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

时间:2024-06-30 09:57:38 美容 我要投稿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护理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护理论文[精华15篇]

护理论文1

  颈椎前路术后硬膜外血肿(SpinalEpiduralHe-matoma,SEH)为临床少见的颈椎术后并发症,多以神经功能的恶化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将会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过往文献以自发性硬膜外血肿报道为多,对脊柱手术后出现的硬膜外血肿报道较少。本组12例颈椎前路术后硬膜外血肿患者,经仔细术前评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诊断血肿、正确护理及指导康复训练等治疗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我院骨科于20xx年1月一20xx年6月行颈椎前路手术1682例,术后硬膜外血肿发生12例(0.71%)。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8?69岁,平均52.5岁。术前诊断:脊髓型颈椎病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0PLL)3例,椎体转移瘤2例,颈椎间盘突出1例。5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前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1例,血小板减少2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例;该10例均于术前行内科会诊治疗,相关指标正常后再行手术治疗。本组病例均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术中出血量为100?1200mL,平均430mL,术中常规以骨蜡、止血纱布及明胶海绵止血,术毕取出多余止血材料,术后均放置负压引流管。

  1.2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无术后即刻神经损害加重病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10h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症状,其特点为:渐进性四肢瘫痪,或单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少数伴呼吸功能障碍。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判断为硬膜外血肿。记录术后开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至诊断明确时的时长(确诊时段),及至手术的时长(手术时段)。血肿确诊时患者ASIA分级:B级4例,C级5例,D级3例。12例均行原入路伤口探查、血肿清除、脊髓减压,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再次关闭伤口,重新放置引流管。术中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冲击治疗1次,术后以5.4mg/(kg·h)维持23h.

  2结果

  所有患者急诊手术进行顺利,无明显并发症。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术后分别用A-SIA分级评价所有患者的颈脊髓功能。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C级2例、D级5例、E级5例,较术前及血肿确诊时明显好转。

  3讨论

  3.1重视术前全身情况评估

  既往文献提示:肝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高血压、糖尿病、多节段颈椎病变患者术后血肿发生概率高,是颈椎术后血肿的危险因素。临床观察发现:凝血功能障碍、患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全麻颈椎术中,若采用了降低病人血压(低于日常血压)的措施,术后由于血压恢复或痰多而引起剧烈咳嗽,容易引起手术切口内小血管破裂或凝血块脱落,进而出血形成血肿,压迫脊髓而导致神经功能恶化。故我们将颈椎手术病人的术前评估和术前训练作为常规,对于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予以重点关注并制定术后护理计划。对于术中出现特殊情况的患者,更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及时发现有无神经功能恶化的早期表现,尽早干预。本组5例高血压病、1例肝功能异常、2例血小板减少和2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患者均于术前行内科会诊治疗,待相关指标正常后再予手术,并加强健康教育和护理,每曰监测血压、血糖,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

  术后24~48h常规观察心电、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常规床旁备气管切开包;每小时测量血压;每2h观察呼吸功能和切口引流量,按ASIA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每6~8h行末梢血糖监测。在内科会诊治疗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血糖控制在8.33mmol/L左右;多痰患者配合雾化吸入、化痰治疗。

  3.2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

  尽管颈椎前路手术后血肿的发生率低,但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硬膜外血肿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症状多开始于1?23h内,甚至更早,个别病例在术后数天出现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是颈部皮肤肿胀、切口渗血、四肢肌力下降和感觉障碍、腱反射活跃等。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术后血肿。本组12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均是由值班护士在巡视过程中最先发现,并及时报告医生。本组高血压病患者中有2例术后至病房即刻发现其下肢肌力较术前稍有降低,通知医生未引起重视。继续观察1h后,发现下肢肌力进一步下降,合并上肢肌力降低及全身麻木胀痛不适,再次通知医生,行MRI检查诊断为术后血肿,经急诊手术确诊为硬膜外血肿并治疗。本组病例的诊疗过程表明对症状、体征的细心观察,对心电监护、引流量的认真监测,有助于正确判断患者的术后状态,为早期及时有效地处理术后血肿、挽救患者的生命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保障。

  术前神经功能的缺失、术中脊髓损伤、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粘连、水肿和减压不彻底等多种原因,均可表现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所以术后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变化,对比术前和前一次神经功能情况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引流液量及引流液性质,必要时打开敷料检查颈部张力,观察切口渗血;常规备床旁气管切开包;注意鉴别呼吸困难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不适,如气管插管引起的喉头水肿和呼吸道分泌物堵塞等;高血压病患者如术中采用了低血压状态麻醉,则术后可能因血压的.恢复引起切口出血,形成血肿。该类患者不仅要维持术后血压的相对稳定,且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呼吸功能障碍、引流液量大于100mL/h、咳嗽咳痰明显,需警惕因血压波动引起血肿的可能性。

  3.3严格按医嘱规范用药

  颈椎术后血肿需行急诊血肿探查清除术,若明确是术中脊髓损伤、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或是脊髓水肿等情况,则应采取保守治疗。临床观察中,一旦发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都应该尽早遵医嘱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首次用30mg/kg冲击,冲击过程中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再以5.4mg/(kg·h)匀速维持23h,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本组12例患者均接受冲击疗法,无1例发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并发症。甲基强的松龙为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使用可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表现为心动过速、高血压、高血糖、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甚至死亡。因此,严格按照医嘱和用药说明书指导给药,根据患者体重正确计算甲基强的松龙剂量;冲击前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推注,防止消化道出血;监测血压、血糖,并做好降压、降糖治疗护理。

  3.4强调围手术期全程心理护理

  住院等待手术的颈椎病患者,大多经历过长期病痛折磨,对待手术的疗效常常抱有较高的期望,对手术的并发症和病情发生反复往往不能正确面对,尤其是目前我国的颈椎病医学常识普及不够,媒体和医疗信息不对称。因此,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全程心理护理,正确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和康复治疗,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术前应告知患者: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产生骨质增生和韧带肥厚,压迫神经和血管等邻近组织,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疾病。手术目的是为了解除这一疾病过程中脊髓神经的压迫,为受压迫而未坏死的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对于术前因压迫已经坏死的脊髓,手术本身并不能直接修复脊髓、恢复功能,以后的恢复程度取决于术前脊髓神经的坏死程度;并告知手术本身亦是一种创伤,可能引起脊髓水肿或脊髓减压后的再灌注损伤。配合医生把手术目的和相关事项交代清楚,使患者对颈椎手术的必要性、客观疗效和并发症有正确的认识,对术后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加重和长期的康复训练有心理准备,以提高对手术的信心,而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同时,对于出现了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疗规范积极观察和治疗,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悉心安慰、鼓励和引导患者,使其对于病情变化能够充分理解并配合进一步治疗。

  3.5坚持正确的护理康复训练

  临床研究表明,严格正确地护理康复训练能够充分促进颈椎手术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对颈椎术后血肿再手术的患者更是如此。笔者的经验是:坚持循序渐进、护理与锻炼相结合、主动与被动结合的原则。护理和康复工作应该从麻醉清醒后开始,术后早期康复目标是为防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废用性肌肉萎缩等手术并发症。强调卧床期间,在采取轴位翻身保护颈椎内固定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康复锻炼,如四肢按摩、翻身、叩背、深呼吸、咳嗽训练和肌肉等张等长收缩训练等。术后3~5d在颈托的保护下可以起床并针对术前丧失肢体功能的关节进行被动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对尚有部分功能的关节采用主动康复锻炼方式,具体的训练方法,包括使用握力器、单手扣纽扣和使用筷子等。在康复过程中帮助患者树立疾病康复和生活能力恢复的信心,并定期随访、检验康复训练效果,以进一步指导康复训练。

护理论文2

  1在基层医院中开展人文护理的策略

  1.1护理人员要树立人文关怀精神掌握人性化护理技巧

  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在不断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例如,护士可以抽出闲暇时间学习心理学、语言逻辑学和社会学等,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人文关怀精神,掌握人性化护理技巧。此外,护理人员还要注重自身人格修养,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运用人性化思维落实人文护理服务。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得当、行为规范、仪容整洁、和蔼可亲的外在形象。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自我。主动以人文护理的理念指导实践,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发扬爱伤观,主动换位思考。

  1.2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病情沉重的患者心理状态经常会发生变化。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神情萎顿、自我否定、愤世嫉俗的现象。患者出现这些心理问题会对临床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甚至会使患者的病情恶化,使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缺乏依从。另外还要关注患者的社会支持组织建设是否有保障,是否缺少关爱,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我院可以借助医院内部的心理专家,通过心理知识讲座的方式提高我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以便于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的开展。利用交接班、给患者做治疗的机会强化患者的心理建设,使患者从心理上战胜自我,积极对抗疾病,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有实施计划的康复护理。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

  1.3护理人员要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

  安全感是患者至关重要的需要,也是患者最为缺乏的。他新到一个环境要很快适应这个环境中的人和事,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护士正确的引导,耐心的讲解。护理人员要树立安全护理思维,尽量帮助患者缓解身体上的痛苦、消除内心的困惑。护士必须做到使患者敢于敞开心屝向你倾诉他的难以启齿之言,要让患者感到护士就是他的知音。护理人员不能随便在背后议论患者的身体状况,帮助患者保守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将患者的切身利益置于护理工作的首要位置。护理人员在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工作时,必须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优质的护理环境、使患者享受到最贴心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配合度,使住院患者能够尽早恢复健康。

  1.4对人性化护理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

  医院要对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行改革,实施交接班模式。护理人员在换班时,要将每个患者的详细状况巨细无遗地传递给接班的同时,使护理工作能够保持连贯。这样让患者感觉到护士对他们非常重视和关爱,充满有安全感。做好交接班工作,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护士每时每刻都在关心和关注着他们。

  2结束语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疗模式的建立,突出患者为整体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不得不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转变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护理行为方式。在大力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必须将整体护理和人文护理有效结合才能真正体现高质量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除了要运用熟练的护理技巧外,还要关怀患者的心情,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并加以适当的安慰鼓励,这样才能取得患者更好的信任,从而满足其更深一层的心理社会支持、健康教育等需求。结合本文所述,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应该从人文护理专业和人文护理理念的角度着手,要逐步完善两个体系在整个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提高了医院综合竞争实力。强化护士的人文观念,建立健全的回访体系,为患者提供长期安全有效的回访和咨询,使患者在工作时即能做到有效预防又能得到保健锻炼,感受到在家还有社会在关注他们。通过加强我院内部的软件保障,硬件设施为医院谋求得到更好的自身发展,使医院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医疗体系的改革。

护理论文3

  1.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首先,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比较严重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而且缺乏治愈的信心,这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会影响患者心理的健康,有的患者还会产生的经济负担的顾虑,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这不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有的患者还会向家人隐瞒病情并且拒绝治疗。其次,有的患者存在不遵医嘱的问题,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不够配合,有时还会擅自离院,这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最后,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恶意拖欠医药费的问题,在手术刚结束后,会逃离医院,医护人员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2.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详细、耐心地想患者讲解非小细胞肺癌的一般常识,让患者彻底了解自身的病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多关心,多体贴,安慰患者,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2.1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本科室为了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科室成立以护士长带头的监控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譬如授课培训、讲座、考核等,对护理的法律意识进行加强。所有的安全教育可以围绕何如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帮组护理人员认清护理安全中的危险因素,从意识上是护理人员自觉转变态度,将安全护理融入工作思维中,从被动教育到主动自觉执行。鼓励护理人员从细节做起、从自身做起,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使患者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

  2.2纠正态度,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

  针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明文规定,要求护理人员严格、准确、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避免随意性,使护理人员意识到护理记录是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的依据,也是患者救治过程中的真实反映和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本科室为了针对这一情况建立了奖惩制度,大概做法如下:护理差错不影响每月的绩效考核,但是坚持每个月进行一次交流大会,会上对护理记录质量高的护理人员进行鼓励奖赏,对护理记录书写不过关的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经验传授。不进行惩和批评,做到只对差错不针对个人。通过这个措施,分析了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常发生的错误,减少了安全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2.3加强重点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护理工作杂而繁琐,这就要求在工作环节中合理安排人员,护士长做好人员的配备和安排。本科室打破以往的排班模式,大胆改革,推行弹性排班,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来动态安排人力资源。这一做法避免了护理人员在交班中遗漏,在医疗高峰、突发事件、危重患者抢救都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坚持护士长一日四查房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2.4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护士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技术基础越扎实,出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就越低。技术水平提高了,自然而然业务水平也就提高了,就越能注意到用药的严谨性,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交代患者事后注意事项。只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在繁琐的工作中才可能游刃有余,完美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

  3.结语

  通过实践发现,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才能提高护理的水平,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极易出现感染问题,为了保证患者身体的健康性,医务人员一定要重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提高法律意识,对患者的隐私问题一定要保密,这样才能减少护患纠纷,才能提高医院的声誉。护理安全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自我修养,医院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患者在住院期间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放松心情,减少负面的情绪,这样才能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护理论文4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36例儿科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8例。观察组对患儿采取风险管理护理,对照组对患儿采用普通护理,比较2组患儿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满意、护理管理满意、护士业务水平能力满意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日常的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加入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防范意外发生,提高儿科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风险管理

  患儿在医院内接受护士专业细心的护理过程中,因为儿童与成年人不同,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患儿的年纪比较小,再就是情绪很不稳定,这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果,还使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超负荷。医院的护理工作本来就很繁琐且沉重,这就使护理工作意外风险发生率增高,由于这种风险存在于护理实践的多个层面,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其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1]。伴随着患儿家属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护理工作也越来越细致,承担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加大。很多儿童疾病发病比较快,病情也相对复杂,变化迅速且自我表达能力差,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只能靠护理人员自己去观察从而发现病情变化。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且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偏低,晚上经常要倒班,家庭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薪酬与劳动不成正比,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等原因,是造成儿科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2]。为了给患儿提供更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儿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患儿采取风险管理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儿科患者236例,男161例,女75例,年龄3~12岁,平均(7.8±2.4)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118例。观察组男81例,女37例,年龄(7.7±2.5)岁;对照组男80例,女38例,年龄(7.9±2.3)岁。2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

  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组员由责任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责任护士组成,根据不同的能级完成不同的'护理任务(护士长巡视监督、主管护师专科教育、护师完成日常的操作、责任护士负责护理反馈及评估),有问题及时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开讨论会,护士长为顾问,主管护师主持,会议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实施后评估实施效果并做出进一步整改,通过不断的业务学习及讨论,达到提高风险管理小组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风险认知意识。

  2)加强业务学习。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每位护士的不同特点与能力来制定相应的再教育方案,并对其安排合适的岗位,调动她们的学习兴趣与工作积极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专科技能方面的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制定1个1年计划,使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1个档次。

  3)开展患儿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患儿疾病情况的不同,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宣教,再根据患病儿童的心理状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之交流疏导,耐心细致地答复患儿的每个问题,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

  4)建立药物及设备维护管理制度。针对患儿使用的药物与设备应及时地做好记录,保证各种仪器的安全卫生及有效性,每天的值班护士要对设备进行检查与清洗等。

  1.3观察项目比较

  2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包括给药、意外伤害、管路脱落、压疮风险)及对住院环境、护理管理、护士业务水平能力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风险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满意、护理管理满意、护士业务水平能力满意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3讨论

  儿科护理任务繁重且琐碎,在护理过程中常出现如护理人员的疏忽、操作不正规、试管乱用、点滴外漏、留置标本出现信息错误、仪器检查不仔细等情况,而在住院期间住院家属的照看下还有管路脱落、磕伤等意外出现,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管理上风险随之而来,而这种二次伤害,不管是对患儿还是患儿家属都是难以接受的,既影响患儿的身体恢复,延缓治疗效果,还会给治疗增加不必要的麻烦[3]。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将制定出的解决方法应用到进一步的工作中,评估解决方法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做好预防性的工作,解除安全隐患与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对患儿的预后会有很大的帮助[4]。有相关研究[1-2]证明了将风险管理运用到儿科护理管理的工作中,效果十分显著。目前所知的护理管理方法中已经从多个角度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力争形成有效的预防,对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风险发生概率比对照组低,说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医疗事故的产生,有效降低医疗风险,明显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护理管理、护士业务水平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表明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上得到患儿及家属的高度认可[5]。

  作者:邹芹 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蔡金娣,韦丽.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究[J].饮食保健,2015(8):124-125.

  [2]孟红燕.探讨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分析其有效的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9):5132-5133.

  [3]冯霞.探讨危险因素管理在小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271-272.

  [4]邱光娥.危险因素管理在小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要点初探[J].医学前沿,2014(11):69-70.

  [5]郭书丽.风险防范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266-267.

护理论文5

  1小教员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1小教员培训计划的制定

  护理部从我院护理人员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培训的需求分析,制定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目标,制动培训方案,计划,并据护理部全年工作中的月重点而制定具体的月培训计划

  1.2培训的措施

  培训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确保受训护理人员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1.2.1基础理论科的培训

  与在医院院校理论科的学习不一样,我院从一种疾病入手,讲述相关内容诱发因素。如在讲脑梗塞病时,从脑的解剖,血液供应,生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观察要点,主要护理问题和相应护理措施,疾病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如何做好脑卒中的三级预防等。通过一种疾病的培训,带动临床个案疾病护理提高。

  1.2.2护理新动态,新业务的培训

  只要护理方面有专科培训和相关内容培训,护理大力支持护理管理人员或护理骨干参加培训,回来后培训我院护理小教员,把护理新动态新业务及时反馈给小教员,带动护理专科护理水平的提高。

  1.2.3对基础护理操作的培训

  以《护理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为蓝本,精选与临床工作紧密相关的20项,由护理部2名干事每人负责10项操作流程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按照操作规范:讲授-演示-训练-回示-讨论总结流程进行培训。据护理部每年一次的操作考试为切入点,如20xx年6月份护理部拟定于对N1级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鼻导管吸氧,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6项中任抽2项考试护理部老师就以这6项操作进行强化细节流程培训,小教员培训后,带领科室N1级护士进行练习,达到人人熟练掌握6项技术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提高了全院N1级护理人员的这6项技术操作水平。

  2护理小教员培训的特色

  2.1坚持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

  护理部经常利用护士长例会时,广泛征求护士长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各临床科室急需培训的内容按需培训,如在20xx年春季,我市区域性手足口病较多时,医院感染病房爆满,急需抽调应急人员成立感染2病房和临床护士急需培训手足口病的相关疾病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护理部就邀请感染科病房的科主任和护士长为小教员培训专题手足口病知识,回科室后就培训科室护理人员专题知识,并且在抽调应急感染2病房时,多数小教员积极参加应急护理单元,一天内完成人员组成,科室组建,第二天即收住病儿。

  2.2授课内容坚持计划与适时调整相结合

  小教员培训内容基本与护理部的年计划,月重点相一致,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护理部据护理发展的新动态,新知识适时调整,引入新的管理概念,新的管理工具,如在20xx年夏季河南省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周期培训时讲到护理新的管理工具—品管圈的应用,当大家都对它陌生时,护理部选派2个科室的护士长和小教员外出学习,回来后向全体护士长和小教员进行培训,并在她们科室率先试点,并定期进行成果汇报,真正做到了计划与适时更新有机结合,提高了小教员护理新知识的理论水平。

  2.3坚持“请进来”和“派出去”相结合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中,护士长和小教员都深深感到不知从何入手,我们就请进河南省人民医院示范病房的护士长来我院讲授,并派欲建示范病房的护士长和小教员去省医学习,回来后建立示范病房,并把心得分享给别人。

  2.4培训坚持人性化管理

  护理小教员是科室的骨干力量,护理部与科室联系建议尽量不让小教员的培训时间值夜班主班不让他们加班培训,培训时间按工作时间对待,月底绩效考核时对小教员有一定的加分。因为小教员既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按时完成被培训和培训科室护理人员。体现多劳多酬,人性化管理。让小教员可以积极学习,大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2.5培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内容和方式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改善我们的培训,护理部带教老师首先按照原先的培训流程操作一遍,然后按照操作中出现的缺陷的原因,此项操作在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注重各个环节评估预期目标,案例分析法将临床护理操作中各个环节的省略或违规,麻痹大意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呈现出来,警醒护士遵守操作规程的严肃性,提高了护士对护理操作安全事件的认识,并在已出现问题的环节上有了防患意识,有利避免了类似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护理操作差错的发生,受到全体小教员和护士的一致认同。

  3县级医院开展小教员的思考

  3.1开展小教员培训是县级医院护理发展的现实需求

  如何加强护士队伍的培训,尤其是县级医院护士队伍的培训,有效改善护理人才队伍结构,提高服务和服务能力是目前县级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的县级医院,为了达到国家卫生部要求的床位与护士之比,每年都新增一大批新护士,稀释了护理质量,尽管护理部队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了规范化培训方案,但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进行全员培训,难度是比较大的,通过对各科小教员的培训,可以以点带面不断转变县级医院护士服务理念,提高全体护士工作水平与能力。

  3.2切实提高县级医院护士的岗位能力是护理小教员培训工作的落脚点

  随着我国护理管理模式,从“平台式”向“能级体系”模式的转变,护士培训的重点转向以能力为基础的能级阶段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是县级医院培训护士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我院护理小教员培训,结合我院护理人才结构和现状,护理部制定了以切实可行的N1-N4级护士的培训目标和措施,并逐步深化巩固。

  3.3以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和“三基”夯实基础护理为切入点

  在进行小教员培训过程中与护理部每月质量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相连,如在20xx年护理部指定的工作计划中,把每月质量考核中发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为下一月考核,检查的专项重点,在2月份考核中,发现有的科室交接班制度落实不严格,环节有漏洞,3月份重点专项检查,就是交接班制度的落实,3月份小教员培训的核心制度就是在交接班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怎样杜绝作为重点,小教员分组讨论,并把个人在交接班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出交接班制度落实中应注意细则,利用科室业务学习时间,带领科室学习讨论,再加之护理部的督导,各科室都把交接班制度落实细节培训,细节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每名护士都养成严谨务实工作态度并固化下来,夯实了基础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3.4护理小教员是各科室的“标杆”以“标杆”为动力点

  护理部要求各科室在选拔小教员时,必须是科室护理优秀人才,是科室“标杆”让每位小教员而有种荣誉感,激发全体护士争当“小教员”活动,树立“标杆”意识。小教员之间也进行争优创先活动,总结培训实施过程中经验与创新,收到了显著效果。以上是我院开展护理小教员培训的实践与思考,通过小教员的培训,全院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新上岗护士和N1级护士岗位能力显著提高,在全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名护士都愿意去学习,学习工作并快乐着,带着激情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有规划,但在培训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没有系统的专业能力体系,缺乏与专业能力相对应的培训框架,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科学专业考证,在培训效果评价中有难衡量的目标。如培训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中能力的评估等,在小教员培训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健全的培训标准体系是县级小教员培训的基础,标准化的实施流程是小教员培训实施的关键,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式,培训课程规范设置,培训质量考核等方面,我们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广大护理管理同仁们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构建成熟地县级医院小教员培训模式和培训体系,让县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拓展内涵,提高县级医院护理服务水平。

护理论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入的120例行手术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5~67岁,平均(40.3±3.1)岁,21例骨科手术,12例神经手术,18例普外科手术,9例妇科手术。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4~66岁,平均(39.2±4.3)岁,20例骨科手术,13例神经手术,16例普外科手术,11例妇科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主动性、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待患者要热情、体贴、温和,对患者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情绪干预:根据患者的文化、社会背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步骤记忆注意事项。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③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病情,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如麻醉体位指导、吞咽咳嗽指导、腹式呼吸指导等。教会患者以音乐、暗示等方法转移注意力,缓解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2]。④术中暗示:护士通过闲聊等手段转移患者注意力,握住患者双手,使其有安全感。⑤术后指导:带患者清醒后,立刻告知手术成功,指导患者以正确体位进行休息,交代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生理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焦虑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4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60例患者,满意59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8.3%。对照组的60患者,满意48例,不满意12例,满意度8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重大的生理性、躯体性应激原,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生理活动,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双重伤害。应激反应过强,不但会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功能造成影响,还会干扰麻醉的实施,妨碍手术进行[3]。故而,主动性、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势在必行。该院对择期手术患者施以主动性、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负面情绪,将患者心理应激对手术的影响降到最低。护理工作的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良好明显优于只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极高,远高于对照组,为改善护患关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通过该研究可知:主动性、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工作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本文作者:王英民 工作单位:内蒙古包钢医院麻醉手术科

护理论文7

  一、现阶段我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发展现状

  (一)产后访视发展起步晚

  我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发展的起步较晚,为了符合我国国情,我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吸收了国外的经验,经过近几年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一些中心城市已经意识到社区护理中产后访视的重要性,并将其建立成为社区产后访视服务中心,通过社区护理,实现一种综合性的社区产妇产后服务模式,为社区的产妇产后提供健康教育、康复和保健。

  (二)发展水平不均衡

  社区护理产后访视服务的开展预示了社区护理的发展,每个社区具有各自不同的社区护理产后访视模式和护理形式,部分大城市由于受到政府的重视,政府给予的资金投入大,进而促进了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不发达的小城市,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导致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受到阻碍。综上所述,经济发展不同的城市之间,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三)组织管理不完善

  关于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的具体文件,卫生部已经发布发展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文件,可是没有约束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促进发展的具体方案。对于这个新成立的社区护理机构,还没有完善的、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缺乏明确的分工和系统的管理。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较为专业性的社区护理产后访视教育,所以没有一所学校能够培养需要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和中等学校通常不会开设相关专业的课程,同时,社区护理产后访视需要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也和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不相符,这更导致了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无法适应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工作内容,所以在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的大部分护士的专业性较低,素质也相对不高。

  二、做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己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做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健康质量息息相关。根据我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现状,笔者就如何做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提出几点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认知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产后访视起步较晚,因此,应加大对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尤其是产妇们认识到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质量。

  (二)均衡护理水平

  医院应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支援社区的需要,安排相关资历的护理人员定期到社区进行业务指导和知识培训,并定期接受社区护理人员到医院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一方面政府应从待遇、编制、软硬件建设等各方面对社区护理工作予以政策支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社区护理的认识;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实行公开的全员招聘,竞争上岗,聘用理解并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专业水平、沟通技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员充实到社区护理队伍中,服务社区居民。

  (三)健全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卫生的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的工作目标和详细的社区护理产后访视标准和管理规章,定职定岗,互相督促,健全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健康促进意识。

  (四)重视访视方法

  1、重视在职培训

  针对我国护理人员知识结构的状况,定期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综合的医疗卫生知识结构,社区护理人员要与社区居民建立持久的服务关系,不因居民的疾病或转移而终止,提供主动性、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2、科学访视方法

  (1)床前访视

  床前访视,只是给产妇和社区护理人员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护理人员需要在床前访视过程中,询问产妇的生产情况,收集相关的信息,记录需要帮助的事项、联系电话,建立个人档案。

  (2)出院后家庭访视

  ①社区护理访视采用的方法:

  a、看:主要内容包括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环境,室内温度、湿度和环境卫生情况,甚至于他们被褥的保暖性能及衣服的透气性能等细节问题;

  b、问:主要内容包括他们的生活起居等一般情况,还有医院床前访视和电话跟踪访视记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生儿喂养情况和产妇子宫复旧情况等;

  c、听:主要内容包括从家属和产妇那听取疑问,并给予耐心解答;

  d、查:主要查看新生儿面色是否红润、体温是否正常、脐带有无出血及黄疸是否消褪等,查看产妇体温、血压是否正常,子宫是否复旧,恶露的色、量、味是否正常,剖宫产切口或会阴切口是否恢复等。

  ②指导:

  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母婴适当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或是身心恢复的保健等,例如指导产妇做好婴儿脐部护理、建议母婴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散步等;了解新生儿一周左右,生理性黄疸消退情况,我们应根据黄疸轻重给予针对性指导或建议到医院进行诊疗。针对早产儿之类的特殊婴儿,需要更为科学的、细微的特殊护理。在产妇恢复过程中,需要指导产妇按照产妇健康饮食的食谱进餐,目的是为了平衡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建议产妇多食汤类,不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改变传统的产妇饮食习惯,传统的产妇食谱只是小米粥、鸡蛋、红糖,可是如今为了平衡产妇的营养,一定要产妇按照食谱荤素搭配。针对于传统的坐月子方式中不科学的部分予以纠正,指导产妇禁止盆浴,但可以用热水淋浴,可以使用软毛牙刷用温水刷牙以增强食欲,坚持天天梳头。产妇在产褥期间,要以正确的方式按摩乳房,以正确的姿势喂养婴儿,坚持母乳喂养有助于子宫的收缩,指导产妇在产后做形体康复操和保健操,这样有利于产妇恢复体形。心理问题,也是产妇在生产之后,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所以要给产妇指导心理护理,尽量解决产妇出院后的焦虑和抑郁症的发生,从心理认识上帮助产妇增强信心,保持身心健康,对于症状明显者及时给予专业心理咨询或配合药物治疗。

护理论文8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策略将9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56%)及总有效率(88.8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7.78%,62.22%),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护理效果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行机械通气的9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5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8.7±3.5)岁;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8.4±3.3)岁。两组基本数据差异性均无统计学作用(P>0.05),可对比。

  1.2护理策略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把握吸痰时机并能正确进行吸痰;协助患者取半坐位体位,床头适当抬高30o~40o,以防误吸和细菌移植。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集束化护理,护理前,科室应先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集束化护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深刻认识并掌握护理理念后再实施护理。主要内容有:①口腔护理。机械通气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定时排痰、叩背、翻身,并加强患者人工气道的温化与湿化,以减少气道黏膜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②分泌物护理:患者上呼吸道的粘稠状分泌物集中于导管上部,随着患者的呼吸而使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造成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清理分泌物,如吸痰、排痰等,并对气管导管彻底消毒,以减少感染。③体位护理。因取仰卧位易造成患者反流误吸,促使胃肠道内细菌逆行,因而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因此,应协助患者取半卧位,防止咽喉部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减少感染。④营养护理。加强营养补给,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的提高,进而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给予患者静脉高营养或全胃肠内营养,以有效减少细菌移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感染。⑤根据循证医学,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并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护理满意度及预后效果。其中护理满意度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为满意率与较满意率之和。

  1.4预后效果评价标准[3]

  ①治愈:成功脱机,发热、肺部感染等症状完全消失,痰培养及血培养无致病菌;②有效:发热等症状基本消失,胸片检查明显好转,痰培养及血培养有少量致病菌;③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需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④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策略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4.9±1.2)d,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8.9±1.6)d,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性有统计学作用(P<0.05)。

  2.2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满意19例,较满意16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77.78%;观察组患者中,护理满意35例,较满意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56%;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作用(P<0.05)。

  2.32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预后效果显著较观察组差,差异性有统计学作用(P<0.05)。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情较为严重,死亡率较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集束化护理是一组护理干预措施,其集合了一系列存在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以有效处理某种临床难治的疾病[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56%)和总有效率(88.8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7.78%,62.22%),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集束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学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12-113.

  [2]孙彩霞.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理由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007-1009.

  [3]刘东岩,孙铁英.集束化护理措施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47-149.

  [4]殷梅平.2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的护理干预和体会[J].全科护理.2011,9(8):1995-1996.

  [5]李芳玲.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262-263.

护理论文9

  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相同,其显著特征是产妇情绪低落,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其主要表现为:(1)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2)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3)创造性思维受损;(4)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2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理、心理、社会等三大因素密切相关。具体来说:(1)生理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内分泌因素的影响。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 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其次是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病因,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2)心理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妊娠期因素。研究表明,孕期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产妇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负性生活事件包括失业、生病、先兆流产等,是促发抑郁的重要诱因[1]。其次是畏惧母亲角色。大多数产妇都是第一次做母亲,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对自己的母亲角色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做母亲的压力。(3)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分娩结局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孕妇对不同的分娩方式存在不同的担忧,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相比较,剖宫产对心理影响较大。同时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其次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的传统习惯是在分娩后要在家中休养1个月,这1个月内不允许看书、看报、看电视,不允许出门,甚至不允许下床。这样产妇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生活范围一下子缩小,犹如被禁闭一样。这将使产妇产生厌烦、烦躁、易激惹的不良情绪反应,也易诱发产后抑郁。再次家庭氛围的影响。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和长辈的帮助,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3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健康,对婴儿也有影响,所以对产后抑郁症应给予重视。针对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笔者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初产妇的保健护理工作。

  3.1 应加强对孕妇围产期保健,帮助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其安全渡过围生期研究表明,产妇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分娩知识的了解与产后抑郁症发生有关。在妊娠早期,护理人员可以向孕妇提供现阶段母儿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和相应保健措施;在妊娠晚期,可以向产妇提供与分娩有关的知识,帮助产妇了解分娩过程;在分娩期,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积极处理异常情况,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设法减轻分娩的疼痛,消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

  3.2 适时实施心理护理 保证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积极开展孕产妇的心理卫生保健,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既往病史,尤其是分娩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病因,增强自信心。同时,运用语言交流技巧,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以运用暗示、引导、制造温馨气氛等技巧,增进夫妻、婆媳关系,促使家人尤其是丈夫经常关心安抚孕产妇,让孕产妇时刻感到家庭的温暖,消除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3.3 关注产褥早期产妇身心变化,及时处理先兆症状 产后1周是产后忧郁的高发期,产后6周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期[2]。所以,应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而又温馨的产后休养环境。针对产妇产后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影响和依赖性强的特点,医护人员要尊重产妇,态度和蔼热情,细心关怀,提高产妇喂养和照顾婴儿的自信心,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

  总之,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婴儿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着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妇产后抑郁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干预,全员动员关注孕产妇的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齐玉梅,王生锋;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xx年15期

  2、黄健桃;;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和预防措施[J];医药世界;20xx年09期

护理论文10

  【摘要】健康教育是在临床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具体的护理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作息指导、用药指导、行为指导、出院指导等。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国人的健康理念、生活质量品质及消费理念也随着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高层次、高质量和全方位的需求,因而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把整体护理工作做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显得非常重要。

  1 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是医院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住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病人及其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促进身心健康。

  2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后,其周围环境及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精心诊治。因此,护士要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热情并微笑接待患者,做好入院时的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环境并带领至床旁,介绍医院及病房的管理制度,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及作息时间,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器。观察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及生理状态,稳定患者情绪,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让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快速进入患者角色,有利于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

  2.2 心理指导

  当患者的社会角色及环境突然改变后,会产生不适感、紧张、焦虑等情绪,特别是危重患者会不能接受现实,处于一种高度紧张、恐惧状态,导致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首先,让患者了解有关资料,使患者主动掌握一些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利用录像宣传医学知识,提高患者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

  其次,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共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更进一步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以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应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并耐心为患者解答所提问题,介绍该病的病情治疗过程、成功病例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达到心理康复,最终战胜病魔,回归社会。

  2.3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提供能量,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不同患者需要不同的饮食,根据患者所患病种,给予相应的饮食。如腹泻病人应给予高热量、低脂、低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补充液体,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机体正常营养能量的供给。

  高血压患者进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胃炎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摄入过热、过冷、过于粗糙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糖尿病患者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2.4 作息指导

  根据科室病房管理相关制度,与病人讲解并解释,需按照病房规定统一作息,并说明按时作息的重要性,良好的作息,可以促进康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

  2.5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严格按医嘱给药,向患者讲解用药剂量、方法、药物的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等,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知识。

  2.6 特殊指导

  凡需临床特殊治疗及护理的病人都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做出相对应的特殊指导,如糖尿病的患者应限制糖类的摄入,骨折患者应注重康复期的功能锻炼等。

  2.7 行为指导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传播疾病知识,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在知识宣传的同时,对病人的疾病知识获得情况作出评价,并掌握病人的信念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帮助病人建立起健康行为。

  2.8 出院指导

  出院前进行的教育,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及自我照顾能力,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早日康复的方法。

  病人情况稳定或康复即将出院时要对病人进行出院教育,对于许多病人来说,恢复健康需要较长的进程,护士应针对病人的康复情况,重点介绍合理用药,饮食营养、生活起居、康复训练和防止复发的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及随诊时间等知识,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人生之旅。出院后需要连续服药的患者,应告知病人严格按医生规定的时间、给药途径、方法服药,定期复查服药的效果,用药后如有异常的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复查。

  3 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讲授法 主要是针对患有相同或相近疾病的多数病人或健康人群,通过集中讲授某一专题的健康内容达到向听讲者传递相关知识的目的。可指定时间进行课堂讲座的形式给同一病种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病友间也可互相交流,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3.2 谈话法 谈话法是护士根据患者和家属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提问,引导其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及病情后,与患者共同制定护理措施,从而更好的得到治疗。

  3.3 演示法 演示法是护士配合讲授或谈话,将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展示给患者或家属,或者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或所示教的技能。如教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注射针注射,发生心绞痛时应如何自我急救等。

  3.4 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种方法。

  3.5 传单法 传单法是指单页的文字及美术宣传品,可结合实际,针对患者和家属区的需要,比较详尽的阐述某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和家属以及现有的客观条件,选择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

  4 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因时而异,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和照顾者的知识水平制定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检查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通过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策略,使患者早日康复。

  5 小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将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护士只有在完成对护理对象的技术护理的同时,也完成健康教育护理,才真正实现了整体护理的目标。另外整体护理也为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把护理健康教育融人护理工作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也使护理领域得到扩展,护理功能得以完善,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护理论文11

  1手术护理

  患者在手术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要培养患者良好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给予患者耐心、细心、真诚的关注与关怀,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内心变化,增强培养患者的良好心态以及为患者树立信心。

  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的进行、完成,护士需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对患者的脸色、腹部的起伏情况,并且做好记录(意识的.消失时间、麻醉时间、麻药剂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在手术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给药之后患者的肢体乏力,下肢易滑落,应要注意扶持。当患者处于全麻的状态之下,容易发生舌根后坠从而引起喘憋、呼吸困难,同时患者停经7周左右就是是早孕的反应期,大部分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同时还存在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的危险等。因此,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保持呼吸发道的畅通,护士在配合医生的前提下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

  待手术完毕之后即可叫醒患者,在患者完全清醒之后还需要继续的观察35min,等到患者乏力、嗜睡、头晕等症状消失之后,才能拔出特提,停止给氧,并帮助其穿好裤子,取舒适的体位休息。此时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尤其是关注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脸色、意识;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下腹疼痛、阴道流血、出冷汗等状况。在手术要给予患者常规的饮食、饮水以及健康的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叮嘱患者要加强营养的的调整,尤其是要避免生、冷、辣等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入口。在手术后要禁止2周的盆浴,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以防出现细菌性的感染疾病。尽量每天使用温水清洗外阴部1-2次,勤于换洗内裤和卫生护垫;手术后要禁止1个月性生活,避免发生交叉的感染。若是咋手术后出现了腹部的剧烈的疼痛、阴道出血量的增加或者是伴发炎症、发热,需要及时的回院进行检查,必要的时候接受治疗,以便于促进子宫的恢复,降低出血量,同时还能降低人流术后子宫收缩出现疼痛感,还能降低人流术综合症的症状。

  2加强手术室的管理

  首先,按《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合理的规范手术室。污染物品通过外走廊、污道与供应室清洗间相连,供应室的消毒室通过洁道与手术室限制区的无菌物品间相连,供应室严格划分区域,各区间有物理屏障相连,遵循人流、气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强制性单向流动的原则[3]。

  其次,手术结束后,由洗手护士用酶稀释液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供应室回收后,根据污染性质分类浸泡,再经水洗、酶洗、自来水漂洗、去离子水漂洗,一些内镜器械和精细器械可配合高压水枪清洗及人工清洗。除此之外,还要对合格的器械进行包装灭菌,且放置到位。

  然后,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为不断提高基层医院的手术护理服务内涵,应加强对手术护士专科技能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深入实践满足手术医生对专科技能的实际需求,跟踪科室特色技术发展动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及时开展技术培训,针对护理配合的难点和特点请手术医生讲课或列席护理培训课程,直接听取他们对手术配合意见,实施针对性整改,是提高手术专科技能、保证手术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手术室医护协调性配合访视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护理论文12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拉萨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1.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1.3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1.4院前急救因素

  1.4.1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1.4.2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1.4.3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1.4.4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2.3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2.4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2.5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2.6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2.7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xx,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xx,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xx,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xx,21(1C):264-265.

护理论文13

  【摘要】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具有专科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将更加体现出它的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和服务性。口腔颌面部因上接颅脑,下连颈部大血管及重要神经,是呼吸道上端、消化道的入口,易感染部位。手术和原发病常不同程度地导致解剖结构改变和生理功能障碍,吞咽、语言沟通障碍或颅面部畸形必然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患者产生心理障碍[12]。

  【关键词】 手术;口腔;心理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5例,其中男45例,女40例;年龄11~68岁,平均44.4岁。颌面部骨折25例,腮腺肿瘤20例,颌骨肿瘤16例,唇腭裂12例,口腔癌6例,颌面畸形6例。

  1.2 方法和结果

  通过询问、与患者谈话和观察等方式了解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心理状态,并针对其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75例患者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常担心各项检查是否正常,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担心手术是否痛苦,有无危险及语言、饮食等生理功能有无影响,担心面容及自我形象是否受到干扰等。对此可选择性地告知患者检查结果并作适当解释让患者放心,并让患者大体了解手术性质、方法、可能发生的问题,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针对性地介绍手术室工作人员情况及手术条件,增加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前可适当的用镇静、抗焦虑的药物,以保证患者术前有足够睡眠,减轻焦虑症状[3]。

  2.2 术中心理护理

  在手术中,护士应以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配合手术,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早发现问题,果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手术顺利完成。巡回护士始终陪伴患者,讲明麻醉与术中的配合要求。

  2.3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往往急于了解手术情况及效果,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及对日后生活、工作的'影响,切口的疼痛及应注意的事项等。因此,除对患者做好各项治疗护理外,更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清醒后及时告诉患者及家属手术顺利,病灶已经切除。适当给患者应用镇静止痛剂,保证患者睡眠,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护理领域改变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对专科疾病护理及患者的整个机体、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开展综合护理,研究术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术后的心理适应能力[4]。颌面部由于其解剖关系,手术涉及的部位和器官,常导致术后遗留瘢痕、畸形和功能障碍,使容貌、语言功能等均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致使绝大多数患者术后产生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针对这些患者迫切想改变面部畸形状况的心理,我们在临床护理中采取心理疏导,经常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交谈,解除疑虑,在生活上尽量体贴关怀,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以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使疾病的恢复和心理都达到满意的效果。要做好上述各项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富有同情心及责任感,应热情对待患者,冷静处理问题,善于谅解,具有宽容及让步精神,同时应具有敏锐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从患者的内心世界,准确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广梅,王秀玲.口腔颌面部重症损伤的治疗与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xx,14(1):99-100.

  [2] 尤 瑛.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xx,12(9):1771-1772.

  [3] 岳 炜,赵作勤.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护理方法[J].现代医药卫生,20xx,20(21):2296.

  [4] 丁栽芬,赵桂燕.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xx,18(10):755-756.

护理论文14

  1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12级高职护理班的同学们,我了解同学们的成长状况,在座的各位大多为独生子女,且年龄较小,同时很大一部分护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善于模仿。因此,我在本节课程中会采用适合她们的教学方法,期望大家对无菌技术操作方法及相关的知识体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

  2教学方法

  2.1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直观演示法、实践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纠错竞赛法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现代学校教育而言,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更是整个教学的合作者,教学质量及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双方的有效互动与配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的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积极提出问题且主动探寻解决方法,这才是课堂教学所要形成的教学氛围。

  2.2学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无菌技术操作的大致过程,但要想熟练掌握该技能,进行必要的课堂实践操作十分关键,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无菌技术操作过程的理解。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方法的选择同样重要,要在进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领会无菌技术操作的要点,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巩固所学技能。这样一来,学生既是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又是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更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90分钟的教授与练习等环节来完成护理专业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内容的教学。为了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将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分解。其中,第一部分,即导入新课并引出本节课程的主题需要5分钟时间,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材料的播放来导出学习该课程的意义所在,接下来,第二部分为复习理论知识及要点同样需要5分钟,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需要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即新课的学习与练习巩固环节,例如:在新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进行操作的同时,为学生讲授无菌操作的作用,即无菌操作可避免病人伤口的'感染。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并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实操演练,通过分组练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推进教学,另外,设置“大家来找茬”这一教学环节,通过现场演示失误操作,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从而避免类似的失误操作在实践中发生。总之,教授新知识与练习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是整节课的重点,大概需要65分钟左右,分别为35分钟和30分钟,另外,评价达标与总结反馈为10分钟和5分钟。这便是针对无菌技术操作法教学过程的整体时间规划。

  4资源整合

  资源作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将校内资源、行业资源及信息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学校的实验室及相关器材、临床及历年大赛经验、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内容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5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教学的优点较为突出,即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突出岗位技能,将实践过程在教室环境中模拟再现,并且,创设临床护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课堂的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课堂时间较短,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及练习的时间不够,学生要多在课下进行熟练操作。通过对“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教学过程的评估与反思,提出几点教学措施,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首先,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入学生的百分考核,并且,选几名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同学作为课堂纪律的监督员,这样就可以避免其干扰课堂秩序,另外,要增加无菌技术试验室的课外开放时间,鼓励学生加强实践演练,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

  6结束语

  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实践技能的毕业生。通过本节课程的设计,希望能够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以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

  作者:宋玲玲 单位: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护理论文15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在神经内科的护理中使用安全隐患告知书的效果。方法收集神经内科患者共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安全隐患告知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9%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86.4%的家属满意度,P均<0.05表示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安全隐患告知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安全隐患告知书;神经内科;护理效果

  在神经内科中,大部分神经性狂躁、神经性抑郁、严重失眠或存在焦虑情绪的患者,一旦其周围的环境或细节发生了轻微的改变,就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提高护患纠纷的发生率[1]。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相较于普通科室的护理工作而言,神经内科的护理中安全隐患更多,因此如何防止和杜绝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一直都是临床研究中的重点[2]。在本次研究中,对神经内科患者采用了安全隐患告知书的护理方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20xx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共118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在61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2±10.8)岁。观察组男34例,女25例;年龄在60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9±1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人员的评估后,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签订相关的安全隐患评估表,并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掌握防范措施,相关的安全隐患护理如下。

  1.2.1坠床或跌倒。由于神经内科的患者年龄普遍偏高,因此如果患者存在头晕症状或者肢体活动障碍,那么将大大提高他们发生跌倒的几率,并可能造成髋关节骨折[3]。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评估表当中的内容,在核对后如果患者具备危险因素,那么即为坠床或跌倒的高发人员。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签订坠床、跌倒告知书,在走廊、过道等较为醒目的地方设置防止坠床、跌倒的“十知道”。在卫生间、走廊等处都设置扶手,保持地面干燥,在患者的病床尾部设置标识,提醒责任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和观察。

  1.2.2误吸或窒息。老年患者由于牙齿松动,或者存在吞咽困难、雾化吸入治疗时痰液过多,因此容易引起误吸,甚至导致窒息。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观察,在患者进食时嘱咐家属不要催促,并嘱咐患者在休息时尽量将头偏向一侧,并将床头适当抬高。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者吸痰,如果必要可行鼻饲。

  1.2.3压疮、冻伤或烫伤。如果患者存在感觉障碍,护理人员应填写压疮、冻伤或烫伤告知书,并在护理中定时为患者翻身、更换尿垫、床褥,并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如有必要,可使用气垫床。

  1.2.4管道脱落。部分神经内科的患者会留置胃管、尿管等,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各路管道进行固定,并加强看护,避免由于管道脱落而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1.2.5自我损伤、走失。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宣教降低患者出现自我损伤的几率,并通过加强监护,防止患者出现自我损伤或者走失。

  1.3评价指标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并由患者家属匿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为本院自制,满分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满意,70~84分为较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较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卡方和t值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P值小于0.05表示本次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值大于0.05代表无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4%,P均<0.05表示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具体情况如附表所示。

  3讨论

  由于神经内科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大部分都存在感觉障碍、行动不便、智能下降等症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4]。所以为了提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就必须将安全责任意识贯彻到整个护理服务工作当中,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和理解[5]。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神经内科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加用了安全隐患告知书,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和宣教,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4%,P均<0.05表示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在观察组中,通过签订安全隐患告知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而警示标识的悬挂则能够起到提醒和告知的作用。因此在护理中,不但责任护理人员会对患者进行防范措施的宣教,其他的医护人员在看到警示标识后也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叮嘱,从而强化了宣教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使患者感受到了尊重和重视,提高他们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和依从性,从而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融洽护患关系。而对照组患者虽然在护理当中也被告知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这样口头上的宣教无法有效地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程度,由于他们无法将宣教的内容全部记住,因此在护理中仍然存在疏漏,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无法有效避免。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安全隐患告知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梅,殷晓菁.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xx,27(10):2856~2858

  2黄琳竣,张馨梅,陈柯,等.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xx,11(22):5471

  3李勇珍.浅谈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xx,13(10):251~252

  4赵红蕾,潘艳.神经内科护理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及防范[J].医学信息(中旬刊),20xx,24(15):2130~2131

  5布布汗胡斯曼,努尔巴合提木沙.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xx,21(25):397

【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论文【精选】06-30

护理论文06-28

护理学论文06-26

护理论文15篇(荐)06-28

护理论文常用15篇06-28

护理论文共15篇06-28

护理论文优秀15篇06-30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05-29

[精华]护理论文15篇06-28

护理论文(汇总15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