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

时间:2024-06-30 11:08:05 美容 我要投稿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护理论文

护理论文1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缩减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优质护理;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 使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类心脏部位出现冠状动脉粥扬硬化斑块,引发人类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心脏器质性病变,影响心肌功能。冠心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胸部不适等症状,其诱发因素很多,如内分泌、糖尿病与高血压等,都可能引发冠心病。采取介入治疗是对冠心病的主要措施[1]。但是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与实际需要,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利于冠心病患者恢复症状,达到最佳护理效果[2]。在本组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94例,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5±4.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1±0.5)年,所有患者出现胸骨后闷痛,气短、心悸胸闷及心率增快等临床表现,经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CT检查及血液学检查后确诊,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好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用药及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基础护理 加强晨起与晚间的护理力度,彻底作病房的清扫,提高病房的管理强度,对于能生活自理患者,指导患者常规进食及用药事宜,无法生活自理者,则需要定时为患者喂药、喂饭,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有不良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帮助稳定患者病情[3]。

  1.2.2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以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且疗程长,患者需要承担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均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躁、抑郁、恐惧症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加强彼此交流。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多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作心理评估,尽量慢性患者的需求,并指导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多鼓励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与临床治疗配合,树立起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1.2.3饮食护理 因疾病因素,导致大多数患者存在食欲较差的症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多进行饮食搭配,多选择颜色鲜艳的食物,提高患者的`食欲,并尽量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提高患者免疫力。尽量多补充水分,多进食新鲜蔬果,确保患者能均衡摄入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功能改善[4]。

  1.2.4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完善的康复训练方案,达到运动的效果。运动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避免发生过度负荷情况,通过康复训练的开展,帮助患者提高身体免疫力,对心血管功能进行改善。运动后不能马上淋浴,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在康复期间,禁止进食刺激性食物,适度锻炼,注意相关注意事项,减少运动意外发生。出院后必须定时复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就医[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及护理后的满意情况,作对比分析。患者满意度以我院自制调查问卷为依据,满分100分,≥70分为满意,50~70分为一般,<5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1.49%,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57.8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大量附着在动脉内膜上,致使积存过多形成白色斑块,从而导致患者动脉腔逐渐狭窄,血流受到严重阻碍,心脏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进而出现心绞痛[6]。医疗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有了新的评价与关注,并将其作为评价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优质护理鲜明的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给予患者全方位、全面化、科学化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同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因自身的特殊性,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也更为迫切[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8]。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行针对性全面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减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恢复,应防范运用。

  参考文献:

  [1] 武悦镜.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行血液透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xx,(13):1240-1241.

  [2] 李俊凤,陈宇,任丽娜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xx,28(16):1469-1470.

  [3] 彭彩虹,康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xx,31(6):720-722.

  [4] 罗南,黎丽,刘斌等.冠心病患者"双心"护理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xx,31(10):1773-1775.

  [5] 魏丽丽,王艳辉,刘秋菊等.一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xx,26(17):1609-1610.

  [6] 冯明华,郑明霞.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xx,14(2):314,316.

  [7] 陆秀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7(35):15-16.

护理论文2

  1 临床病理分型

  1.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属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显微镜下各层均有水肿,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

  1.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多由单纯性发展而来,阑尾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腔内亦有积脓。镜下各层有小脓肿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1.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是一种重型阑尾炎。其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穿孔。如未能被局限包裹,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4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若进展较慢,可被大网膜、肠管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治疗后炎症可消退,但多数可转为慢性,易复发。其他三种类型如未予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被包裹局限,炎症扩散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等。

  2 临床表现

  2.1症状

  2.1.1腹痛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周,数小时(5.8h)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70%一80%的病人腹痛有此特点。部分病人开始即在右下腹痛,若腹痛波及中下腹或全腹,是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的表现。

  2.1.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较轻。盆腔位阑尾炎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2.1.3全身症状 一般低热,体温在38℃以下。如有阑尾穿孔、脓肿、腹膜炎、门静脉炎,体温可达40℃左右,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等。

  2.2体征

  2.2.1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始终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病变早期腹痛尚未转移到右下腹时,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程度与病变程度相关。

  2.2.2腹膜刺激征 可触及反跳痛、腹肌紧张,且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御反应。提示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

  2.2.3右下腹包块 右下腹扪及压痛性、边界不清而固定的包块,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2.2.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 如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检等,均有助于诊断。

  3 诊断要点

  3.1典型的临床症状

  3.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到(10~20)×109/L,可发生核左移。

  3.3影像学检查

  如B超、X射线等,一般不必要,当诊断不肯定时可选用。

  3.4鉴别诊断

  有许多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阑尾炎相似,在确定阑尾炎诊断时,常需排除这些疾病,特别是诊断困难时。如消化性溃疡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异位妊娠破裂、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炎、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胆囊炎、局限性回肠炎等。

  4 处理原则

  4.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最好行阑尾切除术,也可在严密观察下行抗炎等保守治疗。

  4.2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治疗。

  4.3阑尾周围脓肿,一般应先行抗生素、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可使包块缩小、消失,待3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但也可直接行手术治疗,以引流为目的。

  4.4值得提出的是小儿急性阑尾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

  5 特殊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

  术后潜在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切口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5.1预期目标 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粪瘘发生。

  5.2护理措施

  5.2.1重视术前准备,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5.2.2术后早期活动,术后24 h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增进血液循环,利于腹腔渗出吸收,利于伤口愈合。

  5.2.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化脓性或坏疽穿孔阑尾炎,应联合应用抗生素。

  5.2.4做好腹腔引流管护理,保持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质。

  5.2.5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伤口感染、腹腔脓肿和粪瘘并发症。

  (1)伤口感染 阑尾坏疽、穿孔或腹腔积脓者易发生,多因手术时污染伤口所致。病人术后3~5d体温逐渐升高,伤口红、肿、热、痛,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腹腔脓肿 阑尾坏疽、穿孔者,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可出现腹腔脓肿,多为盆腔脓肿。常发生在术后5~7d,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下降后又上升,腹痛及里急后重等。B超或直肠指检可明确诊断。除了采取半卧体位、坐浴等护理措施 外,应报告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3)粪瘘 粪瘘少见。由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或手术误伤肠管所致。感染较局限,低热、腹痛、切口不能愈合且有肠内容物从伤口排出,或形成腹腔脓肿。应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护伤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如长期不愈,则需手术治疗。

护理论文3

  1结果

  1.1护理人员调查情况

  发放问卷20xx份,调查护士949人,护师801人,主管护师250人;中专学历552人,大专学历1288人,本科学历160人;工作年限<5年800人,5~10年658人,>10年542人。通过调查,发现工作5~10年的护理人员及高学历护理人员能够利用自己的护理知识和工作经验开展少量健康教育工作,而护理人员少、无任何考核与肯定机制、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知识和沟通技能是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

  1.2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调查情况

  调查医院20所,发放问卷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医院不重视健康教育,没有将其列入医院规范的诊疗及考核内容中。

  1.3患者或其家属调查情况

  90%以上患者希望医院能提供与疾病诊疗相关以及对康复起到帮助作用的高质量、效果好的健康教育。

  2讨论与分析

  2.1存在问题

  2.1.1医院管理层重视不够医院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没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建立健全规范的实施过程以及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所以,临床护理人员也难以认真、规范、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活动,仅从患者需要角度随意讲解,难以真正发挥健康教育在护理乃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2.1.2没有足够的健康教育时间调查发现,不同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均认为没有足够的健康教育时间。说明护理工作繁忙、任务重、人员编制不足是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又一原因。

  2.1.3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及理念调查发现,护理队伍中28%的是中专毕业生,而有些高学历也是工作后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的,所以部分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淡薄,且知识结构较局限,如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缺乏。现在的医疗是以人为本的医疗,医疗护理模式也需要发生转变,应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重点,实施高效规范的健康教育。

  2.1.4健康教育方式不当部分医院开展的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无个体化内容,仅为入院介绍、住院须知、手术须知等,教育内容、方式、效果有待于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内容教条,没有个体化内容,不能针对患者的病情及个人需要实施;

  (2)教育方法单调,无形象、通俗、高效的手段,仅是简单的说教;

  (3)缺少健康教育效果监督、评价体系。

  2.2解决策略

  2.2.1加强医院管理层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1)健康教育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投入少,治疗效果好,符合目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与趋势,对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患纠纷及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均有积极意义。因此,要转变护理模式,使健康教育根植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让患者享受高效、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医院应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建立规范、科学、完整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考核评价体系,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使健康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健康教育贯穿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制定效果评价考核指标。

  (2)病区应将健康教育内容程序化、日常化,分解到各班工作日程中,落实执行。护理部应该制定健康教育考核指标,对实施情况加以监督考核,并列入护理质量考核体系,以使健康教育逐步推进、深入开展。

  2.2.2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

  (1)全面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需求。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尤其是护师以上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能承担医院健康教育任务的'护理骨干队伍。

  (2)调查发现,部分护理人员学历低、工作年限短,掌握的知识偏重医学,缺少相关心理及健康教育知识,对健康教育认知不全面,教育意识淡薄,应引导其学习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参加院内外培训、各种讲座重点对护师以上本科和大专学历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强化训练,使其基本掌握有关行为科学、传播学和预防医学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病区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2.2.3解决护理人员少问题调查发现,健康教育时间不够,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这也是医院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建院理念转变,需要逐步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正视暂时的困难,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缓解工作压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2.2.4健康教育方式尽管病区健康教育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但教育效果均不佳,内容形式都有待于完善。

  (1)各科室及病区应该根据不同疾病、患者特点及要求制定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板报等,添置视听器材,如投影仪、幻灯片、录像和光盘等,选择适合的宣传方式,使患者获得规范、具体、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

  (2)病区应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制订专科疾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强调入院后、手术前后、特殊治疗前后、特殊检查前后及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3)做好系统分析,开发适合工作实际的软件系统或将其融入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以实现计划与动态调整相结合、信息高效并符合个人喜好。规范且效果可靠的目标。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医疗活动,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健康教育需要同评价诊断、治疗一样严格实施、评价考核,以尽快落实医院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主题。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示范点,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共同行动,营造有益健康的医院环境,努力探索有效的教育形式,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护理论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xx年2月至20xx年4月收治的小儿危重患儿中随机选取120例,其中男患儿64例,女患儿56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年龄(5.43±2.37)岁。病程2天-3个月,平均病程(13.24±5.52)天。所有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被明确诊断为小儿危重疾病,其中重度感染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休克18例,脑疝17例,应激性溃疡8例。随机将这120名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人,男患儿33人,女患儿27人,平均年龄为(5.98±2.16岁),平均病程为(12.47±4.73)天,重度感染2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休克9例,脑疝8例,应激性溃疡4例;对照组60人,男患儿31人,女患儿29人,平均年龄为(6.28±2.41岁),平均病程为(14.07±4.53)天,重度感染2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休克7例,脑疝9例,应激性溃疡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患病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故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我院儿科常规小儿危重病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首先采用第二代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即APACHEⅡ评分法)对小儿危重患儿进行病情疾病评估,参照患儿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分[2]。评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病情以及预后越好,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选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于评分≤70分的患儿采用特殊护理方法,加强护理干预,随时准备急救;70-90分的患儿采用重点护理措施,对患儿加强管理看护;≥90分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护理评分与患儿疾病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的关系、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显效:患儿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等)恢复正常,饮食正常,脱离生命危险;有效:患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不稳定,饮食一般,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需要继续看护;无效:患儿生命体征未能恢复正常,饮食差,未脱离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用x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评分法的不同分数段发现,评分数≤70,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高,而评分数≥90,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低(P<0.05)。说明评分越低患儿的病情越危重,需要更加谨慎和专业的护理,详情见表1;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干预指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护理有效率,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3.讨论

  小儿危重疾病是儿科临床上的棘手之症,而小儿疾病病情复杂,恶化速度快,极易造成疾病的拖延、病情的恶化,临床上难以及早的对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增加疾病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的发生,给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采用小儿危重疾病护理评分法对危重患儿进行疾病评估,综合判断患儿疾病的危重程度,预测患儿疾病的趋势,评估预后,根据评分结果选择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有效的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73.33%,说明小儿危重疾病护理评分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护理有效率,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和质量。

护理论文5

  一、资料与方法

  20xx年1月-20xx年10月收治子宫肌瘤出血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34岁,平均(28.4±1.5)岁。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对照组确诊后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具体如下:入院时,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患者的主治医师和护士,告诉患者物品摆放、保管等,并给患者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患者入院第2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饮食,让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并指导和告诉患者家属给患者喂食的正确方法及一些注意事项。手术当天,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手术室温度、湿度等调节,保持一个比较适应的手术环境,并向患者宣传这种手术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做到心里有数。手术后,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适量使用抗感染药物。将患者转入病房后,医护人员加强患者日常饮食护理,尽量饮食一些营养较高的食物,并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患者手术后要加强患者用药指导(包括用法、剂量等);患者出院前3天医护人员告诉患者相关知识,让患者进行锻炼,并让患者定期复查。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患者腹痛、白带异常等症状消失,患者身体指标基本正常。②显效:患者腹痛、白带异常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身体指标基本正常。③有效:患者腹痛、白带异常等和入院前变化较大,患者身体指标异常。④无效:患者病情没有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

  二、结果

  本次调研中,试验组90%护理效果较好,优于对照组(75%)(P<0.05);试验组95%对我院综合护理效果满意,优于对照组(80%)(P<0.05)。本次调研中,试验组护理后22例患者紧张情绪得到明显缓解,且手术后只有4例出现并发症,优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子宫肌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趋于个性,多数患者会存在出血等现象。目前,对于这种疾病医学界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患者手术过程中必须做好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出院后的护理,这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等都有重要意义。临床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模式,并且在子宫肌瘤患者出血治疗中取得理想的效果,这种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医患关系,保证患者能够得到理想的护理,且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让患者知晓进行的检查、治疗及护理等,使护理工作人性化,更好的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子宫肌瘤出血患者手术属于侵入式的操作,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做好准备。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或者患者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手术前后要做好家属、患者等心理工作,一方面能够保证患者最大可能地配合治疗;另一方面,能够得到家属的'协助,这样能够降低患者手术中的不适,提高手术成功率。手术后,要告知患者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加强患者沟通,必要时帮助患者局部按摩,从而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对于恢复情况较好患者,要指导患者锻炼,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前,要加强对患者、家属指导,让患者注意切口恢复,并尽量食用清淡、高营养食物,这样更易于消化。临床护理模式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从而有目的地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有知情权,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次调研中,试验组90%护理效果较好,优于对照组(75%)(P<0.05);试验组95%对我院综合护理效果满意,高于对照组(80%)(P<0.05),这个结果和石荷叶等和刘东光等的试验结果相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出血发病率较高,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霍巍 单位:辽宁鞍山市妇儿医院

护理论文6

  妊娠期高血压在临床上算是一种多发病,好发于20~35岁年龄的初孕妇。其致病原因至今不明,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与其发病原因有关的主要因素是家族遗传,家族中有高血压哦病史、孕妇的母亲有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史、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羊水过多和工作压力大的患者比较容易患此疾病。妊娠综合征为全身性的血管病变,可以导致重要器官的功能损伤,从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妊高征性的心脏病、肺水肿、肝破裂等,病死率非常的高[1]。在以往的护理中效果不佳,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舒适度等方面也不是很满意。而笔者医院在对该类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发现,在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产科护理干预的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现将其具体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0例进行分析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在这7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中初产妇有45例,经产妇25例,患者的年龄都在24~40岁,平均年龄为(28.10±2.20)岁。孕周<30周的10例,35周以下的29例,>35周的31例,全部的患者都是单胎,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很突出的差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中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治疗组在采取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实行产科护理干预治疗。

  1.2.2诊断方法。

  ①实验室诊断:血压超过140/90mmHg。24h内中段尿尿蛋白≥0.3g者。血液检查血小板计数<100×109/L,该数据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现出进行性的下降。②其他辅助检查:心脑检测可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心、脑的异常。B型超声检查可及时了解胎儿情况,以及羊水水量和胎盘成熟度水量的`减少,比如羊水指数≤5cm,说明胎儿比孕周小,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高阻,造成胎儿缺氧。眼底检查视网膜小动脉可以反映全身脏器小动脉的情况,正常情况下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为2∶3,妊娠高血压是则为1∶2,甚至是1∶4,严重的可伴有视网膜水肿和脱落等[2]。

  1.2.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学的P<0.05时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护理效果来看治疗组经过产科护理干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妊娠高血压是产科中比较严重的疾病,假使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对患者与胎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3]。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护理方式也十分的重要。笔者的科室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观察发现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情观察干预。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24h进行心电监护,将患者的每天的尿量进行记录,每天嘱咐患者定时定量的吃药,如发现血压升高或由不良反应的出现应立即向患者的经管医师进行汇报。②心理护理干预。由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比较危重,这就给患者与患者家属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个人化的心理辅导,并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妊娠高血压的治疗进展等,让患者做到对自己病情心中有数,从而消除患者负面心理影响,最终达到稳定患者情绪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我院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0例进行分析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治疗组在采取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实行产科护理干预治疗。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护理效果来看治疗组经过产科护理干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陈秀芬.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xx,26(21):20xx.

  [2]单月玲.关于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xx,33(12):168.

  [3]韦淑芬.14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产科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xx,23(10):101.

护理论文7

  1妇产科护理常见的问题

  1.1妇产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妇产科护理最近几年非常热门,很多人都加入到妇产科护理行业中来,导致出现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护理知识不足。再加上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妇产科护理人员要想有一个好的护理质量,不仅需要掌握复杂的理论专业知识,而且必须要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刚刚进入妇产科护理的护理人员,其专业知识就显得不足。而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投入到妇产科临床中。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够正确了解新药物和熟练使用新设备方面,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护理安全隐患。

  1.2妇产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妇产科护理是一份需要护理人员足够耐心和责任心的工作,需要用灵活的方法来应对不同人群和病人。但是由于妇产科是一个比较繁忙的科室,工作预见性差、急诊夜诊多、病情多变、周转率高,各项工作在所有临床科室中最为复杂,尤其是妇产科护理工作,所以有一些护理人员就会出现烦躁、不耐烦等情绪,应付自己本该认真做好的护理工作。而且有少部分护理人员还存在将生活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耐心不足,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同时,护理人员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应该享有的知情权和告知权不重视,导致出现医疗纠纷。综上可见,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以避免出现护理事故和医疗纠纷。

  1.3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不够全面。

  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其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也应该得到更新和完善。但是目前许多医院对护理管理不重视,未能及时制定出满足当前需求的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仍使用已经存在不足的简单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及时补充和修改护理管理制度,让其能够很好地适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1.4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护理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起到监督作用,导致让护理制度的执行力力度不够。同时有些护理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指示,管理懒散,止于形式。这些都表明护产科护理管理的工作落实还不到位,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落实问题,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

  1.5缺乏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良好的护理沟通,是顺利完成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产科立足的根本,更是预防护理纠纷的关键。有些妇女对于妊娠、分娩等的认识不足,存在抵触、害怕心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但是,目前有些妇产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存在不足,没有及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做有效的沟通,进行心理疏导。

  2解决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护理质量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医院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关于妇产科护理知识的专业性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妇科所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掌握药物的特性和禁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另外医院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护理竞赛,来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定期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医院更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指导,与有经验的的妇产科护理人员结成“帮扶对子”,让其能够熟练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实践技能。

  2.2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和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增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是预防工作中事故的发生和进行安全护理的有效方法。医院应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教育,让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通过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和责任意识,让护理人员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做好优质护理,整体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

  2.3建立建全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是需要进行不断完善的,使之能够适应妇产科护理要求,让妇产科护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医院应该围绕妇产科护理管理的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明确护理质量目标,以便让护理人员工作时有章可循,人尽其责。与此同时,在制定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时,医院应该结合妇产科的特点。在安排工作方面,医院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不同合理来安排工作,最大限度利用每个护理人员的的特点和特长。护理管理制度还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惩罚政策,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意识。

  2.4严格执行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所需要做的工作,增强自身的执行力。同时管理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医院应该对产房药品、用品和医疗设备做好补充管理工作。

  2.5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

  行之有效的沟通工作,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责任感,让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首先,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采用合理的说话方式和和蔼的态度。其次,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避免出现专业术语。而且要注重反向思维的方式回答患者问题,适当给以鼓励,让患者采用积极态度配合治疗。

  3结论

  完善的妇产科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于降低医疗纠纷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医院应该,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改进完善妇产科护理工作体系。

护理论文8

  临床路径是一个事先写好的标准化工作流程,有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将某种疾病或手术的关键性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标准化,按照预计住院天数设计成表格,将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的顺序以及时间的安排尽可能的达到最优化,使大多数罹患此病或实施此手术的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能依此流程接受照顾,是一种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1-2]。PCI是比较明确的针对冠心病的检查和治疗方法[3],其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是促进临床路径如期进行的重要环节。护士是临床路径的实践者,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均有护士伴随实时评估、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基于临床路径原理应用,促进了护士对专科疾病的诊治过程的了解,提高了护士对专科疾病病情观察的掌握,增进了医患的信任与和谐关系,从而增加了患者对自己疾病的了解,有利于推进优质护理落实。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xx-03—12实施PCI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47~65岁,平均(58±2)岁;围术期住院天数8~15d,平均11d。

  1.2设计临床路径流程

  参考临床路径表内容:评估、检查化验、医疗措施、治疗护理、饮食、宣教、活动、监测、评价效果、出院计划、变异情况等[4],自行设计PCI围术期临床路径表。

  1.3临床路径人员结构及职能

  首先由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按计划开出应做检查项目,并针对疾病目前状况、常规治疗、治疗进展及本病预后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层次沟通,使其能充分了解自己病情的目前状况及预行此项检查治疗的优势,增进患者对检查治疗技术的了解;术者(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再次深入浅出讲解手术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告知此项检查治疗存在的风险;配台介入护士和责任护士实施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

  1.4PCI临床路径人员培训

  临床路径是一种疾病的作业指导书,参与路径实践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明确实施路径的步骤、计划、方法,减少因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变异造成偏差。临床路径理论培训内容:临床路径概念、理论遵循、制定实施方法、效果评价及变异偏差;PCI专科培训内容:参与路径人员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学习PCI概念、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后并发症,了解PCI手术过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专科护士院外培训等。

  2护理

  2.1PCI术前护理

  第一日:患者入院后按常规进行全面查体和护理评估,做入院教育及环境、科室人员介绍,住院备用物品准备,介绍就餐、陪护探视规定和安全管理要求等;详细交代次晨抽血、超声检查、放射检查等时间,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及心理,稳定情绪。第二日:采集血标本、做检查,进行术前皮肤准备、个人清洁准备(督促或协助浴洗)、更换舒适衣服等,安慰患者,放松心情,给一定助睡眠药物保证休息,零时以后尽量避免进食。第三日:晨起进食少量早餐(避免过饱、进食豆奶制品等产气食物),执行术前针,留置静脉针,送患者进入导管室。

  2.2PCI术中护理

  介入护士协助术者进行相关准备,心电监护、调试仪器设备等,安慰患者,注意保暖,密切观察病情,测量生命体征,随时向术者报告患者情况。

  2.3PCI术后护理

  2.3.1术后常规观察手术部位制动(若为桡动脉制动6~8h,禁止用力;若为股动脉制动24~48h,局部1kg沙袋压迫)[4];充气压迫止血带每2h放气一次,并观察出血情况;术侧手指活动情况;常规12导心电图,给予心电监护等。术后常规监护心电、血压24~48h,心电监护设置血压自动测量时间15~20min,血压平稳后可30~60min测量一次。2.3.2术后常规用药护理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如穿刺局部渗血、牙龈出血、血尿等。

  2.3.3术后常规生活护理嘱患者注意休息,鼓励多饮温开水(6h内饮水1500~20xxmL),促进造影剂的排泄;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每餐以6~7分饱为宜,保持大便通畅;术后24h无异常情况可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起床活动避免术侧肢体用力(手部用力支撑)。经过临床路径护理,18例患者围术期住院天数8~15d,平均11d,均顺利出院,推进了优质护理的落实。

  3基于临床路径理论实施中的缺陷

  根据循证理论原则,疾病的不可预测因素导致路径中的变量增加,会造成临床路径的中断。选择的病种在我院开展是起步阶段,实施的例数、医患认可程度、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人力配备以及我们的经营理念都将制约临床路径的有效进行。规范化流程的标准制定范围小、涵盖少,也将限制临床路径的进行。每一种医疗模式的实践都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减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作为医疗规范化管理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已逐渐成熟,对于比较规范的常见病多发病实用价值明显。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介入,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进一步促进了优质护理的落实。

护理论文9

  【摘要】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促进健康的关键作用将日益凸显,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指出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采取积极的方式方法,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应对策略,意在推动护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程现昆等认为健康教育在国内的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问题。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不断总结存在问题,借鉴优秀成果,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让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促进健康的重要途径。

  1 健康教育的涵义

  贺伟认为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李树贞认为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的工作。左月燃等学者表明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不同,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 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现状

  2.1 护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果

  陈静通过搜集资料表明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理论应用于人类健康事业,起源于本世纪初。李兰等学者与李树贞对健康教育作用的观点大致相同,健康教育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好评,体现了护理专业在人类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

  2.2 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2.1 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徐连文认为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左月燃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有相当数量医院的健康教育还停留在“卫生宣教”的层次上。吴艳芳等认为护士对住院病人实行的健康教育多为疾病教育,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未受到关注。

  2.2.2 理论知识缺乏

  李树贞认为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它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

  2.2.3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王亚红等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重视不足,尚未形成具体而有效的监控、考评机制,使其流于形式。同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3 对策

  3.1 转变健康教育观,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

  阮敏芝认为要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可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和讲座等方式。沙凤珍等认为健康教育不仅要掌握好学科知识,还需要人文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作基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2 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温丽芳认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保证的根本。张爱琴等认为必须保证临床有合适的人力资源配置。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为健康教育做好制度、体制保障。

  3.3 开拓创新,加强健康教育研究

  林清然的报告中显示美国有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医院有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资料和统一的评价标准,护理人员受过专业的培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充足,为开展系统化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给我国医院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很多启示。

  4 小结

  护理健康教育正在经历着一个迅速发展和崛起的阶段,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应认清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明确其不足之处,结合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总结优秀成果,进行深入研究,使护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护理人员更好地为人类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程现昆,王莹,张威.护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xx,6(3):85-86

  [2] 贺伟.健康教育.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3]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

  [4]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xx,35(6):325-327

  [5] 陈静.健康教育的发展及文献分类探讨[J]图书馆建设.20xx,(4):63-64

  [6] 李兰.关于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响因素[J].现代护理.20xx,10(11):1055-1057

  [7]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

  [8] 徐连文.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xx,21(12):1582-1583

  [9] 吴艳芳,安新莉,刘萍等.我国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5(17):94-96

  [10] 王亚红,刘春芳.关于我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xx,12(3):73-74

  [11] 阮敏芝.护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20xx,28(31):114-114

  [12] 沙凤珍,李丰珍.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xx,16(2):135-136

  [13] 温丽芳.基层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xx,16(12):1197-1198

  [14] 张爱琴,赵晓兰,薛英.临床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xx,27(9):124-125

  [15] 林清然.美国医院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启示[J].广东医学.20xx,29(7):1232-1233

护理论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美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的描述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麻醉护理教育项目分为三类:硕士项目、临床型博士学位项目和联合项目。联合项目以硕士层次为主,但学生可选修博士课程。所有培训项目均为职后教育,即申请项目的学生必须为弗吉尼亚认证的注册护士,并具备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教育课程以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为主,辅以麻醉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临床实践贯穿了整个培训周期。

  1.1.2中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的描述

  中国徐州医学院现有的麻醉护理相关教育以“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的形式出现,历经中专、大专和本科三个层次,为职前教育,即学生尚未获得中国法律认证的注册护士资格,也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历时2.5年的普通护理学教育,第二阶段为历时1.5年的麻醉专业课程教学阶段,最后一年为临床实习阶段。

  1.2方法

  采用教育家贝雷迪提出的教育比较四步法对中美课程进行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描述:包括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解释:归纳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在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并置:对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形成比较概念,提取比较要素并以表格形式呈现;比较:对上述三步形成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比较,得出结论。

  2结果

  2.1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比较

  以麻醉护理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内容4个维度作为框架,对中美两国现有麻醉护理教育形式进行比较。

  2.2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比较

  美国的麻醉护理培训在1933年前由当地医疗机构承担,为非学位教育。随后,经国家出台相关学位文件,麻醉护理开始向学位教育变革,培训机构也由当地医疗机构向大学转移,直到1998年美国麻醉护理教育最终确定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在美国发展麻醉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类型一直都为职后教育,教育层次自1998年开始提升为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国的相关教育主要以“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的形式出现在极少数医学院校,在1993年徐州医学院率先与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开办三年制中专层次的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此后又与福建闽北卫校合作开办大专层次教育;直到2004年徐州医学院开设本科教育层次的“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除了学院派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外,各地医院也开始自发组织小规模的麻醉科护士的岗位培训,但形式各异,缺乏统一的系统,在此不做详细比较。由此可见,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发展史并不长,具有一定规模的麻醉护理教育均属于职前教育,教育层次经历了中专-大专-本科的提升过程。

  2.3学生准入要求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每年仅招收24~36位学生,解读项目的培养目标发现,其以培养能在临床为患者提供专业麻醉护理服务、制订完善的麻醉护理计划的实践型护理专家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准入要求比较严格,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多方面对申请参加培训项目的学生做了相关规定。可见,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要求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综合能力。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学院派的职前教育为主,是在通科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加入麻醉护理特色,对于学生的准入没有设定特殊要求。申请参加麻醉护理教育的学生只需要具备相应教育学历,并通过国家组织的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的统一招生考试即可。

  2.4培训课程内容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的课程可分为三类:麻醉护理的高级医学课程、麻醉护理的专业课程和麻醉护理的研究课程。其中,麻醉护理专业课程占据了重要地位。从麻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采用的是模块式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水平,将一门课程分为多个层次分段教学,如麻醉护理的原则和实践分为了五个层次,即Ⅰ~Ⅵ。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培养个体,使其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其次,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麻醉护理教育为硕士以上层次的学位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在课程中专门开设了研究方法的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思维方式。此外,由于麻醉护理教育的专业实践性强,临床实习也为麻醉护理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划分了6个阶段进行(即临床实习Ⅰ~Ⅵ),时间占据整个培训周期的50%,约12~18个月。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通科护理教育课程为主要部分,即基础医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全部课程比重的15%左右。研究方法类课程没有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另行开设。徐州医学院的“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为历时1年的临床实习,其中半年为内外科实习,半年为麻醉科实习,临床实习时间在整个教学周期中仅占据10%。

  3讨论

  3.1形成系统的课程是培养麻醉护理人才的前提

  美国麻醉护理学会已有全国统一的指南对麻醉护理教育应该涉及的课程领域、培训周期、理论/实践课时的比例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麻醉护理教育的统一化和系统化。我国职后麻醉护理培训仅在各地医院内部小规模开展,缺乏统一标准,在培训周期、课程领域等方面存在百家争鸣的现象。因此,我国的护理界学者应尽快开展麻醉护理职后教育的相关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课程,推动我国麻醉护理职后教育规范化,以促进我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同时为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依据。

  3.2职后教育是中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麻醉护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技术性,以及麻醉患者围麻期意识状态的特殊性(非清醒或半清醒状态),都对麻醉护士的素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接受没有任何临床工作经验的学生参加麻醉护理教育并不合适,可能导致他们进入麻醉科工作上手慢,无法快速胜任高强度和高难度的麻醉护理工作,这将对围麻期患者护理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其次,中国目前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即“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是在普通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部分麻醉护理相关课程,使得学生早期、初步地接触麻醉护理的概念。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的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课程比重的小部分,培养的学生在实际进入临床麻醉科后,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岗位的继续教育,才能完全胜任麻醉护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导致教育成本效率不高。最后,麻醉护理教育走职后教育路线是国际发展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大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应紧跟国际麻醉护理发展潮流,向职后教育转型。职后教育的发展将从两方面进行。

  3.2.1以核心能力模型为指导培养麻醉护理人才

  “以能力为本位”是近些年国内外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方式,这种以职业能力为培训立足点的教育能够针对性的培养具有专业工作能力的护理人员。麻醉护理作为一门临床专科性强、能力要求高的专业,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对于麻醉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蒋莉莉、胡嘉乐等对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和核心能力做了系统研究,这对开设以能力为本位的麻醉护理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未来接受此类职后专业教育的学生将被授予相关证书,并能从事临床麻醉护理工作。

  3.2.2麻醉护理教育走专业学位道路是未来展望

  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经由非学位职后教育向学位教育发展,截至1998年全部转型为学位教育,并以硕士学位为最低教育标准。它的发展轨迹可为我国所借鉴,我们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后教育为起点培养麻醉护理人才,首先发展非学位教育,随着麻醉护理教育发展逐渐成熟,可在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科研类课程,使之逐渐达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麻醉护理的学位教育。这一方面可为临床优秀护理人才提供深造机会,开拓护理人才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背景下稳中求速,既保证了临床麻醉护理质量,又加快了麻醉护理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可推动护理学科下属二级学科的发展,为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发展借鉴和依据。

  4小结

  中美两所学校麻醉护理教育在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标准和培训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麻醉护理为职后教育,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参加培训项目的准入学生均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并且是在临床相关科室工作过一定年限的注册护士,教育内容以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为主。我国以“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的形式开展职前教育,教育层次历经中专-大专-本科的过程,学校对于接受麻醉护理教育的学生没有特殊的准入标准;教育内容以普通护理教育课程为主。经过中美比较,我们对中国麻醉护理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教育课程;

  (2)职后教育是未来发展趋势:

  (3)以能力为本位的职后教育为起点,以护理学位教育为未来目标。通过以上努力,以保障患者临床麻醉护理安全,推动麻醉护理学科发展。

护理论文11

  1 器材

  1.1 材料与试剂银杏叶由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银杏萜类内酯(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A、B、C)标准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HPLC甲醇为色谱纯试剂;乙醇为分析纯试剂。

  1.2 仪器DFY-500摇摆式粉碎机(上海鼎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制造);DZF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制造);RE-52A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制造);FSH22可调闪式提取器(郑州金星科技有限公司制造);Waters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制造)。

  2 方法

  2.1 银杏萜类内酯的闪式提取采用正交实验L9(34)进行闪式提取银杏萜类内酯的研究,正交实验的因素水平表见表1。称取粉碎后的干燥银杏叶粉末40 g倒入到闪式提取器的铁罐中,加入适量乙醇溶液,打开闪式提取器,破碎细胞壁。实验完成后取出,冷却,过滤,经旋转蒸发仪浓缩至无醇味即得浸膏。

  2.2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0.8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104 ℃,载气流速2.9 ml/min;柱温为30℃。表1 因素水平(略)

  2.3 线性范围考察分别精密称取对照品GA,GB,GC,BB 各3,3,3,4 mg置于10 ml量瓶中甲醇加至刻度,摇匀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取5,2.50,0.50,0.25,0.05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到刻度,摇匀,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溶液20 μl,注入HPLC仪测定。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

  2.4 样品溶液的制备取实验得到浸膏,加10 ml水和1滴2%盐酸,用醋酸乙酯振摇萃取4次(15,10,10,10 ml)。合并后用5%醋酸钠20 ml洗涤,洗涤液用10 ml醋酸乙酯萃取,合并醋酸乙酯萃取液后用水洗涤两次,20 ml/次。合并水层,用10 ml醋酸乙酯萃取,合并醋酸乙酯萃取液,回收醋酸乙酯后加10 ml甲醇,用于进样。

  2.5 精密度实验取最小浓度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5次,记录色谱峰面积,计算RSD。重复性实验精密称取同批银杏叶粉末40 g,共5份,按“样品溶液的制备”项下方法操作,制备样品溶液6份,进行含量测定,计算RSD。稳定性实验取一个样品,每隔2 h进样1次,共进样5次,考察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回收率实验取已测知含量的样品5份,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适量,依HPLC法测定,计算回收率,RSD。最佳工艺验证按照优化工艺条件操作,测定银杏萜类内酯含量。

  3 结果

  3.1 HPLC结果及标准品线性关系在前述色谱条件下,各种银杏内酯能够很好地分离(见图1),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白果内酯Y=0.563 12X-2.567 32,R=0.998;银杏内酯A Y = 0.34856X-3.15764,R=0.997;银杏内酯B Y = 0.456 78X-4.456 24,R=0.997;银杏内酯C Y=0.323 55X-3.234 13,R=0.999。

  3.2 闪式提取银杏萜内酯正交实验结果在本实验范围内见表2,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A(颗粒大小)>B(提取时间)>C(乙醇浓度)>D(液固比)。A因素影响差异有高度显着性,B和C因素影响差异有显着性。比较k值,得较好的因素水平组合为A2B1C3D2,与单因素实验的最优因子组合一致。即颗粒大小为50目,提取时间为5 min,乙醇浓度为60%,液固比为20∶1。

  3.3 工艺验证实验根据优化的`正交实验结果颗粒大小为50目,提取时间为5 min,乙醇浓度为60%,液固比为20∶1,进行3批银杏叶的萜类内酯提取率分别是1.700,1.716,1.720 mg/g。平均提取率为1.712 mg/g,说明正交设计筛选的工艺是合理的。

护理论文12

  1.1方法

  (1)在整个医院中建立病人安全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小组组长必须是本院中高学历、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有一定责任心的人员。成员是那些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并且取得护士或护师资格证人员,并且实行护理部、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管理责任制,护士长必须是高学历有丰富工作经验并且取得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在各个病区都必须设置专门的病人安全责任护士,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和安全责任护士对住院病人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其检查效果进行评价,如发现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改进,以保障住院病人的安全。

  (2)在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十分重要。现在乡镇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相对不高,临床一线工作的大多是低学历护士,一些还没考取资格证书,专科知识贫乏。在乡镇医院工作中,病人的病情往往都很复杂,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经验不足的护理护士很难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对于实施治疗护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提高护士的素质,培养护理人员与病人的交流沟通技巧,可以提高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增进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3)必须定时对在岗保洁人员进行培训。现在乡镇医院招聘的.保洁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对病毒、细菌、感染之类的概念一窍不通。所以,我们护理科室必须认真细心地给他们讲解其中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医疗废品分类、地面消毒等能够正确处理,对防止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4)如出现不良事件,医院需要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救治病人,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另外,医院应该组织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相关的经验,积极吸取教训,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5)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可提出一定的建议,例如,根据国家编制要求增加护理工作人员,改善护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情况,并且多争取一些培训经费及培训机会,保证培训学习不成为空头口号。还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解决此类现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2观察指标

  医院护理科室可制作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每月由护理部门或者安全责任护士向住院病人发放,对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2结果

  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后,医院中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6%,住院时间为(7.4±32.1)d,发生不安全事件为2次;而应用前,护理满意度为72%,住院时间为(15.6±44.7)d,发生不安全时间为21次。对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不安全事件发生次数和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应用后均优于应用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过程中,虽然组织中的一些流程、行为和制度等已经实现了常规化,没有异常,但会对住院病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甚至引发不良事件。因此,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应始终贯穿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措施,以保证住院病人的安全。对乡镇医院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实施病人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是一项重要标志。所以实现对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管理质量的有效评价,是保证住院病人安全享受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乡镇医院收治的病人较多,具有较大的年龄跨度,并且病种比较复杂,加上疾病具有突发性和多发性,这会给我们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带来难度,会产生较多的安全隐患。最大的安全隐患为护士的稳定性较差,严重缺编,多数乡镇医院的床护比达不到1∶0.4,大部分不到1∶0.3,而且多为新护士,都是身兼多职,有些乡镇医院护士长还兼职划价和催费。这明显加重我们护士的工作量。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相对缺乏一定的病人安全管理意念,护理效果相对较差,护理质量也相对较低。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医院可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教育培训,对高护理人员的防范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以及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效果。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率,对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护理论文13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对乡村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xx年10月-20xx年10月诊断为高血压的78例患者,并对其实施6个月的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差异。结果经过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干预后的患者在对健康知识认知、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干预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病情认知,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生活质量;自我效能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报道,我国患有高血压疾病人数已超过1亿[1]。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后期护理予以高度重视[2]。高血压通常治疗周期较长,如无恰当的护理方法加以干预,患者的病情控制、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均不能得到良好改善[3]。通过采用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探讨入网前、后乡村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0月-20xx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52.4±11.0)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4.7±2.1)年。全部患者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经诊断均为原发性高血压;(2)患者文化程度均在小学以上;(3)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无神经或精神的疾病,情绪稳定,不影响正常心理测试。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肾脏、肝脏疾病需长期卧床者;(2)严重精神疾病患者;(3)存在语言障碍者;(4)继发性高血压者。最终入选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各方面指标。

  1.2研究方法

  1.2.1患者评估针对入选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估,评估时间一般定为患者入院后24h内,进行健康教育计划前,评估主要由责任医生进行,找出影响患者病情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详细制定个体健康教育计划,最终确定患者健康教育内容重点,并将生命网护理病历建档。1.2.2住院实施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饮食、运动以及心理方面进行护理,通过每月2次的课程引导,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根据沟通内容及患者反馈及时更新修改后期的干预计划并完善生命网护理病历。1.2.3出院随访在患者出院后仍坚持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健康生命网管理服务,并请专业医师提供建议。1.2.4再入院强化对于病情难以控制、反复并需要再次入院的患者,将其个人的健康教育生命网护理病历进行修改调整,确保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1.3评价标准

  在患者入网前以及入网后6个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健康教育达标率评价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进行评价,根据患者对每题回答正确程度给分,将分数>80分的患者定为合格。自我效能评价[4]根据RalfSchwarzer制定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患者自我效能进行评价,统计每位患者最终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其自我效能情况越好。生活质量评价标准[5]采用欧洲治疗与研究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问卷表对入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功能越好,对于症状评价中,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及U检验进行分析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入网前、后健康教育达标率评价结果比较

  比较患者入网前、后健康教育达标情况后发现,采用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后患者对于高血压基础知识、饮食治疗方法、运动治疗方法、血压日常监测以及药物治疗方法掌握水平较入网前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

  2.2患者入网前、后自我效能评价比较

  接受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前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31.5±1.7)分,进行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为(34.8±1.8)分。入网后患者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入网前(U=13.87,P<0.01)。

  2.3患者入网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比较

  对于患者入网前、后的生活质量(功能维度与症状维度)进行评估后发现,入网后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较入网前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长期血压过高会导致脑细小动脉转变为纤维素性或玻璃样病变,血管管壁弹性下降,血压升高,血管容易因破裂而出血,使得患者易出现昏迷、意识改变等精神功能障碍。在脑出血初期,血压如果没能及时得到控制,会使死该类疾病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困扰,使其生活质量逐步下降,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6,7]。高血压病情反复,难以控制,造成患者及其家人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缺失,同时由于乡村患者对于疾病认知程度以及重视程度不高,导致该类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下降[8,9]。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基本知识的认识,由于定期个体化方案的随访,也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研究发现,采用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以及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

  入网后患者对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我效能方面均优于入网前。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通过将健康教育、护理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模式,选取患者更容易依从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运动、饮食、心理以及睡眠全方位的护理,能够对患者的自我效能起到积极的提高作用。生活质量是WHO提出的一种新健康概念,认为对于患者的健康不仅关注于其是否患病或衰弱,更应对患者精神上、躯体上以及社会生活上的状态进行关注[10]。采用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后患者在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入网前。由此可见,健康教育生命网管理不仅对患者的高血压症状以及自我效能有所改善,对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综上所述,采用健康生命网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护理论文14

  尊敬的朋友:此篇文章由本站老师独家原创写作,版权归会员所有,普通VIP会员无权查看,服务咨询电话:0825-6698000。

  摘要:所谓医者父母心,作为一个医生不仅仅是医好病人的体外伤,还是医好心理上的创伤,本文从骨科上来论述对患者的人性化治疗,病者本来就是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当医生若只是对一味的把伤医好而忽略病人心理上的创伤,结果可能会导致病人的二重创伤,所以笔者从骨科的人性化的各个方面进行论述,从入院—手术—术后——回复逐个论述,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骨科,人性化,护理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的中国,我们党都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同时我们也知道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那什么是以人为本呢?就是把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原、本体,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的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观念。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在现代的社会上,我们都在自重人,以人为核心。在整个社会的以人为本的信念下,我们应该改变一下上个世纪留下来在医院的一些对病患者不贴心的护理。现在我就以骨科患者的护理问题谈谈我对人性化护理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骨科患者来说,相信他的行动是不会方便的,也相信这些患者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就像如果一个人的腿上的主板骨被折断了,那么在他做完手术后,他还必须还要长期做一些复健运动,相信这些运动都会给他带来身体上精神上的一些痛苦。那么相信作为护理人员的工作人员就要给于这些骨科患者一些人性化的护理。

  一.人性化护理理念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人性化服务,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自觉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此,笔者认为需要先为大家介绍什么是人性化服务。那什么是人性化服务呢?所谓“人性化”就是在提供医疗服务之前,考虑到所提供的设备与服务,其使用对象是病人,还要考虑到人性的许多弱点和人性的差异。人的个性是相当多元化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质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人外向、有人内向,有人木讷、有人灵活,有人是思考型、有人是感受型。患者做为特殊的服务对象,对服务的要求更加多样,所以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能数十年如一日,必须考虑到人性的差异。除外还必须要尊重这种自我防卫的心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尊重病人不愿被公开知晓的心理。

  二.人性化护理具体做法

  人性化护理行为的内涵包括:对人信念的秉持,尊重患者的个别性;真正了解临床情况;做到与患者同在;护理内容的实质举措是采取具体行动。

  强化健康指导强化专业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每天深入病房与病人交流。有效的沟通技巧,指展示良好个性品质的行为方式。在工作中,多一点微笑,用微笑和爱心去安抚患者焦虑和恐惧的情绪。结合我科的病种,我科总结制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等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手册,并为颈椎病患者制定了中医食疗药膳方。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如入院指导、饮食指导、疾病指导、康复期功能锻炼、运动疗法等并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使健康教育真正落实。

  做到换位思考护理者应理性处理各类事件骨科患者大多遭遇突发事件,患者情绪波动,家属烦躁焦虑。护士需换位思考,体贴和理解。体贴是爱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护士能理解患者的痛苦感受,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要。

  三.入院时人性化护理

  我们都知道骨科医院收治的患者多数有骨折或骨头移位,入院时,患者正在承受着疼痛的折磨,还需要时间去适应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显然已是两重的痛苦。除外有些患者入院后就进行骨牵引或石膏、夹板外固定,这些操作对他们来说本就觉得陌生,这也增加了患者的第三重痛苦,那就是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假如患者常主诉疼痛,护理人员要主动安慰患者,注意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进展,患肢肿胀、末端血运、指(趾)活动、感觉情况。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规律性。除外护理者还可以贴心的对患者和患者家属介绍一下病患者将要做的手术和所要用到的器材,告诉他们手术的流程还有一些医院的场所设置如厕所或饭堂等,并应该向他们介绍患者的自治医生还有一些相关的成功例子,让患者家属得到放心和信心,同时也让患者更安心得接受手术。除外护理者还需要在进手术室之前细心的再给以患者一定得鼓励,让他们心情放松、注意力转移,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四.手术时的人性化护理

  我们都知道在手术之前,当患者看到或感到自己的身上多了很多陌生的仪器,这不免会给患者再一次带来心理上的恐惧和压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克服术前的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稳定情绪,可以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此护理者应耐心、细心地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同时可以适当运用镇静药物来帮助他们渡过这个时期。主管护士向患者做好术前宣教,解释术前做好皮肤准备的重要性,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在做术前准备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变化。但我们依然需要在患者手术时对患者小心、细心一点。特别对于那些需要割开皮肤,用线缝的手术。护理人员应该细心、温柔的做好每一个包扎和其他的'一些护理需要。

  五.手术后的人性化护理

  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患者终于做完了手术。相信这时患者的家属或朋友已经在手术室外坐立不安了,这时护理者应该先走出手术室并自动告诉患者的家属或朋友,患者的手术情况。让家属或朋友放下120斤的心。在病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要及时到床边,并告诉患者手术很成功,只要细心调养很快就可以出院了,并满足患者的需求。在对待患者的时候始终保持微笑,以端庄的仪表,关怀性的语言,热情、诚恳的态度,来缓解患者手术带来的痛苦;再通过关心、尊重患者来达到减轻痛楚和增强康复的信心;在护理期间需要对患者细心的观察,和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并却使用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除外在对患者进行换药或重新包扎时要温柔细心一点,要需要关心的问病患者是否有什么不适的地方。对病患者,绝不可以一脸傲气,高不可攀的傲慢样子。在一次不幸的车祸中,我妹被车撞断了大腿上的主板骨,她被送进了一所市级医院。当时在她做完手术后,那个护士不理不睬的在为我妹换药,包扎,当时我妹就喊疼,当时那个护士就说没事的,是有点会痛的。然后不过几个小时我妹的腿就出现了浮肿,我们急的跑去找医生了,后来医生说是包扎时包扎的过紧造成的……这说明了什么呢?不痛在自己身上就不知道会痛,这样的护理人员在我们这个社会是绝对不能被承认的,我们是人性的社会,那么在护理上更需要人性化。

  六.复健中的人性化护理

  术后的复健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护理课程的授课,让每一位护士了解到骨科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骨折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同时,也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护士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如膝关节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需要进行屈曲功能锻炼。患者进行屈曲锻炼是比较痛苦的,这时候,护士要发挥其优势,通过日常的沟通及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进行屈膝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他们忍受痛苦,配合锻炼,争取早日康复。护士要掌握人体机能解剖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正确选择和应用运动疗法或其他疗法。这样,骨关节的康复治疗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方法对于一些伤势不重的患者来说,或许在医院护理一段时间就可以出院了。但对于一些伤势严重的患者来说,他们还需要在医院做一段时间的复健运动。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如果你突然告诉他,你以后或许不能再走路或不可以再使用这只手或许可以通过复健来恢复。这对患者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相信正常的人都不希望自己不完整。那么这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应该给以患者鼓励,给于患者家属或朋友希望,告诉他们很多患者都可以通过复健的方式来使他们所受损的某个部位得到恢复。在患者进行复健的一些运动时不免会跌倒或做不到自己想要的,这时这些患者就会产生悲观的情绪或许一些悲观的行为。这时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细心的给他们鼓励,鼓励他们再站起来,并给于他们家人般的问候和关怀和体贴。还需要联系患者的家属或朋友,建议他们多陪陪患者,在从行为上支持患者,让患者有继续做复健的心。假如护理人员不给于呵护或者家人也不给于希望,那么相信这个患者绝不会有在站起来的一天,因为他自己已从心理上否定了自己。同时这也是护理人员不负责,无人性化的表现。因为还有很多的一些护理者不管你是否康复,反正不是她有病,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我们应该大力治理这种不人性护理情况,建立起具有人性化的护理系统。

  七.护理人员的人性化语言艺术

  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时必须注意到语言的双向作用。温柔、亲切的笑容,鼓励和激励的语言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起到配合治疗的作用。反之,粗鲁、生硬的语言则可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甚至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认为是: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当患者遇到疼痛或者缺乏自信时,运用安慰性及鼓励性的语言;当患者紧张时,采用引导性的语言,使患者放松。避免使用生硬的语调,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八.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家属中运用

  当骨科患者住院时,作为患者的家人,他们那担忧急切的心情我们护理人员是可以看出来的。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疏导。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的同时,也要对患者家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加强患者家人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安慰及加强患者相信会医疗好转的信心,让家属了解患者应该注意的饮食调护及运动调护。如年老的卧床患者,预防三大并发症的重要性;术后患者的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骨折患者在骨折早、中、后期中医饮食调护;并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诉家属,让其了解治疗的目的。达到家属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目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结: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需要。骨科患者如果能得到更多的关怀,不仅仅对心理好并且还可以使病情好得更快,所以作为医护人员,不能只是顾着看病情,还要考虑患者的感受,那样做到医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护理论文15

  心理护理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互动过程,帮助患者获得最佳身心状态的一项带有科学性和技术性的措施,它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手术治疗的重要条件[1]。心理护理的内容包括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观察、分析,因人而异地安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青光眼患者主要因为眼压升高,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眼痛。其病理过程是严重损害视力,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患者同时还表现为恐惧、紧张,态度消极的心理状态。因此,有效而及时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资料与方法

  20xx年1月~20xx年12月共收治青光眼患者90例,其中男38例,女52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15岁。急性发作期青光眼15例(17%),继发性青光眼4例(4%)。表明青光眼患病因素较复杂,要因人而异实施护理措施。

  护理

  (1)疼痛焦虑的护理。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多在傍晚时分突感额部疼痛,以后发展为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2]。疼痛的刺激会使患者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护理人员除立即遵医嘱给口服醋氮酰胺、小苏打片,用真瑞眼药水点眼,静输20%甘露醇400ml。同时还应做到:①充分理解每个不同患者的情绪变化,并针对不同的思想活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交谈,消除顾虑,使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通过作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使之尽快适应环境和护理需要,较好地将患者从焦虑中解脱出来。②有针对性地给患者讲解有关青光眼的保健知识,患者生活有规律,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脑力过度疲劳,全身放松,眼睛不可用力,闭目休息,讲解缩瞳药、降眼压药的用法及重要性,通过讲解和说明,让患者正确理解护理要求,减轻焦虑。

  (2)运用非语言接触消除顾虑:曾经有一位患硅油性青光眼的患者说过,主任每次用裂隙灯看完他的眼睛,他就观察、琢磨主任的面部表情,如果主任面部表情轻松或微微点头,他就会认为自己的病情有好转,如果主任面部有不易察觉的不肯定的表情,他就会很敏感地认为自己的病情无好的进展。对于这种心理,我们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给患者适当的支持。比如医护人员的眼神、动作、面部表情都对患者产生影响,所以要千方百计地使患者感到他的健康是有希望的.,医师是值得信赖的。

  (3)用心理支持解除紧张恐惧:为促进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解除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做到:①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与其目光接触(目光交流),以表达你对他的关心和尊敬。针对不同的对象运作不同的语言,使心理护理起良好的效果,如对青少年患者,要用鼓励性语言,生动形象讲解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有意识地进行表扬,切不可斥责。对青年患者,因眼睛视力突然下降,感到自卑,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对中青年患者,往往因需住院治疗,而担心影响工作,表现出不安和焦虑,在与这类患者交谈中,应表示理解,语言要有科学性、哲理性。对老年患者运用尊敬和鼓励的语言,使患者树立信心,运用触摸可使老年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自然状态[3],并用文雅的举止,熟练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心理疏导。②通过说明、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杜绝一切不良刺激,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介绍意志坚强的同种住院患者,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树立良好的榜样,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

  (4)减轻消极忧虑心理:患者或多或少存在不利于手术的消极因素,它可通过下丘脑及其控制的激素分泌,影响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4]表现为对未来的结局的担忧,担心手术效果不佳,视力恢复不理想,出院后自我保健不良,心理负担很重。要鼓励他说出焦虑的原因及心理感受,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予支持,鼓励并适时地进行青光眼治疗、休养、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等有关知识宣教、指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可以让患者选择认为值得信赖的医生手术,手术中要安抚患者,诸如握住患者的手之类的抚摩来表达你对他的关心和体贴,使其精神放松,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对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对视角的不良影响,在术前就要使患者了解,让患者慎重选择。并以书面形式展示(我科已实行术前申请单,谈话记录,重大手术签字),术后一旦出现并发症,患者要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手术健康发展。

  讨论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尤其在青光眼患者的护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用耐心、细致、坦诚的语言和态度,解除了患者的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的心情,使其最佳地配合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本组90例患者经有效的心理护理,精神放松,依从性好,满意率达到90%以上。均全部治愈,顺利出院。

  参考文献

  1程利英,翁月萍,詹雅萍.角膜穿孔伤患者的心理护理.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xx,23,577.

  2惠延年主编.眼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113.

  3周枫,周小榕.触摸对老年患者的作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xx,21(1):41.

  4刘光美,王传富.眼科新进展,20xx,21(6):444.

【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论文【精选】06-30

护理论文06-28

护理学论文06-26

护理论文(合集)06-30

护理论文精选15篇06-30

护理论文15篇(荐)06-28

护理论文常用15篇06-28

护理论文共15篇06-28

护理论文优秀15篇06-30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