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门口的作文300字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门口的作文300字 篇1
在我们学校门口屹立着一座汉白玉塑像.
远看这座塑像像一个巨大的英文字母"C",又像一个半圆.稍逝,我仿佛看见两位仙女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在进看,原来是两位小学生的汉白玉塑像.
这座塑像大约有三米高,底座是用黑色的大理石砌成的,摸上去十分光滑.在底座的中间嵌着一块铜牌,上面刻着全校教师的姓名.瞧!底座上面的两位小学生被雕刻得栩栩如生.
你瞧,那位女同学左手向上伸着,抬头仰望着蔚蓝色的天空,仿佛在思索着什么.她的右臂夹着一本书,似乎准备用自己的知识打开科学宫殿的.大门.再看看旁边那位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的右手举着一架航天模型飞机,左手抱着一个足球屏息凝视着天空,似乎在对我们说:"我一定要做一个德智体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做个宇航员.开着宇宙飞船去探索神秘的宇宙."他们乘着由一把金钥匙托起的宇宙飞船,在天空中遨游.似乎准备用这把金钥匙打开宇宙之门。
每当我从这座塑像前走过,总是忍不住看着它.它激励着我发愤学习,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
校门口的作文300字 篇2
有感于:9月28日在学校门口,看见一位中年妇女,她又胖又矮又黑是一位学生的母亲。她去给儿子送伞。高个子学生手握乒乓球拍,不愿在“丑妈”面前多呆一分钟,他没有听清妈在说什么,也不愿听清妈在说什么,他和同学“锻炼”去了,留下那“丑”妈妈一个人在路中间发愣.她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送伞给儿子,儿子居然会产生一脸的“不高兴样”.她一脸“茫然”地望着远去“锤炼的儿子”,似乎在“检讨”自己,今天来错了吗?还是昨天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还是……
她还是希望儿子“锻炼”好自己。
孩子,别以为妈妈老了,不时髦了,会给你丢脸,而不和妈妈打招呼。在众人面前和你那“老土”的妈妈亲切的道别会增加你在公众心中的份量,提升你的'修养。
后记:百善孝为先,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而忘记他人感受。要改变这种现状当然需要家长全力以赴。
校门口的作文300字 篇3
生活中,我最喜欢那校门口那丰富多彩的镜头。
清晨,校门还没开,门口就已经人山人海。大人小孩都涌了过来,挤得水泄不通,校门口的交通陷入瘫痪。
眼睁睁的瞅着校门开了,小学生们争抢着跨入校门,家长们的脚步不能越界,声音却直达操场。有的.家长喊着:“记得多喝水,上课专心听讲。”有的家长在对拿着早餐的孩子说:“快点吃,别磨磨蹭蹭的……。”还有的一年级学生家长互相指点小孩子的后背“啊,你看,那个是我娃,已经进去了。”“哦,那个是我娃,已经走到大楼前了。”所有家长都等孩子的背影晃进教学楼后,才肯放心离开。
下午,美好的校园生活结束了,忽然下起了雨。各班队伍仍然整齐的走出了校门,这些小学生都把袋子,衣服放在头上,不让雨淋到自己。可是,门口的家长都七嘴八舌地说着:“下雨了,这下遭了,娃不会半天不出来吧?”“我家孩子没带伞,不会淋感冒了吧。”……忽然,一年级的小学生先出来了,老师还没让解散,一个奶奶直接跑过去,一把抱住孙子,拉出了队伍,赶紧给他打上伞,然后急切地问:“没事吧,没淋着吧?”还有家长不停地叫着娃的名字,让娃钻到伞里……
校园门口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呀!
校门口的作文300字 篇4
我们学校门口有两棵法国梧桐。每天早上,这两位士兵都笔直地站在那儿,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它们从早站到晚,从不觉得疲惫,或许因为这是它们两的职责吧。
这是两棵长相奇特的树,它的树枝就像一只可爱的'小手,早上欢迎同学们的到来,晚上和同学们说再见。我们也很喜欢这两棵树,所以每天都会派人去打扫。
这两位士兵,不管刮风下雨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毫不动摇。因为冬天的来临,风把叶宝宝吹落了。它的头顶光秃秃的,只剩两颗树干了。它们不觉得伤心,冬天来临是自然规律,叶宝宝也会化作泥土帮着梧桐继续生长。真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棵梧桐不焦不躁,静静地等着,等着春天的到来。就在这几天,我们惊喜地发现树枝上有了些绿意,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们身上又会重新抽出枝条,长出嫩叶。等到了夏天,它们会变得很茂盛。引得众多鸟儿前来筑巢。梧桐树晴天成为太阳伞,雨天成为雨伞,简直就是“鸟的天堂”。当然,鸟儿们也是梧桐树的忠实守护者,给它唱歌、捉虫。我仿佛听见了鸟儿们的欢唱。
我喜欢我的校园,更喜欢校门口的两棵梧桐。
【校门口的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校门口的作文(经典)07-25
校门口的作文(精选)07-27
校门口的作文[精选]07-28
(精选)校门口的作文08-02
(经典)校门口的作文08-04
【精选】校门口的作文08-07
校门口的作文【经典】07-24
校门口的作文07-23
[精选]校门口的作文07-28
校门口的作文(经典)07-26