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

时间:2024-01-23 09:06:04 美容 我要投稿

循证护理1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20xx年3月到次年3月期间于我院当中就诊的手术室急诊患者当中的56名比较典型性的患者病例,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两组(n=28),对对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参照组则行以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比较分析2组手术室急诊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为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当中的急诊患者行以适当的循证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手术的最终质量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循证护理锦集(15篇)

  关键词:循证手术室护理;手术室急诊患者;应用

  循证护理主要是指以临床经验以及理论知识相结合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做出了一套完整、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手段[1],它强调了医护人员的经验与知识,循证护理对提高当前护理学科的独立性与地位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比较我院手术急诊患者采用循证手术室护理与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分别起到的护理效果,详细参见如下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当中所择取的研究对象是在20xx年3月到次年3月期间于我院当中就诊的手术室当中的56名急诊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2],每组当中2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8人,女性患者10人,观察组男性患者19人,女性患者9人,平均年龄(41.2±3.8)岁。以老年患者居多,大多为骨折。骨折原因主要有车祸、坠落、跌倒等。保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不具备明显的差异(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男女比例、症状等),且差异显示为P>0.05,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而言,采用的主要是常规性的手术护理干预方式,包括[3]: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必须做到果断、动作准确、反应迅速、有效,将手术中必备的器具、器材准备完全,与此同时,还要将心电图以及吸气器械调整到位,为保证患者手术中呼吸顺畅还要为患者调整卧床体位,严格控制供氧浓度与时间。就急症患者来说,为方便及时输血以及输液,医护人员还须为其建立静脉快速通道。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方式如下:首先医护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实际病况、病室状况、心理状态,并给出专业的分析报告,在实施护理前还需要寻找精准的资料收集可能遇到的各类临床护理问题,并找寻最佳解决方案,为科学循证护理做好准备。在手术进行前医护人员要将手术意义、手术环境、手术过程、手术必要性以及手术麻醉方式介绍给患者,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认知,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除此之外,还要向患者讲明手术的注意事项[4],为使手术顺利进行还要可以为患者减轻一些心理压力,多与患者交流,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必须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在充分了解患者情况的前提下方能访察护理干预对象,并且关心其在手术之后的各项情况变化。

  1.3疗效评定标准

  充分结合本院的相关判定标准,将最终治疗效果分成以下几个等级,即显效、缓解、无效。首先,显效:患者完全好转,为显效;缓解:患者的各项指标有一定的好转;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没有显著好转,甚至发生恶化的趋势。另外,关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结合包括心理护理、饮食结构调整、护理工作质量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患关系等项目展开系统的判定,共五项内容,总分100分,分数不足60分则为不满意,60到80分则为满意,8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整体满意概率为十分满意的概率和满意概率的总和。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文当中,结合数据类型,将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对涉及到的数据展开分析和处理,针对计数资料选择(n,%)进行表示,并行以卡方进行检验。P<0.05的情况下为存在明显的差异。

  2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5.71%,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且非常显著.

  3讨论

  循证手术室护理主要是根据医护人员通过对护理工作的'计划,明确、审慎地运用科学依据[5],再将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所做出的科学性护理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它需要医护人员将患者要求、临床经验以及科研结论相结合,以此作为手术护理的依据,这类护理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加强手术室工作的质量水平。就本次研究来说,对照组当中采取的是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当中采取的是循证护理干预模式,经过对比,观察组整体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5.71%,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且P<0.05;另外,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上,两组进行对比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整体满意程度为100%,对照组则为89.29%,显然存在P<0.05。从整体上来看,对急诊患者行以循证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加强护理工作依从度,令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敬.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xx,18:205-206.

  [2]张梅,喻瑛,龚俊仙.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xx,29:101-104.

  [3]杨会芝.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xx,02:240-241.

  [4]陶丽芬.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xx,10:81-82.

  [5]鲁美丽.循证手术室护理用于手术室急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xx,23:175-176.

循证护理2

  1资料

  1.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3份,回收303份,所有问卷均按要求完成所有问题的回答。在303名调查对象中,工作年限≤5年有181名(59.7%),5.1~10年50名(16.5%),10.1~15年22名(7.3%),>15年50名(16.5%);护士161名(53.1%),护师77名(25.4%),主管护师56名(18.5%),副主任护师8名(2.6%),主任护师1名(0.3%);中专学历6名(2.0%),大专学历199名(65.7%),本科学历98名(32.3%)。

  1.2对EBN认知情况

  有105名认为对EBN基本知识比较熟悉,其中44名(14.5%)熟悉EBN并有实践经验,61名(20.1%)熟悉但未实践过;有51名(16.8%)听说过并了解相关内容,88名(29.0%)仅听说过EBN,59名(19.5%)没听说过EBN。分层分析显示,随着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提高,护理人员对EBN知识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见表1)。但仅有5名(1.7%)准确回答出EBN的三大基本要素,而有17名(5.6%)将“护理专家个人认可相应的护理措施”列为EBN的基本要素。有142名(46.9%)将“工作繁忙而无时间学习”列为影响学习EBN知识的主要因素,82名(27.1%)认为因为缺乏获取护理信息的渠道而无法学习。270名(89.1%)护理人员表示对学习EBN知识感兴趣,163名(53.8%)将参加学术讲座作为学习EBN知识的首选方式。

  1.3EBN实践技能的情况

  在制定和实施护理方案时能够遵循EBN基本原则的有62名(20.5%),而169名(57.8%)主要是依据个人、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的经验。大多数护理人员(206名,占68.0%)在需要时才查阅文献,仅34名(11.2%)经常主动查阅文献。在收集资料时面临的最大障碍是:69名(22.8%)认为是没时间查资料,124名(40.9%)不知从哪些数据库可以查阅到所需的资料,98名(32.3%)能够查得到资料,但不知道如何从中筛选有用的资料。对于收集到的资料的评估,有8名(2.6%)将临床随机对照(RCT)护理研究的结果作为首选,而248名(81.9%)并不注重是否为RCT,认为只要符合自己要求的就采用。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9名(3.0%)认为非常熟悉,而有所了解的119名(39.3%),已忘记或一无所知的.175名(57.7%)。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方面,185名(61.1%)认为外语水平低,无法查阅资料,87名(28.7%)可以借助字典阅读资料,仅有3名(1.0%)可以熟练阅读外文资料。

  2讨论

  2.1对EBN的认知情况和学习态度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宁市内多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专科的护理人员,有较强的护理实践能力和经验,但仅有1/3的护理人员对EBN的较为熟悉,而大部分人员对EBN的认知程度低下,此与非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相似。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提高,护理人员对EBN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呈现显著提高的趋势,也与相关调查结果相同。但大多数护理人员对学习EBN知识是感兴趣的,而参加学术讲座被认为是学习EBN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高学历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在职人员的EBN继续医学教育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EBN知识水平。

  2.2阻碍学习和实践EBN的因素

  本调查以及其他调查均显示,因工作繁忙而缺乏学习时间是影响护理人员学习EBN的主要因素。这可能与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大、大部分时间疲于打针、输液等日常机械工作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护理人员对开展EBN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学习和实践EBN的积极性[3]。实践EBN的基本技能包括:发现护理实践中的问题;熟练地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对其准确评价;找到解决护理问题的最佳证据并加以应用和验证等。有调查发现,多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从未遵循EBN的原则,处理临床护理问题时都是按专业书籍和(或)个人经验和(或)同行指导的传统模式进行。本研究也显示,在制定护理方案时,“请教年资高的护士或护长”仍然是最常采用的方式,并有少部分人员将“护理专家个人认可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为唯一依据,仅20.5%的护理人员能够遵循EBN的基本原则。可见大部分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实践EBN的意识和技能较低,在制定护理方案时仍采用以经验为依据的传统模式,而不是以证据为基础的EBN模式,这将不利于肿瘤专科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3总结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护理人员主动获取文献资料的积极性不高,利用文献的能力也不强,而且在筛选资料时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无法对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准确评价。在有关调查中也发现类似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护理人员在工作后,接受的继续医学教育中缺乏相应内容的培训和指导有关;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存在缺陷,EBN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甚至滞后,导致护理人员的文献检索、统计学分析等能力的欠缺。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学习EBN知识的积极性和实践EBN的能力,目前有多种方式可借鉴:护理管理机构和决策部门要重视EBN的推广应用,并创造开展EBN的软硬件条件;加强对高学历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科学安排护士的日常工作,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机械劳动以及非护理工作内容,让护理人员有一定的时间学习EBN知识;采取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由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提高护理人员的EBN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等。

循证护理3

  循证医学(EBM)就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它是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一经问世,便在医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循证医学的基本特征由3大要素组成即最佳临床证据、熟练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循证医学所要求的临床证据有3个主要来源,它们分别是: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性评价;荟萃分析或汇总分析[1]。循证医学的主题思想根据问题寻找证据,因此用循证医学理念培养临床医学生,便于学生在临床学习中掌握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积极有效地运用相应的研究成果,帮助临床医学生改善临床思维固有的习惯,丰富临床经验,积累更新知识。因此,循证医学应用于肿瘤临床教学是临床医学生培养的新方法。

  1肿瘤外科护理临床教学现状

  目前,相对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肿瘤外科的发展日益更新,致使传统的治疗方法不断受到挑战。但目前肿瘤学属于二级学科,而我国现行医学本科教育中并没有将其划为本科生的.必修课,并且在全国众多医学院校仅将肿瘤学的部分的分支学科纳入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选修课。也正因此,肿瘤学科的教育通常是以继续教育为主。由于肿瘤科经常成为被忽略的教学内容,学生对肿瘤外科知识的掌握甚少,等到这些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护理阶段时,这些刚刚进入肿瘤科的医师往往对肿瘤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系统。

  2循证医学的应用

  就目前临床医生培养来说,继续教育是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的首要选择。而循证医学时代的来临,对肿瘤学科的教学又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结合肿瘤学科的特点,探讨如何将循证医学运用到肿瘤学科临床实践这一问题十分必要[2]。因为正确地引导,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学生初到临床实习,会对所见到的一切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兴趣恰恰是最好的源动力,所以正确地引导这种兴趣对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而循证医学会告诉学生在肿瘤外科护理实习中需要重点观察什么,查找病人身上的哪些护理问题,哪些问题是需要快速解决的,又有哪些是新进展、新观点。同时积极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根据所见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护理肿瘤晚期病人疼痛的方法为例,过去的处理观念较为冷漠,而现在的态度则更为积极。而对口服止痛药会引发便秘的处理也出现了很多种解决方法等等,由此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起来是激发学生兴趣最好的方法。近几年,许多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配合新的辅助治疗,不仅会减轻了手术创伤,还显著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所有这些医学观念的改变,并不是医生主观臆断的,都是以循证医学作为基础的。身教胜于言教,在肿瘤外科临床护理实习过程中,医学生往往会把带教老师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典型例子。而对于医学生而言,由于医学是一门要求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临床实习就变得尤其重要[3]。因此,要让同学明白肿瘤外科护理工作的临床经验是靠日积月累慢慢积累起来的道理,带教老师就必须为人师表,起到典范作用,需时时注意自身的仪表,还有带教期间的言行举止,时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带教教师还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技能水平,细心周到的服务,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提升自身的素质。

  3结论

  运用循证医学理念来培养临床医学生,需要学生在临床学习中积极有效地探寻和应用相应的研究,主动探索并适应肿瘤外科护理的快速发展的需要[4]。医者父母心,与此同时,还应在临床护理学习中积极培养医学生养成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道德理念,充分有效地运用循证医学方法,从而实行个性化治疗,缓解肿瘤患者的病痛,把肿瘤患者受肿瘤折磨伤害程度降至最低,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务。这样可以提升医学在肿瘤外科临床护理的技能水平,有利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新一代肿瘤外科临床医学人才,为肿瘤外科医学领域添砖加瓦。

循证护理4

  1循证护理在护理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临床医疗护理模式的重新架构和专科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管理要求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循证护理以护理科研引导护理实践,提高护理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发展的新形势[1]。护理管理者应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新的管理模式转变,依靠职位和组织权威以及经验管理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2]。因此,我院护理部组织全体护士长认真学习循证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邀请上级医院护理专家来院讲座,传授开展循证护理的经验和方法,选派学历高、富有科研精神的外科护士长为代表,在外科率先开展循证护理,以点带面,在临床工作中逐步实现循证护理的全院性开展。

  2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护理队伍日益壮大,新护士和年轻护士的比例占到全院护士的1/4,在护理培训方面除了常规三基外,带教老师对新护士和年轻护士在循证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引导年轻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对现存的护理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利用所学知识和最新信息进行大胆探索,善于运用最佳科研证据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年轻护士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熟练掌握循证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3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1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提出问题

  首先由护士长召集病区护士学习和领会循证护理的相关内容,通过查询以及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结合临床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所需要讨论的内容,其中包括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模式以及健康教育等。例如外科护理组提出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否需要定期挤压?挤压后是否对患者不利?集尿袋需要每天更换吗等相关问题均可以给予循证。

  3.2寻求循证支持

  护士根据存在的护理问题,通过查阅专著、专业杂志、数据库中的电子文献等信息,得到与临床、经济以及决策相关的证据。以来自于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可信度级别最高。

  3.3循证应用

  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化差异。因此,临床护士要结合自身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将主要证据、个人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应用[3]。护士长在循证护理理论的应用中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选取最适宜的可靠理论来指导临床护理,激发病区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协作氛围,在不断完善临床护士的知识水平,增强理解能力与工作技能水平的时候,有效地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护士长利用业务学习和个案查房等方式,将循证护理的理念渗透到护士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使护士们运用循证护理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4循证护理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循证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要有“整体”观点,而循证护理是将科研结论与患者愿望以及临床经验相结合,是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在护理程序任何一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做到有证可循。因此,循证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4]。

  5循证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循证护理使护士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实施护理,使临床护理人员选择把患者的主观意愿、感受作为直接而重要的证据,护理人员会更加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关心和体贴患者,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循证护理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临床护理理念以及方法,已经引起临床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循证护理的研究以及实践虽然处于初级阶段,可是其将成为推进经验护理向科学化护理迈进的重要措施。通过循证护理的理念来指导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护理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工作目标、任务以及要求,对临床护理理论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6]。循证护理系统的理性认识以及应用,对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总之,应用循证理念指导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可以使护士整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进而使医院持续、良好地发展。

循证护理5

  摘要:高校护理教育改革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课题,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趋势是新世纪护理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尽管近几年有学者对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一定研究,但对其系统深入的研究不多。研究发现,我国护理基础教育设施单一落后、护理实验室在舒适度、灵活性、空气质量和光环境等方面都较差。由此,教学空间环境问题成为护生学习的障碍。拟以当今护理教育设施设计发展趋势为背景,在满足高等护理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实训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基于循证设计理论仿照真实医疗护理环境的教学空间布局方式和设计原则,旨在突破经验设计,以最佳证据为核心,使护理教学空间的建筑设计合理科学。通过对护理教学空间的循证合理化设计促进护理教育发展,以期对今后高校护理教学空间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循证设计;护理教育;护理教学空间

  1国内外循证设计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

  1.1循证设计的历史溯源

  循证设计是一种基于环境心理学和循证医学的设计思想,通过严谨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证实环境和建筑对患者产生的影响[1-2]。循证设计由循证医学发展而来,最早是以美国建筑学者Roger在80年代发表的《窗外景观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论文为典型代表[3],而此后Roger本人也被视为循证设计的鼻祖和奠基人,由此,相关的循证设计论文相继出现,发展迅速。90年代,美国健康设计中心成立,随后与多家卫生机构发起名为“卵石工程”的研究项目,为在此领域有丰富实践与理论经验的专家推出了循证设计认证。20xx年,《循证设计理论指导下的多种建筑》一书的出版将循证设计由医疗卫生建筑设计理论扩大到教育领域。

  1.2循证设计的核心观点

  循证设计定义:“为达到最优结果的设计结果而制订的遵循证据的`建筑环境的有根据的决策过程。”其最初的核心内容是经循证设计保障患者住院安全,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在高校护理教育中进行循证设计研究

  依据循证设计理论,循证设计过程:(1)明确循证目标与目的;(2)查找有关证据的来源,有选择地解读研究证据;(3)提出概念及假设;(4)收集基线数据;(5)督导循证设计过程;(6)在高校护理教育中进行循证设计后开展效果评价。要求高校教师对其他高校相关循证设计案例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选择后,提出准确的循证设计概念和有关假设。护理教学空间的设计旨在突破基于传统经验和感觉以及传统主观臆断设计。其目的是为护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管理者和护理教育工作者提供最优的工作环境,组成一个交叉学科的团队,应用仿真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实物模型来了解高校护理教学的真实情况。研究分为简单模型、仿真模型及功能性模型3个阶段。

  2.1简单模型阶段

  在建立简单模型之前,护理教师就已经花费了一定时间做前期准备与研究,简单模型是用简单材料组成,以方便随时调整。这一阶段由护理教师、教学办人员、高校管理者和专案经理共同参与研究,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征求其对于模型护理教学空间内相关活动的有关意见,如:护生对病房功能区的使用、病房空间、相关护理记录、患者转诊、病房病床的可达性、药物配给、护理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以及护理设备的使用和配置等。征求被调查者对于护理教学空间的效率、安全性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被调查者对护理教学空间进行亲临体会,对护理教学病房模型进行深入体验与思考[4-5]。

  2.2仿真模型阶段

  在第一阶段简单模型建立以后,护理教师根据被调查者的意见和建议负责督导第二阶段仿真模型的建造,进行护理教学实验室场景测试。行动小组对前一阶段得出的成果进行归纳,用于指导仿真模型在护理病房各种常见场景的测试。这些病房场景包括:对患者进行抢救、患者移动、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与药物配制等。经过模拟这些不同的病房情景以评测护生在真实病房环境的反应,这样可以评价护理设备的使用以及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2.3功能性模型阶段

  这一阶段在医院病房中完成,由护理带教教师和护生共同参与完成。带教教师将随机抽取的护生安排在相邻的真实病房中,同时让同一组护理人员护理同一组护生,以方便进行对比研究。带教教师对护生进行定期调查,包括护生对护理教学空间的环境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6-7]。

  3护理教学空间设计的实证研究及其证据分级

  本研究采取规范实证研究,步骤如下: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形成计划、计划的实施、评价结果。

  3.1行动小组及研究现场

  本次行动研究是护理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一起参与的合作式研究。因此,首先要建立稳定的行动小组。本次研究中,行动小组中的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分析护理教学中的问题,以此共同规划、监测方案。在此期间,他们学习参观高校护理实验室,成立行动小组,通过问卷反馈信息,资料收集方法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资料收集方法有:(1)访谈法:使用目的抽样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前期文献循证研究,准备好访谈提纲,通过追问访谈者的方式收集数据及资料。(2)观察法:采用参与式观察,对护理带教教师、校领导以及教学办人员等进行观察,收集资料。(3)专家论证:德尔菲法专家意见咨询,针对系统建模及流程设计等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咨询,为真实了解各领域专家对基于循证设计理论护理教学空间的建议与意见,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计算机专家2名、心理学专家1名、护理学专家3名、人居建筑学专家2名、社会学专家2名共10人,设计专家咨询表,对循证设计理论护理教学空间方案进行论证。专家论证分4轮进行,第一轮:向专家提供研究内容的背景资料;第二轮:专家将对咨询表中所列的问题做出判断并提出意见;第三轮:根据第二轮专家对咨询表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判断;第四轮:基于第三轮,各专家反复论证,或仍保留第三轮意见或提出意见。

  3.2实证研究

  随着心理学、社会学等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的介入,开启了护理领域的实证研究。护理教学空间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影响护理教学效果的因素,先假设结果后探寻原因;(2)研究自然体验产生的护理教育效果,先假设原因后探寻结果;(3)研究护理教育与自然体验之间的因果机制。

  3.3研究证据的分级

  陈耀龙等[8]提出,将信息预先分类,再根据标准将同类信息进行分级,这是遴选大量信息的技巧。护理教学空间设计的实证证据来源于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因为研究的质量存在差异,应该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和证据分级[9],再结合护理教学空间特点,将其研究证据分为4级。

  3.4护理教学空间的循证设计过程

  护理教学空间的循证设计过程为“寻找教学证据—使用教学证据—总结教学成果”。在分析护理教学空间循证设计优劣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制作护理教学空间设计的证据分级流程图

  3.5教学证据的探寻

  首先,行动小组对护理教学空间设计的重点进行研讨,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例如,有关大学生教育需求的假设等。其次,通过系统文献回顾的方法,收集针对研究假设的资料,若收集的文献不能解决问题,行动小组及时召开专家论证会展开相关研究对研究假设进行证明。文献查找的步骤一是计算机的初步检索,应使用较多的有关词汇和词汇的组合在几个权威的数据库检索,保证检索到全面的数据;步骤二是对预检结果通过查看文章题目、关键词、摘要等进行人工手动筛选,根据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最后一步是通读文献和根据证据分级的标准归类文献。

  4结语

  综上所述,循证设计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学建筑和护理教学空间设计的一大趋势,其以最佳证据为中心的理性设计思路的优势,给我国护理教学空间的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可使我国高校护理教学空间和建筑向更舒适、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我国对基于循证设计的高校护理教学空间投资较少,因此在高校教学空间建设设计最初阶段,采用循证科学的方法,可以更好地针对大学生特殊的教学环境需求和个体行为特点,较好地发挥其教育方面的作用,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护理教学空间设计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和工作思路,值得高校相关院、系参考。

  参考文献:

  [1]格伦,罗璇.基于循证设计理念的护理单元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xx(22):25-27.

  [2]孙振宁,杨传贵,贾梅.美国痴呆症康复花园设计综述[J].中国园林,20xx,31(9):75-79.

  [3]吕志鹏,朱雪梅.循证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xx,13(10):24-29.

  [4]史蒂芬,魏德勃,葛一,等.当今美国医疗建筑发展的十大趋势[J].城市建筑,20xx(5):66-73.

  [5]舒平,张晓頔,汪丽君.基于循证理念的建筑设计过程解析[J].城市建筑,20xx(18):45-46.

  [6]龙灏,况毅.基于循证设计理论的住院病房设计新趋势———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医疗中心为例[J].城市建筑,20xx(22):28-31.

  [7]鲁本M.雷尼,罗曼.花园重归美国高科技医疗场所[J].中国园林,20xx,31(1):6-11.

  [8]陈耀龙,李幼平,杜亮,等.医学研究中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的演进[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xx,8(2):127-133.

  [9]郭庭鸿,董靓,孙钦花.设计与实证康复景观的循证设计方法探析[J].风景园林,20xx(9):106-112.

循证护理6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经验,这是她的优势,但是也造成了其在临床工作中常常沿袭着前人的经验,而相对缺乏在微观上进行解释的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中医的护理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其缺乏科学的依据的临床决策在实践中高达85%,很多护理实践活动是凭借经验和直觉来进行[4],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医护理整体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尽管近年来中医护理的著作和论文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是质量并不理想,多为经验总结性的文章,而缺乏严密的科研设计,研究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并且缺乏对研究成果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评价。因此在中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理念,有利于提高中医护理在科研方面的科学性,对于推进中医护理学科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5]。

  深化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中医护理的整体观既包括人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性,又包括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同意。循证护理同样强调整体观,其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健康需求出发,在提出问题时多考虑患者,在寻找和搜集证据时强调对患者的有利性。循证护理和中医护理都涉及整体这一观念,都将患者的感受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作为护理的目的,但是循证护理的整体观念更多的考虑到了人文本身,随着医学模式逐渐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临床工作中进行的诊治决策需充分考虑临床研究的证据、医生的经验以及患者的意愿。

  而中医护理虽以“辩证施护”为其理论的核心,但是该提法作为一个方法论毕竟不够全面。护理面对的是“人”而非“证”,如果简单的以“辩证施护”的方式实施中医护理,可能存在着资料收集不全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继承“辩证施护”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创新。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给予其全面而系统的评价,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对护理工作进行修正和完善,形成一套新的护理实践模式。

  中医护理中的辩证施护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搜集来的患者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但是其在对患者疾病的本质进行判断时往往存在着证据不足的现象。循证护理可以通过科学的证据对临床进行管理,寻找证据是其中心思想,其在解决临床问题时更加强调文献证据的作用,并对这些证据进行严格的分级,然后应用于实践。它弥补了中医护理的不足,为中医护理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证据,使其临床实践具有可信赖的科研结果进行解释和支持。

  加快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进程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评价临床护理的方法,在科学思维的同时更加强调证据,与中医“辩证施护”的观点相同,都是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做出护理决策。但是由于中医中复杂的“症”与“症候”,护理人员的经验不同,可能基于不同的辩证施护方案,中医诊断往往以主观经验为主,而缺少客观指标。将循证护理引入中医护理中,有利于不断完善中医护理的理论体系[6],重视临床工作中科学证据的运用,并总结和分析实践所取得的干预效果,为以后实施中医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促进中医护理工作不断进步。

  促进科研发展护理人员通过最好的护理实证制定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状况,并能满足患者身心以及社会等多方面要求的护理几乎是循证护理开展的'关键。而在传统的中医护理研究中观察法、调查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传统的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当今医学的发展。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中医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人员了解最新的护理科研成果和科研选题决策。随着循证医学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和操作找到了其可以信赖的科研成果进行解释和支持,成为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突破口,护理人员也在充分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开展广泛的临床试验研究,加快对传统护理思想的验证并将其转化为临床成果,满足人民健康的需求。

  循证护理是一项集体合作项目,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责任心,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因此在将其与中医护理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步星辰一个良好的模式。

循证护理7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xx、20xx、20xx届护理本科班的学生,并在20xx、20xx、20xx届护理专科班中随机抽取个别班级的全日制在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共760人,其平均年龄均在19~23岁;其中男护生有30名,女护生有730名;大专护生的人数为220名,本科护生为540名。在我院及相关的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之下,我院的学生积极签署相关的同意书,并且在20xx年2月~20xx年12月开展了循证护理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的结果,对实施教学前后的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1.2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方面:研究小组主要是从相关的《护理学基础》本科教材及《常用护理基本技术》的大专教材这两本教材中提取出相关的循证护理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对便秘患者的护理,对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对尿频、尿急、尿不尽等患者的护理及相关的高热患者的护理和常规的口腔护理及口腔护理漱口液的选择等,在人体的静脉注射方面也有相关的叙述,如无痛注射、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和相关的压疮的预防护理等多达十几项的实践操作,完善了循证护理教学的内容,并能明确的`显示出实施教学前后的效果,对其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教学方法方面:首先,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对相关的知识讲解前,必须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学习方法的介绍,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发放教学大纲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让其主动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护生根据实际的要求自主地寻找有关循证教学的相关检索相文献。该文献可也通过在图书馆或是多媒体行查询,其检索的数据库资源主要包括:①相关的科技期刊;②本校院内的图书馆或是医学情报所发表的议论文、科技报告等其他内部刊物;③Cochrane图书馆。在收集完相关的资料后,这些护生可以通过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发放并开始讨论,其讨论的内容主要可以从课题的研究设计、护理的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关的探究,从而判断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检验调查结果是否具有的可靠性等,最后进行相关的评估与筛选。最后,选择最佳的方案。通过上述的步骤最后筛选出最佳的方案,并将相关的临床的护理措施整理出来,每组护生需将调查得出的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后制作成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如这里以“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为例,可以将循证护理教学的过程设为:首先选定好相关的研究对象,并对该研究对象进行评估,通过学会进行测验,可以知道护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程度,将“大便不禁”这一问题作为循证护理研究的内容,并向护生介绍相关的循证护理概念及循证护理相关的知识,为学生讲解检索相关文献的具体的方法,切实的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治疗大便不禁患者的护理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分组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大便不禁”的国内外相关的护理研究有了相应的了解,将所获的大便不禁患者的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理的评审得出结果,并将结果做成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每组可分别派出代表,对大便不禁患者的循证护理结果进行汇报,护生要认真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将所听到的循证护理知识补充到课本内容中,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护理方法,最后进行考核检验,评价大便不禁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治疗的应用效果。评价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制订调查问卷,以开放式问答的形式对该校的护生在循证教学前、后进行学习效果进行相关的评价。数据收集时间为20xx年12月~20xx年12月,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考试试卷回收率及有效率为100%。并对实施循证护理教学的前后护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研究显示对比前后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2.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可知,相关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施教学后相较于教学前,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且能自主解决相关的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所提升,通过对各项的结果进行比较,P<0.05。

  3.讨论

  学校运用循证护理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将循证护理教学运用到了护理基础教学之中,为大学教材补充了很多缺失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临床实践资料,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时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实用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新方法。通过实践学习,相关的护生可以发现课本知识是有限的,无法跟上临床护理知识发展的脚步,通过实践护生可以体会到临床护理内容的特点,实用且丰富,让护生进一步认识到临床护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对循证护理教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护生积极探索实证的精神,使护生对基础护理观念产生新的看法,学习循证护理教学能够帮助护生转变思想观念,运用批判性眼光来看待现实的事物,而不是以经验和直觉决定护理行为。在运用循证护理教学过程中,护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加强。这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补充自身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能,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帮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循证护理8

  摘要:[目的]比较基于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与课堂教学在护理研究生中开展《循证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月在复旦大学参加《循证护理学》课堂教学的全日制研究生和研究生课堂班8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以同期参加混合模式教学且来自CMB资助的8所高校的全日制护理研究生24名作为观察组。教材、授课内容、教学团队及考核方式均一致。[结果]在课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对循证护理知识的掌握评分均显著增加;对照组学生对循证护理价值的态度更为积极,但对学习循证护理的期望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学生的态度得分和期望得分无显著变化。协方差分析表明,在排除基线不均衡的影响下,混合模式教学比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循证护理的知识、态度、期望达成及能力自评评分。[结论]混合模式教学能够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循证护理学;混合模式教育;线上教学;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教学

  效果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美国医学会的报告中强调[2],应将循证护理纳入到本科、硕士及博士的课程设置中,以加强循证实践能力的训练。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从2001年致力于循证护理的发展,成立了大陆首个循证护理专门机构,以此为平台,进行了系列循证护理研究、教育和培训。2008年将《循证护理学》纳入到护理研究生专业必修课中,2009年又联合上海两所高校构建了研究生课程资源共享体系,将《循证护理学》辐射到上海市[3]。但如何依托复旦大学循证护理的资源优势和平台,将循证护理的教育向全国推广,却遇到了瓶颈。2014年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的资助下,8所高校共同参与的CCNN(CMB中国护理网)混合模式的护理博士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辐射全国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模式,即“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混合模式教学与课堂教学对开展《循证护理学》的教学效果,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支持和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月在复旦大学参加《循证护理学》课堂教学的全日制护理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学员80名作为对照组,以同期参加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混合模式教学且来自CMB资助的8所高校的全日制护理研究生24名作为观察组。

  1.2教学方案

  1.2.1课堂教学对照组参加复旦大学组织的《循证护理学》课堂教学,使用统一教材[4],包括8次理论课,每次4课时,涵盖循证护理的理论与方法学、证据整合、证据传播及证据转化等方面的内容;4次课堂练习,3人或4人一组,就构建循证问题、文献质量评价、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及证据转化进行系统训练;1次作业汇报,3人或4人一组,进行系统评价项目或证据总结汇报。考核方式为出勤率、课堂练习和作业汇报。1.2.2混合模式教学观察组于同期参加复旦大学负责、四川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参与的《循证护理学》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教材、课程内容及授课团队同对照组。包括14周在线学习,以每周为教学单元,每单元均涵盖微课视频、教学内容课件(PPT)、教学内容笔记、阅读材料及主题讨论。在14周在线学习中,完成4次小组作业,3人一组,在截止日期前提交到网络平台,作业内容同对照组。网络平台使用复旦大学elearning系统。在线学习结束后,集中在复旦大学进行为期1周的以专题探讨和系统评价项目练习为主的翻转课堂。考核方式为在线讨论参与率、小组作业及翻转课堂项目练习。1.2.3评价方法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进行效果评价。1.2.3.1课程学习参与情况对照组以出勤率评价其课程学习参与情况。观察组借助网络平台的“站点统计”功能,评价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的情况,包括访问、学习、讨论及资源利用情况。1.2.3.2循证护理知识掌握情况问卷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后对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涵盖循证护理的理论、方法学、证据综合、证据传播及证据转化等。共32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分~5分,1分为没有掌握,5分为完全掌握,总分32分~160分。1.2.3.3循证护理价值的态度问卷了解学生对循证护理价值的态度,包括循证护理对学科发展、临床护理、护理实践、护士决策方面的价值。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1分~5分,1分为不重要,5分为非常重要,总分1分~50分。1.2.3.4开展循证护理能力自评问卷了解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开展循证护理的能力判断,包括构建循证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文献质量评价、系统评价、Me-ta分析软件使用及证据总结等,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分~5分,1分为没有把握,5分为非常有把握,总分1分~75分。1.2.3.5学习循证护理期望问卷了解学生对学习循证护理的期望及期望是否达成,包括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等提升的期望。共35个条目,评分1分~5分,1分为没有达成,5分为完全达成,总分35分~175分1.2.4资料收集方法对照组在授课前及最后一次小组作业汇报结束后,统一发放课前评估问卷及课后评价问卷,15min后收回,共收回80份。观察组在网络平台开放前1周及翻转课堂结束后1周,通过邮件发放课前评估问卷及课后评价问卷,1周内收回,共收回24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或协方差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的一般情况

  对照组年龄(29.52±6.18)岁,除1名博士研究生外,其余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本科为主,26.00%的学生曾参与或主持过科研项目,83.75%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循证方面的学习或培训。观察组年龄(29.96±4.94)岁,除3名硕士研究生外,其余均为博士研究生,学历以硕士为主,全部学生曾参与或主持过1项~4项课题,58.33%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循证方面的`学习或培训。

  2.2课程学习参与情况

  对照组理论学习出勤率为80%~90%,课堂练习出勤率为95%~100%,作业汇报出勤率为98%。缺席的原因包括病假、产假、上班等。观察组在线上教学开放的14周中,24名学生的访问量为5760次,平均每人访问240次,平均每周访问411.43次,平均每人每周访问17.14次。观看微课视频4961次,平均每个视频观看183.74次,平均每个学生观看每个视频7.66次。讨论区共发帖1881个,平均每周发帖134.36个,平均每个学生每周发帖5.60个。打开文件10625次,平均每个学生打开文件442.71次。在线讨论中,有4周学生参与率为83.3%,另外10周参与率为100.0%。除1名学生因课题调研外,23名学生均参与了翻转课堂。

  2.3两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后对循证护理知识、态度及期望达成情况

  经过课程学习,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分均比课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循证护理价值的态度,对照组在课程后态度评分较课程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课程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学习循证护理的期望,对照组在课程后期望得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期望得分在课程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4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循证护理知识、态度、能力及期望达成情况的影响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课前对循证护理知识、态度和期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由于基线的不均衡,故采取协方差分析两种教学模式对循证护理知识、态度及期望达成情况。结果表明,在排除基线不均衡的影响下,混合模式的教学比课堂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循证护理知识得分,平均增加33.97分,并提升了学生对循证护理价值的态度得分,平均增加3.12分,对学习循证护理期望的达成得分高出22.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5学习该课程后学生对开展循证护理的能力自评情况在学习课程后,观察组学生对开展循证护理的能力自评得分为63.79分±7.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5.95分±1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41)。

  3讨论

  3.1混合模式教学提供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崭新学习平台

  护理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因为规模小、资源稀缺等特点,开展联合培养,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是我国目前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有效策略[5]。不管是国外的大学联盟形式还是国内课程资源共享体系[3,6],都因其区域性特点而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本研究中,参加课堂授课的研究生均来自上海市,因高昂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导致该课程对外省市学生不具备可及性。此外,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病假、上班等),课堂授课的出勤率难以达到100%。但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借助信息技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并且对在职学生来说,可以很好地协调工作与读书的时间,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3.2混合模式教学以精致的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学质量

  循证护理学作为研究生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的研究、统计、流行病学基础,因此在现阶段尚不适合采取“慕课”的形式[7]。本项目中混合模式教学是以微课的形式作为教师传递知识的主要媒介,而“微课”是指根据教学目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8]。在本项目中,教学团队不但拍摄了微课视频,并根据每周的教学内容提供了课件、教学笔记、系列阅读材料,每周组织2个或3个在线主题讨论,并根据课程进度安排了4次小组作业,小组作业的考核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而翻转课堂则以个性化指导和建议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讲座、项目练习与汇报,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的环境,弥补了单纯在线学习的不足[9]。因此,通过精致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和质量大大提高,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学生对循证护理知识的掌握评分比对照组高出33.97分,开展循证护理的能力自评评分也显著增加。

  3.3混合模式教学能够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虽然利于教师和学生的直接沟通,但是对课后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掌控。而混合模式的教学借助网络的“站点统计”功能,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包括平台访问、观察视频、打开文件、参与讨论等,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张贴在“通知”栏中,起到激励、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此外,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难以发表深刻的观点。但在线讨论中,学生却有充足的时间查阅文献、反思问题,并进行组织整理,发表深刻、有见解的观点,而这种讨论不但可以促进个人有效的学习,以评判性思维看待问题,而且同学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在本研究中,对照组学生在课程后对学习循证护理的期望评分显著下降,但观察组却达成了课前高度的期望,除了与对照组学历有关外,更重要的是混合模式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循证护理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3.4混合模式教学的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

  混合模式教学的优势在于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但现阶段该模式的推广尚面临诸多挑战,如线上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成本、成绩如何纳入参与院校的学分系统、学生筛选标准、学生中途退出、考核方式、对教师能力的挑战等,因此该模式的持续发展尚需要更多支持,例如参与院校对课程的认可并将其纳入学分系统,制定统一的学生纳入标准,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探索多种途径的翻转课堂形式以降低成本,加强对师资队伍的持续培养等。此外,现阶段尚不能以混合模式教学取代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学历、规模、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其他教育资源情况,发展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促进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CouncilofNurses.Closingthegap:fromevidencetoaction[EB/OL].[2012-12-15].http://www.icn.ch/publications.

  [2]USInstituteofMedicine.Thefutureofnursing:leadingchange,advancinghealth[EB/OL].(2010-10-05).[2012-12-15].http://www.iom.edu/.

  [3]姜安丽,李芳芳,吴蓓雯,等.上海市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0A):64-66.

  [4]胡雁.循证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5]马伟光,刘华平.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41-543.

  [6]李芳芳,姜安丽,顾申.护理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大学联盟及其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7A):990-992.

  [7]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8]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EB/OL].[2013-05-11].http://www.enetedu.com/editor/uploadfile/2012113015400581431.doc,2013-05-10.

  [9]张金磊,王颖,张宅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

循证护理9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典型疾病特征是: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早期诊断的困难性、病程的不可逆性、合并疾病的高发性等,现阶断临床上尚未探索出该病种的有效治疗和控制措施。当前对该类患者实施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干预方案,该治疗方案疗效的发挥有赖于高质量的护理实践活动,而循证护理因能够通过对当前最新最可靠科学依据的正确应用进而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佳优质服务的护理优势,已被证实在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价值独特,我科尝试性地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氧驱动雾化吸入临床护理实践之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xx 年2 月至20xx 年2 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128 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特发性肺( 间质) 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中特发性肺( 间质) 纤维化的诊断[3]。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4 例与对照组64 例,两组研究对象在病程、年龄、男女性别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雾化吸入护理

  1.2.2试验组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实施方法为

  1.2.2.1确定循证问题通过对近5 年相关网络与纸质文献的阅读与查询,寻找并评价证据级别较高的相关护理措施,最后确定最佳最优质最适宜的护理方案。

  1.2.2.2依据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服务①向护理对象施以科学的针对性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解释说明和指导护理。由于该类患者的病情特点是迁延难愈,故患者常需反复多次接受入院治疗,而且即使住院治疗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导致该类患者因经济、病痛的双重压力而处于焦虑、退缩、悲观情绪状态之中,则治疗依从性下降。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患者的实时身心状况及其社会支持力量做出详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耐心细致地向护理对象讲解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其疾病缓解的重要意义,同时做好治疗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和说明,使患者树立起治疗信心,减轻恐惧心理和疑虑情绪,主动依从治疗。②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与寻找到的护理实证支持,将护理对象安置于舒适且利于雾化治疗最大疗效发挥的安全体位。评估护理对象对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耐受程度,以评估结果做为体位安置的指导依据。对于意识清晰、耐受力较好的患者,可将其安置于最佳的半坐卧位接受治疗,床头抬高角度为50~70°,头部置于稍后倾位,上述体位有利于气道保持通畅状态,便于雾化液的顺利吸入并深入至呼吸道深部,可发挥较好的治疗功效;而对于意识处于模糊状态且呼吸无力的护理对象,则将其安置于侧卧体位,床头抬高角度以30~50° 为宜 ,上述体位和角度利于护理对象膈肌的下移,从而使其肺部气体交换量得以增大,最终促使雾化液药滴充分沉降于终末支气管而发挥最大药效。③掌握适宜的雾化液温度、量和治疗时间。向治疗仪中加入冷热度适宜的雾化吸入液,温度控制在35~38℃ , 以避免因过冷或过热所导致的刺激性咳嗽和粘膜损伤,同时注意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以护理对象耐受程度为依据遵循自小至大、动态更改的调节原则,为患者提供最为适宜的雾化量,氧流量控制于6~8 升/ 分为宜,同时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以维持于90% 以上为宜,如低于90% 则应暂停吸入,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低氧血症。雾化治疗时间安排在进餐及服药前后2 小时内为宜,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15~20 分钟,吸入间隔时间的确定原则是:以医嘱为基础,同时结合护理对象痰液的黏稠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动态变化。④严格掌握氧驱动安全护理注意事项: 如正确的吸入方法,吸入频率,暂停治疗指征,协助排痰措施,交叉感染预防措施等。

  1.3评价指标

  1.3.1不良反应出现比例的评价严密监测并详细记录研究对象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呛咳等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与例次。不良反应出现比例= 出现不良反应的研究对象例数/ 总入选研究例数。

  1.3.2依从性的评价标准依从性=( 评价为“依从”病例数+ 评价为“部分依从”病例数)/ 总研究病例数。

  1.3.3满意度的评价标准采用自制的氧驱动雾化吸入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实施调查,评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 xx±s) 表示,两组入选者干预后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入选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出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入选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出现比例和治疗主动依从性的比较[ 例数(%)]组别例数不良反应发生出现比例主动依从性试验组64 2(3.12) 60(93.75)对照组64 10(15.63) 49(76.56)χ2 值5.885 7.479P 值<0.05 <0.05。

  2.2试验组入选者四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选者,(P<0.05)。

  3讨论

  循证护理( 实证护理) 是指临床护理工作者通过对护理实践科学证据、护理实践专业技能、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者的有效结合,确定出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从而向护理对象施以最佳最优质最适宜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了经验式传统护理模式向科学实证指导式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促使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积极主动正确地寻找科学护理实证以指导护理行为向更精准更有效方向的发展,避免了护理服务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本研究将循证护理模式引入至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氧驱动雾化吸入护理过程之中,通过以科学理论和实证为支持的治疗解释和指导、舒适体位护理、对雾化治疗全过程各环节( 雾化液温度、雾化量调节、治疗时间及间隔时间) 的准确把控以及雾化治疗全过程的安全护理等循证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该类病例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依从性,获得了该类患者群体对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解释指导、体位护理、雾化操作、安全护理四个方面的高度认可和评价,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循证护理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xx年11月~20xx年10月的18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中,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21~66岁,平均(45.52±3.24)岁;其中普外科手术32例,骨科手术28例,胸外科手术14例,妇产科手术13例,泌尿外科手术3例,其他手术2例。对照组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19~67岁,平均(45.87±3.41)岁;其中普外科手术33例,骨科手术27例,胸外科手术13例,妇产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2例,其他手术3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及手术种类做好相应的手术准备,并进行护理协作,处理好护理中的突发事件。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术前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预定程序、细节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护理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往案例寻找循证支持,找出适合护理问题的证据,对已经制订好的解决方案、病房与手术室的衔接也给予类似处理;最后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护理经验制订出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模式。术中护理的所有细节问题也要寻找循证支持,找出最佳护理模式,同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并作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进入手术。在术前1d及术后1d进行SCL-90量表评分,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1.3评价标准

  采用SCL-90量表评估患者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包括9个项目,本研究中仅选择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偏执及人际关系进行分析,每个项目均单独评估,但均以2分为是否存在此项不良情绪的分界值,<2分说明无此不良情绪,>2分说明存在此不良情绪,其严重程度与分值呈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

  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的比较两组护理前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

  满意度、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者91例(98.91%);对照组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者82例(89.1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8.32±3.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3±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例(1.09%)并发症,对照组中有7例(7.69%)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已经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遵循和应用科学依据进行临床护理。由于手术都是创伤性治疗方式,再加上对手术治疗和自身病情认识的不全面,患者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主要是配合手术室内的手术,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术中各类仪器、器械的正常使用,保证术区的无菌状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忽略了患者的需求和身心反应,不利于拉近手术室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另外,不同的护理方式也会对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手术质量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选择最佳护理方式的能力。循证护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佳的护理模式,将最适宜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技能与患者的实际情况、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以人文本的护理理念。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最新、最可靠的科学理论,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同时要结合文献、经验、患者的具体需求制订最适合的护理措施,进而避免护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其不仅可以在护理中做到有的放矢,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沟通协调能力,进而增加了对工作的成就感和对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目前,循证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手术室护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也转变了其护理理念,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行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实证,增加了访视内容和次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其理论知识,促进了手术室护理与病房护理的衔接和联系,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了护理人员与病患之间的沟通,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另外,循证护理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问题,护理人员之间、医护人员之间需要互相讨论,互相配合,进而加强了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工作的趣味性、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体现了护理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传统护理和循证护理都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但循证护理改善程度更好。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循证护理根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减少了对患者的不利因素,避免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全面、更周到、更个性化、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循证护理11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择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2例, 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选择传统常规护理, 实验组选择循证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心功能Ⅰ级、Ⅱ级患者分别为28例和16例, 显着多于对照组的10例和7例, 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6例和1例, 显着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5例和9例;实验组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P<0.05) ;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择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状况, 并且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临床应用;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状况[1]。就此, 本文选择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2例来探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 具体资料如下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2例, 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51例中男29例, 女22例, 年龄范围在38~76岁, 平均年龄为 (57.3±3.2) 岁, 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前壁、后壁下壁的例数分别为13例、9例和8例, 前壁并后壁11例, 后壁并前下壁7例;对照组患者51例中男28例, 女23例, 年龄范围在39~75岁, 平均年龄为 (56.8±2.7) 岁, 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前壁、后壁下壁的例数分别为15例、10例和9例, 前壁并后壁13例, 后壁并前下壁1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均无差异, 均有可比性 (P>0.05) , 排除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异常患者等, 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包含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同时对患者进行给氧等一些基础性护理。

  实验组患者护理过程则应用循证护理, 主要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小组, 小组中的护理人员应分配好相应的工作, 翻阅来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历, 询问专业人员有效的护理方法等, 然后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第二、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记录患者出现的气喘、乏力等不良症状, 并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包含心功能分级情况、心律失常状况、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和心律失常状况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 实验组51患者中, 心功能Ⅰ级、Ⅱ级患者显着多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显着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实验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和心律失常状况对比[n (%) ]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对比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之一,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2]。由于此病症发病比较突然,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致残、致死状况, 并且在治疗后患者也极易出现诸多不良并发症, 尤其是出现心律失常并发症[3]。

  而在本文研究结果数据显示, 对照组应用传统常规护理后, 所有患者整体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33%, 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后, 所有患者整体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0%, 且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P<0.05) [4]。由此可知, 相对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而言, 循证护理模式是依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入手制定的标准化护理方式, 使患者从住院到出院期间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治疗和护理,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择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5]。

  参考文献

  [1]刘梅芳, 吴凤家, 杨满芳, 等.术前访视联合循证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xx, 12 (7) :46-47.

  [2]鲍晓, 王鸣鸿, 刘惠宇.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xx, 36 (2) :88-89.

  [3]姚静.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xx, 6 (2) :125.

  [4]季春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xx, 3 (13) :154+156.

  [5]韩松梅.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xx, 2 (16) :23.

循证护理12

  从 1992 年 Mm aster大学 Go don Guy at^页导的 小组对循证医学正式命名至今,人们对循证医学的 兴趣迅速增长,综合分析认为,循证医学课程可提 高医学本科生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信 息管理能力三方面核心能力。护理学作为临床医 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其发展的现状呼唤护理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护理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主 体,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满足 患者的利益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发展循证 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成熟均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省内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现状进 行调查分析,探讨在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 途径。

  1对象与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省内有代表性的七个 城市十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520人,采用自行 设计的问卷,以医院为单位,按统一的指导语进行 问卷调查并收回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循证医学的认知现状及对循证医学的需求和态 度。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4.8%。所有数据 采用SPSS3. 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493份,男性8 人,占1. 6%;女性485人,占98. 4%。年龄19 ~60 岁(平均31.15 ±7.44)。学历:本科以下323人, 占65. 5%;本科169人,占34. 3%;研究生1人, 占0.2%。学位:无学位381人,占77.3%;学士 111人,占22.5%;硕士 1人,占0.2%。职称:初 级315人,占63.9%;中级171人,占34.7%;副 高级7人,占1.4%。职务:有行政职务的40人, 占8. 1%;无行政职务453人,占91. 9%。

  2.2 循证医学的知晓度把知晓程度分为4类:对 循证医学一无所知为不了解;听说过循证医学的概 念和方法为一般了解;对循证医学概念和方法有一 定认识为比较了解;理解其含义并能在工作中使用 循证医学为很了解。493名护理人员中,对循证医学 很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占 3.0%、19.3%、55.0%、22.7%,不同城市、学历 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知晓度。临 床护理人员获取循证医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分别 为医学杂志占26.6%;网络占26.2%;同事交流占 24.7%;学术讲座占16.4%;继续教育占15.(0%; 老师讲授12. 6%其他占4.3%。影响护理人员循证 医学认知的主要障碍依次为英语水平有限、无法获 得免费全文文献、文献检索策略难掌握。

  2.3医护人员对循证医学教育的态度和需求通 过调查,认为有必要学习循证医学92 9%。认为 在专科开始开设循证医学课程185人,占37.5%; 在本科阶段开设241人,占48.9%;在研究生阶段 开设51人,占10. 3%。认为应设为必修课244人, 占51.(0%设为选修课234人,占49.(0%。多数 护理人员建议应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增加教育机 会;尽早在学校教育中开设此课程;提供获取循证 医学知识的.条件,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 内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自己的临床 实践。

  3讨 论

  3.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国外通过随机对照试验 证明了循证医学自我继续教育方式远优于传统的继 续教育,进而作为培训临床专科医生的重要手段。 调查发现,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普遍偏低, 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比较少,不同 学历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循证医学知晓度有明显差 异。高学历、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比较了 解或很了解的所占比例较高,原因可能与这些人员 的基本素质较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1和计算机 水平,有相关的科研教育背景,在工作中有较多的 继续教育机会,有较强的进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和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素质有关。而且调查表 明,影响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的主要障碍有英语 水平有限、文献检索策略难掌握。因此作为医院的 管理者有责任有必要提供一切机会鼓励临床护理人 员通过各种途径在职提高自身学历,提高英语和计 算机水平,加强医学统计、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学 习,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打下坚实的基 础。

  3.2普及循证医学继续教育循证医学是派生于 临床流行病学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实践EBM不仅 有利于科学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工作质量,而且有 利于合理分配与应用社会医疗资源和改善医患或护 患关系。护理学作为临床医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 科,其发展的现状呼唤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护 理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的 高低对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满足患者的利益需求具有 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和 实践,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促 进学科成熟均有重要的意义|31已成为国外 许多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并被纳入全科医 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培训明显滞后13114— ' 本次调查护理人员中对循证医学比较了解或很了解 的并不是很多,与其他文献|4—61报道结果基本一 致。92. 9%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学习_多 数人建议应普及循证医学教育,强化循证医学学 习,尽早应用于临床实践。临床护理人员获取循证 医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分别为医学杂志占 26. 6%;网络占26.2%;同事交流占24.7%;学 术讲座占16.4%;继续教育占15.0%;老师讲授 12.6%;其他占4.3%。就继续教育而言,循证医 学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医学工作者 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循证医学的普及,使受 教育者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终结 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是这一层次循证医学教 育的主要目的171。因此,我们除了要增加医学杂 志、图书的种类、数量外,要充分利用目前网络的 影响,加强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定期举办学术 讲座或科室小讲座,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 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购买生物医学数据库从而 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条件,形成 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不断地进行观念更新、 知识更新,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3.3加强循证医学学校教育本次调查中, 48. 9%的人员认为应该在本科阶段开设循证医学课 程,37. 5%的人员认为在专科就开始开设,10.3% 的人认为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开始开设该课程;51 % 认为应设为必修课,49%认为应设为选修课。四川 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已将循证医学纳入本科生和研 究生课程。相关研究认为对医学生的干预和影响显 然比对已经毕业工作的医学人员要方便和有效。循 证医学本身几乎不改变医学的基础理论,因此,对 在校学生的循证医学教育应更多的集中在整个学习 过程的中后期,并且可以进行系统和稳定的教育,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循证医学的实施策略。

  4小结

  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在护理 领域产生了新的护理理念一循证护理,其重要性越 来越被卫生保健人员所重视,已经成为护理界目前 研究的热点,护理专业发展的必要成分、卫生保健 系统和21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在护理工作中进 行循证医学实践对提高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关系、 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和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的意义。我们应该从各个层面,通过各种途径,借 助多种媒体普及循证医学教育,让更多的临床护理 人员掌握循证医学知识,提高循证医学能力,深刻 理解循证医学原则并灵活运用,成为能够在21世 纪为人民提供最佳护理服务的护理工作者。

循证护理13

  通常来讲SCA病症是现今临床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病症,该种病症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而一旦患者出现该种SCA病症就需要给于其较为有效及时的相关抢救措施以及护理措施。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到20xx年3月之间患有SCA病症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同时选取20xx年4月到20xx年7月之间患有SCA病症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在对照组45例SCA病症患者中有28例女性患者以及27例男性患者,该组所有患者年龄主要是集中在了33岁到46岁之间。其中存在阻塞性房室传导状况患者为40例,其他5例患者则存在室上速传导阻滞状况庄观察组45例SCA病症患者中有26例女性患者以及29例男性患者,该组所有患者年龄主要是集中在了35岁到45岁之间。其中存在阻塞性房室传导状况患者为38例,其他7例患者则存在室上速传导阻滞状况。两组患者在实际患病年龄等方面具有较小差距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抢救护理资料的全面分析,对SCA病症的护理流程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等进行重新研究,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抢救护理制度并将其实际应用在观察组中。实际抢救护理操作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于静脉相关药物的实际注射或者是对患者进行电复律操作。

  1.2.2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时时心电监测以及观察,进而保障患者身体良好循环。

  1.2.3医护人员对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的相关分泌物给于及时有效的清理进而保障患者呼吸的实际顺畅性。

  1.2.4给予患者进行静脉通道的实际建立。

  1.2.5医护人员给于患者心理方面的良好指导,尊重理解患者并且与患者建立较好的病症沟通关系,此外最大化的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

  1.2.6对患者急性相应管道标识的实际建立同时保证其良好的固定性,对患者管道的实际通畅状况给予严格的观察。

  1.2.7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如会阴以及皮肤和体位、口腔方面的有效实施,最大化的保障患者治疗的舒适性同时对相关并发症给予有效避免。

  1.3效果评价

  本研究涉及到的效果评价主要是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际恢复状况,其二是患者抢救实际成功状况和治疗后实际生活质量。

  1.4统计

  利用计算机SPSS12.0对两组SCA病症患者实际抢救实际成功状况和治疗后实际生活质量等数据进行有效严格统计分析。

  2结果

  2.1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状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从心率恢复以及自主呼吸和相应的自主循环方面对比来看,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

  2.2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状况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例数为44例,能够进行正常性的`肢体活动为32例患者,能够进行正常意识活动患者则为38例。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实际例数为32例,能够进行正常性的肢体活动为13例患者,能够进行正常意识活动患者则为12例[8一1'两组患者统计数据对比差异较大。

  3讨论

  综上分析可知相较于对照组来讲观察组的SCA病症患者正常心率的实际恢复时间和抢救成功实际例数以及治疗后实际生活质量等状况较好。两组患者相关统计数据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对比。对于患有SCA病症的患者来讲及时对以往抢救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加强后续抢救护理方式能够较好的提高抢救实际成功率时也能最大化的提高患者治疗之后的康复率。

循证护理1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喉癌,均行手术治疗;排除伴随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41~74岁,平均(45.3±6.8)岁;全喉切除术34例(28.3%),部分喉切除术86例(71.7%);TNM分期:Ⅰ期4例(3.3%),Ⅱ期57例(47.5%),Ⅲ期44例(36.7%),Ⅳ期15例(12.5%)。将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喉癌切除与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病房访视与手术知识宣讲、心理安慰、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医生手术、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常规巡视等。观察组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表现在:

  ①循证分析:首先对手术室环境、患者病情、心理状况及患者需求进行全面评估,收集喉癌手术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参照最新的国家标准、文献报道和业内交流经验寻找解决办法,并进行科学而合理地循证,根据所搜集资料进行汇总并建立资料库,以指导科室喉癌护理工作。

  ②循证应用:巡回护士通过访视获取证据并与器械护士交流,为手术护理配合做好全面准备;患者到手术室后,护士根据术前访视资料准确把握患者心理与意愿,进行心理疏导与建立信心;术中注意病房保温、安静及微笑服务等,以提高护理服务舒适度;术中正确交流,不讨论与喉癌手术无关话题;根据医生与护士交流信息优化术中医护配合,尤其是器械传递、输液、输血及手术室清点核对等基本操作与技能;术后与病房责任护士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后到病房进行回访,根据回访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术后向患者发放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包括护士仪表和举止、服务态度、疑惑解答、护理操作技术、护理反应时间、舒适护理、隐私保护及病房环境等8个问题,每个问题1~1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向医生与患者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医生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总分10分,大于8分为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医生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共调查医生9人,均对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对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5人,医生对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在喉癌手术中有重要意义,并与患者预后相关。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增高,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喉癌患者的医疗需求。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将临床知识、经验与患者的意愿有机结合,以所获取的证据为导向,进行护理决策的护理管理过程。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循证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前瞻性理念,其主要精髓是根据临床与护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并评价相关资料,根据所搜集信息不断优化临床与护理工作,使医护工作处于最佳状态。在循证护理实施中,护士不但搜集循证资料,还能不断根据已经获得的证据进行护理服务的优化。

  我院经过前期循证资料调查发现,喉癌围术期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医护配合协调困难,医护之间存在矛盾;护士之间沟通交流少,配合默契度较低;患者对手术有一定恐惧,配合度较低等。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循证护理管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将科学研究结论、临床经验相结合,审慎、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依据,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医护配合,整顿手术室纪律,不仅可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也能杜绝手术差错,减少手术出血量。

  同时,加强护患沟通,关注患者舒适度和心理状态,不仅使患者满意度得到较大提高,还能提高其围术期对治疗的配合,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两组的医生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医生人群样本量较小有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大样本量进行分析。综上所述,手术室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在喉癌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循证护理15

  摘 要:1临床资料 20xx年6月-20xx年6月选择我院住院分娩感染HIV阳性产妇6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年龄在19-36岁之间,其中49例剖腹产,20例自然分娩。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均顺利出院,产后婴儿全实行人工

  关键词:医学护理论文发表,发表医学护理学论文,褥疮护理论文投稿

  1临床资料

  20xx年6月-20xx年6月选择我院住院分娩感染HIV阳性产妇6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年龄在19-36岁之间,其中49例剖腹产,20例自然分娩。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均顺利出院,产后婴儿全实行人工喂养,定期门诊随访,监测HIV。

  2研究方法

  2.1分组将所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实行循证护理,对照组34例实行整体护理。

  2.2循证护理方法

  剖析HIV感染产妇的具体特点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最佳的护理,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3]。

  2.2.1收集资料

  通过一定的技巧方法,发现并提出护理问题,主要的问题有针对护理人员心理、产妇心理的的问题。护理人员担心被传染,在工作中态度不积极,或者有歧视HIV感染产妇的语言及行为,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进行;HIV阳性产妇,担心疾病被别人知晓,急需保护隐私,担心婴儿被感染HIV。提出护理问题,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预防再感染,避免母婴传播。

  2.2.2文献分析及评价搜集大量文献,由科里学历及临床经验较高的护理人员,应用科学的方法,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及临床实用性。对所有HIV阳性产妇进行询问或问卷调查,明确其心理需求,及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2.2.3指导护理实践

  寻找实证,以最佳的证据,联合临床多年的工作经验,根据不同产妇现实存在的不同情况,实行个体化护理措施。

  2.3评估指标所有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产妇焦虑和抑郁,功能性便秘,乳房胀痛,手术切口愈合,婴儿保护,母亲康复及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情况,按常规测评标准给予各指标打分评判,护理满意度是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2.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对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数据做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结果

  产妇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分析观察组产后抑郁及焦虑明显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护理后功能性便秘、乳房胀痛、手术切口愈合、母亲康复、婴儿保护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艾滋病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无法治愈、高传染性、高死亡率均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再对症处理的基础上,预防艾滋病发生或者预防HIV的再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4]。针对HIV阳性产妇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进行循证护理,一定程度上明显的改善产妇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功能性便秘、乳房胀痛的发生,促进手术切口愈合,促使婴儿保护,利于母亲康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4.1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无明显器质性损坏而出现的肠道症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其与精神因素、心理压力、缺乏运动及不良饮食密切相关[5]。患有功能性便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长期下来存在明显的不良情绪,加重病情的进展,同时随着疾病的加重其不良情绪亦明显加重,生活质量相应下降,两者互为影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进行必要的疏导,指导其正确饮食,多食膳食纤维,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必要的运动,促进肠蠕动。

  4.2乳房胀痛

  产后乳汁分泌,未正确处理,堵塞乳腺管,乳汁淤积形成硬结引起乳房胀痛。在整个产褥期均可发生乳房胀痛,给产妇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增加了发生乳腺炎的几率,对于艾滋病产妇极易诱发严重感染危及生命。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能促进乳房硬块的吸收,减轻乳房胀痛,缓解产妇身心双重的痛苦[6]。

  4.3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

  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为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切口愈合不良主要指切口感染、局部血肿、切口裂开等。其直接关系到产后子宫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造成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增加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产妇生命[7]。对于HIV阳性产妇,产后应严格预防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情况发生,增加产妇营养,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必要时进行胃肠外营养,适当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积极治疗合并症。此外,保证室内环境清洁通风,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期进行室内环境及物品消毒,预防控制切口感染。在HIV阳性产妇产后,护理人员应设计严密的护理计划,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给予精心的护理,定期给切口进行换药,促进切口愈合。

  4.4新生儿护理

  告知产妇母乳喂养,感染新生儿的危险较大,母乳中HIV的`数量是母婴传播的直接危险因素,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几率明显增加,嘱其进行人工喂养,减少母乳喂养引起的母婴传播。指导产妇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需求,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配方奶粉。婴儿本身各器官功能发育不良,抵抗力较弱,人工喂养时应确保奶具消毒彻底,注意奶液的新鲜及合理配方,避免引起腹泻、营养不良及鹅口疮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此外HIV感染产妇,药物对其婴儿是救命药,提高母亲喂药的依从性,采用简便易懂的方法,教会母亲正确有效的服药时间、剂量,强调药物对婴儿的重要性,交待不能随意停药、减药,会导致不良后果。访视期间还可通过电话了解婴儿服药情况,有无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且督促母亲给婴儿按时按量服药[8]。

  本文69例住院妊娠合并HIV阳性产妇,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产妇均顺利出院,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服务满意度均在98%以上,产妇产后身心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高,循证护理具有科学性,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并且进一步促进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循证护理】相关文章:

循证护理01-23

(荐)循证护理15篇01-23

肥胖儿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10-19

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09-15

染发护理08-19

哈士奇的护理10-12

麻疹的护理09-25

冻疮的三大护理方法 冻疮的护理原则09-03

产后肌肤护理 眼部护理5大妙招10-09

水痘的四大护理方法 水痘的护理原则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