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读慢性盆腔炎

时间:2023-11-18 07:00:04 健康 我要投稿

  祖国医学中没有盆腔炎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于“热入血室”、“带下病”、“妇女症瘕”、“经水不调”、“经行服痛”、“不孕”等病之中,其病因病机是由于外邪侵入瘀积胞中,以致冲任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利,经络受阻而导致腰酸、腹痛、带下、痛经等。如《妇人良方》载:“妇人月经痞塞不通。或产后余未尽,因而乘风取凉,为风冷所乘,血得冷则为瘀血也。瘀血在内,则时时体热面黄。瘀久不消,则为积聚症瘕矣。”这段话即描述了盆腔炎的病因,症状以及炎块的形成。

  本病的病理性质以肾气不足、带脉失约为本,湿热、瘀血、寒凝、痰湿为标,属于本虚标实证,其病理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后期由于胞宫空虚,体内肝肾精血趋于暂时不足阶段,机体防御功能降低,病邪乘虚而作;月经前期肾虚肝郁影响脾运,湿邪下注,致本病诸症多于月经前后发作或加重。

  中医药治疗该病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从瘀论治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原则之一,可贯穿治疗始终。根据经期前后的不同及辨证,用药不同。

  湿热证多见腰酸、下腹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月经不调或先期量多、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寒湿证多病程迁延日久、畏寒肢冷、小腹胀痛、有冷感、经行后期量少色暗、带下清稀量多、舌质淡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者,治以温经散寒、化瘀除湿。

  脾肾不足多下腹痛及小腹两侧隐隐作痛,甚至牵及腰骶酸痛、带下量多清稀、精神疲倦、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苔薄腻、脉细沉者,治以健脾益肾。

  除了辨证治疗以外,结合月经周期分期论治。经后期重在益肝肾调气血,迎合经后阴长阳消的生理特点;经前期调补肾阳、疏肝理气。

  除此以外,药物外敷、肛门灌药、中药熏蒸、直肠使用栓剂等均可根据病情配合使用。长期慢性盆腔感染大幅降低患者的机体抗病能力,也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故一旦发现有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不可胡乱服用药物,以免贻误治疗而迁延不愈。

  【疾病常识】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性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多发于中青年妇女,常为急性盆腔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也有的妇女并没有急性盆腔炎的过程,而直接表现为慢性盆腔炎。

  主要临床表现有:

  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

  2)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3)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慢性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引起慢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多为各种需氧菌或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此种病可局限于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同时发炎,一般用抗菌素治疗本病效果不是很理想,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急性发作,而且病情复杂、病程较长,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

【中医解读慢性盆腔炎】相关文章:

慢性盆腔炎能做宫腔镜吗01-13

慢性盆腔炎要住院吗11-10

急性盆腔炎怎么缓解疼痛09-21

绝经后盆腔炎会自愈吗09-13

警惕慢性汽油中毒09-24

治疗慢性咽炎的偏方09-01

急性盆腔炎需要注意些什么09-18

慢性肾病走出认识误区08-24

儿童慢性胃炎如何调理08-10

慢性胃痛食疗方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