明显标识采用电子化办公以及电子输出等模式进行,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了由于字迹潦草等人为问题造成的药物管理混乱。通过建立核查机制即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的`双重防范机制,利用主治医师对药品进行最终监管的方式来对药物的注射以及发放进行最终核查进而保障药物发放与使用的正确性。此外,还需要明确护理人员交接工作的具体流程,从时间角度去看需要为护理人员交接提供必要的缓冲时间。从管理制度角度去看需要明确交接责任。其次,这对输液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输液统计以及输液护理工作,护理科室对于输液内容需要有充分的认识,按照输液过程中风险的大小进行分类识别与管理。做到风险化的区别对待。最后,建立并积极应用高效的床头召唤设备,在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缩短护理人员的反映时间。在病患出现意外之前对所有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提示工作。
三、内科护理人员管理体系构建
为了达到护理零事故的目标,该院对内科护理临床的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改革主要从组织模式、责任监督以及绩效体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如下:在组织模式方面:本院内科护理改变传统的护士长领班的组织模式而是采用护士长以及科室骨干护士组织成立责任护理组的管理方式。同时,利用这种管理体系使得每一个护理护理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去。在责任监督方面:采用了全员监督以及自我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错误与问题予以监督与修正。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后积极的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检测与总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护理的漏洞,并进行积极的补救。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将以病房或者具体的病人为基本单位,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上,通过这种明确的责任制度来增加每个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在绩效体系建设上:主要是通过在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内容中增加安全绩效的概念,并提高安全绩效在整体绩效中的比例,此外,在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模型中引入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将安全、质量、效果等概念融入到护理人员的绩效体系之中。并以奖金、培训、升职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激励。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安全意识。
内科护理论文8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68例患者采取分层管理的措施进行护理,其中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为20一”岁,平均年龄为(34,5士12.3)岁;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为22例,大专学历为23例,中专学历为23例。
1.2分层管理方法
(1)建立内科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制度。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等进行综合考量,对于护理进行分层管理。对不同的护士进行分类管理,即助理护士、业务护士、责任护士和主管护士的四级管理的工作制度。每项管理的制度均需责任到人,其中以主管护士为管理中心,并对各级的护士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护理的质量。
(2)明确护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所建立的四级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其工作责任:①助理护士,由临床的护士组成,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并巨辅助业务护士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需要熟练的掌握临床护理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②业务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其中主要是负责对整个内科病房的巡护,同时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业务不熟练的助理护士进行指导和管理,业务护士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③责任护士,要求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并有5年以上的护理工作经验,负责对内科病房的业务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教育,同时要对业务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需时刻关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做总结;④主管护士是整个护理病房中的核心管理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对基层护士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协助护士解决疑难的护理相关问题,还需要定期对基层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需要做好榜样。主管护士在进行日常的工作之外,还需要提高其科研的能力,并积极做好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工作。
(3)建立绩效的薪金制度。对于所有的护士不按其工作年限和职称进行薪金分配,而是采取一种绩效工资加奖金的、具有激励措施的薪金管理制度。对于业务能力强和特殊岗位的护理人员采取绩效考核制度,并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
(4)建立竞争上岗的管理制度。在建立的四级护士管理制度中,对主管护士和责任护士采取竞争上岗的制度,对于综合能力强的护士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实施淘汰制。同时,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护士进行降级或留用,并继续进行考树习。
1.3评定标准
此次调查分为两个方面:①护理质量评分;②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均采取百分制,其中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护理记录。基础护理满分为70分,而病房管理和护理记录分别为1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主要分为入院时的接待、病房环境、护士的业务水平以及护士的服务态度,其中每项满分为25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的资料采取收士)s表示,采取l检验,而计数的资料采取无2检验,以P<0.伪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护理质量分析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对比发现,分层管理后的护理质量总分数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一3.02,P<0.伪),。表!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对比分析佼士)s组别例数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记录总分数分层管理前6862.3士2.310.4士1.28.5士1.481.2士4.9分层管理后6866.6士2.412.4士1.812.2士1.691.2士5.8t值1.251.622.983.02P值0.0320.0290.0120.008
2.2护理满意度分析
采取分层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数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满意度总分数,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一3.69,P<0.05)。3讨论科学与合理地配备和管理护理人力资源,可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影响程度会更加深刻。如何将护理人员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是当前护理管理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美国,护士被分为助理护士、职业护士和注册护士3类;而英国则分的更为细致,从A到H共分8个护士等级阵。经过对国外先进护士管理经验的借鉴,我院内科从20xx年开始,逐步开展了分层护理管理的实践,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护理人员分为了助理护士、业务护士、责任护士与主管护士4个等级,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显示,实施的分层护理管理的办法具备以下优点。
(1)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实施分层护理管理之后,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通过对护理人员“新老”、“强弱”的搭配,实现了护理技术力量的均衡分配,使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得到了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其技术水平比以往进步的更快。同时,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可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更有助于帮助新进人员解决某些技术方面的难题,从而在病患的抢救过程中可以更及时、更到位,护理质量显著得到提升。
(2)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实施分层护理管理之后各级护理人员更能各司所长。护理组长能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并对医生的治疗给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其重要的把关作用。同时,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治疗全程的护理工作,并在护士长的督察检查下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具效率,不仅充分发挥了基层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护理工作更具有秩序,为护士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的重点向业务管理与科研建设方面转移,使护理工作更具严谨性和指导性。
(3)突出护理人员管理工作的连贯性。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管理思想更为开放,授权更加充分。基层护理人员得到上级给予的合理性授权后,其执行护理任务的过程会更具连贯性。护士长授权组长,组长对护士长负责,如此层层落实,各层的护理治疗组长可对每一位责任护士进行更多的临床技能和业务水平方面的指导,从而将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优势激发出来,护理管理工作更具系统性、更加深入。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在护理部每月组织的护理治疗考评中,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各项质控指标明显提高,且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以及护理文件管理的评分均显著提高。
(4)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分层护理管理的模式下,按原定计划成组之后的护理小组人员相对固定,有利于在组员间形成日常护理工作开展的默契程度,既有分工又充分协作可共同完成困难程度较大的护理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榆申。本研究发现,对于护理工作采取分层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更重要的是极大改善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管理方法操作简单、科学性强,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内科护理论文9
目前医院里多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因为护理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所以笔者选取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7例,女患者33例;年龄为37?77岁,平均年龄(57士20)岁;病程0.7?3年,平均(1.85士0.5)年;入选标准:尿毒症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急性中毒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损害患者均可入选;排除标准:心肝功能不全者、非肾内科疾病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组基本资料及疾病组差异不显着(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肾内科前些年的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从患者因素、医源性因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后,通过调查问卷与观察对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最后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3观察指标
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住院期间总共发放80份(一人—份制),回收80份。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含有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基础护理满意度、病房护理满意度、消毒及隔离满意度。基础护理满意度+病房护理满意度+消毒及隔离满意度)X1/3=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fe±d表示,采用i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肾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护理满意度为88%,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8%,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肾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具有护理人员、组长、护士长三个管理阶层,属于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在护理小组中,高年资的主管护师可以担任组长;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方面的管理工作;组长与护士全面负责评估患者病情、风险因素,组长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护士全面负责完成组长、护士长布置的任务,最后交由组长进行检查,并及时规避风险因素或解决护理问题。
我院肾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如下:在患者因素方面需要落实3个步骤,第一,患者入院后,对其心理情况、营养状态、病理因素进行评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第二,重视观察病情、病房环境,在卫生间增设防滑垫,在各个方面增加安全设施,最大化的规避风险因素;第三,提高感染管理、多重耐药菌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不仅要做好消毒工作,还要保证病房空气畅通,使患者拥有更好的住院体验。此外,在医源性因素方面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合理调度或使用人力资源,二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三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病患之间的沟通,使得医患关系更加良好。通过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我院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的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比较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肾内科住院患者中仅有1人出现跌伤,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3%,而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3人发生烫伤,并且分别有1人发生骨折、跌伤、自杀,不良事件发生率是7.5%,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具有护理满意度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风险因素少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内科护理论文1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收治的内科患者124例,依据平均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47例,护理不满意患者15例,总满意率为75.8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59例,护理不满意患者3例,总满意率为95.16%。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焦虑,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内科护理;应用研究
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提高了对临床治疗中护理工作的关注。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水平受到了自身整体素质的影响,要想提高护理水平需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建设[1]。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运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人性化护理的管理方式逐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增强护理人员对管理工作认知程度,逐步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选取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的内科患者62例,行人性化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收治的内科患者124例,依据分均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为61岁,其中18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神经系统疾病;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62岁,其中19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6例消化系统疾病、9例神经系统疾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62例内科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62例内科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2]。观察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首先,作为护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人文关怀性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真诚地面对患者,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尊重患者的人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工作的开展,尽一切可能满足患者的各项合理要求。②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沟通,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缓解家属以及患者的紧张情绪,避免患者产生焦虑的情绪,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此外,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给予帮助,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最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患者安全知识的宣教,主动向患者讲解常见疾病的'知识,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建立良好的病房环境,为患者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陌生感,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服药情况的相关记录,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护理情况,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47例,护理不满意患者15例,总满意率为75.8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59例,护理不满意患者3例,总满意率为95.16%。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展开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满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合理需求[4]。内科是整个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对医院的整个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好坏不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产生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考核。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内科是重要的科室,接收的内科患者相对较多,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临床护理。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技能,对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促进作用。人性化护理的管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使患者能够感受到舒适,同时也能够使患者缓解自身的工作压力,从而能够在护理的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5]。此外,在保证护理工作效率的同时,要对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进行提升,医院要定期开展优质服务评选活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强综合素质建设。
总而言之,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通过人性化管理能够建立起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认可,从而能够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个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蔡丰,邱翠云.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5(23):212.
[2]潘海霞.探析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成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5(61):189,192.
[3]陈雅娥,熊秀莲,欧丽娟.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及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xx,34(18):3679-3680.
[4]李富晓.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xx,25(7):1336-1337.
[5]白英敏.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6(48):267.
内科护理论文11
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115名20xx级大专护生分为两组,研究组(56人)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对照组(59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这1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组学生循环系统学习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引入“双心医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能提高学生整体护理的观念。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的科学。这个概念由胡大一教授提出以来,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获得很大的发展[1]。20xx年1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刊载了由我国心血管内科和精神疾病科相关专家共同撰写的《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以推广心血管和精神心理的“双心”康复[2]。
而循环系统的疾病,在内科护理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这个章节引入“双心医学”的模式,使学生了解到“精神心理因素”已作为“心脏病整体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系统疾病的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同时需要学会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现将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该校20xx级护理专业的两个大专班共115名学生,随机抽取一班(56人)为研究组,二班(59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学习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统一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任课老师集体备课。确定一致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研究组除讲解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外,引入“双心医学”模式到内科护理的教学中,突出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典型案例来激发护生对开展双心医学模式学习的理解和兴趣,同时结合《健康评估》部分章节的内容,包括对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常见的精神疾病(躯体障碍、睡眠障碍、药物依赖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识别和干预,护患间有效的沟通技巧等。将以上的内容融入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每个环节中。
1.3教学效果评价
完成教学方案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组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从护生对:①病情告知的医患沟通技巧;②相关检查和治疗的术前谈话方法;③焦虑、抑郁、急性应激等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处理;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支持四个方面列出调查项目,制成不记名的调查表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将收集到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20软件包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成组t检验。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①在医患沟通和术前谈话方面,研究组护生对专业知识认知度的各项指标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双心医学的实施方面,研究组在“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处理”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支持”回答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①在循环系统的.学习过程中,仅有部分专业知识对于临床处理显然不够。应针对临床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专案培训。复习相关知识基础上,利用标准化病人[3],进行案例示教、角色扮演,并定期组织跨学科查房讨论,强化所学技能。该次研究中,引用双心医学模式的研究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式教学组,提示在课程中融入双心医学模式的教育,将双心医学知识渗透到内科护理的教学中,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融人护理内科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极大提高了护生在专业知识的认知度、双心医学精神的认同度、专业品质的体现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双心医学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双心医学知识和专业素质,而且也让学生对临床问题有了更好的认识。
②现代医学 “社会一心理一生物”模式,突出“以人为本”,强调综合治疗,要求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干预。胡大一教授于20xx年始提出的“双心医学”概念,即在强调治疗患者躯体上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倡导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即心身的全面和谐统一。使医学回归人文,从重视治疗到与关爱并重,从关心疾病到关心病人与疾病,有研究提出,护理病人要从细节着手,从点滴做起,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实践中[4]。尽可能地从疾病局部观念向整体医疗观转变。
③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心理、行为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此我们就应当利用这方面的成果促进病人从疾病到健康的转化,将其纳入整体护理的内容。而双心医学模式的倡导与整体护理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样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综合考虑,增强护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5]。有助于护生的成长与临床适应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双心医学”模式,较以往以传统理论讲解为主的授课方式,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能适应现在临床护理的需要,值得推广和运用。
内科护理论文12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20xx年8月-20xx年4月于本院内科进行实习的2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28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名,两组护生均以内科为本院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对照组的14名护生中,男性1名,女性13名,年龄17-24岁,平均(21.2±1.1)岁,文化程度:中专3名,大专8名,本科3名。观察组的14名护生中,男性1名,女性13名,年龄17-23岁,平均(21.1±1.2)岁,文化程度:中专2名,大专9名,本科3名。两组内科实习护生的个人基本资料数据方面的比较显示,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的护生以常规的带教程序进行带教,于护生入科之初对其进行内科的大概介绍,将预期的带教内容和制定的知识大纲进行全面讲解,然后在每个护理内容及程序带教前进行预习内容的温习,带教过程中注意对知识的全面讲解,带教后对施教内容进行思考问题的布置。观察组则以连续性全方位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即对每位护生首先进行综合知识掌握面的评估,并对其学习能力进行有效评估,然后对每位护生均采用连续性的带教程序的制定,即由特定的带教教师全程化对护生进行指导带教,在带教的过程中不断根据护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带教内容和形式的调整,使其全称契合护生的学习需求,另外,注意在带教过程中对带教知识面的拓展,即不仅仅将特定知识进行有效带教,且将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全面施教,引导护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而使其进一步提升其自我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然后将两组护生带教前与带教后出科前的内科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3.评价标准。(1)内科护理理论知识的评估采用考试评估的方式进行,考卷的内容包含内科护理的各个知识点及相关延伸性知识,总分设定为0-100分。(2)实践操作评估则由护理部人员与带教教师共同进行,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的评分标准进行,且其评分也设定为0-100分。
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护生带教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带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均高于带教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教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带教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自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三、讨论
护生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不仅仅需要进一步巩固课堂上的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大幅度提升自身对于临床操作实践的能力,另外,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协调也是需要重点学习的方面,因此护生的实习内容较为繁琐,而这极大地影响到护生的.实习学习积极性,故在带教的过程中应重点评估此方面。而护生在内科实习的过程中,其需要掌握的实习内容点更多,因此对于护理带教模式的要求相对更高,故在选择带教模式过程中应尤其重视。连续性全方位带教模式使带教的实习护生技术操作更加规范,沟通能力更强,带教老师让护生体检训练,当场示教、及时纠正,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既提高了护生的操作基本功,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使带教护生的自我满足感得到体现,学有所获,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大家临床思维,集思广益,开拓视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能力,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对临床护理感兴趣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多了,思维活跃了,追求知识的愿望更强了,达到了我们所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中我们就连续性全方位带教模式在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发现其较常规带教的护生表现出更大幅度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估结果的改善,而这主要与连续性全方位带教模式随时改进的护理带教程序有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连续性全方位带教模式在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好于常规带教模式,更有利于改善护生的理论和操作实践能力。
内科护理论文13
目前,肺炎属于呼吸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从肺炎致病机制上来看,主要是因外邪侵袭入肺造成的肺失宣肃以及肺气不宣。为有效改善肺炎患者的预后情况,不仅要对肺炎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还应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对呼吸内科肺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明显。为了探讨呼吸内科肺炎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肺炎患者80例作为对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肺炎患者80例,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42.1±1.2岁;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42.5±1.4)岁;两组的基本资料没有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经常通风、保持室内整洁以及病情观察护理等,而观察组进行中医护理,措施如下。
1.2.1对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中医上认为生理变化以及病理变化与患者精神活动存在密切关系,若长期精神刺激,将会引起人体气机逆乱以及阴阳失调。因此,患者应有效调整情志,以此增强正气,从而起到抵抗邪气的作用。此外,大部分肺炎患者由于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恐慌情绪、烦躁情绪以及情绪低落等情况,进而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与身体的康复。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要重视中医情志护理,多关心与尊重患者,加强交流沟通,对患者实施心理安慰与心理疏导,消除紧张心理,增强其依从性。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详细讲解肺炎治疗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等,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更加了解,增强疾病治疗的信心与勇气。
1.2.2对患者实施中医呼吸道护理:中医上肺主气,开窍于鼻,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应用鱼腥草药物吸入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针对轻咳患者,护理人员需轻拍侧背部,促排痰,避免窒息。对于无力咳嗽患者,需采用吸痰法把痰液吸出,以免邪气转移至心脏。
1.2.3对患者实施中医出院指导护理:首先要对患者进行中医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之前需要指导其合理膳食,并多食用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大限度减轻其消化道负担。对于生冷食物、坚硬食物、肥腻食物与辛辣刺激性食物要禁止食用。其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中医生活指导,告知患者生活需规律,尽量避免体力劳动,加强锻炼;当患者口唇出现干裂的时候可以选择石蜡油实施润滑,针对疱疹患者可以利用浓度为百分之二的龙胆紫药物进行涂抹。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引起外邪入肺,最终加重患者病情。再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运动指导,患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病情变化情况与身体情况,科学选择运动项目,把握好形神俱养以及动静结合的原则。将情志以及运动相结合,具体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慢跑以及打太极拳等。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需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指90分以上、基本满意指80~90分以及不满意指8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中,满意27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82.5%,而观察组中满意34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1例,其满意度97.5%,观察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阶段,肺炎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疾病,肺属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器官,且上通鼻窍以及外合皮毛,非常容易受外邪的侵袭,具有"娇脏"之称。一旦发病,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要重视肺炎的治疗,为改善预后,还需对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在中医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借助对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中医呼吸道护理干预以及中医出院指导护理等,有效改善患者情志,保持呼吸顺畅,提升满意度。
本研究中,两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沪<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肺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
内科护理论文14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1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4例,女46例,年龄25~72岁,平均(43.3±6.7)岁。所有的病例均与肝硬化腹水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同时经过B超检查和CT检查得以确诊。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合并丙肝肝硬化10例,乙醇性肝硬化12例,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34例,乙肝肝硬化124例;双下肢高度水肿伴腹水38例,中量腹水66例,大量腹水76例。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9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施常规性护理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的、全面的、优质的护理干预给试验组,主要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用药干预:正确的指导患者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和剂量,一般联合采用保钾利尿剂与排钾利尿剂,以便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对于顽固腹水患者,应当使用多巴胺进行静脉滴注;对于腹胀、无疲倦等不适患者,应当定期测量腹围,加强临床观察,准确的记录24h尿量,以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1.2.2注重观察病情变化:详细的记录并询问患者的病史情况,全面的了解尿量、腹胀程度、医疗情况、发病经过以及抽腹水次数等。观察肝硬化腹水小肠行动态,以便于对应用尿剂药物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维持电解质的平衡,与此同时,每天测量体重和腹围,记录出入量,加强观察患者的面色、性格、步态及精神等变化情况,处理及预防肝性脑病。
1.2.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腹水中晚期,往往患者在活动方面有着一定的束缚及限制,再加上担心预后,身心担负着非常大的痛苦,非常容易产生负性情绪诸如厌世、抑郁及焦虑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必要性、目的性和注意事项,耐性的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切实的明确不良情绪的影响,认真积极的对患者的思想、社会及家庭的关系进行协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最大限度的消除思想顾虑和心理顾虑,从而更加自觉主动的配合治疗。
1.2.4出院指导及并发症预防:预防口腔感染,强化口腔护理,并且做好体位护理,尽可能的避免形成压疮,做好清洁皮肤的工作。在患者出院时,应当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生活中的各项注意事项以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严格的限制摄入钠盐的数量,科学合理的安排生活作息及活动,充分的确保饮食质量,并且注意休息,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试验组好转率为88.9%,对照组好转率为77.8%;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8%,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则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自于《吉林医学》杂志。《吉林医学》杂志简介详见.)
三、讨论
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深刻认识到了内科护理的重要意义。肝硬化腹水虽然有着较大的护理难度以及较多的并发症,但只要将基本的护理要点抓住,便能够促进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尽早恢复,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或者防止发生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以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认真细致的进行工作,以便于将护理任务圆满的加以完成。一般而言,肝硬化腹水均是从肝硬化逐渐转变形成的,是肝硬化尤为突出及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所以,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加强,能够大大的消除或减轻肝硬化腹水所造成的不适,是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以及减轻痛苦的一种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必须提起高度的重视,在临床上加以积极的推广。
内科护理论文15
【摘要】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逐渐被广泛使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引入健康教育慨念,有助于提升治打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本文针对这个课题尝试展开探讨,充分肯定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科;健康教育;个性化;护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学科的发展也是相当迅速的,现代医疗工作不断引入了许多新的学科内容,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也不断增加了许多新的工作项目,比如健康教育的开展;所谓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引入健康教育内容,需要确保这种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体系的活动,而要确保健康教育取得效果,就要求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发现患者的不良清绪并及时予以调节,进而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
1、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引入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医疗机构中,消化内科属于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消化内科所接待的各类患者身患的各种疾病,大多是源于患者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所引发的,这些疾病一般属于慢性病,所谓慢性病的本质,就是不易彻底痊愈,容易反复发作;慢性病的这种特征,往往导致许多患者的情绪处于焦虑与抑郁当中,而这种情绪反过来又影响着患者病情的发展,不利于针对患者开展的治疗工作;在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引入健康教育的内容,目的就在于通过健康教育以切入患者的情绪管理工作,引导患者舒缓紧张与焦虑的情绪,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以及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病情的缓解与治疗。
2、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要注重全方位多元化原则的贯彻实施
医护工作中的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健康教育工作,医护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所面对的是己经患有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患者,针对这些情绪己经不同于正常的普通人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案,必须是全方位多元化手段的实施。
(1)加强常规护理工作,为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形成基础常规护理工作的开展,是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的基础;常规护理工作的内容,包含诸多内容,比如遵照医嘱安排患者按时服药、对患者的入院出院流程展开指导工作、及时告知患者相关的《须知》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常识的宣讲以帮助患者配合医生治疗工作的开展、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开展常规护理工作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能够实施健康教育打下基础,否则患者一踏进消化内科的大门就因为常规护理工作的缺失造成心理上的不满意,必然是会去积极主动配合健康教育护理方案的实施的。
(2)积极做好对患者情况的调查工作,及时制定针对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对患者做好常规护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打下基础,但要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光靠常规护理工作是不够的;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和患者以及家属多沟通与交流,不但要了解患者自身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和认知程度,还要注意了解到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的认识与态度;了解患者在过往的求医过程中对医嘱的遵守情况,了解患者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了解患者当前的情绪处于什么阶段,在充分掌握了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再来着手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健康教育方案,切记一套方案实施于所有人,那是不会有效果的;个性化是制定患者健康教育方案的重要要求。
(3)认真执行制定好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实现全方位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健康教育是否取得效果,取决于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健康教育方案是否能够按计划坚决执行;健康教育方案应该包含诸多内容,力争全面;第一是针对疾病本身;要对疾病的产生进行追本溯源的探究,解剖疾病结构,明确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合理的诊治手段;第二是探求患者的饮食习惯,给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帮助患者养成有助于疾病治疗的合理的饮食规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计划并严格监督患者实施;第三是要根据对患者家属其其他社会关系的梳理,积极取得患者社会关系对其治疗方案的支持;第四是要注重采取各种方式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意识的宣讲,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寻求患者对健康教育方案实施的理解与配合,从而取得健康教育方案预设的目标与效果;这个宣讲活动必须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患者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开展,不能仅仅限于口头的简单说教,还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语言的生动性,以取得患者的认同;第五是要注重对患者情绪的贯彻,及时介入患者的情绪管理,力争确保患者有个愉悦的心情,从而有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诊治效果的提升。
(4)贯彻执行评估方法,及时检验健康教育的效果健康教育方案的严格执行固然是很重要的,对于方案执行的效果也必须注重检验工作,检验分几个层次,第一是逐日检查,看是否完成了方案规定的每天必须做的各项事务,第二是阶段性检验,结合治疗阶段中的各种检验报告书以及医生的诊断书来分析判断健康教育的效果,并及时修正方案,提高效果。同时要注意患者对健康教育本身的认知程度的变化,以此来确定患者情绪改善的程度,进而判断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
3、消化内科护理工作应切实加强
健康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开展消化内科面对的患者多是慢性病患者,情绪上的低沉是普遍特征,在消化内科普遍开展针对患者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健康教育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同时还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提升患者饮食与生活的科学合理性因素。因此,在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对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护理能力的培训,以帮助大面积推广健康教育护理工作,进而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内科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内科护理论文07-01
内科护理论文[优选]07-01
内科护理论文[精选15篇]07-01
【集合】内科护理论文15篇07-02
内科护理论文15篇(荐)07-01
(合集)内科护理论文15篇07-01
内科护理论文(精华15篇)07-01
内科护理小结03-25
内科护理计划范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