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诊断及措施

时间:2024-06-03 12:03:29 美容 我要投稿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措施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措施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那么拟定措施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理诊断及措施(经典)

护理诊断及措施1

  一、结核病预防控制

  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病登记管理,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和良好的护理,是预防结核病疫情的.关键。

  2.切断传播途径:

  (1)有条件的病人应单居一室;痰阳肺结核病人住院治疗时需进行呼吸道隔离,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每天用紫外线消毒。

  (2)注意个人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不开面对他人打喷嚏或咳嗽,以防飞沫传播。

  (3)餐具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4)被褥、书籍在烈日下曝晒6小时以上。

  (5)病人外出时戴口罩。

  3.保护易感人群:

  (1)给未受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接种卡介苗

  (2)密切接触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有关的检查,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治疗。

  (3)对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硅沉着病、糖尿病等,可应用预防性化学治疗。

  二、病人指导

  1.日常生活调理:嘱病人戒烟、戒酒,保证营养的供给;合理安排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波动及呼吸道感染;住处应尽可能保持通风、干燥,有条件者可选择空气新鲜,气候温和处疗养,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2.用药指导:强调坚持规律、全程、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主动配合。

  3.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胸片和肝功能、肾功能,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护理诊断及措施2

  护理诊断(nursingdiagnosis),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护理诊断包括四个基本元素:诊断名称、定义、诊断标准、相关因素。

  诊断

  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描述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现存或潜在的),它主要以“改变”、“障碍”、“缺失”、“无效”几个特定词语描绘健康状态的变化,但无法表明变化的程度。

  定义

  是对名称的一种清晰地,正确的表达。为简单明了地表达诊断的意义及与其他诊断的不同处。

  标准

  是作出该诊断的临床判断标准。这些判断标准是一个体征,或是一个症状,或是一群症状及体征,也可能是危险因素,而这些标准是个体或团体主动表达或被观察到的反应。这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主观资料、客观资料有主要和次要的两种:主要资料,是诊断缺定时必须出现的;次要资料,是诊断时可能出现的。

  因素

  是指临床或个人所造成的健康状态改变或其他问题产生的情况。而这些通常都是“与”护理诊断“有关”的。因人类个体天然的差异性及独特性,相关因素因人因病情不同而不同,相关因素可为病理生理性的(生物的或精神的)、心理上的,与治疗有关的、情境上的(环境或个人的)、成熟上的(即年龄上的)。

  护理诊断的三种陈述方式:

  一部陈述

  只有P,用于健康的护理诊断。

  (1)现存的:健康资料显示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

  (2)潜在的:健康资料显示有危害护理对象的因素存在,不采取护理措施将会发生的问题。陈述形式为:“有……危险”。

  (3)可能的:有可疑的因素存在,但缺乏有力的资料支持,或有关原因不明。陈述形式为:“有……可能”。

  (4)健康的:是对个体、家庭或社区具有向更高健康水平发展潜能的描述。陈述方式为:“潜在的……增强”,“执行……有效”。

  二部陈述

  即PE公式。如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有关。PS用于现存和高危的护理诊断。

  三部陈述

  即PES公式:P(problem)问题即护理诊断的名称、E(etiology)病因即相关因素、S(symptomsorsigns)症状和体征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

  1.意识障碍与脑水肿所致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目标:患者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减轻,或意识清楚。

  (1)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与量,预防消化道出血和脑疝发生。

  (2)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取下活动性义齿,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

  (3)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补充足够水分,鼻饲流质者应进行正确的鼻饲流程和管道护理。

  (4)谵妄躁动者加床栏,必要时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和自伤或伤害他人。

  2.自理缺陷与医源性限制、偏瘫或共济失调有关。

  目标:患者能适应自理能力降低的状态,住院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1)给病人讲解清洁护理的重要性。

  (2)做好晨晚间护理:洗脸、洗手、口腔护理、温水擦背、会阴檫洗、温水泡脚等增加病人舒适感。

  (3)操作时注意保暖,避免暴露病人过久,预防感冒。

  (4)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5)协助进食、穿衣、入厕等生活护理。

  3.疼痛与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症或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

  目标:病人能叙述加重或激发头痛的原因并能设法避免;头痛发作次数减少或程度减轻。

  (1)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

  (2)提供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3)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鼓励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4)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和止痛剂,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5)做各种操作规程时动作要轻巧,以免加重病人疼痛。

  (6)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

  4.营养失调:代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各种原因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目标:机体获得足够热量,水电解质和各种营养物质,营养状态改善。

  (1)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饭前保持心情愉快。

  (2)选择软饭或半流汁,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的食物。

  (3)给病人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喂饭速度要慢,每次喂食量要小,让病人充分咀嚼,吞咽后再继续喂。

  (4)在进食期间保持安静,避免分散病人注意力。

  (5)进食时,嘱病人不要说话,以免引起误吸。

  (6)喂药前,将药片研碎,以利吞咽。

  (7)准备好吸引器于病人床前,以防误吸。

  (8)面瘫病人,应将食物放入健侧的舌后方。

  (9)脑出血恢复期病人,鼓励并协助其自行进食,嘱病人细嚼慢咽,避免误吸。

  (10)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鼻饲流质。

  5.语言沟通障碍与大脑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目标:患者能配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恢复正常。

  (1)给病人解释不能说话的原因。

  (2)注意保护病人的自尊心,因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及感情常使病人十分自卑。

  (3)与病人交谈时要有耐心,态度要和蔼,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以免病人紧张或急躁。

  (4)为病人提供安静的交流环境,给病人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5)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可以使用身体语言,给病人清楚、简单的指导。

  (6)鼓励病人采取任何方式向工作人员及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

  (7)可利用卡片、笔、本、手势、图片,提供简单而满意的双向交流方式。使用一些相应的提示物,如说床时指一下床等等

  (8)尽量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病人用“是”、“否”或者点头,摇头来回答。利用读唇语获得病人要表达的信息。

  (9)以轻松的、非指责性的方式为病人提供护理。指出取得的进步,鼓励病人。

  (10)鼓励家属与病人交流。

  6.躯体移动障碍与脑缺血、缺氧导致运动功能受损有关。

  目标:患者能适应卧床状态,配合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渐加强。

  (1)给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

  (2)保持关节功能位,防止关节变形而失去正常功能。

  (3)每2h~4h改变一次体位。

  (4)每日做3—4次四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锻炼。

  (5)随着病情的稳定和肌张力的增加,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

  (6)教会病人及家属锻炼和翻身的技巧。

  (7)脑出血恢复期鼓励并协助病人做渐进性活动:

  ①协助病人在床上慢慢坐起。

  ②坐在床沿摆动腿部数分钟。

  ③下床时,使用辅助器具或由人搀扶。

  ④活动时间要逐渐延长。

  (8)鼓励病人使用健侧手臂从事自我照顾的活动,并协助患侧手臂进行活动,促进功能恢复。

  (9)加强对病人的保护,下床活动初期需有人陪伴,防止损伤。

  7。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目标:患者能掌握正确进食方式,不发生误吸,吞咽功能恢复正常。

  措施:(1)评估吞咽障碍的程度。

  (2)饮食护理:选择软饭,糊状或半流食物,避免粗糙干硬,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提供充分进食时间,进食后保持坐立位30—60min。必要时给予鼻饲。

  (3)防止窒息:避免分散注意力,不用吸水管,床旁备吸引装置,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8.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模糊、肌无力、感觉缺失、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目标:患者能描述导致受伤的原因,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不发生受伤。

  (1)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每2~4h更换一次体位,每次改变体位时需监测血压、心率。

  (2)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必要时吸痰及提供呼吸支持。

  (3)避免增加颅内压如保持情绪稳定,防止便秘。

  (4)急性期限制病人体力活动,病情平稳后根据病人体力逐渐增加活动。

  (5)观察病人体温,高热时给予降温措施。

  (6)使用气垫床、垫枕以预防皮肤损伤。

  (7)使用保护性约束,如床档、约束带,以防止病人受伤同时又允许其适当活动。

  (8)把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及处,病人活动时适当提供帮助,保持周围环境中无障碍物。

  9.有误吸的危险与吞咽障碍有关。

  目标:患者能描述引起误吸的原因并积极应对,不发生误吸。

  (1)进食时,协助病人采用舒适体位,并将床头轻度抬高。

  (2)喂饭动作要轻巧,给病人充分吞咽的时间。

  (3)药物需研碎后再服用,以利吞咽。

  (4)饭前一小时协助病人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5)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饮水管,吸水时勿用力过猛,防止呛咳。

  (6)进食前,床边备好吸引器,如有误吸,及时吸出。

  (7)严重吞咽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鼻饲。

  10.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有关。

  目标:患者能描述预防便秘的措施,不发生便秘或便秘时得到及时解决。

  (1)指导病人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增加病人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

  (2)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1500ml。

  (3)排便时,如果病情允许可以抬高床头,协助病人坐在便盆上排便。

  (4)排便时不要太用力,可在排便用力时呼气,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改变。

  (5)不习惯床上排便的病人,应向其讲明病情及需要在床上排便的理由,并在病人排便时用屏风遮挡,信号灯放在伸手易拿到的地方,然后工作人员离开,避免干扰病人。每日顺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数次,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6)在病人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增加活动量。

  (7)遵医嘱给大便软化剂或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11.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吞咽功能障碍引起坠积性肺炎、长时间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有关。

  目标:患者能描述可能导致感染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发生感染。

  (1)进食时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

  (2)指导卧床病人进行深呼吸,恢复期病人鼓励多活动。

  (3)注意口腔、会阴部卫生。

  (4)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并鼓励咳痰。

  (5)气管切开处定时换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需要导尿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机能。

  (7)维持足够的营养、水分和维生素。

  (8)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减少污染机会。

  1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偏瘫、感觉障碍有关。

  目标:患者能叙述可能导致皮肤受损或压疮的原因,住院期间不发生压疮。

  (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定时翻身。

  (2)保持皮肤和床单元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及被褥。

  (3)有条件时使用安普贴薄膜保护易受压处皮肤。

  (4)长期卧床的病人使用气垫床。

  13.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体温中枢受损有关。

  目标:体温能得到有效控制,力求降至正常范围。

  (1)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

  (2)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

  (3)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

  (4)降温过程中出汗时及时擦干皮肤,随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和床单元干燥,注意降温后反应,避免虚脱。

  (5)降温处理30min后测量体温。

  (6)补充水分防止脱水,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软食。

  (7)做好口腔护理。(修订2011—10—3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第四章症状护理—发热护理)

  14.排尿异常:尿失禁、尿潴留与排尿功能受损有关。

  目标: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不发生相关并发症,力求排尿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1)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会阴部清洁。

  (2)病情应许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2000ml。

  (3)更换尿袋时,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尿袋位置低于耻骨联合。

  (4)制定病人排尿时间表,以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5)尿失禁的病人要及时更换尿垫,并清洗会阴,防止皮肤破损。

  (6)提醒饭后少喝水,睡前先排尿,夜间定时叫醒病人排尿。

  1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咳嗽无力及气管分泌物增多有关。

  目标:病人能有效咳嗽咳痰,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1)密切观察病情,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躁动不安、心率加快、发绀,应立即吸氧。

  (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3)定时翻身、叩背。

  (4)嘱病人保持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

  (5)限制探视,减少交叉感染。

  (6)必要时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

  16.焦虑与担心预后有关。

  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情绪稳定,能采取有效方法应对或缓解焦虑。

  (1)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

  (2)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

  (3)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

  (4)使病人感到安全,必要时陪伴病人。

  (5)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需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鼓励病人当产生焦虑时告诉工作人员。

  (6)通过连续性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7)说话速度要慢,语调要平静,尽量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8)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让其他焦虑病人接触

  (9)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17.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知识

  目标:患者能描述疾病相关知识

  (1)通过交谈确认病人对疾病和未来生活方式的顾虑,针对病人的顾虑给予解释或指导。

  (2)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介绍病程及治疗。

  (3)定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提供适合病人所需的学习材料。

  (4)鼓励病人提出问题,耐心给予解答。

  18。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偏瘫所致长期卧床有关。

  目标:患者不发生肢体挛缩畸形等并发症。

  (1)早起康复干预:脑梗死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脑出血可在病后10—14天开始。(重视患侧刺激和保护,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翻身和床上运动训练。

  (2)恢复期康复训练

  (3)综合康复治疗:针灸、理疗、按摩等。

护理诊断及措施3

  一、睡眠障碍

  定义:由于睡眠规律的改变引起了不适或干扰了日常生活。

  依据:主诉难以入睡,间断睡眠,早醒,有疲乏感。

  相关因素:

  1.与疾病引起的不适有关,如:疼痛、不舒适、呼吸困难、尿失禁、腹泻等。

  注:该项相关因素最好直接写明病人个体的直接不适原因,如与呼吸困难有关、与尿失禁有关。

  2.与焦虑或恐惧有关;

  3.与环境改变有关;

  4.与治疗有关;

  5.与持续输液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能描述有利于促进睡眠的方法。

  2.病人主诉已得到充足的睡眠,表现出睡眠后精力较充沛。

  护理措施:

  1.安排有助于睡眠和休息的环境,如:

  (1)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2)在病人睡眠时间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夜间睡眠时使用壁灯。

  (3)保持病室内温度舒适,盖被适宜。

  2.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入睡习惯和入睡方式。

  3.建立与以前相类似的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

  4.有计划地安排好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

  5.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

  (1)睡前减少活动量。

  (2)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

  (3)睡前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可以做背部按摩。

  (4)给以止痛措施和舒适的体位。

  (5)听轻柔的音乐,或提供娱乐性的读物。

  (6)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疗法等。

  6.限制晚饭的饮水量,睡前排尿,必要时,入睡前把便器放在床旁。

  7.遵医嘱给镇静催眠药,并评认效果。

  8.积极实施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参考焦虑、恐惧护理措施)。

  二、躯体移动障碍

  定义:个体独立移动躯体的能力受限。

  依据:

  1.不能有目的地移动躯体。

  2.强制性约束,包括机械性原因和医疗限制,如:牵引、石膏固定。

  相关因素:

  1.与体力和耐力降低有关。

  2.与疼痛和不适有关。

  3.与意识障碍有关。

  4.与瘫痪(偏瘫或截瘫)有关。

  5.与骨折有关。

  6.与医疗限制有关,如:牵引,石膏固定(可直接写明与下肢牵引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2.病人不出现不活动的合并症,表现为无褥疮、无血栓性静脉炎、排便正常。

  3.病人在帮助下可以进行活动。

  4.病人能独立进行躯体活动。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躯体移动障碍的程度。

  2.提供病人有关疾病、治疗和预后的可靠信息,强调正面效果。

  3.指导和鼓励病人最大限度地完成自理活动。

  4.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活动。

  5.在移动病人时保证病人的安全。

  6.预防不活动的并发症,如:

  (1)保持肢体功能位。

  (2)协助病人经常翻身,更换体位。

  (3)严密观察患侧肢体血运和受压情况,并做肢体按摩。

  (4)适当使用气圈、气垫等抗压力器材。

  (5)鼓励卧床病人清醒时每小时做几次深呼吸和咳嗽。

  (6)采用预防便秘的措施(充足的液体量,多纤维饮食,躯体活动,缓泻剂)。

  7.指导病人及家属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方法,如何使用辅助器材。

  病人(家属)能复述皮肤自护的方法。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

  定义:个体处于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而导致呼吸道受阻的状态。

  依据:

  1.痰液不易咳出甚至无法咳出。

  2.听诊肺部干、湿罗音,气管部位有痰鸣音。

  3.可伴有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

  相关因素:

  1.与痰液粘稠有关。

  2.与痰量多有关。

  3.与身体虚弱或疲乏有关。

  4.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有关。

  5.与限制咳嗽疼痛有关。

  6.与昏迷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掌握了有效咳痰的方法。

  2.听诊痰鸣音、罗音减少或消失。

  3.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减轻。

  4.没有因痰液阻塞而发生窒息。

  护理措施:

  1.观察病人痰液的性质、量、是否咳出,以及干、湿罗音和痰鸣音的变化情况。

  2.注意病人是否有呼吸困难、紫绀加重、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呼吸道阻塞情况发生。

  3.嘱患者每2-4小时做深呼吸,同时护士可协助病人翻身或行胸、背部叩击。

  4.教给病人有效咳嗽的方法,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5.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湿在18-22℃,湿度在50-60%。

  6.对于咳嗽时疼痛的患者,护士可用双手或教给病人用枕头捂住疼痛部位如腹部伤口。

  7.有大量脓液的患者应做好体位引流,每日1-3次,每次15分钟,体位引流应在餐前进行,引流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严防窒息发生。

  8.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或昏迷的病应及时吸痰。

  9.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

  (1)应保证摄入足够的水份,若病人不伴有心、肾功能障碍,每日摄水应在1500ml以上。

  (2)遵医嘱进行超声雾化或者蒸汽吸入。

  四、疼痛

  定义: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的感觉。

  依据:病人主诉疼痛不适,可伴有痛苦表情、烦躁不安、活动受限或保护性体位。

  相关因素:

  1.与组织创伤有关。

  2.与组织炎症有关。

  3.与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4.与体位不适有关。

  5.与卧床过久有关。

  6.与局部受压有关。

  7.与化学物质刺激有关。

  8.与晚期癌症有关。

  预期目标:

  1.主诉疼痛消除或减轻。

  2.能运用有效方法消除或减轻疼痛。

  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疼痛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遵医嘱给予镇痛药,观察并记录用药后效果。

  3.调整舒适的体位。

  4.局部炎症处理,如冷敷、针灸、换药等。

  5.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

  6.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

  7.指导病人应用松驰疗法。

  五、体温升高

  定义: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依据: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病人主诉发热、不适。

  相关因素:

  1.与感染有关。

  2.与无菌性组织损伤有关。

  3.与某些疾病有关,如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功能障碍、免疫缺陷等。

  4.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有关。

  注:某些病人体温升高原因不明时,最好不使用此诊断,建议从发烧导致对其他功能影响的反应,如活动无耐力、自理(清洁、沐浴、入厕)障碍确定出护理诊断名称,“体温过高”作为相关因素陈述。

  预期目标:

  1.体温不超过38.5℃。

  2.病人自述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

  2.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

  3.保持室内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在50-70%。

  4.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饮料。

  6.体温超过38.5℃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降温方法,如冰袋外敷、酒清擦浴、冰水灌肠,小儿用75%安乃近溶液滴鼻等,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1次。

  7.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燥时涂石蜡油或护唇油。

  8.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9.衣服和盖被要适中,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10.遵医嘱给予补液、抗生素、退热剂,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11.高热患者予吸氧。

  六、便秘

  定义:个体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伴有排便费力。

  依据:

  1.大便次数减少。

  2.粪便干、硬。

  3.左下腹部能触及包块。

  4.与排便时费力、疼痛。

  相关因素:

  1.与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2.与摄入纤维素不足有关。

  3.与长期卧床有关。

  4.与排便环境有关。

  5.与直肠附近疼痛性疾病有关。

  6.与长期使用缓泻剂有关。

  预期目标:

  1.主诉便秘症状减轻或消失。

  2.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护理措施:

  1.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补充足够的水份。

  2.嘱病人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活动。

  3.为卧床病人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4.教会并督促病人顺肠蠕动方向做腹部按摩。

  5.冠心病、高血压、肝硬化病人应避免用力排便。

  6.督促病人生活应有规律,避免有意识地抑制便意。

  7.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8.对直肠疼痛性疾病病人,在排便前可坐浴15分钟,或肛门处涂润滑剂,排便后使用柔软卫生纸,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9.遵医嘱用缓泻剂和软化剂,必要时可低压灌肠。

  七、营养不足

  定义:个体处于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状态。

  依据:

  1.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20%以上。(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2.食物摄入绝对或相对不足。

  3.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围均小于正常值的60%。

  4.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铁低于正常。

  5.存在吸收障碍。

  相关因素:

  1.与机体代谢增高有关,(如高热、感染、烧伤、癌症、甲亢等),根据个体情况可直接写为与高热(与感染)有关。

  2.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有关,如慢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手术后。

  3.与进食困难有关,如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味觉改变、口腔溃疡形成、进食后立即有饱胀感(可具体写为咀嚼困难有关,与吞咽困难有关)。

  4.与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有关。

  5.与食欲下降有关,如机体处于疼痛、焦虑、抑郁、悲哀或其他不适状态时。

  6.与偏食有关。

  7.与节食或神经性厌食有关。

  8.与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多有关,如妊娠、哺乳、青春期(与妊娠有关、与哺乳有关)。

  预期目标:

  1.能说出导致营养不足发生的原因。

  2.能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3.营养状态有所恢复,表现在。

  护理措施:

  1.将病人营养善的评估结果告诉病人及家属。

  2.与病人及家属一起讨论导致病人发生营养不足的原因。

  3.了解以往的进食习惯,包括喜好的食物、口味、进食时间等。

  4.尽量选择适合病人口味的食物。

  5.为病人提供洁净、清新的进餐环境,去除病室中的异味或病人床单位上的血迹、排泄物、分泌物等。

  6.协助病人清洁双手,必要时清洁口腔。

  7.协助病人坐起,身体虚弱者可抬高床头取半坐位。

  8.进餐时不要立即平卧,应保持坐位或半坐位15-30分钟。

  9.进餐时不要催促病人,应允许病人慢慢进食,进食中间可以适当休息。

  10.必要时鼓励病人少量多餐。

  11.根据病人所需,设计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加不足部分营养素的摄入量。

  12.对疼痛的病人,可遵医嘱在进食前半小时给予止痛处理。

  13.对因恶心而厌食的患者应为其准备偏凉的饮食。

  14.注意监测病人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5.向病人及家属推荐食物营养成份表。

  八、有外伤的危险

  定义:个体因适应和(或)防御能力的改变而处于一种易受损害危险状态。

  相关因素:

  1.与头晕眩晕有关。

  2.与疲乏、无力有关。

  3.与意识改变有关。

  4.与感觉障碍有关,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与视力障碍有关)。

  5.与平衡障碍有关。

  6.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7.与缺乏防护知识有关。

  8.与癫痫有关。

  9.与精神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及家属能描述潜在的危险因素。

  2.病人及家属能为自己及病人采取自护和防护措施。

  3.病人不发生意外受伤。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详细介绍医院、病房、病室及周围环境,以及如何使用传呼系统。

  2.教给病人及家属有关避免外伤的防护知识。

  3.将病人的常用物品置于易拿取的地方。

  4.保持病室周围环境光线充足、宽敞、无障碍物。

  5.协助病人改变体位、起居、洗漱、饮食及排泄。

  6.病人离床活动上厕所或外出时应有人陪伴,并给以挽扶。

  7.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嘱其缓慢改变姿势,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8.为病人备好辅助用具如手杖、助听器等,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

  9.给病人加床档、防止坠床。

  10.给病人运用保护性约束。

  11.督促、协助病人按时服用镇静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效果。

  12.功能锻炼时,行走、站立练习时间为次/日,分/次。

  13.观察、记录任何类型癫痫的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

  14.病人抽搐发作时,切勿用力按压病人肢体。

  九、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

  定义:由于治疗需要或不可避免的局部或全身不能活动,病人处于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的危险状态,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直、足下垂。

  相关因素:

  1.与重度营养不良有关。

  2.与无力活动有关。

  3.与长期卧床有关。

  4.与活动减少有关。

  5.与缺乏正确训练有关。

  6.与瘫痪有关。

  7.与剧痛有关。

  8.与限制活动有关。

  9.与局部大范围烧伤(创伤、瘢痕)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说出废用后果。

  2.病人能正确使用康复训练器具。

  3.病人显示主动进行康复训练。

  4.病人不出现废用综合征。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引起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的危险程度。

  2.向病人反复讲解有关废用综合征的不良后果。

  3.计划并指导病人主动运动。

  4.鼓励并实施主动的或被动的患肢功能锻炼、按摩疗法。

  5.经常给病人翻身或改变体位,翻身时注意观察皮肤状况。

  6.保证给予良好的清洁卫生护理:皮肤、头发、口腔、会阴护理。

  7.必要时按计划给予疼痛控制方法,减轻病人痛苦。

  8.经常与病人交谈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并给予必要感官刺激。

  十、口腔粘膜改变

  定义:指个体口腔粘膜组织已发生破损。

  依据:

  1.口腔粘膜、牙龈、舌面发生糜烂、溃疡、干裂、出血、充血、水肿、结痂、疱疹等。

  2.主诉口腔内疼痛不适。

  相关因素:

  1.与机械性损伤(胃管、气管插管、假牙、拉舌钳、开口器)有关。

  2.与禁食有关。

  3.与感染(发烧)有关。

  4.与唾液分泌减少有关。

  5.与张口呼吸有关。

  6.与化学损伤有关(服毒、刺激性药品)。

  7.与头颈部放射性治疗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主诉疼痛(不适)或减轻(消失)。

  2.口腔内溃疡(糜烂、炎症)愈合。

  3.口腔粘膜组织水肿(出血、结痂、干裂)消除。

  4.病人(家属)能列举2种以上清洁口腔的方法。

  护理措施:

  1.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牙齿、牙龈、口腔粘膜、唇、舌的情况及口腔唾液值的变化,需要时做咽拭子培养。

  2.给予口腔清洁护理,改善口腔卫生(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采取刷牙、清洁、漱口冲洗等不同方式。)

  3.粘膜破溃者,根据唾液不同PH值采用杀菌、抑菌、促进组织修复的漱口液含漱。

  4.进餐前给予局部涂麻醉消炎药止痛。

  5.提供的食物和饮水温度适宜,避免过度、过冷的食物。

  6.向病人介绍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十一、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

  定义:个体存在引起口腔粘膜组织受损的危险。

  预期目标:

  1.病人能积极配合口腔清洁护理。

  2.病人能说出2种以上预防口腔粘膜改变的方法。

  3.病人口腔粘膜组织维持正常状态。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引起口腔粘膜组织改变的危险因素。

  2.具体介绍消除危险因素的.有效措施。

  注:其余内容可参考“口腔粘膜改变”的护理措施。

  活动无耐力

  定义:个体无足够的能量耐受或完成日常生活。

  依据:

  1.自诉疲乏或软弱无力。

  2.活动后有异常的心率或血压反应:用力后不适或呼吸困难。

  3.心电图改变、反应出心律不齐或心肌缺血。

  相关因素:

  1.与氧供不足有关的因素:心力衰竭、COPD、贫血、心肌梗塞。

  2.与高代谢有关的因素:重度感染、晚期肿瘤、外科手术。

  3.与长期卧床有关。

  4.与营养不良有关。

  5.与过度肥胖有关。

  6.与身体虚弱有关。

  注:在陈述该护理诊断时,第1、2两种相关因素需具体化,例如: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有关(活动无耐力,与重度感染有关)。

  预期目标:

  活动耐力提高。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目前的活动程度,目前活动和休息方式。

  2.合理安排活动计划。

  3.监测患者对活动的反应并教给患者自我监测的技术。

  ⑴测量休息时的脉搏。

  ⑵在活动中和活动后即刻测量脉搏。

  ⑶活动后3分钟测脉搏。

  ⑷告诉患者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停止活动并报告医护人员。

  A活动中脉搏增快:脉率>112次/分,脉搏不规律。

  B活动后3分钟的脉率比休息时脉率快6次以上,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感到活动后疲劳。

  语言沟通障碍

  定义:个体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依据:

  1.说话或发音困难。

  2.严重口吃。

  3.听力下降或丧失。

  4.不会使用、不理解通用的语言。

  相关因素:

  1.与脑疾患有关,如脑肿瘤、脑供血不足、脑外伤、脑中风。

  2.与治疗性失音有关,如气管插、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喉全切等。

  3.与解剖性缺陷有关,如唇、腭裂。

  4.与心理因素、精神障碍有关,如抑郁、自闭、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5.与文化差异有关,如使用不同的语言、方言。

  6.与听力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

  建立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

  护理措施:

  1.评估语言沟通障碍的程度。

  2.确认可以使用的交流方式:

  ⑴对于无精神障碍的患者,可以用纸笔书写、图片、体语等方式进行交流。

  ⑵对于无精神障碍的患者,应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患者以安慰并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逐步建立一种能够相互理解的交流方式。

  十二、焦虑

  定义:病人面临将出现的、不够明确的、模糊的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体验。

  依据:

  1.情感方面:患者自诉有忧郁、压抑感,预感不幸,神经过敏,缺乏信心,有无助感,不能放松,失去控制等。临床上可表现有激动易怒、哭泣、退缩、缺乏动机、自责他人等。

  2.认知方面:可表现为健忘、沉思、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不注意,思维中断或不愿意面对现实等。

  3.生理方面:可表现为脉搏、呼吸增快、血压升高、面色潮红、手脚湿冷、疲劳和虚弱感,口干、眩晕、失眠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尿频等症状,运动方面可出现颤抖、肌肉僵硬、坐立不安等表现。

  相关因素:

  1.与预感到个体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2.与手术检查有关。

  3.与诊断不明(预后不清)有关。

  4.与不适应环境有关。

  5.与已经或预感到将要失去亲人(离婚有关)。

  6.与担心社会地位改变(担心事业受到影响)有关。

  7.与经济困难有关。

  8.与受到他人焦虑情绪感染有关。

  注:轻度的焦虑能成功地帮助人适应生活,中度以上的焦虑方能对人的正常生活和躯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而需要提供护理帮助。

  预期目标:

  1.能说出引起焦虑的原因及看我具体表现。

  2.能运用应对焦虑的有效方法。

  3.焦虑有所减轻,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感有所增加。

  护理措施:

  1.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和病人一起分析其焦虑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并对其焦虑程度做出评价。

  2.理解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3.允许病人来回踱步苛哭泣。

  4.当病人表现愤怒时,除过激行为外,不应加以限制。

  5.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治疗性联系。

  6.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

  7.限制患者与其他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及亲友接触良影响。

  8.向病人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可能产生的不

  9.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驰疗法、按摩等。

  10.帮助病人总结以往对付挫折经验,探讨正确的应对方式。

  11.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十三、恐惧

  定义:是病人面临某种具体而明确的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

  依据:

  1.自诉有恐慌、惊惧、心神不安。

  2.有哭泣、逃避、警惕、挑衅性行为。

  3.活动能力减退,冲动性行为和疑问增多。

  4.躯体反应可表现为颤抖、肌肉张力增高、四肢疲乏、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短促、皮肤潮红或苍白、多汗、注意力分散、易激动、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瞳孔散大,严重者可出现晕劂、胃肠活动减退、厌食等。

  相关因素:

  1.与环境刺激有关,如对陌生的病室、抢救室、手术室及诊室感到害怕。

  2.与检查(手术)有关。

  3.与对疾病诊断,预后效果有关。

  4.与和陌生人相处有关,如小儿看到穿白工作服的陌生医务人员感到害怕。

  5.有的病人惧怕其他病友,与担心发生交叉感染有关。

  6.与死亡威胁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说出引起恐惧原因。

  2.病人能正确采用对待恐惧有关知识和方法。

  3.病人的恐惧感减轻,恐惧行为表现和体征减少。

  护理措施:

  1.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鼓励病人表达自己感受,并耐心倾听病人说出恐惧的原因。

  2.减少和消除引起恐惧的医源性相关因素。

  3.充分地介绍与病人有关的医护人员、卫生员及病友的情况。

  4.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到抢救或危重病人。

  5.家庭成员参与,共同努力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如陪伴转移注意力的交谈,适当的按摩等。

  6.儿童患者可请父母适当陪伴。

  7.根据病人兴趣和可能,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可增加舒适和松驰的活动,如呼吸练习、气功、太极拳、肌肉松驰术、瑜珈术等。

  8.鼓励病人参加文化活动,读书报、听音乐、看电视及棋类活动。

  9.对患者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注:恐惧与焦虑的区别在于引起恐惧的威胁是比较具体的,如手术、野兽动物黑暗等,当威胁不存在时,恐惧也就消失了,而焦虑则是对于一个人的信念和保障威胁所产生的一种模糊的忧虑和不适感,恐惧和焦虑能产生相似的交感神经反应,如心血管系统兴奋、出汗、颤抖和口干等,但焦虑还出现副交感神经的反应,如胃肠活动增加,而恐惧是胃肠活动减退,从行为上看,恐惧者表现为注意力和警惕性增高,可采取逃避或进攻来降低威胁的危险性,但焦虑者则表现为全身不安、失眠、无助感和对情景的模糊感,并且不容易躲避和主动出击。

护理诊断及措施4

  一、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护理措施:

  1.采取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症状和体征:异常的心率节律、心悸胸痛晕劂、低血压。

  2.及时发现与识别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形。

  3.准备好急救药物及设备:各种抗心律失常药、除颤器、心电监护仪。

  4.严重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5.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6.监测电解质及氧饱和度的情况。

  7.监测心脏起搏器及植入性心脏自动除颤器的情况。

  二、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再出血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呕血与黑便的发生(变化),并记录其与性质,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等的变化,急性出血需10-15分钟测量一次。

  2.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和消除外界不良刺激。

  3.合理饮食:

  ⑴对少量出血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汁,出血停止后改为半流质饮食,然后逐渐改为软食,给予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

  ⑵指导患者不食生拌菜和粗纤维多的蔬菜及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或硬食,如浓茶、咖啡等。

  4.患者呕血、黑便后护士应尽快消除一切血迹,同时安慰和关心病人,让其安静。

  5.维持静脉通道通畅。

  6.遵医嘱应用止血剂或输血。

  7.给予患者舒适体位。

  8.准备好一切急救药物及用物等。

  三、潜在并发症: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

  护理措施:

  1.严密监测血压、尿常规及24小时出入量。

  2.每日监测体重,监测水肿情况,特别是脚踝、脚趾及面部水肿情况。

  3.观察头痛、眩晕、呕吐、上腹部不适、眼花及视力障碍等症状的`进展情况。

  4.根据病情安排休息,指导患者以左侧卧位为宜。

  5.在饮食上注意,进低盐、高蛋白饮食

  6.保持休养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7.监测胎心变化,观察胎儿有无缺氧。

  8.注意有无阴道出血,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等情况。

  9.按医嘱及时给予镇静、降压、解痉等药物治疗,观察和记录其临床效果。

  10.根据病人兴趣,鼓励病人增加松驰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视,读书报等。

  四、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护理措施:

  1.给药时间、剂量准确。

  2.应用洋地黄药物前后监测心率、心律,当HR<60次/分,禁止给药。

  3.观察病人饮食情况,有无恶心、色视异常。

  4.监测血钾、血药浓度。

  5.避免与钙同时应用(可引起洋地黄中毒的因素)。

  6.了解病人有无下列影响洋地黄用量的因素:肝肾功能减弱,心肌严重损伤、低钾低镁、缺氧(这些情况下机体对洋地黄耐受性降低,易中毒)。

  7.如发现各种快速或缓慢的心律失常,应立即停用洋地黄。

  8.嘱患者若漏服了洋地黄,不要补服。

  五、感染的危险

  定义:个体处于易受病原体侵犯的危险状态。

  相关因素:

  1.与皮肤破损有关。

  2.与静脉留置管有关。

  3.与分泌物排出不畅有关。

  4.与长期卧床有关。

  5.与留置尿管有关。

  注:“有感染的危险”与“潜在并发症:感染”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感染的危险”属于护理诊断,其相关因素均系护理职责范畴之内,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预期目标:

  1.病人能复述感染的危险因素。

  2.病人无感染发生。

  护理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监测体温每四小时1次。

  3.严格观察与感染相关的早期征象。

  4.近需要进行保护性隔离。

  5.限制探视人数。

  6.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的饮食。

  7.加强静脉通道及各种形式引流管的护理。

  8.向病人讲解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病人掌握预防感染的措施。

  9.按医嘱使用抗菌素。

护理诊断及措施5

  一、体温过高

  护理措施:

  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2、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3、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或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5、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

  6、出汗后及时注意治疗或保暖。

  7、体温超过38.5时给与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到体温单上。

  8、遵医嘱给与抗生素、退热剂,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9、遵医嘱静脉补液。

  10、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二、气体交换受损

  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2、保持室内温度20-22摄氏度。湿度50%-70%。

  3、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

  4、改变病人体位,q2h,有利于痰液的移动和清除。

  5、遵医嘱吸氧。

  6、随时观察鼻导管是否通畅。

  7、如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8、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9、必要时吸痰。

  10、如果病人不能保持适当的气体交换,预测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11、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

  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2、保持室内温度18-22摄氏度。湿度50%-70%。

  3、经常检查并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应注意避免身体滑向床尾。

  4、如果有痰鸣音,帮助病人咳嗽。

  (1)指导病人有效咳嗽。

  (2)利用恰当的咳嗽技巧,如拍背、有效的咳嗽。

  (3)在病人咳嗽全程中进行指导。

  5、排痰前可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拍背时要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6、如果咳嗽无效,必要时吸痰。

  7、遵医嘱给予床旁雾化吸入和湿化吸氧,预防痰液干燥。

  8、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副作用。

  9、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如:下床活动,至少2h翻身一次。

  10、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分泌物不能被清除,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插管。

  11、如果病情允许,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注意体位引流的时间应在吃东西后至少间隔1h,以预防误吸。

  四、低效性呼吸型态

  护理措施:

  1、摆好病人体位有利于呼吸。

  2、保持供氧通畅。

  3、鼓励深呼吸。

  4、鼓励病人有效的咳嗽,清除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5、必要时吸痰。

  6、操作前向病人解释,减少病人焦虑。

  7、在病人呼吸困难的急性发作期陪伴病人,使其得到安全感,以减少焦虑。

  8、指导病人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肌肉逐渐放松。

  9、鼓励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采用横膈式呼吸。

  10、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插管和使用呼吸机。

  五、有受伤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2、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3、病人上厕所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4、对意识障碍的病人

  (1)绝对卧床休息,侧卧位,稍微抬高床头

  (2)保持安静

  (3)加床挡防止病人坠床,躁动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必要时给镇静剂。

  5、对视力减退的病人加强防护措施,如活动或外出时有人陪伴,室内光线充足。

  6、对低血压/头晕/眩晕的病人:

  (1)病人下床活动时有人搀扶

  (2)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3)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

  (4)保持周围环境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防滑。

  7、把病人安排在离护士站近的房间里,便于巡视病人。

  六、有误吸的危险

  护理措施:

  1、准备好吸引器以备随时使用,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

  2、咳嗽或呕吐反射降低,或者吞咽困难时立即通知医生。

  3、如果病人意识障碍,让其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

  4、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5、在病人进食期间,包括病人家属应该:

  (1)观察误吸的症状和体征,采取预防措施

  (2)指导家属喂饭时保持病人体位舒适。

  (3)指导家属喂饭技巧。喂饭动作轻柔,每勺喂饭量不要太多,要给病人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病人。

  6、给病人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

  7、鼓励病人进食时细嚼慢咽,告诉病人吃饭时不要说话。

  8、病人进食时尽量让其取坐位或半卧位,并保持这种姿势30-45分钟。

  9、如果病情不允许抬高床头,进食后采取右侧卧位。

  10、对鼻饲的病人:

  (1)进食前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2)进食前检查胃内残余物,残余物多时,暂停进食,并通知医生。

  11、呼吸道分泌物的颜色与所进食或鼻饲的食物颜色类似时,提示可能有误吸,应及时报告医生。

  12、协助病人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

  七、口腔黏膜改变

  护理措施:

  1、饭后进行常规口腔护理每日至少两次。

  2、对严重口腔感染的病人:

  (1)遵医嘱使用局部抗生素和/或抗真菌药

  (2)停止使用牙刷以免进一步损伤口腔黏膜。可以使用消毒棉球和漱口液

  (3)连续使用口唇润滑剂。

  3、对进食问题:

  (1)鼓励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促进组织愈合

  (2)进食微温或凉的`食物和饮料

  (3)少量多餐

  (4)鼓励病人吃软饭,避免黏膜损伤和疼痛

  (5)鼓励使用吸管,有利于吞咽。

  4、让病人在营养师指导下维持良好饮食平衡。

  八、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措施:

  1、给卧床病人制定翻身时间表,一种姿势不能超过两小时。

  2、如果受压发红的部位在翻身后1h仍未消失时,必须增加翻身次数。

  3、如果病情允许,鼓励下床活动。

  4、制定预防皮肤受损的常规措施包括:

  (1)经常更换卧位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2)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

  (3)骨隆突部位可垫气圈或海绵垫

  (4)避免局部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

  5、每次更换体位时都应注意观察并按摩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

  6、发生褥疮后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溃疡面积再扩大并促进愈合。

  7、根据皮肤受损的危险程度,有条件时可使用压力缓解工具,如气垫床。

  8、保持功能体位。

  9、鼓励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九、睡眠型态紊乱

  护理措施:

  1、安排有助于睡眠/休息的环境,如:

  (1)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2)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3)病室内温度舒适,被子厚度合适

  (4)关上灯,尽量不开床头灯,可以使用壁灯。

  2、帮助病人遵守以前的入睡习惯和方式。

  3、建立与以前相类似的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作息时间表。

  (1)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

  (2)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

  4、有计划的安排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

  5、尽量安排能共处的病友同事。

  6、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

  (1)减少睡前活动量

  (2)睡前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或浓茶

  (3)热水泡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

  (4)听轻音乐,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7、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床旁。

  8、限制晚间饮水量。

  9、遵医嘱给安定并评价效果。

  10、对焦虑的病人:

  (1)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的相互信任

  (2)陪伴病人向其解释病情、治疗、检查方面的情况,使其放心

  (3)避免与也处于焦虑状态的病人相处

  (4)确定病人是否需要镇静催眠药。

  11、对于尿频/尿失禁的病人:

  (1)限制病人夜间的饮水量,睡前排尿

  (2)尿失禁病人留置导尿

  (3)便器放在床旁病人能拿到的地方。

  十、焦虑

  护理措施:

  1、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

  2、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

  3、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能使积极配合治疗和充分休息。

  4、使病人感到安全,从而可以放心,必要时陪伴病人。

  5、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鼓励病人当产生焦虑时告诉工作人员。

  6、通过连续性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7、当护理病人时保持冷静和耐心。

  8、当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手术检查时用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的进行解释。

  9、说话速度要慢,语调要平静,尽量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10、安排安静的房间,避免与其他焦虑病人接触。

  11、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感官刺激。

  12、协助病人认知他的焦虑,以便主动采取调整行为。

  13、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练气功、听音乐等。

  14、帮助病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强调出现焦虑感觉时也能使用符合逻辑的应对措施。

  15、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

【护理诊断及措施】相关文章:

护理诊断及措施06-03

肥胖儿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10-19

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09-15

新生儿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如何呢11-06

产后出血护理诊断措施有哪些呢11-13

产后出血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包括那些内容11-11

羊水过多的护理诊断11-12

巨大儿的诊断要点及护理方法10-06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