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肥胖的高发病,我们都知道,肥胖是很多疾病的诱因,尤其是对于体质不好的老年朋友们来说,则容易受到这样那样的疾病侵袭,那么现在分享中年肥胖的高发病。
中年肥胖的高发病1
香港已逝著名演员“肥姐”沈殿霞生前先后接受了胆道手术和部分肝切除手术后,又紧急转入某医院,病情反反复复。不少市民非常诧异:为什么胆手术和肝手术都得进行?为此,教授解释:肝胆相照,切肝是为“肥姐”特征符合“胆道”病高发因素
教授解释,“肥姐”很多的身体特征都与胆石病患者的病症十分相似。她的身材、年龄等都让其排在高危之列。王教授介绍,胆石病是胆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生子女多的肥胖妇女,其中,有糖尿病史并具有以上特征的女性更是高发人群,因此,该类中年妇女更应注意“保胆”。
“肥姐”先后进行的胆、肝两项手术让市民觉得蹊跷,王教授表示,这是由于大众对“肥姐”的病情不了解,因而并不能确切解释为何她先后接受了胆道手术和部分肝切除手术后却还要进深切治疗部(icu)继续治疗。
但在临床中也出现过部分病人在进行胆结石手术以后,由于残留结石,而导致胆管糜烂、出血,而需要再次进行部分肝切除手术,而手术后又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发生局部炎症而进入icu的情况。由于肝脏和胆管系统在生理结构上关系密切,两器官结合治疗在医学上来说并不少见。
肥胖中年妇女是胆石病的高发人群
“肥姐”留给观众最深的印象是“肥胖”,然而,“肥胖”和糖尿病都是诱发中年妇女患胆石病的高危因素。中年妇女本身就是易发人群,而且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含量高;同时肥胖的人多数也都有血脂高,而血脂中主要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经研究发现,在正常人胆汁中胆固醇保持溶解状态,就不容易形成结石。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胆固醇增多或胆盐、卵磷脂减少,胆固醇就会在胆汁中渐渐结成团块,形成胆固醇结石。此外,糖尿病容易伴发神经病变,使胆囊运动功能障碍,胆囊大而松弛空虚,也为胆结石的形成提供了空间。
“肝胆相照”,治“胆”切“肝”为保“胆”
教授介绍,肝和胆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解毒器官;胆管系统由胆囊和胆道组成,胆囊依附于肝,是胆汁的仓库,具有储存、浓缩、排放胆汁和直接参与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的'作用,胆道一般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它的作用就是把那些由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
因而,一旦肝和胆管系统任何一方罹患了疾病,都可以累及对方。例如患了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就可导致肝脏的感染。反之肝的功能状态也会影响胆囊。为此,在治疗部分肝病或胆道疾病中都会结合相对应的另一器官进行。切除部分肝脏根治肝胆管结石就是典型的例子。
授表示,长时间肝内胆管结石可引起肝胆管梗阻和感染,从而使病变部分的肝胆组织坏死、纤维化、萎缩,或并发脓肿和胆道大出血,因此,病灶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清除结石,还可以清除感染病灶,减少结石复发的机会。但施行该切除术并非随意进行。
今医学发现早期进行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手术的远期优良率可达90%以上。
胆色素结石的成因
据教授介绍,我国的原发性胆管内色素结石约占胆石病例的50%。胆色素结石即胆红素钙为主要成分的结石,其形成与胆道感染和胆道蛔虫有密切关系。肝脏排泄的胆红素称为结合型胆红素,又名水溶性胆红素,与胆汁溶为一体。当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症时,一些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释放一种β-葡萄糖醛酸苷酶,此酶的大量释放,破坏了葡萄糖二酸-1
4-内酯的平衡关系,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它与胆汁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胆红素钙颗粒。胆红素钙颗粒以脱落细胞、寄生虫卵等为核心,在胆汁中粘蛋白的帮助下不断沉积形成结石。
“另外,胆道系统先天性异常,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所导致的胆汁流障碍,均易在该部发生胆结石。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的营养不良可影响胆道的正常防卫能力,营养不良状态在胆色素结石的病人中是常见的。”
糖尿病患者急性炎症发作死亡率高
如果没有患病,只要在平时注意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尽量远离致病的因素,亦可远离疾病的困扰:
糖尿病胆结石病人必须注意,由于糖尿病一旦并发急性炎症,容易在短时间内演变成危重状况,且进行急诊手术时死亡率高达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很高(51%),所以糖尿病合并胆石病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尽早择期接受腹腔镜或手术治疗,以防止发生上述险情。
教授建议,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饮食结构。根据国内外资料表明,在经济收入较低、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和脂肪的人口中,以胆色素结石为主的胆管结石发病率高,而富裕的城镇居民,以及经济发达国家人口中,饮食中蛋白和脂肪较多,以胆固醇为主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高。
因而食物要荤素搭配,食入蛋白和脂肪要适中,增加食物中纤维成分,粗细粮搭配,不吃或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提倡适当吃植物油,以利胆囊收缩和排空。
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定期到医院复查和检查血糖,控制病情的发展;“肥胖”的患者要制定适度的运动计划,定期定量进行体育锻炼,控制进食的数量和次数,力争降低体重。
中年肥胖的高发病2
肥胖老人必须掌握的健身要领
一、初级阶段8周:
早晨起床后到户外跳大秧歌或跳中老年健身迪斯科,目的是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祛脂减肥。具体做法如下:
(1)随集体扭大秧歌,跳20~30分钟。
(2)放松走600~1000米回家。
(3)大步走(慢速)600~1000米到公园。
以上训练,运动量因人而异,以每分钟脉搏=220-年龄×0.7为好。
二、中级阶段8周:
(1)减肥垫上形体练习应完成仰卧起坐3组(50~60)次;跪撑后踢腿(50~60)次。
(2)放松舞蹈练习,做5~10分钟。
(3)中老年健美迪斯科,跳20分钟。
(4)多种跳跃练习(包括原地抱腹跳、垂直跳等),做2组,每组轻跳200~300次左右。脉搏控制在20~22次/10秒。
三、高级阶段8周:
(1)快步走600~1000米到公园。
(2)中老年健美操做2~3套,约做30分钟。
(3)持小哑铃做上臂绕环、前臂绕环、侧平举,持铃下蹲起,约做40分钟。
(4)多种跳跃练习600~1000次(分多组、轻跳)。脉搏控制在24~25次/10秒。
肥胖老人要警惕 易患上七种疾病
糖尿病
肥胖症与糖尿病关系密切。我国14省、市3l万多人的调查表明,糖尿病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26%,而超重者的发病率为2.82%,是前者的10倍多。
肥胖症者进食量超过机体需要,过多进食刺激胰岛分泌过量胰岛素,出现了高胰岛素血症,由于肥胖症者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将进一步促进胰岛素分泌,使胰岛负荷加重,胰岛细胞增生肥大,长期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而发生糖尿病。
高血压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一项对中、老年的调查显示,体质指数小于20者高血压患病率为7.55%,体质指数24—26之间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0.26%,当体质指数大于28时,患病率达36.89%。肥胖症者脂肪组织大量增加,必须增加血容量和心输出量才能满足机体需要,长期心脏负荷过重使左心室肥厚,血压升高。
其次,肥胖者多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可促进肾远端小管对钠的再吸收,使钠潴留并引起高血压。另外,肥胖症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活跃,皮质醇转换率增加,皮质酮和脱氧皮质酮羟化增强,可使血压升高。因此,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呼吸功能不全
临床称为肥胖一通气不足综合征,也称低换气综合征。极度肥胖者胸壁和腹壁脂肪过多,呼吸活动受到限制,呼吸浅表,补呼气量减低而致功能残气量降低,使肺处于接近呼气位置,由于潮气量减低,使肺泡通气量减少,换气受限,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病人可出现紫绀。
由于长期缺氧,可继发红细胞增多症,同时血液粘度增加,加重了循环阻力,心脏负荷加重,发生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肝脏肿大
肥胖可以引起肝脏的脂肪变性,导致肝脏肿大。肥胖病人由于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及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速率大大超过了将其转运出肝脏的能力,或引起极低密度脂蛋白运出甘油三酯发生障碍,导致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动脉硬化及冠心病
有调查资料显示,体质指数小于20者冠心病患病率4.72%,体质指数24—26者,冠心病患病率9.91%,体质指数大于28者,患病率高达16.51%。
肥胖症者多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体重超重、体表面积增大、脂肪组织过多、心脏负荷加重(包括心肌内外脂肪沉积引起的心肌负荷加重)等因素可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肥胖症者体力活动减少,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削弱或不足。以上诸因素均可导致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胆道疾病
肥胖症者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发病率随肥胖程度和年龄增加而增加,与肥胖症患者肝脏和其他组织合成内源性胆固醇增多有关。正常胆汁中胆盐加卵磷酯与胆固醇之比为11:1,若胆固醇比例增加,则胆固醇将析出结晶和沉淀,易融和成胆结石。胆结石对胆囊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而形成胆囊炎。
老人减肥饮食习惯篇
1、少量多餐:少量多餐者的`体重比一日三餐者减得快。
2、吃早餐:一旦不吃早餐,中餐或晚餐可能吃更多的东西,不利于减肥。
3、晚餐少吃:因晚上活动一般较少,需要消耗的热量也少。
4、多喝水:每天应喝水6~8杯。水能帮助刺激体内脂肪的代谢并抑制食欲,水还能阻止体液潴留,喝足够的水可使机体及时更换贮存的体液。
5、吃饭慢些:减慢吃饭的速度可健脑,有时间形成饱足信号,消除饥饿感。
【中年肥胖的高发病】相关文章:
儿童口腔错颌畸形发病率高04-16
中年女人背叛率高吗09-07
腹部肥胖的原因09-08
狂犬病早期发病03-03
过度肥胖对人体影响08-23
肥胖5大危害08-25
关注儿童肥胖的危害04-09
儿童肥胖也是病04-18
女性婚后容易肥胖08-14
儿童肿瘤发病率上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