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

时间:2024-06-28 13:47:05 美容 我要投稿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护理论文(汇总15篇)

护理论文1

  1.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1.1恐惧心理

  肢体突然受到意外创伤,缺乏思想准备,超出了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极端恐惧心理,表现为烦躁、紧张,痛苦,易暴易怒,哭闹喊叫,难以自控等,而且疾病本身对患者也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血气胸患者可产生极度的胸闷窒息感、呼吸困难,休克患者胸闷、气短、创伤性疼痛等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患者外伤出血,紧张不安,多见于年老者;害怕缝针带来的疼痛,以女性居多;患儿看到家长紧张,容易造成恐惧心理。

  1.2焦虑心理

  疾病是躯体与精神的双重负担,突如其来的打击,患者不了解病情与预后会产生期待性焦虑,使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产生焦虑心理。

  (1)患病性焦虑:急诊患者对疾病的一种心理应激的反应。所有的急诊患者都担心清创后的后果而表现为精神不振,卧床不起、徽言、食欲差甚至拒食、失眠、暗中落泪。

  (2)分离性焦虑:急诊患者清创后离开与其所熟悉或所依赖的人和物。受伤后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可能因此中断工作和学习。有的担心容貌变丑难以面人;还有的担心失去配偶或恋人。老年人则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儿女,因此这些急诊患者大多数拒绝清创治疗,情绪烦燥。(3)适应困难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诊患者清创前后不适应病人角色和不适应新的生活规律和方式。

  1.3抑郁心理

  伤情已诊断明确,已脱离危险期,肢体及头、面部伤残已为患者了解。心理由恐惧转为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事无兴趣,对手术效果持怀疑态度,顾虑重重等。

  1.4失望心理

  失望是个体处于主观认为可取的方案或个人的选择很有限或没有,以致不能为自己发挥力量的状态。此时肢体及面部伤残已成定局,即使医生妙手亦难恢复患者昔日风采,必然为以后的择业或婚恋等造成困难,使患者心灵再次受到打击,产生严重的失望感,表现为悲观绝望、孤独、冷漠、不配合治疗,自暴自弃,甚至萌发轻生念头等。常常表现为目光逼人,呐喊不止,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

  1.5过分紧张心理

  这类创伤患者受的伤势并不重,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事故发生的估计发生偏差及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而产生过度紧张心理,强烈要求医生作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有的还可产生激化性行为,情绪异常激烈,不能很好配合治疗,使抢救工作很被动。

  2.根据清创的不同时期进行心理护

  2.1术前心理护理

  创伤多是由意外事故造成的,所以起病急,病情重,患者面临着生与死,伤与残,多有恐惧感,不知所措,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产生过激心态。应加强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

  (1)首先,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有效积极明确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

  (2)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同情其感受,与其一起分析焦虑和恐惧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恐惧的因素。向患者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3)争取其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解除因受伤后对社会地位、生活能力及经济状态等发生影响的后顾之忧。指导家属不要在病房谈及经济困难等类似问题。

  (4)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驰疗法如按摩、听音乐等。允许患者哭泣,以帮助其祛除肌肉紧张。

  (5)为患者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限制其与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及亲友接触。指导家属对患者做一些理解、安慰开导及积极的心理安抚帮助患者总结以往对付挫折的经验,鼓励其积极、健康的处事方式及行为。对患者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6)正确引导患者正视伤残现实,与其共同探讨人生目标,使之身残志坚,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中心理护理

  病人一旦进人清创室,便感到孤立无援,患者往往表现很敏感,容易猜疑,对生、死、伤、残猜想的很多。特别是在手术当中对医务人员的动作、表情甚至走路速度也特别注意。所以护士不能离开其身旁。

  (1)协助病人处在一个既舒适又利于手术的体位,同时给病人保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2)告诉病人手术中不会感到疼痛,使其放松。

  (3)手术进行中,要密切观察病人,重视其心态,关心其感受。如病人感到孤独和紧张时,要嘱其放松,并教其深呼吸;病人感到口唇干燥时,用湿棉球湿润其口唇以缓解不适之感;心理暗示止痛和采用抚摸、与病人交谈、欣赏音乐等转移注意力,降低痛感。如果非必要,则不要先给病人打上输液针,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让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使他们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产生安全感,从而缓解紧张、孤独的情绪。

  (4)手术中所有人员要表情如常,集中精力配合手术,动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金属器械的碰撞声,也不要说使患者产生误解的话,以缓和紧张、恐惧的气氛,保证手术顺利的进行。

  2.3术后心理护理

  清创手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心理护理:

  (1)患者关心较多的是手术成功与失败,是否影响今后工作、生活、家庭和事业等。忧虑重重,思想压力很大,尤其是多处外伤、骨折的患者,很关心创伤处功能的恢复。特别是术后疗效进展缓慢者,值班护士应多巡回病房。根据不同年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和所受教育不同的心理微环境,了解病情及时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主动协助患者排忧解难。

  (2)由于术后部分患者伤口疼痛难忍,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此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此手术正常反应的表现,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予关心照顾,使其有充分的休息,促进伤口的早日愈合。

  (3)术后康复指导,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适当活动关节,动作要轻柔,以不使切口疼痛加重为原则。分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对在校学生,伤口未愈合前勿剧烈运动;对老人要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随时有人陪护,特别要注意直接涉及切口位置的运动。

  (4)护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并取得家属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3.结语

  总之,急诊患者的清创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护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调动患者内在的心理因素,使心理护理真正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要做到:

  (1)配备专人进行心理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关心、同情患者,让其感觉到责任护士就象她的亲人一样,和蔼可亲。

  (2)心理护理要求责任护士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技巧要求:

  ①用安慰性语言;

  ②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语言;

  ③劝说性语言。

  (3)最终达到调节和疏导患者的心情,消除消极、错误的思维,面对现实,增强和巩固对现实环境和对挫折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

护理论文2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要点。

  方法:选取我院20xx年5月-20xx年5月间收治16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对其进行血压观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以及生活指导等措施,控制其血压。

  结果:结果显示16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有153例收缩压将至150mmHg以下,仅15例患者由于年龄过高、器官损伤严重收缩压为将至150mmHg。

  结论:高血压老年患者在合理的用药和生活指导下,定期进行血压观察和护理,同时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 高血压 护理

  我国卫生部曾与20xx年组织了一次27万人的健康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占49%,这意味着我国平均2位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它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病以及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严重地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着老年的生命安全。对此笔者选取我院20xx年5月-20xx年5月间收治16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对其实施血压观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以及生活指导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xx年5月-20xx年5月间收治16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94例,年龄范围为64-82岁,平均年龄为67.6±11.7岁。其中脑出血患者3例,肾功能不全患者5例,心理衰竭患者27例,冠心病患者34例,合并脑梗塞患者39例。

  1.2 护理方法。患者入院之后要定时为患者检测血压,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和生活护理,具体如下。

  1.2.1 血压观察及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大特点是血压波动范围较大,且主要是单纯的收缩压升高。对于这类血压波动范围较大的患者,尤其是在其治疗期间,每天应该多次测量血压,掌握患者每日的血压变化情况。护理人员特别需要留意患者夜间的血压,以防患者夜间的血压降到太低,可以根据患者24h血压动态情况了解患者昼夜血压变化及其谷峰规律。此外由于老年患者自身调节血压的功能偏低,血压容易随着不同体位而改变,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在患者入院时测量患者坐位、立位、卧位等不同姿势及体位的血压,排除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

  1.2.2 用药指导。根据不同患者的自身特点,指导患者选择联用或单用降压药。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尖刺个性化的原则,最初服用小剂量,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需要以及降压反应等逐步加量,尽可能是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都会存在脑、肾、心等器官的动脉硬化性病变,加上循环调节能力减弱以及体液减少,在服用降压药时易出现降压过度的不良发硬,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要做到温和、徐缓、适度。在用药后在观察药物的效果和反应时,数周之后在逐渐加量,大约2-3月之后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在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时必须掌握以下三个原则:①用药种类要少,老年人记忆力下降,药物种类偏多,老年人容易出现漏服等现象;②选择适合老年患者服用的降压药物;③严格指导患者按照医师嘱咐服药,保持血压在相对安全的范围。

  1.2.3 心理护理。按照目前的医学水平,高血压还没法完全根治,且高血压服药效果慢,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以存在恐惧、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心理。这就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关心患者的日常起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耐心听取患者倾述,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多听音乐,采取放松疗法,效果显著。同时积极参加一些老年机体活动,如绘画、下棋等,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和情绪,也有助于降低血压。

  1.2.4 生活指导。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每日的活动,注重劳逸结合,不可过度疲劳和紧张,时刻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些都能有效维持血压。此外吸烟喝酒,会使体循环的动脉压增高,血管壁的脆度增加,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必须做到戒烟忌酒。最后要注意低盐饮食,每日的摄盐量不能超过3-5g,患者的家属必须积极配合,尽量不要使用一些含盐量较高的腌制食品,鼓励患者食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

  2 结果

  我院收治的16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经过我院的护理,其中148(88.1%)例患者的收缩压降到150mmHg以下,仅20(11.9%)例患者由于年龄过高,且多个器官有明显的损伤,收缩压未降至150mmHg以下。

  3 结论

  经过我院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大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因此针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自身的不同特点以及发病机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计划,并严格实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毛晓润.社区老年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xx

  [2] 杜文娟.护理程序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xx

  [3] 罗卫华.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调查分析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xx,28:264-265

  [4] 谢建秀,陈水琼,叶翠华,胡燕萍.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xx,09:119-120

  [5] 李青青.循证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影响[A].河南省护理学会.河南省老年患者多元需求与持续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xx

护理论文3

  1方法

  1.1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构架

  构建“护理部教学组—护士长/科室总带教—科室带教教师”三级管理组织构架,为确保教学目标层层明确、教学计划层层落实、教学质量层层监控奠定了基础。护理部教学组主要负责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实习生入科学习,组织理论课培训,定期考核学习效果;制订并发放调查表,调查带教教师临床带教情况及实习生临床学习情况;定期审阅实习日记,了解并帮助实习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以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科室总带教教师主要负责制订本科室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实习生进入临床,分配带教教师,并对实习生进行科室考评。

  1.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制订了护理教学组工作职责、临床各级带教教师准入标准及工作职责、实习生管理制度、实习生临床实习评估表、带教教师临床教学及带教能力评估表、优秀带教教师评选标准等。

  1.3成立护理师资队伍

  1.3.1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立

  临床科室根据护理部安排,每年选派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护理人员参加由医院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培训后需参加护理部、医院两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其中获得奖项的人员方可取得教师资格,并进入护理师资储备库。

  1.3.2临床带教师资队伍的建立

  科室根据护理部制订的带教教师资质要求,选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骨干担任临床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教师中再次选拔出理论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过硬的护士担任临床科室总带教教师,所有带教教师均在护理部备案。

  1.4教学内容

  1.4.1理论知识学习

  所有实习生均需参加由护理部组织的理论知识培训课。主要包括:①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如口腔解剖、口腔生理、口腔病理、口腔放射学等;②口腔专业知识,如口腔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③口腔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如临床常用材料调拌技术、专科器械识别、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及口腔常见疾病治疗的护理配合流程等。另外,实习生在各临床科室学习期间还需参加临床科室组织的理论培训课。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口腔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以及新技术、新仪器、新材料的使用等口腔各专业护理相关知识。

  1.4.2临床实践技能教学

  1.4.2.1口腔专科病房相关护理技能

  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如唇腭裂、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创伤、颌面部畸形等手术治疗相关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如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如指导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术后病情观察(如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皮瓣的观察)、术后护理治疗(如口腔冲洗)等,以及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留置胃管、导尿、吸痰等各项基础护理技能。

  1.4.2.2口腔专科门诊相关护理技能

  包括门诊患者接诊流程、门诊常见疾病治疗的护理配合流程、各种临床常用材料调拌技术、口腔专用器械的维护与保养、口腔专科四手操作等口腔护理学专业技能等。

  2.5教学计划

  2.5.1教学计划安排

  实习生临床学习时间为8~10个月,病房和门诊各实习4~5个月。在病房实习期间必须有1个月以上的手术室实习。在门诊实习期间,重点安排在牙体牙髓、修复、正畸、牙周、外科等专业科室实习,其中牙体牙髓、修复专业至少要保证各1个月以上的实习时间。

  1.5.2教学计划落实

  实习生在科室轮转期间接受固定带教教师的指导,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同时,实习生必须参加由护理部、科室分别组织的理论学习。护理部组织的理论学习每周1次,每次2~3个课时,临床科室理论学习每月1次,每次2个课时。每名实习生均需记录实习日记或周记,随时对临床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记录,实习生每周至少记录1篇以上,科室总带教教师、护理部教学组定期查阅实习生实习记录本。

  1.6教学评价

  1.6.1师生双向考评

  实施动态考核,临床带教教师和实习生在每个科室学习结束后分别填写调查表。对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实习生学习表现进行互评。对带教教师的评价内容重点包括:教学计划落实情况、理论知识授课情况、临床操作规范情况、实习生学习指导情况4部分,每部分25分,共100分。护理部根据带教教师的评价结果,评选出年度优秀临床带教教师。对实习生的评价表分为门诊和病房两个版本,内容重点包括:遵守纪律情况、学习主动性、沟通能力、各项知识掌握情况4部分,每部分25分,共100分。

  1.6.2院、科两级考核

  实习生需定期参加各临床科室及护理部分别组织的考核。每个科室实习结束前须参加科室组织的出科考试,包括理论和操作考试两部分。在实习结束前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统一考核,重点考核实习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结果一方面作为改进教学工作的参考,另一方面作为实习生将来留院工作的重要参考。

  2效果

  在我院实习的208名实习生均按计划完成临床实习,通过考核,科室及格率(≥60分)为100%,优秀率(≥90分)为12.02%(25/208);护理部考核及格率为90.86%(189/208),优秀率为9.13%(19/208)。留院工作的实习生为83名,达39.90%。在师生双向考评中,师生均对对方的带教(97.02±1.45)/学习情况(93.26±2.18)给予了较高评价。带教教师考核部分,按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理论知识授课情况(24.78±0.89)、教学计划落实情况(24.43±1.01)、临床操作规范情况(24.17±0.77)、实习生学习指导情况(23.64±0.98);实习生考评部分,按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遵守纪律情况(24.54±1.13)、各项知识掌握情况(24.21±1.36)、学习主动性(22.87±1.54)、沟通能力(21.64±1.23)。

  3讨论

  3.1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

  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控制及管理,是整体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院建立的“护理部教学组—护士长/科室总带教—科室带教教师”教学管理体系,可从护理部、科室两个层面对科室实习教学工作进行动态检查、督导和改进。此外,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使得各层级的教学职责有章可依,保证教学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3.2高水平的护理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所谓“良师出高徒”,临床带教的关键还是在于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护理师资队伍,我院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教学基本功培训,使优秀的护理人员得到全面的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其教学技能,并通过组织教师讲课比赛进一步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护理人才,不断充实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充分保证了带教水平。此外,每年的优秀教师评选作为一项激励机制也进一步激发了带教教师不断提高、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逐步提高了带教水平。

  3.3合理的课程设置、丰富的教学方式使实习生全面、深刻地掌握口腔专业知识

  在理论教学内容设置上,涵盖了我院9个专业、12个不同科室的口腔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涉及病房及门诊两大系统,内容包括普通护理及口腔专科护理各方面,每个科室保证至少1个月的学习时间,使实习生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口腔各专业相关知识,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口腔专业护理工作。此外,理论授课时,授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辅以视频、实物、教学模型等,让实习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感官上的认识,利于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3.4实习记录本的建立及师生间动态的评价与考核,有效促进了教学相长

  实习记录本的建立使实习生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能及时回顾并总结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此外,通过这种反思式的日记,也可以强化学习者的评判性思维与问题处理能力。该记录本的建立还可使护理部、带教教师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动态,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教学。有效的考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医院、科室两级考核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口腔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都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医院考核结果要低于科室考核成绩,分析原因,主要由于医院考核安排在实习生轮转期末,此时实习生对于以往轮转科室学习内容出现了遗忘,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考核中可以增设一次实习中期考核,并安排在门诊、病房实习转换期进行,以减少时间过久而造成的知识遗忘过多现象。师生双向考评结果显示,带教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职能。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大多数带教教师往往由于工作繁忙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以为学生通过观察就是一种学习,殊不知没有目标的盲目观察只会让学生流于形式,学不到知识的精髓,而教师的任务正是通过指导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关键点,“一语点醒梦中人”,让知识更深刻,让学习更有目的性。此外,考评结果还显示,实习生沟通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护理实习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不畅的沟通则会引起很多问题,如错误用药,导致不必要的花费甚至危害患者安全,或者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这一方面提示学校教育者在课程设置上应增设关于人际沟通方面的人文课程,增加学生的人际沟通知识,另一方面也提示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中除了专业知识的教授外,还应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对实习生进行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实际沟通技巧。

  4结语

  口腔护理学属于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如何科学合理地完成实习生临床教学任务,满足口腔医疗机构用人需求,是各口腔医疗机构面临的新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口腔医院的实习生教学,还需护理院校和各口腔医疗机构继续实践和探索。

护理论文4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行为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保证患者现有运动功能不丧失: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护理措施的讲解,使家属积极参与进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内容为按时调整患者的手足弯曲部位,减少患者下肢伸展状态的时间,而上肢则应减少其屈曲状态的时间。为尽可能维持患者的手足功能,患者的足弓部需要始终处在一定的压力之下,避免其长期处在不正确的体位或下垂。患者出院后,家属也应按照医护人员传授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现有运动功能不丧失。

  (2)穴位按摩:作为帮助脑梗死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穴位按摩主要分为下肢按摩与上肢按摩。下肢按摩方法:患者保持仰卧位,穴位取照海穴、内外膝眼穴等,在按摩间隙患者可以进行一定幅度的下肢伸展运动。上肢按摩方法:患者保持坐位,护理人员对患者运动功能受损一侧的内关穴、曲池穴、合谷穴等进行按摩,同时患者可进行适度的关节与手臂运动。每天对患者进行2次被动的体位锻炼,每次30min,维持患者现有的关节功能。

  (3)日常活动能力练习:穿衣脱衣练习,患者在穿脱衣时应取坐位,穿衣时应先将患侧的衣服穿上,再穿健侧的衣服,脱衣时则与之相反,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给予适当的帮助。吃饭、洗脸练习,帮助患者逐渐掌握捏和握的能力,学会使用牙刷、勺子等,从而对患者的刷牙、洗脸和吃饭等进行进一步训练。移位练习,锻炼患者从轮椅到床上和从床上到轮椅的练习,增强患者的上肢力量,同时可以预防患者因卧床过久而产生多种并发症。行走练习:初期,医护人员和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站立和行走等动作的进行,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站立能力有所提升后,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陪同下,患者进行缓慢的行走训练。

  (4)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在清醒之后,应当继续卧床安静至少10min,在起床的同时,要尽量使自己改变体位的动作缓慢,不宜使用温度过高的水洗澡,且洗澡时间不可过长,防止因低血压引起脑血栓形成。

  1.2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法和体质量指数(BMI)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估,用于判断患者活动能力的`恢复程度,在进行护理的前后4周分别进行1次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而不协调的营养摄入也导致了人体中血液系统发生病变的概率,在一些常规的检查中,被发现有脑血管病变的人越来越多,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患脑梗死死亡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技术与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如今对脑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正在不断提高,但脑梗死后遗症往往给患者的日常行为活动造成影响,明显降低了生活质量。脑梗死已成为全球第1位致残因素和第2位致死因素,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医学专业人员研究利用药物和其他疗法配合的情况下,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痛苦成了目前的主要任务。脑梗死所造成的后遗症需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而要实现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恢复,就必须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予以相应恰当的护理措施。目前来说,行为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是不可或缺的。行为护理是今年来在社会心理医疗模式逐渐完善起来的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新的学问,其强调心理、生物、社会3方面的综合协调,是对目前追求全面护理的一种补充。行为护理使得脑梗死患者的活动恢复得到很好的改善,另外,行为护理的基础是行为医学和行为科学,强调心理、生物、社会3方面的综合协调,因此也应该关注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稳定其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战胜病魔的效果。医务人员应该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宗旨积极使患者的行为活动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4周的FMA评分和MBI进行统计学分析,可见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护理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MI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行为护理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的效果,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行为护理这一新的护理模式,如何进一步优化使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行为护理表现出的良好的临床效果则表明了其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护理论文5

  摘 要: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高质量,顺应护理工作的高要求和高标准,主要针对护理礼仪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护理礼仪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措施。

  关键词:护理礼仪;教学;实践

  在当前的护理工作背景下,加强护理礼仪的教学,规范护士礼仪,提高护士修养,已经成为护士素质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护理礼仪教学对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因此,对护理礼仪教学实践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护理礼仪教学现状

  临床护理礼仪存在问题,影响了医疗文化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上方面:

  1.缺乏热情

  在工作中,一些护士在给患者进行服务时,总是板着脸孔,在询问病情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带有极其严重的厌烦情绪,这是导致患者不愿与护士交流,加大护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2.语气生硬

  一些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语气过于生硬,患者丝毫感受不到温暖,这样,导致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感和厌恶情绪加深。

  3.举止失当

  在工作中,护士的行为举止不当,与患者交流时,不采用规范的礼仪,更有甚者,举止表现鲁莽、随意,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而且还影响到了患者的治疗和痊愈。

  二、护理礼仪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

  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一些学生会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这类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自我认同感,长期下去,必须会产生厌学生情绪。因此,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自身美,让护理学生产生认同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如尽量地设计一些能够展现和发现自身美的教学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上台表演,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2.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在保证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礼仪实践教学,让护生走进医院、走进病房,增强护理体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临床护理的工作氛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素质,而且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进而更加适应临床工作。

  3.灵活机动

  护理礼仪作为一种形式,是程序化的、具体的、严肃的,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讲,这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且在保证其规范性的基础上,坚持灵活机动的原则,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和水准,进行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如在实际工作中,要以患者具体的情况、民族、生活方式、文化层次为标准,灵活地运用护理礼仪知识,做到大方得体,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医疗服务。

  三、护理礼仪教学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要采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良性互动,全面促进护理学生的能力发展。

  1.案例分析法

  简单来讲,就是在护理礼仪教学中,以某一具体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交流和探索。在案例分析时,护生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促进者和指导者,进行针对实际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并且通过深入地交流,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2.情境教学法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实施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病房情境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各项临床护理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可以了解自己的职业环境,而且长期下去,可以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体现护理礼仪教学的寓教于乐,进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可以真实的临床病例为标准,从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病例情景,激发护理生的热情,提高职业修养,站在患者角度去看待问题,缓解和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

  3.问题讨论法

  这种方法就是针对护理礼仪教学的内容,由教师模拟一个错误性的范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问题,并解决问题,包括语言、行为以及身体语言等等,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到最终方法。

  4.表演教学法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要将知识讲授与表演结合起来,消除理论教学的枯燥性,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突出护理礼仪教学的特色,进而为医疗事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如讲授护士举止礼仪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表演教学法,将护士一些经常性的错误,如失敬于人的手语、冷漠的目光、不到位的表情语,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并由学生提出问题,给护生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5.角色互换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自己来当教师,并将知识的重点问题讲解出来,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可以增强记忆,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而且便于及时发现一些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可以积极指导,全面提升护理礼仪教学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护理礼仪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学科,也是其为患者提供各项服务的主体,因此,必须加强护理礼仪教学实践的研究,让护生切实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并且有效地运用到护理工作中,规范其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成文,王成伟,刘剑威.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医学,20xx(18).

  [2]王成文,宋瑛琦,刘晓雅.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医学,20xx(4).

  [3]冯蕾,张杪.情景训练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xx(7).

护理论文6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1月到20xx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在14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36。5岁。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9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3例。32例患者均符合第十二版《使用内科学》中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临床护理

  2。1合理安排休息

  肾病综合征患者不宜劳累,应该安排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的长短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一般至少为2至3周。此外,患者卧床期间,要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病房的舒适度,要保持温暖的室温,清新的空气,尽量减少探视和陪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出现特殊情况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行动,避免其过度劳累,例如:出现严重水肿的患者,必须要等水肿和体腔积液消失后,才可以下床活动;出现感染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其活动,感染控制后,才可以下床活动。

  2。2饮食护理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必须严格控制其饮食,提醒并指导患者家属注意饮食中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注重饮食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减少对过甚营养的摄取。例如:对于出现水肿、高血压、尿少的患者,要严格将其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3g/d以内;尿少、血钾含量高的患者,要限制其使用含钾量高的水果、蔬菜。对于血脂高的患者,要尽量减少食用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的食用量。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依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规定进食。对于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方面,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于肾功能不正常的患者需要区别对待: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在0。8—1。0g/(kg*d)之间,热能摄入量在126—147KJ之间;肾功能不正常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在0。6—0。8g/(kg*d)之间;此外,对于重度水肿且尿少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每天的进水量。

  2。3感染护理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水肿,长期服用、注射大量的含激素药品,造成其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导致各种感染并发症。因此,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首先要将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病房隔开;其次要保持患者病房的空气清新,最好每天消毒;再次要保障患者自身的卫生清洁,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最后,在对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此外,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加强营养,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并叮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不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等。

  2。4心理护理

  大多数肾病综合征患者其心理上,都存在恐惧、烦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这些负面心理会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对于存在负面心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特点、过程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的患者最需要关心和尊重,和蔼的态度、热情服务,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然后,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结合客观实际,向患者疏导正确的思想;确保患者在院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2。5药物治疗护理

  在药物治疗护理中,医护人员首先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对药物治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知情权,更重要的是,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后,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就可以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争取到急救的宝贵时间。

  2。6出院前指导

  肾病综合征的基本注意事项是合理饮食、防止疲劳,因此,在患者即将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让患者回家后,根据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注意合理饮食,注意防风寒,注意在不造成过度疲劳的前提下,加强体格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3结果

  我院20xx年1月到20xx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22例患者得到治愈、7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3例患者未治愈。

  4护理体会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的疾病,在临床用药中喊激素成分的药物较多,在加上此类病症的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较为低下,长期服药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心理多比较脆弱,因此,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的护理是相当重要的,护理人员要坚持临床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出院前指导等护理相结合,尽量激发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让患者理解病理,懂得出院后的各种自治和护理方法,是减少患者病情复发的重要因素。

护理论文7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育龄妇女 语言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产生误导,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为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在手术等候期间,患者可以借助优美、流畅的轻音乐,得到适当调整和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有任何不适或需要,可随时向巡回护士提出。掌握交流技巧,碰到患者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另有的护士则不善言辞,与育龄妇女交谈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晨会抓紧各方面知识训练,模拟心理问题,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掌握交流技巧,取得信任。在不断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

  常年以来,心理护理问题在我们指导站非常普遍而且十分突出,应引起医务人员、育龄妇女、家属、亲友和社会的足够关注。正确对待和认真解决心理问题,并尝试从各自的角度,调动育龄妇女的积极心理因素,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营造和谐的诊疗心理环境,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睦家庭、共享健康快乐的美好人生贡献爱心和力量。育龄妇女到我们指导站,我们护理人员应当做到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育龄妇女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可以让她们信任和放心,同时对育龄妇女来说又是在精神上得到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使育龄妇女感到放心,从而获得安全感。

  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后遗症患者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后遗症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以往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

  这些后遗症患者会过分关注自己的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为了减少四项手术后遗症,我们护士必须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医疗操作技术要娴熟、工作作风要严谨,使她们取得对我们的信赖。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给予她们更多的安慰和鼓励,使她们在良好的心理配合下,接受手术。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能减少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感觉。因此,为她们创造一个和谐、舒适、安全、安静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

  1 四项手术、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育龄妇女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如果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如:心情紧张就有可能出现人流综合征)。

  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说明手术经过,阐明绝育手术是很小的手术,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性做好充分的说明,决不能向患者强调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育龄妇女用恰当的语言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输卵管结扎术是在局麻下做的下腹部手术,就应告诉育龄妇女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疼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

  另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的.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患者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另有手术的环境和气氛也极为重要,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也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

  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护士都应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患者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给予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惶失措,以免给育龄妇女造成恐怖和紧张[1,2]。

  2 四项手术、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育龄妇女经过手术,这时她们渴望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及时告知手术效果,进行安慰和鼓励,告诉她们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只要忍受几天痛苦,在正确的医疗护理下,很快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可能产生新的疑虑,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因为现在的输卵管结扎手术外层皮肤不缝合)。这时就要告知如何适当进行活动、注意事项及健康指导,让她们听喜欢的音乐等。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

  帮助育龄妇女克服抑郁反应。个别育龄妇女术后平静下来之后,会出现一些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有: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状况。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和调整,必将影响其及时下床活动,而不能尽早下床活动将会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这些育龄妇女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其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她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她们,总之,使她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手术,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3 体会

  为了减少四项手术后遗症,我们护士要严格遵守诊疗和护理操作规程,还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应用不同的心理疗法,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育龄妇女,根据其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一切以育龄妇女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余杭区四项后遗症患者逐年减少,3年(20xx、20xx、20xx年)未增加一例。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

  2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

护理论文8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重视护理记录,成立急诊护理安全小组,加强急救物资及院前急救管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护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拉萨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1.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1.3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1.4院前急救因素

  1.4.1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1.4.2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1.4.3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1.4.4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2.3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2.4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2.5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2.6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2.7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xx,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xx,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xx,18(8):576-577.

  〔5〕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xx,21(1C):264-265.

护理论文9

  摘要目的:观察医院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持续改进效果。方法:将我院口腔科所有复用医疗器械列入本次研究,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作持续清洗质量改进。改进环节主要包含清洗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操作和加强质量控制三方面,实行每日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器械清洁状况,并与20xx年1月至6月抽查结果对比,以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法评估各时间段内复用器械清洗效果。结果:抽查结果显示20xx下半年污渍、水垢和锈斑发生率分别为3.09%、1.06%、1.70%,显著低于上半年4.88%、2.28%、4.01%(P<0.05)。结论:对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操作人员、过程和质量监管的持续改进,可有效提升清洗质量,对医源性感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医用器械清洁消毒原则中推荐指出,在消毒灭菌之前必须经过清洗干燥的程序[1]。清洗是指除去医疗器械上的血液、组织、蛋白质等污染物的过程[2]。随着现代医疗器械的复杂与精细程度日益增加,清洗过程难度逐渐加大,也对清洗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口腔科所含医疗设备众多、价格昂贵,且大多为复用器械,清洗不当会影响随后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而造成交叉感染[3]。而口腔科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在于检查过程中不仅会沾上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还极易沾染口腔内的各种细菌,对清洗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清洗质量,提升器械清洗质量水平,我院于20xx年下半年对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进行一系列管理措施、方法的改进,检测清洗质量并与上半年对比,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将我院口腔科所有复用医疗器械列入本次研究,包括弯盘、拔牙钳、持针钳、止血钳、线剪、骨挫,水门汀充填器,根管充填器械等,于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做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改进。其中全效多酶清洗液产自德国,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产自德国瑞典。

  1.2方法

  主要从清洗人员、操作过程和监管力度三个方面进行质量改进,具体措施如下:1.2.1清洗人员培训清洗过程需由专职护士完成,上岗前进行统一培训。首先需学习国家相关清洗消毒标准,认识医疗器械清洗过程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的辨认与了解,熟知器械名称、构造与用途,并告知器械的重点污染物与清洗部位,有针对性的提高专业知识;最后根据厂家提供的器械知识对其进行拆卸、分类、规范清洗流程的培训,并及时对培训者作现代清洗技术、标准和理念的宣传更新。

  1.2.2规范清洗操作清洗过程通常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方式。清洗流程为:预清洗、浸泡、酶洗、漂洗。简单器械可直接按程序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复杂器械需首先拆卸至最小器件,器械关节关节打开至90°,使用软化水冲洗掉肉眼可见污染物,置于1∶200多酶稀释液中浸泡5~10min,水温保持30~40℃,以专用清洁刷于酶洗液中刷洗,然后放入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清洗。

  1.2.3加强质量控制清洗组内设置组长,并在科室中设置质检员岗位。组长负责每日清洗质量的`监督,对清洗情况做日常记录与反馈,对清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组员改正。质检员对口腔科器械清洗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评估清洗质量并与组长讨论做进一步技术改进。

  1.3评估指标

  口腔科内所有复用器械中随机抽取进行清洗质量评估。采用目测法和带光源放大镜观察法,观察器械表面及关节、轴节处有污渍、水垢、锈斑的发生情况,计算各自所占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数据包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4年口腔科复用器械清洗效果20xx下半年抽查检测中污渍、水垢和锈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20xx上半年(P<0.05)。

  3讨论

  医疗器械使用后的清洗是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清洗是否彻底与灭菌质量密切相关,尤其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消毒灭菌效果。残留在器械上的任何污染物都会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妨碍灭菌因子与污染物的直接接触,降低杀菌剂的活性[4],因此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过程的成败。国家卫生部于20xx年颁布了《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的行业标准》以控制医院清洗消毒质量[5],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口腔是人体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最多的部位[6],诊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转移至医疗器械上,口腔复用器械若清洗不彻底便会大大增加患者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严重者甚至可导致乙肝、艾滋病的传播。而口腔医疗器械通常构造精细、形态复杂,增加了清洗的难度,若一次清洗不到位,污染物长时间附着于器械上,再次清洗难度更大,还可能腐蚀器械表面,减少使用寿命,因此需实施严格管理,提高清洗质量。目前口腔复用器械清洗主要问题为人员不专业、清洗过程不规范,导致质量管理和提升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本研究于20xx年下半年开始采取以培训专业清洗人员、规范清洗操作和加强质量监管为主的措施,尝试改进清洗质量,并通过抽查了解整体效果与清洗合格率。在众多检测医疗器械清洁程度的方法中,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观察法为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其简单、快速、便捷的特点使实际应用十分广泛,以目测配合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可更仔细地观察关节、齿牙等目测法检测困难处,使抽查结果更加可靠,因此本研究中采用该检测方法作为判断手段。研究结果显示,与上半年的抽查结果相比,下半年的污渍、水垢和锈斑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表明经专业培训和过程的规范,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不彻底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清洗质量明显提升。此前有研究表明[7],在清洗之前加入多酶液浸泡的环节,可有效提升清洗效果,也从侧面证实了本文结果。总之,在日常工作中从人员专业化、过程规范化和质量控制日常化三方面对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清洗做持续改进,可显著提升清洗合格率,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实现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有效提升,为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可萍,崔志丹,白雪玲,等.标准操作程序在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xx,31(11):1259-1260.

  [2]刘晓红,唐文慧,张春玲,等.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7(9):38-39.

  [3]殷秀娟,肖丽妹,沈玉琴,等.口腔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质量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xx,26(2):125-126.

  [4]李桃.医疗器械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8(14):59-61.

  [5]曹军平,马毅,李霞,等.综合医院消毒供应科卫生安全隐患及监管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xx,07(6):582-583.

  [6]周桂琴,谢少清,徐瑞芸,等.不同检测方法在潜在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xx,29(35):4435-4436.

  [7]王平,杨淑霞,薛淑英,等.手术室重复使用器械清洗质量的改进措施及效果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xx,33(12):92-93.

护理论文10

  摘要:近年来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因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并且应用前景佳的特点而备受关注。本研究将对4种常见具有治疗糖尿病作用的天然成分多糖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和皂苷类的构效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为寻找新型药物或相关构效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糖;黄酮;生物碱;皂苷;构效关系

  糖尿病在中医范畴内又被称为“消渴症”,是因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长期服用传统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会造成肝肾损伤、胰岛素抵抗等后果,给患者带来困扰,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目光转向于寻找天然药物中含有的具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成分,其中以多糖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等报道最多。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广泛,主要途径为抑制小肠中各种α-葡萄糖苷酶、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改善糖耐量等〔1〕,本研究就这4种天然成分治疗糖尿病的构效关系的有关文献报道进行归纳综述。

  1多糖类成分

  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彼此之间脱水、缩合,以α或β构型的糖苷键连接而成,根据其组成可分为同多糖和杂多糖,目前研究较多的中药知母、香菇、薏苡仁、桑叶、茶叶等降血糖植物多糖的基本上都是杂多糖。

  1.1一级结构

  多糖的分支度、糖苷键类型和糖基组成成分、取代基团的差异都会对多糖的活性产生影响。

  1.1.1多糖的分支度的影响:活性多糖的分支度对多糖的活性发挥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具有活性的(1,3)-β-D-葡聚糖支链的分支程度在0.015~0.750之间,但集中分布在0.20~0.33区间范围的多糖生物活性相对更强一些〔2〕。多糖的分支度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物活性发挥的途径。比如人参多聚糖panaxanA和B,二者结构非常相似,而且都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但由于它们分子量和分支度相差较大,它们的降血糖机制因此产生差异〔3〕。对糖单元支链的修饰可能是改变了多糖的溶解度,又或是取代基引入产生的氢键作用力影响了高级构象而引起活性的变化。

  1.1.2糖苷键类型和糖基组成成分的影响:糖苷键的类型和多糖组分的差异会影响多糖的生物活性。人们普遍认为,大部分活性多糖都是以1→3键型糖苷键连接,比如上文提到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人参多聚糖panaxanA的糖苷键类型就是1→3连接。此外部分以1→6、1→2糖苷键连接的多糖也常表现出活跃的生物学活性,而以1→4键型连接的多糖则很少有活性,以没有生物学活性的淀粉为例,其主链即以1→4键型糖苷键连接葡聚糖。此外,还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具有β立体构型的多糖比α型多糖更能表现生物活性。Lo等〔4〕采用MultipRegression法对香菇多糖糖基组成成分及摩尔比这两个因素对其生物活性发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组成的单糖Arabinose(树胶醛糖)、Xylose(木糖)、Mannose(甘露糖)和Galactose(半乳糖)组分摩尔比与其生物活性的发挥有着紧密联系,而其中的葡萄糖对此影响甚微。

  1.1.3取代基团的影响:朱振元等〔5〕对从古尼虫草菌丝粉中提取的多糖进行结构修饰,硫酸酯化后分别用邻苯三酚法、Feton法对其进行抗氧化能力测定,发现修饰后的多糖对O2-、DPPH、OH的清除能力大大提高,提示了硫酸根基团对抗氧化能力的关键作用。王元凤等〔6〕在对茶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中发现中性茶多糖NTPS、酸性茶多糖ATPS都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NTPS经硫酸酯化后,降血糖活性显著提高,表明降血糖活性可能与硫酸酯基有关;ATPS与不同的金属离子络合后,降血糖活性发生不同的改变,推测可能与活性位点被金属离子占据,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关。另外有学者发现黏性多糖中CH3-CO-的存在会抑制秋葵黏质F和车前子黏质A的`降血糖活性,经过脱乙酰化处理之后二者活性都有所增加〔7〕。

  1.2高级结构

  多糖的结构可分为一到四级,学术界普遍认为多糖的高级结构比一级结构更能影响活性。但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缺乏表征多糖高级结构的手段〔8〕。杜柯等〔9〕用季铵盐分级沉淀法和凝胶柱层析法从柴胡的粗多糖中分离出两种杂多糖,分子量分别为320kD、330kD,二者均不具备3股螺旋立体结构,但仍然表现出了较强的还原性以及清除O2-、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从金线莲中提取的多糖有较长的侧链和分支,亦不具备3股螺旋立体结构,同样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糖苷酶抑制活性,并可改善糖尿病小鼠血清中的脂质代谢、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并可保护造模时产生的胰腺、肾脏等处病理损伤症状〔10〕。相反的例子是具有β-3股绳状螺旋立体结构的香菇多糖,用二甲基亚砜处理之后变成了单柔性链,空间构象被破坏令其生物活性大幅度下降〔11〕。

  1.3理化性质

  1.3.1溶解度:多糖的溶解度与其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许多水不溶性的多糖经过结构修饰后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王建国〔12〕对从灵芝的子实体中分离出的不溶于水的多糖用硫酸酯化、羧甲基化法引入分支,得到水溶性灵芝多糖S-GL和CM-GL,用FRAP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发现抗氧化能力维生素C相当。目前增强多糖溶解度的方法原理主要是减弱分子间氢键作用力或降低其分子质量,例如硫酸化法、磺酞化法、羧甲基化法、水解法、酶解法以及超声波降解法等,Sandula等〔13〕利用羧甲基化法、超声波降解技术对从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中分离提取出的β-1,3-D-葡聚糖进行处理后得到小分子量的多糖衍生物,因其水溶性明显升高而得到了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有学者认为以β-1,6连接的支链可以使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具有活性,是因为该支链与多糖具有水溶性有关。

  1.3.2分子量:多糖要保证其生物活性必须要有适合的分子大小,这也许与保证了其高级结构构象有关。多糖分子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其活性的发挥。分子量越大的多糖体积越大,其跨膜阻力也将随之增大,分子量太小将无法形成具有活性的高分子结构。赵雪等〔14〕从海带中提取制备出不同分子量的海带多糖,发现分子量为6000

  2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是指结构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即带有酚羟基的苯环A、B环通过C环的3个碳原子连接,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体内。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机制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降血糖、调节物质代谢等。

  2.1清除氧自由基的构效关系

  2.1.1A环:天然黄酮类化合物A环的羟基取代在黄酮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取代通常发生在C-5位和C-7位,且邻苯二羟基活性往往大于间位羟基取代或单取代。高中洪等〔15〕用电子自旋共振法对黄芩素、黄芩苷等4种黄酮的抗氧化作用能力进行研究,发现A环含有邻二酚结构的黄芩素和黄芩苷比结构中A环只有5位羟基单取代的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具有更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Ameha等〔16〕对多种天然及半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当黄酮A环和B环上有2-3个邻位羟基取代时比单取代或间位取代时抗氧化活性强得多。Rice-Evans等〔17〕在对芹菜素、柚苷配基和山柰酚抗氧化性的研究中发现,假如B环上只有一个酚羟基,且C环的结构差异不影响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则主要依赖A环上的C-5、C-7位羟基。赵静等〔19〕在对槲皮素、杨梅素、葛根素等6种黄酮化合物的研究中亦发现,只在C-7位上连有羟基的葛根素,其抗氧化活性弱于槲皮素和杨梅素,它们的差别在于后二者结构中除了有C-7位羟基取代,C-5位上也连有羟基。清除过氧化亚硝酸盐自由基实验也表明了A环上C-5、C-7位给电子取代基团可以提高黄酮其清除自由基的活性〔19〕。另外,有实验表明A环上的碳糖苷会降低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可能是因为空间位阻的关系屏蔽了B环上羟基的抗氧化作用〔20〕。

  2.1.2B环:许多研究表明,B环上的羟基对黄酮清除自由基能力起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当B环具有3',4'-邻苯二酚结构时,其活性大于间位羟基取代或单羟基取代。王俏等〔20〕对茶多酚、芦丁、柚皮苷、黄芩苷4种单体物质的抗氧化测定,发现茶多酚与芦丁都有邻二羟基,柚皮苷有一个羟基,黄芩苷没有羟基,四者清除O2-的能力为茶多酚和芦丁最强。说明可能是黄酮类单体物质结构的B环上的羟基数目和B环上有邻二羟基结构使其抗氧化活性增强。赵静等〔18〕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槲皮素和杨梅素在6种黄酮化合物中表现出的清除O2-的能力较强,而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3',4'-邻苯二酚结构。

  2.1.3C环:黄酮C环在抗氧化活性的构效研究中最被关注的是C-2,3位双键、C3羟基取代和毗邻的C4位羟基取代,但至今没有其绝对相关性的统一说法。4',5,7-三羟基黄酮C-2,3双键在发生氢化反应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降低,证明C-2,3双键对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21〕。理论上C环2,3位双键与毗邻的C-4位羟基共轭,电子得以分散利于骨架的共振稳定性。王俏等〔20〕的实验表明4个多酚单体中只有茶多酚的C环带有C-3位羟基,而茶多酚则在实验中表现出了最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因此认为C环上的活性中心是C-3位羟基。在不同的反应体系中C环C-3位羟基糖苷化后会使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增强,抗氧化能力也增强。理论上C-3位上的羟基与C-2,3位双键可形成二酮结构,产生-CH-活泼基团从而具备活性,不饱和碳环延伸了A、B环的共轭体系,电子离域作用更强,苯氧自由基(phenoxyradical)更加稳定,使其抗氧化活性更为显著而活性骨架中心的吡喃环不同环境下的氧化状态对黄酮生物活性有影响〔22〕。

  2.2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构效关系

  大量的研究发现甲基羽扇豆异黄酮、脱氢粗毛甘草素、甘草黄酮等黄酮化合物对醛糖还原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吡喃环异戊烯基结构,提示具备此结构的黄酮可能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Haraguchi等〔25〕发现Isorhamnetin3,7-二硫酸盐具有较强的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除去C-7位硫酸盐后抑制活性降低,除去C-3,C-7位硫酸盐则抑制活性进一步降低,提示硫酸根基团对黄酮类化合物抑制醛糖还原酶作用的重要性。2.3降血糖活性的构效关系Hong等〔24〕发现2,3,4-三羟基苯甲酞结构对黄酮类化合物降血糖活性具有重要作用,实验表明6-氨基-5,7-二羟基黄酮对α-Glucosidase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证明2-氨基间苯二酚结构对黄酮降血糖活性为有利结构。除此之外,有数据表明,超过80%的黄酮类小分子与受体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而其中又有60%的可能发生在分子结构中残基与C-3,C-4,C-7位羟基之间,因此有学者猜测残基和羟基也许也是参与黄酮类化合物降血糖活性的活性基团〔25〕。

  3生物碱类成分

  生物碱是一种来源于动植物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们大多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特点是有N原子环合。多呈碱性且许多生物碱都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活性而被广泛运用到临床上。由于生物碱的结构分类众多,因此很难对所有生物碱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目前研究相对较多的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后遗症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主要是异喹啉类生物碱中的小檗碱(Berberine)。从中药黄连里分离提取出的小檗碱是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取得的进展相当显著。有大量实验表明,小檗碱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机制为改善胰岛素受体表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胰岛素释放、促进糖代谢等。目前对小檗碱降糖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3.1A环上C2和C3位间形成的亚甲二氧基

  Bi-an等〔26〕在研究小檗碱衍生物与其降糖作用的构效关系时发现,小檗碱A环C2、C3位上的亚甲二氧基在小檗碱与胰岛β细胞膜结合时发挥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当亚甲二氧基环被氧化后,小檗碱将失去与β细胞膜结合的能力。另外Victor等〔27〕认为小檗碱中C2、C3位上的亚甲二氧基团较活泼,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是小檗碱化生物活性发挥的关键基团。

  3.2D环上的甲氧基取代

  Turner等〔28〕发现当小檗碱D环C9、C10被甲氧基取代或无取代时,降糖活性升高,当C9、C10、C11引入单一甲氧基或者苄氧基时,降糖活性降低。用过氧亚硝酸根(ONOO-)诱导了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并用六种异喹啉类生物碱进行治疗,可发现D环中C-9、C-10上含亚甲二氧基的Coptisine和magnoflorine对细胞损伤表现出抑制作用〔31〕。马航等〔30〕对从黄连中提取的5种生物碱进行了降血糖的活性测定,发现同样在A环上有两个亚甲氧基取代的小檗碱和黄连碱表现出不同的降血糖能力,原因在于黄连碱D环中C-9、C-10上为亚甲二氧基,而小檗碱为甲氧基。

  3.3N-7位引入取代基

  分别在N-7位上引入烷基和苯基形成N-烷基和N-苯基季铵盐,二者对胰腺β-细胞膜表现出的亲和性相差很大,当取代基为-CH3或-CH2-时并不变现出亲和性,这可能是N-7原子的静电效应被烷基链屏蔽掉的缘故;取代基为苯基时生物碱表现出较高细胞膜亲和性,或与化合物的疏水性有联系〔31〕。

  3.4具有正电荷的季铵氮原子

  Bian等〔26〕用KBH4将季铵结构芳环碳原子还原为叔胺结构小檗碱衍生物,其与β-胰腺细胞膜的亲和性随之消失,提示具有正电荷的季铵氮原子对两者的结合关系密切。除此之外,刘巧珍〔32〕合成了桑叶中一种哌啶生物碱Fagomine的同分异构体,并进行了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认为N原子上的取代是影响活性的关键,当以H原子取代时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性。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从多种中草药植物中发现的非异喹啉类生物碱比如葫芦巴碱、益母草碱、7-脱氧-6-表栗树精胺等生物碱均有降血糖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由于生物碱的结构分类众多而缺乏共同性,本研究对其他结构类型生物碱治疗糖尿病构效关系的研究不做总结。

  4皂苷类成分

  皂苷是一类由糖基与三萜类或甾体类苷元连接的糖苷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大自然,在高等植物如人参、知母以及如海参、海星等海洋棘皮动物中更为常见。按照结构分类,皂苷又可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其中三萜皂苷常含羧基多呈酸性,比甾体皂苷更为常见,许多关于皂苷治疗糖尿病的现代研究也更多地集中在三萜皂苷上。竞争性抑制肠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可以在不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情况下减缓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和吸收。另外,许多糖尿病的并发症如白内障等都是由于醛糖还原酶在人体内对葡萄糖催化导致多器官内山梨醇含量的异常升高导致。而三萜皂苷类成分可以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醛糖还原酶来改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等机制达到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后遗症的目的,目前相关的构效关系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萜皂苷C-3位和C-28位的糖基取代上。洪良健〔33〕从楤木和太白楤木中分离出15个皂苷单体并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活性和抗氧化、糖基化的活性为指标进行了抗糖尿病活性体外筛选。发现只有当皂苷苷元C-3位连接6'-COOH游离的葡萄糖醛酸时皂苷表现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并推断其为活性必需基团,另外,当C-28位上葡萄糖基的丢失或苷元上存在双键时都不利于皂苷抑制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性的发挥。孙婧〔34〕采用汇聚式合成法合成了5个齐墩果烷型的三萜皂苷,发现齐墩果酸C-3位-OH连接双糖或乳糖构象时相对连接单糖或纤维二糖时表现出更强的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另外,当C-28位-OH只连接一个葡萄糖比连接双糖更利于提高其抑制活性。然而,简伟杰〔35〕采用分子对接的方式,对51个皂苷化合物进行了与醛糖还原酶结合能力及方式的探究,认为齐墩果烷型皂苷母核C-28的单糖取代并不利于皂苷化合物与醛糖还原酶的结合,同时他发现三萜皂苷环黄芪醇母核C-3位、C-6位上是单糖取代时比双糖取代时皂苷与醛糖还原酶的结合能力更强;Ocotillol构型的三萜皂苷也是当C-6位上是单糖取代时活性更强,但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相反。皂苷与醛糖还原酶的结合方式为疏水作用、氢键作用、p-π共轭、静电作用。结合能力于皂苷的取代基位点、类型、数目有关,当取代基超过3个时,大部分皂苷将失去和与醛糖还原酶结合的能力。此外,Yao等〔36〕首次从圆锥石头花Gypsophi-lapaniculata的根中分离出两个新型三萜皂苷caryopyllacosidesA和B,并对其进行了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发现二者比acarbose表现出的抑制活性更强,从结构分析中推断糖链中的对甲基-桂皮酰基methoxycinnamoylgroup或为抑制活性的关键基团。

  5结语与展望

  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对其结构进行研究改造是寻找其活性发挥关键的重要手段。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广泛,研究各种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寻找一种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从天然药物中发现的有治疗糖尿病作用的有效成分非常之多,且因疗效高且毒副作用小而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对提取工艺以及药理研究方面取得很多进展,但是构效关系这方面仍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护理论文11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护理要点。方法 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及做好健康指导。结果 经过系统护理干预后顺利有效通过治疗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做好2型糖尿病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作用缺陷而导致以慢性血葡萄糖(即血糖)水平增加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本病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失眠、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深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糖尿病史继心脑血管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位致人死亡的疾病,患者人数以加速度上升,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了90%-95%。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病率正在明显增加,已经与欧洲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相似,我国糖尿病的总人数已经处于世界第二位,超过4000万,到20xx年预计将达到6000万。糖尿病合并感染其发生率为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九十,感染时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糖尿病死亡率明显上升的重要原因。[1]

  一、 临床资料

  患者李惠琼女性,68岁,退休医生,已婚,无过敏史。于20xx-4-20患者因口干,多尿约十年,加重2天,呕吐半天入院,查T36.4℃、P100次/分、R20次/分、BP108/74mmHg。入院后科测血糖HI,遵医嘱予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抗感染及三餐前优必林70/30 18u、18u、18u皮下注射及监测餐前血糖等治疗。于20xx-4-27出院。

  二、 护理

  1、 心理护理:评估病人对疾病的反应、对健康和生活的信心、有无焦虑、悲观失望甚至恐惧心理、对疾病抱消极的态度、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关心和理解病人、及时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预后告知病人和家属、使他们了解糖尿病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饮食控制、终生治疗、规律生活和适当体育锻炼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长寿、鼓励病人说出心理感受、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并与之交流、沟通、帮助病人认识病情、说明不良情绪与病情加重密切相关、解除焦虑、紧张心理、与病人家属共同商讨制定饮食、运动计划、鼓励亲属和朋友多给与亲情和温暖、使其获得感情上的支持,鼓励病人参加各种糖尿病病友团体活动、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胰岛素治疗 :遵医嘱予小剂量胰岛素把高血糖调到132mmoL/L ,餐前食用优必林70/30来调控血糖 ,使用胰岛素时要注意不良反应:如a、低血糖反应,b、胰岛素过敏,c、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可缓解自然恢复。

  3、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眼底、体重等,以正确判断病情。

  4、 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措施之一,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健康教育科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教育内容包括:

  (1)、 糖尿病知识指导:采取举办集体讲座,提高有关学习资料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有效地指导,是病人和家属认识糖尿病是一种需终生治疗的疾病,了解各种治疗方法在控制疾病,防治并发症中的作用,自觉地配合各项治疗。

  (2)、饮食指导:饮食治疗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合理膳食可以使患者逐渐恢复到理想体资。病人应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如控制热量、合理配餐、定时进食、食物选择等。

  (3)、运动指导:让病人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运动时随身携带甜食和病情卡片以应备急需,运动中如感到头昏、无力、心悸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4)、用药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观察和低血糖反应的处理。

  (5)、疾病监测:用使血糖测定仪者应学会其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测三餐前血糖,并记录结果,作为药物剂量调整的参考。

  (6)、并发症预防:规律生活,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全身皮肤、尤其是口腔、足部和外阴的清洁,如有破损或感染应立即就医告知病人避免引起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等的诱发因素。

  (7)、定期复查:指导病人出院后定期复查与糖尿病控制的有关各项生化指标,一般每三周复查果糖胺,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定期对眼底、心血管和肾功能进行检查,以早期发现慢性并发症,及时得到治疗。

  参考文献

  [1] 旷炎平,王林静,钟淑婷,叶新. 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者血清维生素和免疫水平分析及临床护理研究 .[J]护士进修杂志20xx年2月第27卷第4期.

  [2] 陈燕.多样性护理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年3月11日第28卷第8期

护理论文12

  【摘要】社区医院感染不仅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关系到医务人员自身的身体健康。随着社区医院的发展,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由此环境质量也就越差,如果医务人员不注重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从而对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因此做好社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具体分析了当前社区医院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同时还针对具体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法,以此避免社区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为患者以及医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社区医院;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近几年,社区医院的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医疗技术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就诊,由此医院门诊患者急剧增多,提高了医院感染的机率,从而威胁到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且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社区医院应当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比较多,一些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不强,没有做好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不注重手卫生,没有严格按照洗手步骤进行清洗,另外一些医务人员没有科学的使用抗生素,同时由于环境卫生不过关,更加增大了医院感染的机会,针对这些问题,我院采取了加强护理管理的方法预防医院感染,取得不错的成效。

  1 社区医院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导致社区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一部分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不强,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工作不到位,比如没有及时对被污染的听诊器进行消毒,在没有保证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其次,一部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不合格,在日常的工作中,医务人员通常需要与不同患者进行直接的接触,这些患者的医疗护理都需要一个人完成,如果手卫生不合格,将会由此传播给接触到的患者,从而造成医院的交叉感染[1];再次,一些医务人员没有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在不了解抗生素用药标准的情况下,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或者不科学的使用抗生素,将会有可能使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增大,从而使患者的正常菌群失调,这样不仅会降低疗效,而且还会增加感染机会;最后,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社区医院的的传染源相对比较多,因此周围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的污染,患者接触到的公共设施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比如椅子、扶手等,而且也可以通过空气等传播。

  2 预防社区医院感染的主要护理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体系

  社区医院应当充分重视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专门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负责该项工作,严格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政策,并且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健全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体系,明确工作的规章制度。同时该部门要适当指导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并且对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把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列入年终考核的范围之内[2]。

  2.2要求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工作

  接触性传染是引发社区医院感染的一个重大因素,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医务人员不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洗手,将会使细菌遗留在手上,然后在接触到下一位患者之后,就很有可能把细菌带给患者,从而引发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之前,应当严格按照洗手步骤进行洗手,保证手卫生,这样就不会把病菌传染给患者,从而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3]。

  2.3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应当充分了解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不能随便的混合使用,也不能随便的加减药量,不仅要充分了解每一种抗生素使用禁忌以及毒性,而且还要充分了解每一种抗生素有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及过敏反应,从而在在使用的过程中尽量的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确保患者体内菌群的平衡,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二重感染,减轻药物对患者身体的损害程度[4]。

  2.4加大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培训力度

  社区医院应当针对医院感染的问题,定期对医务人员机进行相关的培训,主要是使医务人员了解更多的预防知识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观念,充分认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预防医院感染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安全,而且还关系到自身的生命安全,这样医务人员才能积极主动的做好预防与控制感染工作,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从而有效的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5]。

  2.5认真做好社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采集空气等、公共设施表面等微生物进行培养,并且还要监测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同时还要隔6个月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监测的时候一定要记录时间、强度等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对医院里频繁发生感染的科室进行监测,比如口腔科[6]。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之后,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监测的内容分析有可能引起感染事件的因素,然后针对这一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采取对应的预防机制,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社区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2.6认真做好社区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首先社区医院需要进行科学的布局,并设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供应室应当设置一个污染物的处理间,主要用来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将其与“清洁区”隔离开,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从污染区处理,再到清洁区,然后再到无菌区;其次社区医院需要注重环境管理。应当要求每一个科室定期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每一次消毒的时间需要超过30min,重点科室最好每天消毒2次,并且每7天擦洗一次紫外线灯光,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紫外线的影响。同时每天还要对医院的楼梯扶手等公共设施进行擦拭,一般擦拭的时候使用的是含氯消毒剂。地面要时常进行清洗,如果地上存在血迹或者呕吐物,应当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洗。此外医院里最好使用机械通风系统,并且及时的对中央空调管路等进行清洗,这样才能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防止空气污染;最后社区医院要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管理,每一个科室应当把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丢在专用的容器中,统一放在一个地方,存放点应当设有防渗漏装置,并做好标记,同时安排工作人员管理,由该工作人员将废弃物运送到相关机构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机率。

  3 结语

  为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可以通过加强护理管理的方法,做好社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做好社区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减轻环境污染程度,同时要求医务人员保持手部的卫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前,认真的清洗手部,并且要求医务人员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其能够更快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林建平,范广益,王秀芳.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新疆医学,20xx,12(04):120-123.

  [2]唐紫金.浅论护士与医院感染[J].职业与健康,20xx,08(01):143-145.

  [3]李卫光,边绍兰,王炜,朱其凤,常艳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xx,01(04):79-82.

  [4]马汉武.健康教育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xx,26(07):245-250.

  [5]林建平,范广益,王秀芳.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新疆医学,20xx,24(04):17-20.

  [6]邓行爱,黄爱珍.医院感染与护理相关因素的管理对策[J].医学文选,20xx,11(06):350-353.

护理论文13

  摘要:

  通过对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并将之运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在处理护患关系时形成新的视角和更具分析性的思考方式,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身对于患者的影响,提高换位思考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帮助患者;同时还能促进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减少其工作中存在的护患矛盾。

  关键词:

  巴林特小组;儿科护理;护患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院护理部联合医院医患矛盾管理委员会及院精神科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国际知名的培训方法,即巴林特小组。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核心意义是处理医患关系,而护患关系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尝试着将巴林特小组活动应用到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巴林特小组简介

  巴林特小组是欧美国家医学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必修课程,最初是一种训练全科医师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1],由巴林特医师于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伦敦创建,世界各地都有巴林特联盟。巴林特小组的建立体现了“医师本身就是治疗药物”这一特点,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是综合医院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2、应用实践

  2.1人员组成、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由10~12人参加,1名内训师(在医院选拔一批优秀护理管理人才,有多年管理经验,对她们进行系统培训,掌握了巴林特小组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具体流程,并自学心理学课程,经考核具备了主持巴林特小组活动的能力),担任组长,2名医生,邀请案例科室的科主任及管床医生参加,案例报告者为当班护士,其余均为知晓相应案例的临床N3级以上专科护士。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60~90分钟。活动地点选择在安静、不会被打扰的会议室等。

  2.2活动过程

  2.2.1活动步骤首先,小组成员围坐一圈,组长阐述保密、安全的原则。提供案例的护士描述与该患者的见面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是该护士提出的问题。

  2.2.2案例举例

  2.2.2.1组长:感谢大家来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我院一名护士这两天情绪低落,工作没有激情,并有辞职的想法。活动约定:离开这里不能讨论,有人发言时其他人都是旁观者。

  2.2.2.2介绍案例:一名6个月中度肥胖患儿,因“肺炎”收入院,患儿起初为感冒后咳嗽,在门诊已经过2周的治疗,从口服药物到输液,但治疗效果却不理想,曾要求住院,却没有床位。入院后医嘱给予输液治疗。

  2.2.2.3小组成员讨论并给出建议:①患儿年幼,治疗时间长,家属紧张、敏感,焦虑不安,无助,难免情绪暴躁,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患儿,急家属之所急。②患儿入院后我们应该给予全面的沟通,了解患儿的治疗经过,家属的情绪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宣教,以期获得家属的'支持、信任和配合。③患儿年龄小,中度肥胖,在门诊已反复穿刺,血管条件不是很好,护士在穿刺前应充分评估患儿的血管条件,并向家属告知,如感觉没有很大把握,就应该请求高年资护士的帮助。④护士不仅要做好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还要做好与其他医护人员的沟通,相互理解、沟通和互补不足,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⑤为了减轻患儿痛苦,护士应通过不同方式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水平,提高一针见血率。

  2.2.2.4报告者感受:听了小组成员的讨论与建议,报告者由气愤、郁闷转为平静、理智,对整个事件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换位思考”,也明白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2.3活动效果

  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提高了报告者识别自身和患者情绪反应的能力,情绪得到调整,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对整个事件有了新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护理工作中,与此同时,该活动也为所有其他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发表观点,分享经验、拓展视野的机会。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注重护理的作用。特别在儿科,由于患儿的特殊性,患儿及家属对儿科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小结

  在目前的儿科护理队伍中,仍以年轻护士居多,对于她们在理论教育、临床技能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其职业素养的提高仍需不断强化。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以培养良好的临床护理意识及护理态度为主导,与护理技能紧密结合,不仅获得了高水平临床培养模式,而且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华.巴林特小组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457~458

护理论文14

  一、当前中职学校涉外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中外接轨转型障碍。

  在医学范畴内中外一直存在理念、程序、人文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加上我国的医护英语教育在学制、护理理念、临床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不是简单地引入原版教材、合作办学等就能够解决的。尽管当前护理人才仍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但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出国就业要面对语言关、专业关、实践操作关、审核关等诸多门槛,走出国门就业的道路十分坎坷。

  2.师资力量薄弱。

  首先,“双师型”、“双语型”护理及英语教师人才短缺。从事护理教学的教师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丰富,但英语教学及口语能力有限,课堂无法实现英语教学。而专业英语教师并不具备医护专业知识,少有出国培训、进修的机会,也缺乏针对英语教师进行的跨学科培训、交流,教学上的观摩和评估也很少,难以站在医护专业的角度由表及里的教学,运用英语情境教学更是力不从心。其次,西部地区难以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及聘请美国注册护士外教授课。

  3.教材选用不合理及教学改革滞后。

  由于中职涉外护理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教材2000-2014年出版的护理英语相关教材有二十余本,但几乎没有一本能够涵盖国际临床护理技能和护理理念,大多数教材内容陈旧,教材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并且护理院校所采用的护理英语教材仍是医学教材,其中词汇量大、拼写复杂。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最终是与将来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接触到真实场景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英语对话。

  4.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1)近年来,中职校扩招,入学门槛降低,成绩均在同龄人中处于偏下位置,尤其是西部地区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偏低,阅读、写作能力偏差,听说能力几乎缺失。(2)在口语方面,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最初始状态,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许多农村孩子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并且仍习惯于教师课堂讲解语法、记笔记等被动性学习方式。(3)由于一直处于低分段造成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逐渐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5.大班授课,影响教学质量。

  语言教学中基本以小班教学为主,因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但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在很多中职学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50-80人大班授课为主。大班授课,进行互动教学的涉及面不广,难以在教学中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学效果欠佳。

  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构想

  1.改进涉外护理招生制度。

  涉外护理专业最主要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发展潜能。在招录涉外护理考生时,一方面,应了解生源的英语学习程度和考试成绩以及其对英语的.兴趣和要求,把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和相关要求告知报读此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中考外语考试成绩应作为录取的一项硬指标,除考生总成绩达到录取线外,入校实行口语面试,切实把好考生入口关。

  2.强化教师护理知识培训,探究涉外护理人文精神

  (1)要提高教师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水平,应培养一支具有英语教学科研能力和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培养我校涉外护理老师的“知学”“好学”“乐学”层层递进的学习态度。英语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之间经常协商,精诚合作进行跨学科的相互学习、相互协作,要求承担涉外护理教学任务的英语教师每周听4-6节的护理课程,参加该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教学研讨,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融合。建立长效的教师继续培训机制,选派教师参加知名培训机构举办出国培训班,参加新知识更新培训班及医护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提高涉外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2)语言是人文精神渗透,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接受另一种文化熏陶,所以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就西论西”,教师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对照中西方文化,汲取不同的文化精髓。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特色,读物可增补护理英语阅读如护理程序、护理诊断、临终护理等内容。涉外护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每篇对话及文章均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教师应抓住所学课文的脉络和重点,尝试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排演英语话剧等,使护生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差异,鼓励护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此外,从事护理教学的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医院护理实践,培养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充分挖掘涉外护理本身的人文内涵,渗透国内外护理行业发展的新内容特别是人文关怀,亲生体验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对护理行业的热爱之情,开阔护生视野,使接受双重文化熏陶的学生成为既了解人文知识,又极具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3.设计情景,优化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手段只有“语言”和“文字”,常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但如果创设直观形象的情景教学能为学生形成一个形象逼真的场景和语言环境,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护理操作课外活动,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打消其畏难情绪。依托学校团委,每周开展护理专业英语角活动,组织学生用英语自由交流和会话,锻炼学生说英语的胆量、能力和英语听力,让学生体会真实涉外交际场景;邀请护理专业教师主持专题与学生交流,体现课外师生自由沟通。并且定期举办护理英语技能比赛等,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历练演讲和朗诵技巧,锻炼表现能力。每周周末在礼堂为学生播放原版英文电影。

  4.结合中职教育专业特点,精心优化教材,建设课程体系。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也是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课程体系必然涉及到教材的更新,所以精心挑选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材或者选编护理英语教材极其重要。鉴于此,应由护理专业老师提供素材,英语教师参照教学大纲编写适合我校学生护理英语学习的校本教材,然后选择一部分班级试用。试用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程的调整,随时增加或更新材料,同时积极采纳护理老师、医院方面的专家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定期进行调查。在实践过程中,第一阶段,涉外护理英语的学习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英语之上,要使学生无障碍通过初中与中职的过渡阶段可安排一些与初中衔接较好的综合英语课程,如:听力、日常对话、基本语法等;并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夯实基础,培养兴趣,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职教学模式。第二阶段,当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较为准确的定位,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阶段,可适当引入一些较简单的医护英语词汇。慢慢地延伸到讲授专业知识,再到部分用英文授课、辅以中文解释,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使学生能以更积极主动、热情地投入护理英语学习中去。第四阶段,为了增强医护英语的实用性,还应注重听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练习书写护理报告、护理记录等。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医务人员的日常会话,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5.鼓励教育增强学生自信。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更加缺乏,为了唤醒学习英语的兴趣,赏识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性格、特长、学生的成绩、学习态度等不同给予不同的赏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赏。因此,伴随着上课铃声进教室带着满脸的微笑,学生的心情也会像微笑般明亮与温暖,当学生很好地完成任务时我会用微笑给予她肯定,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我还是用微笑鼓励她,并给他提示。有时候老师的赏识是不需要发出任何声音,我们只是对她跷着大拇指。

  三、总结

  总之,涉外护理专业是新兴专业,需要不断探索。教师要着眼学生发展,优化涉外护理英语听说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引导学生首先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爱好学,然后从内心深处知道成为白衣天使是自己的天职。时代在呼唤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护理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大力改革护理教育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师资队伍,涉外护理教育必然会由稚嫩走向壮大。

护理论文15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门诊护理中作用。策略:将80例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以及优质护理组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依从率无统计学作用(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观察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60.00%,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儿康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股骨骨折;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1672-3783(20xx)11-0376-01

  近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理疾病护理转化为生理-心理-社会方式的护理模式[1]。儿科护理经过长久的发展也已经从单一护理向多元化护理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已经成为目前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2]。通过对儿科患儿应用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可提高患儿治愈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策略,为此本院于20xx年6月至20xx年10月对儿科门诊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并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策略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xx年6月至20xx年10月儿科门诊收治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0~12岁,平均年龄为(4.62±1.24)岁,病程为3d~7d,平均病程为(4.25±1.24)d。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0~12岁,平均年龄为(4.82±1.34)岁,病程为3d~7d,平均病程为(4.42±1.28)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策略

  1.2.1对照组:

  对照组按常规程序处理,严密观察组患儿的接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同时留意接种过程患儿的疼痛反应,根据患者疼痛反应情况,调整接种输液的速度。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1)微笑护理:患者入院时应微笑接待患儿,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到亲切,并向家属剖析接种可能出现的不适。(2)与小儿建立良好的关系:观察组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在哄逗、抚摸关爱患儿的同时,向家长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指导家长应用一次性尿不湿,待患儿的陌生感基本消除,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方向、角度、速度,一针不成功立即换人,躁动患儿可先固定后穿刺,必要时应用留置针,穿刺后及时巡视,协助家长合理看护。(3)良好有效的沟通:护患的沟通不应只限于临床护理上,更应该把它作为护理工作中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增进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信息交流,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和了解,可推动双方间彼此信任,从而可减少护患间的冲突与矛盾,避开医疗纠纷的事件发生,可构建和谐良好的医疗环境,因此良好有效的沟通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1.3依从性评价: 优: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规范性治疗;良:患者治疗期间基本遵照医嘱,但偶尔治疗不规范;差:患者治疗期间基本不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或中途放弃治疗者。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依从性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依从率无统计学作用(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

  2.2两组家属满意度分析: 观察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60.00%,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

  3讨论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儿依从性,降低患儿哭闹情绪,从而避开穿刺失败,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依从率无统计学作用(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从而说明优质护理可改善小儿预防接种时产生的焦虑的心情,提高患儿依从性。观察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92.5%,对照组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73%,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可减少护理工作的错差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丽珍,田先平.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家长的心理理由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专科版),20xx,12(2):147-148

  [2]程丽娟.心理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xx,10(2):982-983

【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论文06-28

护理学论文06-26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05-29

【精选】护理本科毕业论文05-29

[精华]护理论文15篇06-28

护理论文15篇(荐)06-28

(集合)护理本科毕业论文05-29

(经典)护理本科毕业论文15篇05-29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15篇(精选)05-29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精华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