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

时间:2024-06-30 10:27:53 美容 我要投稿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护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护理论文必备(15篇)

护理论文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患者103例,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从心理到身体均给予最佳护理,一段时间后给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回收后计算满意率。结果经过优质护理后,非常满意61(59.22%);满意32(31.07%);不满意10(9.71%);满意度90.29%。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缩短了他们恢复时间,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改善了他们在医院的生活质量,疗效明显,得到了临床的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训练;骨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是指以患者为中心,把基础护理作为护理的主要工作,全面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把护理工作落到实处[1]。20xx年1月至20xx年4月我院在骨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很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1月至20xx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03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1例,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42岁。所有患者除了骨科疾病,其他方面均良好。

  1.2护理方法

  1.2.1入院护理: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患者,护送至床前,妥善安置并通知医师。主动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治疗医师、管床的护士以及疗区的护士长,介绍该病治疗方案与治疗时间等。

  1.2.2心理护理:患者在医院都会感到孤独,害怕,再加上是骨科疾病难免会有生活上的不方便,这些就更容易使他们产生恐惧、无助等负面心理。①术前心理干预。患者在术前一般会有害怕手术效果不好,手术费用过多,今后可能丧失劳动能力等担忧,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况。此时,一定要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热情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理解,耐心的对患者提出的疑虑进行解答,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尽快接受治疗,以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②术后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耐心讲解手术的结果,告知其术后锻炼对于恢复手部能力的重要性,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担忧,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自主锻炼的依从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2.3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①变被动为主动:以前患者输液时大多是等待患者的呼叫铃声响了,再去更换输液,这样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以后,护理人员开始主动输液、换液和加药,并且增加了对输液患者的巡视次数。②生活上关心:询问睡眠情况、对于不方便的的患者进行辅助口腔护理,对于病重病危的病室需要保留廊灯,便于观察患者的情况,适当关闭门窗,注意温差变化。

  1.2.4疾病护理:骨科的患者大多是身体上的创伤,疼痛是在所难免的,减轻他们的疼痛对身体和心理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要根据患者的疾病身体特点设计方案,除了给予一定的止痛药外,还要通过一些物理止痛方法进行护理,冷热敷,按摩等等[2]。除此之外,还要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和各项检查指标,来帮助他们关注疾病发展恢复状况。不同患者有不同的病情特点、不同的身体状况,查房时要根据各自的`体征着重巡视,并认真做好记录。如果有任何问题、特殊情况发生都要及时与医师沟通,尽早处理,以免耽误病情。如果患者有任何疑虑,也要积极回答,解决他们的疑虑,若无法解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平时做好基础和生活方面的护理,由于可能会长期躺卧于病床之上,有产生压疮、静脉栓的可能性,要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的防范措施,并保证周边环境的通畅,防止磕碰发生。

  1.2.5康复训练:加强对患者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是骨折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患者在手术后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肌肉、软组织、骨关节功能的恢复,对于促进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是骨科患者恢复功能的重中之重。应当为骨科患者设计锻炼计划使患者早日康复。

  1.3评定方法:护理满意度内容,有工作责任心、术后护理、服务态度、业务熟练四项内容,每项评分是25分,得分<70分为不满意,70~89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2]。

  2结果

  经过优质护理后,非常满意61(59.22%);满意32(31.07%);不满意10(9.71%);满意度90.29%。

  3小结

  临床护理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一门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临床护理是维护人类身心健康与促进人的身心疾病康复的工作,责任重大,要不断地完善与创新。要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转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是采取“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综合的护理护理方案,每一个护士即能独立管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凸显出来,工作的主动性更高了,确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要求以人为中心,做到合理化用人,充分发挥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达到人力资源效益发挥的最大化。本文通过改善医院环境、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情感管理、设立护理人员明确的奖惩制度等方面进行护理管理,不断为护理人员提供舒适、愉悦的工作环境,及时与患者沟通,同时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本文从通过改善医院环境、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情感管理、设立护理人员明确的奖惩制度等方面全面评估,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因此,优质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桂荣.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xx,8(6):628-629.

  [2]武香丽.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xx,31(18):151.

护理论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H社区是典型的单位型社区,社区住户8827户,在册居民23000人,其中空巢老人244人,孤寡老人2人,44名90以上的老人。社区居住大多为大学在校的教职工及家属,是一座单位大院式的管理社区。

  1.2方法 选择H社区186例空巢老人随机分为两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行心理护理,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语言上关心和安慰老人,给予老人精神支持。对两组的血压控制情况、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进行对比。

  1.2.1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法上对老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好解决对策后进行针对性的老人心理护理。

  1.2.2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情绪变化作为心理状态评定的指标:①护理前后的血压情况记录;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老人护理前及术后3d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护理前后平均血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 d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亲情缺失 在调查中有老人们对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表现出来的失落感,在问到老人的精神生活感受时,孤独寂寞感是空巢老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这种情绪会导致老人性格抑郁、行为能力降低、记忆力和判断力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缺少亲情和精神慰藉使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自然大打折扣。

  2.4身体功能衰退 在调查中老人们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疾病很平常,且多为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病等。这些慢性疾病造成老人独自完成日常生活活动都比较困难。

  2.5心理支撑不足 空巢老人当前的生活状态凄冷,专家指出,由于“空巢老人”得到的关怀少,身边无子女依靠,缺乏精神安慰和精神寄托,易犯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这些精神疾患为表现特征的“空巢综合症”。老年带来的孤寂、丧偶带来的悲痛等等都会导致老年人情绪低落。

  2.6养老机构不符合自身需求 空巢老人若是依靠社会的力量,但当前这些空巢老人生活照料体系体制不健全,相应的社会帮扶机制不成熟,尚未完全建立。

  3 结论

  3.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在發展和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对其进行资金的有力支持,和社区在开展活动中多次遇到资金紧缺的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会通过拉赞助的形式来保证服务的有效进行,政府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的保障机制,让社工能够安稳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服务,这样才能让社会工作的发展有所改善。

  3.2加强群众对社工的认可度 广泛宣传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倡导公职人员、大中专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通过媒体报导来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的事迹,加大力度宣讲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法规。让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深入人心。

  3.3强化社工专业知识体系的人员配备 发展为老服务要充分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须“完善招募制度,加强自我管理;健全培训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持久发展。”H社区以高效为依托,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几乎都是由在校大学生来担任的,他们有着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保证了能不间断的'为空巢老人输送志愿者。定期研讨社区社会服务需求,开展经常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社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通过一些措施,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社工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和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改善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积极良好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疏导空巢老人负面心理状态。

  4 建议

  4.1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作为老人要摆正心态,平和对待。子女不在身边,年轻人在社会上工作、生活压力都比较大,难免会忽视对父母的照顾,回家探望父母次数少了,做父母的也要理解,因此老人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通过这种逆向思维,平衡老人的心理,只有老人怨气少了,明理是非,就能摆正心态,心平气和地应对“空巢期”。

  4.2开展社区娱乐活动,培养老人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组织社区空巢老人一起参加晨练、跳舞、打门球、郊游等,以比赛形式组织这些老人,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围棋,唱歌,老年舞蹈等等,只要有事情做,老人们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也不会寂寞。

  4.3子女要定期看望老人,加强与老人的交流,从根本上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做子女的多回家与老人团聚,使老人得到心理上的慰藉。让老人感到儿女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子女应敬老养老。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则是“小有所依,老有所靠”,所以子女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黄丽娟.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措施[J].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xx(3):133-134.

  [2]樊英伟,王文琴.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现代医生,20xx,48(21):106-107.

  [3]孙景贤.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及社区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 20xx(22):20xx-2032.

  [4]张俊芳,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现状[J].天津护理,20xx,21(3):280-281.

  [5]华长虹.高校社区空巢老人的负性心理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 20xx,11(32):3061-3062.

护理论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监护室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昏迷病人60例,男41例,女19例,入选病例均无肺部疾患史。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干预方法

  入院后采用低流量吸氧、脱水、抗感染、鼻饲、2h翻身叩背1次等常规治疗护理措施。每日给予3次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溶液均采用口泰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使用无菌钳夹紧浸湿的棉球,无菌镊子协助拧棉球至不滴水,按牙齿左外侧面→右外侧面→左上内侧面→左上咬合面→左下内侧面→左下咬合面→左侧颊部→右上内侧面→右上咬合面→右下内侧面→右下咬合面→右侧颊部→舌面→硬腭的顺序擦拭。研究组采用临床上常规使用的纱布,使用无菌钳与无菌镊子将浸湿的纱布拧至不滴水,将纱布打开成约5cm×20cm长方形,无菌镊和无菌钳各夹住纱布的两端,然后闭合无菌钳端夹紧纱布,右手持无菌钳缠绕纱布至钳端完全包裹(剩余的纱布由无菌镊夹着留在口腔外面)后按上述步骤进行擦拭。每擦拭好一个面可以继续缠绕纱布直至整块纱布完全缠绕至无菌钳,再更换新的纱布。

  1.2.2评价方法

  两组病人均于口腔护理后立即比较口腔清洁度,并在第7天最后1次口腔护理后观察其口腔细菌培养、口腔溃疡发生率和两周后病人肺部感染等情况。①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1周后,在第7天最后1次口腔护理后用无菌长棉签擦拭病人口腔两侧面颊部黏膜及两侧下后牙咬合面、上腭及舌苔,标本立即送检行细菌定性检查。②评价口腔清洁度的标准:由3名科室内工作5年以上护士进行评估。口腔无异味,口腔黏膜红润,无附着物,无黏液,牙齿表面光洁,无舌苔,牙间隙无残留物,为清洁的标准。③口腔溃疡评价标准:初起时病人口腔黏膜是一些很细小的红点,后逐渐扩大为直径2mm~3mm或更大的浅溃疡,溃疡微微凹陷,表面有一层淡黄色的假膜覆盖着,溃疡周围的黏膜由于充血而呈红晕状。④病人每周行痰培养及肺部摄片检查,并根据痰培养结果及胸片结果判定是否发生肺部感染。

  2讨论

  2.1良好的口腔护理对于昏迷病人的重要性

  口腔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最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技术,对维持口腔清洁、改变口腔环境、防止微生物过度繁殖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脑出血昏迷病人都是采用鼻饲进行营养支持,病人不能正常地经口进食,口腔分泌物减少,口腔黏膜干燥等,使口腔的正常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对昏迷病人实施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很难达到彻底清洁口腔的目的。口腔内温暖湿润的环境为细菌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通过唾液的分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来保持口腔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然而当机体受到创伤后,随着免疫功能的下降,细菌的侵袭就需要相应的护理措施来中止。研究表明良好的口腔护理可以减少病人口腔内细菌的感染及其繁殖,。每一种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并发症也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难题。脑出血昏迷病人的并发症多而且重,作为护士也应该为如何减少病人的并发症贡献自己的力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口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口腔溃疡发生率仅为10.0%,对照组高达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部感染率研究组为26.7%,对照组为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有效的口腔护理可以减少病人口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也有研究证明了良好的口腔护理对病人口腔真菌感染及口臭的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

  2.2采用纱布行口腔护理的优势

  棉球作为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在临床上仍被广泛应用。但是昏迷病人不能配合护士的操作,护士只能凭自己感觉,按照传统的步骤进行操作。由于棉球的接触面比较小,且浸液体后棉球的摩擦力也不如纱布好,同时昏迷病人又不配合操作,棉球包裹血管钳前段的面积较小很容易损伤病人的牙龈。老年病人牙齿受损比较常见,在使用棉球进行擦拭过程中,受损牙齿容易牵拉出棉球的棉絮,使其滞留在口腔内,不易发现。用纱布进行口腔护理时,整个血管钳端被纱布包裹,纱布的摩擦力比棉球要大得多,接触面也比棉球要大,尤其是在擦拭病人上颚及舌苔时纱布的优势明显大于棉球。本研究中采用纱布进行口腔护理,起到了一定的`疗效。本研究表明,使用棉球进行口腔护理时病人口腔的清洁度满意率明显不如纱布,纱布进行口腔护理时,清洁度满意情况可达到86.7%,而棉球仅为40.0%。所以应用纱布可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减少病人因口腔问题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2.3采用纱布行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2.3.1保证病人口腔黏膜的完整性

  在张口器打开病人口腔后,要借助手电筒仔细观察病人口腔内部的情况,尤其是口腔黏膜的完整性、有无出血点、白色斑点、病人的牙龈情况等。如果病人口腔黏膜出现破损,应避免纱布与破损面的接触,因摩擦而使破损面扩大,造成病人不适或引起口腔感染。

  2.3.2因人而异,选择合理的口腔护理方法

  每个病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人的口腔情况及对各种口腔护理的方法耐受也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口腔护理方法,如口腔护理液的选择,纱布和棉球相结合的护理方法等,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而适时改变。

  2.3.3注意操作力度,避免引起病人不适

  采用纱布行口腔护理时,张口器的使用应尤其注意,打开的最大幅度应为不引起病人不适为宜,如病人出现呛咳、恶心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在擦拭舌根、后上颚、后上下内侧面应适当减轻操作的力度,避免刺激病人,引起不必要的反应。口腔护理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变能力。比如当血管钳上缠绕一定的纱布时,不能强行将血管钳伸进病人口腔进行盲目擦拭,避免引起不良后果。如何判断病人的耐受程度,判断病人口腔内部是否已擦拭干净,是否还有分泌物遗留在口腔,都时刻考验着护理人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平时的临床护理中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及新技术的学习,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3小结

  脑出血昏迷病人大多口腔的自洁能力较差,唾液的分泌减少,造成口腔黏膜干燥,影响病人的口腔内环境,使病人口腔异味严重;且病人脑出血昏迷后一般病程都比较长,口腔的并发症难以避免。使用纱布行有效的口腔护理可以更加彻底地清除病人口腔内的定植细菌,促进病人口腔内环境的稳定,增加病人口腔清洁度,增加病人口腔舒适,保证口腔黏膜湿润,减少病人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认识到口腔护理对脑出血昏迷病人的重要性,加强口腔护理,以减少病人的并发症,使病人能够早日康复。

护理论文4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在新生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xx年1~12月接受新生儿护理的100例新生儿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末开展新生儿抚触;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出生后第1d进行新生儿抚触,分别于出生第1d与第28d时测量两组的体重、身长、头围、24h摄奶量以及睡眠时间,并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出生第1d,两组在体重、身长、头围、24h摄奶量以及睡眠时间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28d时,观察组的体重、身长、头围、24h摄奶量以及睡眠时间分别为(5.31±1.82)kg、(53.16±7.52)cm、(37.97±4.31)cm、(443.54±25.39)ml、(21.64±7.42)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开展新生儿抚触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速率,提高睡眠质量,保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新生儿抚触;护理;生长发育

  新生儿抚触是近年来新生儿护理中新兴的护理技术,是指专业护理人员用双手科学地、有序地对新生儿的头部、面部、胸部以及四肢等部位的皮肤进行技巧性的.抚摸,通过皮肤与皮肤的接触让新生儿感受到温和的刺激,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刺激,从而引发多种有益的生理效应[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称新生儿抚触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本文中将探讨新生儿抚触在新生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新生儿科20xx年1~12月接受新生儿护理的100例新生儿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胎龄37~41周,平均(38.92±7.47)周;自然分娩24例,剖宫产26例;出生体重2.62~4.13kg,平均(3.64±1.51)kg。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胎龄36~42周,平均(38.13±5.72)周;自然分娩22例,剖宫产28例;出生体重2.74~4.22kg,平均(3.53±1.75)kg。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新生儿,两组在性别、胎龄、分娩方式以及出生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末开展新生儿抚触: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1d由专业护士按照国际抚触标准对其进行抚触,抚触在安静、光线柔和的房间中进行,室温保持在26~28℃,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用温水为新重儿沐浴,后用干毛巾擦干身体,轻轻置于抚触台上准备进行抚触;抚触前护理人员双手要涂抹婴儿润肤油,每天分别于午睡前与晚睡前分别抚触1次,2次/d,20min/次。具体抚触操作方法:(1)头面部抚触:将新生儿平放在抚触台上,护理人员用双手拇指由新生儿前额中部开始轻轻向两侧推[2];完成上述动作后双手拇指再由下颌中部轻轻向上推动,使嘴唇呈微笑状,并轻声说:“宝宝,笑一个真可爱!”。(2)胸部:护理人员的双手分别在新生儿的胸部两侧肋缘,双手交叉上下滑动,抚触时注意避开乳头[3]。(3)四肢:用两手轻轻握住新生儿的双手、双脚,由上到下轻轻揉搓,并伸拉手指、脚趾关节。(4)腹部:用指腹在腹部从右向左做顺时针按摩,同时按摩脐部,避开脐痂未脱的部分。(5)背部:将新生儿反转,双手平放在其背部,双手与脊柱成直角,轻轻向下按摩。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出生第1d与第28d时测量两组的体重、身长、头围、24h摄奶量以及睡眠时间,并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出生第1d,两组在体重、身长、头围、24h摄奶量以及睡眠时间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28d时,观察组的体重、身长、头围、24h摄奶量以及睡眠时间分别为(5.31±1.82)kg、(53.16±7.52)cm、(37.97±4.31)cm、(443.54±25.39)ml、(21.64±7.4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其在生命伊始就有对情感的依赖,当胎儿在羊水中时,感受到的是羊水的抚触;分娩时胎儿全身外周神经感受器也会受到刺激;出生后母亲的拥抱、亲吻也都是抚触,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需要[4]。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5-7]发现新生儿抚触可以在许多方面提高新生儿的生长发育:(1)消化系统:通过腹部抚触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胃肠功能,促进胎粪中胆红素排出体外,同时有助于胰岛素与胃液的分泌,加快糖原、脂肪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睡眠质量:抚触可以让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到子宫内熟悉的感觉,提高其安全感,从而改善睡眠质量;(3)增强免疫力:新生儿抚触能够增加免疫应答,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促进胆红素的分解,缩短黄疸时间,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4)智力发育:新生儿抚触会对新生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个神经系统进行刺激,有利于智力与行为力的发育[8]。本组研究中,出生28d时,观察组的体重、身长、头围、24h摄奶量以及睡眠时间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新生儿护理中开展新生儿抚触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速率,提高睡眠质量,保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孙俊翠,孙迎晖.新生儿抚触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xx,19(8):388.

  [2]梁蓓堃,张晓明,汪彬.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xx,18(3):263-264.

  [3]廖新阳,蓝院琴,谭月坚.新生儿抚触技术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7(z2):132-133.

  [4]罗彩萍,连朝辉.新生儿抚触对婴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xx,25(2):224-225.

  [5]黄河清,洪琦,李仪凤,等.新生儿抚触对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xx,10(3):203-204.

  [6]徐约丹.抚触对新生儿摄入量、排便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xx,25(28):4057-4058.

  [7]冯智朴.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的主要对策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xx,13(21):2407-2409.

  [8]李会萍.新生儿抚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疗效[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xx,6(1):42-43

  作者:王佳 单位: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护理论文5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在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由于急慢性损伤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髋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和硬膜囊,引起相应神经症状的一种疾病。此病的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可以因突然的外力导致急性发病,尤其在弯腰负重的体位,也可以因长期姿势不良或反复多次的劳损积累致慢性起病,损伤好发于 L4-L5 或 L5-S1 椎间盘,且髓核多向侧方或侧后方突出,故临床以坐骨神经痛和 L5、S1 神经受损为主要表现,向前弯腰或腹压升高常使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若马尾神经受压,可出现膀胱或胱门括约肌功能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1 康复评定

  1.1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治疗史、职业史、个人史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其中现病史包括发病的原因、症状的特征,病情的进展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和用药情况等等,如果患者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可以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ous scale VAS)对疼痛的程度进行评定。此方法是用特制的评分尺或划一条 10cm 直线,尺或直线的一端代表无痛,另一段代表极痛,让患者指出尺或直线上可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一点,记录该点在评分尺上的读数或量出该点至无痛端的距离,以便治疗前后对比,VAS 是目前临床上疼痛评定的常用方法。

  1.2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动静态姿势,测量有关的关节活动度以及相关的 神经系统检查等等。常见的体征有:腰前弯受限,腰椎侧突,腰椎和坐骨神经走向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患侧下肢肌力减退(如伸母长肌肌力弱),下肢远端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等。

  1.3 其他检查包括 X 线、CT、核磁共振、电诊断等,从影像学上,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分为膨出、突出、脱出。

  2 康复治疗

  2.1 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2.1.1 卧床和制动当疼痛严重激惹性强时,此方法可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通常建议患者卧质地较硬的床,以卧位时保持正常生理弯曲,且身体各部位均有支撑为宜。腰椎稳定性差,轻微活动使症状加重者,应佩戴腰围,起制动作用。

  2.1.2 物理因于治疗包括短波治疗、超短波治疗、微波治疗、红外线治疗、低中频电、疗磁疗等,其主要作用为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反应,缓减肌肉痉挛及镇痛等。

  2.1.3 腰椎牵引通过对软组织的牵拉,椎间盘的减压和椎间孔的增大,使肌肉痉挛,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及椎管受压等得以缓减。

  2.1.4 关节松动术,推拿及按摩通过治疗时被动活动患者关节及按摩软组织,起到镇痛、解痉、复位、松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常用的关节松动术有 Mailiand 法,Mckenzie 法等。

  2.1.5 其他治疗,如针灸、药物治疗、封闭等。

  2.2 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2.2.1 腰椎柔韧性训练包括腰部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及腰背部和下肢的软组织牵拉,训练时应注意速度的缓慢,幅度逐渐增大,避免引起症状加重。

  2.2.2 腰部稳定性训练主要包括腰背肌和腹肌的肌力训练,其中腹横肌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起重要的作用,肌力训练时不可忽视。腹横肌收缩时表现为下腹部内收,且骨盆保持不动,呼吸自然而不受影响。

  2.2.3 受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对于非手术规范治疗无效,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严重者,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后,在了解手术方式的基础上,与担任手术的骨科医师协商,制定康复方案,以提高手术疗效,预防复发。

  3 康复护理

  3.1 根据康复治疗的原则,指导患者日常生活,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治疗。

  3.2 指导患者正确起床方式,先健侧卧于床边,利用上肢支撑并推床,同时双足放置地面,避免腰部用力,必要时,先戴好腰围再坐起。

  3.3 进食或大小便时,尽量避免腰部前倾坐位,因为该体位可加重腰椎间盘后突。3.4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过度增加腹压。

  4 健康教育

  4.1 纠正患者不良姿势,指导正确的卧、坐、站、行等姿势。

  4.2 教会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动作的正确方式,如搬重物时应下蹲,腰部挺直,用腿部力量站起,移动重物时应向前推,而不是向后拉,避免腰椎持续前弯操作等。

  4.3 根据患者的职业,有针对性的建议保护腰椎的方法,如小轿车驾驶员进车时应先坐稳,再收腿入车,座椅调整适当,腰部放置靠垫定时下车活动,做腰部后伸的动作。

  4.4 对患者常用的家具,如椅凳,桌子,床等,应提出建议,使患者易于保持良好姿势。

  4.5 教会患者一些增加腰部柔韧性和稳定性的体操,如腰椎活动、软组织牵拉、腰背和腹肌的肌力训练等。

护理论文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发生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青少年时期椎间盘尚未发生退变,只有椎间盘存在先天发育缺陷或因外力损伤时,才有可能诱发本病,所以临床上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我院自1996年以来,经CT检查诊断青少年(年龄≤2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笔者对2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分析讨论。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1996年~20xx年,我院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628例,其中20岁以下23例(14%)。23例中,男性18例,女性5例,男女之比约为3∶1。年龄最小的15岁,平均17.5岁。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0例经其他影像学方法(如椎管造影,磁共振成像)和临床经皮穿刺溶胶原酶治疗确诊。发病前有明显外伤暴力病史者14例(占60.87%),有轻微扭伤史者7例(占3043%),无确切外伤史者2例(占8.7%)。

  1.2症状与体征:腰痛伴下肢放射痛11例(4782%),单纯腰痛者9例(39.13%),单纯下肢痛或麻木者3例(1305%)。病史1天~2年,发病最短为急性腰外伤后1天。腰椎生理弯曲变直8例(3478%);椎旁有明显压痛点15例(62.22%),其中13例向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21例(9130%),其中双侧5例,单侧16例。

  1.3检查方法:使用东芝TCT-500S和西门子Emotin6螺旋CT扫描仪,常规对L3~L4,L4~L5和L5~S1椎间盘行横断扫描,扫描中心线平行于椎间盘层面,软组织窗35/300,骨窗200/20xx。

  2结果

  2.1突出部位:本组23例中,共有29个椎间盘突出,其中L4~L513例,L5~S14例,L4~L5和L5~S1同时发病者6例。

  2.2突出类型:中央型21个(72.41%,21/29);旁侧型8个(27.5%,8/29),其中右后突3个,左后突2个,右侧突2个,左侧突1个。

  2.3伴随征象:突出椎间盘有钙化1个,伴有侧隐窝狭窄有11个(3793%,11/29),共9例患者(3913%,9/23);伴椎间孔狭窄者7个(24.13%,7/29),占总例数的30.43%(7/23);其中单侧者6个,双侧者1个。有明显神经根肿胀者8个(27.58%,8/29)。未见椎间盘真空征,黄韧带肥厚和椎体小关节肥大等征象。

  3讨论

  3.1临床与CT征象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多见,我院CT检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例数为1628例,年龄在20岁以下的23例,占总例数的14%,而文献报道在4%以内[1]。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发生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2]。由于青少年时期椎间盘尚未发生退变,所以椎间盘突出在临床和CT征象上较成年人有着不同之处。①本组病例中,男女比例与文献报道的成人组相似,但有外伤史者成年人一般在55%[3],而本组为91.30%,较成年人明显提高。②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而体征相对较重。本组病例中表现为典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者为4782%,不到一半,而临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却占9130%,有椎旁压痛并下肢放射痛者65.22%,亦较多。③文献报道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在成年人以旁侧型较多,中央型一般占37%~43%[2],而本组病例中以中央型居多,占7241%较成年人明显增多。④椎间盘突出伴有钙化,侧隐窝狭窄和椎间隙变窄者与文献报道的成年人相似。但本组病例中不伴有椎体和关节突肥大,即狭窄主要为发育性狭窄。⑤成年人椎间盘突出伴有椎间盘真空征较常见,本组病例不伴有真空征。

  3.2发病机理:由于青少年椎间盘结构相对正常,尚未发生变性或退行性变轻微,纤维环不易破裂,因此严重的外伤和暴力扭曲至软骨板破裂是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数患者可能因腰骶部或纤维环本身发育缺陷,轻微外伤或无明显诱因即可发生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后者与成人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相似。同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轻而体征较重,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CT能够较准确地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及其伴随情况,因而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蒋位庄、尚天裕.少年腰椎软骨破裂症.中华骨科杂志,1982.2:34

  2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634

  3李稔生、陆裕朴、王全平等.17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中华骨科杂志,1993.13:179

护理论文7

  肿瘤内科护生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治疗过程的复杂性等因素,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应做好及时疏导与调适。总结如下:

  1 初入科室的畏惧心理

  由于肿瘤治疗的有限性,绝大多数护生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感到畏惧,自信心不足。为此,带教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护生心理负担,树立他们的自信心。①护士长和带教教师应热情接待护生,使护生消除陌生紧张感。带教教师3 天内为护生讲课,重点讲解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化疗药物的安全给药和癌痛的护理,使护生目标明确的复习书本知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②带教教师应带领护生熟悉常规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要领,两周内要求护生以见习为主,在充分评估学生的能力后,对动手能力较强,积极性高的护生可指导她们先做基础护理,如铺床、测体温等,使她们觉得被尊重,有成就感,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为她们自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③护生首次执行操作前,带教教师应予以鼓励,尽量选择理解护理工作,乐于配合,操作条件较好的患者,以增加护生的自信心,护生操作完毕后,不足之处应及时给予指导,启发护生分析操作失败的原因,使其尽快熟练掌握各项操作。

  2 化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

  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化疗药物一旦外漏,将会引起皮下组织的坏死溃烂。同时,化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除自我形象紊乱外,身体也会觉得极大的不适,造成患者情绪变化无常,烦躁不安。另外,化疗药物对自身的防护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化疗药物的这种特殊性,让护生们身心疲惫,进而产生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工作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带教老师需做好言传身教,放手不放眼,①指导护生做好用药前准备,认真核对医嘱,严格按照化疗药物备药原则配置药液。②指导护生正确选择穿刺部位。

  应用化疗药物期间,尽量选择前臂明显或弹性较好的血管,避免手背、靠近关节或肌腱的血管;避免曾接受放射线治疗的部位;一旦注射失败,必须避免同一条血管的.注射,以预防药物由前次注射部位渗出;避免在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及周围神经异常的肢体进行穿刺。[1]③穿刺成功后,注意观察患者血管的回血反应,局部组织是否有红肿及其他异常变化,并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烧灼感等不适。④患者在化疗期期的不良情绪较为明显,带教老师应教育护生理解同情每一位患者,增加护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机会,给患者以安慰鼓励。⑤指导护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郊游,听音乐等,以缓解疲劳,减轻压力。

  3 面对死亡时的悲观抑郁心理

  肿瘤内科患者死亡率较高。访谈发现,几乎每个护生都害怕面对患者死亡的过程,生命的终结让朝气蓬勃的他们感到悲观。对此,要及时对护生进行死亡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死亡,生老病死作为一种自然规律,促使他们以积极坦然的态度理解死亡,正视死亡,及时做好心理调节,,以健康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4 自身因素所致的焦虑心理

  青春期焦虑症是是青少年易发的心理疾病,情绪波动明显,自控能力差,作为带教老师,对护生要多关心多体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呵护,并鼓励他们多学习,多交流,用知识充实自己,树立自信,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

  总之,肿瘤内科护生由于工作环境特殊,治疗过程相对复杂等,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在带教中,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作为带教者应营造良好的环境,如鼓励、奖赏、文体活动等多种方式,促进护生个体良好个性的确立和完善。同时对于在短时间内综合能力明显下降的护生应予以特别关注,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状况,必要时做心理评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保证护理队伍的高素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护理论文8

  【摘 要】目的:探讨脑外科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科昏迷患者42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临床护理措施,对护理措施和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在昏迷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有5例患者出现口腔感染症状,有12例患者出现便秘症状,有7例患者出现躁动症状,有9例患者出现高热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有2例患者出现压疮症状,有7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有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有31例患者情况较为良好,有4例患者为植物状态,有7例患者死亡。结论:对脑外科昏迷患者进行严格的生命体征观察,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症状进行掌握,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

  【关键词】脑外科;昏迷;并发症;护理措施

  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护理学由一般护理向着专科护理转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脑外科患者的护理是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脑外科患者大部分是由于意外事故入院的,病情较为严重,所以需要更好的临床护理措施联合治疗[1]。对于脑外科昏迷患者而言,不仅具有自身的特点,还具有一般昏迷患者的特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颅脑解剖知识了解,对患者的病理表现、昏迷原因进行掌握,熟悉对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原则,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并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本文对脑外科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科昏迷患者42例,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51岁,平均年龄为(31.5±4.2)岁,最短昏迷时间为5天,最长昏迷时间为30天。42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由脑挫伤造成的,有13例患者由脑疝造成的,有23例患者由高血压出血造成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依据GCS评分,有10例患者评分在9~12分区间,有18例患者评分在6~8分区间,有14例患者评分在3~5分区间。

  1.2 方 法

  1.2.1 生命体征护理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观察,主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3]。患者的血压变化水平和颅内压有一定的联系,血压上升时颅内压上升,呈正比关系。然而当颅内压超过临界状态时则成反比关系。患者的`呼吸节律和频率变化和病情的轻重具有一定的联系,节律不规则则表示患者发生脑疝、衰竭、脑干受压现象,当呼吸频率较快时,则表示患者出现气道梗阻和缺氧现象,当呼吸频率较慢时,则表示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和颅内高压现象。患者脉搏的加快可能是由心衰、中枢衰竭等引起的,也可能是由高热引起的。护理人员在进行脉搏测量时,应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按照患者的原发病和并发症进行评估,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治疗。因为脑外科患者的下视丘受到损伤,会发生中枢性高热症状,体温超过40℃,如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患者如出现高热症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的分析,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物理降温措施,如酒精擦浴、枕敷冰块等,并且给予降温药物治疗,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2~35℃范围内。

  1.2.2泌尿系统护理

  由于昏迷患者无法自主排尿,导致尿潴留或者是尿失禁现象的发生,在进行持续导尿的过程中,很容易引发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接尿时,应将斜面朝向患者的生殖器部位,并放在两腿中间,做到滴水不漏。

  1.2.3胃肠道护理

  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并经常伴有神经源性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病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和治疗。患者在出血钱会出现呼吸异常、柏油样便或者是咖啡色胃液现象,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发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应先对患者进行禁食处理,将药液注入到胃管内,当患者的出血量较大时,应给予输液、输血治疗,并且对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预防。当患者发生复返出血现象,采取保守治疗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时,应进行剖腹探查止血措施,对伴有便秘症状的患者给予开塞露治疗,对伴有腹泻的患者给予止泻治疗。此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床面清洁干燥情况进行保持,防止患者的肛周发生糜烂、湿疹现象。

  1.2.4呼吸道护理

  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通常伴有肺部感染现象,如患者发生严重肺炎疾病,则会对病情造成影响,严重者会引发死亡[4]。护理人员应每1~2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吸痰、叩背、翻身,用手在患者的胸骨切迹上方进行气管刺激,促使患者进行咳嗽,将沉积在深部的痰液排出。对于处于长期昏迷或者是深度昏迷的患者,舌后坠会对呼吸产生影响,不能主动的进行排痰行为,应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操作,护理人员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

  结 果

  42例患者在昏迷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有5例患者出现口腔感染症状,有12例患者出现便秘症状,有7例患者出现躁动症状,有9例患者出现高热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有2例患者出现压疮症状,有7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有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其中有31例患者情况较为良好,有4例患者为植物状态,有7例患者死亡。

  讨 论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对脑外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种并发症的特征进行了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细致认真,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论文9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育龄妇女 语言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产生误导,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为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在手术等候期间,患者可以借助优美、流畅的轻音乐,得到适当调整和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有任何不适或需要,可随时向巡回护士提出。掌握交流技巧,碰到患者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另有的护士则不善言辞,与育龄妇女交谈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晨会抓紧各方面知识训练,模拟心理问题,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掌握交流技巧,取得信任。在不断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

  常年以来,心理护理问题在我们指导站非常普遍而且十分突出,应引起医务人员、育龄妇女、家属、亲友和社会的足够关注。正确对待和认真解决心理问题,并尝试从各自的角度,调动育龄妇女的积极心理因素,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营造和谐的诊疗心理环境,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睦家庭、共享健康快乐的美好人生贡献爱心和力量。育龄妇女到我们指导站,我们护理人员应当做到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育龄妇女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可以让她们信任和放心,同时对育龄妇女来说又是在精神上得到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使育龄妇女感到放心,从而获得安全感。

  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后遗症患者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后遗症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以往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

  这些后遗症患者会过分关注自己的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为了减少四项手术后遗症,我们护士必须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医疗操作技术要娴熟、工作作风要严谨,使她们取得对我们的信赖。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给予她们更多的安慰和鼓励,使她们在良好的心理配合下,接受手术。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能减少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感觉。因此,为她们创造一个和谐、舒适、安全、安静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

  1 四项手术、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育龄妇女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如果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如:心情紧张就有可能出现人流综合征)。

  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说明手术经过,阐明绝育手术是很小的手术,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性做好充分的说明,决不能向患者强调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育龄妇女用恰当的语言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输卵管结扎术是在局麻下做的下腹部手术,就应告诉育龄妇女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疼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

  另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的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患者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另有手术的环境和气氛也极为重要,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也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

  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护士都应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患者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给予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惶失措,以免给育龄妇女造成恐怖和紧张[1,2]。

  2 四项手术、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育龄妇女经过手术,这时她们渴望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及时告知手术效果,进行安慰和鼓励,告诉她们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只要忍受几天痛苦,在正确的医疗护理下,很快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可能产生新的疑虑,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因为现在的输卵管结扎手术外层皮肤不缝合)。这时就要告知如何适当进行活动、注意事项及健康指导,让她们听喜欢的音乐等。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

  帮助育龄妇女克服抑郁反应。个别育龄妇女术后平静下来之后,会出现一些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有: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状况。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和调整,必将影响其及时下床活动,而不能尽早下床活动将会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这些育龄妇女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其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她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她们,总之,使她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手术,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3 体会

  为了减少四项手术后遗症,我们护士要严格遵守诊疗和护理操作规程,还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应用不同的心理疗法,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育龄妇女,根据其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一切以育龄妇女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余杭区四项后遗症患者逐年减少,3年(20xx、20xx、20xx年)未增加一例。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

  2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

护理论文10

  1考核结果

  在追踪考核过程中,责任护士对体温单、患者入院评估单、健康教育计划单里的内容基本掌握,医嘱单和护理记录单内不掌握的内容较多。

  2个案追踪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2.1医院中的部分制度与本医院的实际工作不符

  一方面是大家对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的规章制度等相互照搬照抄,没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片面追求材料的准备;另一方面,护士的工作往往是通过经验积累或口口相传完成的,对于各项规章制度等缺少理解和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2.2护理人员的学习方法有待改变

  第一周期等级医院评审注重片段式的提问和检查,没有指导医院加强内涵管理和过程管理,对所发现的问题缺乏追踪及持续有效监管,使得医院的培训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机械记忆,被动工作,注重完成工作量。

  2.3不理解护理程序

  追踪考核过程中,护士的思路仍然以执行医嘱为中心,片段性护理,很少考虑患者的个体需求。

  3改进措施

  3.1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等

  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完善护理制度、流程等,补充原来没有的、口口相传的规范,修订操作性不强和过时的护理制度、流程等。对运行中感到不妥的`制度,随时修改,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2对护士长进行个案追踪法考核

  护士长的理念和能力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等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取决于护士长的培训力度,所以,首先要培训考核护士长。

  3.3建立个案追踪考核法的长效机制

  建立培训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计划,定期进行个案追踪,考核护士的服务过程,提高护士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综上所述,个案追踪考核法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法,使得培训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护理论文11

  1急诊医学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全能急救护理人员欠缺,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护士服务观念陈旧

  由于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缺乏,急诊护理人员均来自不同科室人员,均未经过急诊专科的专业学习和专科培训,低年资护士均没有5年临床护理经验,直接上岗,法律知识缺乏,对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差,护理经验少,对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不能熟练掌握,高年资护士在急诊倒班有厌倦、懈怠情绪,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差,不能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急诊患者家属普遍存在急躁、焦虑、言语冲动,甚至失态,而急诊的医护人员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又司空见惯,觉得家属过于夸张,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工作欠积极主动。

  1.2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个别护士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由于急救设备多,进行口头交接,做不到班班亲自开启各抢救设施查看备用状态,执行各项操作时,由于急救时病情危急,各种记录、标识不及时书写,护理文书记录不严密,查对不严格,抢救患者使用抢救仪器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落实不彻底,不能及时巡视留观患者,造成液体外渗、滴空液体等现象,均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

  1.3相关科室方面的问题

  辅助科室如功能科、检验科、放射科、收费室、药剂科等由于急症患者没有时间性,随时来做检查,中午、夜间或节假日期间找不到人、机器现开机,或是患者未带足费用,相关科室不予检查,都会耽误时间,这些都容易引起纠纷,产生不满情绪。

  2管理对策

  2.1成立科内质控管理小组,加强安全管理

  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年资高的护士为质控组成员,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告知,每月一次全科护理质量分析会,进行发现问题,分析、整改、反馈、评价,再整改、再评价,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整改体系,运用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将各种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使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3.2提高科内护士整体的急救护理操作技能重点加强培训年轻护士的严谨慎独精神:根据能级护士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利用每天晨会交班完毕后组织护士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急救专科理论操作技能的业务学习,学习各种急诊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培养每名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娴熟的操作能力,临危不乱的应急能力,使护理人员在急救时从容应对各种急症,即使急救时间再紧迫,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护理安全。

  2.3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规章制度的培训

  制度健全,但监督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管理的因素,要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尤其是对个别护士进行重点帮教,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交接班制度,与平时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确保急救设备、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4积极与院领导协调沟通,加强院领导对急诊医学科的重视

  医院成立急救小组,遇到大型交通事故和突发意外灾害患者多的情况,急诊医护人员应付不了,由院领导或总值班及时抽调备用人员参加抢救,不耽误任何抢救时机,对没钱无主患者,院总值班可以先签字做检查和入院,辅助科室要制订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夜间节假日须向急诊医护人员说明去向,先做急诊再做平诊,增添新的抢救设备仪器,争取在短时间内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结术语

  通过对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我院急诊医学科的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全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急救护理队伍。

护理论文12

  【摘要】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风险,通过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风险;风险管理;神经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是针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神经内科存在病人年龄大、病情重、康复过程漫长、医疗费用高等特点,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操作、危重病人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人们的法制观念与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护患纠纷亦呈上升趋势[2]。我科通过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神经内科护理风险

  1.1 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件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3]。神经内科护理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①突发事件较多,大部分为老年病人,病情变化较快,并发症多。存在观察病情不及时,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先兆。②抢救制度方面存在隐患。如抢救药品和器械用后未及时补充。护士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激处理不及时到位或因技术问题影响抢救等。③护患沟通与健康教育方面存在隐患[4]。如为病人入院介绍不规范,安全告知不全面,出院指导不够具体全面,新药使用注意事项介绍不规范等引起护患纠纷。④病人发生并发症以及意外事件的隐患,如长期卧床病人发生压疮等。WwW.133229.Com⑤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造成安全隐患。⑥护理文件书写方面存在隐患。护理记录涂改、刮痕、记录不及时,个别记录医护不一致等。⑦病区环境以及医疗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楼道有水、未及时设置防滑提示牌、吸引管道未处于有效状态等。

  1.2 护理风险分析

  1.2.1 信任危机的风险 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使医疗卫生行业中发生的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一些人的心理,在看病治疗中持有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个别人甚至故意找借口制造纠纷以索取赔偿金。

  1.2.2 心理性损伤的风险 神经内科护士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环境中,面对各种老年病人大量基础护理以及突发症状,工作劳累且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

  1.2.3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最大的风险隐患。有些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不认真执行操作规范和履行告知义务,使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某些检查及治疗。

  1.2.4 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 用非医学术语或语法错误,护理记录不及时、内容不详细、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相符,缺乏严肃性和真实性;或者不按病历书写规范,随意涂改病历,导致病历失去真实性。

  1.2.5 其他 ①医患双方掌握知识不对称,病人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或并发症,家属无法理解,而容易引起纠纷。②年轻护士多,文化层次不一,专科知识掌握欠牢固,协调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差,易引起纠纷。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加强护士法律知识培训 面对护士法律意识不强,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弱,在健全护理管理制度的同时,全面培训护士,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的法律知识[5]。依法对待医疗护理风险,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前提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并消除对待护理风险的一切消极情绪。

  2.2 规范护理行为,规避职业风险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规范护理行为,履行告知义务[6,7]。治疗护理过程中告知病人接受治疗的目的、用药名称、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及承担的风险。特殊操作或检查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防止纠纷的发生,以降低风险。

  2.3 实施护理工作标准化管理,降低职业风险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实行标准化管理,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准则、有目标、有依据,保证护理工作有序地进行,为病人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护理工作标准化管理中包括护理组织管理标准化,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化,护理技术管理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标准化的管理,并且采用“pdca”的工作程序督导检查来推动护理标准化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以此来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和工作质量,规避职业风险。

  2.4 加强病房管理,降低职业风险

  2.4.1 特殊护理人员的管理 对实习生严格带教,挑选合适的带教老师,实习中放手不放眼。注重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分层次培训;对基本功不扎实、综合素质差、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加强思想教育,排班时注意,安排责任心强的护士交叉值班。

  2.4.2 危重病人的管理 将急危重病人集中安排在抢救室或离护士站最近的病房,相对缩短工作路径,让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服务于病人。实行弹性排班,严格执行危重病人上报制度;规范抢救车,“四定”管理,各种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一切物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护士长不定时抽查。

  2.4.3 长期卧床病人的管理 按照压疮评分表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压疮的发生。

  2.4.4 入院跌倒(坠床)危险的管理 病人入院时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高危病人床头悬挂防跌倒(坠床)牌,及时与病人家属以及陪护沟通,共同做好病人防跌倒(坠床)护理。

  2.4.5 改良查对方法并形成制度 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如分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病人、意识清楚但无法正常沟通以及昏迷病人等(手腕设置腕带标志,内容包括病人的一切有效信息),采取恰当有效的“唱对”方法,调动病人以及家属参与治疗核对过程,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2.4.6 制订适合本科室的工作流程 如制订输液管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肌肉注射操作流程、皮试操作流程、药物查对制度、新药使用要求等,统一操作,按部就班,规范护士操作行为。

  2.4.7 做好病房环境的安全管理 地面保持清洁,有防滑、防跌倒提醒标志,开水间有防烫伤标志,病人各种管道有标志等。一切从病人的安全出发,营造安全的治疗环境。

  2.5 护士长人性化管理 ①在管理过程中营造宽松、和谐、温情的管理氛围。定期与科内护士进行思想交流。②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护士长要努力改善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缓解护理人员身心超负荷工作的状态,合理有序的安排工作。

  2.6 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 随着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开展,护理知识不断更新,加之神经内科病人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必须抓好护理人员的.护理业务质量建设,结合护理部以及科室培训计划对护士分层次进行技术强化培训。

  2.7 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做好持续质量改进

  2.7.1 成立二级质量控制组,做好持续质量改进 成立护理部领导的二级质量控制小组,每组分设组长,护理部月质量控制,科室周质量控制。护士长经常巡视病房,督导护士工作与制度落实情况,经常深入病房查看病人,了解病人的基础护理情况、满意度;护士病情掌握情况及护理记录情况。综合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

  每月均要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价,监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与环节,制订预防与纠正措施。发现安全隐患时,与护士一起认真查找原因,分析讨论现行的制度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找出问题所在,健全现行制度、流程。

  2.7.2 转变观念,建立非惩罚性差错事故上报系统 reason[8]的奶酪理论所述,人的错误在整个系统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差错的防范系统包括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工作职责、团队、技术、个体等因素,当每个屏障都存在漏洞、每个漏洞变成轨道时,就发生了差错、事故;如果整个系统不予纠正,仅仅责怪个体,同样的差错依然会发生。护理管理者不应惩罚负性事件的当事人,对于积极上报差错事故的护士进行奖励,避免护士惧怕上报后被惩罚而不敢汇报。同时,应鼓励护士对各类差错进行上报汇总,组织案例分析讨论会,对临床工作中的每次错误进行深刻的分析,采用非处罚性差错报告体系鼓励护士暴露自己的错误,同时向其他人发出警示,这样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的改进。

  2.8 规范文书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护理记录是治疗、护理过程中医疗文件记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完整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举证的重要资料。如存在记录不清、未按规范随意修改病例,记录内容与医嘱不符、与医疗过程不符、护理措施和过程不全面,一旦发生护理纠纷,虽然护士在护理治疗活动中无过失,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就可能改变护理记录的法律凭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护士同样会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8]。在加强护士理论技术知识培养的同时应该加强护士关于护理病例书写规范的学习,定期组织护士经验交流,参加律师案例分析公开授课等,增强关于病历书写方面的规范学习。

  3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通过1年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强化了全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理投诉由20xx年2起降为零,病人满意度上升至97%。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167.

  [2] 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xx,20(11a):28962897.

  [3] 池金鑫.临床应激护理预案与程序[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xx:17.

  [4] 孙玉英.沟通障碍导致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xx,22(3c):826827.

  [5] 巴桑邓珠,眭万琼.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j].护理研究,20xx,19(1b):135.

  [6] 崔亚萍.规范护理行为在防止护患纠纷发生的作用[j].护理研究,20xx,21(7c):19501951.

护理论文13

  原有的功能制护理已成为制约精神科护理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此该院通过系统学习卫生部的相关文件并对医院的现况进行总体评估后,从201年3月选取一个病区进行试点,随后在医院7个病区全面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经过24个月的实践,取得了满意成效。该文以该院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实践为例,阐述具体做法和成效。

  1实施步骤

  1.1评估并纳入医院发展规划

  对各科室的现况从科室布局、功能任务、人员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开展计划、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培训内容、推进时间表、线路图,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召开动员会,全面学习“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并将此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优质护理服务列为医院总体发展规划中。

  1.2科学设置护理岗位

  梳理全院护理岗位名录,编制各岗位说明书,彻底改革护理排班方式和责任分工方式,科学设置护士分层。

  1.3合理设置护士数量

  为解决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中人员紧缺问题,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按照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护士1∶0.4的配置要求,20xx年新聘护理人员75名,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1.4加强护士培训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等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总体要求,对不同的护士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

  1.5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从岗位说明书中提取岗位评价要素,根据不同的评价要素对岗位价值的贡献差异,赋予适当的权重系数来体现差异。

  2方法

  2.1编制各岗位说明书

  根据岗位特点,标识岗位名称、岗位定员、所在部门、晋级方向、每位护理人员平均负责病人数不超过8人:特级4~6(上限)/人/d、一级6~8(上限)/人/d、二级8~10(上限)/人/d、三级10~12(上限)/人/d,任职资格(从教育水平、履职要求、专业、知识、护理技能、素质要求等维度确定)、工作标准、岗位职责。

  2.1.1实施过程通过改革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各班岗位说明书。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总的理论框架,在全院护士中广泛宣传、培训学习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在全院护士思想认识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一个临床科室为试点。对132名护理人员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级别划分,依据护士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要素,结合护理队伍实际,设N0~N4五个层级,使护士的能力与层级相匹配。

  2.1.2排班形式实行“我的患者我主管”的整体责任制大包干,落实责任护士8h在岗,24h负责制,夜班及周六日白班均有3人在岗,其中主班1人、责护2人;其余时间段有11人参与倒夜班,4人(包括副护士长)参与责任护士组,1人上主班,1人上治疗班,1人上卫生班,在能级对应的条件下两个月调换岗位1次。每天病区除1名治疗班护士和1名卫生班护理员外,其余均参加临床工作,分为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1名组长,1~2名组员,根据实际情况周六日增加半天协助班,责任护士分管床位相对固定,护士长根据护士管床数及分管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床位微调或增加班次。责任护士从病情观察、风险评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的全程照护,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着提高;医生对护士的工作给予极大的肯定,医护沟通更加畅通、有效,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责任组长不仅履行责任护士职责,还负责危重、疑难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还要承担组内协调指导、质量督察等职责,充分体现了能级对应和多劳多得的原则,护士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价值得到体现。

  2.1.3岗位分工周1~周5有8人在岗(包括护士长),主班负责病区的整体工作协调安排,负责病人及物品的交接、开门、接电话等日常性事务的处理;责1,责2,责3,责4重点负责分管病人的一切治疗性工作、以及饮食、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跟随医师查房等,其中责1负责特级护理病人和接待新入院患者;责2、责3、责4按病房分开,分管一定数量的病人,同时,轮流协助主班完成中午及17:30~19:00之间的病房巡视工作。每周五下午进行护理风险周评估,每周二四晨交班后要求各责护介绍分管患者风险评估的重点防范措施,然后由护士长进行补充、强化。同时,责任护士、护士长参与医生的晨间查房,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全面掌握病人情况,更是为护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有效的护理措施。护士长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详实了解,节省了跟班时间,避免了片面掌握科室情况。增强护士责任感,同时方便衰退的精神病人记忆,提高了护患之间的熟悉度和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让患者有需要时能及时与责任护士沟通.并结合专科特色,以病人需求为向导,推出互助讨论会、团体治疗、放松训练、健康教育小讲课等创新服务,不断完善康复计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的专业指导与照护。

  2.2科学设置护士分层

  对临床一线在编和合同制护士按学历水平、职称、工作经验、工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并根据岗位特点、能力要求,结合职称分为5层:N0新护士、N1护士(低年资护士2~5年)、N2护士(高年资护师6~10年,本科生大于3年)、N3护士(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N4护士1护理专家或专科护士)。依据岗位和能级对应的原则分为责任护士、配药护士、主班护士、护士长。

  2.3完善培训层次和内容

  护士培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对护士实行分级培训.

  新护士以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为主,以提高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低年资护士以基础知识的考核和院内培训为主,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使其能尽快胜任专科护理工作,并逐步培养成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高年资护士以专科培训和参加卫生部、省市级举办的培训为主,每年选送2~3名护理骨干参加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班,学习国内外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以指导低年资护士的护理工作和本科室急、危、疑难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促进护理队伍的健康发展,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4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

  依据表1,护士绩效考核的计算进行物化与非物化利益进行分配,以二个助推机制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积极性。

  3取得的成效

  该院通过实行8h责任制,24h负责制的无缝隙整体护理,患者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段均能找到自己的责任护士。与之前护士工作不同的是,现在的护士工作前置,跟随医生共同查房,责任护士通过对患者的整体评估,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用药效果、检查及阳性指标、重点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合并躯体疾患、心理、情绪变化等均清晰掌握,为医生的诊疗提供动态的、较完善的护理资料。

  通过对自杀、外走、噎食、暴力、跌倒等风险评估,进行分类管理和风险预判,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使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患者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轨道,重建了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医生、护士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医护共同查房、病例讨论,责任护士可就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向医生及时请教或自查资料,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每周一次的周大交班会上,责任护士将分管患者的详细情况(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身心状态、饮食等各方面的资料)及时提供给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生及其他护士,医生针对患者的个体化病情特点制定治疗护理方案。通过每日晨会、周大交班,医、护、患的沟通、配合更加默契、有效。

  通过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家属更多地了解了精神疾病的预防、复发先兆及应对措施、治疗的意义、如何进行家庭康复、如何寻求帮助等知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4结语

  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不仅夯实了基础护理工作,改进和完善了护理工作流程,丰富了护理内涵建设,更为患者提供了从入院、住院、出院及院外随访的无缝隙整体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变了以前护理工作中忙而乱的现象,基础护理落实到位,责护从饮食护理到排泄护理面面俱到,护理风险明显降低。

护理论文14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眼科传统的护理记录单与内外妇儿科一样,未能体现专科特色。我们根据眼科病人周转快,病情相对稳定,专科性强、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以《贵州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和我院眼科护理质量控制办公室的有关规定为原则,设计了眼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经20xx年1月?20xx年12月应用于临床实践,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表格制作眼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均为16开纸,分为手术病人表格式护理记录单、非手术病人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白内障病人表格式护理记录单3种。将入院评估、首次记录、健康教育指导、术前术后用药指导、术前准备、手术日、术后3d病情观察、出院记录全部归纳在一张纸的正反两面,采用打或填序号的方式进行选择。

  1.3眼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1.3.1眉栏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科别、入院方式、入院时间(具体到分钟)。

  1.3.2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内容(1)入院评估包括主诉、通知管床或值班医生时间、专科检查(如视力、眼压)、生命体征监测、身高、体重、病人入院前的饮食、入院宣教内容、意识状态、活动、皮肤情况、跌倒危险评估、既往史、过敏史、排泄情况、烟酒嗜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2)健康宣教包括饮食、用药、体位、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出院指导;(3)首次护理记录包括级别护理、饮食、处置情况、治疗原则;(4)术前准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冲洗泪道、结膜嚢情况、术前用药皮试情况;5)手术曰病人冲洗结膜嚢、散(缩)曈情况、病人返回病房时间、治疗原则、饮食、特殊体位、眼部伤口、敷料观察情况;(6)术后3d病情观察包括术后视力、疼痛、敷料的观察;(7)出院记录包括出院时间、出院方式(治愈、好转、自请)。

  1.3.3使用方法(1)入院评估由病人入院时首次接诊的护士进行询问和评估,采取打“'”的方式进行选择,有阳性体征者,用相应的标识牌在病人床头和病历本上标识,提醒医护人员的注意,如病人有某种药物的过敏史或存在跌倒危险或自理能力受限或特殊饮食等;(2)其它护理记录由责任护士进行书写,同时责任护士根据评估获取的信息对病人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不容易遗漏和重复,提高了工作效率;(3)病人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时,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所列的内容不能包括时,用特别护理记录单进行适时记录补充说明,保证了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结果

  经过两年临床使用,书写者认为能客观、准确、省时、方便地记录病人的病情及治疗护理过程,有利于质量控制,以便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打消了护士书写病历的恐惧感。记录表格化,既简化了护理记录,又能方便地获得护理信息。

  3讨论

  3.1由于眼科病人病情相对稳定、周转快、专科性强、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眼科表格式护理记录简化了记录方法,将护理观察和处置项目逐一列出,由护士在相应栏内选择,缩短了记录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护士书写病历的压力,调动了积极性。

  3.2表格式护理记录从病人入院到出院,按顺序填写,重点突出,避免了护士对病情观察、文字表达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漏写或重复写。

  3.3表格式护理记录由于采取了打“'”或填序号的方式进行书写,整个页面感觉整齐、统一,避免个别书写者字迹潦草无法辨认而在关键的部分失去举证倒置的机会。

  3.4表格式护理记录体现了专科护理特点,让低年资的护士按此流程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了专业知识。用表格式护理记录进行交班,一目了然,重点突出,避免了病人病情交接不清的现象发生。

护理论文15

  【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医院护理人员医院健康教育知信行现状,为制定医院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该省20家三级医院的护士进行医院健康教育知信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945份,其中10个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知晓率最高为,最低为10%。不同职称、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医院有必要开展健康教育、医院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医院有必要设立独立的健康咨询门诊;认为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科室负责全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59.89%的被调查者认为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时间应在5~10min。25.0被调查者1年内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培训;49.18%的被调查者缺乏烟草危害健康教育相关技能。20.12%的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结论甘肃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知晓率较低,护理人员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在医院健康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关键词】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信行

  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既承担着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工作,也承担着医疗机构员工自身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是开展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易行的治疗手段。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是医院的重要职能,也是医院治疗的重要手段。为了解甘肃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信行,更有效的做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课题组于20xx年10—12月从全省3级医院抽取20所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1945名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东、中、西、南4个区域(甘肃区域分布没有北部区域)的每个区域随机抽取5所三级医院,共抽取20所,占甘肃三级医院总数的54.05%(20/3

  1.2.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经查阅文献、反复修改和预调查后形成,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选取的10个基本健康教育理论知识[5]的认知、医院健康教育态度和行为等。调查问卷中问题有1项及以上未做答的,视为无效卷。

  1.2.3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利用Excel20xx软件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0xx份,收回有效问卷1945份,回收率为95%,所调查对象全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分布在18~55岁,其中年龄在43~55岁被调查者占4.,31~43岁占19.20%,18~30岁占;本科及以上占42.93%,大专及中专占5副高级职称及以上占4.,中级职称占20.,初级及以下职称占。

  2.2对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方面的`问题,其中对健康的定义的知晓率最高,为51%;对“从健康传播的效果层次看,您认为属于健康传播最终目标”的知晓率最低,为10%。只有2个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知晓率超过50%。在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及以下职称护理人员中“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和“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危险行为”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的关系”“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危险行为”“大众传播的特点”“(健康)传播效果的最高层次”“在人际传播技巧中的观察技巧”等问题,大专及以下学历护理人员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学历在本科级以上的护理人员(P<0.05)。而就“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的知晓率,大专及以下学历护理人员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护理人员(P<0.05)。3个年龄组仅有“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组增大,该问题的知晓率越高(χ2=35.82,P<0.05,表1)。

  2.3对医院健康教育的态度

  调查显示,90.33%的被调查者认为医院有必要开展健康教育;93.42%认为在随诊过程中,医生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94.81%认为医院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94.8为有必要对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培训;89.25%认为医院有必要设立独立的健康咨询门诊;89%认为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科室负责全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表2)。被调查者认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分别为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或折页(25.8、病房视频健康讲座节目(21.)、针对个体的健康教育(21.12%)、健康讲座(19%)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4.09%)(P>0.05)。59.8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随诊过程中,医生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时间应在5~10min。22%的被调查者认为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最大的阻力是缺乏开展健康教育的技术和能力;25.08%的认为医护人员主要任务是治病救人,而不是健康教育;24.51%的认为缺乏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或平台;19.10%的认为没有报酬。

  2.4护理人员医院健康教育行为

  调查发现,45.83%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最多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开展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其次是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9.25%)和开展健康讲座(19.41%)。53.2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针对患者或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为5~10min。25.0被调查者20xx年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培训;18%的接受过1次。53%的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与病人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最受欢迎,其次是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家庭保健知识、自我体检护理;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99%的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主要的健康教育对象为就诊的患者。仅有1.34%的被调查者参加社区健康知识宣传活动;3.19%的被调查者参加公共场所的健康咨询活动。当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咨询烟草的危害时,49.18%的被调查者不能够科学的开展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和戒烟方法。在日常工作中,20.12%的被调查者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33%的需要硬挤出来,但会影响工作;41.84%的能合理安排必要的时间用于健康教育。

  3讨论

  医院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xx—20xx年)》要求在20xx年创建1400个健康促进医院[8]。健康促进医院是现代医疗机构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社会化而提出的,并由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民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其中对医院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调查显示,医院护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对于某些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知晓率在职称和学历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90%的问题的知晓率差异与被调查者年龄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只有2个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知晓率超过50%,知晓率最高的问题为健康的概念,为51%。最低的仅为10%。说明医院缺乏对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工作,护理人员也没有通过自学等方式获得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对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很少。在护理人员对医院健康教育的认知方面,8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把健康教育融入到诊疗的各个环节,并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说明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已经认识到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医院患者、医护人员健康教育的需求有明确的认识,这与姜霞[9]的研究结果不同。接近的护理人员认为患者每次接收健康教育的时长应该在5~10min,超过的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者针对患者健康教育时长为5~10min。这提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医院健康教育规范中,应考虑针对个体健康教育时长应为5~10min。对于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阻力,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医护人员缺乏相应的健康教育技能,部分被调查者认识不清,认为医院是治病救人的机构,不应该重视健康教育,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健康教育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10]和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应得到医院广泛重视。综上所述,该研究认为,一是医疗机构要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医院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咨询工作,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等知识,提高病人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水平。这些工作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健康恢复,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及医院管理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医疗卫生机构要制定护理人员规范的健康教育制度,通过合理的途径、规范的方案开展医院健康教育;三是医院要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纳入周、月、季度和年度考核,通过监督评估、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切实落实医院健康教育相关制度,真正把健康教育融入到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的全过程[四是医院要因时、因地、因人地开展个体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把医院健康教育作为患者诊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齐玉梅,王生锋,王桂华.湖北省农村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xx,25(12):30-31.

  [2]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xx:11

  [3]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南方护理杂志,199(14-1

 [4]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xx年甘肃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xx-04-09)[20xx-12-01].

  [5]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292.

  [晓琳,纪军传.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思考[J].青岛医药卫生,20xx,3):33

  [岳松,郭秀花,田向阳,等.健康促进医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展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21(11):-.

  [8]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xx—20xx年)的通知[EB/OL].(20xx-04-15)[20xx-12-01].

  [9]姜霞.浅谈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xx,8(8):119.

  [10]袁雁飞,王林,夏宏伟,等.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论与国际经验[J].中国健康教育,20xx,31(1):58.

【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论文【精选】06-30

护理论文06-28

护理学论文06-26

护理论文精选15篇06-30

护理论文15篇(荐)06-28

护理论文常用15篇06-28

护理论文共15篇06-28

护理论文优秀15篇06-30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05-29

[精华]护理论文15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