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不是每天拉就是便秘了
无论是一天三次还是一周三次的便便,都是在正常范围内。实际上,便秘并不是以排便间隔时间为标准,而是以大便性状为标准。即使每天大便,如果大便干结、排便费劲,仍然是发生了便秘。
那到底怎样才算是便秘呢?儿童便秘,儿科医生称为儿童功能性便秘,在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诊断标准,儿科医生会参照下图国际通用的罗马标准。
通俗点讲,就是如果宝宝常常有以下的情况,就需要注意了:
排便困难;
便便小而干,像兔子的便便或者有时大而硬;
宝宝排便时痛苦、异常哭闹、烦躁;
肚子胀气并有硬块;
便便表面有条纹状血。可能是由于便便较硬引起的“肛裂”。
有些纯母乳喂养的宝宝5天才大便一次(我们一般称为“攒肚”),但吃睡正常,发育曲线正常,大便能捏得动(可以垫纸啊,不必徒手),也没有其他症状,就不是便秘。
误区2母乳喂养会发生便秘
有的妈妈认为母乳营养好,吸收完全,食物残渣比较少,所以母乳喂养容易造成便秘。实际上,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便秘的概率非常的低,就算是上文说的5天才拉一次的情况,也不属于便秘。
因为母乳里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低聚糖,能在宝宝的肠道中分解,增加粪便体积,预防和减少便秘的发生。此外,母乳中还含有很多有益于宝宝肠道健康的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所以,不推荐给母乳喂养的宝宝额外补充益生菌及其制剂。
误区3奶粉里有益生菌,喝奶粉一定不会便秘
即使奶粉里额外添加了益生菌,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发生便秘的情况也不一定会缓解,可能还会增多。
主要原因有:
奶粉可能冲调过浓,需要按说明按正确的奶粉和水的比例冲调,才能降低便秘发生的几率;
盲目的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额外补充的微量元素会与脂肪酸结合形成钙皂,引起便秘;
牛奶蛋白不耐受。
误区4多喝水可以治疗便秘
多喝水确实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但最多只能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并不能治疗便秘。一般而言,便秘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加工过细、过精,导致摄入的膳食纤维不足而引起的。初加辅食的宝宝,因为米粉中的铁不易吸收,也可能引起宝宝便秘。
引起便秘的常见原因有:
发烧、脱水;
宝宝饮食的改变;
药物的影响;
疾病的影响,如先天性巨结肠、肛裂、痔疮等。
误区5多吃香蕉,可以治疗便秘
便秘了,吃香蕉,可能是很多人固定的思维定势。事实上,香蕉的纤维素含量较低,不能起到补充纤维素、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而且青香蕉里的淀粉和果胶含量较高,反而有可能加重便秘。所以,如果宝宝便秘了,是不合适吃香蕉的。
在这里再科普一下,尼尔森儿科学里认为,因为香蕉里淀粉和果胶含量高,在腹泻时食用可以缩短儿童迁延性腹泻的症状和持续时间。腹泻时,可以吃青点的香蕉哦,当然,补充电解质水是必须的。
相比之下,西梅、杏、李子、苹果、梨、蓝莓、草莓是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便秘的水果。还有高纤维的蔬菜,如西兰花、南瓜、红薯、芹菜、豌豆等。
误区6吃益生菌,可以治疗便秘
益生菌,不是想用就能用的。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是最常见的益生菌,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对急性肠胃炎腹泻有缩短病程、改善腹泻的效果,也可能可以预防肠胃炎。但对便秘,没有大量证据表明益生菌有效。
相比益生菌,一些医生建议补充益生元是更好的方式。益生菌是一种活的细菌,而益生元是一种不易消化的食物成分。它们可以帮助肠道内的有益细菌繁殖,从而在增加肠道里有益菌群的同时,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
母乳就是最好的益生元来源,不管是混合喂养还是纯母乳,不管宝宝处于哪个月龄,请大家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如果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麦麸、豆角、大麦、芦笋、菠菜、洋葱、草莓也是很好的益生元来源。
误区7便秘,只能治疗,不能预防
其实,对于便秘,预防才是关键。不管是使用开塞露还是其它药物,都有可能让宝宝产生依赖。做为父母,我们要熟悉宝宝的正常的排便模式、便便的正常性状。更重要的是从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排便习惯做起,而不是长期依赖药物。如果已经训练宝宝如厕,爸爸妈妈一定不要着急,或者训斥宝宝。
如果宝宝排便困难
对于还没加辅食的宝宝,可以让宝宝多趴、多运动,妈妈给宝宝按摩肚子,在宝宝有便意的时候大人用手掌从上向下推宝宝尾椎位置;
对于已经加辅食的宝宝,可以多吃西梅泥、苹果泥、南瓜泥、豌豆泥等;
对于经常发生便秘的宝宝,建议去看儿科医生,确定病因,排除器质性疾病,对症处理。
如果宝宝严重便秘,想拉却拉不出来,可以使用儿童开塞露(一岁内也可以),但不建议常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