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

时间:2024-06-30 11:54:26 美容 我要投稿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护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护理论文15篇

护理论文1

  摘要:综上所述,虽然该院护理人员对CNE的理解和认识较高,开展的CNE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经费问题、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考核方式等问题突出,护理管理者应予以重视。寻找适合的解决途径,以不断、有效更新全体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继续护理学;教育

  1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最小值、最大值、百分比和均数±标准差对数据进行描述。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对CNE的理解和认识从被调查者对CNE的认知可知,70.7%的调查者认为开展CNE是必要的;63.4%的调查者认为参加CNE的培训可作为技术职称晋升条件,43.9%的人认为可作岗位聘任条件。

  2.2参加CNE情况165人(80.5%)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参加CNE活动的经历,40人(19.5%)尚未参加。参加过CNE的165名调查者,其中选择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者居多,达72.7%;采用自学方式者占大多数,达72.7%;个人出资参加CNE活动者达63.6%,可见被调查者对于CNE的重视。见表2。

  2.3对CNE质量和效果评价165名曾参加过CNE的护理人员认为,CNE对所从事的工作很有帮助的占21.2%,有帮助的占36.4%,有一点帮助的占36.4%,无帮助的占6.1%。对CNE自费比例的评价认为合理的占21.2%,一般的占42.4%,不合理的占36.4%。对CNE收费评价认为较高的占66.7%,适中的占33.3%。对CNE学习内容、形式、授课教师、安排的时间满意度见表3。

  2.4参加CNE的影响因素对于影响参加CNE的`因素(多选),选择单位是否要求的有75人(36.6%);选择费用问题的有96人,(46.8%);选择时间安排的有95人(46.3%);选择学习形式的有15人(7.3%);选择学习内容的有20人(占9.8%);选择交通情况的有70人(占34.4%)。

  3讨论

  3.1临床护理人员对CNE的理解和认识较高本研究发现多数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CNE,说明护理人员对于参加CNE有比较高的积极性,同陈长英等[3]、王泽娟等[4]的研究结果相同,既多数人认为CNE的对象应该是全体护理人员,只有少数人认为CNE无任何作用,表明CNE已经得到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普遍认可,CNE有望得到广泛开展,与柳亮等的研究结论一致[2]。

  3.2CNE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研究发现开展的CNE活动内容涵盖了新成果与新进展、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关法规与技术规范以及医学人文及管理知识,说明活动内容较丰富。一方面表明医学人文及管理知识已在相当范围得以拓展,另一方面表明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然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同张璐姣等[5]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本次研究对象大部分是初中级护理人员有关。对急诊科护士CNE需求研究发现排在首位的也是专科知识、技能[6]。CNE活动形式主要有面授、函授、远程护理学教育、自学,CNE活动主办者包括本单位、大学(包括附属医院)、CNE基地、专业学会、网站等,其活动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途径广泛。本调查结果表明,远程教育居于各形式之首,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具有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教学手段的交互性、教学时空的延伸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教学媒体的集成性等优势,有利于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现代化、大众化和终生化[7],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进度,自主学习,节省了大量学习经费和时间[2]。选择网络进行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所接受。网络教学在自学方式中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4]。

  3.3CNE质量和效果评价较高大部分人认为CNE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帮助,对学习内容、形式、授课教师较满意,说明该院开展的CNE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了解该院已建立了较严格的学分管理制度,规定工作满一年后的护理人员每年要修满市级和省级学分各25分,并以此作为晋升考核的重要指标。该院护理部坚持对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既按工作5年内的低年资护士层成为技能型人才、工作6~10年专业骨干层成为双师型人才、工作10年以上高年资护士层成为专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医院每年选派优秀护理专家和护理管理者出国学习和考察,科室也根据需要选派合适人才外出进修学习,各科室护士长在本科室定期组织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和专科培训。也有学者对构建CNE管理体系提出了较合理和科学的建议,值得共同借鉴和学习。与此同时,CNE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习机会不均等。部分护理人员上一年未参加任何形式的CNE,且上一年参加CNE的护理人员参与活动的次数不一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护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愿参与;或可能无时间参与,或领导不重视等。有研究发现部分科室领导只注重强化初级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技能的提高,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更多的考虑到较高职称护理人员[10]。其次,CNE活动考核方式单一、活动经费缺乏。本研究发现笔试仍然是主要的考核方式,操作考试以及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应用较少。随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灵活性较强的操作考试以及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将会为更多人所接受[11]。本研究发现CNE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为个人,单位、科室资助较少,几乎未得到企业和社会资助;且大部分护理人员认为自费比例不合理、个人支付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单位报销比例较低,社会资助少,另一方面是CNE活动收费较高。再者,CNE活动时间安排欠合理。由于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一人一岗,24h三班倒,上班时间参加CNE有一定难度。为此建议:①安排CNE以业余、短期为主,每次安排的教学时数不宜过长,内容少而精,突出重点和难点,易理解部分可以自学;②以医院为主体开办讲座、学习班;③利用双休日或采用同一内容多个时间上课,以供学习者选择,因工作无法离岗的人员可采用录像形式补课;④及时下达各地学术信息,将CNE相关信息制成表格以文字形式下发致各护理单元,让各层次护理人员自己合理安排学习[11]。最后,参与CNE的影响因素较多。有研究发现时间限制、课程缺乏相关性是护理人员参加CNE的首要障碍[12]。也有有研究发现护理人员不能完成CNE的原因是:①医院用于护理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经费不足;②教育内容缺乏新颖性;③临床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本研究表明,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参与CNE因素依次为费用问题、时间安排、单位是否要求、交通情况等,与以上学者研究结论基本相近,说明活动经费、时间安排以及领导是否重视仍然是制约护理人员进行CNE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虽然该院护理人员对CNE的理解和认识较高,开展的CNE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经费问题、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考核方式等问题突出,护理管理者应予以重视。寻找适合的解决途径,以不断、有效更新全体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内外继续护理学教育的研究现状郝艳青; 张敏; 孙铮中华护理教育20xx-06-20

  2、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孟萌第二军医大学20xx-05-01

护理论文2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基础代谢性疾病。我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文献报道[1]其综合发病率约为8.7%~11.6%,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胰岛素是现阶段临床治疗糖尿病最常用药物之一,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胰岛素使用率超过50%,但血糖达标率却不足35%,其原因与饮食控制不佳、胰岛素注射不规范等诸多因素有关[2]。该院近年来通过护理教育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正确注射取得良好效果,文章现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xx年5月—20xx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需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具备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征,病例排除重大疾病患者及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视功能障碍等无法配合该研究者[3]。入选病例中,男45例,女55例,患者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63.6±7.4)岁,患者病程1~16年,平均病程(9.5±2.6)年。患者使用胰岛素笔为诺和笔或甘舒霖笔,使用胰岛素为门冬胰岛素30笔芯(诺和锐)、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或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使用针头为诺和针8mm×30G针头或东宝针6mm×31G针头。

  1.2方法

  根据患者胰岛素笔注射技术实际掌握情况及个体认知差异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教育内容及措施如下:①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胰岛素治疗手册、播放图片、音像等向患者介绍胰岛素、胰岛素笔和胰岛素笔芯等,让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治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②依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将患者分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小讲课,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胰岛素笔芯保存及安装方法,胰岛素注射剂量、注射时间、注射部位、注射手法、针头更换频次等胰岛素笔相关注射知识,讲课内容要做到全面细致,讲课方法要遵循简单、通俗、易懂原则。必要者“一对一”教育,以保证患者充分掌握胰岛素笔注射技术的具体操作细节。同时,课下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学习和探讨,课上充分巩固并通过提问、小考等加深认识和理解;③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示范教育。首先发放根据胰岛素注射流程设计的指导卡片,向患者详细讲解卡片内容,然后专科护士结合指导卡片手把手教授患者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示范教育要通过反复的观看和练习让患者熟练记住胰岛素注射流程及操作技术;④专科护士现场指导患者模拟注射,发现操作错误及时纠正,直到患者准确掌握胰岛素笔注射技术并能熟练操作。护理教育前后,以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胰岛素笔注射技术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护理干预效果。调查问卷的设计以《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能指南》(20xx版)[4]为参照,主要内容为胰岛素相关认识和胰岛素笔注射技能。问卷均统一发放,当场收回,患者作答均在理解题意基础上进行,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3统计方法

  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显著提高,对胰岛素笔注射技术的掌握也显著增强,与护理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血糖控制方法之一。以胰岛素笔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是一项对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要求较强的技术操作。患者自我注射过程中存在针头重复使用、注射后停留时间短、不排气或排气时排液过多、胰岛素未混匀、未按标准计量及规定时间注射等诸多问题,这会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引起红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或增加注射部位疼痛感,影响患者依从性[5]。因此,胰岛素注射不仅要做到操作准确,也要符合无菌规范,对于既往无注射操作经验的一般糖尿病患者而言,准确、灵活的掌握该项技术难度很大。

  该研究中,护理干预前,患者对“注射前检查胰岛素性状、有效期”“避开脐周5cm”和“废弃针头丢在防刺穿容器内”“推注后按留10s”等条目的掌握率处于低水平,与杜娟[6]报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情况相近,体现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的随意性,考虑可能与患者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对胰岛素笔注射治疗认识不足及缺乏家庭支持等因素有关。该研究给予患者的护理干预内容全面而系统,包括胰岛素识别、胰岛素笔芯安装及保存、胰岛素注射手法等诸多内容。护理教育方法则分普遍教育和针对性教育2种,以全面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的认知为目的,采取宣传、讲授、示范、模拟、实践等方法使患者真正理解并掌握胰岛素笔的使用操作,从而提高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显著提高,对胰岛素笔注射技术的掌握也显著增强,与护理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夏东霞、唐莉莉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7-8]。提示全面系统的给予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知识及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的护理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理解和掌握,对保证胰岛素治疗效果、提高注射安全性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护理论文3

  摘要:

  我院ICU自1997年8月至2001年8月护理毕业论文共收治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126例,现将气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ICU、应用机械、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10例中,男6例,女4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3岁,脑干损伤3例,电击伤烧伤呼吸骤停4例。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5d。成活3例。

  2、呼吸道管理体会

  2.1 正确的体位放置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部舒展。据统计,机械通气时9~70%的患者易发生误吸性肺炎,其原因与吸入胃内容物有关,取半卧位可以防止误吸性肺炎的发生。平卧位及保持平卧位时间的延长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

  2.2 套管的管理:①套管系带打手术结,松紧度以放入1指为宜;②气管套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要紧密,防止脱管;③为了避免口腔内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吸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边反流,保证有效通气量,气囊应充气,充气压力要适度,采用最小漏气技术,2~4h放气1次,避免长时间压迫器官内壁,引起黏膜缺血坏死。

  2.3 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呼吸监测①监测呼吸机性能,如声音、节律等,发现异常及时调整;②观察呼吸机工作参数是否正常,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保持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③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的变化以及胸腹部起伏情况,在异常时及时寻找原因予以排除。

  2.4 呼吸道的湿化气管切开后应注意呼吸道黏膜的湿化,以利于痰液的排除。室内温度保持在18~ 20℃,湿度60%~70%。近端气道温度调节在32~35℃,气体湿度60%~70%,以保持纤毛运动的生理要求,使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可依靠活跃的纤毛运动和积极的呼吸道吸引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2.5 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正确的排痰程序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保证,临床中,我们总结了三步排痰程序,即:一吸、二拍、三吸。一吸:既通过雾化吸入、气管滴药,溶解、稀释干燥痰液,使痰液变稀易于吸出;二拍:既翻身拍背,吸入药物后协助患者翻身、扣击背部,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吸出;三吸:既吸痰,由于危重患者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消失,不能有效排痰,应给予吸痰。吸痰指征为:①呼吸机高压报警。②患者呼吸时对呼吸机有抵抗,听诊肺部有罗音。③血氧饱和度下降。为防止吸痰时导致患者血氧分压降低,在吸痰前后可加大吸氧浓度。吸痰时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1次1换,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内分泌物。

  2.6 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控制①保持ICU病室空气流通,每日用0.5%的过氧乙酸拖地2次,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60%~70%,提高空气湿化效果;②加强口腔护理,充分吸引套管周围的.分泌物,以免含菌的分泌物漏入下呼吸道;③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用具专用,严防交叉感染;④避免冷凝液吸入,由于气管套管附近存有大量细菌,致使机械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液内有细菌定植的可能。为了避免冷凝液的吸入,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及时弃去积水阀内的液体。⑤呼吸机各管道用前进行严格消毒,使用过程中应每周更换。

  2.7 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功能,预防功能障碍性脱离呼吸机反应,应在加强营养的同时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加强心理支持,告知患者脱离呼吸机的重要性。

护理论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在该院就诊的骨科老年病患8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年龄分层在56~78岁,平均年龄为(54.3±3.4)岁的共有72例;8例在78岁以上。80例病患中患有下肢骨病的占31.2%,上肢骨病患者占19.5%,腰部骨科病患为13.7%,其余为其他部位骨科病患。

  1.2方法

  将80例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骨科患病部位各个方面都无较大差异。对照组只进行简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下进行专业的特殊护理,其中有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复健护理、生活护理等。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

  2结果

  在通过3个月的特殊护理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患病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观察组在满意度调查、恢复程度都显著由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共有36例治愈,对照度有30例患者治愈,能够进行日常的活动。

  3讨论

  3.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多数的临床研究中,心理护理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病患的心理困扰,因此心理护理应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骨科老年病患大部分行动上都很困难,容易产生焦躁、恐慌、失眠等各种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疾病的治疗。对于每一位老年病患护理人员都应该了解分析其特点和心理情况,根据患者的生活爱好、家庭状况等适当的对病患焦急暴躁的情绪进行调整,引导病患树立一个健康正确的思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患者都属于老年层次,记忆力比较弱,所以护理人员的解说要简单易懂,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要做到理解、尊重、耐心、关心。

  3.2饮食护理

  对每位病患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各方面信息,为老年病患拟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由于患病老人日常的活动较少、消化功能较弱,因此我们在饮食上要注意饮食的丰富化,计划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钙类食品,例如蛋类、鱼类、奶制品、瘦肉类等。

  3.3生活护理

  对骨科老年患者的平时护理要与老年人的特征相适应,降低生活环境的危险源,例如在洗手间内安置夜灯、将周围的杂物清理、对于行动不便的病患,护理人员应该帮助病患坐上轮椅、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病患,要保持病患平时的口腔、脸部、身体的卫生,注意观察老年病患的需求。除此之外,部分老年患者比较喜欢安静的环境,为病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应尽量减少噪音以及不良的因素,例如保持恒定的'室内温度、良好的光线、环境的卫生等。

  3.4预防护理

  骨科老年病患长时间的卧床,会导致全身血液的流动不循环,部分的肌肉组织由于长时间的受到压制,特别是脚跟部、裸关节等骨突处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骨科老年病患应该注意床的舒适度,对于突出的部位放置海绵垫,使用浓度为50%的酒精按摩涂抹受压的部位,增加血液的流动循环。

  3.5复健护理

  依据老年人患病类型的不同,在不影响到并且恢复的前提下,适量的进行一些恢复性训练。根据循环渐进的原则,将训练量、训练难度逐步的增加,争取恢复到原本的行动状态。

  4结论

  因为骨科老年病患的特殊性,在对老年人进行各种护理时的服务要人性化,护理人员要有一定的责任心、爱心以及耐心。仔细认真的观察病患的患病情况,如发现任何异常要及时的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协助医生的治疗。综上所述,在对骨科老年病患治疗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老年患者身体、心理都处在最佳的治疗状态,对于日后的康复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护理论文5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是进行质量评价。目前上级医院管理部门和各医院管理部门都制定了全面反映护理质量的横向和纵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都是共性指标,不能反映各专科的护理特点。由于专科护理质量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管理者只能用单一的、无针对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专科护理质量,不但达不到科学评价的目的,严重者甚至挫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迫切需要开展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胃肠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术后并发症也较多,故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有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鉴此,本课题以胃肠外科病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进行指标筛选,建立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既能反映专科护理特点,又能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病种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①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一般认为,被监控的若干病种患者之和应达到该科室患者总数的60%以上;②能代表科室的质量水平,并能反映科室的技术特色11。鉴于胃癌、直肠癌是胃肠外科最常见的病种,且最能体现胃肠外科的护理水平,因此,本研究选取此2种病种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研究内容的确定在查阅国家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全国“百佳”医院评审标准》、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最新版《外科护理学》、《重症监护学》及国内外有关质量评价指标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针对胃癌和直肠癌的护理特点,初步建立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组织胃肠外科医生3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博士1名、硕士1名、本科1名)、护理人员4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均为本科学历)及护理管理者1名(为副主任护师,本科学历)讨论,内容为:初步拟定的.指标体系①是否能反映胃肠外科的护理质量?还需増加哪些指标?②哪些指标比较重要?哪些指标是次要的?哪些指标可以删除?③哪些指标不够科学,应如何改进?④哪些指标相互包含交叉,可以合并?会后整理讨论记录,总结专家的意见,初步确定了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2.2指标的筛选

  1.2.2.1第一轮专家咨询请专家对基础的一、二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筛选。以本地区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15人为咨询对象,设计专家咨询表,请专家首先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按“重要、次要、删除”进行归类,然后将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最不重要的序号为1,次不重要的为2同等重要的并列,依此类推。对回收的第一轮咨询表分析专家意见,并且以专家咨询得出的数据为资料,进行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4种统计分析,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①离散趋势法。分别计算各指标的均数、标准差,然后计算变异系数。计算结果变异系数为0~46%。综合权衡变异系数值的分布情况、指标数量等因素后,删除变异系数在40%以上的二级指标。②相关系数法。先计算24个指标(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相关矩阵,以r0.01(2)=0.515为界值,判断任一指标与其余23个指标的相关性。保留显着相关个数多(0个以上)和少(个以下)的指标。因前者具代表性,提供了较多的信息;后者有独立性,为其它指标所不能代替。③聚类分析法。采用系统聚类法将指标聚为一定数目的类别,根据变量聚类分析所得相关系数矩阵(即变量聚类的相关系数矩)的结果,保留每类中平均相关系数较大而类间平均相关系数较小的指标。④因子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因子载荷,剔除因子载荷<0.1的指标。

  1.2.2.2第二轮专家咨询根据筛选结果,修改指标体系,初步拟定各指标的权重,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表。并附第一轮专家的意见汇总、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和相应采纳或未采纳意见的说明,请专家再次做出判断、进行论证。

  1.2.3确定指标权重对筛选结果选中的指标,根据第一轮咨询专家对各项指标重要性的排序结果,采用对比排序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即将每名专家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序号转化为分数,在同一层次的指标中最不重要的计为1分,次重要的计为2分,同等重要的秩次并列,依此类推。将初步拟定指标的权重在第二轮专家咨询中再次进行论证。

  2结果

  2.1专家情况

  2.1.1咨询专家的一般情况15名护理专家,均为女性,年龄31~55(41.90±8.21)岁;只称: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3名;职务:护理部主任5名,总护士长4名,护士长6名。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对方案进行判断的依据,可以用判断系数G表示;二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熟悉程度系数CS表示。这两项指标值的获得以专家自我评价为主。权威程度系数(Ca)为两者的算术平均值,即:Ca=(G+Cs)/2。本研究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60,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2.2评价体系的相关情况

  2.2.1第一轮专家咨询的结果全部专家同意指标的分类方法,对于一级指标,仅1名专家认为整体护理质量指标次要,其他专家认为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及整体护理质量指标均重要。对于二级指标,术前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室滞留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护理诊断正确率、心理状态分别8、9、11、10、9名专家认为次要,予以删除;9、12名专家认为导管感染、堵塞率,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抢救成功率应该更改为导管意外拔除率和心肺复苏成功率;名专家认为护理评估符合率重要,但根据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理记录的要求,建议将护理评估符合率改为护理记录准确率;名专家认为术后自行排尿时间可反映护士对导管护理效果,建议増加该指标,经课题组讨论后増加该指标。

  2.2.2第二轮专家咨询指标及权重计算结果。①15名专家认为指标项目合适的频率大都达到了100%,表明专家对指标项目的认同程度己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②各指标权重的变异系^10%者较少,说明专家对各指标权重的意见比较一致。

  2.2.3确定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并运用4种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选取选入次数较多(至少3次以上)的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初步构建了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讨论

  3.1多种统计学方法保证了评价指标的相对准确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如专家咨询法带有主观色彩,忽视了利用客观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往往筛选出的指标带有片面性,难以做到评估的准确性。本研究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既能体现各种方法的优势与差别,又可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能充分利用资料提供的信息,结合专业知识,比较全面合理地筛选出各种评价指标,因此保证了评价指标的相对准确性。

  3.2指标体系科学文献报道,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较常用的方法是行政领导和专家评判法M,这种方法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往往受评判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患者满意度和平均住院时间在影响,实际数据值相差不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敏感性低、代表性差,独立性),用5种方法筛选出共有的指标组成评因此,在筛价指标体系,并经样本聚类分析和与实际情况比较验选指标时本研究既借鉴了专家意见(注重指标重要性,结果反映指标体系有非常好的代表性和实用性),又考虑了数据的特征。

  3.3指标体系完整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是指不能遗漏任何与质量评价有关的指标,应全面地、系统地、本质地反映、再现和涵盖评价护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如果指标体系不具备完整性,就会遗漏某些重要情况,评价者就不能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分析,那么评价结果就会有偏颇,从而造成评价工作的失误。本研究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从临床护理活动的质量评价方面考虑(一级、二级质量控制)而且还考虑了病种方面的特点,即科室成立三级质量控制,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另外还考虑到医院发展的潜力,如整体护理方面、患者满意度等,强调了患者的反应性。因此,该指标体系涵盖了从医院到胃肠外科护理工作全过程,在对医院护理质量进行总体评价的同时,也能对科室护理工作的主要环节分别做出客观评价。

  3.4指标体系实用不仅设计的指标要完整,筛选的方法要科学,而且筛选出的指标还要实用。本研究筛选出的17个二级指标在今后评价过程中都可以通过具体数据得到,并可作为确定指标标准值的参考。如指标中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自行排尿时间、导管意外拔除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心肺复苏成功率、压疮发生率、术后疼痛分值、平均住院时间可通过查阅住院患者(胃癌、直肠癌)病历,记录相关数据而获得;特一级护理合格率、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护理记录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可通过质量抽查及季度考核获得;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的覆盖率可从护理部每季度对各科室出院患者问卷调查的结果中获得;护理缺陷事故发生数可通过科室每年上报、患者投诉,并结合护理质量考评获得。而对于随意性大、数据不稳定、实用性差的指标未采甩如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本研究确立的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护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和整体护理质量,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专科特性。

护理论文6

  1芬兰护理教育模式

  1.1护理教育模式

  芬兰具有统一的护理培训模式与教育质量,教授或讲师必须同时具备注册护士的资质。教师经常深入教学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掌握前沿临床信息与患者需求。此外,课堂讲授与临床实践相联系,学校均设立临床实训中心,负责实训的专业教师利用模拟人以情景模拟训练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各种临床症状的应急处理。学生在接受理论教学后,即进入实训中心或教学医院开展实践操作,强化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巩固学生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形式多样化,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协作学习,注重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的培养[2]。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帮助者更多是鼓励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开放为学生解疑答惑,学生则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技能并修满学分。自主学习过程中设置监督措施,芬兰政府对护理教育投入高额资金,每年由卫生部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审核,若学生行为不符合标准,政府将收回投入的资金,学生则无法毕业,有效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与自律性。

  1.2专科培训与学历教育

  芬兰实现了在护理院校教育阶段完成专科化培训。护理本科设置学时为三年半,在学习的过程中若对某项专科护理感兴趣,则可在第四年利用1年时间专修成为某项领域的专科护士,如助产士、影像学护士、骨科护士等。这种根据自身意愿选择专业的`培训模式体现了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获取志趣所在的工作,也有助于稳定护士群体,减少人才流失。目前芬兰的男护士约占护士比例7.8%,多分布在医院的骨科、急诊、重症监护室、技能科室等。适合男护士的医疗单位较多,私人诊所、公立医院、手术机构、精神病医院、教学机构以及各种人道组织等都需要男护士,整个社会也认同男护士这项职业,增强了职业价值感。护士的晋升以学历和临床工作经历为基础进行评定,注重能力与综合素质,无职称高低的区别。在职护士深造便捷,自由度与灵活性较高,有从事护理管理或科研教学志向的护士均可通过成人继续教育获取更高学历,以自身努力转变职业方向、提升层次。因此,护理教育不仅培养注册护士,而且培养有学术背景和管理才能的专业护士。

  1.4注重素质培养

  作为整个社区服务团队中的一员,芬兰的护士不只隶属于医院,还需深入社区、家庭,向民众提供卫生保健知识、协调家庭成员关系,宣传关于环境持续保护利用、卫生健康意识行为等知识,这些工作范畴决定了护士需具备综合素质。护理学院尤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考核学生能力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和服务态度。评价学生的能力首先侧重于是否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否能根据知识和技能对各种状况作出判断并采取决策。芬兰没有组织机构对医护人员错误行为进行惩戒,医护人员的自身行为被医学伦理道德所约束,体验患者的痛苦、平等对待患者、有勇气和能力为自身行为负责是每个护士学习过程中必体会的内容。

  2对国内护理教育的启示

  2.1加强资质审核,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国内护理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充实护理人力、提高护理人才质量的同时出现了很多不具备承办卫生类教育资质的职业院校、技校等。即便是具备办学资质的教学单位,因招生规模大,导致生源质量无法保证,尤其是中专类学校,又因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学生能力差,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导致毕业学生成为护理员或助理护士[4]。高等教育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培养质量参次不齐。另外,教育规模扩大,但各层次教育目标不清,培养模式单一[5]。因此,国内在护士培养上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应根据分层培养目标让护理教育更贴近临床或科研,使技术院校培养的学生走出学校就能贴近患者、服务患者,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减少传统的新护士带教时段。层次更高的护理研究生能在科研、教学等领域发挥特长,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联系临床

  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式转变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6]。教师在课堂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不应成为学生行为的主宰者、控制者,而应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国内护理教育应更多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的活动。目前就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来讲,在师资方面大多有2个来源,一是各护理学院教授或副教授,二是各教学医院的主任或副主任护师,前者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临床经验偏少,后者临床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师资队伍整体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完整[7]。因此,护理教师应保持与医疗临床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了解学科新进展,获得更多临床实践经验,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同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护理教学者的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模式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人机交互,让学生感知多样化,体验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感,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3注重专科人才培养,体现护士职业价值

  目前国内医院的工作范畴以医疗处于主导地位,使同样接受高等教育的护理人员产生心理落差和自卑感,尤其使很大一部分男护士认为护理工作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没有发展前途[8]。有研究表明,得到患者认可对男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很重要[9]。与女护士相比,男护士在生理、心理方面占有优势,如体力、耐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等,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男护士更冷静,处理事情更果断。同时,涉及男性隐私的患者更乐意接受男护士。因此,国内护理高等教育应注重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爱好与能力特点发展专科培养,在合理引导护理本科生发展兴趣所在专业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优势体现职业价值,进而减少男护士流失、稳定男护士群体,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性从事护理工作。

  3小结

  护士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掌握各种紧急意外情况的救助措施和拥有良好的道德伦理水平与课程的合理设置有很大关系。有学者[3]提出,应根据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模式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即根据临床常见的问题确定教学内容,按照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来设置,这些观点同芬兰教育的运行模式较为一致,以期能为我国的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护理论文7

  1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1.1专业能力

  临床实习阶段护生主要进行基础护理的实践,同时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专科护理进行学习。临床护理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知识及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护理知识,并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护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用医学术语对病情进行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指导护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充分的评估并给予治疗处置、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药物相关知识宣教等。

  1.2教育教学能力

  实习过程中护生要接触丰富的病例,了解前沿临床知识。临床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典型病例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互动的讲解,对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详细示教。学生入科前,各临床科室要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根据核心能力培养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进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学查房、业务讲座的内容。这就要求临床护理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应用多媒体的能力等。

  1.3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包括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沟通能力、亲和能力等。当前医疗市场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9];实习护生自身存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同时,护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实习过程中遇到繁琐的实际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往往会出现挫折感。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护理教师要有较高的领导能力,才能带领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良好的沟通和亲和能力,有助于临床护理教师与护生的沟通,及时发现护生的心理波动,并疏导护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护生对专业工作的认同感;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能使临床护理教师合理安排日常护理工作和护理临床教学,实现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共赢。

  1.4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制定教学目标、重点,结合临床工作和教学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面对患者及家属对实习护生工作能力的质疑和维权。这就需要临床护理教师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评估护生的工作;对日常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有敏锐的判断力,合理安排协调日常护理工作与护理临床教学的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发生。

  2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实习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实习医院建立护理教研体系专门负责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医院自护理部到临床科室分别设立内、外、妇、儿、五官等护理教研室,设置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并设立教育学院对护理临床教学质量全程监督。医院制定教研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护生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对临床护理教师进行相关管理和培训。

  2.1定期业务培训

  实习护生入科前,有教学任务的临床科室,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制定本科室的实习教学计划和具体内容、题目,并上报教育学院统筹安排。实习教学计划和内容确定后,在护士长支持下由教学秘书组织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分别准备具体的教学内容。临床护理教师作为临床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为护生提供前沿的临床知识,但综合专业理论知识、人文学科知识不足,对疾病相关知识点缺乏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突出的、系统的、互动的讲解能力。因此实习医院和科室定期组织临床护理教师进行专业和教学相关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各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均应按照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实习带教,规范入科教育、业务讲座模式,规范实习护生考试及评价模式。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更好的了解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合理组织教学,更好地传授临床知识。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直观,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灵活多样的展现给学生,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及多媒体使用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熟练应用于授课中。科室常用技术及最新进展培训,可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好的适应临床教学的要求。

  2.2合理应用评价体系

  定期沟通反馈,提高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习医院根据护理实习教学要求建立评价考核制度,不定期组织护理临床教学专项检查,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态度,征求护生对科室及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满意度,了解临床护理教师对实习护生的工作评价,及时发现护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教学专题讨论会,组织各科护士长、临床护理教师代表、护生代表参加,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强化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意识。通过师生之间的反复沟通和教学信息反馈,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树立威信,提高领导能力。通过对临床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过接受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相关能力培训,积极参与临床教学实践,通过与实习护生的全方位沟通及对临床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临床护理教师的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在本实习周期结束后,采用无记名自评答卷的形式对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通过参与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四大方面均不同程度获得了提高。说明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师生双方都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护理临床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护理论文8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为探讨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的易感因素,有利于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护理毕业论文提纲如下:

  1临床资料

  1.1收集本科住院的患者**例,均符合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1.2本组**例院内感染中,31例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26例,败血症12例,口腔8例,泌尿道5例,皮肤4例,肛周2例。有52例在病程中送血、痰、尿、粪、咽拭子检查,送检率为59.09%。有48例阳性标本,4例未检出病原菌,其中G+菌22例,占45.83%,G-菌11例,占22.92%,真菌15例,占31.25%。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占12例。

  2感染因素

  2.1与化疗强度有关

  2.2与白细胞数有关

  2.3与使用抗生素有关

  2.4与侵入性操作有关

  2.5与住院时间有关

  3护理对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1切断感染途径

  3.1.1空气的消毒

  3.1.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3.1.3洗手

  3.1.4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3.2预防内源性感染

  3.2. 1口腔、鼻腔含漱与口腔护理能保持口腔清洁,使常寄居于口腔的微生物脱落,能预防口臭与感染。

  3.2.2外耳道、肠道用3%双氧水滴耳液滴耳,1次/d,然后用干棉签揩干、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3.2.3皮肤、肛周修短指甲、头发,定期药浴,每周1~2次,用1∶2000洗必泰进行床上沐浴;每天更换消毒衣裤,保持清洁、干燥、舒适。

  3.3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增加医院的感染率。

护理论文9

  原有的功能制护理已成为制约精神科护理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此该院通过系统学习卫生部的相关文件并对医院的现况进行总体评估后,从201年3月选取一个病区进行试点,随后在医院7个病区全面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经过24个月的实践,取得了满意成效。该文以该院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实践为例,阐述具体做法和成效。

  1实施步骤

  1.1评估并纳入医院发展规划

  对各科室的现况从科室布局、功能任务、人员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开展计划、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培训内容、推进时间表、线路图,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召开动员会,全面学习“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并将此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优质护理服务列为医院总体发展规划中。

  1.2科学设置护理岗位

  梳理全院护理岗位名录,编制各岗位说明书,彻底改革护理排班方式和责任分工方式,科学设置护士分层。

  1.3合理设置护士数量

  为解决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中人员紧缺问题,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按照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护士1∶0.4的配置要求,20xx年新聘护理人员75名,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1.4加强护士培训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等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总体要求,对不同的护士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

  1.5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从岗位说明书中提取岗位评价要素,根据不同的评价要素对岗位价值的贡献差异,赋予适当的权重系数来体现差异。

  2方法

  2.1编制各岗位说明书

  根据岗位特点,标识岗位名称、岗位定员、所在部门、晋级方向、每位护理人员平均负责病人数不超过8人:特级4~6(上限)/人/d、一级6~8(上限)/人/d、二级8~10(上限)/人/d、三级10~12(上限)/人/d,任职资格(从教育水平、履职要求、专业、知识、护理技能、素质要求等维度确定)、工作标准、岗位职责。

  2.1.1实施过程通过改革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各班岗位说明书。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总的理论框架,在全院护士中广泛宣传、培训学习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在全院护士思想认识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一个临床科室为试点。对132名护理人员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级别划分,依据护士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要素,结合护理队伍实际,设N0~N4五个层级,使护士的能力与层级相匹配。

  2.1.2排班形式实行“我的患者我主管”的整体责任制大包干,落实责任护士8h在岗,24h负责制,夜班及周六日白班均有3人在岗,其中主班1人、责护2人;其余时间段有11人参与倒夜班,4人(包括副护士长)参与责任护士组,1人上主班,1人上治疗班,1人上卫生班,在能级对应的条件下两个月调换岗位1次。每天病区除1名治疗班护士和1名卫生班护理员外,其余均参加临床工作,分为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1名组长,1~2名组员,根据实际情况周六日增加半天协助班,责任护士分管床位相对固定,护士长根据护士管床数及分管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床位微调或增加班次。责任护士从病情观察、风险评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的全程照护,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着提高;医生对护士的工作给予极大的肯定,医护沟通更加畅通、有效,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责任组长不仅履行责任护士职责,还负责危重、疑难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还要承担组内协调指导、质量督察等职责,充分体现了能级对应和多劳多得的原则,护士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价值得到体现。

  2.1.3岗位分工周1~周5有8人在岗(包括护士长),主班负责病区的整体工作协调安排,负责病人及物品的交接、开门、接电话等日常性事务的处理;责1,责2,责3,责4重点负责分管病人的一切治疗性工作、以及饮食、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跟随医师查房等,其中责1负责特级护理病人和接待新入院患者;责2、责3、责4按病房分开,分管一定数量的病人,同时,轮流协助主班完成中午及17:30~19:00之间的病房巡视工作。每周五下午进行护理风险周评估,每周二四晨交班后要求各责护介绍分管患者风险评估的重点防范措施,然后由护士长进行补充、强化。同时,责任护士、护士长参与医生的晨间查房,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全面掌握病人情况,更是为护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有效的护理措施。护士长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详实了解,节省了跟班时间,避免了片面掌握科室情况。增强护士责任感,同时方便衰退的精神病人记忆,提高了护患之间的熟悉度和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让患者有需要时能及时与责任护士沟通.并结合专科特色,以病人需求为向导,推出互助讨论会、团体治疗、放松训练、健康教育小讲课等创新服务,不断完善康复计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的专业指导与照护。

  2.2科学设置护士分层

  对临床一线在编和合同制护士按学历水平、职称、工作经验、工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并根据岗位特点、能力要求,结合职称分为5层:N0新护士、N1护士(低年资护士2~5年)、N2护士(高年资护师6~10年,本科生大于3年)、N3护士(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N4护士1护理专家或专科护士)。依据岗位和能级对应的原则分为责任护士、配药护士、主班护士、护士长。

  2.3完善培训层次和内容

  护士培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对护士实行分级培训.

  新护士以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为主,以提高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低年资护士以基础知识的考核和院内培训为主,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使其能尽快胜任专科护理工作,并逐步培养成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高年资护士以专科培训和参加卫生部、省市级举办的培训为主,每年选送2~3名护理骨干参加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班,学习国内外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以指导低年资护士的护理工作和本科室急、危、疑难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促进护理队伍的健康发展,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4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

  依据表1,护士绩效考核的计算进行物化与非物化利益进行分配,以二个助推机制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积极性。

  3取得的成效

  该院通过实行8h责任制,24h负责制的无缝隙整体护理,患者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段均能找到自己的责任护士。与之前护士工作不同的是,现在的护士工作前置,跟随医生共同查房,责任护士通过对患者的整体评估,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用药效果、检查及阳性指标、重点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合并躯体疾患、心理、情绪变化等均清晰掌握,为医生的诊疗提供动态的、较完善的护理资料。

  通过对自杀、外走、噎食、暴力、跌倒等风险评估,进行分类管理和风险预判,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使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患者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轨道,重建了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医生、护士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医护共同查房、病例讨论,责任护士可就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向医生及时请教或自查资料,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每周一次的周大交班会上,责任护士将分管患者的详细情况(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身心状态、饮食等各方面的资料)及时提供给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生及其他护士,医生针对患者的个体化病情特点制定治疗护理方案。通过每日晨会、周大交班,医、护、患的沟通、配合更加默契、有效。

  通过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家属更多地了解了精神疾病的预防、复发先兆及应对措施、治疗的意义、如何进行家庭康复、如何寻求帮助等知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4结语

  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不仅夯实了基础护理工作,改进和完善了护理工作流程,丰富了护理内涵建设,更为患者提供了从入院、住院、出院及院外随访的无缝隙整体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变了以前护理工作中忙而乱的现象,基础护理落实到位,责护从饮食护理到排泄护理面面俱到,护理风险明显降低。

护理论文1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期提供相应的借鉴方法。方法8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均进行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分析其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59%,患者护理有效率高达98.86%。结论在肺结核咯血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护理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干预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意义重大,为此本文选取8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探讨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的临床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5月~20xx年4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经过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及细菌学检查明确诊断。男48例,女4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30.71±2.66)岁。

  1.2护理干预

  1.2.1发热护理干预肺结核咯血患者通常情况下,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其发热时间呈现不规律的趋势,护理人员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1]。肺结核发病的初期,需要体温测量1次/h。如果患者体温为37.5℃,那么需要注意不适合应用药物治疗,需要指导患者多饮水,为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体温,需要物理降温。不仅如此还要对患者呼吸是否顺畅保持严密的观察。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呼吸困难,就需要进行吸氧。如果患者发热特别明显,频频出现盗汗及乏力,就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正确的指导患者合理的服用抗生素以及退热药物,防止因为不合理服用药物,促使患者不定时发热情况频频出现。不仅如此还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果在观察检测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持续高热的情况,就需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科学的处理。

  1.2.2基础护理干预病房要保持舒适、干净、安静及整洁,清洁工人员需要每天打扫并消毒病房,同时还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保持室温在22℃。通风30min/次,在进行通风的过程中,天气寒冷要指导注意患者保暖,防止患者感冒。同时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止交叉感染工作[2]。其次还要保证患者呼吸正常,如果有必要进行吸痰辅助治疗。床单则需要及时的进行清洗,保持干净,在入院治疗期间,避免患者感染其他病菌。患者睡眠休息应做好相应的保暖工作。促使患者体内的水分得到及时的补充,防止因为发热导致患者体内严重缺水情况的产生。从根本上保证患者可以取得充足的睡眠。

  1.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在接待患者时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最大程度的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需要细心并且耐心的跟患者进行交流,不可急于求成,拉近跟患者的心理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维持护患关系,尽量满足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合理要求[3,4]。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心理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跟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医护人员敢于担当,抓住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的采取措施。有效的倾听患者的忧虑以及恐惧,对患者的需要尽量满足。有耐心的跟患者进行交流,详细说明病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的措施;同时还要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正确引导谈话方向,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不断稳定患者的激动情绪以及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制作相应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促使患者针对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10分,1~4分为不满意,5~8分为基本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2结果

  经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中非常满意80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6.59%;护理显效8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8.86%。

  3小结

  如果肺结核患者的病灶累及大血管,那么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咯血。肺结核患者在出现咳血之后就会产生焦虑以及害怕的心态,会导致患者疾病治疗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其心理方面的辅导,促使患者时刻保持一个舒缓以及愉悦的心态,这样就可以积极的配合医生完成相应的治疗。与此同时还要格外注意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实时检测。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5]。还要跟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从根本上掌握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跟患者建立很好的护患关系。上述护理干预的实现,可以促使患者生活治疗的进一步提升。综上所述,在肺结核咯血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McCabeS,BurmanME.AtaleoftwoAPNs:addressingblurredpracticeboundariesinAPNpractice.PerspectPsychiatrCare,20xx,42(1):3-12.

  [2]陈璐斯,金辉,郭海健,等.江苏省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xx,29(9):1292-1295.

  [3]陈孝涛,马云波,赵艳艳.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作用的研究.河北医学,20xx,15(1):40-42.

  [4]林奕,李劲,徐岩,等.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调查与护理干预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xx,29(4):306-309.

  [5]李丹梅,李咏梅,谢薇,等.肺结核咯血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中国疗养医学,20xx(4):98-99.

护理论文11

  外科其实分类很多,相应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也尤为繁多,但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外科多为可见的伤痕或者伤口,大家所熟悉的外科护理技术就是伤口的消毒、包扎、换药等,其实不然,外科的护理过程中也关乎到患者身体内部的技能或者不可见伤口的外科护理,加上对病患的治疗是建立在护理处理的前提下的,在治疗前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护理准备,在治疗后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的康复护理和观察,所以,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护理是和治疗息息相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而独立存在。可以说,外科护理的工作在外科治疗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不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对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胃肠外科护理技术

  该护理技术是在患者进行 了肠胃方面的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一般这种病症在手术后都会插胃管,护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就是通过胃管来对胃肠进行减压,通过胃管的引流,流出的液体的量和性状分析病人的恢复情况,在观察中实时对病人进行相关的调整。

  但是一般情况下,在要对病患进行胃管护理操作时,都要先对病人进行心理上的干预,让他们在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同时忍受胃管减压护理的痛苦,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以防他们私自拔管。一定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胃管,在插管之前要检查胃管是否能通气,然后要对胃管的前端进行充分的润滑准备,在插管的时候,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让患者自己在吞的动作中完成插管的操作,但是假如病人对咽喉刺激比较敏感而导致呕吐恶心的现象,要先暂停插管的操作,假如实在都不能抑制吐的感觉,则需要借助丁卡因的帮助,用一定比例的丁卡因喷在患者的喉咙部位,然后再开始插管,值得注意的是,在插管的时候,个体的身高或者胃的现状选择长短合适的胃管,插管完毕后,要注意对胃管的固定操作,预防病人在正常的生活中造成胃管的滑落。

  然而完成胃管插入的操作后,要在胃管的另一端和负压引流器相连接,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先看看负压引流器是不是完整的,有没有漏气的现象,连通后,护理人员应告知病患一定要保持胃管的通常,不要将围观进行弯曲折叠等不合理操作,要密切观察病患在插管后有些什么反应,并且要及时作出调整处理。

  二、血管外科的护理

  就血管的外科护理工作也是分为很多种类别,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康复护理、专科护理等等,但是对于血管外科中的新型护理技术包括病患自身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治疗、激光治疗、对血管的微创切割手术,ACT仪器的使用等等,必要的时候在治疗中还会有血管的再建或者搭建桥接治疗,所以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的相关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对一些数值的观察中能分析病人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尽量的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在不断的总结过程中完善护理过程。

  三、清洁灌肠的护理技术

  所谓清洁灌肠就是从人体的肛门经过直肠到达结肠部位,对其灌入一定分量的液体,主要是为了帮助病人清洁肠道,能顺利排便和通气,新型的灌肠清洁所使用的医护工具有很多种:硅胶肛管、气囊和双腔球囊式的导尿管、防漏的灌肠器、电脑灌肠仪、小儿灌肠器等,不同工具的使用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在实施具体的操作时,应该让患者保持头低臀高的姿势,侧卧的方式减少了患者在等待插管时身体姿势保持的痛苦,液体也能顺利的进入结肠部位,这样也有利于灌肠液体在体内保留得更久,从而加强了灌肠液的效果,当液体在灌入完成之后,要将肛管抽出来,以便患者进行排便,而且要让患者在床上自己左右翻滚,让灌肠液充分的在结肠中作用,在刺激肠壁后,让清肠的效果更显著。但是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肛管去的长度,加入去太深,肛管会直接刺激直肠会产生便意,患者会忍受不了要求停止灌肠液的灌入,也减少了液体在患者体内作用的时间,经临床的实际经验,灌肠插管最合适的深度是15至20厘米。在插管的时候还要注意插管的角度调整,毕竟是从人体的肛门处,对角度的掌握直接影响到病患的舒适度,要遵循人体内部构造的角度,减少插管时的刺激。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老年人的灌肠清洁护理时,要依据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不能自己控制排便的特征,要在灌肠时降低压力,少量缓慢的进行操作,这样有利于老人依次逐量的进行排便,不会造成结肠宿便过多而在灌肠液的泡胀下无法排出的困难。即便如此,护理人员还是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不同的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因为都是私密部位,所以动作要尽量的轻缓,不要反复的将肛管插入,而且灌肠的操作不宜频繁,而且要注意灌肠液体的温度和灌进液体的速度,在灌肠的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其他生理状况的观察,遇到有异常或突发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处理,整个的灌肠操作要体现人文护理的关怀,让患者不会因为害羞或者心里紧张影响护理的效果,在生理护理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心理的护理尤其是外科的伤患都有极其严重的疼痛感,所以心理上的需求更为重要。

护理论文12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内镜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6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医院接受内镜诊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与各类感染发生率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各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内镜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控制内镜室各类感染发生率,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还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护理意识,从而保证内镜护理管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镜护理;应用

  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医院对感染方面的控制力度也越来越大,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为内镜室,临床科室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需要使用内镜,对诊断疾病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加强内镜感染控制不但可保障患者的健康,还可提高医疗诊断质量[1]。另外,内镜室是进行检查及治疗的场所,由于其属于侵入性操作,较为特殊,加之患者周转较快,且患者病情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发生感染的概率也较高,所以对内镜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尤为必要[2]。对此探讨了风险管理在内镜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6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医院接受内镜诊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9~50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30~5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在进行内镜检查前做好消毒工作,并且在每位患者检查完成后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观察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1)规范物品摆放:内镜室物品较多,且使用率较高,医护人员应该在使用后将器械充分消毒并摆放在相应位置,并对缺乏的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完善,使得内镜室的布局更加合理。另外,还需要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对无菌库房、医护人员更衣室、各诊疗室、患者候诊室、麻醉准备室、麻醉恢复室及内镜储镜室进行合理规划,严格按院感要求进行整改规范,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内镜及超声清洗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高压水枪及全自动洗消机等专业的清洗消毒设备。(2)学习新规范:认真学习《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并根据新规范对原先的洗消流程做一些调整和改进:第一槽初洗槽和第二槽酶槽合并,使用后的内镜第一时间就在酶洗液中刷洗,清洗更彻底。注水瓶从原先的高水平消毒,改为消毒供应中心高温高压灭菌消毒。规范床旁预处理的操作步骤,以减少对仪器设备、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3)健全相关制度:对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制度进行健全,并且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每位医护人员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然后针对内镜感染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并对内镜感染加强控制。定期以会议的形式对所发生的风险事件以及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时改进,进而有效提升医疗诊断质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及护理工作质量。(4)加强自我保护:医务人员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职业暴露,在进行内镜检查前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诊疗过程中需要穿戴好隔离保护用品,包括穿防护服、戴口罩以及帽子、手套,按照要求处理患者的污染品,避免随意丢弃引起交叉感染。针对存在职业暴露现象的医务人员,要根据流程及时上报并进行紧急处理,详细填写治疗记录及随访情况,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危害。139(5)树立防范意识:强烈要求医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升认知并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科室安排医护人员定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在法律方面的常识,加深其对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的认识及了解。

  1.3观察指标

  对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及各类感染发生率展开比较。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包括内镜外检测合格率、内镜腔检测合格率、水槽检测合格率以及其他;各类感染发生率包括病理性感染发生率、药理性感染发生率以及损伤性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并整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各类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类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内镜室接受检查的患者若发生感染,不但会危害到患者自身的健康,还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发生交叉感染,加大医院及其他患者的损失,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还会增加各种感染发生率,风险性较大,而在医院内镜室护理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而不断提高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在保证患者健康的同时还可提高护理质量[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相对于对照组较高,各类感染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①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但可提高护理质量,还可降低各类感染发生率,在处理感染过程中通过从细节着手可保证每一项因素得到合理有效解决,可使得工作体系更加健全,进而有效避免恶性循环发生[4]。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准备工作缺失、人为因素及日常工作漏洞等突发事件时,通过针对性风险管理及加强培训,使得突发事件不断减少,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也得以不断提升。由于内镜检查仪器较为特殊,而仪器出现故障后难以轻易察觉,加强风险管理,通过详细记录仪器及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定期进行检查及维护,使得隐患与风险不断降低。②风险管理的实行可保证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而有效降低内镜感染概率,不断规范室内相关物品的摆放以及完善各种流程、相关设备、规章制度,可保证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出现职业暴露现象。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对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可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还可加强其团队合作精神,在护理活动中落实各项制度,有助于护理人员了解及掌握相关护理知识,进而对各项护理评价标准更加熟悉,使得其更有责任心,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解决,护理人员之间互相监督指导,有助于控制风险,保证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活动中护理风险的发生[5]。综上所述,在内镜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控制内镜室各类感染发生率,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还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护理意识,保证内镜护理管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秦筱静,陈东风,吕雪萍,等.风险管理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16-517.

  [2]梁维红,黄安合,梁雪婷.风险管理在消化内镜室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9):1297-1299.

  [3]张芬.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泌尿外科内镜手术的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6):2586-2588.

  [4]翁海风,胡坚方,杨建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1):91-93.

  [5]刘美景.180例泌尿外科内镜手术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3):318-319.

  作者:李伟红 单位:湖州市中心医院

护理论文13

  肿瘤内科护生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治疗过程的复杂性等因素,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应做好及时疏导与调适。总结如下:

  1 初入科室的畏惧心理

  由于肿瘤治疗的有限性,绝大多数护生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感到畏惧,自信心不足。为此,带教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护生心理负担,树立他们的自信心。①护士长和带教教师应热情接待护生,使护生消除陌生紧张感。带教教师3 天内为护生讲课,重点讲解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化疗药物的安全给药和癌痛的护理,使护生目标明确的复习书本知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②带教教师应带领护生熟悉常规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要领,两周内要求护生以见习为主,在充分评估学生的能力后,对动手能力较强,积极性高的护生可指导她们先做基础护理,如铺床、测体温等,使她们觉得被尊重,有成就感,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为她们自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③护生首次执行操作前,带教教师应予以鼓励,尽量选择理解护理工作,乐于配合,操作条件较好的患者,以增加护生的自信心,护生操作完毕后,不足之处应及时给予指导,启发护生分析操作失败的原因,使其尽快熟练掌握各项操作。

  2 化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

  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化疗药物一旦外漏,将会引起皮下组织的坏死溃烂。同时,化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除自我形象紊乱外,身体也会觉得极大的不适,造成患者情绪变化无常,烦躁不安。另外,化疗药物对自身的防护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化疗药物的这种特殊性,让护生们身心疲惫,进而产生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工作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带教老师需做好言传身教,放手不放眼,①指导护生做好用药前准备,认真核对医嘱,严格按照化疗药物备药原则配置药液。②指导护生正确选择穿刺部位。

  应用化疗药物期间,尽量选择前臂明显或弹性较好的血管,避免手背、靠近关节或肌腱的血管;避免曾接受放射线治疗的部位;一旦注射失败,必须避免同一条血管的注射,以预防药物由前次注射部位渗出;避免在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及周围神经异常的肢体进行穿刺。[1]③穿刺成功后,注意观察患者血管的回血反应,局部组织是否有红肿及其他异常变化,并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烧灼感等不适。④患者在化疗期期的不良情绪较为明显,带教老师应教育护生理解同情每一位患者,增加护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机会,给患者以安慰鼓励。⑤指导护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郊游,听音乐等,以缓解疲劳,减轻压力。

  3 面对死亡时的悲观抑郁心理

  肿瘤内科患者死亡率较高。访谈发现,几乎每个护生都害怕面对患者死亡的过程,生命的终结让朝气蓬勃的他们感到悲观。对此,要及时对护生进行死亡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死亡,生老病死作为一种自然规律,促使他们以积极坦然的态度理解死亡,正视死亡,及时做好心理调节,,以健康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4 自身因素所致的焦虑心理

  青春期焦虑症是是青少年易发的心理疾病,情绪波动明显,自控能力差,作为带教老师,对护生要多关心多体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呵护,并鼓励他们多学习,多交流,用知识充实自己,树立自信,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

  总之,肿瘤内科护生由于工作环境特殊,治疗过程相对复杂等,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在带教中,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作为带教者应营造良好的环境,如鼓励、奖赏、文体活动等多种方式,促进护生个体良好个性的确立和完善。同时对于在短时间内综合能力明显下降的护生应予以特别关注,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状况,必要时做心理评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保证护理队伍的高素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护理论文14

  【摘要】健康教育是在临床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具体的护理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作息指导、用药指导、行为指导、出院指导等。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国人的健康理念、生活质量品质及消费理念也随着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高层次、高质量和全方位的需求,因而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把整体护理工作做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显得非常重要。

  1 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是医院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住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病人及其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促进身心健康。

  2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后,其周围环境及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精心诊治。因此,护士要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热情并微笑接待患者,做好入院时的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环境并带领至床旁,介绍医院及病房的管理制度,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及作息时间,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器。观察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及生理状态,稳定患者情绪,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让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快速进入患者角色,有利于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

  2.2 心理指导

  当患者的社会角色及环境突然改变后,会产生不适感、紧张、焦虑等情绪,特别是危重患者会不能接受现实,处于一种高度紧张、恐惧状态,导致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首先,让患者了解有关资料,使患者主动掌握一些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利用录像宣传医学知识,提高患者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

  其次,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共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更进一步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以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应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并耐心为患者解答所提问题,介绍该病的病情治疗过程、成功病例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达到心理康复,最终战胜病魔,回归社会。

  2.3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提供能量,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不同患者需要不同的饮食,根据患者所患病种,给予相应的饮食。如腹泻病人应给予高热量、低脂、低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补充液体,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机体正常营养能量的供给。

  高血压患者进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胃炎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摄入过热、过冷、过于粗糙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糖尿病患者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2.4 作息指导

  根据科室病房管理相关制度,与病人讲解并解释,需按照病房规定统一作息,并说明按时作息的重要性,良好的作息,可以促进康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

  2.5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严格按医嘱给药,向患者讲解用药剂量、方法、药物的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等,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知识。

  2.6 特殊指导

  凡需临床特殊治疗及护理的病人都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做出相对应的特殊指导,如糖尿病的患者应限制糖类的摄入,骨折患者应注重康复期的功能锻炼等。

  2.7 行为指导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传播疾病知识,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在知识宣传的同时,对病人的疾病知识获得情况作出评价,并掌握病人的信念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帮助病人建立起健康行为。

  2.8 出院指导

  出院前进行的教育,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及自我照顾能力,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早日康复的方法。

  病人情况稳定或康复即将出院时要对病人进行出院教育,对于许多病人来说,恢复健康需要较长的进程,护士应针对病人的康复情况,重点介绍合理用药,饮食营养、生活起居、康复训练和防止复发的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及随诊时间等知识,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人生之旅。出院后需要连续服药的患者,应告知病人严格按医生规定的时间、给药途径、方法服药,定期复查服药的效果,用药后如有异常的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复查。

  3 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讲授法 主要是针对患有相同或相近疾病的多数病人或健康人群,通过集中讲授某一专题的健康内容达到向听讲者传递相关知识的目的。可指定时间进行课堂讲座的形式给同一病种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病友间也可互相交流,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3.2 谈话法 谈话法是护士根据患者和家属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提问,引导其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及病情后,与患者共同制定护理措施,从而更好的得到治疗。

  3.3 演示法 演示法是护士配合讲授或谈话,将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展示给患者或家属,或者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或所示教的技能。如教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注射针注射,发生心绞痛时应如何自我急救等。

  3.4 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种方法。

  3.5 传单法 传单法是指单页的文字及美术宣传品,可结合实际,针对患者和家属区的需要,比较详尽的阐述某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和家属以及现有的客观条件,选择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

  4 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因时而异,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和照顾者的知识水平制定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检查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通过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策略,使患者早日康复。

  5 小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将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护士只有在完成对护理对象的技术护理的同时,也完成健康教育护理,才真正实现了整体护理的目标。另外整体护理也为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把护理健康教育融人护理工作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也使护理领域得到扩展,护理功能得以完善,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护理论文15

  1考核结果

  在追踪考核过程中,责任护士对体温单、患者入院评估单、健康教育计划单里的内容基本掌握,医嘱单和护理记录单内不掌握的内容较多。

  2个案追踪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2.1医院中的部分制度与本医院的实际工作不符

  一方面是大家对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的规章制度等相互照搬照抄,没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片面追求材料的准备;另一方面,护士的工作往往是通过经验积累或口口相传完成的,对于各项规章制度等缺少理解和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2.2护理人员的学习方法有待改变

  第一周期等级医院评审注重片段式的提问和检查,没有指导医院加强内涵管理和过程管理,对所发现的问题缺乏追踪及持续有效监管,使得医院的培训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机械记忆,被动工作,注重完成工作量。

  2.3不理解护理程序

  追踪考核过程中,护士的思路仍然以执行医嘱为中心,片段性护理,很少考虑患者的个体需求。

  3改进措施

  3.1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等

  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完善护理制度、流程等,补充原来没有的、口口相传的规范,修订操作性不强和过时的护理制度、流程等。对运行中感到不妥的制度,随时修改,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2对护士长进行个案追踪法考核

  护士长的理念和能力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等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取决于护士长的培训力度,所以,首先要培训考核护士长。

  3.3建立个案追踪考核法的长效机制

  建立培训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计划,定期进行个案追踪,考核护士的服务过程,提高护士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综上所述,个案追踪考核法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法,使得培训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论文【精选】06-30

护理论文06-28

护理学论文06-26

护理论文(合集)06-30

[优秀]护理论文06-30

护理论文精选15篇06-30

护理论文(精选15篇)06-30

护理论文15篇(荐)06-28

护理论文常用15篇06-28

护理论文共15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