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论文

时间:2024-06-26 16:17:51 美容 我要投稿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护理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护理学论文

护理学论文1

  摘要: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方法合理有效的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对所在学校老年护理学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利弊,提出面对当前老年护理岗位的需要,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老年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利弊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首要的社会问题,为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包括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变化和护理、老年人精神和心理护理、家庭护理、老年病的康复等,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学生觉得难学,教师也觉得难教。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尚待进一步探讨。然而,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对所在学校常用的老年护理传统教学方法的利弊进行了总结,以利于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

  一、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是指在传统教学理论规范下的课堂教学。杜威对传统教学有如下见解:“教育上所用的教材由过去已经编好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组成,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新的一代。”赫尔巴特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二是以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三是以教室为基本场地。根据调查,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发挥着作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在教学效果上,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职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及自控力不高,这就需要一个好学的老师作为他们的榜样,带领他们前行。

  2.在教学内容上,循序渐进,启发诱导

  老年护理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强,比较枯燥,部分教学内容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一些老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问题等需要教师具备深厚功底,在授课时做到讲解层次分明,层层深入,使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总结、反思进而升华,循序渐进。通过巧妙的设疑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回答,从而达到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最终,让学生有规律地掌握知识、技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3.在教学时间上,经济、高效

  老年护理学教学学时比较少,很难应对到多而杂的教学内容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方法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授课知识进行整合,依照教学目标,有层次地组织教学,达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并融会贯通。

  三、传统教学方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弊端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学方法片面地理解为只包含教的方法,忽略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传统的老年护理教学就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教师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标,没有更好地考虑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过多注重了教师教的作用。老年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弊端如下。

  1.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形成评判性思维

  老年护理学整个课程内容是以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系统的护理工作方法为基础设计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它去实际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而评判性思维是有效实施护理程序的内在形式,评判性思维是现代护士核心能力之一,核心能力在护理专业及护理人员的能力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位置往往限制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被动地学习使学生习惯了教师将知识灌输给他们,学生从不质疑教师讲授的内容,被动地理解与记忆便成了他们主要的`学习方法。一旦学生独立面对问题时,必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与岗位需要是脱轨的。随着医疗环境的发展及护士职业角色的扩展,老年人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判性思维决定了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评估病人需要的能力以及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能力。?

  2.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当今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热衷于网络、游戏、追星等,根本无心学习。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意志薄弱,学习惰性强。因此,完全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的职业教育要求,也难以满足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职业学校学生虽然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3.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加深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

  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典型的综合性应用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学习,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虽然将教科书中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烂熟于心,但面对真实的病例时却不知所措。所以,应在教学中创设临床情景,形象直观地将临床引入课堂,让学生熟悉临床护理的工作流程,体会不同阶段护理工作的动态变化特点。这对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至关重要。

  4.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者是目前社会对护理人员更加强调的一个角色,尤其是老年护理岗位。随着人的老化,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预防意识及控制疾病的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其健康意识和教育能力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难以使学生认识、体会、担当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及角色意识,更不能达到能力的培养。

  总之,传统教学方法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结晶,有很多合理因素可以继承。例如,在帮助学生学习老年护理学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非常有效,我们不能盲目抛弃。但如果不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就会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使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达到最优化,笔者想强调两点:第一,要充分了解老年护理岗位的职业要求;第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教学学时等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刘文海.课题式教学方法与传统式教学方法在高校专业教学中差异性比较[J].美术教育研究,20xx(13).

  [2]朴姬善.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优化整合实证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5).

  [3]李有成.谈谈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xx(S2).

  [4]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xx(18).

  [5]朱正宏,冯小东,刘静明.seminar学习模式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xx(13).

  [6]韩伟.如何提高护士做好健康教育的能力[J].实用医技杂志,20xx(12).

  [7]吕红,孔令粼,李莉.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xx(19).

护理学论文2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主干课程,鉴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其实验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在国内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实验教学中心普遍面临着授课面学时有限、学生人数多、师资不足、仪器设备场地紧张等难题【1】;另一方面,实验课程方面的学习资源在数量上也大大少于理论课,分布不集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我院依托校园网络,构建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并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人员

  我院妇产科护理教研室、实训中心、信息中心合作组成研发团队,共同研发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研发团队骨干成员7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3名,初级1名,其中医学信息专业2名,妇产科护理专业3名,实训中心2名。

  二、开发内容

  实验教学网络平台设置6个模块教学信息(图1)目的是让护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熟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和技能要求,并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临床实践需要对妇产科护理常用各项技能进行媒体形式的演示,便于护生模拟学习,开通互动平台在线答疑解惑,并通过在线测试检查效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效果评价

  对我院20xx级护理专科学生采用自设问卷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评价。按照目的抽样法选取对本项目感兴趣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于课后在开放的实验室自助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后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见表1。

  四、讨论

  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全新学习环境,通过传递数字化教育信息与学习者开展交互式同步和异步的'教学活动。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学平台具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时空不受限、学习交流方便易行的优势【3】。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建立与应用促进了护生实践技能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护生更合理地安排实验操作训练和自学实验课内容,可以在普通机房甚至家中进行各种妇产科护理实验技能练习,大大节约了实验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可通过网络平台回放、慢放及分解上课的整个过程,把操作过程微化、细化,有利于护生牢固掌握关键步骤,复习以前没完全掌握的操作技能,达到巩固知识、熟练操作的目的。通过互动平台还可以进行师生间的即时沟通,便于教师及时掌握护生的情况,予以及时在线辅导。以信息化的在线测试考查护生技能的掌握情况,不仅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还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学练”一体。同时,在平台开发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困难和不足,比如网络教学平台虽然有上述优点,但学生若要完全掌握操作技巧,最终还是需要实体教学来完成。不能完全替代实体实践教学[4]。而网络视频资料、图片等资源存在涉及版权、隐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妥善解决。另外,为进一步完善该平台我们打算增加高仿真动态虚拟模块,对技术、经费等要求更高。总之,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和同道一起不断推进《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数字校园、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李丽,马荔.大学化学分析网站的模式分析与设计[J].化工高等教育,20xx(2):34-36

  [2]刘天穗,陈亿新.基础合成实验教材和教学网站的建设与实践[J].广东化工,20xx,38(2):197-198.

  [3]高艳玲,李琳,张永祥,等.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线教育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xx,3I(2):163-165.

  [4]RoyLSimpson.Welcometothevirtualclassroom:howtechnologyistransformingnursingeducationinthe21stcentury[J].NursAdmin,20xx,27(1):83-86

护理学论文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或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发生。方法对20xx年1~12月收治的201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内瘘闭塞的原因,总结出预防内瘘闭塞的护理方法及透析间期患者的自我维护措施。结果2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20例发生内瘘闭塞,发生率为11.4%,其中患者透析间期维护不当14例,占70.0%,护士穿刺不当2例,占10.0%,自身血管条件差4例,占20.0%。结论动、静脉内瘘闭塞与患者的自我维护、内瘘的合理使用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肾透析;动静脉瘘/外科学;闭塞原因;护理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中心静脉置管,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安全、感染率低、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对患者生活影响小等优点,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选择中占优势。但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也遭受频繁狭窄和随后的血栓形成[1],从而导致内瘘闭塞,这将严重影响持续透析患者的透析疗效、生活质量及提高死亡率,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可分为血栓形成狭窄和非血栓形成狭窄2类[2],因此,如何保持内瘘通畅及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以保证有效地透析,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中心20xx年1~12月对本院2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例患者发生内瘘闭塞,现就其发生的因素和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xx年1月至12月201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动、静脉内瘘闭塞20例,闭塞发生率为11.4%,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9~77岁,平均61.8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5例,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1例,多囊肾2例,20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方式均为桡动脉与头静脉作端侧吻合,内瘘使用寿命3~49个月。

  1.2方法

  1.2.1内瘘闭塞的诊断内瘘出现以下情况可诊断为闭塞:

  (1)内瘘扪及无震颤,听诊无血管杂音;

  (2)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瘘血流量低或闭塞。

  1.2.2护理措施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上,压迫时间过长,瘘侧肢体负重,瘘口受压、瘘口处的保暖,瘘侧肢体不能测血压、静脉滴注、抽血[5-7]等均可能影响到内瘘的使用效果甚至寿命。

  1.2.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需终身血液透析治疗,不易接受病情,加之担心经济情况及手术效果,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此时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内瘘手术的目的及重要性,有利于患者调整心态,接受治疗。

  (2)拟造瘘患者血管的锻炼和保护:本中心针对慢性肾脏疾病CKD4期患者在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教会患者锻炼双上肢,用手捏健身球运动,同时保护双上肢血管,避免抽血、静脉滴注,禁止准备造瘘侧肢体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留置针穿刺及采取动脉血,以此避免血管壁完整性被破坏或形成血肿而影响内瘘的建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

  1.2.2.2术后护理

  术后术侧肢体应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手臂肿胀同时禁止在术侧肢体进行任何治疗及检查。术后72h严密观察内瘘通畅及全身情况,包括患者生命体征、内瘘静脉侧是否能扪及震颤或听诊有无血管杂音、吻合口有无出血及血肿、术侧肢体末梢循环情况等,如有异常应尽早处理。

  1.2.2.3内瘘使用中的护理

  (1)正确掌握首次使用时间:内瘘成熟指与动脉吻合后的静脉呈动脉化,表现为血管壁增厚,显露清晰,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明显震颤或搏动。其成熟的早晚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手术情况及术后患者的配合情况有关。内瘘成熟一般至少需要1个月,如需提前使用至少在术后2~3周,NKF-DOQI推荐内瘘成型术后1个月使用,我国的透析通路使用指南建议术后2~3个月开始使用。过早使用易导致血管纤维化、管腔狭窄、使用寿命缩短[9]。因此,内瘘首次使用时间应由穿刺经验丰富护士和医生共同讨论决定。

  (2)穿刺方法:内瘘的使用要有计划,本中心采用直线定点换穿法即阶梯式穿刺法,每次透析穿刺点距前次穿刺点0.5~2.0cm(由患者可使用用血管条件决定)左右,依序由近心端到远心端,或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穿刺,当所有穿刺点轮回使用1次后再从第1处穿刺点开始,如此循环,使整条血管使用均匀,可有效避免形成动脉瘤,发生血管狭窄[10]。

  (3)穿刺点的'选择: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得距离至少3cm以上,针尖呈离心或向心方向穿刺,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间隔在5~8cm以上,避免引起再循环[11],若针尖呈向心方向穿刺,如动、静脉在同一血管上穿刺至少相距8~15cm,以减少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

  (4)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内瘘首次穿刺使用结束后由护士帮助压迫止血并详细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及要领,压迫力度以不渗血、能听见血管杂音为宜,用弹力绷带包扎,缓慢松解即压迫30min后第1次轻松绷带,35min后第2次再松绷带,40min后若无渗血可完全解除绷带,但需继续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

  1.2.2.4患者透析间期自我护理

  良好正确的日常护理是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保护内瘘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我维护意识,让其了解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可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1)术侧肢体禁止受压,衣袖要宽松,不带过紧饰物,不提重物;加强锻炼及湿热敷,透析间期进行捏握健身球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min,透析结束24h后可行湿热敷20~30min;透析前后保持术侧肢体局部清洁干燥,预防穿刺点感染;

  (2)自我监测: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判断内瘘的通畅性,即用手触摸内瘘静脉处若扪及震颤或用耳听及血管杂音,则提示内瘘通畅;

  (3)局部用药:透析前后用喜疗妥软膏涂抹穿刺血管,并给予适当按摩,以预防血管硬化,透析时用剂安舒能保护膜喷穿刺点,以促进穿刺点尽快愈合;

  (4)全身用药:根据患者凝血项、血色素、血脂情况,遵医嘱予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指导患者定时监测血压,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同时注意低血糖、高热、大汗、腹泻时内瘘的监测);避免术侧肢体外伤,以免引起大出血,非透析时戴护腕,注意松紧度适宜,如果有动脉瘤患者应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

  2结果

  本研究中的血栓形成14例,其中低血压至血栓形成6例,内瘘受压过久导致血栓3例,患者依从性差内瘘侧肢体受凉致血栓5例;非血栓形成6例:护士穿刺不当2例,占10.0%,自身血管条件差4例,占20.0%。

  3讨论

  3.1闭塞原因分析

  3.1.1低血压至血栓形成

  患者透析中或透析间期血压过低,血流速度缓慢,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减弱,血管弹性回缩,管壁黏膜粘连引起内瘘闭塞[3]。3.1.2内瘘受压过久患者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过长或透析间期内瘘受压,力度过重,均易使内瘘血管管壁塌陷,导致内瘘阻塞。

  3.1.3患者依从性差

  患者缺乏正确维护知识,且自我维护意识差,生活中内瘘侧肢体受凉,睡觉压迫内瘘,未正确服用降压药致低血压等均可导致瘘闭。

  3.1.4自身血管条件差

  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老年患者血管病变、血管硬化较严重,内瘘易闭塞。

  3.1.5护士穿刺不当

  内瘘穿刺技术不熟练,部位不准确,针头位置不当,可大大增加内瘘血管内膜的损伤[4],容易导致内瘘闭塞。

  3.2小结

  动、静脉内瘘闭塞也称为动、静脉内瘘失功,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暂时或永久性内瘘功能障碍,此现象可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正常治疗[12]。因此,对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价值较高。血栓形成为其主要原因包括低血压、穿刺点压迫时间过久、患者依从性差等,对此类患者应加强透析间期内瘘维护宣教,提高患者自我维护意识;非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自身血管条件差及护士穿刺不当的因素,对此类患者需加强术前前臂锻炼,术后延长内瘘成熟期,同时选择穿刺经验丰富护士采取正确穿刺方法进行穿刺,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延长患者内瘘使用寿命。

护理学论文4

  [摘 要]护理学科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应用性学科。进行学科建设,首先要深刻理解学科的概念及其内涵,把握护理学科的属性特点。鉴于目前对护理学科自身的研究较少,笔者尝试从学科学、科学学角度对护理学科概念及其内涵进行初步解读,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学科;护理学;概念分析

  1 “学科”的定义学科是科学研究发展到成熟或相对成熟阶段的产物

  对于什么是学科,国内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一般认为,科学研究发展到成熟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的标志是: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的学科体制。美国历史学家沃勒斯坦认为,学科同时涵盖学术范畴、组织结构、文化三种涵义。国内学者宣勇从形态上将学科区分为知识形态的学科和组织形态的学科,认为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呈现形态。廖益则认为,学科是根据学术分类和知识体系发展的需要,由专门从业人员分门别类进行知识生产、知识运用和知识教与学等活动的基本单元。周朝成提出,学科的涵义有三种:一是作为一种专门化的知识体系;二是规范知识体系与训练学习者的规训制度;三是以学科为基本要素,由相同学科背景的人而组成的学术组织。这三种涵义表现的是对学科在知识、制度与组织层面上的理解,在不同的层面上学科体现出了不同的构成要素。刘仲林认为,作为学科主体域内的学科,应具有六条标准:a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b有从事研究、传播和教育活动的特殊群体及有代表性的论著问世;c有相对独立的概念体系、原理或定律,有已经或正在形成的学科体系结构;d发展中学科具有独创性、超前性;e发达学科具有系统性和严密性;f学科地位不可替代,不是单纯由高层学科或相邻学科推演而来,能经受实践或实验的检验和否证。陈燮君在其《学科学导论》中指出,学科创生指标体系包括:特有的学科定义和研究对象,时代的必然产物,学科创始人和代表作,精心营建的理论体系,本学科的科研方法。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将“护理学科”界定为:是指按照护理知识的不同分类而划分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以及围绕该知识体系而建立的相应的知识载体。即护理科学领域或护理科学的分支以及围绕这些内容而建立起来的相关研究及其组织建制,主要包括护理学科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范式等要素。

  2 护理学科的内涵分析

  2.1 护理学科是一种“资源共同体”该资源共同体由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基础组成。学者指在学科带头人领导下的专家群和学术梯队;学术信息主要是指知识及其载体(课程、教材、专著、论文、科研成果等)和信息交换水平(学术交流的频率和层次);学术物质基础则是指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资金、设备、设施等。具体到护理学科,是由护理研究者、护理研究成果和护理知识传播媒介及教研资金、设备等组成的资源共同体。

  2.2 护理学科是一种劳动分工的方式一个学科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分工中一个新的部门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的工作团体和工作岗位的独立分化,也标志着一组人群新的诙角色的确立和巩固。这是从学科发展历程中归纳出来的论断。护理学科最早从临床医学实践中分离出来,逐步形成一定的实践标准,并成立护理协会等行会组织,逐渐确立了护士的专业地位。当护理知识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时,标志护理学科正式建立,形成了与临床医学不同的专业实践。因此,护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一种劳动分工的方式,共同为整个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3 护理学科是一种社会管理的单元当前的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已与经济、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学科也成为社会和国家对科学研究进行资助、管理的重要框架和标准,具体表现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各种科研基金的申报目录上。护理学科获批成为一级学科后,最典型的表现是研究生招生中可以单独授予护理学学位,也将使各级科研项目申报归入对应的独立专业评审组织,成为社会管理过程的一部分。

  2.4 护理学科是一种信念系统这里指护理学科范式内容。库恩认为,学科的范式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何处用”四维逻辑关系,分别指具体某个学科的概念或者基本定义、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及应用体系。护理价值观、护理学科文化、护理职业形象、护理伦理、护理技术等都属于护理学科范式的内容,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精神状态及其在学科教学、研究等工作中表现出的独特行为、思维方式等,体现出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独特信念和风貌。

  2.5 护理学科具有内在逻辑发展规律学科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科周期理论认为:学科组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四个阶段,并在每一个阶段有重点发展任务。依据该理论提出的学科特征,我国护理学科目前处于成长期,其理论体系、学科方向和研究资源等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拓展。随着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工程医学模式的形成,一些决定健康和疾病的各种重大因素,从内因到外因,包括遗传、环境和技能因素,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哲学、人文和技术因素等,正逐步被纳入研究范围,相应地,护理学科将逐渐分化出新的分支学科,在具体的分支领域纵深发展,逐步向成熟期过渡。

  2.6 护理学科是专门化的组织学科是研究领域制度化和建制化的结果,它使学科成为“一种联结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的组织方式。”其外在体现是学会、机构或社会组织。因此,护理学科的组织形态表现为护理学科的院系结构、课程体系以及护理学会等。

  参考文献

  [1]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反思[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

  [2]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知识的不确定性[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xx:71.

  [3] 宣勇.学科制:现代大学基层组织学术组织制度的创新[J].教育研究,20xx,2:33-34.

  [4] 廖益.大学学科专业评价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xx.

护理学论文5

  糖尿病足是临床诊断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指基于周围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而引发肢体缺血、继发感染及坏疽的一种病症,病情严重者甚至需截肢治疗。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对于糖尿病足的知识储备量和自身管理能力与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存在相关性。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足的社区护理措施,以提高糖尿病足的社区护理效果。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我院于社区医疗工作中对2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佳,现将其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均为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诊断结果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8至76岁,平均年龄(67.2±2.5)岁;病程6至16年,平均病程(10.4±3.5)年;引发因素:因糖尿病性大疱并发糖尿病足8例,脚癣感染6例,热水烫伤4例,诱因不明者2例。上述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坏疽部位分别为足趾和足底。

  1.2 护理方法

  主要的护理措施包含血糖控制、心理护理、创面护理及家庭健康教育等。

  1.3 疗效判定

  (1)痊愈:治愈:创面愈合,且痂皮已经形成。

  (2)好转:创面愈合情况良好,坏疽处分泌物大量减少。

  (3)无效:为达上述标准则可判定为无效。

  2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20例患者中,16例痊愈(80%),3例好转(15%),1例无效(5%)。创面愈合时间为4至8周,平均时间(6.5±1.5)周。

  3 讨论

  糖尿病足属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残率高。据相关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感染不同程度的足溃疡,约有1%的患者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本次研究过程中,对2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佳。结果显示,16例痊愈(80%),3例好转(15%),1例无效(5%)。与一般研究结果相同,由此可见,护理干预也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合本次研究资料和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笔者认为糖尿病足的社区护理措施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及日常运动量为基础制定降血糖计划。指导患者定时定量进食,因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故而不应饱食。但是应当平衡营养,做到食谱多样化。定时检测患者血糖,根据血糖变化对胰岛素的注射量予以调整,力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2)心理护理。本次研究过程中,有6例患者于护理初期丧失抵抗疾病的信心,且伴有抑郁症状。糖尿病属一种慢性病,治愈难,糖尿病足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多难以承受长期的行为干预和病情困扰,产生消极心理和精神压力属于一种常见现象。故而,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针对性给予教育和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增进感情交流。另外,可向患者例举一些病情治愈案例,说明现今关于该病症的研究进展,以增强其抵抗病情的信心。

  (3)创面护理。

  督促患者每日检查双下肢有无水泡和鸡眼,脚底皮肤是否变色,脚趾间是存在裂口且是否并发感染。告知患者泡脚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水温38至40℃即可,而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佳。同时可依循医嘱按时给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足部溃疡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合并感染来进行处理,如果患者仅为局部红肿,则先行硫酸镁予以湿敷,而后给予混合液(胰岛素8U+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100ml)进行冲洗,最后于溃疡局部涂抹湿润烫伤膏即可。如若已经形成脓肿,则应及时进行排脓措施。

  (4)家庭健康教育。可通过鼓励患者参与专家讲座、病患座谈会及发放康复宣传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糖尿病足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于糖尿病足的社区护理过程中,运用血糖控制、心理护理、创面护理及家庭健康教育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病情治愈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学论文6

  摘 要: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儿保科体检正常的健康儿童50例(正常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12岁,平均(6.42.6)岁;

  关键词:医学护理论文发表,发表医学护理学论文,褥疮护理论文投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儿保科体检正常的健康儿童50例(正常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12岁,平均(6.4±2.6)岁;选取同期我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观察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2~12岁,平均(6.3±2.5)岁,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两组儿童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入院当日检测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次日抽取静脉血送免疫室待测。

  1.2方法

  1.2.1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指定检验科专人操作,采用EDTA-K2真空负压抗凝管静脉采血,轻摇混匀,然后选用Sysmex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嗜酸性粒细胞数量。

  1.2.2血IgE检测:由护士抽取患儿晨空腹静脉血5ml,置于不抗凝无菌试管中送检验科,待血凝后由指定免疫室专人离心获得2000r/min,离心5分钟收集血清,置-40℃冰箱中冻存待检。应用美国Everong公司生产的酶法试剂盒,Clinibio全自动酶标仪,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E水平,按试剂盒要求操作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性t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正常对照组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23±0.16)×109,观察组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41±0.25)×1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血清IgE(105.13±25.63)KU/L;、观察组血清IgE(232.53±35.21)K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呼吸道上皮的吸附作用、病原体直接侵入及免疫学紊乱等学说,根据观察发现[4],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直接损伤气道上皮,增加气道高反应性,促进淋巴细胞、巨嗜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聚集,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气道的慢性炎症,同时肺炎支原体还参与神经介质及其相关受体和酶的改变,引起气道狭窄和炎症。有研究认为[5],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由IgE介导I型变态反应发生,并由此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进一步说明了肺炎支原体既是感染源又是过敏源。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IgE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说明与机体的高敏状态和超敏反应有密切关系。我们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存在机体高敏反应,并且致使机体出现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护理学论文7

  摘要:

  目的构建跨文化护理背景下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树立专业教师跨文化护理教育理念,提高其跨文化护理教育能力;建设具有跨文化护理特色的课程体系模块;编写具有跨文化护理特色的教材;采用有利于提升本科护理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连续性的跨文化护理教学评价体系。结果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就业单位和考研学校的档次迅速提升;学生对培养模式满意度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较强。结论改革后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

  关键词:

  多元文化;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多元文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指两种文化现象,即殖民地和后殖民地社会的文化,前者是指殖民国家的统治文化和原住民的种族文化,后者是指具有不同社会和文化来源的民族虽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各民族之间以及各民族群体之间的文化特性有较大的差异[1]。

  因此,多元文化背景包含多元文化的差异、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多元文化的融合。美国护理专家Ma-deleineLeininger于20世纪60年代在人种学及对护理和健康—疾病照顾相关习惯、信念和价值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跨文化护理的概念。她认为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同时强调文化因素对健康的作用,强调因人施护,即护士应根据人们的文化价值和对健康的认识,为其提供有意义和有效的护理保健措施[2,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界、跨区域的人,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多,也就是具有多元文化的人群越来越多,同一所医院的护士面临着从护理一种文化的病人到护理另一种文化的病人,即跨文化护理。因此,跨文化护理已成为我国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跨文化护理教育也成为护理专业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跨文化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跨文化护理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①缺乏具备开展跨文化护理教育的高素质教师;

  ②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偏重基础医学,教育理念不符合现代国际护理的要求,对语言应用及文化素养的关注不够,从而导致跨文化护理内容的缺失;

  ③缺乏规范化的跨文化护理理论和实践教材;

  ④现有的'跨文化护理教育多以英语教学为主,未能将本土化的跨文化护理理念融合到护理教育体系中;

  ⑤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4-9]。针对以上问题,我院尝试对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改革措施

  2.1帮助专业教师树立跨文化护理教育理念,提高跨文化护理教育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信任和欣赏,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具备了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才可能适应多元文化教育,才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选择,从而真正从行动上为跨文化护理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跨文化护理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开展跨文化护理教育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将跨文化护理教育理念根植于教师的脑海,浸入教师的骨髓。同时,我们还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教学能力:首先,要求专业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从专业知识拓展到非专业的社会文化知识,通过博览文化群书,如《跨文化交流学》、《宗教学》、《多元文化与护理》、《民族学》等,了解和理解社会的多元性、文化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多元性,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知水平。

  其次,班主任老师都由专业教师兼任。由于我院学生来自湖南、福建、广东、云南、新疆等全国十几个省市,我们要求班主任老师在该班举行“民俗民风”分享会,使每个省的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独特文化,以此培养专业教师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再者,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去学校定点社区或附属医院服务学习半年以上,通过社区或医院服务学习获得对不同社区服务对象的文化特质的认识,并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跨文化交往以及获得跨文化理解与反思的充足机会。社区服务学习方法赋予了抽象化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以生活化的诠释,使得护理专业教师可以在社会实践情境中直面文化的多样性问题,为开展跨文化护理教育积累素材。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我院初步建设了一支具有跨文化护理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2建设具有跨文化护理特色的“3+3”课程体系模块,突出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为了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我们将原来“2+2+2”的课程体系模块(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变为“3+3”的课程体系模块,即3个必修课模块(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和3个选修课模块(专业提高限选模块、专业岗位限选模块和专业岗位任选模块)。课程体系的改革着重于选修课模块的构建,即删除原有选修课中的核医学、大学语文等,在专业提高限选模块中增加《跨文化交流学》、《文化护理与沟通艺术》等课程,在专业岗位限选课模块中增加《宗教学》、《民俗学》、《护理美学》、《护理与法律》等课程,在专业岗位任选模块中增加《人类文化学》、《西方文化导读》、《英语国家概况》和《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改革以后的课程体系选修课学时增加了近20%。

  2.3编写具有跨文化护理特色的教材,实现多元文化护理理念的整合

  为了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达到课程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联合国内高校教师先后编写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与实践双语教材。20xx年出版的双语理论教材既涵盖了《护理学基础》(人卫中文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将国外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与国内的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引进了许多新的知识和观点。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国外先进护理理念的引进,人们对多元文化护理和人文护理关怀的需求日益增多。我们结合护理学基础实践双语教学改革经验和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改革成果,于20xx年编写和出版了《基础护理学实践教程(中英文双语版)》。该教材结合临床案例,在操作流程中增设情景对话,做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护理的本质文化关怀,为跨文化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教材。

  2.4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本科护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

  2.4.1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在护理学专业基础课和临床护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灵活采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和不同国家服务对象的案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树立跨文化护理的理念和意识。

  2.4.2改革实践课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基础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我们大胆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和标准病人教学法等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也就是有些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护理实践操作中感受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同时开展人文关怀教育,将人文关怀理念与基础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护理实践操作中运用人文关怀语言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些方法,强化学生的服务理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灌输跨文化护理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4.3构建跨文化护理网络教学平台我们在完善现有护理学专业课网络课程的基础上,搭建跨文化护理网络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包括跨文化护理基本知识、跨文化护理课件、资源库、下载区以及实践区等五大模块。实践区主要是针对某阶段教学的内容需要结合跨文化护理的要求而提出的课程实践。如在上完某阶段课程内容后,要求学生将课程内容结合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或某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撰写一篇小论文,并制成幻灯片(PPT),从而增加学生对多元文化护理的理解和应用。

  2.4.4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我院经常开展英语角、英语竞赛、英语板报、英语话剧和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与我校国外留学生组成学习兴趣小组,以互帮互助的形式更多地了解多国文化和风俗习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了解不同人群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为其今后进行跨文化护理奠定基础;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增加与国内和国际同类院校的交流;同时邀请医院的护理专家、社区护士进行学术讲座,增加学术氛围,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护理现状,比较其工作重点的差异,提升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

  2.5建立连续性的跨文化护理教学评价体系

  2.5.1开通在线测评平时成绩包括每门网络课程每一章节的练习、跨文化护理网络教学平台的参与和使用率以及实践区中论文撰写和PPT汇报情况,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2.5.2课程理论和实践考核中强调跨文化知识的应用课程理论考试要求强调跨文化护理理念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试题中案例要突出有较强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护理学基础实验考核时提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病例,以考核学生跨文化护理的能力,并且修改实验考核标准,增加了仪容、仪表、语言、体态、沟通等非技术内容。护理临床实践评价则采用模拟现场考核,侧重于对多元文化护理临床实践技能、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的评价。改进后的评价标准更突出了跨文化护理的特点。

  3改革成效

  3.1师资力量发展壮大

  我院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跨文化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如我院的青年教师100%获硕士学位,2人获得省级教学能手、3人获得校级教学能手、2人获得多媒体十佳教师,获奖人数达50%以上。

  3.2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质量提高

  护理学专业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就业率高达90%以上,其中在三甲等医院就业率在85%以上。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和档次分布呈现发达地区迅速增多、省城三甲医院剧增的趋势。

  3.3学生客观评价高

  调查结果显示:87.1%学生对我院教师的多元文化与护理的知识面感到满意,94.3%学生对建设的“3+3”新增课程感到满意,90.2%学生对双语教学课本内容形式满意,77.9%学生认为认可新的教学方法,98.8%学生对课外活动的积极性高。

  3.4用人单位评价高

  毕业生中,50%以上已成为医院和教学单位的技术骨干,5%以上成为单位的管理者,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和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李昕、宋雅静等10余名学生通过托福或雅思考试出国工作或深造。

  4小结

  本研究在现阶段我国跨文化护理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拓展教师的社会文化知识和去定点社区或附属医院进行跨文化护理实践,帮助专业教师树立跨文化护理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具备开展跨文化护理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人文素质教育模块,改革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以及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编写具有跨文化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教材等措施,解决了以往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偏重基础医学,对人文素养关注不够,缺乏规划化的理论和实践教材,跨文化护理教育多以英语教学为主,未将本土化的跨文化护理理念融入教育体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开通在线测评,增加多元文化护理实践技能的考核,建立了连续性的跨文化护理教学评价体系。

  与此同时,跨文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取得了学生对改革模式的满意度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质量提高,用人单位评价高且有学生出国工作和深造等成效。由此可见,此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同时也可为其他领域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18.

  [2]WillsWO.CulturalCompetentNursingCareduringthePeri-natalPeriod[J].PerNeoNurs,1999,13(3):45-58.

  [3]徐宝珍,林成凤.跨文化护理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xx,4:17-19.

  [4]陈英,苏丽西,欧阳明月,等.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国内外研究进展[J].内科,20xx,9(1):76-78.

  [5]王莉萍.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7:219-220.

  [6]李娜,杨淑芳.护理本科教育多元文化护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探讨[J].吉林医学,20xx,3(2):444-446.

  [7]崔金波,蒋晓莲.国内跨文化护理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研究,20xx,25(2):366-368.

  [8]张晓莉,彭幼清,俞海平,等.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xx,13(5):133-135.

  [9]陈凤凤.护理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4(5):154-155.

护理学论文8

  1 临床资料

  本组236例病人均来自我院产科病房,其中初产妇158例,经产妇78例;年龄18~42岁,平均28.5岁;催产者134例,引产者102例;妊娠时间28~42周,平均32.8周。

  2 治疗方法

  2.1 催产素静脉点滴在引产中的应用

  2.1.1 适应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凡胎儿成熟,妊高征病程长或病情较重对母亲安全有威胁而宫颈条件又满意者;孕期过长或过期妊娠,其胎盘功能进行性减退,对母儿均有较大的潜在性威胁,因而对于一般没有其他高危因素存在的孕妇多主张在孕41周时引产;胎膜早破,且胎儿已成熟者,若24h仍未自然临产者,应予以催产素引产,以防止感染的发生;胎盘功能低下,胎儿宫内缺氧或慢性胎儿宫内缺氧。其他如死胎及胎儿严重畸形,母儿血型不合,若胎儿已成熟而抗体效价又逐渐升高的趋势者,均可行催产素引产。

  2.1.2 使用方法

  由于个体子宫平滑肌催产素受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同个体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也有较大的差异,甚者可达7~8倍,因而催产素的用量也应个体化。

  2.1.2.1 单纯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

  适用于某种原因不宜进行人工破膜的产妇。用药前听胎心,以林格氏液500ml加入催产素5U混匀后静脉点滴,8~10滴/min。每15min观察宫缩强度并调整点滴速度,以不超过40滴/min为宜。特殊病例(如羊水过多或多胎妊娠)引产者,先以林格氏液500ml加入催产素2.5U静滴,并依宫缩强度调整滴速。无效者改为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5U静滴。用药2天仍未临产者,在第三天根据宫颈条件,尽量人工破膜并催产素静滴引产。催产素静滴3天仍未临产者为引产失败。

  2.1.2.2 人工破膜并催产素静滴引产

  适用于可行人工破膜引产的产妇。一般在上午行人工破膜后,观察1h无宫缩出现者,即以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5U静滴,并根据宫缩强度调整滴速。破膜后出现不规则宫缩者,则以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2.5U静滴调整滴速。无效者改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5U静滴,并注意调整滴速。破膜后引产12~16h仍未进入产程者为引产失败。

  2.2 催产素静滴在催产中的应用

  2.2.1 适应证

  主要用于无明显头盆不称或胎位正常的低张宫缩乏力引起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宫颈继发性停止扩张、活跃期延长、胎头下降缓慢等。一般用药前先行人工破膜,了解羊水形状,明确有无潜在性的'胎儿宫内窘迫,同时破膜可以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并可减少催产素的用量及其副作用的发生。

  2.2.2 使用方法

  基本与引产相同。但催产素用量宜少,一般采用持续性静脉滴注。但因个体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均从小量开始。使用催产素的浓度以0.5%为宜(相当于5%葡萄糖500ml+催产素2.5U)。也有模拟内源性催产素自然分泌,采用脉冲式给药的,也有较好的效果。

护理学论文9

  如何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思维习惯、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使《内科护理学》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这是长期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以生活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引入竞争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全国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课程,是护理患者、评估患者的基础,学习内科护理学的任务在于对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的护理工作予以熟悉和掌握。如何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思维习惯、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使《内科护理学》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这是长期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难题。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本文就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探讨。[1]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

  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丰富业务知识,建立高尚的医德情操”为宗旨,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是单一的教学者,只能担当起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而务必要让广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建构"主体思想"的体育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使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业务技术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主动体育”思想坚持由广大的'学生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过去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进而主动地去提高自我能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去学习。

  二、引入案例教学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多运用、多感悟、多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设置临床案例,便于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迅速地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众所周知,《内科护理学》与临床实践息息相关,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将教材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在医院内遇见的病人病情相结合,以便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进而能够更好地感知、贴近教材内容。例如:笔者在讲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时候,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讨论“你所知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然后再以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例资料为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诊断、病因、护理措施、临床表现等进行系统讲授,最后进行案例教学讨论,让全部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之中,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理解了知识点。[2]

  三、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软件教学平台和硬件教学平台,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高等院校,也被称为“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也是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了教学博客、在线测试、试题试卷库、课程简介、课程作业、教学大纲、教案、试题下载、教学安排、成果展示、答疑讨论、资源共享、教师信息、课程拓展、课件等多个模块,是广大学生实现自我评价、获取知识、情境模拟、信息量拓宽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加工信息资源、分析信息资源的能力,又有利于强化、巩固学生的护理技能,还有利于检查学生的课后学习等。并且同学们还可以利用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来与其它同学或者教师通过多种现代化的途径(如教学平台、BBS论坛、微博、微信、QQ群等)来进行在线讨论、在线交流,以便精益求精、不断创新。[3]

  四、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

  许多教育学家都认为: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极为有效的,而学生阶段正是处于好胜不服输、自尊心强、荣誉感强、自我表现欲强的年龄,因此,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可以围绕着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既可以班级之间比,又可以寝室之间比,营造出一种良性循环的竞争气氛,让学生在参与竞争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内科护理学知识竞赛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了 “内科护理学知识竞赛”,赛前精心准备了试题,通过笔试、抢答等花样繁多的答题形式,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学生们也是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乐在其中。这对《内科护理学》的掌握有重要意义。[4]

  结语

  总之,恰当地在内科护理学中开展有效性教学,可让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也能够让学生获得能力、知识、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学习内科护理学,对于广大学生日后的工作也有较大影响,受益颇多,值得推广应用。[5]

护理学论文10

  1教学做一体化的涵义

  高职医专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以教学为重点,而教学的重点又要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要重新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传统意义上,我们习惯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虽然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但从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来看,还是把实践放在从属的地位。教学改革要颠覆这一观念,提升实践的主导地位,变理论为服务于实践的从属地位。教学做一体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在模拟病房或在示范教室中进行项目化的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工作任务),学生分组承担某一个项目,通过自己动手,边做、边学,遇到问题时同学之间共同探讨,老师在必要时给予专业指导或点拨,理论指导完全融入到项目驱动教学实践之中,淡化了理论授课与实训的界限,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内容科学性、艺术性整合,使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融为一体。

  2实施

  2.1优化教学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强调了做的地位,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和纽带,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通过实践实训这一平台来实现。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教学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理论教学教室无法满足实训实践的需要,而传统的实验实训室又无法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对实验实训室进行改造,使理论教学教室与实验实训室融为一体,按照现代医院病室,以1:1比例建成仿真式的实训大教室或基地,实现实际护理工作岗位的职业情景,保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另外配备优质的`足够的、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2.2强化教学团队,加强师资建设,实现教师一体化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有书本理论而没有实际职业操作技能的老师或者只有操作技能却理论知识欠缺的老师,显然是无法满足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简单说,教师必须是名副其实的双师,既为能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讲师,又是能规范指导学生实训操作的护师。在国外护理课的教师全部都是硕士以上的学位,担当护理教育者、研究者、社会职业工作者等多种角色。而我校教师除少数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外,大多毕业于医疗专业,缺乏对护理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平。我国护理师资队伍的现状,很难适应培养21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因此,加强基护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业务素质,已是当务之急!开展进修与培训,分期分批选送青年教师到省、市“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临床护理新知识、新技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定期派教师到实习医院临床实践上班;另外,外聘省级医院护理专家、教授担任部分《基础护理学》课程,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以拜师学艺的形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落实带教措施,定期检查带教结果。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于有一支技能一等,艺高一筹的基护课专业教师团队。

  2.3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这一教学模式顺应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基础护理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能手,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过硬的职业操作技能。实训室里不仅有必备的专业实训设备,还配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一体化教室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如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临床见习与实习等。在一体化教室里,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充分凸显出来,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师生围绕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或者项目共同探讨,互相交流摸索,以技能训练与提高为教学目标,提高护理生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增强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2.4增加了实践考核成绩的比例

  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技能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以满足医院护理岗位群,又要满足社区护理岗位群的需求,必须修改《基础护理》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将实践考核的比例由原来的30%增加到50%,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了积极的督促作用,明显调动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明显加大实验课成绩考核的比例,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2.5操作项目的综合测评

  传统的基础护理课实训操作考核仅根据操作步骤设立评分标准,教师依此判定考核分数。这种考核方法只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忽略了学生整体素质及沟通技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评判思维能力的发展。改革单一考核变为综合测评,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及意义

  第一,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第二,从目前学生的素质状态,适合一体化教学来提升高职医专院校的教学质量。第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现了“教学做”三合一的教育理念。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第四,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第五,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加了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例如各种注射法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人亦教,二人一组,一对一的“真人真做”,交换操作。由二位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及护士的角色,“病人”角色者亲身感受了注射前的紧张害怕和注射时的疼痛;在扮演“护士”角色时更能理解病人的心情和痛苦,能更好地与病人交流互动,形成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也提高了护士角色的实践操作能力,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她们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爱伤观念、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综合能力的有效感悟和有效锻炼。

  4思考及建议

  第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关键是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学院要加大建设的力度和投入,纳入议事日程。第二,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教学资源必然加大,实习费用必然增加,教学成本也必然提高,但取得的效果一时半时不会有大的提升。第三,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课程及教学大纲为基础改变课程设置,修订课时及进一步改革授课方式。综上所述,教学做一体化不仅有助于改善单调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降低学生普遍厌学的情绪。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基础护理等专业课的教学质量的增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护生的就业面,促进高职护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护理学论文11

  【关键词】急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

  急危病人面临生命威胁,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重症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此时,如果做好心理护理,就会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本文结合工作体会进行探讨。

  1对急危病人心理护理存在的误区

  1.1忽视病人的心理护理认为急危病人需要尽快抢救,轻视心理护理。应认识到急危重病人由于病情重、急,发展快,病人完全无心理适应,容易造成紧张、焦虑、恐惧,这样造成后果是病人不愿意合作,还可以导致医患纠纷,所以心理护理不容忽视。

  1.2忽视非语言信息的作用认为心理护理就是和病人沟通过程中,发现并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但在抢救室没有时间或无法进行语言沟通。这样就容易忽视非语言信息的作用。如果这时抚摸病人的手或轻拍肩膀或给病人一个微笑等非语言行为,会使病人心情舒服,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1.3忽视家属的心理需求家属的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家属的心理反应比病人复杂,充分理解家属心情,做好抢救的同时,同时也要稳定家属情绪,使其了解病人的病情,配合医护人员,使抢救顺利进行。

  2心理护理技巧

  由于急重症患者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2.1使患者有亲切感急重症患者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感。护士应当做到紧张而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患者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护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2使患者有信任感护士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2.3使患者有安全感护士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对病人要高度同情,周到热情,谨慎地服务。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家属的不同心态,通过安慰、鼓励、解释、疏导,使患者减轻精神压力,消除思想顾虑与紧张状态,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他们的心理上的压力。对急重症患者,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的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方面的积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2.4增加责任心病人脱离危险后,面临着较长时间的恢复阶段,此期由于病人角色的转换,与社会生活脱离时间较长,病人迫切希望早日康复,脱离医院环境。此期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服务态度好,并着重加强生活护理,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尤其对不能起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其肢体的功能位置和卧位的舒适,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病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或安排替代的办法,改善不良的心境。同时还要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整齐,减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加上护理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诚恳的笑容,必定会维持病人良好的心境,缩短治疗过程,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总之,在给急危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时应轻重缓急,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解除病人心理负担。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感的同时更要全方面地观察了解患者的个人心理状态,及早发现其心理异常,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的心理恢复正常,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护理学论文12

  【摘要】目的 总结并探讨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策略 回顾17例甲状腺癌患者从心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等方面的护理策略和效果。

  结果 通过全方面的护理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1例患者并发乳糜漏,后均治愈出院。

  结论 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综合护理,能有效减轻病情,推动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甲状腺癌,护理

  甲状腺癌是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手术范围大,术后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1],因此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我科从20xx.7-20xx.12对17例甲状腺癌患者从生理、心理、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护理,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患者均为甲状腺癌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年龄在26-66岁,其中男性5例,女性12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3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1.2 治疗及转归 本组患者7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1例行甲状腺癌标准根治术,8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并发乳糜漏,住院期间均给予整体护理治疗,从生理、心理,完善术前准备,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加强切口与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重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2.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常在无意中或体检中发现肿块,病史短而突然,或肿块已有多年突然增大,多担忧疾病的预后,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所以对待患者应热情,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多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向其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术前准备的作用,,解除其思想顾虑,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予镇静安 眠药,使其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身心状态。

  2.2 术前准备 要指导患者进行体位锻炼,即将软枕垫于肩部,保持头低、颈过伸位,以利于术中手术野的暴露[2]。

  指导其掌握深呼吸、有效咳嗽的策略。

  指导其进食足够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术前遵医嘱予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根据情况予颈部及胸部备皮。

  3.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术后遵医嘱予吸氧、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有无手足麻木、抽搐感,观察有无甲状腺危象,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对症处理。

  3.2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切口应观察有无肿胀,周围皮肤有无渗血及青紫,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其通畅有效引流,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有出血或乳糜漏及时汇报对症治疗。

  3.3 体位及饮食指导 术后患者颈部应制动,以免过多活动引起出血,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可改半卧位,以减少切口张力利于引流管通畅且利于呼吸顺畅。

  术后6小时后根据患者情况予进温凉半流质饮食,切忌过烫。

  进食时观察有无呛咳等不适。

  3.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呼吸困难和出血 是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

  按医嘱床边备气管切开包,立即配合床边抢救或进手术室,迅速去除血肿;若为喉头水肿者,嘱其不说话,遵医嘱使用激素。

  (2)喉返神经损伤 观察有无声音嘶哑或失音。

  应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以减轻病人焦虑。

  (3)喉上神经损伤 外支损伤可引起音调降低;内支损伤在进食或饮水时发生呛咳、误咽。

  发生呛咳,要协助病人坐起进食,或半流质饮食。

  (4)甲状旁腺损伤 出现口唇、四肢麻木、手足抽搐时,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抽搐时,立即用压舌板或匙柄垫于上下磨牙间,以防咬伤舌头。

  限制含磷较高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黄、鱼类等。

  (5)乳糜漏 术后观察引流液情况,引流量突然增加,且由黄色变为乳白色,应怀疑淋巴漏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引流液的`化验,早期诊断治疗。

  遵医嘱予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制约饮食,补充营养,应用奥曲肽等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3]。

  1例乳糜漏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完全治愈。

  3.5 出院健康指导 (1)教会患者自行检查颈部,出院后定期复诊。

  (2) 指导其练习颈部活动,推动颈部的功能恢复。

  颈淋巴结清扫术者在切口愈合后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预防肩下垂。

  功能锻炼应持续至出院后3个月。

  (3)帮助其调整心态,配合治疗。

  (4)对于甲状腺全切除者,应早期给予足量的甲状腺制剂,预防肿瘤复发。

  (5)术后忌碘饮食,勿食海鲜类食物。

  4.小结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外科手术切除是改善其预后的最有效策略。

  由于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创伤较大,因此护理工作在手术疗效和患者预后方面越来越重要,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总之,从生理、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有效减轻病情,推动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黄雪辉,黄梅连,吴秋莉. 甲状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当代护士 20xx,(1):67-68

  [2] 周磊,陈秀娟,李晶. 甲状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J]. 现代护理 20xx,30(3):151-151

  [3]李伟汉,张浩,刘平贤. 奥曲肽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乳糜漏治疗中的应用[J]. 医师进修杂志, 20xx,28⑶:36-37

护理学论文13

  摘要:目的提高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效果,为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的转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照组随机抽取20xx级的200名学生,采用传统的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观察组随机抽取20xx级的200名学生,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课平均成绩为(86.22±2.32)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课平均成绩为(71.38±4.32)分,观察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技能操作平均成绩为(88.78±3.25)分,对照组学生技能操作平均成绩为(75.92±4.11)分,观察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效果满意率为98.5%,明显高于对照组56.3%(P<0.05)。结论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可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高,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学应用性强,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保健、养生,使得中医护理技术如刮痧、针灸、拔火罐等被广泛地应用,社会对中医护理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中医护理学的学习兴趣低,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掌握不好,不能很好地应用学到的知识。为提高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本人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20xx级、20xx级普通专科护理学生中各随机抽取200名作为研究对象。20xx级的20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xx级的20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所有学生均为普通高考录取,年龄在18~23岁,平均(20.22±1.32)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传统的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理论、技能操作,学生听课,理论课和技能操作考试在学期末安排。

  1.2.2观察组

  ①根据教材不同模块设置,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贾春华主编的第二版《中医护理学》,共分中医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程序与方法、中医临床护理三大模块。对中医学基本知识的讲解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在PPT课件中插入图片、动画资料,讲课时形象生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抽象的理论;对中医护理程序与方法的学习采用角色扮演法:课前设置情节,教师扮演“患者”,学生扮演“护士”,针对“患者”的情况,“护士”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并进行实施、评价;对中医临床护理模块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将PBL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教师设计典型病案,提出问题,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在课堂中学生以护理人员的身份进行讲解,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引导、总结。采用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护生的中医思维能力的活跃度,开拓创新,有利于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1]。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典型病例,由被动转为主动,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和积极性。

  ②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产物———智能手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思路,充分利用手机来巩固教学效果。如在课前、课中使用“问卷星”软件输入试题,学生当场答复并提交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确定授课重点。让手机不再成为降低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而是变为为教学服务的手段之一。

  ③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医院见习。《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2]明确提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重点任务:“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在讲课中,教师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认识到中医护理技术的实用性。组织学生到我校附属中医院进行见习,使学生对拔罐、刮痧、针灸推拿等中医护理技术有更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④采用导生制,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实训质量。导生制是一种由教师选择一些高年级或较优秀的学生经过统一培训后作为导生,负责指导其他学生或低年级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3]。中医护理技术的学习可采用导生制,由教师统一对精心选拔出来的优秀导生进行一对一培训,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要领及细节认真讲解,并进行考核,确保导生理解掌握。导生分组并利用业余时间培训3个低年级学生,使其对操作技术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掌握。导生在业余时间手把手教导护生,不仅增加了学时,同时也消除了师资短缺的矛盾,而且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4]。

  ⑤参加技能竞赛,规范操作技术。我校多年参加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医护理技能大赛,并承办了20xx年的中医护理技能竞赛。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认真准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参赛的过程带动了学生对中医护理技术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对中医技术的操作进行了规范,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根据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有利于现场检测和展示护理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总结成功经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的目的[5]。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学期末理论和技能操作平均成绩的差异;将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输入“问卷星”软件,学生当场答题并提交至教师端,共分为八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医理论知识水平掌握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技能操作能力提高、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灵活、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教师满意度。评价分为完全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完全满意率+较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学习平均成绩

  比较观察组学生理论课平均成绩为(86.22±2.32)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课平均成绩为(71.38±4.32)分,观察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技能操作平均成绩为(88.78±3.25)分,对照组学生技能操作平均成绩为(75.92±4.11)分,观察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各个层次的比较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满意率观察组(98.5%)明显高于对照组(56.3%)(P<0.05),说明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满意。见表2。

  3讨论

  中医护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实用型中医护理人才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多方面的尝试,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使中医护理学由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有趣,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应用“问卷星”软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活跃课堂气氛;导生的业余带教,提高了学生们对基础护理技术的掌握,打破了学时限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医院见习与中医护理技能竞赛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敏,黄惠榕,黄秀钦.护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细节管理教育[J].光明中医,20xx,28(5):1074-10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15年)[Z].20xx-12-31.

  [3]刘湘.新生导生制度及其实践创新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1(4):405-407.

  [4]李艳,范真.“导生制”规范化运作的实践与思考[J].护理研究,20xx,29(12A):4280-4281.

  [5]唐凤平,刘佳,单玉香.中医护理技能大赛对中医护理学科建设的影响———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中医药导报,20xx,20(8):156-157.

护理学论文14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整群随机抽样H省四所医学类高校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0份。其中,男生2人,女生558人,大一279人,大二281人,汉族463人,少数民族97人。

  (二)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

  (1)研究工具。《心理健康认知问卷》为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情况,参考以往相关研究,自编心理健康认知问卷,共11个题目,如学校是否应开始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是否合理等。心理健康测量采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住址,兴趣爱好和入学动机等;第二部分为UPI问卷本身,采用是非式选择,60个项目,4个为测伪题,肯定选择的题记1分,否定选择的题记0分;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是了解被试的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史等。

  (2)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分析数据。

  二、结果

  (一)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情况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的占92.0%,有79.6%的护生认为本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开设合理,82.1%的护生认可他们的心理教育课程老师,并且有87.5%的护生愿意接受心理咨询,73.9%的护生认为心理咨询有效。对于“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否更多”这一问题,有45.2%的被调查护生同意这一观点,54.8%的被调查护生并不这么认为。对于造成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560名被调查对象中,有48.9%的护生认为是大学生自身问题,33.0%的护生认为是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8.8%的护生认为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还有9.3%的护生认为是有其他因素造成的,见图1。针对这一现象,有57.7%的护生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个人,20.0%的护生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校,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的占17.5%,还有4.8%的护生认为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二)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计算调查对象的UPI总分,最高分为52分,最低分为0分,平均得分为14.85分,见表2,基本分布情况如图3,其中大于等于25分的即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8.6%,在20分至25分之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1%,小于20分占调查人数的70.4%,

  三、讨论

  (一)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师认可度、心理咨询的求助意愿和心理咨询效果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认同度。这说明,被调查对象对心理健康教育持积极和认可的态度,总体来看,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水平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等认识不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意识水平是心理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心理健康意识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往往心理健康水平也高[8]。对于研究中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不足,综合反映了一个问题——心理健康意义。也就是说,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还不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加上目前社会本身对心理咨询与教育的认可度低,心理或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会中存在很大的歧视,如“被精神病”等现象时常发生,导致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容易谈“心”色变。

  (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按照UPI的评价细则,总分大于等25分的被划定为A类学生,这类学生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持续的进行心理咨询,本次调查中这类学生比例接近20%。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一般类高校大学生UPI测试的比例。如刘雪珍等人对桂西北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A类学生比例仅为9.6%。总分在20-25分的被划定为B类学生,这类学生没有严重心理问题,可作为咨询机构今后关注的对象。换而言之,这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潜在的心理风险,本研究中约占11%。总分小于20分的被划定为C类学生,这部分学生被认为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中约占70%。总体结果来看,在本研究中护理专业大学生中,可能或本身存在心理问题接近30%,这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不容乐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如一项对护理专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4.62%。

  (三)对护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随着社会对护理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医患矛盾等现实问题给护理教育改革的带来了新的挑战,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教育和未来职业环境中的特殊性,如面临高强度的学习、就业和工作压力,面临复杂的医患关系,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掌握情绪调节等基本心理健康常识与技能已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来看,护理专业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相比,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并且在某些方面也低于医学专业学生。这些研究结果给目前护理高等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心理健康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决定着出现心理问题后心理求助的可能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广泛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讲座、网络等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澄清心理健康的误区,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其次,在护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护理工作本身也承担着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而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目前多数高校仅有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两门课程,显然不能满足护理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建议未来护理课程设置中,应增加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评估与咨询等课程,使护理专业学生心理自我保健能力有显著提升的同时,心理健康护理能力也有提升。再次,也可以在以下方面增强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如根据不同家庭背景、性别和地域等,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行导师心理健康负责制,开辟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等。

护理学论文15

  【摘要】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目前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地步,为推动社区护理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社区护理比较常见的两种模式,并且初步探讨了我国社区护理现状的运行及其不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护理 管理 建议

  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21世纪社区服务的重点。社区护理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全民的身体、心理、社会整体水平,服务对象是长期处于社区的整个群体。社区护士工作范围广,要求综合素质高,常需对个人或家庭进行访问和护理工作,除了要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外,还需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去发现社区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给社区护理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发展社区护理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社区护理将是一个能为所有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健康保健服务的基层机构。

  1 我国社区护理两大模式

  1.1有系统和规范的社区护理机构的护理模式 我国的社区护理现状目前全国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万个,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以专科为主,仅有少量本科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中,以中专毕业生为主,有少量专科毕业生,但绝大多数未经过系统的医学护理教育。因此居民对其服务水平不信赖毋庸置疑,这极大的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而建立以大型医院为技术支持的社区护理模式,符合社区居民的需求意愿。据文献显示运行此种护理模式使得社区服务站年门诊量显著增加,患者满意率由65%上升至92%[1],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家庭护理模式 在这类护理模式中护士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是为家庭提供指导和必要的信息,必要时给予帮助,并运用Orem的自护理论机制给予护理。可使病人出院后得到持续完整的医疗照护,既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又可增加医疗机构病床的利用率,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2]。

  2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展社区保健工作。最大特点是防治结合,医疗和护理相结合。通过城市和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来完成。80年代末大规模的家庭病床使家庭护理逐步发展壮大。90年代社区护理迅速开展。

  自《xx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做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的重大决策以来,大中城市初步建立了以社区人群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预防、 医疗、保健、护理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综合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预计20xx年,至少有80%地级以上的城市基本建成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导,以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其他中西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至少有35 %的县级城市形成适合本地实际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20xx年全国将建成完整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3 现有社区护理的'不足

  派什么样的护士进社区, 许多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医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过去的基层卫生保健中,由于种种原因医生参与较多,护士参与较少,即使在现在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提出的全科医生培养、地位和作用多,而基本没有全科护士。实际上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医护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开展社区护理是必需的。

  4 对现有社区护理的建议

  4.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区护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首先要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全民保险,为护理走向社会、走进家庭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制定出与社区护理发展相适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4.2以社区护理教师及社区护理教研室教师为主对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全体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程序、老年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知识的培训。

  4.3抓紧培养社区护理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需要,对护士培训以继续教育为依托,以全科医学教育为形式,对医院内热爱社区护理的临床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知识培训,使她们尽快成为社区护理的骨干;可将中专护士学校改为社区护理培训中心,让学生在中专毕业的基础上继续培训2~3年,直接获得社区护理执业证书;将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纳入高等护理教育中,在高等护理教育中把培养适应未来的社区护理人才作为长远的培养目标,培养高层次社区护理人才;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和合作,一方面可以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另一方面可以送有关人员出国参观学习、深造。

  4.4在卫生局和护理系领导协调管理下,护理系教师及社区护士根据各自专业方向及社区实际情况,分别研究社区老年保健、社区慢性病管理、社区妇幼保健、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规范化、护理操作规范化及健康促进等。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带动社区护理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姜永权.符合国情的远程家庭医疗系统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xx,25.

  [2]范方志.区医疗模式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xx,16

【护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学专业简历02-20

护理学自我鉴定01-25

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01-26

护理学专业学生简历06-26

[内科护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内科护理学课后题答案04-13

(精华)护理学专业简历04-10

护理学的求职简历范文02-12

护理学简历自我评价02-12

护理学求职简历范文02-12

安徽护理学校哪个好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