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

时间:2024-06-30 09:26:37 美容 我要投稿

  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护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护理论文优秀15篇

护理论文1

  目前,口腔种植已成为一项独立和成熟的临床常规技术。由于种植支持的固定义齿不用损伤到邻牙,越来越多地被缺失牙患者接受,并被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种植体在经过正常的骨愈合后,与周围的骨组织完成骨整合,最后完成上部修复体的制作。区别于天然牙齿,种植体上部牙冠修复无论从印模制取、牙冠咬合调整和粘接都与之存在巨大不同。口腔护士的护理水平已成为影响修复体远期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现将相关的护理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选取20xx年3月~20xx年9月在我院完成种植牙手术并且已经完成骨整合后,进行上部单颗牙冠修复的患者共计40例,40颗种植体。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7~60岁,平均42.3岁。种植修复冠材料为贵金属烤瓷冠10颗,全瓷冠30颗。

  2护理配合方法

  2.1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术前护士辅助医生向患者介绍种植修复方案,告知患者术中维持体位稳定的重要性和术中持续吸唾的必要性,使其充分了解在其口腔内所进行的各项操作。告知每次就诊时间、次数、牙冠修复材料和安装方法、戴冠后的使用与维护方法等,使患者熟悉整个诊疗过程,消除相应的恐惧心理。

  (2)其他准备:护士要详细了解并记录患者一般健康状况、有无传染疾病以及药物过敏史、签订知情同意书。配合医生检查患者口腔卫生维护状况、辅助工具、结扎、绑线,防止口内操作时误吸。依靠辅助影像学、Ostell共振频率分析仪和必要的临床检查,明确待修复的种植体已经完成可靠的骨整合。术前嘱患者用复方氯已定含漱1min;调节好椅位和光源,确认修复部位。

  (3)器械和材料准备:种植冠修复患者一般需要就诊2~3次:①首诊:备好口腔器械盘、一次性口杯、酒精棉球纱布、盐水/双氧水冲洗器、相应的`种植系统工具套装、低速直手机、金刚砂磨头、3M聚醚硅胶、托盘、转移杆、替代体、比色板、镜子等。②第1次复诊:口腔器械盘、一次性口杯、酒精棉球纱布、盐水冲洗器、相应的种植系统工具套装、低速直机头、金刚砂磨头、咬合纸、红蜡片或硅胶咬合记录、酒精灯等。③第2次复诊:口腔器械盘、一次性口杯、酒精棉球纱布、相应的种植系统工具套装、光固化灯、低速直机头、金刚砂磨头、咬合纸、玻璃离子水门汀(GC)、充填树脂、牙胶棒、酒精灯、镜子等。

  2.2术中护理

  (1)首诊:护士准备种植系统工具盒,根据医生和患者的体位不断调整光源,避免光源直射患者眼睛。同时注意牵张患者口腔软硬组织,进而保证医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照明视线。传递给医生相应的修复基台松解螺丝刀,待暴露植体肩台后,医生进行术区冲洗时,护士要及时吸干患者口内的液体,尽可能避免二次污染术区。根据植体的型号,传递给医生相应的闭口转移杆,中央螺丝和棘轮扳手。医生安置转移杆后,需要再次复查照X光片,确定转移杆是否准确就位。选择合适的托盘,采用聚醚印模材料(3MESPE)制取工作印模。取模前根据术区位置,将患者调至最佳体位,并告知可能的不适感觉,说明正确的呼吸方式,避免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影响取模质量。取出硬固的印模后,护士要准确观察转移杆头部在印模内未发生脱位和移动,若发生移位,要准确稳固的复位。用冷水冲去印模表面唾液后,进行消毒处理并送技工室灌制工作模型。准备比色板、镜子医护患三方共同协商比色,比色时最好选在阳光充足且避免直射的自然光下进行。对于特殊染色牙齿,应用数码相机拍照,为技师提供染色参照。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安排复诊时间。

  (2)第1次复诊:护士准备种植系统工具盒,调节椅位光源,医生去除愈合基台,盐水冲洗术区,护士准备酒精棉球消毒种植基台和基底冠后医生试戴。根据患者的咬合状态,决定是否需要制取咬合记录。去除种植基台,再次戴愈合基台,确定愈合基台准确就位。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安排复诊时间。

  (3)第2次复诊:护士准备种植系统工具盒,调节好椅位光源,进行修复体清洗和消毒。医生去除愈合基台,安装永久基台,试戴修复体,微调咬合和邻接关系。试戴合适后护士递给患者镜子看冠的颜色是否匹配,患者满意后准备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永久粘接。本次复诊治疗要点:彻底清洁消毒种植体和修复体,预防袖口感染发生。修复基台按照厂商说明旋紧扭力后准备粘接。护士准备少许干棉球、牙胶棒传递医生充填基台螺丝孔区,熟练调拌粘接剂,均匀涂抹薄层粘接剂在牙冠内表面的冠方1/2处,确定就位后固定待粘接剂完全固化。咬颌面螺丝开孔处用光固化树脂充填固化。术后嘱患者定期复查,向患者告知修复治疗后注意事项,避免咀嚼硬物,详细的向患者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牙线使用等。平均观察期14个月,共修复40颗种植体。所有种植冠修复体无一例发生骨吸收、松动或脱落以及崩瓷,冠修复体边缘密合,咬合无异常不适,种植体周围牙龈稳定,口腔卫生状况佳。患者术前、中和后无紧张情绪和身体不适,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3小结

  在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中,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在固位、稳定、咀嚼、舒适性上仍有很大欠缺,而种植义齿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欢迎。在随诊的时间内,本研究中的40颗种植冠修复体边缘密合,无松动、脱落和崩瓷等情况;患者无紧张情绪和身体不适的产生,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试戴操作时间高效,医患均满意治疗的效果。口腔临床种植修复过程中,护士需要掌握包括该系统植体的尺寸分布、植体-基台连接方式、转移杆种类、基台型号等。护理人员协助医生与患者沟通,是减少修复后医患纠纷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提高了修复治疗效率。各阶段所用的器械、材料的准备,提高了医护间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张口时间,增加了依从性。加强护理人员“四手操作”的技能培训,熟练的医护配合,可以降低院感的风险,缩短椅旁治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和服务质量。

护理论文2

  【题目】胸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应用美皮康的效果分析

  【前言】术中获得性压疮与成因

  【资料与方法】120例胸腰椎术患者压疮预防试验

  【结果】美皮康对手术病人压疮防治效果显着

  【讨论】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和护理讨论

  【结论/参考文献】手术后压疮预防中美皮康的效果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术中压疮管理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和术前皮肤危险因素评估分数(Waterlow评分(见附录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的比较。

  术后30分钟和术后1天两个时间点,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患者压疮的`严重程度,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P<〇。〇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压疮严重率n(%)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30分钟1期压疮发生率仅为5.00%,对照组患者术后30分钟1期压疮高达18.30%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分钟2期压疮发生率为1.67%,而对照组患者术后30分钟2期压疮发生率为5.00%(p>0.05)。

  术后1天1期压疮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率11.67% (PC0.05),术后1天2期压疮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率6.67% (P>0.05)。两组患者均无3期和4期压疮发生。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术后30分钟和术后1天1期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30分钟和术后1天2期压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易受压和肌肉层菲薄的部位粘贴美皮康敷料能起到预防术中压疮发生的效果,尤其在预防1期压疮方面有更显着的作用,两组患者均无3期和4期压疮发生。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发生压疮的严重程度,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论文3

  摘要:分析宫外孕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选取甘肃省平川区妇幼保健站20xx年3月~20xx年2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8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与SDS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在宫外孕护理应用中,可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有效的改善和提升,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宫外孕;护理;人文关怀;效果

  宫外孕是指孕卵着床并生长于宫腔外部,统称异位妊娠,由于着床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等,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1]。一旦出现流产或输卵管破裂,则可导致腹腔大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很多患者在被确诊为宫外孕时,会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和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对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和压力进行及时有效的缓解对宫外孕治疗至关重要[2]。人文关怀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不仅满足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关注。本研究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宫外孕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3月~20xx年2月收治的68例宫外孕患者,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28.97±4.35)岁;停经时间32~78d;未婚9例,已婚26例。观察组33例,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9.10±4.61)岁;停经时间30~76d;未婚6例,已婚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以及婚姻状况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血压、脉搏的定时监测,以及基础卫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具体如下:

  ①治疗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可根据患者喜好对病房的环境进行调整和改善,播放一些轻快、积极的音乐,放置杂志和书籍等,从细节出发,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同时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及病症,为各项治疗做准备措施,并针对性的为患者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了解相关治疗措施,明确积极治疗的.意义,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②治疗中护理。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保护患者的隐私,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避免言语不当给患者带来刺激,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患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

  ③治疗后护理。使患者了解治疗后的身体养护措施,注意经期卫生,预防生殖器炎症感染,指导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背思想包袱,适当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和运动锻炼,定期妇科检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指数进行评估,两者均采以症状发生的频度为主要评定内容,其判定标准以50为分界值,50~59轻度焦虑(抑郁),60~69中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重度焦虑(抑郁)[3]。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

  SAS与SDA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SAS与SDS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以93.94%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P<0.05).

  3讨论

  宫外孕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妇科女性疾病,它病情复杂,进展较快且发病突然,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将会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4]。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患者并不十分了解宫外孕,因此在治疗时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5]。人文关怀是从患者的心理与精神层面出发,积极给予关注与关怀,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将人文关怀应用到宫外孕患者护理工作中,通过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正确认识治疗的有效性,主动配合治疗,在治疗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治疗能顺利进行,并在治疗后让患者注意身体养护和疾病预防,讲解需要预防的措施,在细节中体现人文关怀护理的意义和价值[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实施,可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增强,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护理质量。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的服务品质仍需不断提升,才能够为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服务质量的持续升高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宫外孕护理中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丽芹.马爱琴.宫外孕保守治疗42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xx,11(47):77+87.

  [2]刘义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xx,09(27):1-2+26.

  [3]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xx,09(26):676-679.

  [4]陈梅娇.李广南,陈惠兰.60例宫外孕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13(6):63-65.

  [5]宋红梅.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xx,03(8):188-189.

  [6]尹玉凤.人文关怀在宫外孕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xx,04:143+145.

护理论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30例20xx年10月~20xx年8月期间在我科成功接受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9~52岁,按常用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为关节面无明显移位劈裂骨折者3例,Ⅱ型为关节面劈裂、骨折明显移位中度粉碎性骨折者25例;Ⅲ型为胫骨远端关节面及干骺端严重粉碎压缩骨折者2例。闭合伤21例,开放伤9例。

  1.2治疗方法

  9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清创并一期复位内固定,闭合困难的患者,术中腓侧伤口二期植皮闭合性骨折待肿胀减轻后手术。闭合骨折患者21例,入院行手法复位或跟骨牵引7~10d,待软组织损伤情况好转后手术,术后石膏托固定保护。

  2护理

  2.1心理疏导

  Pilon骨折较复杂,其临床特点常导致预后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此,患者早期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专业的病情讲解,让患者对医治充满信心,排解患者的焦虑烦躁情绪,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快早日康复。

  2.2手术期护理

  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做好皮肤准备。定时了解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肤色、患肢感觉、运动情况、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并注意肢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发现并发症及时医治。定时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术后石膏固定后,嘱患肢抬高20-30°以利静脉回流,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保持外展中立位。定时观察患位渗液、渗血情况,如出现患肢肿胀可通过按摩大腿、足、足趾,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3皮肤护理

  Pilon骨折常伴有软组织损伤,造成肢体肿胀,局部张力大,引流不充分,常容易发生局部皮肤坏死及深部感染,所以,要密切观察皮肤色泽、有无渗出液体,在局部表皮破损皮肤处用碘伏做无菌处理,创面涂抹喜辽妥软膏预防干裂、感染,及时更换敷料。

  2.4pilon骨折并发症的预防

  2.4.1预防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Pilon骨折因软组织的损伤,局部肿胀明显,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故预防其发生,尤为重要,及时降低骨筋膜间室内压力是防治该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措施[1]。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症状,如患肢部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肿胀、明显压痛等症状需要立即处理。

  2.4.2预防腓总神经损伤Pilon骨折局部组织损伤重,肿胀严重,且术后需石膏固定,极易损伤腓总神经。在护理期间: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期间注意躺卧姿势如出现任何损伤现象需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5饮食指导

  患者治疗常需要较长时间卧床,情绪和疼痛的影响,胃纳减少,吸收减少,导致营养缺乏,同时钙质摄入和吸收缺乏,骨形成受到抑制,因此应规律饮食,除只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更应均衡进食富含铜、VitK、锌、锰等微量元素的食物,补充钙、磷和维生素D,让患者从负钙平衡转为正钙平衡,患者在卧床期间特别要多食用水果和粗纤维蔬菜,多喝水,按照肠蠕动的方向对腹部进行按摩,预防便秘。

  2.5功能锻炼骨折

  早期伤肢表现肿胀、疼痛,骨折端也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软组织处于修复期,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下肢肌肉用力后放松;抬高患肢,指导患者做足趾背屈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带到消肿和稳定骨折的效果。骨痂形成期主要是在骨折中期,这期间伤肢疼痛减轻、肿胀消退,在早期活动的基础上,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结合适当的健肢运动活动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断使其恢复。骨折后期为骨痂成熟期,患肢的软组织基本恢复,可进一步加大患肢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为避免患者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在治疗接近治愈期间,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与负重锻炼,达到各关节迅速恢复的效果。

护理论文5

  20xx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终关怀病房成立。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在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时,维持尊严,尽可能的宁静安详,是这里的关怀所在。

  “不死鸟”的隐喻: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不同于普通病房的熙攘喧闹,走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区三楼,有一种特殊的宁静,连空气中都没有医院特有的味道,这里的病人不需要穿病号服,各种颜色的被子、日用品、毛绒玩具随处装点着房间。

  在病区主任类维富的办公室,摆放着一盆不起眼的多肉植物,它的名字叫做“不死鸟”——叶子上的小芽落在土中,会长出一顆新的植物,生生不息。对每一个病人,类维富都会在他们床头摆上一盆“不死鸟”,“我们希望在病人的最后时光,尽可能地给他们以希望。”

  这里便是齐鲁医院“舒适医疗综合病房”,也是目前我省唯一由公立医院开办的临终关怀病房,收治的都是当前医疗技术无望治愈的晚期恶性肿瘤以及慢性病终末期的病人。

  20xx年,时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主任的类维富,主动辞去主任职务,创办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从医近40年,这位在全省麻醉领域享有绝对权威的老教授目睹了太多垂危病人的痛苦。

  临终病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濒死的人最后消失的是听觉,即使心脏停跳后,也能听到医生宣告自己的死亡。

  “最好不要哭,跟他们好好说几句话,宽慰他,抱着他,别让他再担心难过。”类维富说,“临终关怀不是放弃医疗,也不是安乐死,它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而是为了患者最后能舒服一些,家属和患者能够一起对抗恐惧。”

  在这里,一切医疗活动均围绕着病人的舒适而展开,更多地回归到对人本身的关怀。安抚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愿望,开导家属,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谈心”是病房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很多晚期病人语言功能丧失,为了与他们沟通,类维富专门学习了哑语。患者经常在晚上出现急症,类维富为此在东院区附近租了房子,以便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边。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西方医生特鲁多的这句名言越过时空,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有人说它昭示了未来医学的社会作用。但事实上,在常见的医患关系里,医生很多时候“很无奈”。

  “对濒死病人只能被动的同意施救,不论起死回生有多么不可能,不论救治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痛苦、损伤及代价,医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类维富说。

  孝道中的“不孝”

  “你知道骨折有多疼吗?”类维富问了记者这样一个问题。他随即解释道,人在35岁之后,骨密度便逐年降低1%,在针对心脏呼吸骤停等病人采取的最为重要的抢救措施心肺复苏(CPR)术中,其胸外按压往往会造成随之而来的肋骨断裂。

  《疼痛的隐喻》里讲:“疼痛像烧红的铁。”一份调查显示,70%的癌症晚期患者需要给予止痛、心理安抚等临终关怀服务。

  在舒适医疗综合病房,每一名患者入院前,家属都要签署一份《舒适医疗知情同意书》。

  “以患者目前的病情,随时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如大出血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对延长患者生命可能有用,但同时可能对患者造成进一步损伤。在目前病情下,即使抢救成功,患者大多需要药物、呼吸机等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体征,已无生存质量。我们建议患者选择舒适医疗,有尊严地谢幕,而不是使用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心脏按压、临时起搏器及其他有创措施增加其痛苦……”

  在类维富看来,假如死亡也有一种艺术形式,那它应该是:有尊严地死去。对于这些预期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的病人,临终关怀病房将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和权利,让病人尽量平静、舒适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病人的医疗费用80%是用在临终最后一个月,其中大部分用在了没有任何作用的治疗上。根据山大齐鲁医院统计,在临终关怀病房可使病人的医保费用降低600%以上。家庭支出降低近700%。但现实中,即使危重病人本身有“放弃积极治疗”的意愿,子女也不敢轻易答应。“孝”和脸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若千斤,一旦“不救”,很可能受到舆论的“攻击”。

  在类维富看来,这是“孝道中的不孝”。很多没有“善终”的病人,其实可以更有尊严、更加没有痛苦的离去,而对于医学事业本身而言,也不会无谓消耗医疗资源。

  医学是人的,人是文化的

  事实上,临终关怀病房在国内的生存状况一直举步维艰。

  “由于临终关怀病房一般不进行检查、手术、治疗,所以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大。医院能支持我们开设,需要很大决心。”类维富说,目前病房包括他在内有两名固定的医生,另两名是其他科室轮转过来的.。

  “目前临终关怀的专业医生少,每天面对这种临终病人,心理压力大,也无法达到医生原有的收入,因此,99%的医生护士不愿从事这种公益性的医疗工作。”

  临终关怀运动起源于上世纪,英国护士桑德斯1967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1999年,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最早启动了该项目,持续到20xx年。20xx年,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肿瘤科申请成立有30张开放性床位的“宁养病房”,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也在半年后关停。

  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专业机构有150多家,主要分布于大城市,济南市仅有一家。相对于需求而言,这些机构仍是杯水车薪。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对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服务覆盖率约为10%,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在80%以上。

  类维富说,临终关怀不同于养老的医养结合,是一种健康公益的终结地。在国外,临终关怀机构多属福利性质,有社会赞助和志愿者无偿服务。但国内的临终关怀事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在短期内,政府对临终关怀的管理和法规、政策的缺失或不能配套,绝大多数临终关怀机构需要自负盈亏,也没有纳入医保体系,不少开设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这句诗,同样适用于临终关怀领域。

护理论文6

  摘要:目的:探讨保妇康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收治的78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妇康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妇康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保妇康;宫颈糜烂;干扰素

  宫颈糜烂(columnarectopy)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粘稠,偶尔也可能出现血性白带,腰酸、腹痛等症[1]。宫颈糜烂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各自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临床上针对宫颈糜烂常采用药物治疗或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本研究选取我院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收治的78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39例采用保妇康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收治的78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2],且排除宫颈癌、药物过敏者等。患者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9.36±2.17)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3.24±1.13)年,已婚患者31例,未婚患者47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妇康凝胶(武汉中联集团四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0455)进行治疗,每晚1次,每次1支,连用7日为1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干扰素栓(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103)进行治疗,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晚1次,两组均连续给药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宫颈恢复正常,无充血,糜烂面全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糜烂面大部分消失;有效:糜烂面表现有所好转;无效:以上均无明显改善[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宫颈糜烂是比较常见的妇科炎症,若不及时治疗,后期将可能会影响到生育,甚至会发生宫颈癌。保妇康和干扰素在临床上治疗宫颈糜烂有显著的疗效。保妇康凝胶为纯中药制剂,其中莪术油化瘀消肿止痛,对细菌、真菌等有抑制杀伤作用;冰片清热消肿,二药合用,共奏行气破瘀,消肿、生肌止痛之效[4]。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制剂,能有效的抑制RNA病毒复制,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同时抑制宫颈分泌物的分泌,减少阴道湿度,促进鳞状细胞的生成,缩短宫颈内皮恢复时间[5]。本研究中两药交叉使用,能有效的减轻机体的抗药性,提高药物的杀菌作用,促进宫颈内皮细胞恢复,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保妇康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护理论文7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68例患者采取分层管理的措施进行护理,其中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为20一”岁,平均年龄为(34,5士12.3)岁;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为22例,大专学历为23例,中专学历为23例。

  1.2分层管理方法

  (1)建立内科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制度。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等进行综合考量,对于护理进行分层管理。对不同的护士进行分类管理,即助理护士、业务护士、责任护士和主管护士的四级管理的工作制度。每项管理的制度均需责任到人,其中以主管护士为管理中心,并对各级的护士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护理的质量。

  (2)明确护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所建立的四级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其工作责任:①助理护士,由临床的护士组成,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并巨辅助业务护士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需要熟练的掌握临床护理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②业务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其中主要是负责对整个内科病房的巡护,同时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业务不熟练的助理护士进行指导和管理,业务护士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③责任护士,要求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并有5年以上的护理工作经验,负责对内科病房的业务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教育,同时要对业务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需时刻关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做总结;④主管护士是整个护理病房中的核心管理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对基层护士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协助护士解决疑难的护理相关问题,还需要定期对基层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需要做好榜样。主管护士在进行日常的工作之外,还需要提高其科研的能力,并积极做好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工作。

  (3)建立绩效的薪金制度。对于所有的护士不按其工作年限和职称进行薪金分配,而是采取一种绩效工资加奖金的、具有激励措施的薪金管理制度。对于业务能力强和特殊岗位的.护理人员采取绩效考核制度,并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

  (4)建立竞争上岗的管理制度。在建立的四级护士管理制度中,对主管护士和责任护士采取竞争上岗的制度,对于综合能力强的护士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实施淘汰制。同时,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护士进行降级或留用,并继续进行考树习。

  1.3评定标准

  此次调查分为两个方面:①护理质量评分;②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均采取百分制,其中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护理记录。基础护理满分为70分,而病房管理和护理记录分别为1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主要分为入院时的接待、病房环境、护士的业务水平以及护士的服务态度,其中每项满分为25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的资料采取收士)s表示,采取l检验,而计数的资料采取无2检验,以P<0.伪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护理质量分析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对比发现,分层管理后的护理质量总分数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一3.02,P<0.伪),。表!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对比分析佼士)s组别例数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记录总分数分层管理前6862.3士2.310.4士1.28.5士1.481.2士4.9分层管理后6866.6士2.412.4士1.812.2士1.691.2士5.8t值1.251.622.983.02P值0.0320.0290.0120.008

  2.2护理满意度分析

  采取分层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数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满意度总分数,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一3.69,P<0.05)。3讨论科学与合理地配备和管理护理人力资源,可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影响程度会更加深刻。如何将护理人员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是当前护理管理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美国,护士被分为助理护士、职业护士和注册护士3类;而英国则分的更为细致,从A到H共分8个护士等级阵。经过对国外先进护士管理经验的借鉴,我院内科从20xx年开始,逐步开展了分层护理管理的实践,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护理人员分为了助理护士、业务护士、责任护士与主管护士4个等级,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显示,实施的分层护理管理的办法具备以下优点。

  (1)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实施分层护理管理之后,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通过对护理人员“新老”、“强弱”的搭配,实现了护理技术力量的均衡分配,使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得到了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其技术水平比以往进步的更快。同时,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可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更有助于帮助新进人员解决某些技术方面的难题,从而在病患的抢救过程中可以更及时、更到位,护理质量显著得到提升。

  (2)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实施分层护理管理之后各级护理人员更能各司所长。护理组长能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并对医生的治疗给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其重要的把关作用。同时,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治疗全程的护理工作,并在护士长的督察检查下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具效率,不仅充分发挥了基层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护理工作更具有秩序,为护士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的重点向业务管理与科研建设方面转移,使护理工作更具严谨性和指导性。

  (3)突出护理人员管理工作的连贯性。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管理思想更为开放,授权更加充分。基层护理人员得到上级给予的合理性授权后,其执行护理任务的过程会更具连贯性。护士长授权组长,组长对护士长负责,如此层层落实,各层的护理治疗组长可对每一位责任护士进行更多的临床技能和业务水平方面的指导,从而将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优势激发出来,护理管理工作更具系统性、更加深入。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在护理部每月组织的护理治疗考评中,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各项质控指标明显提高,且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以及护理文件管理的评分均显著提高。

  (4)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分层护理管理的模式下,按原定计划成组之后的护理小组人员相对固定,有利于在组员间形成日常护理工作开展的默契程度,既有分工又充分协作可共同完成困难程度较大的护理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榆申。本研究发现,对于护理工作采取分层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更重要的是极大改善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管理方法操作简单、科学性强,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护理论文8

  【摘要】探究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66例骨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组仅应用一般护理模式。结果利用人性化护理,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部位恢复情况及症状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考虑临床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骨科护理

  骨科患者多为外伤患者,外伤特别表现为发生突然,治疗周期漫长,需要长时间的调养休息,对生活工作产生很大影响。患者突然受到外伤,在承受身体痛苦的同时,心理也会受到冲击,特别是严重骨科外伤,往往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是巨大的,甚至对一个家庭是灾难性。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消极、烦躁、压抑、抑郁的情绪,治疗信心缺失,对病情的恢复是很不利的。由于骨科患者的特殊护理性,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自身专业所学和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出一整套人性化护理方式,并将其应用到我院收治的一批骨科患者。将我院收治的166例骨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组仅应用一般护理模式,结果表明利用人性化护理,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部位恢复情况及症状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自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之间收治的166例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患者是骨和关节的损伤,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共86例患者,平均年龄在38岁,男性患者有52例,女性患者有34例,年龄区间在5~72岁,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2.6天。研究组中软组织损伤患者有16人,臂骨骨折患者21人,股骨骨折患者9人,腿骨骨折患者24人,胸腰椎骨骨折患者16人。对照组共80例患者,平均年龄在40岁,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有41例,年龄区间在3~70岁,平均住院时间为2.2天。对照组中软组织损伤患者有14人,臂骨骨折患者17人,股骨骨折患者12人,腿骨骨折患者21人,胸腰椎骨骨折患者16人。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情况,两组在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及伤情等方面无较大差异,具备可对比性,实验结果具有科学有效性。

  1.2人性化护理模式

  作者根据所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总结出一整套人性化护理模式,该模式以技能护理为主导,辅以心理护理、综合护理等方式。如下。

  1.2.1生理护理

  患者刚入院,由于身体健康状况的突然变化,患者多会出现不适应感觉,自理能力变弱,需要为患者提供系统的护理补偿,包括从生活到治疗的全面护理。外伤患者需要卧床静养,要保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注意清洁护理,及时为患者更换敷药,病房空气、绷带等的消毒处理,保证皮肤及用品的.清洁,以防外伤引起发炎。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的患者,由于身体无法得到基本的运动,需要为患者经常做些必要按摩,并鼓励患者经常运动未受伤部位。同时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多食用含高纤维的水果和蔬菜,促进患者胃部蠕动,并多食用高蛋白和微量元素食物,有利于骨损伤的恢复。

  1.2.2心理护理

  骨伤多为突发意外事故,对患者的心理冲击很大,骨伤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会给患者留下一些后遗症,甚至残疾,若处理不恰当,会导致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和阴影。护理人员在实施生理护理的同时,要做好给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稳定患者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仪表、态度耐心和蔼,帮助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及时巡视病房,对待不同身份的病人一视同仁,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引导患者向积极乐观的心态转变,慢慢摆脱伤病带来的恐惧、抑郁、烦躁等消极影响。

  1.2.3预见性护理

  制定预见性护理流程以应对容易出现护理风险的环节,并传授病人预防风险的方法,降低风险系数。例如需要长时间卧床的骨伤病人,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运动,由于血管和神经受到长时间压迫,容易发生褥疮,护理人员应知道病人家属定时频繁为患者进行受压部位的安排,并常换清洁被褥。颈椎手术后的病人需要使用引流管处理负压,对引流管要实施“双人查对制”,保证引流通畅,防止血肿压迫血管引起的窒息。护理人员要提升预见风险的意识,降低危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1.2.4综合护理

  骨伤为突发性损伤,患者受到骨伤冲击后,体内环境失衡,身体素质处于较差状态,很容易引发或者自身疾病或者并发症。需要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检查,全面了解患者健康状况,避免骨伤引起其它并发症。例如有肺病的骨患者,应教会其正确咳嗽法,用手指按压颈部气管,咳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骨伤疼痛时剧烈咳嗽,引起呼吸道症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要做好定期的血压和心率测量,避免服用会引起血压或心率波动的药物,以防产生危险。重视患者心、肝等重要器官的检查,特别是在患者手术前,如出现检查指标异常,应立即告知医生,以防意外发生等等情况。

  1.3研究方法

  研究者采用上述的人性化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两组出个别患者需药物禁忌外,使用相同的用药方式,连续两个治疗疗程后(1个治疗疗程为1周),统计护理效果。

  2研究结果

  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总体疗效的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3结论通过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对比,表明利用人性化护理,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部位恢复情况及症状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得考虑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文娟,胡德英.骨科病房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护理学杂志,20xx,28(2):5~8

护理论文9

  论文摘要: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长时间站立工作,负重工作,习惯性便秘的中年人。手术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方法经过适当的手术治疗及辅助抬高患肢,弹力绷带支持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

  论文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护理

  目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自20xx—20xx本组2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0-7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可见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常感乏力、酸胀。病程较长者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形成。

  2.手术方式: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曲张的大隐或小隐静脉。

  3.护理

  3.1术前准备:普鲁卡因皮试,通知术前10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为避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做好下肢皮肤湿疹和溃疡的治疗和换药,患者静脉曲张术前用记号笔做好标记;主动与患者交流,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配合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消除顾虑并积极配合。

  3.2术后护理1体位:手术一般行硬膜外麻醉,术后卧床休息抬高患者20-3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2.应用弹力绷带,弹力绷带至上而下包扎,包扎不应防碍关节活动,并保持合适的松紧,弹力绷带一般维持到拆线。3.鼓励患者在下肢有感觉后及早进行足背伸展活动,术后24小时后在弹力支持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有皮肤慢性持续溃疡患者,应持续换药。5.饮食:术后1天即可正常饮食,多食清淡易消化、含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不宜大量饮水及饮料。

  3.3健康指导1.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1-2个月,晚上睡觉时将患肢抬高20-30度。2.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能锻炼,增强血管弹性,避免长时间久站或坐位。3.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冷刺激引起复发。4.避免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保护患肢,避免外伤。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5.出院后如有伤口渗血或分泌物流出,即使到医院检查。

  4.结果:25例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无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徐伟.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康复训练指导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xx,18(9):710-711.

  2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324.

  3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338-341.

  4 段志泉,张强.实用外科血管学[M].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9.530.

  5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护理论文1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术前访视应用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136例择期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实验组在手术前2~3d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收缩压、心率、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收缩压、心率和不良情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和谐医疗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术前访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目前随着人们卫生保健理念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系统内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至关重要[1]。手术无论大小,因患者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因此患者在手术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患者对于手术的配合度[2]。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以及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因此术前访视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科室自20xx年起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以来,取得良好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于20xx年10月至20xx年2月收入136例择期手术的患者,女性72例,男性64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7.4±8.2)岁。其中心胸外科患者23例,骨科手术患者19例,胃肠道手术患者48例,妇科手术患者10例,肝胆手术患者3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文化程度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模式。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介入优质护理方案,并进行术前访视。根据患者的需要、治疗和护理的特点、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以往该病患者的护理记录,制定患者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①手术室护理人员仔细查看患者病例,了解患者情况,包括过敏史,合并慢性疾病病史等。由参与患者治疗护理的医护人员参加,根据患者情况拟定护理计划,包括手术时间、器械准备,并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需求。

  ②进行术前访视,包括自我介绍,介绍病区环境、设施、手术室情况,手术开展内容、主管医护人员,发放护理告知书,介绍护理开展内容、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指导协助患者完成常规检查项目,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在术前对患者血压、心率、体温等进行严密监测,如有异常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包括何时禁食、手术时不能佩戴首饰、假牙等物品等。

  ③心理辅导: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是治疗的基础,向患者讲解手术的过程,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加深患者对疾病以及治疗方法的认知,针对患者出现的术前恐惧、焦虑等心理及时进行疏导。多于患者进行交流,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具体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④护士长每天进行督查,监督访视的完成情况,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应与质量控制小组人员共同分析原因,完善临床路径护理措施,直至护理实现最佳预期目标。出院前对护理的相关指标进行总结评价。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术前收缩压、心率;

  ②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

  ③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④两组患者对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得分百分制)。

  1.4统计学方法: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前收缩压、心率和不良情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我院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实际上是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患者从入院到进行手术期间内每天的成效标准作为标准值,是系统化、动态化、连续化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4];根据具体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护理措施有量化的具体目标,使患者明确不同时期的自我护理要求,对相关疾病的有所了解,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目的是让患者参与护理的全程,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改变了不良习惯,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本研究显示,经术前访视的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常规术前准备访视,无统一标准模式,由于护理人员在专科知识掌握、语言表达、沟通技巧、责任心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护理的效果也参差不齐。我院术前访视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是一个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的循环过程,可增强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的服务意识,避免出现护理项目的遗漏,确保各阶段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患者护理,避免了因护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差异而导致的护理水平的差异,对患者的护理更系统、全面、到位。同时,对患者的心理辅导也更加系统化,有效患者了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前收缩压、心率和不良情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和谐医疗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盖建华.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xx,19(10):27-28.

  [2]张颖,周立.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内容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xx,46(4):361-363.

  [3]戚引芝,田金红.术前访视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9(11):139-140.

  [4]王玉英.手术室实施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病人护理工作标准的探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xx,22(1):46-47.

护理论文11

  1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1学校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性首先在教学模式方面,目前大部分学校一直沿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基础———临床———实习,这种模式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实验教学与临床的脱节,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其次,课程设置方面的不对称。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一直沿用过去的比例与标准,仍然按照专业课与基础课一比一的比例进行教学,这样导致了专业课教学时间的严重不足,根据护理工作特点所需要的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人文知识设置较少,从而缺少了对学生职业思想、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职业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专业素质不高。第三表现为学校经费支持不足,学校对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投入的不足也是直接导致妇产科实践教学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2教师自身素质的低下首先,在专业技能方面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很多学校的教师虽然都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教学几十年,他们虽然有着良好的理论功底,但由于当今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导致很多教师对当今先进的设备、仪器一无所知,从而根本无法适应教学要求。第二,少数教师综合素质较低,他们本身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对自身要求过低,不注重自身师德建设,不能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不能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1.3学生生源问题随着国家高校的扩招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医学行业进行学习,导致学校学生的生源水平不断下降。首先,很多学生年龄偏小,组织纪律性差,自我约束力差,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其次,很多学生对自身要求过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偏低,不能将学过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与疾病联系起来,不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导致收集资料不全面,护理诊断不准确、护理目标不切实际,护理措施不够具体。同时,因为社会经验较少,在实习期间面对患者,不善于与之交谈沟通,心理压力较大,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对临床实习工作被动接受,依赖性强,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改革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建议

  2.1转变教学观念,增加学生的德育教育与角色认知教育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感与教师的使命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认真尽职地完成本职工作。其次,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比如当讲解到孕妇妊娠期剧吐、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及孕妇妊娠期间承受的各种痛苦的时候,要告诉学生母爱的无私性和伟大性,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关心孕妇增强其工作使命感。第三,要增强学生对“护士”角色的认知教育,角色是特定位置上的存在,“护士”角色同其他角色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要注重教育学生对护士这一角色的把握,了解“护士”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教育学生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态度,避免以自身的主观色彩看待病人;教育学生要加强语言修养,在谈话的方式及语言技巧上注意与患者的沟通;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好非语言的交流,因为护士的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都可能影响病人的情绪。

  2.2开发与创新实践性教材,调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南丁格尔说过,“护士是熟练技术的手,冷静看出细节的头脑、爱与温暖的心”。在这其中熟练技术的手是放在第一位的,在教学中一定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基础与质量,首先就要开发与创新一套旨在培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材,本人认为可依据《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践教学项目,结合基层医院的需要,编写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考核标准。其次,要调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基本达到一比一,同时在实践课程中要培育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

  2.3增加实践教育投入,丰富实践教学方式与手段学校要加大对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投入。首先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多媒体实践教学实验室,让学生有基本的实践区域,要及时更新实验室的陈旧设备,做到与社会主流技术保持一致。其次,学校要善于创新和丰富实践教学方式与手段,比如学校可以开展案例教学法,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组,利用医院妇产科护理的典型案例,让各小组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大多媒体教学力度,通过视听等多种刺激使实践活动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组织社会实践,学校与医院进行协商,让在校期间的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医院进行见习,观摩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从而缩短与岗位需要之间的距离。

  3结语

  改革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各院校都应当注重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创新与研究,加大对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努力为医院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妇产科服务者。

护理论文12

  1考核结果

  在追踪考核过程中,责任护士对体温单、患者入院评估单、健康教育计划单里的内容基本掌握,医嘱单和护理记录单内不掌握的内容较多。

  2个案追踪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2.1医院中的部分制度与本医院的实际工作不符

  一方面是大家对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的规章制度等相互照搬照抄,没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片面追求材料的准备;另一方面,护士的工作往往是通过经验积累或口口相传完成的,对于各项规章制度等缺少理解和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2.2护理人员的学习方法有待改变

  第一周期等级医院评审注重片段式的提问和检查,没有指导医院加强内涵管理和过程管理,对所发现的问题缺乏追踪及持续有效监管,使得医院的培训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机械记忆,被动工作,注重完成工作量。

  2.3不理解护理程序

  追踪考核过程中,护士的思路仍然以执行医嘱为中心,片段性护理,很少考虑患者的个体需求。

  3改进措施

  3.1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等

  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完善护理制度、流程等,补充原来没有的、口口相传的规范,修订操作性不强和过时的'护理制度、流程等。对运行中感到不妥的制度,随时修改,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2对护士长进行个案追踪法考核

  护士长的理念和能力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等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取决于护士长的培训力度,所以,首先要培训考核护士长。

  3.3建立个案追踪考核法的长效机制

  建立培训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计划,定期进行个案追踪,考核护士的服务过程,提高护士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综上所述,个案追踪考核法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法,使得培训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护理论文13

  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医学论文撰写规范和要求,撰写出优质的医学论文。根据撰写出的医学论文,明确论文的主旨,研究方向等。

  2.确定准备投稿的期刊。选择前,确定其规范合法性。

  3.选择可靠的发表机构予以合作。通过工商局查询系统,确定其符合相关资质。

  4.按照审稿专家和编辑的要求,对医学学论文适当修改,使其符合发表要求。

  5.完成发表。确定自己的医学论文已经发表成功。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查询。并且看看当期的样刊,是否有自己的医学论文。

  注意医学论文的'质量,否则是发表不了的。选择发表机构和期刊时,要多查,多比较。那么在医学论文发表过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呢?

  1.要找对正规期刊,现在有很多套刊,增刊来坑医务工作者,这种评职称是不被你们单位认可的。一定要分清是不是正刊,所谓正刊也不一定是新闻总署能查的就是正刊,这个是很多中介忽悠你们的。现在很多套刊就是把停刊的杂志直接拿来用的,一定要注意。这个你可以上知网和万方去查这个期刊的名字,如果是不收录的,基本就是套刊和假刊了。

  2.分清期刊是什么级别,不要信百度百科。一定要看你们单位自己的目录,一般三甲单位都有。级别低点的单位,对期刊级别稍微松一点,但是也是要你们省的目录内能查到的。

  3.投稿一定要投到官网或官方邮箱。现在百度搜索对这块管理很混乱,很难分清官网和中介网,告诉你们一个小方法,官网是有目录,以往的稿件在目录能查到。

  4.审稿,稍微好点的杂志社对稿件的质量都会严格的把关,这点也是最麻烦的,一定要足够的耐心跟杂志社的编辑保存良好的沟通。当然你能弄到基金课题,审核会快很多。最后预祝广大医务工作中投稿顺利!

  5.时间也是论文发表成本的一部分,如果反复期刊发表失败浪费大量时间,耽误了今年的职称评选,那今年花多少钱都补不回来这个损失了。

  在解决了以上问题之后,发表护理论文将不是一件难事。最后,祝广大护理工作者论文发表成功!

护理论文14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xx年1月—20xx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2588例,其中阴道产1410例,剖宫产1178例,临床诊断产后出血68例,发生率2.6%,其中经阴道分娩30例,剖宫产38例,经产妇39例,初产妇29例,其中有人流、引产史44例。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出血原因,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坚持的总体原则为根据原因迅速止血,并及时补充血容量,抢救休克,抗感染。

  1.3测量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可诊断为产后出血,所以在产妇生产分娩后的24小时内,要做好阴道出血量的测量。对于阴道生产分娩的产妇,应在其臀下置放聚血器,以此收集、测量其生产分娩后2小时内的阴道出血量,此时的出血量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将产妇送返病房以后,要继续在其臀下置垫无纺布垫与棉垫,以对其生产分娩后20小时内的阴道出血量进行测量,此时的出血量采用面积测量法进行计算,如血染纱布l0cm×l0cm为10ml;15cm×15cm为15ml来计算。对于采用剖宫产进行生产分娩的产妇,应当对切开宫壁后的破膜出血进行测量、计算,羊水被吸尽之后,还要使用负压瓶对生产过程中的失血进行收集,最后应当将产妇阴道内的积血挤出,此时采用面积法进行产后出血量计算。

  2结果

  经针对性的临床治疗,68例患者中绝大部分的出血量都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无1例出现其他并发症出现,无1例死亡。有47例患者的出血量都控制在了1000毫升至500毫升以内,约占产后出血患者人数总数的69%;有19例患者的出血量在1000毫升至20xx毫升以内,约占产后出血患者人数总数的28%;仅有2例患者的出血量超过了20xx毫升,约占产后出血患者人数总数的3%。。

  3讨论

  3.1产后出血原因

  3.1.1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平滑肌收缩主要是通过Ca2+-钙调蛋白-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信号通路介导,受缩宫素及前列腺素调节。加之在子宫平滑肌细胞之间存在大量的缝隙,通过在这些缝隙之间建立连接,可提高子宫平滑肌细胞的机械和电活动同步性。前列腺前提不足或合成障碍、子宫平滑肌细胞缝隙连接不足、缩宫素受体不足以及细胞外Ca2+浓度低,可导致产妇出现宫缩乏力,进而引发产后出血[1]。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又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方面,本文中因子宫收缩乏力而造成的产后出血共有40例,占到了所有68例患者产后出血率的59%。

  第一,全身性因素。①产妇患有血液病或心脏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这些疾病可使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据相关文献资料发现[2],通过对临床产妇的合并症进行统计,了解到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其出现产后出血的机率明显更高。由此可知,妊娠期合并症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因素之一;②产后产妇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得交感神经功能被刺激,使其亢进兴奋,对子宫收缩造成抑制。从已有的临床研究来看[3],由于产妇再生产时非常担心生产所带来的疼痛,神经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下,不仅使得产妇的体力大大下降,同时也导致产程被延长,加之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干扰,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此外,由于部分产妇对孩子的性别非常在意,性别不符合其理想时,因此受到较大打击,使得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抑制状态,下丘脑冲动减少,使得垂体后叶素液分泌缩宫素大大减少,进而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

  第二,局部性因素。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例如,产妇合并有子宫肌瘤或子宫畸形等病症,对子宫正常收缩造成影响;②子宫过度膨胀,例如,巨大儿、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可导致子宫肌纤维出现过度伸展。

  3.1.2胎盘因素

  按照胎盘剥离的实际情况来看,可将胎盘因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胎盘剥离不全。由于胎盘未完全剥离,使得未剥离的部分可对子宫收缩造成直接影响,致使剥离面出现血窦开放的情况,致使产妇出现血流不止的现象。②胎盘嵌顿。在生产过程中,因按摩过于粗暴或未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缩宫剂,因此出现了宫颈内子宫肌痉挛性收缩,进而使得已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内,引发子宫收缩发生产后出血。③胎盘剥离后滞留。当胎盘逐渐从宫壁剥离后,并未通过及时排出而是潴留在宫腔内,对子宫收缩造成了影响。④胎盘和(或)胎膜残留。一部分胎盘小叶、部分胎膜以及副胎膜残留在宫腔内,使得子宫收缩因此而受到影响,导致产后出血。⑤胎盘粘连。当一部分胎盘粘连在宫壁上,使得胎盘滞留以及剥离面发生血窦开放,对宫缩造成影响,引发产后出血。本文中因胎盘因素而造成的产后出血共有19例,占到了所有68例患者产后出血率的28%。

  3.1.3产道损伤

  在进行子宫收缩时,因力道过强,巨大儿以及产程进展过快等因素,加之在生产的过程中未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或操作不当等请,使得阴道、会阴以及宫颈裂伤,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子宫下段、阴道弯窿、盆壁受到损伤,劲法阔韧带内血肿或腹膜后血肿,本文中因产道损伤而造成的产后出血共有9例,占到了所有68例患者产后出血率的13%。

  3.2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分析

  在通过对本文65例产后出血妇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还发现,分娩方式、经产与否,以及有无人流、引产史,都与产后出血存在一定的联系。总的来说,剖宫产出现产后出血的概率高于阴道产,本文中阴道产的产后出血率为44%,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率为56%,经产妇的产后出血概率高于初产妇,有人流、引产史出现产后出血的概率要高于无人流、引产史的产妇,本文中没有人流、引产史的产后出血率为35%,有人流、引产史的产后出血率为65%

  3.3产后出血处理

  3.3.1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处理

  对患者的子宫进行按摩,按摩方法为握拳置于阴道前弯隆,将患者子宫前壁顶住,另一只手置于患者子宫后壁,然后两手紧握患者子宫进行力度均匀的节律性按摩,或是拇指置于患者宫底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对宫底进行力度均匀的节律性按摩,以促进积血排出,帮助患者子宫进行收缩。同时,要对患者肌注或静滴缩宫素,肌注的方法为:用20个单位的缩宫素,直接注入产妇的子宫肌层;静滴的方法为:用5%或10%葡萄糖500ml加缩宫素2.5单位,调至8滴到10滴,根据宫缩和胎心情况不断调整滴速或加量,直到出现有效宫缩。最大浓度不超过1%,最快不超过每分钟40滴,从低速开始逐渐地调快。如果患者的膀胱处于充盈的状态,要及时进行导尿,采用双合诊方式对患者子宫进行按摩,对其腹主动脉以及子宫动脉进行压迫。

  3.3.2胎盘滞留产后出血的处理

  当患者将胎儿娩出后,要对患者胎盘的剥离情况进行检查,并观察胎盘的完整性。如果发现患者的宫腔内有胎盘的残留物,要立即进行清理,如果出现胎盘粘连、剥离不全等情况,要从腹部对患者的子宫进行按摩,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呼吸、屏气,以将胎盘逼迫娩出。如果患者第三产程时长超过30分钟,但仍不见其胎盘有任何剥离的征象,应当及时对胎盘进行人工剥离,将其从患者体内取出,以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影响。如果患者的宫颈口较紧,无法顺利的将胎盘娩出,可以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100毫克哌替啶,或是1.0毫克到0.5毫克的阿托品,以使患者的宫颈口可以放松下来,为胎盘娩出提供方面。宫颈裂伤时仍需注意有无腹腔出血。

  3.3.3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的处理

  分娩后,要仔细缝合切口,并对患者的产道情况进行细心的检查。血肿应切开,清除积血,缝扎止血或碘纺纱条填塞血肿压迫止血,24小时到48小时后取出,小血肿可密切观察,采用冷敷、压迫等保守治疗[4],如果患者为宫颈裂伤,还要注意检查其腹腔内有没有出血情况。

  3.3.4其他治疗处理措施

  如果通过上述的治疗处理措施,对患者的出血情况依然不能有效的控制,则应当考虑切除子宫。对于出血量过大的患者要及时对其进行输血,保证其血量,第二天要对患者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患者依然存在贫血现象,要给予其药物进行补血治疗,同时要注意抗菌、防感染。如果患者为剖宫产后晚期出血,不能随意的进行堵塞、刮宫等处理方法,应当考虑将患者子宫切开进行仔细的检查,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切除子宫,如果患者为阴道分娩24小时后大出血,要立即进行刮宫,并进行刮出物检查,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查明患者是否存在胎盘残留或是副叶胎盘残留等情况。

  经本文的研究证明,根据患者的产后出血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治疗处理措施,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实践。

护理论文15

  原有的功能制护理已成为制约精神科护理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此该院通过系统学习卫生部的相关文件并对医院的现况进行总体评估后,从201年3月选取一个病区进行试点,随后在医院7个病区全面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经过24个月的实践,取得了满意成效。该文以该院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实践为例,阐述具体做法和成效。

  1实施步骤

  1.1评估并纳入医院发展规划

  对各科室的现况从科室布局、功能任务、人员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开展计划、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培训内容、推进时间表、线路图,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召开动员会,全面学习“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并将此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优质护理服务列为医院总体发展规划中。

  1.2科学设置护理岗位

  梳理全院护理岗位名录,编制各岗位说明书,彻底改革护理排班方式和责任分工方式,科学设置护士分层。

  1.3合理设置护士数量

  为解决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中人员紧缺问题,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按照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护士1∶0.4的配置要求,20xx年新聘护理人员75名,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1.4加强护士培训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等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总体要求,对不同的护士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

  1.5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从岗位说明书中提取岗位评价要素,根据不同的评价要素对岗位价值的贡献差异,赋予适当的权重系数来体现差异。

  2方法

  2.1编制各岗位说明书

  根据岗位特点,标识岗位名称、岗位定员、所在部门、晋级方向、每位护理人员平均负责病人数不超过8人:特级4~6(上限)/人/d、一级6~8(上限)/人/d、二级8~10(上限)/人/d、三级10~12(上限)/人/d,任职资格(从教育水平、履职要求、专业、知识、护理技能、素质要求等维度确定)、工作标准、岗位职责。

  2.1.1实施过程通过改革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各班岗位说明书。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总的理论框架,在全院护士中广泛宣传、培训学习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在全院护士思想认识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一个临床科室为试点。对132名护理人员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级别划分,依据护士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要素,结合护理队伍实际,设N0~N4五个层级,使护士的能力与层级相匹配。

  2.1.2排班形式实行“我的患者我主管”的整体责任制大包干,落实责任护士8h在岗,24h负责制,夜班及周六日白班均有3人在岗,其中主班1人、责护2人;其余时间段有11人参与倒夜班,4人(包括副护士长)参与责任护士组,1人上主班,1人上治疗班,1人上卫生班,在能级对应的条件下两个月调换岗位1次。每天病区除1名治疗班护士和1名卫生班护理员外,其余均参加临床工作,分为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1名组长,1~2名组员,根据实际情况周六日增加半天协助班,责任护士分管床位相对固定,护士长根据护士管床数及分管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床位微调或增加班次。责任护士从病情观察、风险评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的全程照护,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着提高;医生对护士的工作给予极大的肯定,医护沟通更加畅通、有效,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责任组长不仅履行责任护士职责,还负责危重、疑难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还要承担组内协调指导、质量督察等职责,充分体现了能级对应和多劳多得的原则,护士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价值得到体现。

  2.1.3岗位分工周1~周5有8人在岗(包括护士长),主班负责病区的整体工作协调安排,负责病人及物品的交接、开门、接电话等日常性事务的处理;责1,责2,责3,责4重点负责分管病人的一切治疗性工作、以及饮食、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跟随医师查房等,其中责1负责特级护理病人和接待新入院患者;责2、责3、责4按病房分开,分管一定数量的病人,同时,轮流协助主班完成中午及17:30~19:00之间的病房巡视工作。每周五下午进行护理风险周评估,每周二四晨交班后要求各责护介绍分管患者风险评估的重点防范措施,然后由护士长进行补充、强化。同时,责任护士、护士长参与医生的晨间查房,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全面掌握病人情况,更是为护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有效的护理措施。护士长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详实了解,节省了跟班时间,避免了片面掌握科室情况。增强护士责任感,同时方便衰退的精神病人记忆,提高了护患之间的熟悉度和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让患者有需要时能及时与责任护士沟通.并结合专科特色,以病人需求为向导,推出互助讨论会、团体治疗、放松训练、健康教育小讲课等创新服务,不断完善康复计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的'专业指导与照护。

  2.2科学设置护士分层

  对临床一线在编和合同制护士按学历水平、职称、工作经验、工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并根据岗位特点、能力要求,结合职称分为5层:N0新护士、N1护士(低年资护士2~5年)、N2护士(高年资护师6~10年,本科生大于3年)、N3护士(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N4护士1护理专家或专科护士)。依据岗位和能级对应的原则分为责任护士、配药护士、主班护士、护士长。

  2.3完善培训层次和内容

  护士培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对护士实行分级培训.

  新护士以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为主,以提高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低年资护士以基础知识的考核和院内培训为主,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使其能尽快胜任专科护理工作,并逐步培养成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高年资护士以专科培训和参加卫生部、省市级举办的培训为主,每年选送2~3名护理骨干参加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班,学习国内外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以指导低年资护士的护理工作和本科室急、危、疑难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促进护理队伍的健康发展,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4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

  依据表1,护士绩效考核的计算进行物化与非物化利益进行分配,以二个助推机制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积极性。

  3取得的成效

  该院通过实行8h责任制,24h负责制的无缝隙整体护理,患者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段均能找到自己的责任护士。与之前护士工作不同的是,现在的护士工作前置,跟随医生共同查房,责任护士通过对患者的整体评估,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用药效果、检查及阳性指标、重点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合并躯体疾患、心理、情绪变化等均清晰掌握,为医生的诊疗提供动态的、较完善的护理资料。

  通过对自杀、外走、噎食、暴力、跌倒等风险评估,进行分类管理和风险预判,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使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患者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轨道,重建了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医生、护士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医护共同查房、病例讨论,责任护士可就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向医生及时请教或自查资料,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每周一次的周大交班会上,责任护士将分管患者的详细情况(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身心状态、饮食等各方面的资料)及时提供给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生及其他护士,医生针对患者的个体化病情特点制定治疗护理方案。通过每日晨会、周大交班,医、护、患的沟通、配合更加默契、有效。

  通过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家属更多地了解了精神疾病的预防、复发先兆及应对措施、治疗的意义、如何进行家庭康复、如何寻求帮助等知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4结语

  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不仅夯实了基础护理工作,改进和完善了护理工作流程,丰富了护理内涵建设,更为患者提供了从入院、住院、出院及院外随访的无缝隙整体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变了以前护理工作中忙而乱的现象,基础护理落实到位,责护从饮食护理到排泄护理面面俱到,护理风险明显降低。

【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论文【精选】06-30

护理论文06-28

护理学论文06-26

护理论文15篇(荐)06-28

护理论文常用15篇06-28

护理论文共15篇06-28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05-29

[精华]护理论文15篇06-28

护理论文(汇总15篇)06-28

护理论文15篇[优]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