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

时间:2024-01-23 09:37:55 美容 我要投稿

循证护理1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择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2例, 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选择传统常规护理, 实验组选择循证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心功能Ⅰ级、Ⅱ级患者分别为28例和16例, 显着多于对照组的10例和7例, 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6例和1例, 显着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5例和9例;实验组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P<0.05) ;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择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状况, 并且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循证护理(精华15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临床应用;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状况[1]。就此, 本文选择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2例来探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 具体资料如下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2例, 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51例中男29例, 女22例, 年龄范围在38~76岁, 平均年龄为 (57.3±3.2) 岁, 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前壁、后壁下壁的例数分别为13例、9例和8例, 前壁并后壁11例, 后壁并前下壁7例;对照组患者51例中男28例, 女23例, 年龄范围在39~75岁, 平均年龄为 (56.8±2.7) 岁, 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前壁、后壁下壁的例数分别为15例、10例和9例, 前壁并后壁13例, 后壁并前下壁1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均无差异, 均有可比性 (P>0.05) , 排除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异常患者等, 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包含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同时对患者进行给氧等一些基础性护理。

  实验组患者护理过程则应用循证护理, 主要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小组, 小组中的护理人员应分配好相应的工作, 翻阅来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历, 询问专业人员有效的护理方法等, 然后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第二、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记录患者出现的气喘、乏力等不良症状, 并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包含心功能分级情况、心律失常状况、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和心律失常状况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 实验组51患者中, 心功能Ⅰ级、Ⅱ级患者显着多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显着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实验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和心律失常状况对比[n (%) ]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对比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之一,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2]。由于此病症发病比较突然,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致残、致死状况, 并且在治疗后患者也极易出现诸多不良并发症, 尤其是出现心律失常并发症[3]。

  而在本文研究结果数据显示, 对照组应用传统常规护理后, 所有患者整体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33%, 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后, 所有患者整体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0%, 且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P<0.05) [4]。由此可知, 相对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而言, 循证护理模式是依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入手制定的标准化护理方式, 使患者从住院到出院期间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治疗和护理,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择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5]。

  参考文献

  [1]刘梅芳, 吴凤家, 杨满芳, 等.术前访视联合循证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xx, 12 (7) :46-47.

  [2]鲍晓, 王鸣鸿, 刘惠宇.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xx, 36 (2) :88-89.

  [3]姚静.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xx, 6 (2) :125.

  [4]季春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xx, 3 (13) :154+156.

  [5]韩松梅.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xx, 2 (16) :23.

循证护理2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市某医院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对照组中(n=34),护理纠纷率为10(29.4%),护理差错率为11(32.35%),积极行为参与率为22(64.7%),家属的满意率为23(67.65%);而在实验组中,护理纠纷率为3(8.8%),护理差错率为1(2.94%),积极行为参与率为31(91.18%),家属的满意率为30(88.23%);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积极行为参与率以及家属的满意率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循证护理能够减少护理的出错情况,降低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的纠纷,提高患儿的参与率,让患儿的家属对治疗的结果更加的满意。

  关键词:循证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实践

  循证护理是最近几年逐渐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主要表现在明确客观的概念上来完成工作。现在,循证护理咋我国正得到了越来越为广泛的应用,在儿科治疗领域应用更为广泛。所以分析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和分析了我市某医院收治的68例儿科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分析结果归纳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市某医院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29例,幼儿的年龄范围为0.5岁至5.5岁之间;有26例患者腹泻,有27例患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炎患者5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例,肺炎患者有3例,有2例患者为泌尿系统感染。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者类型等方面均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中具有统计和分析的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上,增加应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实验组患儿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所示:

  (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护理人员要增强自身的医护素质,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的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康复,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医护人员要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善于总结护理时的经验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要针对每个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方法。

  (2)缓解患儿焦虑情绪。患儿在进行治疗时,常常会出现焦虑的现象,医护人员要协助患儿消除焦虑的情绪。医护人员要鼓励患儿家长在其身边陪伴治疗,家长本身也可以给患儿提供一些连续、固定的'护理,例如可以给患儿提供一些玩具、物品、实物等感官护理。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轻抚、拥抱等来表达自己的善意。这些都有助于患者内心焦虑情绪的消除。

  (3)患儿疼痛护理。患儿往往对疼痛都会有着过激的反应,尤其是侵入性治疗前,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缓解患儿内心的焦虑情绪。在患儿治疗过程中,通过鼓励、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来分散患儿内心焦虑的内心,缓解侵入性治疗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感,对于许多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患儿,医护人员要与其进行沟通以及心理疏导,增强患儿接受治疗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分析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家属的满意率以及积极行为的参与几率。

  2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表1可知,在对照组中(n=34),护理纠纷率为10(29.4%),护理差错率为11(32.35%),积极行为参与率为22(64.7%),家属的满意率为23(67.65%);而在实验组中,护理纠纷率为3(8.8%),护理差错率为1(2.94%),积极行为参与率为31(91.18%),家属的满意率为30(88.23%);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积极行为参与率以及家属的满意率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反抗的现象比较常见,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往往会出现抑郁、怀疑的心里,另外患儿的家长也比较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现象,这不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所以对患儿的及时治疗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情绪调控,另外还能够帮助提高患儿的质量质量,这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循证护理能够减少护理的出错情况,降低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的纠纷,提高患儿的参与率,让患儿的家属对治疗的结果更加的满意。

  参考文献:

  [1]王美先.循证护理在儿科病房整体护理模式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5(03):378-379.

  [2]黎娟,彭燕丽.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7):171-172.

  [3]王佳音.心理护理在儿科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11(06):301.

循证护理3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常发生于妊娠期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可达9.4%,严重影响围生期母子健康,是产妇和围生儿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如何避免其发生,并早期介入处理,减少并发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研显示,早期的护理干预也可以有效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并在其发生后改善血压情况,提高顺产率,降低分娩风险。本研究对4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

  (n=43)和护理组

  (n=47)。对照组患者,平均

  (25.0±5.4)岁,平均妊娠

  (37.9±3.2)周;护理组患者,平均

  (25.2±5.3)岁,平均妊娠

  (37.3±3.5)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平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第7版的标准:

  (1)妊娠期首次出现血压≥140/90mmHg

  (1mmHg=0.133kPa),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2)血压在分娩后逐渐恢复正常,一般在3个月内;

  (3)伴/不伴有上腹部不适,排除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病史;

  (4)产后确诊。

  1.3方法所有患者入院由同一组医护人员给予护理和治疗,对照组患者按照以往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

  (1)一般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细心照料患者饮食、睡眠等,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可适时辅助产妇作适量运动,孕妇尽量左侧卧位,避免宫内窘迫。

  (2)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加强病情观察,每天测量患者的体质量变化,评价水肿程度,定期测量尿蛋白,给予间断性的低流量吸氧治疗。按医嘱监测血压,认真完成交接班,加强夜间观察,随时更新临时救护车里急救药物和器材。

  (3)产程护理:第一产程时间较长,正确引导患者分娩,鼓励患者自然分娩,密切观察胎儿的基本状况。第二产程需要患者配合宫缩用力,可允许患者近亲进入产房给予精神上的支持。第三产程,医护人员配合药物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大出血,做好抢救准备,婴儿顺利娩出后及时给予处理,并告知产妇婴儿健康状况。

  (4)子痫护理:患者发生子痫后,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抢救,帮助左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开通静脉通道,给予特级护理,保持安静、避免刺激。病情稳定后,适时终止妊娠。

  (5)产后护理:产妇分娩结束后身体虚弱,同样会因情绪波动、哺乳等引起抽搐,仍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随时关注患者的主观症状,并做好患者皮肤和外阴部等的护理,预防坠积性肺炎、深静脉栓塞等的发生。

  护理组实施循证护理,通过循证问题的提出、循证支持以及循证实践的方法来对患者进行护理。

  (1)循证问题:自制关于患者需要解决问题的调查问卷,以了解患者的需要。

  (2)循证支持:根据患者的反馈,查阅数据库,确定相关的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后,可以将其作为护理的依据。

  (3)循证实践:①健康教育: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告知患者相关知识,让其了解妊娠高血压疾病对于母婴的影响,进而提高自我的保健意识。在检测血压、胎心监护等项目时,应告知其检测的实际意识,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依据检测的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引起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②饮食护理:注意要低钠饮食,控制钠的摄入量。③病情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主要表现是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后效果和高血压症状的'程度、持续时间相关,因而维持适当的血压值是母婴安全的一个重要关键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地关注脉搏、血压。应密切地关注患者的尿蛋白量、尿量、尿比重,注意是否会发生隐性水肿。积极地预防子痫的发生,应及时地纠正诱发因素,避免先兆子痫发展为子痫。在恶化成为子痫后,应该迅速地处理,避免进一步对母婴危害。④用药护理:在给予扩容、降压、镇静等药物时,应该注意药物的用量用法、药理作用、药物副作用等。⑤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一方面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交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处理措施,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不必过分担心自己与胎儿的健康;另一方面,用幽默的语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的心情放松,避免情绪的大幅度波动。

  1.4观察指标同一组人员分别用标准水银血压计对不同患者定时测量血压。记录所有患者最终分娩方式,包括顺产、剖宫产。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

  (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

  (%)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干预后血压变化比较护理组产妇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t=6.394,P=0.000;t=6.070,P=0.000)。

  2.22组患者最终分娩方式比较护理组产妇经护理干预后顺产34例,顺产率达72.3%,明显高于对照组30.2%

  (13例)

  (χ2=5.068,P=0.024)。

  3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多于妊娠22周后出现,以头痛、视力模糊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流行病调查显示初产妇、孕妇的年龄过大或过小、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均是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妊娠高血压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高,危害大,是产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循证护理是基于科学可信的研究成果,依据所获得的证据来提出问题,并寻找实证,进而确定最佳的护理措施,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注重个体化的差异,以广大病人为中心,成为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中采取循证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血压变化,并影响了最终分娩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后,产妇血压控制较好,顺产率也较高,可达72.3%,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

  (1)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深入了解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的影响,在意识上重视妊娠高血压疾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地控制病情,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2)通过饮食护理,让患者正确饮食,避免误食会影响患者病情的食物,同时通过正确饮食促进病情的恢复,有效地促进血压下降。

  (3)用药护理:通过用药指导,让患者正确用药,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

  (4)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让患者的心情平静,减少不必要的紧张、焦虑等,让患者认识到只要适当地处理就不会影响到胎儿健康,降低担忧情绪,提高顺产率。综上,循证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并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循证护理4

  1循证护理在护理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临床医疗护理模式的重新架构和专科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管理要求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循证护理以护理科研引导护理实践,提高护理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发展的新形势[1]。护理管理者应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新的管理模式转变,依靠职位和组织权威以及经验管理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2]。因此,我院护理部组织全体护士长认真学习循证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邀请上级医院护理专家来院讲座,传授开展循证护理的经验和方法,选派学历高、富有科研精神的外科护士长为代表,在外科率先开展循证护理,以点带面,在临床工作中逐步实现循证护理的全院性开展。

  2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护理队伍日益壮大,新护士和年轻护士的比例占到全院护士的1/4,在护理培训方面除了常规三基外,带教老师对新护士和年轻护士在循证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引导年轻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对现存的护理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利用所学知识和最新信息进行大胆探索,善于运用最佳科研证据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年轻护士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熟练掌握循证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3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1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提出问题

  首先由护士长召集病区护士学习和领会循证护理的相关内容,通过查询以及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结合临床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所需要讨论的内容,其中包括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模式以及健康教育等。例如外科护理组提出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否需要定期挤压?挤压后是否对患者不利?集尿袋需要每天更换吗等相关问题均可以给予循证。

  3.2寻求循证支持

  护士根据存在的护理问题,通过查阅专著、专业杂志、数据库中的电子文献等信息,得到与临床、经济以及决策相关的证据。以来自于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可信度级别最高。

  3.3循证应用

  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化差异。因此,临床护士要结合自身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将主要证据、个人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应用[3]。护士长在循证护理理论的应用中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选取最适宜的可靠理论来指导临床护理,激发病区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协作氛围,在不断完善临床护士的知识水平,增强理解能力与工作技能水平的时候,有效地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护士长利用业务学习和个案查房等方式,将循证护理的理念渗透到护士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使护士们运用循证护理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4循证护理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循证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要有“整体”观点,而循证护理是将科研结论与患者愿望以及临床经验相结合,是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在护理程序任何一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做到有证可循。因此,循证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4]。

  5循证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循证护理使护士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实施护理,使临床护理人员选择把患者的主观意愿、感受作为直接而重要的`证据,护理人员会更加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关心和体贴患者,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循证护理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临床护理理念以及方法,已经引起临床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循证护理的研究以及实践虽然处于初级阶段,可是其将成为推进经验护理向科学化护理迈进的重要措施。通过循证护理的理念来指导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护理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工作目标、任务以及要求,对临床护理理论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6]。循证护理系统的理性认识以及应用,对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总之,应用循证理念指导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可以使护士整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进而使医院持续、良好地发展。

循证护理5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经验,这是她的优势,但是也造成了其在临床工作中常常沿袭着前人的经验,而相对缺乏在微观上进行解释的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中医的护理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其缺乏科学的依据的临床决策在实践中高达85%,很多护理实践活动是凭借经验和直觉来进行[4],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医护理整体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尽管近年来中医护理的著作和论文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是质量并不理想,多为经验总结性的文章,而缺乏严密的科研设计,研究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并且缺乏对研究成果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评价。因此在中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理念,有利于提高中医护理在科研方面的科学性,对于推进中医护理学科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5]。

  深化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中医护理的整体观既包括人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性,又包括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同意。循证护理同样强调整体观,其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健康需求出发,在提出问题时多考虑患者,在寻找和搜集证据时强调对患者的有利性。循证护理和中医护理都涉及整体这一观念,都将患者的感受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作为护理的目的,但是循证护理的整体观念更多的考虑到了人文本身,随着医学模式逐渐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临床工作中进行的诊治决策需充分考虑临床研究的证据、医生的经验以及患者的意愿。

  而中医护理虽以“辩证施护”为其理论的核心,但是该提法作为一个方法论毕竟不够全面。护理面对的是“人”而非“证”,如果简单的以“辩证施护”的方式实施中医护理,可能存在着资料收集不全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继承“辩证施护”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创新。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给予其全面而系统的评价,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对护理工作进行修正和完善,形成一套新的护理实践模式。

  中医护理中的辩证施护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搜集来的`患者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但是其在对患者疾病的本质进行判断时往往存在着证据不足的现象。循证护理可以通过科学的证据对临床进行管理,寻找证据是其中心思想,其在解决临床问题时更加强调文献证据的作用,并对这些证据进行严格的分级,然后应用于实践。它弥补了中医护理的不足,为中医护理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证据,使其临床实践具有可信赖的科研结果进行解释和支持。

  加快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进程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评价临床护理的方法,在科学思维的同时更加强调证据,与中医“辩证施护”的观点相同,都是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做出护理决策。但是由于中医中复杂的“症”与“症候”,护理人员的经验不同,可能基于不同的辩证施护方案,中医诊断往往以主观经验为主,而缺少客观指标。将循证护理引入中医护理中,有利于不断完善中医护理的理论体系[6],重视临床工作中科学证据的运用,并总结和分析实践所取得的干预效果,为以后实施中医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促进中医护理工作不断进步。

  促进科研发展护理人员通过最好的护理实证制定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状况,并能满足患者身心以及社会等多方面要求的护理几乎是循证护理开展的关键。而在传统的中医护理研究中观察法、调查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传统的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当今医学的发展。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中医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人员了解最新的护理科研成果和科研选题决策。随着循证医学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和操作找到了其可以信赖的科研成果进行解释和支持,成为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突破口,护理人员也在充分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开展广泛的临床试验研究,加快对传统护理思想的验证并将其转化为临床成果,满足人民健康的需求。

  循证护理是一项集体合作项目,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责任心,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因此在将其与中医护理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步星辰一个良好的模式。

循证护理6

  从 1992 年 Mm aster大学 Go don Guy at^页导的 小组对循证医学正式命名至今,人们对循证医学的 兴趣迅速增长,综合分析认为,循证医学课程可提 高医学本科生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信 息管理能力三方面核心能力。护理学作为临床医 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其发展的现状呼唤护理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护理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主 体,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满足 患者的利益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发展循证 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成熟均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省内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现状进 行调查分析,探讨在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 途径。

  1对象与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省内有代表性的七个 城市十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520人,采用自行 设计的问卷,以医院为单位,按统一的指导语进行 问卷调查并收回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循证医学的认知现状及对循证医学的需求和态 度。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4.8%。所有数据 采用SPSS3. 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493份,男性8 人,占1. 6%;女性485人,占98. 4%。年龄19 ~60 岁(平均31.15 ±7.44)。学历:本科以下323人, 占65. 5%;本科169人,占34. 3%;研究生1人, 占0.2%。学位:无学位381人,占77.3%;学士 111人,占22.5%;硕士 1人,占0.2%。职称:初 级315人,占63.9%;中级171人,占34.7%;副 高级7人,占1.4%。职务:有行政职务的40人, 占8. 1%;无行政职务453人,占91. 9%。

  2.2 循证医学的知晓度把知晓程度分为4类:对 循证医学一无所知为不了解;听说过循证医学的概 念和方法为一般了解;对循证医学概念和方法有一 定认识为比较了解;理解其含义并能在工作中使用 循证医学为很了解。493名护理人员中,对循证医学 很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占 3.0%、19.3%、55.0%、22.7%,不同城市、学历 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知晓度。临 床护理人员获取循证医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分别 为医学杂志占26.6%;网络占26.2%;同事交流占 24.7%;学术讲座占16.4%;继续教育占15.(0%; 老师讲授12. 6%其他占4.3%。影响护理人员循证 医学认知的主要障碍依次为英语水平有限、无法获 得免费全文文献、文献检索策略难掌握。

  2.3医护人员对循证医学教育的态度和需求通 过调查,认为有必要学习循证医学92 9%。认为 在专科开始开设循证医学课程185人,占37.5%; 在本科阶段开设241人,占48.9%;在研究生阶段 开设51人,占10. 3%。认为应设为必修课244人, 占51.(0%设为选修课234人,占49.(0%。多数 护理人员建议应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增加教育机 会;尽早在学校教育中开设此课程;提供获取循证 医学知识的条件,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 内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自己的临床 实践。

  3讨 论

  3.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国外通过随机对照试验 证明了循证医学自我继续教育方式远优于传统的'继 续教育,进而作为培训临床专科医生的重要手段。 调查发现,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普遍偏低, 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比较少,不同 学历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循证医学知晓度有明显差 异。高学历、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比较了 解或很了解的所占比例较高,原因可能与这些人员 的基本素质较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1和计算机 水平,有相关的科研教育背景,在工作中有较多的 继续教育机会,有较强的进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和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素质有关。而且调查表 明,影响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的主要障碍有英语 水平有限、文献检索策略难掌握。因此作为医院的 管理者有责任有必要提供一切机会鼓励临床护理人 员通过各种途径在职提高自身学历,提高英语和计 算机水平,加强医学统计、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学 习,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打下坚实的基 础。

  3.2普及循证医学继续教育循证医学是派生于 临床流行病学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实践EBM不仅 有利于科学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工作质量,而且有 利于合理分配与应用社会医疗资源和改善医患或护 患关系。护理学作为临床医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 科,其发展的现状呼唤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护 理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的 高低对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满足患者的利益需求具有 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和 实践,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促 进学科成熟均有重要的意义|31已成为国外 许多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并被纳入全科医 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培训明显滞后13114— ' 本次调查护理人员中对循证医学比较了解或很了解 的并不是很多,与其他文献|4—61报道结果基本一 致。92. 9%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学习_多 数人建议应普及循证医学教育,强化循证医学学 习,尽早应用于临床实践。临床护理人员获取循证 医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分别为医学杂志占 26. 6%;网络占26.2%;同事交流占24.7%;学 术讲座占16.4%;继续教育占15.0%;老师讲授 12.6%;其他占4.3%。就继续教育而言,循证医 学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医学工作者 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循证医学的普及,使受 教育者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终结 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是这一层次循证医学教 育的主要目的171。因此,我们除了要增加医学杂 志、图书的种类、数量外,要充分利用目前网络的 影响,加强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定期举办学术 讲座或科室小讲座,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 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购买生物医学数据库从而 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条件,形成 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不断地进行观念更新、 知识更新,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3.3加强循证医学学校教育本次调查中, 48. 9%的人员认为应该在本科阶段开设循证医学课 程,37. 5%的人员认为在专科就开始开设,10.3% 的人认为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开始开设该课程;51 % 认为应设为必修课,49%认为应设为选修课。四川 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已将循证医学纳入本科生和研 究生课程。相关研究认为对医学生的干预和影响显 然比对已经毕业工作的医学人员要方便和有效。循 证医学本身几乎不改变医学的基础理论,因此,对 在校学生的循证医学教育应更多的集中在整个学习 过程的中后期,并且可以进行系统和稳定的教育,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循证医学的实施策略。

  4小结

  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在护理 领域产生了新的护理理念一循证护理,其重要性越 来越被卫生保健人员所重视,已经成为护理界目前 研究的热点,护理专业发展的必要成分、卫生保健 系统和21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在护理工作中进 行循证医学实践对提高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关系、 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和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的意义。我们应该从各个层面,通过各种途径,借 助多种媒体普及循证医学教育,让更多的临床护理 人员掌握循证医学知识,提高循证医学能力,深刻 理解循证医学原则并灵活运用,成为能够在21世 纪为人民提供最佳护理服务的护理工作者。

循证护理7

  糖尿病足(Diaees fo^DF)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 发症之一。本病于1956年由Okla提出,1972年Olerall 再次明确其定义为:糖尿病病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 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3]。是 糖尿病的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 残、致死的主要因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 细菌感染等常常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 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近年来,糖 尿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病人数也在逐渐增 多,但发生率及所占比例却在逐年下降,这都得益于糖尿 病诊疗措施的完善,如采用中西结合,内外合治,多法并施 的综合疗法,其中护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拟从临 床护理的一些实践,结合权威文献资料有关临床护理的可 靠证据,就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1对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度”的把握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的重 要环节。一般原则是,糖尿病病程较短,体质较好,以糖尿 病足为首发表现,且创面多为湿性坏疽者,要求严格控制 饮食的摄入;糖尿病病程达十年以上的糖尿病足,一般患 者身体痩弱,抵抗力低下,创口颜色暗淡,分泌物清稀、无 臭,生长速度缓慢,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应适当增 加,否则创面组织缺乏营养支持,生长乏源,难以愈合。有 学者认为糖尿病足伤口不易愈合,为加速伤口的愈合,患 者饮食中必须有充足的蛋白质[4]。然而,是否予充足的营 养补给应该结合患者的体重指数(BU1)情况、合并并发症 多少、当前的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lAlq的高低而 定,一般情况,对于高BMI(男性> 5Kg/m女性> 24Kg/ m2)、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DF患者,主张严格的饮 食控制;而EMI过低(男性< 25Kg/m2女性^ 24 Kg/m2) 同时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甲亢)或贫血的DF 患者,则应积极给予必要的营养补充,包括精细优质蛋白 的补充。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和UKIDS(英 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已证实,糖尿病足患者同样可以从 饮食控制中获益,该研究还强调饮食控制应当个体化[5]。 可见对DF而言,饮食控制必须因人而异,因并发症而异。

  2心理护理的“过度”与“不及”

  由于糖尿病病程长,难治愈,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给 患者带来巨大精神负担;同时高昂的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 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疾患主要来 源于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两方面。于是,这部分患者往往 因悲观失望而迫切希望得到来自家人,朋友及医护人员的 关心、鼓励和安慰,同时又特别容易被激惹,表现为言语过 激,脾气暴躁,无名怒火。因此,医护人员在实施护理之 前,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是否为空巢家庭、丧偶等)及 性格特点,揣摩其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和 调试。大量的临床护理实践及研究已证实,心理护理可以 发挥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对DF患者而言,心理 护理也必须把握好过度与不及的问题。部分糖尿病足患 者往往有逆反心理,常常在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时将素时的 积怨莫名的往医护人员身上发泄。这时,心理护理多了不 如少的好;相反,对于性情温和而渴求得到关心的患者,耐 心细致的心理调试将有助于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 疾病康复。

  对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度”的把握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的'重 要环节。一般原则是,糖尿病病程较短,体质较好,以糖尿 病足为首发表现,且创面多为湿性坏疽者,要求严格控制 饮食的摄入;糖尿病病程达十年以上的糖尿病足,一般患 者身体痩弱,抵抗力低下,创口颜色暗淡,分泌物清稀、无 臭,生长速度缓慢,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应适当增 加,否则创面组织缺乏营养支持,生长乏源,难以愈合。有 学者认为糖尿病足伤口不易愈合,为加速伤口的愈合,患 者饮食中必须有充足的蛋白质[4]。然而,是否予充足的营 养补给应该结合患者的体重指数(BU1)情况、合并并发症 多少、当前的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lAlq的高低而 定,一般情况,对于高BMI(男性> 5Kg/m女性> 24Kg/ m2)、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DF患者,主张严格的饮 食控制;而EMI过低(男性< 25Kg/m2女性^ 24 Kg/m2) 同时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甲亢)或贫血的DF 患者,则应积极给予必要的营养补充,包括精细优质蛋白 的补充。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和UKIDS(英 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已证实,糖尿病足患者同样可以从 饮食控制中获益,该研究还强调饮食控制应当个体化[5]。 可见对DF而言,饮食控制必须因人而异,因并发症而异。

  3胰岛素使用的价值及其“利”与“弊”

  将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足的局部治疗已经很普遍,目 前认为胰岛素可以改善局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乳酸 堆积,促进感染局部M值升高,增强细胞修复力[6];可以 降低局部血糖,加速组织修复,使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及利 于溃疡愈合[7]。对于胰岛素用量的大小,胰岛素使用的类 型、是否稀释以及稀释的度等问题,就近十年的相关文献 来看,差别很大。剂量大小尚可根据局部溃疡面的大小灵活选择,对于剂型的选择上,还未发现有关普通胰岛素、人 工胰岛素、混合胰岛素之间的疗效差异的试验和临床研究 结论。稀释与否及稀释度的循证学证据尚缺如。因此,尽 管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呈现出有益的作用和价值, 但目前的证据来源还停留在经验的层面。目前的共识是, 胰岛素的使用并不是多多益善,一般地,对于血糖控制较 理想的患者,足部胰岛素的使用有造成局部低血糖之弊, 使抵抗力降低,影响溃面愈合;而对于胰岛素抵抗(insL1n resistance R)和/或高胰岛素血症(hyperjnsu丨inmia)患者,由于其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剌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 增殖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这于创面愈合显 然不利,此时局部胰岛素的使用应当谨慎。因此,我们认 为在缺乏可靠的循证学证据之前,是否局部使用胰岛素应 结合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况而定。

  4中药外用的适应症及其“扬”与“弃”

  临床和试验研究结果已证实,中药具有改善局部血循 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速溃疡愈合的作用。并在临床 上得到小范围应用。然而,目前文献有关中药外用治疗糖 尿病足的报道多属小样本、非随机、非盲法研究,个人经验 色彩较浓厚。因而,其被认可和推广尚缺乏令人信服的证 据。就糖尿病足而言,按糖尿病足W angr分级法(即将糖 尿病足分为0 ~ 5级:0级一有发生足部溃疡的高度危险 性,但尚没有溃疡形成;1级一有浅表性溃疡,没有临床感 染征象,但可出现胼胝;2级一有较深足部溃疡,可伴有蜂 窝组织炎,但无深部脓肿和骨髓炎的形成;3级一可出现深 部感染、骨髓炎和脓肿;4级一有局限性坏疽:5级一坏疽累 及整个足部。)指导中药的局部外用更具有科学性。我们 认为,0 1级溃疡是中药汤剂使用的适应症,2级非开放性 溃疡仍可适当的选择中药治疗。任何2级以上的开放性足 溃疡,中药汤剂的使用原则上应列为禁忌。依据有以下几 个方面:①创面新生组织娇嫩,局部神经损害不同程度损 害,感觉减退,浸泡或熏洗时易造成烫伤;②中药汤剂残渣 微粒较多,易留置或藏匿于创口深部及褶皱处,形成异物, 影响愈合;③创口急性期脓液及分泌物较多,中药浸泡或 熏洗有造成脓液之弊,使感染扩散。现代药理证实[8],桂 枝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发汗、镇痛抗菌之效;伸筋草、红花 等活血祛淤药具有改善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抑制血小 板聚集[9],改善局部供血、供氧,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 复,可作参考使用。

  5结语

  糖尿病足是长期高血糖并继发于神经和血管损害的 一种慢性并发症,其护理涉及饮食、心理、运动及药物等多 学科知识,需要多层面,全方位的调护。目前,有关糖尿病 足的循证护理研究正在积极开展,并不断的深入。可以肯 定的是,把循证医学护理结论用于指导糖尿病足的临床护 理,结合具体的病情,护理措施个体化,将有助于更好地促 进疾病康复,降低截肢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 量。

循证护理8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需要消毒的器械300包,将所有器械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0包。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配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管理,记录两组器械在护理期间的各种数据,然后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评分等情况。结果:在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得知实验组器械的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以及灭菌质量评分分别为(96.25±0.15)分、(91.55±1.36)分、(90.35±2.75)分,对照组的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以及灭菌质量评分分别为(62.26±0.35)分、(63.45±1.17)分、(61.47±2.16)分,组间比较,实验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进行消毒的器械,进行循证护理管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效果

  如果一个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不到位,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医疗事故,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同时对医院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本研究分析探讨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我院需要消毒的器械300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流程进行总结、分析,取得满意结果,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我院需要消毒的器械300包,将所有器械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0包。对两组的器械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配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管理。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实际管理操作方法为:1)问题分析。护理人员应该对往期在消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护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2)文献、评价证据。护理人员要检索搜寻消毒的相关的文献,对医院消毒消毒供应的消毒流程的标准进行了解和总结。并通过自评和他评的方法对护理工作的效果进行检测,找出其中的不足,分析其风险,综合考虑后,重新制定方案。3)管理计划。护理人员和相关的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记录、修改和完善。4)基本管理:消毒毒供应中心护理负责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保养、包装、灭菌和发放,护理人员应经常对器械进行保养,检查器械质量,如有损坏及时登记和修理,做好物品清点工作,定期交换班次。5)物品管理。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标准操作流程,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各个环节,建立相关的.监督部门,相互制约。6)灭菌管理。灭菌员负责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及灭菌程序,正确的装载及卸载,按规范进行常规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灭菌组长定期对灭菌过程及灭菌物品进行抽查,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7)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应保持消毒供应中心环境整洁,无灰尘、无霉点、墙上无裂缝,地面无死角垃圾,工作前后应用消毒液擦抹物体表面,去污区和包装灭菌区拖把和抹布应分开固定放置,并标有标记。去污区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2次,每季度对无菌物品存放区进行一次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消毒供应中心严格区分去污区、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生活区。物品流动从污到洁,人员流动从洁到污,不交叉,不逆行[2]。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器械在护理期间的各种数据,然后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评分等情况。这三项质量评分根据相关的医学消毒标准进行评定,每项质量评分的满分为100分,所得的评分越高,说明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和检验采用卡方检验,数据显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在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实验组器械的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以及灭菌质量评分分别为(96.25±0.15)分、(91.55±1.36)分、(90.35±2.75)分,对照组的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以及灭菌质量评分分别为(62.26±0.35)分、(63.45±1.17)分、(61.47±2.16)分,组间比较,实验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论

  循证护理就是以现代护理念为核心指导的一种个性的、整体的、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将循证护理应用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中,可将医院的实际情况、临床科室的情况与现实和管理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并可直接应用于管理方法的制定中,提高管理决策的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执行力,可以找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既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而提高消毒工作的质量[3]。在本研究,将医院需要消毒的300包器械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以及灭菌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对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进行消毒的器械,进行循证护理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消毒的整体质量,对于医院的消毒工作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波 王芳 张燕 隋丽娜 单位:吉林省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金凤,冯章伶,洪锦兰,等.循证在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模式转变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093-5095.

  [2]吴满荣,郑艳芬.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18):4112.

  [3]童文珍,范秀娟.PDCA循环在消毒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药杂志/专集:2016:1.

循证护理9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好发于夏秋交接季节,且全年均有发病,并以3岁以内婴幼儿高发,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亦有部分患者通过消化道口口传播[1]。一旦发生手足口病,将对患儿机体各器官脏器功能均造成一定影响,严重病例部分可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合并手足口病脑炎,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2]。研究证实,合适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且对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旨在比较循证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1月—20xx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病毒培养检测及脑脊液检查确诊,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1岁~6岁,平均年龄(2.3±0.5)岁;病程1d~6d,平均(2.3±0.3)d;存在头痛者33例,严重呕吐者31例,精神萎靡者29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岁~6岁,平均年龄(2.4±0.5)岁;病程1d~6d,平均(2.4±0.3)d;存在头痛者34例,严重呕吐者32例,精神萎靡者30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观察组护理方法实施循证护理,首先,根据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建立循证护理组并确立循证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结合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设立循证问题,其主要关注点在于护理干预对患儿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腰椎穿刺引起不适的护理问题、住院期间患儿发生医院感染问题、治疗后患儿肢体功能预后不良的护理干预以及住院期间针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变化护理干预问题。结合最新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学教科书进行资料收集,总结临床护理经验,通过小组讨论明确护理干预方法。循证护理措施落实与实施需要在循证护理组长组织下,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循证医学资料,在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护理实践,实施循证护理措施,以更好地提高护理干预对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及改善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实施有效的腰穿前后护理工作及健康指导,加强住院环境护理,确保病房消毒及探视制度的落实,针对可能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实施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并针对患儿及其监护人进行有效心理干预。

  1.2.2对照组护理方法实施常规内科护理,如入院教育、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和出院健康教育等。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方法

  比较2组干预后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结果,统计2组退热时间、头痛消退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其中脑脊液检查采用腰椎穿刺法获得脑脊液2h内送检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并实施脑脊液培养,针对连续3次脑脊液培养无细菌生长者,则判断为脑脊液无细菌或病毒生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干预后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白细胞水平、蛋白水平、葡萄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头痛消退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为手足口病临床分期第二阶段,多出现于发病后5d以内,做好该阶段的治疗与临床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及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因此阶段患儿存在的个体差异,同时因就诊时机以及病毒感染种类的不同,常规护理往往效果不理想,故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研究证实不同的护理干预对于患儿预后存在一定影响,其主要依据为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本病的病情特点。针对小儿患者的循证护理一切从患者出发,并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其注重护理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及早发现患儿病情变化,通过大量循证医学证据,采用最佳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循证护理,可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的观察、了解其治疗效果,对于早期可能出现并发症进行及及早干预,从而改善疾病转归,阻断疾病向重症脑炎发展,提高临床治愈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需要行脑脊液检查,以利于对患儿病情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指导[4]。本文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并增加对病房的巡视频率,对并发症及可能出现的危重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循证护理建议护理人员每间隔15min~30min对患儿进行1次巡视,针对患儿体温、头痛头晕及呕吐以及肢体肌肉痉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存在抽搐甚至呼吸抑制等情况进行了解,判断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心律变化情况对病情的影响,针对存在感染性休克患儿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通过循证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可能发生的危重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疾病向严重阶段发展。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总之,针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实施循证护理,能更好地促进患儿配合腰椎穿刺,了解病情变化,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循证护理10

  术前充分利用各种医疗信息资源,了解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初步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其间每一个步骤,都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作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相互交流等途径解决。术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并相应护理;术后要继续进行必要的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

  术前恐惧采用FAVS评分进行测评,满分是10分,1~3分为轻度恐惧,4~6分为中度恐惧,7~10分为重度恐惧;围手术期生存质量采用QOL评分进行测评。1.4统计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整理后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内镜下止血夹治疗各型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数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

  结果

  1术前恐惧发生情况

  对照组40例病人中,有11例轻度恐惧,12例中度恐惧,9例重度恐惧,恐惧总例数为32例,术前恐惧发生率达80%;而治疗组有17例轻度恐惧,6例中度恐惧,3例重度恐惧,恐惧总例数26例,术前恐惧发生率仅为65%。两组患者术前恐惧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情况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讨论

  手术病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机体损伤,而手术本身对病人也是一种创伤。同时,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患者不能很好的.理解手术的过程,术后的效果等问题。因此,围手术期病人,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很容易产生各种紧张焦虑,这不但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效果,而且对于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极为不利。因此,如何消除患者的术前恐惧和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成为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3]。

  作为近10年内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方法,循证护理模式受到了临床上广泛的亲睐。循证护理模式以科学的依据作为基础,结合众多的护理发展经验作为指导,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效果。循证护理的步骤为循证问题,即通过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循证支持,即已大量的科学研究结论为基础,并融入丰富的护理经验,再决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循证观察,即对前述的效果进行分析,再行制定后续计划;循证应用,即正确的护理计划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整合各种医疗信息资源,有科学的依据作为基础,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给予护理措施,切实完善了临床护理[4]。

  本研究中,治疗组在患者术前恐惧评分、围手术期生存质量均有明显的改善。最终得出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患者术前恐惧及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改善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11

  1资料

  1.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3份,回收303份,所有问卷均按要求完成所有问题的回答。在303名调查对象中,工作年限≤5年有181名(59.7%),5.1~10年50名(16.5%),10.1~15年22名(7.3%),>15年50名(16.5%);护士161名(53.1%),护师77名(25.4%),主管护师56名(18.5%),副主任护师8名(2.6%),主任护师1名(0.3%);中专学历6名(2.0%),大专学历199名(65.7%),本科学历98名(32.3%)。

  1.2对EBN认知情况

  有105名认为对EBN基本知识比较熟悉,其中44名(14.5%)熟悉EBN并有实践经验,61名(20.1%)熟悉但未实践过;有51名(16.8%)听说过并了解相关内容,88名(29.0%)仅听说过EBN,59名(19.5%)没听说过EBN。分层分析显示,随着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提高,护理人员对EBN知识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见表1)。但仅有5名(1.7%)准确回答出EBN的三大基本要素,而有17名(5.6%)将“护理专家个人认可相应的护理措施”列为EBN的基本要素。有142名(46.9%)将“工作繁忙而无时间学习”列为影响学习EBN知识的主要因素,82名(27.1%)认为因为缺乏获取护理信息的渠道而无法学习。270名(89.1%)护理人员表示对学习EBN知识感兴趣,163名(53.8%)将参加学术讲座作为学习EBN知识的首选方式。

  1.3EBN实践技能的情况

  在制定和实施护理方案时能够遵循EBN基本原则的有62名(20.5%),而169名(57.8%)主要是依据个人、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的经验。大多数护理人员(206名,占68.0%)在需要时才查阅文献,仅34名(11.2%)经常主动查阅文献。在收集资料时面临的最大障碍是:69名(22.8%)认为是没时间查资料,124名(40.9%)不知从哪些数据库可以查阅到所需的资料,98名(32.3%)能够查得到资料,但不知道如何从中筛选有用的资料。对于收集到的资料的评估,有8名(2.6%)将临床随机对照(RCT)护理研究的结果作为首选,而248名(81.9%)并不注重是否为RCT,认为只要符合自己要求的就采用。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9名(3.0%)认为非常熟悉,而有所了解的119名(39.3%),已忘记或一无所知的175名(57.7%)。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方面,185名(61.1%)认为外语水平低,无法查阅资料,87名(28.7%)可以借助字典阅读资料,仅有3名(1.0%)可以熟练阅读外文资料。

  2讨论

  2.1对EBN的认知情况和学习态度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宁市内多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专科的护理人员,有较强的护理实践能力和经验,但仅有1/3的护理人员对EBN的较为熟悉,而大部分人员对EBN的认知程度低下,此与非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相似。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提高,护理人员对EBN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呈现显著提高的趋势,也与相关调查结果相同。但大多数护理人员对学习EBN知识是感兴趣的,而参加学术讲座被认为是学习EBN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高学历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在职人员的EBN继续医学教育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EBN知识水平。

  2.2阻碍学习和实践EBN的因素

  本调查以及其他调查均显示,因工作繁忙而缺乏学习时间是影响护理人员学习EBN的主要因素。这可能与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大、大部分时间疲于打针、输液等日常机械工作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护理人员对开展EBN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学习和实践EBN的积极性[3]。实践EBN的基本技能包括:发现护理实践中的问题;熟练地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对其准确评价;找到解决护理问题的最佳证据并加以应用和验证等。有调查发现,多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从未遵循EBN的原则,处理临床护理问题时都是按专业书籍和(或)个人经验和(或)同行指导的传统模式进行。本研究也显示,在制定护理方案时,“请教年资高的护士或护长”仍然是最常采用的方式,并有少部分人员将“护理专家个人认可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为唯一依据,仅20.5%的护理人员能够遵循EBN的基本原则。可见大部分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实践EBN的意识和技能较低,在制定护理方案时仍采用以经验为依据的传统模式,而不是以证据为基础的EBN模式,这将不利于肿瘤专科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3总结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护理人员主动获取文献资料的积极性不高,利用文献的`能力也不强,而且在筛选资料时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无法对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准确评价。在有关调查中也发现类似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护理人员在工作后,接受的继续医学教育中缺乏相应内容的培训和指导有关;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存在缺陷,EBN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甚至滞后,导致护理人员的文献检索、统计学分析等能力的欠缺。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学习EBN知识的积极性和实践EBN的能力,目前有多种方式可借鉴:护理管理机构和决策部门要重视EBN的推广应用,并创造开展EBN的软硬件条件;加强对高学历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科学安排护士的日常工作,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机械劳动以及非护理工作内容,让护理人员有一定的时间学习EBN知识;采取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由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提高护理人员的EBN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等。

循证护理12

  【摘要】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还需要很多的实践课程来实践,比如常见的正确抽药方法、抽血方法等等。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习惯使用旧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也比较习惯这种教学方式,因此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使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是,循证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进行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本文的主要探讨问题。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教学;循证护理

  一、循证护理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循证方法应用到护理教学中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循证教学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等媒介查询相关的教学资料及文献,这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检索能力,另外阅读外语文献的能力也会在无形之中有所提高,还有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除此之外,循证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从不同的方向评判事物的好坏,这也是在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

  (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循证护理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常出现的问题等可以大大改善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严重脱节情况的发生,使得书本上生硬的知识鲜活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护理学的热情和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用更加理智的思维判断并作出证明,而不是用感觉作出选择;除此之外,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日后进入医疗机构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

  (三)对教师来说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由于教授护理学的教师已经习惯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循证方法的引入对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有需要的话还要查阅相关的文献,以一种专业谨慎的态度对待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因此,循证护理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循证护理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做好循证护理的基础知识普及教育。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讲授循证护理的起源发展、基础概念、实施步骤等等,做好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还很滞后,基本上没有引入循证护理的先例,对于学生的循证学习技能培养更无从谈起,因此想要和国际护理教学相接轨就必须尽快开展起循证护理教学工作。旧有的护理教学模式主要是照本宣科,以课本为主要的教学参考,严格按照书本上的步骤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思维比较固定,在临床护理中死扣课本,不会灵活使用书本上的知识。在面临临床突发状况的时候常常会手足无措,不能及时做好护理工作,甚至造成很严重的医疗事故。但是传统教学方法传承多年还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的,学生通常会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反观循证护理,则是注重临床知识和经验的传播,以现在最先进的临床案例为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习视野,这就可以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医疗机构供职的时候可以将所学到的临床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结合起来,灵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最合适的护理方法,这也是循证护理颠覆传统护理教学的一个表现。通过这样的前沿知识的熏陶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灵活应变能力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刚开始应用循证教学方法很难改变固有的根据习惯与经验来判断的方法,要认识到这是缺乏理论知识支撑的,还有很大一部分甚至是错误的护理方法,要循序渐进地改变思维方式,用更加科学的循例护理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论方向。要注意在平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还要提倡学生运用理性的辩证分析法来对课程上展示的案例进行深入的详细分析,这样还能够使学生参考和借鉴其他人的想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护理方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在传统护理教学法之上进行循例护理教学。虽然传统护理教学法有很多的弊病及瑕疵,但其能够绵延至今还是说明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因此在应用循例护理教学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护理教学方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进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的设计上还应该参考传统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水平进行区别式的教学。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最前沿的护理案例,然后提出最新的护理理念,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彼此进行思想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有进步和提高。教师还应该布置开放式的作业来帮助引导学生搜索并汲取先锋文献中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三)实施的步骤。循例护理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确定问题、文献检索、案例评价、系统回顾、护理实践、成果分析。教师需要告知学生下一堂课的研究问题,然后由学生下去自主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登陆相关的学术站进行查找和下载,了解并学习到近期的研究热点及其他前沿知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很多意见的分歧,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观点分析及详细阐释,这就是系统回顾的过程。最后就是护理实践和成果分析环节了,由于学生不能参与到临床护理中,就需要将学生的困惑反映给一线护理人员并由他们进行专业的讲解,最后每个小组进行互评讨论,概括总结。

  结语

  总之,循例护理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未来护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各个学校需要积极应用循例教学方法进行护理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尖端护理人才,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述彬.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融入循证护理教育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xx(2).

循证护理13

  1方法

  对照组采用多模式镇痛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1组建循证护理团队

  组建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循证护理小组,三级岗护士为责任护士,具体负责疼痛的评估、护理实施、指导一级岗、二级岗护士的工作等。小组成员接受循证护理和多模式镇痛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实践,经护理部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团队。

  1.2循证问题

  小组与科主任、主诊医生、管床医生、患者、家属交流、讨论,确立本研究的循证护理问题:骨折、疼痛、多模式镇痛、焦虑、抑郁、睡眠等。

  1.3循证支持

  小组利用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在万方数据资源、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OVID(LWW)、MEDLINE等进行循证问题检索。小组阅读、分析、提炼文献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将最佳实证予以整理、归类,结合骨科护理实践经验,考虑患者个体化需求,初步制定个性化护理规划。

  1.4循证应用

  (1)疼痛评估: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强度、疼痛持续状态、影响疼痛因素、疼痛产生的不良症状等,每日评估2次,若VAS>5分,遵医嘱给予额外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第1天每6小时评估1次,术后第2天每8小时评估1次。

  (2)疼痛护理:根据骨科无痛病房要求,骨折患者入科后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静脉注射,加强骨折部位固定和体位舒适护理,科学应用牵引装置、肢体软垫、床的角度等缓解疼痛。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看报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提高痛阈。术后严密观察镇痛泵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若VAS>5分,及时联系麻醉医生会诊。

  (3)睡眠护理:保证镇痛效果,使患者在相对无痛的状态下入眠。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温度20~24℃,湿度50%~60%,护理人员动作轻盈,护理工作不影响患者睡眠。睡前不喝兴奋性饮料,如可乐、咖啡等,保持心情舒缓,可用温热水泡脚,听轻音乐,排空大小便等。

  (4)心理护理:小组成员有计划、有步骤与患者建立温情的护患关系,利用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通过交流、肢体接触(抚摸、握手、盖被子等)、病情护理等放松患者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耐心、互动地倾听患者不适主诉,特别是不良心理的'主诉,引导、鼓励其倾诉,小组成员对其倾诉表达同情,并适时予以心理疏导,安排康复病友小范围交流,使其树立积极态度。小组成员着装整洁,语言亲切,动作娴熟,面带微笑,将欢愉、乐观的情绪表达给患者,协助患者建立自信、豁达、开朗的医疗态度。

  2讨论

  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不符合舒适医疗要求。多模式镇痛是指应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和2种以上的镇痛方法,阻断疼痛产生的不同时期和靶位,减轻疼痛的中枢和外周敏感化,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疼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资料表明,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因此,加强骨科患者多模式镇痛的护理具有现实意义。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循证医学思想在护理专业中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以往以经验护理为主的护理模式,根据临床实际护理问题,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遵循最佳科研成果,结合护理实践经验和患者需求,制定最佳护理措施。根据骨科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特点和多模式镇痛理念,查阅文献资料,讨论、总结最佳护理方案,术前遵医嘱应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术后加强镇痛泵镇痛效果护理,观察组术后12、24h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可提高多模式镇痛效果;术后48h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术后48h时疼痛程度较轻有关。患者因疼痛、手术等刺激,内心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护理前HAMA、HAMD评分较高,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与临床研究一致。睡眠不佳可致免疫功能低下,不利于术后康复,观察组对影响患者睡眠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个性化护理举措,SR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文献报道一致。总之,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多模式镇痛效果,改善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是建立骨科无痛病房的重要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14

  摘 要:1临床资料 20xx年6月-20xx年6月选择我院住院分娩感染HIV阳性产妇6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年龄在19-36岁之间,其中49例剖腹产,20例自然分娩。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均顺利出院,产后婴儿全实行人工

  关键词:医学护理论文发表,发表医学护理学论文,褥疮护理论文投稿

  1临床资料

  20xx年6月-20xx年6月选择我院住院分娩感染HIV阳性产妇6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年龄在19-36岁之间,其中49例剖腹产,20例自然分娩。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均顺利出院,产后婴儿全实行人工喂养,定期门诊随访,监测HIV。

  2研究方法

  2.1分组将所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实行循证护理,对照组34例实行整体护理。

  2.2循证护理方法

  剖析HIV感染产妇的具体特点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最佳的护理,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3]。

  2.2.1收集资料

  通过一定的技巧方法,发现并提出护理问题,主要的问题有针对护理人员心理、产妇心理的的问题。护理人员担心被传染,在工作中态度不积极,或者有歧视HIV感染产妇的语言及行为,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进行;HIV阳性产妇,担心疾病被别人知晓,急需保护隐私,担心婴儿被感染HIV。提出护理问题,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预防再感染,避免母婴传播。

  2.2.2文献分析及评价搜集大量文献,由科里学历及临床经验较高的护理人员,应用科学的方法,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及临床实用性。对所有HIV阳性产妇进行询问或问卷调查,明确其心理需求,及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2.2.3指导护理实践

  寻找实证,以最佳的证据,联合临床多年的工作经验,根据不同产妇现实存在的不同情况,实行个体化护理措施。

  2.3评估指标所有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产妇焦虑和抑郁,功能性便秘,乳房胀痛,手术切口愈合,婴儿保护,母亲康复及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情况,按常规测评标准给予各指标打分评判,护理满意度是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2.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对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数据做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结果

  产妇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分析观察组产后抑郁及焦虑明显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护理后功能性便秘、乳房胀痛、手术切口愈合、母亲康复、婴儿保护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艾滋病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无法治愈、高传染性、高死亡率均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再对症处理的基础上,预防艾滋病发生或者预防HIV的再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4]。针对HIV阳性产妇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进行循证护理,一定程度上明显的改善产妇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功能性便秘、乳房胀痛的发生,促进手术切口愈合,促使婴儿保护,利于母亲康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4.1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无明显器质性损坏而出现的肠道症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其与精神因素、心理压力、缺乏运动及不良饮食密切相关[5]。患有功能性便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长期下来存在明显的.不良情绪,加重病情的进展,同时随着疾病的加重其不良情绪亦明显加重,生活质量相应下降,两者互为影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进行必要的疏导,指导其正确饮食,多食膳食纤维,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必要的运动,促进肠蠕动。

  4.2乳房胀痛

  产后乳汁分泌,未正确处理,堵塞乳腺管,乳汁淤积形成硬结引起乳房胀痛。在整个产褥期均可发生乳房胀痛,给产妇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增加了发生乳腺炎的几率,对于艾滋病产妇极易诱发严重感染危及生命。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能促进乳房硬块的吸收,减轻乳房胀痛,缓解产妇身心双重的痛苦[6]。

  4.3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

  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为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切口愈合不良主要指切口感染、局部血肿、切口裂开等。其直接关系到产后子宫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造成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增加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产妇生命[7]。对于HIV阳性产妇,产后应严格预防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情况发生,增加产妇营养,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必要时进行胃肠外营养,适当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积极治疗合并症。此外,保证室内环境清洁通风,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期进行室内环境及物品消毒,预防控制切口感染。在HIV阳性产妇产后,护理人员应设计严密的护理计划,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给予精心的护理,定期给切口进行换药,促进切口愈合。

  4.4新生儿护理

  告知产妇母乳喂养,感染新生儿的危险较大,母乳中HIV的数量是母婴传播的直接危险因素,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几率明显增加,嘱其进行人工喂养,减少母乳喂养引起的母婴传播。指导产妇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需求,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配方奶粉。婴儿本身各器官功能发育不良,抵抗力较弱,人工喂养时应确保奶具消毒彻底,注意奶液的新鲜及合理配方,避免引起腹泻、营养不良及鹅口疮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此外HIV感染产妇,药物对其婴儿是救命药,提高母亲喂药的依从性,采用简便易懂的方法,教会母亲正确有效的服药时间、剂量,强调药物对婴儿的重要性,交待不能随意停药、减药,会导致不良后果。访视期间还可通过电话了解婴儿服药情况,有无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且督促母亲给婴儿按时按量服药[8]。

  本文69例住院妊娠合并HIV阳性产妇,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产妇均顺利出院,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服务满意度均在98%以上,产妇产后身心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高,循证护理具有科学性,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并且进一步促进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循证护理15

  循证医学(EBM)就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它是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一经问世,便在医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循证医学的基本特征由3大要素组成即最佳临床证据、熟练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循证医学所要求的临床证据有3个主要来源,它们分别是: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性评价;荟萃分析或汇总分析[1]。循证医学的主题思想根据问题寻找证据,因此用循证医学理念培养临床医学生,便于学生在临床学习中掌握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积极有效地运用相应的研究成果,帮助临床医学生改善临床思维固有的习惯,丰富临床经验,积累更新知识。因此,循证医学应用于肿瘤临床教学是临床医学生培养的新方法。

  1肿瘤外科护理临床教学现状

  目前,相对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肿瘤外科的发展日益更新,致使传统的治疗方法不断受到挑战。但目前肿瘤学属于二级学科,而我国现行医学本科教育中并没有将其划为本科生的必修课,并且在全国众多医学院校仅将肿瘤学的部分的分支学科纳入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选修课。也正因此,肿瘤学科的教育通常是以继续教育为主。由于肿瘤科经常成为被忽略的教学内容,学生对肿瘤外科知识的掌握甚少,等到这些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护理阶段时,这些刚刚进入肿瘤科的医师往往对肿瘤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系统。

  2循证医学的应用

  就目前临床医生培养来说,继续教育是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的首要选择。而循证医学时代的来临,对肿瘤学科的教学又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结合肿瘤学科的特点,探讨如何将循证医学运用到肿瘤学科临床实践这一问题十分必要[2]。因为正确地引导,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学生初到临床实习,会对所见到的一切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兴趣恰恰是最好的源动力,所以正确地引导这种兴趣对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而循证医学会告诉学生在肿瘤外科护理实习中需要重点观察什么,查找病人身上的哪些护理问题,哪些问题是需要快速解决的,又有哪些是新进展、新观点。同时积极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根据所见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护理肿瘤晚期病人疼痛的方法为例,过去的`处理观念较为冷漠,而现在的态度则更为积极。而对口服止痛药会引发便秘的处理也出现了很多种解决方法等等,由此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起来是激发学生兴趣最好的方法。近几年,许多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配合新的辅助治疗,不仅会减轻了手术创伤,还显著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所有这些医学观念的改变,并不是医生主观臆断的,都是以循证医学作为基础的。身教胜于言教,在肿瘤外科临床护理实习过程中,医学生往往会把带教老师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典型例子。而对于医学生而言,由于医学是一门要求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临床实习就变得尤其重要[3]。因此,要让同学明白肿瘤外科护理工作的临床经验是靠日积月累慢慢积累起来的道理,带教老师就必须为人师表,起到典范作用,需时时注意自身的仪表,还有带教期间的言行举止,时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带教教师还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技能水平,细心周到的服务,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提升自身的素质。

  3结论

  运用循证医学理念来培养临床医学生,需要学生在临床学习中积极有效地探寻和应用相应的研究,主动探索并适应肿瘤外科护理的快速发展的需要[4]。医者父母心,与此同时,还应在临床护理学习中积极培养医学生养成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道德理念,充分有效地运用循证医学方法,从而实行个性化治疗,缓解肿瘤患者的病痛,把肿瘤患者受肿瘤折磨伤害程度降至最低,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务。这样可以提升医学在肿瘤外科临床护理的技能水平,有利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新一代肿瘤外科临床医学人才,为肿瘤外科医学领域添砖加瓦。

【循证护理】相关文章:

循证护理01-23

(合集)循证护理01-23

[精]循证护理01-23

(荐)循证护理15篇01-23

循证护理【优选15篇】01-23

循证护理15篇(荐)01-23

[实用]循证护理15篇01-23

循证护理锦集(15篇)01-23

肥胖儿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10-19

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