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员南苏克·帕克(NansookPark)和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Peterson)对3至9岁的孩子感恩和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显示:7-9岁的孩子才能拥有和成人相识的感恩之情。这是因为3-6岁的孩子在心理发展上只能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还没有能力感受外部的情感,因而还不可能产生感恩之情。那么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呢?
以身作则,让孩子耳濡目染父母的感恩行为
就如博文:感恩的孩子更幸福中给大家介绍的Julie夫妇一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让孩子感受父母对家庭的辛勤付出,进而培养他们感恩习惯。在北美,父母们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空洞的说教很难对孩子产生任何作用,更何况是对那些心智尚未发育完整的孩子。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那些深奥的道理,有时就是想听父母的说明,也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根本不能明白为何需要感恩的道理。因此,父母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常满怀感恩之心,善于用感恩的眼睛发现周围的感恩事例。如果受到了孩帮助,父母用感谢和鼓励孩子的话语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让孩子直观和亲身体验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的行动。父母的表率行为胜过一切言语,因此极具说服力。
尽早开始,
临床心理学家,“父母新闻网站(NewsForParents.org)”的创始人黛比格拉瑟(DebbieGlasser)指出:“7岁以下的儿童的本性以自我为中心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行动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不甚了解。但随着孩子的心智的发育,他们开始产生对他人的同情能力并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当然这种思想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出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北美父母首先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幼儿理解感恩的含义,接着让孩子模仿父母感恩的举动,从而让孩子达到自发地感恩生活中的一切。
在孩子2-3岁时,北美父母通常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榜样,让幼儿直观体会感恩。比如:
1.孩子帮妈妈把香蕉皮扔进了垃圾箱,父母感谢他们。
2.妈妈帮爸爸泡杯咖啡,爸爸会感谢妈妈。
3.爷爷来看望孩子,父母向爷爷道谢。
谈孩子4岁左右,北美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向人道谢并引导孩子感恩地意向。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并不仅仅让孩子简单地说一句:“谢谢”,而是鼓励孩子指出自己具体得到了什么帮助/恩惠,并为此感谢。比如:
1.妈妈帮孩子穿好衣服,妈妈引导孩子说:“谢谢你帮我穿衣服”。
2.邻居让孩子和他家的小狗玩,妈妈让孩子这么向邻居道谢:“谢谢你让我和你的小狗一起玩”。
3.孩子收到爷爷送的毛绒玩具小熊,妈妈教会孩子说:“谢谢你给我的玩具小熊,我很喜欢”。
这么做,父母有效帮助孩子把具体的事件和感恩连接起来,通过不断的反复,慢慢培养孩子自己在不同的场景使用与其相配的感谢语言。
论我们身处的世界
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教育孩子感恩的题材。比如:
1.雨水对于花草植物有多重要。
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而来?
3.我们衣服是如何制成的?
4.自己的玩具车是如何得到的?
通过父母和孩子的问答,让孩子体验各种情感,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不易。许多平时毫不起色的东西有时必须通过许多人的辛勤劳动所得,有时更是我们的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必需品。生活中平淡的一切可以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感觉,更能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
让孩子写感谢信/卡
在北美,如果受到别人的恩惠,比如收到生日礼物,受邀赴宴,都会发给对方一张感谢信/卡以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北美父母通常利用感谢卡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如果孩子能够当面把感谢信读给收信的人的话,那么给孩子的感恩教育的影响更深。
每天进行一次关于“感恩”的谈话
在北美,许多父母在每天寻找机会和孩子进行一次感恩的谈话。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之后,晚餐的餐桌上,睡觉之前。大家轮流诉说一天中发生的值得让自己感恩的事。这可以包括自己做的好事,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或者是即使还没有发生,但期待在将来发生的那些事情。
回馈社会
在北美,许多父母在孩子2-3岁起,就寻找机会和他们谈论如何帮助那些比自己不幸人。让孩子品尝给予之后所带来的喜悦。
每当感恩节,圣诞节来临之际,父母常常会带着孩子买些食物捐给当地的食物银行,告诉孩子这是帮助那些需要食物的人们,让无钱购买火鸡的家庭也能吃上传统的圣诞大餐。
以旧换新,捐出旧玩具换回收到的新礼物。
在每年生日,圣诞节等孩子通常会收到礼物的日子到来之前,北美父母常常让孩子从自己的玩具中选出1-2件自己不常用的玩具,捐给当地的慈善机构,如:儿童医院,孤儿院等,这样他们才能收到新礼物。让孩子明白这些玩具可以给生病的孩子带了安慰,给不幸的孤儿提供慰籍。
帮助照看动物收容所中的动物,让孩子明白这些无人收养的动物也需要人们的爱心和关注。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可以独立加入各种志愿者组织,比如,去敬老院陪伴老人,看护残疾者,给盲童阅读书籍,帮助当地不幸的孩子收集衣物,食物,或者在学习上帮助他们。
通过让孩子的亲身体验,加深孩子对于施恩,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恩情感的体会。
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在生活中,许多父母都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比如:
妈妈给孩子做好了香喷喷的米饭、美味的鱼肉,但孩子非常挑剔,不愿吃,妈妈就对孩子说:在世界上有许多不幸的孩子,他们每天食不果腹,你怎么一点也不珍惜你的生活。孩子不屑地对妈妈说:那你把这些饭菜给他们吃好了。
其实像这样妈妈苦口婆心的说教并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没有直观地看到那些需要的孩子。著有《医生妈妈给学龄前孩子的处方》一书的儿科医生玛丽安·乃夫特(MarianneNeifert)博士建议父母给孩子提供直接接触不幸孩子的机会。因此,与其使用语言告诉孩子,父母倒不如把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的照片出示给孩子看,或者带孩子去孤儿院看望孤儿更能引起孩子心灵上的震动。通过比较,让孩子体会以前从未感受到的,因而也不懂得珍惜的事物,这样做可以有效改变孩子的冷漠,进而并激发孩子的感恩心理。
赋予孩子责任
就是我们成人对自己顺利完成的事,也会成就感,并能体会做事过程中的艰辛,也更有感激的体验。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与孩子。如果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孩子会体会到完成一件任务所需要的心血和精力,他们会因此更加感激周围帮助他们的人。
【如何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相关文章:
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09-02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的心09-03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09-04
给宝宝一颗“感恩的心”09-04
如何教育孩子感恩08-05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09-04
健康的孩子要有一颗好“心”08-20
如何教育孩子有规矩08-23
如何培养宝宝的一颗感恩之心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