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在于主观和客观。
想和能不能有什么区别1
一个是主观,一个是客观。
有些事情是想做却不能做的,比如我想一夜暴富,怎么做?方法都在刑法上写着呢。
比起内心的欲望来讲,还有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不想上学,不想上班,能不上吗?客观条件告诉你,不得不上。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尊重内心的想法,因为外在的客观条件限制了我们的`行为。不上学,学不到知识,没有前途。不上班,没有钱,活不下去。
人是社会型生物,没有人能脱离社会,脱离客观条件而存在的。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我觉得两个都很重要,想是一种提前规划,我想去做某事,我想去干什么。但能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因素,我能不能做成某事,我又没有这个条件来做某事。想和能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种方式。不能空想不做,也不能蛮撞的做什么事情不经过事先的计划和规划。一想二做。
想,有一个定向,为了定向去想是可以的。做,有一个行为,为了定向实施。想的再多不如一做。做的再多不如一想。想与做要统一。为了目的地而统一。定向后就做,如何做则思,思后衡量再做。做的过程不可能理想化,所以以定向目的地为主去思索,此时的思索就是做;做才能提升思维,也成为思维的结果。如果思而不做,都空无。做而不思,多失败。
想和能不能有什么区别2
目标明确但执行难的困惑
做事情明确目标很重要,有目标才有动力和方向,才不会百无聊赖。
问题在于,目标明确之后,依然会“知道做不到”,苦恼于如何落实,内疚于出尔反尔,为此要清楚目标落实的关键所在,提高行动力。
归纳现实生活里的事情,大概分作下面这三类,看看如何用“问题分解法”,也就是目标分解,通过具体化技术,讨论实现途径有何不同,来突破执行屏障,实现既定目标。
以下三类事情其实是三个层次问题,即“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具体解读如下:
一是,上班上学准时类事情,取决于时间管理
作为上学或上班族,保证按时到达是基本要求,这对我们来说也是目标非常明确的事情,可以称之为按时上班类目标事情。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考虑自我出行方式,计算路程所需时间,按时到达问题就是时间管理问题,确保出门时间合适就可以。
这样一来,这类问题解决就取决于自己,具体说就是行动力。
到了出门时间,拖延不动身,自己心中有数,迟到就应该获得惩罚。
孩子上学时间,要让孩子自己明白时间管理重要性,知道这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无关乎他人。
简单说,这类事情是自我问题,自己说了算的事情,可分解为目标管理问题。
二是,工作恋爱类事情,取决于条件选择
谈恋爱是人生重大事情,这与找工作类似,只要到了合适年龄,就是很明确的.目标,如何实现则要进行问题分解。
老祖宗对于婚姻大事自古有智慧,那就“门当户对”,这在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时代如此,今天依然适合,社会心理学认为婚姻本质就是社会交换。
农村人对此也有形象说法,“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个鳖亲家”。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朴实表达。
这揭示出此类问题实质,那就是谈恋爱找工作是双方的事情,不说“一见钟情”,也要彼此顺眼,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
现实是不少大龄青年抱怨婚恋不顺,许多年轻人也抱怨工作不好找。那么,除了双方要“对上眼”,不能“单相思”,还可以分解到什么程度呢?
这让我记起农村老人说的那句实在话,说是农村女孩不愁嫁,“就是瞎子瘸子都能找到对象”。
可见,这类事情看似取决于双方合拍与合作,最后还是回到自己认可的条件选择问题。
我们能清楚自身条件如何,主动放低身段去寻找,放弃完美主义,目标实现就不是问题。
总的说,这类问题是双方事情,双方合作说了算的事情,但可分解为如何看待条件选择问题。
三是演讲咨询类事情,取决于会意共情
心理咨询以及公共演讲这类事情,如同找工作谈恋爱,也是人际互动过程,要和人打交道,更准确一点说,是在人的“主观世界”工作。
不同于找工作与谈恋爱,这类事情是双方已经确定协商好要做的,目标除了表面上顺利完成,其实还在于能否打动对方,让人心动。
一次成功的演讲,不是演讲者如何滔滔不绝,灌输知识,而是能否引起听众共鸣。
一次有效的咨询,不是咨询师说了多少理论,如何表达,而要看是否满足了求助者需要。
这类事情看起来不过动动嘴皮功夫,却是最困难的事情,因为不仅取决于我们主观努力,而是要让对方认可满意。
对方一般不会直接说出真实需要,说出的未必是真实意图,为此要换成自我可操作的技术,就必须进行问题分解。
这个技术就是察言观色会意,确切说就是会意能力、共情能力,走进对方心理世界的能力。
我们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说的东西符合对方意图,在与对方互动中彼此“同频共振”,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含而不露,能够给人带来通透感受就好。
这类问题是心理事情,对方说了算的事情,但可分解为共情会意问题。
把事情简化为自我关系问题
这三类事情,代表了生活常见问题,从自己说了算到别人说了算,事情复杂程度不同,为此要还原分解到我们自己可操作上,也就是上面分别说的“时间管理”“条件选择”“会意共情”。
就我们自己可控制性、可操作性而言,这其实是“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三个层次的问题:
上班上学及时类事情,是我们“想不想”去做的问题,只要想去做,做好时间管理,就可以做好要;
工作恋爱类事情,是我们“敢不敢”去做的问题,只要敢去做,适当降低选择要求,就可以做好;
演讲咨询类事情,是我们“能不能”去做的问题,要想能去做,就要培养共情和会意能力,不断实践,就可以做好。
这种解决问题的分解方法,也可以称为目标分解,就是使用智力思维,“启发式”解决问题,把多种关系简化为自我关系,方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想和能不能有什么区别】相关文章:
家禽和牲畜有什么区别06-12
家畜和家禽有什么区别06-12
鸟类和禽类有什么区别06-13
纯棉和棉质有什么区别05-17
菠萝和凤梨有什么区别05-23
格局和思维有什么区别05-23
纯棉和树脂有什么区别05-19
嫡出和庶出有什么区别04-08
芦柑和桔子有什么区别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